20140819 六十石山山頂翩翩飛舞的雄【黑端豹斑蝶】

2014.08.19 六十石山山頂翩翩飛舞的雄【黑端豹斑蝶】

黑端豹斑蝶20140819(11)

 ( 展翅的黑端豹斑蝶 ~ 六十石山 )

 

要抓住飛舞中的蝴蝶倩影

還真不容易呢 

 

在六十石山欣賞金針花海時

意外登頂忘憂亭步道上方最高點的六十石山山頂

同時也出乎意料地在山頂

 發現立有一顆巨大的水泥基石

 及一個嵌在山頂大石上面【縱管處導線點】銅標 (H957.7M)

 

在烈日下的山頂

同時有紅肩粉蝶、雌紅紫蛺蝶等美麗蝴蝶互相追逐、翩翩飛舞

 每一隻都不容易拍攝

因為牠門實在沒有一刻乖乖停歇的時候

於是決定拍攝其中一隻雄黑端豹斑蝶飛舞豬的倩影

 

黑端豹斑蝶偶爾在空中飛舞

偶爾暫時歇息在花草或基石上

 就在這動態的情況下

嘗試用調整相機方式

抓取飛舞中的【黑端豹斑蝶】身影

 

利用快門優先的方法

也拍下了一些【黑端豹斑蝶】夏末飛舞之姿…

 

黑端豹斑蝶20140819(1)

黑端豹斑蝶20140819(2)

 

【六十石山】山頂立有有一顆巨大的水泥基石

  

黑端豹斑蝶20140819(3)

 

 黑端豹斑  (參考名稱:斐豹蛺蝶)

 

中型蛺蝶

 翅長約 3.3~4.4 公分

  

黑端豹斑蝶20140819(4)

黑端豹斑蝶20140819(5)

 

黑端豹斑  (參考名稱:斐豹蛺蝶)

 

之前曾記錄過其闔翅的照片

 

 

◎2014.07.01 闔翅倒掛的飛豹 —《黑端豹斑蝶》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75429803

 

 

 

黑端豹斑蝶20140819(6)

 

 黑端豹斑  (參考名稱:斐豹蛺蝶)

 

 中型蛺蝶

 翅長約 3.3~4.4 公分`

  

黑端豹斑蝶20140819(7)

 

 

 【特徵】

 

赤背為橙黃色

散生許多黑色斑紋

後翅外緣有明顯兩列黑色斑紋

 

後翅腹面底色為黃褐

米白及細黑色斑紋交雜

 

雌蝶前翅外半部呈紫黑色

翅端內側有一條斜白帶

 雄蝶與紅擬豹斑蝶相似

 

 

 寄主食物 ~

  以堇菜科之台灣堇菜、箭葉堇菜台北堇菜堇菜

  

黑端豹斑蝶20140819(8)

黑端豹斑蝶20140819(9)

黑端豹斑蝶20140819(10)

黑端豹斑蝶20140819(12)

 

追上追下地拍攝過山頂那幾不同的美麗蝴蝶之後

也差不多要動身往花東縱谷繼續南下了… 

 

 

 

﹝本篇選取照片數:12 張﹞

 

20140823 名字好美的花 ~ 水玉簪 ﹝新竹尖石﹞

2014.08.23 名字好美的花 ~ 水玉簪 ﹝新竹尖石﹞

水玉簪20140823(1)

 ( 水玉簪 ~ 新竹尖石山區)

 

 水玉簪~

名字很美的植物

其花型也很美

 

在這趟尖石山區輕鬆行

也幸運邂逅了她

 

其實它的花朵也不大

還真差點不小心就錯過了

而要留下其倩影

也得蹲伏於地上

才能好好拍照

尤其在光線較暗森林底層

 

水玉簪20140823(2)

 

 Burmanniaceae 水玉簪科,單子葉植物,蘭目,17屬,約125種,廣佈於熱帶地區

 我國有水玉簪屬Burmannia 1屬,9種,大部產南部

  

水玉簪20140823(3)

 

【水玉簪】

 

蘭目(Orchidales)

水玉簪科

 

主要分佈在熱帶熱帶地區

  

水玉簪20140823(4)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通常為腐生植物,少數是能自營的綠色植物

 

水玉簪20140823(5)

 

莖纖細,通常不分枝,具根狀莖或塊

單葉,莖生或基生,全緣,或通常退化成紅、黃或白色的鱗片狀

 

水玉簪20140823(6)

水玉簪20140823(7)

 

花通常兩性(極罕單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

單生或簇生於莖頂,或為穗狀、總狀或二歧蠍尾狀聚繖花序

  

水玉簪20140823(8)

 

 花被基部連合呈管狀,具翅,花被裂片6,2輪

內輪的常較小或無,常有顯著的附屬體(中國不產)

 雄蕊6或3枚,著生於花被管上,花絲短,花藥隔寬,具附屬體,藥室縱裂或橫裂子房下位,3室

具中軸胎座或1室而具側膜胎座

  

水玉簪20140823(9)

 

 胚珠多數,小,倒生,花柱1,線形或錐形,柱頭3

  

水玉簪20140823(10)

水玉簪20140823(12)

 

 蒴果,有時肉質,不規則開裂或橫裂,稀瓣裂,具翅或無

 種子多數而小,具膜質外種皮,有胚乳,胚體不分化

  

水玉簪20140823(11)

水玉簪20140823(13)

水玉簪20140823(15)

水玉簪20140823(14) 

 

對了~可不要錯認它為水晶蘭了

 

水玉簪20140823(16)

 ( 就在山路旁的水玉簪 ~ 沒仔細注意、還真容易就這樣錯過了… )

 

 

 25屬,約140種,產 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於濕熱的林中或草地上

 

 我國有2屬,9種及1變種,產於南部

 

 

﹝本篇選取照片數:16 張﹞

 

 

 

 

◎水玉簪科_百度百科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
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72772.htm&prev=/search%3Fq%3D
%25E6%25B0%25B4%25E7%258E%2589%25E7%25B0%25AA%26sa%3DX%26biw
%3D1280%26bih%3D643

 

水玉簪科

Burmanniaceae 水玉簪科,單子葉植物,蘭目,17屬,約125種,廣佈於熱帶地區,

我國有水玉簪屬Burmannia 1屬,9種,大部產南部。

中文學名 水玉簪科

拉丁學名 Burmanniaceae

二名法 Burmannia distich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亞綱 百合亞綱(Liliidae)
目 蘭目(Orchidales)
科 水玉簪科

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在熱帶熱帶地區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通常為腐生植物,少數是能自營的綠色植物;莖纖細,通常不分枝,具根狀莖或
塊莖。 單葉,莖生或基生,全緣,或通常退化成紅、黃或白色的鱗片狀。 花通常兩性(極罕單性),
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單生或簇生於莖頂,或為穗狀、總狀或二歧蠍尾狀聚繖花序;花被基部連合呈管
狀,具翅,花被裂片6,2輪,內輪的常較小或無,常有顯著的附屬體(中國不產);雄蕊6或3枚,著
生於花被管上,花絲短,花藥隔寬,具附屬體,藥室縱裂或橫裂;子房下位,3室,具中軸胎座或1室
而具側膜胎座;胚珠多數,小,倒生,花柱1,線形或錐形,柱頭3。 蒴果,有時肉質,不規則開裂或
橫裂,稀瓣裂,具翅或無;種子多數而小,具膜質外種皮,有胚乳,胚體不分化。25屬,約140種,產
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於濕熱的林中或草地上。 我國有2屬,9種及1變種,產於南部。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為腐生植物 ; 葉常簇生於莖的基部,線形或披針形,綠色或退化為鱗片狀或
無葉; 花兩性,輻射對稱,通常為藍色、紫色或白色,稀黃色,單生於莖頂或簇生,或組成總狀花序
或二歧聚繖花序 ; 花被片合生,花被管有時具翅或棱,花被裂片6,2輪,內輪的較小或缺; 雄蕊 3,
花絲極短或無, 花藥 2室,橫裂,藥隔變闊成全緣或2裂的雞冠狀凸起或翅,藥室有時叉開並有 ​​距;
子房下位,常具翅 ,3室而有中軸胎座或1室而具3個側膜胎座 , 胚珠多數; 果為蒴果 ,各式開裂;種
子多數而小。

【分佈量】世界:17屬, 125種;中國:1屬,9種

 

 

 

◎水玉簪Burmannia
http://yunol.com.tw/0703/Burmanniaceae/index.html

 

水玉簪(Burmannia)

水玉簪,好美的名稱。

Burmannia水玉簪屬 約有63種植物

是(Magnoliophyta木蘭植物門 Liliopsida百合綱 Orchidales蘭目)Burmanniaceae水玉簪科中最大
的一個屬。

由一則新聞的查詢,找到了台灣水玉簪科 水玉簪屬 中的四大成員,新聞如下,找到的四大成員是哪些
?請往下續讀囉!

台灣腐生植物新成員「透明水玉簪」 中廣新聞網 – 2006/06/23

新聞檔圖片~透明水玉簪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最近在進行「台灣植物資源調查」時,在台北縣和宜蘭縣
,發現了一種透明乳白色的植物,經過鑑定,發現這是維管束植物「透明水玉簪」,過去從沒發現過,
因此正式將它納入成為台灣腐生植物的新成員。特生中心指出,這種植物的發現,驗證台灣和日本、海
南島這些大陸性島嶼,在生物地理及生態氣候上的共通性。(張佳琪報導)

台灣腐生植物,最近有了新成員,是一種叫做「透明水玉簪」的美麗植物。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人員,
是在進行台灣植物資源調查時,在台北縣和宜蘭縣發現它的蹤跡,也確認了台灣北部和東北部各有族群
分佈。

台灣原本有紫水玉簪、頭花水玉簪、琉球水玉簪三種腐生植物,透明水玉簪正式發佈為台灣新紀錄的維
管束植物後,腐生植物家族增加了第四個成員。

特生中心組長賴國祥表示,透明水玉簪,原本是分布在日本和海南島,台灣發現它的族群分佈,足以說
明,台灣和日本、海南島這些大陸性島嶼,在生物地理以及生態氣候上的共通性,賴國祥說,「以前它
們有發現過,我們以前沒有,現在發現,等於說我們是同一個植物區」

特生中心指出,腐生植物因為沒有葉綠素,必須藉由和內生菌根菌的共生關係,從森林底層的腐植質裡
,獲取生長的養份;這種植物多半生長在森林濃密、地被層潮濕的環境。

看到上述新聞所附上的圖檔小小一張,完全看不清楚構造,就自己上網搜尋,以下原始圖檔來自三個網
站網路花壇、野の花賛花、oNLINE 植物アルバム。

 

台灣水玉簪科 水玉簪屬 中的四大成員

1.Burmannia championii Thwaites 頭花水玉簪

2.Burmannia itoana Makino 紫水玉簪

3.Burmannia liukiuensis Hayata 琉球水玉簪

4.Burmannia cryptopetala Makino 透明水玉簪

 

 

20140823 一葉羊耳蒜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2014.08.23 一葉羊耳蒜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一葉羊耳蒜20140823(10)

 ( 一葉羊耳蒜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幾棵巨大石頭上

距離山徑還有一小段距離

走近前去看看有花嗎

 

一葉羊耳蒜20140823(1)

 

 據說:『若非花期,要想辨認,實非易事。能在山區巧遇花期純屬機緣』

還好這群一葉羊耳蒜有開花呢

  

一葉羊耳蒜20140823(2)

 

一葉羊耳蒜喜生潮濕岩壁上,中海拔山區可見

 

一葉羊耳蒜20140823(3)

 

 一葉羊耳蒜 Liparis bootanensis Griff. 

 蘭科  羊耳蒜屬

 

 附生或岩生

 假球莖卵形,密集,單葉

 葉長橢圓狀倒披針形,漸銳頭

 花序頂生,纖細,扁平,具翼 

 狀物,弓形。花綠棕色漸轉成橘色,花多面向一側逐次開放

 蒴果橢圓形,長約9 mm

 分布於全台海拔1200 m以下之陰濕森林

   

一葉羊耳蒜20140823(4)

一葉羊耳蒜20140823(5)

 

一葉羊耳蒜喜生潮濕岩壁上

中海拔山區可見

  

一葉羊耳蒜20140823(6)

 

11月起是一些小型羊耳蒜(葉細長,花形小)花開的季節

但是它們不僅花形小,花色又是不顯眼的淡綠色

  

一葉羊耳蒜20140823(7)

一葉羊耳蒜20140823(8)

一葉羊耳蒜20140823(9)

 

 假球莖卵形,上生一葉,故名一葉羊耳蒜

 

一葉羊耳蒜20140823(11)

一葉羊耳蒜20140823(12)

 

 一葉羊耳蒜/摺疊羊耳蒜(Liparis bootanensis) 羊耳蒜屬

 著生蘭,台灣分佈於各地低拔森林下,屬低位著生,著生於樹幹上,數量甚多,花季於秋冬之際

  

一葉羊耳蒜20140823(13) 

一葉羊耳蒜20140823(14)

 

一葉羊耳蒜,虎頭石,扁球羊耳蒜及樹葉羊耳蒜,外形甚為相似

 其分辨方法在於,一葉羊耳蒜一個假球莖一片葉子

 虎頭石一個假球莖兩片葉子

 同是一個假球莖一片葉子的一葉羊耳蒜及樹葉羊耳蒜

 一葉羊耳蒜的葉片比樹葉羊耳蒜寬很多,扁球羊耳蒜則假球莖扁平

  

一葉羊耳蒜20140823(15)

 ( 一葉羊耳蒜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本篇選取照片數:15張﹞

 

 

 

 

 

【網路連結參考資料及摘錄內容】

 

 

◎網路花壇: 一葉羊耳蒜
http://forums.plant-seeds.idv.tw/showthread.php?t=123020

一葉羊耳蒜/摺疊羊耳蒜(Liparis bootanensis) 羊耳蒜屬
著生蘭,台灣分佈於各地低拔森林下,屬低位著生,著生於樹幹上,數量甚多,花季於秋冬之際。
一葉羊耳蒜,虎頭石,扁球羊耳蒜及樹葉羊耳蒜,外形甚為相似,其分辨方法在於,一葉羊耳蒜一個假球
莖一片葉子,虎頭石一個假球莖兩片葉子;同是一個假球莖一片葉子的一葉羊耳蒜及樹葉羊耳蒜,一葉
羊耳蒜的葉片比樹葉羊耳蒜寬很多,扁球羊耳蒜則假球莖扁平。

 

 

 

◎一葉羊耳蒜 – 臺灣生命大百科
http://eol.taibif.tw/pages/39638

 

Liparis bootanensis Griff., 1851

中文名 一葉羊耳蒜

分類位階 Species (種)

植物界 > 木蘭植物門 > 百合綱 > 蘭目 > 蘭科 > 羊耳蒜屬 >

附生或岩生。假球莖卵形,密集,單葉。葉長橢圓狀倒披針形,漸銳頭。花序頂生,纖細,扁平,具翼
狀物,弓形。花綠棕色漸轉成橘色,花多面向一側逐次開放。蒴果橢圓形,長約9 mm。

分布於全台海拔1200 m以下之陰濕森林。

 

 

 

 

◎福星花園: 一葉羊耳蒜
http://bruce0342.blogspot.tw/2011/01/blog-post_5.html

 

一葉羊耳蒜/摺疊羊耳蒜(Liparis bootanensis) 羊耳蒜屬

著生蘭,台灣分佈於各地低拔森林下,屬低位著生,著生於樹幹上,數量甚多,花季於秋冬之際

一葉羊耳蒜,虎頭石,扁球羊耳蒜及樹葉羊耳蒜,外形甚為相似

其分辨方法在於,一葉羊耳蒜一個假球莖一片葉子

虎頭石一個假球莖兩片葉子

同是一個假球莖一片葉子的一葉羊耳蒜及樹葉羊耳蒜

一葉羊耳蒜的葉片比樹葉羊耳蒜寬很多,扁球羊耳蒜則假球莖扁平

 

一葉羊耳蒜 Liparis bootanensis Griff. 蘭科

蘭科羊耳蒜屬是一個大家族,已知成員達25種之多

外形變化多,有大葉如寶島羊耳蒜者,亦有小型如川上氏羊耳蒜者

若非花期,要想辨認,實非易事。能在山區巧遇花期純屬機緣

一葉羊耳蒜喜生潮濕岩壁上,中海拔山區可見

11月起是一些小型羊耳蒜(葉細長,花形小)花開的季節

只是這些小型花不僅花形小,花色又是不顯眼的淡綠色

除非有心,實在很難發現她們蹤影。一葉羊耳蒜算是此中代表

假球莖卵形,上生一葉,故名一葉羊耳蒜

花淡綠色,成熟時變橘色

一葉羊耳蒜,小型著生蘭,可見於中海拔山區樹幹或岩石上面

假球莖卵形,上生一葉。葉倒披針形

花青綠色,直徑約8mm,萼片及花瓣捲成細管狀。唇瓣廣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

萼片3-較寬者,側瓣2-鬚狀者,均反捲

唇瓣廣倒卵形,邊緣具細齒緣

花落果成。蒴果倒卵狀,具稜

 

 

 

20140823 反捲根節蘭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2014.08.23 反捲根節蘭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反捲根節蘭20140823(2)

 ( 反捲根節蘭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走著走著

海拔1000多公尺的山徑倒木旁

又出現了比較鮮豔的野生蘭 ~ 反捲根節蘭

 

反捲根節蘭20140823(1)

  

 

 

 路連結參考資料】

 

◎反捲根節蘭(行政院農委會根節蘭主題館)
http://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508406&ctNode=7936&mp=353&kpi=0

 

◎反捲根節蘭(福興花園)
http://bruce0342.blogspot.tw/2010/09/blog-post_3965.html

 

反捲根節蘭 Calanthe reflexa (O.K,) Maxim. 蘭科

地生蘭-假球莖不顯著

本種因花萼反捲(後縮)而得名。屬地生蘭。假球莖不顯著。葉3-6片,狹長橢圓形至闊倒披針形,銳頭,葉緣常呈波浪狀。總狀花序,15朵以上。花淡紫至紫色萼片向後伸展,窄卵形;唇瓣甚平,具3裂片。果橢圓形。

地生蘭-假球莖不顯著

花序-總狀,通常都10朵花以上

花萼後縮。花白至淡紫色。唇瓣紫色3裂

萼片後縮(反捲)故名反捲根節蘭

反捲根節蘭分佈極廣,恆春半島以北中海拔山區(1400-2500公尺)均可見其芳蹤

中海拔地區陰涼林下偶見

 

 

 

反捲根節蘭20140823(3)

反捲根節蘭20140823(4)

反捲根節蘭20140823(5)

反捲根節蘭20140823(6)

反捲根節蘭20140823(7)

反捲根節蘭20140823(8)

反捲根節蘭20140823(9)

反捲根節蘭20140823(10)

反捲根節蘭20140823(11)

反捲根節蘭20140823(12)

反捲根節蘭20140823(13)

反捲根節蘭20140823(14)

反捲根節蘭20140823(15)

 

 

 

 

 ﹝本篇選取照片數:15張﹞

 

  

 

20140823 厚唇斑葉蘭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2014.08.23 厚唇斑葉蘭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厚唇斑葉蘭20140823(1)

( 厚唇斑葉蘭 ~ 新竹尖石大混山區)

 

 

八月兩趟的四日行山旅

有如吉普賽人般在本島山區四處移動

這週則輕鬆遊

回到經常來訪的尖石地區

突然發現車程感覺變得好近啊~呵呵

 

來此隨興走走

看看能否輕鬆爬座標高1500公尺多高的中級山之餘

也能隨緣輕鬆賞到野蘭

 

還好~出發不久

就有台灣原生蘭的花兒在山徑旁出現了…

  

厚唇斑葉蘭20140823(2)

 

厚唇斑葉蘭又稱高嶺斑葉蘭 Goodyera foliosa ,蘭科小型地生蘭

 

厚唇斑葉蘭20140823(3)

厚唇斑葉蘭20140823(4)

厚唇斑葉蘭20140823(5)

厚唇斑葉蘭20140823(6)

厚唇斑葉蘭20140823(7)

厚唇斑葉蘭20140823(8)

厚唇斑葉蘭20140823(9)

厚唇斑葉蘭20140823(10)

厚唇斑葉蘭20140823(11)

厚唇斑葉蘭20140823(12)

厚唇斑葉蘭20140823(13)

厚唇斑葉蘭20140823(14)

 

 厚唇斑葉蘭又稱高嶺斑葉蘭 Goodyera foliosa

蘭科小型地生蘭

 

 

高嶺斑葉蘭是本島最常見分布最廣的一種斑葉蘭

 分佈於全台灣約五百至一千五百公尺,中、低海拔陰濕的闊葉林下

 可見於全島中低海拔的闊葉林或雜林木底層

 步道兩旁常可見到她的芳蹤

 喜歡陰濕且富含腐植層的環境

 株高達15cm,具匍匐根莖而頂端直立

 葉綠色紙質,歪橢圓形,銀灰色3出脈

 總狀花序,植株越大則著花數越多

 花莖自莖頂葉間抽出,密布絨毛

 花朵半張近菱形,花白色帶有灰綠或紅褐

 萼片長卵形,表面密被絨毛,白色略帶粉紅

 花期 8-10月,小小的花近乎無柄或有短柄

 

厚唇斑葉蘭20140823(15)

 

 

 

 

﹝本篇選取照片數:15張﹞

 

 

20140808 大武斑葉蘭 — 中橫登吹上山行旅中的驚喜

2014.08.08 大武斑葉蘭 — 中橫登吹上山行旅中的驚喜花格斑葉蘭20140808(1)

( 大武斑葉蘭 ~ 中橫山區 )

 

 有多久沒有看見德基水庫了呢

沒想到為了不辜負千里迢迢而逆向“順登”吹上山 

 (標高2044公尺、三等三角點6599號)

 

   這座登山先進7777(ROC)前輩如此形容及介紹的一座山:

 『吹上山是目前最容易到達但要開最遠車程的山,

 無論由本島任何角落到此,最少都要100公里以上。』

 

 摘錄自登山補給站:『吹上山是目前最容易到達但要開最遠車程的山,無論由本島任何角落到此,最少都要100公里以上,… 由台8線69.6K岔路口進入後,走約7K可到吹上山登山口,然後左上小徑走約10分鐘即可達3-6599吹上山。本點視野還不錯。』

 

 不僅在沿途遇到許多好角度可以欣賞俯瞰德基水庫風光

而在順利攀登吹上山後

在返回梨山的途中

又是因為要短暫駐足拍攝德基水庫

就在停車時

蘭花就在車旁與我們相遇了

 

可惜的是因趕路的關係

只能快速地拍下幾張這偶然相遇的 ~ 大武斑葉蘭

 

花格斑葉蘭20140808(2)

花格斑葉蘭20140808(3)

花格斑葉蘭20140808(4)

花格斑葉蘭20140808(5)

花格斑葉蘭20140808(6)

 

 花格斑葉蘭20140808(7)

 花格斑葉蘭20140808(10)

花格斑葉蘭20140808(11)

花格斑葉蘭20140808(12)

 

原本確認後

認定就是花格斑葉蘭了

 

後來繼續查詢資料

又有一種類似的大武斑葉蘭

變得有點猶疑而不太確定了

 

最後依葉片特色判定為大武斑葉蘭

這裡的的斑葉蘭尚未全開

大都仍在含苞待放中

判斷上若有謬誤

請專家不吝給予指正

感謝囉~

 

 

兩種斑葉蘭的網路查詢參考連結資料及區分說明如下:

   

 

◎花格斑葉蘭(風信子生活手札)
http://blog.xuite.net/jodyhsieh/twblog/142243428-%E8%8A%B1%E6%A0%BC%E6%96%91%E8%91%89%E8%98%AD

 

花格斑葉蘭 Goodyera kwangtungensis ,蘭科斑葉蘭屬

地生蘭。花朵自莖頂向上抽出,長約15-20cm,上段著花5-15朵,花朵集中向光一側

葉光滑,近乎根生,3-5片,卵狀橢圓形,銳頭,葉面深綠具規則白色斑紋,葉背灰綠

翠綠色的葉面上搭配著白色格紋

花期長,約在八月至12月都有機會看到

花及花莖都佈滿了短毛

生長於中海拔山區的原始闊葉林、針葉林內,喜歡富含腐質土的陰濕環境。全台零星分佈。

 

花格斑葉蘭意易與大武斑葉蘭混淆

花格斑葉蘭的葉面是格子狀斑紋

而大武斑葉蘭的葉面是不規則塊狀斑紋

 

 

 

◎大武斑葉蘭(風信子生活手札)
http://blog.xuite.net/jodyhsieh/twblog/142243380-%E5%A4%A7%E6%AD%A6%E6%96%91%E8%91%89%E8%98%AD

 

 

大武斑葉蘭 Goodyera daibuzanensis ,蘭科斑葉蘭屬。地生蘭

葉5-7片,橢圓形至長卵形,銳頭,稍厚而硬

上表面有不規則之白色斑紋,下表面灰白,葉片長7cm,寬2-3m

花莖具密集之白毛;穗狀花序,外被毛

花半張,白綠色;萼片外被細毛,白綠色

花莖自莖頂葉間向上抽出,直立,長20-30cm,穗狀花序著生10-20朵花,花徑1-1.2cm,白綠色

大武斑葉蘭通常長在中海拔原始闊葉林裡,喜歡潮濕、遮蔭、富含腐植質的環境

生長海拔高度約為700-1800cm

 

  

 

花格斑葉蘭20140808(13)

 

↑  這次能有與《斑葉蘭》邂逅機緣的山

 

 ◎吹上山:標高2044公尺,三等三角點6599號

 

 

花格斑葉蘭20140808(14)

 

↑  登山旅途意外出現俯瞰中橫德基水庫的好角度

 

 

 

﹝本篇選取照片數:14張﹞

 

20140818 花蓮壽豐小百岳“鯉魚山”、順遊鯉魚潭紅面鴨【下】

2014.08.18 花蓮壽豐小百岳“鯉魚山”、順遊鯉魚潭紅面鴨【下】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8)

( 花蓮鯉魚山山巔俯瞰花東縱谷風飛沙 ) 

 

鯉魚山山頭下方平台眺望花蓮山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7)

 

 ↑ 眺望花蓮山、台11線,,,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9)

 

 ↑ 眺望海岸山脈最北段賀田山及月眉山等山稜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1)

 

↑ 俯瞰志學車站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2)

 

↑ 仰望鯉魚山基石山頭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4)

 

 眺鯉魚山山頂下方行車終點平台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6)

 

↑ 午餐休息約一個小時後原路下山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9)

 

↑ 前方即台九丙轉入電台道路之叉路口

回到叉路口再右轉續往前方不遠處的鯉魚潭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2)

 

↓ 看見『花蓮紅面鴨 Happy Duck』囉

 

 

 

◎2014紅面鴨系列活動網站
http://www.happy-duck.com.tw/

 

 

紅面鴨回來囉! 紅面鴨家族於7/5~9/8於鯉魚潭展出

7月5日至9月8日期間,紅面鴨帶著小鴨家族在鯉魚潭可愛現身,陪著大朋友小朋友們一起在花蓮開心放暑假!夜間將有國內首見雷射水幕燈光秀,以璀璨的夜色為底、水柱為畫筆,隨著音樂與雷射光、LED燈、投影交織出各種風情萬種的水幕。

【活動日期】103年7月5日至9月8日

【雷射水幕燈光秀時間】每日晚上19:00、19:30、20:00、20:30、21:00

費用說明:免費
舉辦單位:花蓮縣政府觀光處
連絡電話:03-8230751
活動地點:花蓮縣壽豐鄉
活動地址:花蓮縣壽豐鄉池南路一段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3)

 

 紅面鴨

在鯉魚潭賞景約半小時左右的快樂時光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4)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4)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4)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4)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4)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7)

 

↑ 鯉魚潭及其上方的鯉魚山基石山頭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8)

 

↑ 鯉魚潭附近道路【台9丙16公里】里程指標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3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31)

 

↑ 原路返回時

再度經過鯉魚山電台道路岔路口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32)

 

  開車繼續南下台九線花東縱谷、經過壽豐鄉農會

續行前往馬太鞍、打馬燕等基石及順遊光復糖廠…

 

 

 

◎鯉魚潭(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F%89%E9%AD%9A%E6%BD%AD_(%E8%8A%B1%E8%93%AE%E7%B8%A3)

 

鯉魚潭 (花蓮縣)

湖泊所在地 台灣花蓮縣壽豐鄉

坐標 23°55′N 121°30′E座標:23°55′N 121°30′E

湖泊類別 堰塞湖

流入 銅文蘭溪、荖溪

湖泊長度 1.6公里

湖泊寬度 930公尺

湖泊面積 104公頃

最大深度 15公尺

海拔高度 137公尺

湖邊城鎮 壽豐鄉池南村

 

鯉魚潭位於台灣花蓮縣壽豐鄉,是東台灣最大的湖泊,距花蓮市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地處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的最北端。鯉魚潭為木瓜溪支流銅文蘭溪之上游與花蓮溪支流荖溪之間河川襲奪所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橢圓形,面積約104公頃左右,湖水來自於地底湧泉,所以終年清澈,水最深處達15公尺。

而「鯉魚潭」的得名說法有二:一是因為側邊山嶽形似鯉魚,故山與湖同齊名為鯉魚,有「鯉魚山上有鯉魚,鯉魚潭裡水中游。」俚語的稱呼。另一種說法源於最早活動於此處的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因為登至山頂往下看,潭的形狀就像是一隻剛捕獲的鯉魚在跳躍,所以以此名之。

該處環境優美如畫,環境與水質均保持良好,與南投縣的日月潭相比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近年來每年四、五月均舉辦螢火蟲季,更顯示當地生態與環境保育的成功。優美的景色吸引許多遊客來此,為台灣東部與太魯閣等風景區為知名的旅遊勝地。

 

 

 

  

﹝本篇【下】選取照片數:66 張﹞

 

 

20140818 花蓮壽豐小百岳“鯉魚山”、順遊鯉魚潭紅面鴨【上】

2014.08.18 花蓮壽豐小百岳“鯉魚山”、順鯉魚潭紅面鴨【上】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5)

 ( 花蓮壽豐《鯉魚山》、列名台灣小百岳No.89; 標高601公尺,三等三角點No.4032 )

 

七年前曾經拜訪過 花蓮壽豐的《鯉魚山》二次

為什麼是兩次

因為當時是連續兩天登頂

以天為幕、以地為席

一天登頂看日落一天登頂看日出

而沒有看到的卻是它的三等三角點原點基石

三角點完全被封閉於觀景台地板之下

雖有山友標示出基石位置

但無法窺得基石面貌

就算想鑽到觀景台地板下面

也沒輒…

 

七年後終於有機緣再度順道再去探望

尤其之前已有山友告知基石已露出

不僅摸的到

還可拍到三角點全貌

 

所以一早在吉安出發

順道摸幾個基點後

就在南下花東縱谷時

於經過壽豐鯉魚山台九丙線叉路時

就順道繞過去…

 

因為行程有點趕

只能熟門熟路地選擇循狹窄電台車道上山

那知週一早上竟會在狹窄山路遇到好幾輛車

光會車就好幾回

讓人一路提心吊膽哪…

 

山路迂迴

約行駛5.1公里左右後

抵達山頂下方平台

平台其中一面展望佳

正好可眺望昨日所登的花蓮山、賀田山至月眉山等海岸山脈最北段

以及俯瞰花東縱谷景致

 

由平台續行陡上階梯步道

約5分鐘即可登頂標高601公尺的鯉魚山山頂

 

◎鯉魚山:標高601公尺三等三角點No.4032 (花蓮壽豐)

 

 

一登上建有高架觀景台的山頂時

哇~

天哪,三角點怎麼又被觀景台木板釘在底下了呀…

又錯過拍攝鯉魚山基石全貌的時機了

這次比七年前要幸運的是

至少還可看見基石

頂端並沒被蓋住

也略為可看見號碼中間兩個數字

鑽到觀景台地板下方

只能勉強看見三等三角點這一面的【點】

也罷…

 

忘記上次山頂能俯瞰鯉魚潭嗎

這次是確定看不到鯉魚潭

只略為看見在樹叢間露出模糊的一點點潭影

在山頂俯瞰 Hwalian Happy Duck 的夢想也破滅了…

 

白天非常炎熱

還好有觀景台可遮陽

也有不少蝴蝶在山頭翩翩起舞…

 

在平台午餐休息後

便下山順道看看花蓮紅面鴨還在不在

還好~Happy Duck及一群小鴨子都還在

聽說前陣子紅面鴨好像也爆掉了

基石沒能完整看到

至少賺到了順道賞鯉魚潭紅面鴨的機會了…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

 

↑ 台九線南下眺望鯉魚山(H601M,3-4302)、初音山(H905M,2-1214)

兩座都列名台灣小百岳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

 

由這個叉路口右轉台九丙線

繞道前往鯉魚潭方向

路口指標;9丙 22.7公里終點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

 

 於鯉魚潭之前右轉叉路

 約行駛5.1公里左右的電台道路後

 抵達山頂下方平台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

 

 平台其中一面展望佳

 正好可眺望昨日所登的花蓮山、賀田山至月眉山等海岸山脈最北段

 以及俯瞰花東縱谷景致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7)

 

↑  山頭平台俯瞰花東縱谷景致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1)

 

 ↑ 由平台續行陡上階梯步道

 約5分鐘即可登頂標高601公尺的鯉魚山山頂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3)

 

↑ 經過其中一條下山步道叉路

觀景台後另有一條上下山的步道

平台之前也有一條上下山的步道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4)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1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3)

 

 鯉魚山山頂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4) 

 

 ↑ 鯉魚山基石:標高601公尺三等三角點No.403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2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2)

 

↑ 山頂的『中央氣象局自動雨量測報系統鯉魚山自動中繼站』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4)

 

三等基石再度被釘在觀景台木板之下

 又錯過拍攝鯉魚山基石全貌的時機了

 這次比七年前幸運的是

 至少還可看見部分基石

 頂端並沒被蓋住

 號碼也略為可看見中間兩個數字

 鑽到觀景台地板下方

 只能勉強看見三等三角點這一面的【點】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7)

 

↑ 山頂翩翩飛舞的雌紅紫蛺蝶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3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0)

 

山頂蝴蝶也不少…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4)

 

仔細看這張山頂看見的登頂標示牌

竟然印的是今天的日期

難怪上山時會遇到那麼多車子?!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4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1)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4)

 

山頂休息賞景約45分鐘後

原路下山至平台煮麵

午餐休息後再下山順道去欣賞紅面鴨群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5)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6)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7)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8)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59)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0)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1)

 

又是一棵滿樹蝴蝶的樹!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2)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3)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4)

 

眺望花蓮山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5)

 

↑ 眺望花蓮山、花蓮大橋、海岸山脈最北段賀田山等山稜…

  

20140818花蓮鯉魚山 (66)

 

↑ 眺望花蓮山、花蓮大橋、海岸山脈最北段稜尾…

 

 

 

﹝本篇【上】選取照片數:66 張﹞

 

 

20140818 花蓮吉安清晨窗外鳳凰樹上的《烏頭翁》

2014.08.18 花蓮吉安清晨窗外鳳凰樹上的《烏頭翁》

烏頭翁20140817(15)

 ( 花蓮吉安清晨窗外鳳凰樹上的烏頭翁、好像梳了一頭油油亮亮的黑髮 )

 

 

平日在北部

幾乎天天都可以看見白頭翁

而在花東的第三日旅行中的清晨旅館窗外

視野非常棒

破曉時刻眼前出現的山稜

正好就是昨天爬了一天的海岸山脈最北段的稜線

是這幾天走的最累的行程

既要在烈日下砍路

還要縱走來回十幾公里的路

真是有夠“意外”的旅程…

 

但運氣還不錯

前天露營 — 在最終找到了好地方

而昨天找旅館 — 也是最終找到一間價廉物美的旅館

而清晨起床後

望見窗外的景色更是令人雀躍…

 

一切破曉時刻的山色幻化美景

已經深深烙印在心中…

 

就先記錄下清晨賞景賞花時

意外入鏡的《烏頭翁》

 

烏頭翁20140817(1)

 

清晨窗外的遼闊天空與美好又熟悉的山色 ↑ 

 

烏頭翁20140817(2)

 

 ↑  這條稜脈就是昨天不小心縱走了一天的海岸山脈最北段

 

最左邊獨立的山頭是花蓮山(標高77公尺,三等三角點No.728、聯勤測量隊三等內補三角點)

再過來的連續山頭分別是:

賀田山(標高441公尺,二等三角點No.1215)

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

北月眉山南峰(標高479公尺,等三角點No.4285)

月眉山(標高614公尺,一等三角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列名台灣小百岳No.90)

 

沒想到月眉山路途那麼遙遠…

主要還是因為產業道路不夠平整

為了安全起見

只好早早停車走了六公里左右才到月眉山最後的北側登山口

還不包括前面砍了一個多小時的賀田山及亂芒中的北月眉山

容後有機會再詳述之…

 

烏頭翁20140817(3)

 

欣賞美麗的清晨吉安風景

而下方還有一株正在綻放花朵的鳳凰樹

只見一群啼聲清亮的鳥兒

在樹叢週遭飛來飛去

 

好不容易終於有一隻乖乖停下來了…

趕緊將鏡頭拉近拍照

才發現原來是一隻 ~《烏頭翁》

 

烏頭翁20140817(4)

烏頭翁20140817(5)

 

《烏頭翁》棲息環境及習性與白頭翁相似

喜歡在樹冠上層或空中互相追逐

 

烏頭翁20140817(6)

 

根據查詢的資料~

推測《烏頭翁》與《白頭翁》是來自同一祖先

烏頭翁先抵達台灣並特化成特有種

之後白頭翁才抵達台灣

 

烏頭翁20140817(7)

 

因為烏頭翁與白頭翁的親緣關係仍極接近

在分布重疊地區會發生雜交現象

而近年來因東部宗教的放生活動

使雜交情況越益嚴重

而使烏頭翁的種源純正

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威脅

  

烏頭翁20140817(8)

 

《烏頭翁》的繁殖期在三月至七月

一季通常可繁殖兩次

雌雄鳥同色

 

烏頭翁20140817(9)

烏頭翁20140817(10)

 

 

《烏頭翁》為雜食性

主要以果漿為主

也會捕食昆蟲

 

烏頭翁20140817(11)

 

《烏頭翁》的鳴聲嘹亮富旋律

是蠻好聽的聲音

有點像白頭翁的「巧克力~巧」

但較為低沉

也會發出「聒、聒」的吵雜聲

 

烏頭翁20140817(12)

烏頭翁20140817(13)

烏頭翁20140817(14)

烏頭翁20140817(16)

烏頭翁20140817(17)

烏頭翁20140817(18)

烏頭翁20140817(19)

 

《烏頭翁》別名有 ~ 烏頭殼(閩南語)、台灣鵯

  

烏頭翁20140817(20)

 

 

 

  ↓ 找找看

 

鏡頭仍有點拉近的下面照片中

這隻烏頭翁在哪兒呢? 

 

烏頭翁20140817(21)

( 鳳凰木紅花綠葉中站著一隻烏頭翁 )

 

 

 

答案在此 ↓

 

烏頭翁20140817(22)

 ( 鳳凰花叢中的烏頭翁 )

 

 

  ﹝本篇選取照片數:21 張﹞

  

20140819 花蓮富里“六十石山”金針花季、順登金黃花海中的小百岳“萬人山”【下】

2014.08.19 花蓮富里“六十石山”金針花季、順登金黃花海中的小百岳“萬人山【下】

20140819六十石山(71)

 ( 眺望標高886公尺的萬人山 )

 

萬人山位於六十石山山區一隅

不在一般遊客遊覽範圍

只偶爾出現登山客的足跡…

  

20140819六十石山(67)

20140819六十石山(68)

20140819六十石山(69)

 

20140819六十石山(70)

20140819六十石山(72)

20140819六十石山(73)

20140819六十石山(74)

20140819六十石山(75)

20140819六十石山(76)

20140819六十石山(77)

20140819六十石山(78)

20140819六十石山(79)

20140819六十石山(80)

20140819六十石山(81)

20140819六十石山(82)

20140819六十石山(83)

20140819六十石山(84)

20140819六十石山(85)

20140819六十石山(86)

20140819六十石山(87)

20140819六十石山(88)

 

 登過萬人山之後

回頭前往忘憂亭

而小瑞士這裡算是六十石山裡

目前可說是金針花海景致最佳的地區

 在此又可以好好駐足欣賞美景了… 

  

20140819六十石山(89)

20140819六十石山(90)

20140819六十石山(91)

20140819六十石山(92)

 

 忘憂亭東側的金黃色小瑞士美景

足以讓人忘憂… 

 

20140819六十石山(93)

20140819六十石山(94)

20140819六十石山(95)

20140819六十石山(96)

20140819六十石山(97)

 

後面突起的山頭即是萬人山 

 

20140819六十石山(98)

20140819六十石山(99)

20140819六十石山(100)

20140819六十石山(101)

20140819六十石山(102)

20140819六十石山(103)

 

 小瑞士360度展望

可俯瞰之前走過的路…

  

20140819六十石山(104)

20140819六十石山(105)

20140819六十石山(106)

20140819六十石山(107)

20140819六十石山(108)

20140819六十石山(109)

20140819六十石山(110)

20140819六十石山(111)

20140819六十石山(112)

20140819六十石山(113)

20140819六十石山(114)

20140819六十石山(115)

20140819六十石山(116)

20140819六十石山(117)

20140819六十石山(118)

20140819六十石山(119)

20140819六十石山(120)

20140819六十石山(121)

20140819六十石山(122)

20140819六十石山(123)

20140819六十石山(124)

20140819六十石山(125)

 

 眾多遊客在此地留戀

相機快門不停地按

每個人看來都依依不捨離去…

   

20140819六十石山(126)

20140819六十石山(127)

20140819六十石山(128)

20140819六十石山(129)

20140819六十石山(130)

20140819六十石山(131)

20140819六十石山(132)

 

  停車場小店有賣金針花冰棒

一枝20元

有桂圓的味道

難得一口氣吃了兩根…

 

在停車場涼亭裡邊吃冰棒邊欣賞風景

而海岸山脈就在眼前

成廣澳山就在前方拔地而起

 

在這花東有名的美麗金針花海中

也想著海岸山脈的諸多山頭

何時能一一拜訪呢?!

 

 

 

﹝本篇【下】選取照片數:66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