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6 風來疏竹,竹不留聲;雁度寒潭,潭不留影

2019.11.16 風來疏竹,竹不留聲;雁度寒潭,潭不留影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1).JPG

小雪山之行的黃昏景致(2016/07/23)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2).JPG

小雪山之行的黃昏景致(2016/07/23)

 

 

這是【菜根譚裡】的名句,原題為:不著色象,不留聲影。

 

原文是: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意思是說,風吹過竹林,雖然竹林發出聲音,但風過了後,竹林恢復寧靜;雁子飛越寒潭,雖然潭上倒映雁影,但雁子過了 之後,影子隨之消失,潭面上不會一直停駐雁影。深一層含意是說,君子如果內心超然,就能不受外物影響,不被外物所傷,對過往的萬事不會執著不放,才真正懂得放下。這是很高的人生境界,跟滄桑感無關的啦。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也有類似的看法: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照片資料:2016.07.23 小雪山未竟之行】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3).JPG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4).JPG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5).JPG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6).JPG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7).JPG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8).JPG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9).JPG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10).JPG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11).JPG

▲隨意選取小雪山照片、只是作為本篇陪襯內容。

小雪山未竟201607236(12).JPG

▲雖是溽暑季節的七月時節、但入夜的溫度僅僅只有15.1°C。

 

 

本篇選取照片數:〔12

20131226 望江南(唐 溫庭筠):過盡千帆皆不是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過盡千帆皆不是』~ 令人好像感受到無盡的失落感

在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年少時某一天假日午後

看著電視節目【華視劇展】、其劇名即為 ~過盡千帆皆不是』

女主角對著窗外川流不息的車子、等到的卻是無盡的落空

當時的劇情畫面,似乎還很清晰的烙印在腦海中.....

 

 

過盡了千片的帆影,都不是我所渴盼的;

而無盡的期望似乎等於無盡的落空

 

 

 

 

望江南 二首其二 (唐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搜尋自奇摩知識的翻譯》

 

清晨自愁夢中醒來,勉強梳洗後,就獨自倚著樓閣,凝望碧波萬頃的江流。
一片片的歸帆跳入眼簾,引起一陣陣內心的激動;
可是,過盡了千片的帆影,都不是我所渴盼的。
時光在等待中溜逝了,到黃昏時,
落日的斜暉映著悠悠的江水真是戀戀不捨的樣子。
無盡的期望似乎等於無盡的落空,悵望著長滿白蘋草的沙洲,
它的漂浮不定,又勾起我深深的愁傷。

 

 

 

 

 

作者介紹:

 

溫庭筠(西元812~870),本名岐,字飛卿,唐太原人。少敏悟,有天才,能走筆成萬言,亦善鼓琴吹笛。工詩詞小賦,與李商隱齊名。因才思敏捷,作賦押官韻,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人稱為溫八叉。著有溫飛卿詩集。

 

 

網路搜尋到的另一個溫庭筠的介紹:

 

溫庭筠:太原人。宰相彥博裔孫。少敏悟。才思豔麗。韻格清拔。工為詞章小賦。與李商隱皆有名。稱溫李
。然行無檢幅。數舉進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成,時號溫八叉。徐商鎮襄陽。
署為巡官。不得志去。歸江東。後商知政事。頗右之。欲白用。

 

 

 

20131219 臨江仙(明 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三國演義的開頭誰寫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這首詞作者並非羅貫中,而是明朝楊慎所作,原名為《臨江仙》。

這是楊慎所做《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因此常被誤以為是《三國演義》原作的開場詞。

補充他的生平簡介:楊慎字用修(1488~1559),號升庵。明朝四川新都人。正德間廷試第一,授修撰,世宗時以議大禮,廷杖削籍,遣戍雲南永昌衛,久之還蜀卒,追謚文憲。明士大夫博學饒著述者推慎第一,所著詩文雜著百餘種,升庵集八十一卷。

 

 

 

《臨江仙》明代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的江水一路向東流去了,永遠不再回頭,古今多少的英雄就像那翻飛的浪花般消逝去。何需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而不長久的,唯獨有青山依然的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彩霞滿天。江上的白髮漁翁,欣賞秋月迎春風早已習慣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紛紛擾擾的諸多往事,都成為閒話家常言談之中了。

 

 

 

20130623 望月懷遠(唐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唐詩欣賞:望月懷遠

文/文思格

【明慧學校】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作者簡介】

張九齡(公元678-740) 字子壽,一名博物。其詩有溫柔敦厚之風。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著稱。有《曲江集》。

 

【字句淺釋】

解題: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渾厚含蓄,感情深摯。竟夕:通宵。憐:愛。不堪:不能。盈手:滿手。佳期:美好的時光。這裡指見面的機會。

 

【全詩串講】

茫茫的海上,明月搖著影浴著波浪。
你我隔天涯,此時都面對這個月亮。
有情的人啊,怨恨這夜晚過於漫長。
因為整夜裡,大家都在思念著對方。
吹滅了蠟燭,更愛滿屋明媚的月光。
披衣走一走,覺得露水濕潤了衣裳。
捧滿了月光,卻不能送到你的手上。
還是去睡吧,但願夢中能到你身旁。

 

【言外之意】

淺析此詩,可以看出:“海上生明月”境象雄渾闊大,緊扣題目中“望月”;“天涯共此時”由景入情,心胸寬廣,緊扣題目中“懷遠”;“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接寫情,有古詩氣韻;“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間接寫情,以深夜輾轉、對月難眠相襯托;“不堪盈手贈”構思巧妙,更增情韻;“還寢夢佳期”寄情夢遇,愈見情深,且余韻裊裊、餘味深長。

作者把自己的情放到一個雄渾闊大的自然環境中去描寫,並且完全沒有突出“情人”的形象,只是讓自己的情層層深化,使其具有敦厚沉摯的氣質、雍容大度的風貌。因此也使此詩具有更高的氣格和渾厚的氣勢。後世(特別是宋詞中)某些作者,眼睛死盯著“情人”落筆,縱有生花妙筆,終難脫出單薄、外露、格調低下的小家子氣象。

此詩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出自不同心胸的“情”,是有著完全不同的氣質、形象和層次的。心胸越闊大、私念越少,其情的層次也越高,直到超越“情”的範圍,完全升華為“仁”與“慈悲”。

 

 

◎【明慧學校】唐詩欣賞 (首頁->文學小說)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5/4/26/42832.html

 

 

 

 

《忘月懷遠》——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竹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方之人的詩。月光籠罩全篇,為「情人」的「相思」造足了氛圍。首聯展現出一種明月升起、光照天涯的開闊境界。「滅燭」、「披衣」,可看作聯中「竟夕相思」的具體化。因喜愛圓滿的月亮,所以不如乾脆滅了燭光,營造一個更純粹更諧美的月夜。尾聯想贈對方月光,只怕益增煩亂,所以不如睡去。全詩可以說包含著一種思人的過程。而月光,自始至終伴著思人入夢。

 

  全詩最好的句子無疑是開頭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明月的「生」出,思鄉懷人情感也從心理「升」起來了。

 

 

◎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2918404

 

 

20121015 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宋 辛棄疾):為賦新詞強說愁,卻道天涼好個秋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解釋】

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就喜歡攀登高樓。

攀登高樓,來寫作新的詞曲強說憂愁。

如今知道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又說不出口。

說不出口,只得說:好個天涼的秋天。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ㄑㄧㄤˇ)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ㄏㄨㄢˊ)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

1.滋味:比喻感覺。
2.強:迫使。
3.欲說還休:想說又不知從何說起。形容情意複雜,難以表達。

【賞析】
 
這闋詞精彩的描寫出隨著年齡的成長,心態的轉變。
無憂無慮的少年有些無聊、強裝的閒愁,卻好像很嚴重一樣。
到真正體會到人生的苦澀艱辛,許多的愁怨連說都說不出口,只能獨自承受。

 

20120524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作者: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万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怀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評析】:

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云,以謝朓清發自喻。借送別以贊對方,惜其生不稱世。開首二句,不寫敘別,不寫樓,卻直抒郁結,道出心中煩憂。三、四句突作轉折,從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一“送”,一“酣”,點出了“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贊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謝自比,表達了對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文藝觀。末四句抒寫感慨,理想与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尋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變,藝術結构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無跡,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眾口交贊。
http://www.millionbook.net/gd/h/hengtangtuishi/tssb/003.htm#051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翻譯:

拋開我離去的,昨日的時光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神的,今天的日子有太多煩憂。萬里長風吹送著秋天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暢飲於謝公樓。你文比蓬萊詩有建安風骨,我追摹謝朓詩文清新秀發;你我同懷壯志豪情奮然欲飛,一心要飛上青天去摘取明月。思壯志難酬拔刀斷水水更流,想未來命運舉杯消愁愁更深;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索性明朝披髮泛舟江湖漂流。

(丁兆齡老師譯)http://content.edu.tw/junior/chinese/tc_md/e4_15m.htm

關於詩意賞析:

關於詩意賞析: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說明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反映李白對朝政的日趨腐敗和個人的遭遇愈趨困窘,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面對著寥廓明淨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上句讚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下句則自比小謝(即謝朓),具有清新秀發的風格。也流露出對本身才能的自信。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寫到彼此巷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壯志,酒酣興發,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月。猶如污濁掃而光,煩憂也拋到九霄雲外。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更加重內心的煩憂苦悶。以抽刀斷水、舉杯澆愁生動地顯示力圖擺脫精神苦悶的要求。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說明做官既不能稱心如意,不如到隱逸生活中去找樂趣。

http://content.edu.tw/junior/chinese/hl_gf/lee/lee76.htm   

 

20120524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詩名: 宣 州 謝 朓 樓 餞 別 校 書 叔 雲

作者: 李 白

詩體: 七 言 古 詩

 

詩文:

棄 我 去 者 , 昨 日 之 日 不 可 留 。  亂 我 心 者 ,今 日 之 日 多 煩 憂 。

長 風 萬 里 送 秋 雁 ,  對 此 可 以 酣 高 樓 。

蓬 萊 文 章 建 安 骨 ,  中 間 小 謝 又 清 發 。

俱 懷 逸 興 壯 思 飛 ,  欲 上 青 天 覽 明 月 。

抽 刀 斷 水 水 更 流 ,  舉 杯 消 愁 愁 更 愁 。

人 生 在 世 不 稱 意 ,  明 朝 散 髮 弄 扁 舟 。

 

拋開我離去的,昨日的時光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神的,今天的日子有太多煩憂。萬里長風吹送著秋天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暢飲於謝公樓。你文比蓬萊詩有建安風骨,我追摹謝朓詩文清新秀發;你我同懷壯志豪情奮然欲飛,一心要飛上青天去摘取明月。思壯志難酬拔刀斷水水更流,想未來命運舉杯消愁愁更深;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索性明朝披髮泛舟江湖漂流。

 

20120524 把酒問天(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今人、古人的明月都是同一個,可是人呢?

今天的我與過去的人,都好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再回來。

明月常在,人生卻很短暫。

 

        李白.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盃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暉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擣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晴朗無雲的夜空,是何時開始出現月亮的?
  現在我停下手中的酒杯,提出這樣的疑問。
  人們想要登上明月,是遙不可及的事,
  而月亮運行,卻總是與人相從。
  皎潔的月兒猶如飛懸於空中的鏡子,映照在赤色的宮門之上,
  而綠色的煙塵散盡,清澄的光輝散發出來。
  只見夜晚時,月兒自海面上浮升上來,
  又有誰知天明時,月兒隱沒在雲朵之間?
  月宮裡的玉兔,自秋至春,年復一年地捶擊著仙藥,
  嫦娥孤單一人,棲身月宮,有誰與她相伴?
  現在的人看不見古時的月亮,但今時的明月,曾經映照過古人。
  無論是古人或現在的人,俱如流水般消逝不回,
  但賞月時的心情,卻是一樣的。
  只願對著酒高歌,留取良辰美景,讓皎潔的月光長照著我們的酒杯。

20120501 可嘆(杜甫):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白雲蒼狗』出 處 :

唐 代 有 一 詩 人 名 叫 王 季 友 , 他 雖 然 家 貧 , 為 人 卻 很 正 直 , 但 他 的 妻 子 嫌 他 貧 窮 離

開 了 他 , 這 引 起 一 些 不 知 內 情 的 人 議 論 紛 紛 , 並 把 王 季 友 醜 化 了 。 著 名 詩 人 杜 甫

便 為 王 季 友 作 了 《 可 嘆 》 一 詩 , 感 嘆 王 季 友 這 樣 正 直 的 人 被 誤 解 為 一 個 卑 劣 的 人

 

這 首 詩 開 首 數 句 便 是 ﹕

天 上 浮 雲 如 白 衣 , 斯 須 改 變 如 蒼 狗 ;

古 往 今 來 共 一 時 , 人 生 萬 事 無 不 有 。

 

意 思 是 天 上 的 雲 本 來 像 一 件 白 淨 的 衣 裳 , 但 不 一 會 兒 便 變 成 一 隻 黑 狗 , 由 古 到 今

, 人 生 遇 到 的 事 情 哪 有 不 是 這 樣 的 。 後 人 便 以 「 白 雲 蒼 狗 」 來 比 喻 世 態 人 事 變 幻

莫 測 , 出 人 意 表 。

 

例 子 :

凌 蒙 初 《 初 刻 拍 案 驚 奇 》 第 二 十 二 卷 :

「 榮 枯 本 是 無 常 數 , 何 必 當 風 駛 盡 帆 ? 東 海 揚 塵 猶 有 日 , 白 雲 蒼 狗 剎 那 間 。 」

 

東海揚塵是在形容什麼?

東海變陸地,揚起塵土。

形容世事變化極大。

 

P.S.

2012.5.1 的回應格友內容:

 

這幾天天空雲彩變幻莫測

經常也喜歡仰望無盡蒼穹的大自然變幻

可惜,以前偶爾順手拍下的瞬間有趣雲朵

一時之間也難有任何頭緒能再翻找出來

想起了這張唯妙唯肖、稍縱即逝的白雲蒼狗

能仰頭瞬間抓住剎那的感應

很幸運!也是有心人!

這幾天連續幾天傍晚

在苗栗看到了天空持續數分鐘的兩道虹霓

也在新竹看見不到一分鐘隨即消逝的彩虹

世事如白雲多變幻、美景可遇而不可求...

天 上 浮 雲 如 白 衣 , 斯 須 改 變 如 蒼 狗 ;

古 往 今 來 共 一 時 , 人 生 萬 事 無 不 有 。

放寬了心,小小的心靈或許也就裝得下無垠的天空,

致上祝福,相信美好結果定會等待在有心人的前方!

http://tw.myblog.yahoo.com/jw!22Bh2feZQkbq._9xqvU-/photo?pid=6513&page=#8445

 

20110912 〈八聲甘州〉上片 (宋 蘇軾):有情風萬里捲潮來,無情送潮歸

 

◎網路收集的動人心弦【詩詞歌賦】篇 ~ ~ ~

 

 

 

 

作〈永遇樂〉後十三年,東坡寫下了〈八聲甘州〉(寄參寮子),時年已五十六,意境顯得更為超曠淡遠,仍帶著一股悲慨的底流。

 

〈八聲甘州〉上片:

 

有情風萬里捲潮來,無情送潮歸。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頭兩句就有種類似「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洞見,是比「人生如夢」更深一層的觀照。從前是「古今如夢,何曾夢覺」,這裡是「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從前道「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此處但云「白首忘機」。關於今古,已經思量的很夠,頭髮也早白光了。這是他貶杭州後又被召回朝廷、將要離去時寫給參寮子的詞。回到朝廷,應當算件好事,而東坡說自己「白首忘機」,是他一向的心志(他不是計較功名得失之輩),也是他的感慨:仍然不能以物喜,因為際遇總如潮來潮去,無所謂有情無情。這樣的言語,不就是一份惻惻之心歷經了更長的年歲而顯得更淡卻也更深幽的反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