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海岸山脈最高峰半夜回程的意外驚喜~邂逅可愛小山羌 (花蓮富里)

2020.08.05 海岸山脈最高峰半夜回程的意外驚喜~邂逅可愛小山羌 (花蓮富里)

山羌20200805(1).JPG

半夜十一點多下山途中、突然被山徑附近兩個小小圓圓的亮光吸引…。

山羌20200805(2).JPG

大家七嘴八舌猜測是什麼、仔細看~~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山羌。

 

因為大雨耽擱及狀況連連

在半夜十一點多

還在海岸山脈最高峰努力下山途中

突然在黑矇矇的山徑附近

瞥見兩個小小圓圓亮光而被吸引駐足

因為四周黑壓壓難以看清楚

雜草樹木也阻擋了視線

大家七嘴八舌猜測到底是什麼

再撥草靠近仔細瞧

才發現是一隻可愛的小山羌

瞪著雙眼望著我們…

爬山聽見山羌叫聲的機會常有

但通常難以見到其身影

真是難得可以靠的那麼近

還能跟小山羌相視許久…

只是想再更靠近拍照時

終於把牠給驚動而瞬間跑掉了…

也在一瞬間瞧見其可愛完整身影

可惜動作太快、沒辦法拍到

雖然山羌於動物園也能看到

但在野外邂逅、就是不一樣的感覺…

真的是半夜下山的意外驚喜收穫

 

山羌20200805(3).JPG

山羌20200805(4).JPG

山羌20200805(5).JPG

山羌20200805(6).JPG

 

以下照片是另一部相機所拍攝~~~

 

山羌20200805(7).JPG

山羌20200805(8).JPG

山羌20200805(9).JPG

山羌20200805(10).JPG

 

 

〔本篇選取照片數:〔10

 

20200418 珍貴保育類動物~食蛇龜 (新北石碇)

2020.04.18 珍貴保育類動物~食蛇龜 (新北石碇)

食蛇龜20200418(1).JPG

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地龜科 Geoemydidae 閉殼龜屬 Cuora

食蛇龜20200418(3).JPG

食蛇龜是全台唯一陸棲龜類、行政院農委會也將其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

 

食蛇龜是很可愛的小動物

不過要在山林裡邂逅牠

除了要願意走向山林

也得要有點運氣…

 

近年因比較轉往中南部山區走動

所以有蠻長時間沒在山裡遇見牠了

不過去年曾在台東山區遇見一隻

這次回到新北坪林石碇山區

攀登路程長又冷門、路徑也不佳的路線

在最後一座基石前再度幸運遇見食蛇龜

令人疲憊的身軀頓時也振奮起來了

也讓人憶起十多年前的九紀山親子行了

 

食蛇龜20200418(5).JPG

 

【食蛇龜】

學名:Cuora flavomarginata

地龜科:Geoemydidae

閉殼龜屬:Cuora

又名黃緣箱龜、黃緣閉殻龜、

食蛇龜和金頭龜、中國盒龜等

為潮龜科閉殼龜屬的爬行動物

是全台唯一陸棲龜類

食蛇龜中間有一條橫向韌帶

可使腹甲的前後兩半分別向上移動

使前後的背甲可以閉合起來

這是與其牠種烏龜很不一樣的特色

 

食蛇龜20200418(6).JPG

食蛇龜20200418(7).JPG

食蛇龜20200418(8).JPG

食蛇龜20200418(9).JPG

食蛇龜20200418(10).JPG

食蛇龜20200418(11).JPG

食蛇龜20200418(12).JPG

食蛇龜20200418(13).JPG

食蛇龜20200418(14).JPG

食蛇龜20200418(15).JPG

食蛇龜20200418(16).JPG

食蛇龜20200418(17).JPG

食蛇龜20200418(18).JPG

食蛇龜20200418(19).JPG

食蛇龜20200418(20).JPG

食蛇龜20200418(21).JPG

食蛇龜20200418(22).JPG

食蛇龜20200418(23).JPG

食蛇龜20200418(24).JPG

食蛇龜20200418(25).JPG

食蛇龜20200418(26).JPG

食蛇龜20200418(27).JPG

食蛇龜20200418(28).JPG

食蛇龜20200418(29).JPG

食蛇龜20200418(30).JPG

食蛇龜20200418(31).JPG

食蛇龜20200418(32).JPG

食蛇龜20200418(33).JPG

 

◎名字由來 :

「食蛇龜」的名字會讓人聯想到吃蛇,甚至傳聞此名稱是因食蛇龜被人看見使用其活動式的腹甲捕食蛇類而命名,但這只是一段誤傳。「食蛇龜」並不吃蛇,名稱之由來,在早期日治時代即已出現,應該與臺語有關,可能因為沒有合適的中文字,或因食蛇龜好食蚯蚓,造成一般人對其食性產生誤解。也有可能是因為當初有一隻大蚯蚓卡在龜殼,因蚯蚓與蛇相似被誤解為吃蛇因而叫【食蛇龜】。

 

食蛇龜20200418(34).JPG

全程要十小時以上,只好依依不捨與食蛇龜再見囉,依舊準備摸黑了。

食蛇龜20200418(35).JPG

▲返程下山、又費時四小時多才疲憊回到登山口

 

 

本篇選取照片數:〔35

 

20180317 莫氏樹蛙 (南投鹿谷)

2018.03.17 莫氏樹蛙 (南投鹿谷) 

莫氏樹蛙20180317(4).JPG

莫氏樹蛙:樹蛙科 Rhacophoridae、樹蛙屬 Rhacophorus。

莫氏樹蛙20180317(2).JPG

莫氏樹蛙是台灣淺山地區最常見的綠色樹蛙。

  

野外登山遇到樹蛙機會也不少

只是對其尚屬陌生而比較沒有予以記錄

這次到南投鹿谷登大崙尾山、小板田山時

巧遇幾隻可愛樹蛙悠遊於

最後登山口前的大鐵桶內

經後來比對應該就是

全台灣分布最廣的【莫氏樹蛙】吧

(若有誤請指正、謝謝!)

  

莫氏樹蛙20180317(3).JPG

  

台灣的蛙類共有33種

(原本是32種 、加上外來種的斑腿樹蛙)

分屬於五科:

蟾蜍科、樹蟾科、狹口蛙科、赤蛙科及樹蛙科

 

第四類的【樹蛙科】

它們的趾端膨大成吸盤狀

可以輕巧地在枝葉間攀爬

體色可隨著環境而變深或變淺

樹蛙科則有台北樹蛙、日本樹蛙、

莫氏樹蛙、面天樹蛙、艾氏樹蛙、

翡翠樹蛙、諸羅樹蛙、白頷樹蛙、

褐樹蛙及橙腹樹蛙、

斑腿樹蛙(最新發現的外來種蛙類)等11種

 

莫氏樹蛙20180317(1).JPG

  

【莫氏樹蛙】

學名:Rhacophorus moltrechti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樹蛙屬 Rhacophorus

 

莫氏樹蛙是台灣淺山地區

最常見的綠色樹蛙

分布也最廣泛

成體的大小約4-5公分

別名台灣樹蛙

是台灣特有物種

由於樹蛙科的兩棲類

對於棲息地的變化敏感

所有的樹蛙幾乎都列名

台灣保育類的動物名錄中

而大規模的棲息環境變動

也幾乎造成蛙類滅絕的大禍而不自知

 

莫氏樹蛙20180317(5).JPG

 

莫氏樹蛙的繁殖時間頗為有趣

歸納文獻上的記載

大致上來說

台灣中央山脈西部(中北部)的莫氏樹蛙是春夏兩季

而中央山脈東部的繁殖季則在秋冬兩季

似乎與季風帶來的雨水有相關聯

而屏東泰武的紀錄則是秋冬

又不太符合上述的歸納

(屏東泰武鄉在中央山脈以西)

  

莫氏樹蛙20180317(6).JPG

莫氏樹蛙20180317(7).JPG

莫氏樹蛙20180317(8).JPG

莫氏樹蛙20180317(9).JPG

莫氏樹蛙20180317(10).JPG

莫氏樹蛙20180317(11).JPG

大崙尾山20180317(1).JPG

▲大崙尾山 (南投鹿谷) 

大崙尾山20180317(2).JPG 

大崙尾山20180317(3).JPG 

▲大崙尾山:標高1180公尺,總督府圖根補點 (南投鹿谷)

小板田山20180317.JPG

 ▲小板田山:標高1187公尺,水泥柱 (南投鹿谷)

 

 

﹝本篇選取照片數:14張﹞

 

20170107 〝耳朵〞一秒變〝帽子〞的狗狗 (台中新社)

2017.01.07 耳朵〞一秒變帽子的狗狗 (台中新社)

帽子狗20170107(1) 

 〝耳朵〞一秒變〝帽子〞的狗狗51線巧遇藍腹鷴 (台中新社) 

帽子狗20170107(6) 

 這狗真是太酷、太有趣了

 

於台中新社登今日的最後一座山時

遠遠望見登山口附近有一隻狗

只覺得此狗頭頂有點怪怪的?!

趨近一看….快笑翻了

原來牠頭頂的〝帽子〞

居然就是牠的一對〝耳朵〞

這是一隻〝耳朵〞一秒會變

〝帽子〞的狗狗

帽子狗20170107(2)

 你真酷啊! 療癒系的狗狗  

帽子狗20170107(3)

▲ 牠也是有正常〞的時候喔

帽子狗20170107(4)

▲ 只見牠耳朵一轉、〝耳朵〞馬上變成〝帽子〞了 ~~~ 哈哈 

帽子狗20170107(5) 

▲ 還沒看過有這種特異功能的狗狗 ~~~ 哈哈

帽子狗20170107(7)

 ▲ 大夥看牠耳朵一會兒正常分開 

一會兒又變成〝帽子〞  

簡直快笑翻了….. 

帽子狗20170107(8)

 ▲ 同伴嚷著要帶回家養 

沒事就帶出去獻寶〞…..

帽子狗20170107(9) 

▲ 不過後來發現牠已經有主人了 

只好跟這隻有趣的狗狗說拜拜了 

帽子狗20170107(10)

▲ 登山口回望 

帽子狗20170107(11)

登山景致20170107(1)

▲ 登山口的梅花綻放了 

登山景致20170107(2)

登山景致20170107(3)

登山景致20170107(4)

 ▲ 登山途中眺望山景

 

今天又準備摸黑找路砍路登頂了

不過看到這隻耳朵〞一秒會變〝帽子〞的狗狗

此行也很值得了

 

哈哈~~~

忍不住再大笑幾聲…..

 

 

◎《小孩整理的影音紀錄》… (請開啟喇叭)

 

 

﹝本篇選取照片數:15張﹞

 

 

20160723 長吻松鼠(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 條紋松鼠(20150912)、赤腹松鼠(20160724)

2016.07.23 長吻松鼠(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 條紋松鼠(20150912)、赤腹松鼠(20160724) 

長吻松鼠20160723(8)

  長吻松鼠(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2016.07.23 拍攝〕 

20150912條紋松鼠(2)

 條紋松鼠(深坑烏月山) 〔2015.09.12 拍攝〕

 

睽違多年後

再次買票進入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這次是為了新出土的鞍馬山東北峰基石

(鞍馬山東北峰:標高2715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順便再次嘗試摸位於軍營內的鞍馬山三等基石

(鞍馬山:標高2666公尺、三等三角點6586號)

還要再看看禁區內的小雪山基石

到底有沒有親臨的機緣…..

(小雪山:標高2997公尺、二等三角點1544號)

 

在各山之間攀爬時

遇見一隻可愛的松鼠

這隻松鼠腹部是黃色的

好像與平常見到的松鼠不太一樣?

後來才發現牠應該是

分布在1000公尺以上

中高海拔森林中的長吻松鼠

也讓我想起去年在石碇深坑二登烏月山時

曾遇到過一隻條紋松鼠

於是便一併整理起來…..

 

長吻松鼠20160723(1)

  

台灣有三種松鼠~赤腹松鼠、條紋松鼠和長吻松鼠 

赤腹松鼠胸腹部多為赤棕色,尾巴上有長而蓬鬆的尾毛,看起來像一把大瓶刷,台語叫做「蓬鼠」,體長約18~24公分,尾巴長約18~20公分,體種500公克以下,中低海拔較常見,是台灣最常見、分佈也最廣的松鼠。

長吻松鼠,又稱荷氏松鼠,和赤腹松鼠外型相似,體型比赤腹松鼠小一些,體長約17~24公分,尾巴長約12~18公分,腹部顏色淺黃色,尾巴也沒有赤腹松鼠蓬鬆。最重要的是他的吻部比赤腹松鼠長,所以才會叫做長吻松鼠。喜歡在地面生活,分佈不普遍,以中高海拔山區為主。

條紋松鼠俗名金瓜鼠(閩語),身長約10~14公分,尾長約9~12公分,體重約60~80公克,是三種松鼠中體型最小者。全身為黃褐色短毛,腹部白色,背部有三條明顯的黑褐色縱紋,最主要的特徵是尾毛細長不蓬鬆。為臺灣特有種,棲息於500至3,000公尺海拔山區,闊葉林、針葉林及混生林為主。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 及玉山國家公園等地,皆可見到條紋松鼠。

 

長吻松鼠20160723(2)

 

 長吻松鼠又名荷氏松鼠

是台灣特有亞種

也是台灣三種松鼠之中比較少見的

分布在1000公尺以上之中高海拔森林中

 

長吻松鼠20160723(3)

 

和平地常見的赤腹松鼠

除了活動分部地區不同之外

體型較小

腹部是橙黃色的

應該是最好辨認的特徵

  

長吻松鼠20160723(4)

  

長吻松鼠: 

中名:長吻松鼠 

英名:Owston’s squirrel ; Long-nosed squirrel 

學名:Dremomys pernyi 

囓齒目Rodentia 松鼠科Sciuridae,體長17~23公分,尾長12~18公分,體重約200公克

  

長吻松鼠20160723(5)

長吻松鼠20160723(6)

長吻松鼠20160723(7)

長吻松鼠20160723(9)

 

這隻長吻松鼠其實有點距離

而且是在有點高度的草原中活動

一直在等著看能不能有更好的角度拍攝

不過因時間不太夠

還有山頭要繼續探訪

便放棄繼續觀察的機會了……

 

20160723大雪山天池

 天池

20160723遠眺小雪山

 遠眺小雪山(山頂有軍事雷達站) 

20160723近觀小雪山

  近觀小雪山(山頂有軍事雷達站)

鞍馬山東北峰20160723

  鞍馬山東北峰(鞍馬山主峰):標高2715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鞍馬山20160723

 鞍馬山:標高2666公尺、三等三角點6586號

   

台灣三種松鼠中

除了常見的赤腹松鼠之外

另一種是條紋松鼠

剛好去年(2015.9.12)在深坑地區

第二次攀登烏月山途中時

曾與牠驚鴻一瞥

當時按了幾下快門後

這隻條紋松鼠即跳離視線之外了…..

 

 20150912條紋松鼠(1)

 

 條紋松鼠身長約10~14公分

尾長約9~12公分

體重約60~80公克

與赤腹松鼠及長吻松鼠同為臺灣本土產的三種松鼠

條紋松鼠是體型最小者

全身為黃褐色短毛

腹部為白色

背部有三條明顯的黑褐色縱紋

尾毛細長不蓬鬆

為其最主要的特徵 

 

20150912條紋松鼠(3)

 

當條紋松鼠棲坐在樹枝上

鼓起圓形的身體時

遠遠望過去就像一顆南瓜放在樹上

所以俗稱「金瓜鼠」

  

20150912條紋松鼠(4)

  

條紋松鼠

學名:Tamiops maritimus formosanus

型態特徵:體長約16公分以下,重量多半在80公克,體側有3條黑褐縱帶,伴隨淡褐色的間隔。

分布地域:生活在海拔1,500至3,000公尺山地。條紋松鼠無論在闊葉林或針葉林都能適應。

覓食習慣:一般是種籽、果實、嫩芽、花朵、嫩葉。

保育等級:非保育類 

 

20150912烏月山登山口

  烏月山登山口

20150912深坑烏月山

 烏月山(三貢嶺山):標高441公尺、三等三角點六八三號

 

至於常見的赤腹松鼠拍攝過很多次

一時之間也難以找到照片

剛好於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回來翌日

於石門水庫隨手拍攝到

一隻正在啃食構樹果實的赤腹松鼠

可以比較看看台灣三種松鼠的差異

 

松鼠(石門水庫)20160724

 (石門水庫) 〔2016.07.24 拍攝〕 

20160724石門水庫

 石門勝景

  

赤腹松鼠

學名: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英名: Red-bellied Tree Squirrel

分布: 南亞、不丹及台灣

俗名: 膨鼠分類:哺乳綱 囓齒目 松鼠科

特徵: 尾毛極為蓬鬆,背部為暗灰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紅栗色

特性: 體毛呈暗褐色,全身僅頭、胸、腹部及四肢為短毛,其餘均為長毛,尤其尾毛極膨大,故俗稱「膨鼠」。溫馴,沒有攻擊性,好奇活潑。

身長約20-22公分,尾長為17-20公分,體重約260-300g。在樹上生活,會發出多樣的鳴聲。

以堅果種子為主,及水果、嫩芽等食物。

保育等級: 非保育類

  

 ﹝本篇選取照片數:22張﹞

 

 

20140517 【彈塗魚】水陸兩棲的魚類

2014.05.17 【彈塗魚】水陸兩棲的魚類

彈塗魚20140517(21)

  ( 彈塗魚 ~  水陸兩棲的魚類 )

 

 

今天是第一屆的十二年國教會考

送了第一屆的白老鼠去會“考”

而今天的天氣晴朗的有點炎熱

我們也在長滿紅樹林的海邊“烤”到汗流浹背

 

御風而行之餘

暫歇駐足於彩虹橋上

俯瞰穿過紅樹林的溪流河口

 

我們的目標 ~

就在腳下的溪流旁爛泥巴中

 

還好有這台長鏡頭比之前多兩倍多倍數的相機

不必與牠們一起窩在爛泥巴裡

就可以遠遠地以不驚動們的方式

拍攝其一舉一動

不管是螃蟹或是彈塗魚…..

都大致可以觀察得清清楚楚

彈塗魚 ~ 真是一種有趣的水陸兩棲魚類

走一走還會跌兩跤…..

 

 

【彈塗魚】

  

一般人印象裡的「魚」是不能離開水的,

 雖然可以在離水之後可以短暫的存活,

 但要說可以長時間離開水域,

 在陸地上生活的「魚」應該是不多見吧!

 「彈塗魚」卻是可以水陸兩棲的魚類。 

 

 

  

◎彈塗魚(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D%88%E5%A1%97%E9%AD%9A

 

 

彈塗魚是蝦虎魚科背眼蝦虎魚亞科彈塗魚族(Periophthalmini)魚類的通稱,大多是兩棲魚類。

常見彈塗魚包括廣東彈塗魚(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又名泥猴、石貼仔,跳跳魚,身長可達10厘米;另一種稱為薄氏大彈塗魚(Boleophthalmus boddarti),又稱大彈塗魚,成長後身長約20厘米;牠不及廣東彈塗魚那樣適應陸上生活,牠只能停留在地面上很短時間。

它們全身似泥澤色調的灰褐色,並佈滿深色的斑紋,特大的胸鰭肉質化,適於泥澤的爬行,身體修長,尾部扁平。

常見於香港、台灣和東南亞等地的紅樹林濕地地區。

 

 

彈塗魚能用濕潤的皮膚和鰓室中的水分呼吸,能夠適應半水半陸的潮間帶環境,棲息於河口水域、沼澤及泥灘,在泥下建造由兩條垂直地道構成的洞內居住。在繁殖季節時,雄性的彈塗魚會豎起背鰭,吸引雌魚,成功後會鑽入地道。

例如,廣東彈塗魚以螃蟹、昆蟲為主食,多留守於近岸紅樹林內,其體型較小,滿布深色斑紋,會依附在石頭或紅樹樹幹等垂直面上;回到水中,彈塗魚亦可像魚類遊動自如。一般漲滿潮至剛退潮之間是觀察良時。

 

 

 

彈塗魚20140517(1)

彈塗魚20140517(2)

彈塗魚20140517(3)

彈塗魚20140517(4)

彈塗魚20140517(5)

彈塗魚20140517(6)

彈塗魚20140517(7)

彈塗魚20140517(8)

彈塗魚20140517(9)

彈塗魚20140517(10)

彈塗魚20140517(11)

彈塗魚20140517(12)

彈塗魚20140517(13)

彈塗魚20140517(14)

彈塗魚20140517(15)

彈塗魚20140517(16)

彈塗魚20140517(17)

彈塗魚20140517(18) 

( 在繁殖季節時,雄性的彈塗魚會豎起背鰭,吸引雌魚 )

彈塗魚20140517(19)

彈塗魚20140517(20)

彈塗魚20140517(22)

彈塗魚20140517(23)

彈塗魚20140517(24)

彈塗魚20140517(25)

彈塗魚20140517(26)

彈塗魚20140517(27)

彈塗魚20140517(28)

彈塗魚20140517(29)

彈塗魚20140517(30)

彈塗魚20140517(31)

彈塗魚20140517(32)

彈塗魚20140517(33)

彈塗魚20140517(34)

彈塗魚20140517(35)

彈塗魚20140517(36)

 ( 俯瞰橋下溪流昂爛泥巴中的彈塗魚 )

彈塗魚20140517(37)

( 鏡頭慢慢拉回來….. )

彈塗魚20140517(38)

( 鏡頭繼續慢慢拉回來….. )

彈塗魚20140517(39)

( 還看得到螃蟹和彈塗魚嗎….. )

彈塗魚20140517(40)

( 實際上俯瞰的溪流及溪畔爛泥巴的樣貌與距離….. )

 

 

 

 

今天拍的彈塗魚都在爛泥巴裡玩

玩得全身都是泥巴

真是愛玩爛泥巴的魚……

下回有機緣再拍些乾淨一點的彈塗魚吧

 

 

 

﹝本篇選取照片數:40 張﹞

 

20120825 褐樹蛙 ﹝大坑內山西峰﹞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台灣已知4屬10種

 

 

uergeia robustus (特)

褐樹蛙  本屬2種

 

( 停在鮮艷路條上、才能一眼看到牠 )

( 與拐杖比大小 )

( 大坑內山西峰:標高115公尺,鑛務課216號基石;基隆瑞芳交界 )

回程途中

( 換人拍看看 )

 

 ﹝ 山行日期:2012.8.25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