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4 《氣勢恢宏的小觀音山主峰O形連走、順登小觀音山西峰及菜頭崙》行程全紀錄【下】

2014.05.24 《氣勢恢宏的小觀音山主峰O形連走、順登小觀音山西峰及菜頭崙》行程全紀錄【下】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1)

( 回望菜頭崙基石山頂全貌 )

 

 

17:50 由菜頭崙山頂原路折返

 

17:52 很快就鑽回立有水泥柱的前方山頭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2)

 

 

繼續原路回程

一路氣象萬千、有大山磅薄之勢

 

中途回眺菜頭崙、遠方則是壯闊的竹子山

(另一座軍事禁區山頭、以前曾爬到竹子山北北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3)

 

17:54 前眺小觀音山北峰、小觀音山主峰連綿稜線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5)

 

鑽箭竹林狗洞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7)

 

17:58 回眺菜頭崙、遠方則是竹子山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4)

 

18:03 回經上稜之三叉路口後續行

回望黃昏山色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5)

 

前眺小觀音山主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6)

 

右眺小觀音山西峰稜線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8)

 

18:06 往小觀音山主峰的密箭竹林區

現在已有一條明顯的小山徑延伸至主峰稜線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0)

 

回望小觀音山北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1)

 

前眺小觀音山主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2)

 

前眺小觀音山主峰稜線,有許多電視及廣播的訊號發射站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3)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4)

 

越晚山景越美…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6)

 

18:15 上切小觀音山主峰稜線、回眺遠方夕陽映照大海…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7)

 

18:16 上切至主峰旁廢棄崗哨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8)

 

由廢棄崗哨往左行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9)

 

過廢棄崗哨、取左行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0)

 

18:17 抵達小觀音山主峰基石處

 

小觀音山主峰,標高1070公尺,台北市三角點48號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8)s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3)

 

18:28 返回廢棄崗哨取左沿小徑繞過軍事禁區

循山腰前行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6)

 

主峰下方的箭竹林形成的美麗草原

即使天色晚了

也要多看幾眼….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4)

 

山徑巧妙繞過禁區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6)

 

回望小觀音山主峰基石山頭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9)

 

18:40 步出小徑、接上小觀音戰備道路、取左循戰備道下山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0)

 

接戰備道前要先跨過一道刺勾矮圍籬後右轉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6)

 

19:16 步出戰備道、接回巴拉卡公路

右轉回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7)

 

19:17 回到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之前剛好是新北市與台北市的市界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00)

 

 

 

19:18 返回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

 

19:41 賦歸

 

 

 

 

﹝本篇選取照片數:100 張﹞

 

 

 

20140524 《氣勢恢宏的小觀音山主峰O形連走、順登小觀音山西峰及菜頭崙》行程全紀錄【中】

2014.05.24 《氣勢恢宏的小觀音山主峰O形連走、順登小觀音山西峰及菜頭崙》行程全紀錄【中】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1)

( 14:43 北竹子山眺望大屯山 )

 

 

在小觀音山西峰稜線視野佳、風景美…

還沒到大石錯落的北竹子山山頂

就先歇腳賞景了…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2)

 

14:43 北竹子山前眺美麗箭竹林大草原稜線上的小觀音山西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4)

 

14:34 北竹子山往前不遠處有叉路左下、為待會下往大屯溪古道路口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2)

 

俯瞰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5)s.JPG  

 

14:52 前行回望北竹子山山頂、有【此路不通】木樁,此處為三叉路口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6)

 

14:52 三叉路口指標:【直往小觀音山西峰15分、小觀音戰備道40分俯瞰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

回往燒炭古道、菜公坑古道、山之家、三板二橋】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7)

 

大屯溪防迷標誌5三叉路口指標:【左下往大屯溪古道】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8)

 

三叉路口回望北竹子山山頂、先取稜線前行往小觀音山西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8)

 

15:01 第二度登頂小觀音山西峰基石山頭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9)

 

小觀音山西峰(竹子湖山),標高1043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另有大屯溪防迷標誌6木樁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1)

 

小觀音山西峰基石處全貌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2)

 

小觀音山西峰展望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7)

 

前眺小觀音山主峰稜線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8)

 

小觀音山西峰俯瞰台北市區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3) 

 

15:10 小觀音山西峰登頂合照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4)s.JPG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5)

 

15:22 原路折返(回望小觀音山西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3)

 

15:28 返回大屯溪防迷標誌5三叉路口,取右陡下大屯溪古道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4)

 

大屯溪防迷標誌5三叉路口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5)

 

陡下不久、回望西峰稜線三叉路口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6)

 

一路陡下、還好沒有下雨

否則必然又陡又滑…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0)s.JPG

 

小觀音山火山口直徑1200公尺,深約300公尺,是台灣最大的火山口

小觀音山各山峰即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2)

 

還好之前已有熱心山友將密箭竹林打通成康莊大道…

雖然還是非常地陡啊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4)

 

 

16:01 看到溪水、山徑也終於變緩和了…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5)

 

16:03 經大屯溪防迷標誌4木樁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1)

 

16:12 抵達大屯溪防迷標誌3木樁之重要三叉路口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2)

 

三叉路口指標:回往小觀音山西峰60分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3)  

 

三叉路口指標:右上往小觀音山主峰、菜頭崙

左往三板橋、大屯溪古道口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5)

 

16:13 暫歇後取右陡上山徑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7)

 

仰望要陡上的稜線…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9)

 

17:10 往上終於看到稜線了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0)

 

17:13 小觀音山北峰、菜頭崙稜線三叉路口

右往小觀音山北峰、小觀音山主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2)

 

17:16 先左循稜線往菜頭崙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3)

 

前眺菜頭崙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7)

 

有部分箭竹林路段也已被闢開成寬廣山路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8)

 

17:27 先抵達菜頭崙之前的水泥柱山頭

左路下往竿尾崙古道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2)

 

回望小觀音山主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3)

 

17:39 續往菜頭崙的路就要鑽了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4)

 

17:41 抵達菜頭崙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5)

 

菜頭崙(竹子山前峰),標高1039公尺1039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斷頭)及水泥柱界樁(採筍區界樁)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9)

 

17:50 回望菜頭崙基石山頂全貌、原路折返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0)

 

 

 

 還有 【下】篇…..

 

 

 

﹝本篇選取照片數:100 張﹞

 

 

20140524 《氣勢恢宏的小觀音山主峰O形連走、順登小觀音山西峰及菜頭崙》行程全紀錄【上】

2014.05.24 《氣勢恢宏的小觀音山主峰O形連走、順登小觀音山西峰及菜頭崙》行程全紀錄【上】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

 (《氣勢恢宏的小觀音山主峰O形連走、順登小觀音山西峰及菜頭崙》GPS 3D地圖 )

 

 

 

 

對所熟悉的山區的基石或路線有敏感神經的山友,若有新消息的話,必然很快在腦中與舊經驗連結,並計畫盤算何時安排親臨。尤其是名氣甚大,卻因為在軍事管制區等因素而遲遲無法親臨的山頭基石,是令人期待的一件事。這幾年一直還在考慮何時再安排由三芝循大屯溪古道、竿尾崙古道等路線,摸摸菜頭崙斷頭基石等山稜、稍微有點硬斗的路線。在五月初於登山網站獲知小觀音山基點位置已脫離軍事管制(如下所附網路資料來源),登頂小觀音山主已可夢想成真時,就開始默默計畫如何安排登山路線了。

 

 

◎網路資料來源(登山補給站)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314B5CF9AEC3A19113F6CAA6F539A662AF06931D270D27DC&k=%E5%B0%8F%E8%A7%80%E9%9F%B3%E5%B1%B1%E4%B8%BB%E5%B3%B0

 

小觀音山主峰基點位置已脫離軍事管制區 by laipulse100(Novak) (所屬團體:中華山岳藍天隊)

 

活動日期:2014/05/04

 

建立時間:2014/05/08

『2014.05.04的藍天隊行程”觀模””吉祥”山友闢出的小觀音山西峰箭竹林之登山小道後,下切大屯溪谷,在順沿大屯溪古道上登小觀音山主稜,於14:00登上小觀音山主峰(H1070M)時發現小觀音山主峰上的軍事碉堡已荒廢,江隊長隨即往主峰左側之舊通信天線塔下方找到北市第48號三角點,所以小觀音山的基點位置已非屬軍事管制區了.
今後山友造訪小觀音山主峰,摸完基點,退回廢棄碉堡旁,於主峰西南側下切,沿山腰小徑進入箭竹林接上杉木林,最後於軍區大門外的華視轉播站天線塔下的一小片箭竹林鑽出軍事管制區外的小觀音山的戰備道路.如此以後的小觀音山行程山友們就再也不需要勞煩軍方弟兄的帶進帶出了.』

 

 

在這一段漸漸脫離東北季風的北部地區期間,也開始轉往東北角附近未完成之“遺珠”續探之行程,也抽了一天天氣尚稱穩定的日子,於 2014/05/24 出發,探訪陽明山區較為古意盎然且較為荒僻、卻有大山氣勢的這塊山域…。以下先將本趟行程簡述行經主要叉路或地點之時間,當然,我們是悠閒而行,對經驗老練、體力不錯的山友,步行時間應該可以縮短許多…。

 

 

 

 

【行程簡述】

 

氣象站鞍部停車場登山口~北竹子山~小觀音山西峰~大屯溪古道~菜頭崙~小觀音山北峰~小觀音山主峰~氣象站鞍部停車場

 

 

抵達時間 (~離開時間)

 

12:25 (~12:45) 氣象站鞍部停車場(找登山口)  GPS h825m  302521*2786391 (直線距離小觀音山主峰約1.5公里)
12:49 (~12:50) 山之家  GPS h809m  302543*2786566
14:23 (~14:31) 三叉路口、右轉小觀音山西峰稜線  GPS h1038m  303635*2786799
14:33 (~14:52) 登頂北竹子山(H1053m)
15:01 (~15:21) 登頂小觀音山西峰(竹子湖山)(H1043m)
15:28 (~15;29) 北竹子山三叉路口、右轉陡下大屯溪古道
16:12 (~16:17) 大屯溪防迷標誌3、取右陡上  GPS h766m  303371*2787535
17:13 (~17:15) 攀上小觀音山主峰稜線三叉路口、先取左行  GPS h1041m  303875*2787348
17:27 (~17:39) 菜頭崙之前的水泥石柱山頭
17:41 (~14:51) 登頂菜頭崙(H1039m)  GPS h1035m  304005*2787665
17:52 (~17:54) 返回水泥石柱山頭
18:03 (~18:04) 返回攀上小觀音山主峰稜線三叉路口、取直行
18:17 (~18:27) 經小觀音山北峰、登頂小觀音山主峰(H1070m)  GPS h1019m  303894*2787005
19:18 (~19:41) 氣象站鞍部停車場、賦歸

  

 

 

◎此趟行程途經之山頭及古道:

 

 

1. 北竹子山(地形圖上標示為竹子山),標高1053公尺,無基石,山頂大石錯落

 

2. 小觀音山西峰(竹子湖山),標高1043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3. 大屯溪古道

 

4. 菜頭崙(竹子山前峰),標高1039公尺1039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斷頭)及水泥柱界樁(採筍區界樁)

 

5. 小觀音山北峰,無基石

 

6. 小觀音山主峰,標高1070公尺,台北市三角點48號

 

 

 

10:58 中山高經淡水河、眺望101大樓及新光三越大樓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 

 

11:58 在陽金公路老地方暫歇,俯瞰海芋節尾聲的竹子湖地區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

 

12:09 轉往巴拉卡公路,一樣在老地方暫停,眺望七星山主峰、東峰、小油坑及俯瞰竹子湖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

 

眺望景觀全景照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

 

鏡頭拉近的小油坑景觀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

 

12:27 於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停車仰望今日將要行經的山稜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

 

12:43 找登山口找錯方向,浪費了約20分鐘又走回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

 

12:45 登山口位於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右邊不明顯小徑入口,啟步下行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

 

12:49 (~12:50) 行經山之家遺址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

 

續行回望“山之家”遺址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1)

 

12:52 【淡基橫斷古道往菜公坑山第一登山口】指標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2)

 

沿途不時有淙淙溪水、鳥鳴聲不絕於耳,森林中感覺清涼舒適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5)

 

12:59 左往【二子坪停車場】叉路口指標,續行往小觀音山西峰方向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6)

 

13:01 過溪、續行山路在溪流對面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9)s.JPG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0)

 

13:05 經小瀑布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4)

 

13:27 重要三叉路口,循指標取右往小觀音山西峰方向續行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6)

 

13:39 拉繩陡上、開始經過原本濃密難行的蜜箭竹林路段之一,

還好有熱心山友於之前已先闢荊斬棘、開成寬廣大道了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8)

 

13:47 陡上途中,視野漸開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29)

 

不時停步眺望四週山景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3)

 

鞍部停車場GPS量測標高約825公尺、先下行後要往標高1043公尺小觀音山西峰陡上,有點累人…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6)

 

沿途不時可見安山岩石塊,可見此處確實為火山地形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7)

 

14:00 途中邂逅野百合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3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0)s.JPG

 

今日山中雲霧縹緲,反而使景色感覺氣象萬千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1)

 

14:08 陡上山路不時也要手腳並用攀過岩塊陡壁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5)

 

14:10 遼闊視野逐漸出現眼前,回眺雲霧縹緲的大屯山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6)

 

回望俯瞰台北市區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49)

 

俯瞰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0)

 

俯瞰二子坪停車場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1)

 

俯瞰淡水河、基隆河…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3)

 

雲霧縹緲的大屯山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4)

 

雲霧縹緲的大屯山、面天山向天山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5)

 

雲霧縹緲的大屯山、臺北盆地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7)

 

山頭明顯的錐狀面天山山景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59)

 

14:17 續行陡上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1)

 

俯瞰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2)

 

 

俯瞰大屯山及鞍部氣象站停車場、二子坪停車場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5)

 

箭竹林形成的美麗草原景觀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69)

 

 

14:23 抵達稜線高點三叉路口,取右續往北竹子山及小觀音山西峰之稜線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1)

 

若往左陡下可通往三板橋、大屯溪古道口…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3)

 

十二星瓢蟲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4)

 

小觀音山西峰稜線右眺大屯山、面天山…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5)

 

14:27 前方即北竹子山山頂、先於之前小山頭歇息賞景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7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4)

 

14:28 登頂北竹子山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5)

 

眺望大屯山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6)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8)

 

 

北竹子山(地形圖上標示為竹子山),標高1053公尺,無基石,山頂大石錯落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89)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0)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1)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2)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3)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4)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5)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6)

 

14:33~14:52 北竹子山休息賞景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7)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8)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99)

 

回望大屯山及面天山、俯瞰巴拉卡公路

小觀音山環行20140524(100)

 

 

還有 【中】篇、【下】篇…..

 

 

 

﹝本篇選取照片數:101 張﹞

 

 

 

 

 

◎20140524 台灣最大的火山口 ~ 小觀音山火山口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73041548

 

 

小觀音山

海拔 1,066公尺(3,497英尺)
地點 新北市三芝區與台北市北投區
山脈 大屯火山群
座標 25°11′20″N 121°32′31.99″E座標:25°11′20″N 121°32′31.99″E

小觀音山是台灣大屯火山群的一群山峰,位於新北市三芝區與台北市北投區交界處,小觀音山主峰高1066公尺,各山山峰環繞著全台灣最大的火山口。小觀山一名來自於比它更著名的觀音山,但事實上小觀音山的山體、高度都比觀音山來得大。

位置和地形
小觀山山群向東北延稜線可接竹子山西南隔巴拉卡公路與大屯山群峰相望、東南與七星山對望。東北沿大屯溪河谷可至三芝的北新莊。

小觀音山火山口直徑1200公尺,深約300公尺,是台灣最大的火山口,大屯溪各支流由四周山區流出匯聚,最後由火山口的西北緣切割流出,是火山口唯一的開口,小觀音山各山峰即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由朝西北開口順時針,主要山峰有西北峰(892公尺),北北峰(1040公尺)、北峰(1058公尺)、主峰(1066公尺)、西峰(1048公尺),小觀音主峰因被劃為軍事用地,目前有戰備道可抵達。小觀音山山上,有許多電視及廣播的訊號發射站。

 

 

20140621 善變蜻蜓 (基隆市)

2014.06.21  善變蜻蜓 (基隆市)

善變蜻蜓20140621(1)

 ( 善變蜻蜓 )

 

 

  

這一隻紅色蜻蜓

名字如本篇文章標題

就叫作【善變蜻蜓】

真是很特別的名字

 

其命名由來

當然不是因為“個性”善變

而之所以“善變

是與其體色有關

 

至於最正確的說法為何

可能要專家來解釋

在網路查詢相關資料

一時還真的不知道最明確的命名由來應該怎麼說哩…

 

 

有的資料是解釋

「善變蜻蜓是來自其雌蟲體色多變而以此命名」

也有說法是指命名的由來:

「來自於體色有兩型,雄蟲為紅色、雌蟲為黃褐色」

…..

 

這部分的資料解釋還真是“善變

總之是與其體色有關就是了…

 

【善變蜻蜓】其實算是一種常見的蜻蜓

普遍棲息在湖泊、野塘、溪流、水田和沼澤等靜水域及流水域

雄蟲會停在岸邊突出的枝頭上

其食性為食蟲性

 

這一隻【善變蜻蜓】在第六張照片

可以看出相機與俯瞰牠的距離頗遠

幸好牠乖乖停下來

雖然又飛了一會

不久又回到原地停歇

才有機會好好努力拍攝…

 

 

詳細說明請參閱文末【網路相關連結參考資料】

或自行再查詢其它相關資料…

 

 

善變蜻蜓20140621(2)

善變蜻蜓20140621(3)

善變蜻蜓20140621(4)

善變蜻蜓20140621(5)

善變蜻蜓20140621(6)

善變蜻蜓20140621(7)

善變蜻蜓20140621(8)

善變蜻蜓20140621(9)

善變蜻蜓20140621(10)

善變蜻蜓20140621(11)

善變蜻蜓20140621(12)

善變蜻蜓20140621(13)

善變蜻蜓20140621(14)

善變蜻蜓20140621(15)

善變蜻蜓20140621(16)

善變蜻蜓20140621(17)

善變蜻蜓20140621(18)

善變蜻蜓20140621(19)

善變蜻蜓20140621(20)

善變蜻蜓 ~ 基隆市海科館蓮池 )

 

 

 

 ﹝本篇選取照片數:20 張﹞

 

 

 

 

 

 

【網路相關連結參考資料】

 

 

◎善變蜻蜓
http://gaga.biodiv.tw/new23/s3-56.htm

 

善變蜻蜓 Neurothemis ramburii (Kaup in Brauer, 1866)

 

(蜻蜓科)體長34-42mm,雄蟲複眼紅褐色,胸部及腹部紅褐色,腹背端部數節有3條黑線縱線,左右兩條不明顯,攫握器紅色,翅膀紅褐色,翅端透明,翅痣紅色,雌蟲近似雄蟲但腹部背面的黑色縱紋較粗明顯,尤其側緣的縱紋較發達,體色有兩型,紅色與黃褐色型,翅痣黃白色或紅色,雌蟲體色多變此為命名的由來;未熟雄蟲近似雌蟲為黃褐色,可從攫握器與雌蟲的尾毛構造辨識,雌蟲的尾毛較短,白色,左右向外分開,翅痣有多種顏色。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於池塘、水田、沼澤等靜水或流水域,為常見的種類。本屬有3種, 除本種外,另2種為
雙截蜻蜓 subsp. tullia (Drury, 1773)
淺褐蜻蜓 Neurothemis fulvia (Drury, 1773)

 

 

 

◎彰化縣中山國小
http://www.cses.ch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10090032&Rcg=6
  

善變蜻蜓的雄蟲全身及翅都是紅褐色,只有翅尖是透明,有些雌蟲的體色是黃褐色。未熟的雄蟲為黃褐色。善變蜻蜓普遍分佈在溪流、湖泊、池塘等不同的淨水域。雄蟲會停在明顯的枝條上。
 

 

 

 

◎善變蜻蜓 – 臺灣生命大百科
http://eol.taibif.tw/pages/108472

 

本種喜歡棲息在湖泊、野塘、溪流、水田和沼澤等靜水域及流水域,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蜻蜓。雄蟲會停在岸邊突出的枝頭上。且其食性為食蟲性。

 

 

 

◎善變蜻蜓(昆蟲圖庫)
http://icontent.nkps.tp.edu.tw/insectinfo/MediaShowSpec.aspx?specID=221&imgUrl=files/9/11/201012020834329031.jpg&imgIntro=%E5%96%84%E8%AE%8A%E8%9C%BB%E8%9C%93%20(%E9%84%AD%E7%AB%8B%E5%A8%9C%E6%94%9D)

 

 

 

 

20140524 台灣最大的火山口 ~ 小觀音山火山口

2014.05.24  台灣最大的火山口 ~ 小觀音山火山口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

(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小觀音山西峰稜線 )

 

 

 

陽明山區有很多特別或神秘的景觀與景點

例如、七星池、凱達格蘭山、大小油坑(硫磺坑)向天池…..等

 

而小觀音山火山口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景觀

只是至少要爬上圍繞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稜線上

才有機會俯瞰其樣貌

 

小觀音山火山口直徑1200公尺,深約300公尺

是台灣最大的火山口

大屯溪各支流由四周山區流出匯聚

最後由火山口的西北緣切割流出

是火山口唯一的開口

 

小觀音山各山峰即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

由朝西北開口順時針

主要山峰有西北峰(892公尺),北北峰(1040公尺)、

北峰(1058公尺)、主峰(1066公尺)、西峰(1048公尺)

 

以下照片及挑選本次行程在圍繞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稜線上

俯瞰小觀音山火山口個角度的相關照片匯集…..

( 詳細說明請參閱文末網路連結參考資料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小觀音山主峰稜線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3)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小觀音山主峰稜線, 昔日的禁區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4)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小觀音山西峰稜線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5)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小觀音山西峰稜線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6)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小觀音山西峰稜線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7)

小觀音山西峰稜線下切大屯溪古道叉路口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8)

小觀音山西峰稜線下切大屯溪古道沿途俯瞰景觀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9)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0)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1)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2)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3)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4)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5)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6)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7)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8)

( 由此右轉上切小觀音山北峰、菜頭崙稜線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19)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小觀音山北峰稜線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0)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小觀音山主峰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1)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2)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3)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4)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5)

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的各山峰 ~ 由小觀音山主北峰稜線眺望小觀音山西峰稜線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6)

小觀音山北峰往小觀音山主峰稜線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7)

( 上切小觀音山主峰稜線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8)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29)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30)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31)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32)

 

 

 

 

【 GPS之3D圖 】

 

小觀音山火山口20140524

 

 

 

 

﹝本篇選取照片數:33 張﹞

 

 

 

 

 

 

◎﹝小觀音山火山口﹞網路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8%A7%80%E9%9F%B3%E5%B1%B1

 

小觀音山

海拔 1,066公尺(3,497英尺)
地點 新北市三芝區與台北市北投區
山脈 大屯火山群
座標 25°11′20″N 121°32′31.99″E座標:25°11′20″N 121°32′31.99″E

小觀音山是台灣大屯火山群的一群山峰,位於新北市三芝區與台北市北投區交界處,小觀音山主峰高1066公尺,各山山峰環繞著全台灣最大的火山口。小觀山一名來自於比它更著名的觀音山,但事實上小觀音山的山體、高度都比觀音山來得大。

位置和地形
小觀山山群向東北延稜線可接竹子山西南隔巴拉卡公路與大屯山群峰相望、東南與七星山對望。東北沿大屯溪河谷可至三芝的北新莊。

小觀音山火山口直徑1200公尺,深約300公尺,是台灣最大的火山口,大屯溪各支流由四周山區流出匯聚,最後由火山口的西北緣切割流出,是火山口唯一的開口,小觀音山各山峰即環繞著小觀音山火山口,由朝西北開口順時針,主要山峰有西北峰(892公尺),北北峰(1040公尺)、北峰(1058公尺)、主峰(1066公尺)、西峰(1048公尺),小觀音主峰因被劃為軍事用地,目前有戰備道可抵達。小觀音山山上,有許多電視及廣播的訊號發射站。

植被和景觀
小觀音山的稜線上受到強勁東北季風的影響,森林不發達,植被為高草原,主要植物為芒草,秋天時可觀賞白色芒草景觀。而較低處及火山口內則大量生長箭竹,造成登山的險阻以及易迷失方向,當地居民則在春秋二季會至此採筍

小觀音山的視野遼闊,視界半徑約116公里,除了可在稜線上觀賞火山口,因正好位於大屯火山區三座主要山峰之間的中心位置,而成為欣賞大屯山、七星山、竹子山山景的適當地點。

日本人在統治臺灣長達五十年之久曾經在1935年的臺灣始政40年萬國博覽會會場上展出草山(陽明山)十二景而小觀音山就是二月景的冰雪斗景也是日本人同時也是臺灣地質生態教父鹿野忠雄說的臺灣兩大冰河時代的遺物

登山路線
早期小觀音山因軍事管制,少有登山客來訪,後由台灣登山界人士林宗聖開發由三芝沿大屯溪的大屯溪古道進入小觀音山火山口的路線,才開始受到注意,成為現在一般登小觀音山路線,抵到火山口後有二、三條路可上抵達小觀音山稜線。

除了大屯溪古道一線之外,亦可由巴拉卡公路戰備道路上爬至小觀音山,或由竹子山縱走至小觀音山,但前者可能受阻於軍事管制,後者則路途遙遠,難度較高。

 

 

20140524 【影音紀錄】《大屯溪古道~小觀音山西峰、北峰、主峰~ 順遊菜頭崙》環形連走

2014.05.24  【影音紀錄】《大屯溪古道~小觀音山西峰、北峰、主峰~ 順遊菜頭崙》環形連走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1)

( 氣象站鞍部停車場~北竹子山~小觀音山西峰~大屯溪古道~菜頭崙~小觀音山北峰~小觀音山主峰~氣象站鞍部停車場 )

 

 

 

好像很久沒有寫登山行程記錄了

不過 ~

凡走過、心中即留下印記

不管是否有機緣作成記錄…

 

這個兼具有大山氣勢及郊山親民的路線

因小觀音主峰基石終於可以摸到了

所以特別安排一天去走走

除了小觀音山西峰及北竹子山是二訪之外

其它都是初次拜訪…

 

這天有隨興錄下行程中幾個部分片段

挑選其中七小段剪輯成以下的一篇【影音紀錄】

同時也順便挑選幾張行程照片

作為【影音紀錄】的輔佐資料

也算是對這個行程先做些許回顧…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2)

( 北竹子山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3)

( 回首眺望大屯山、面天山…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4)

( 小觀音山西峰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5)

( 菜頭崙之前的水泥柱基石山頭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6)

( 菜頭崙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7)

( 眺望小觀音山北峰、小觀音山主峰稜線…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8)

( 回望菜頭崙及遠方的竹子山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9)

( 近觀小觀音山主峰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10)

( 小觀音山主峰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11)

( 小觀音山主峰 )

小觀音山主峰環行20140524(12)

 ( 小觀音山主峰附近大片箭竹林形成像是柔軟草原般的美麗景致 )

 

 

 

 ﹝本篇選取照片數:12 張﹞

 

 

 

 

 

【記錄影片】 《大屯溪古道~小觀音山西峰、北峰、主峰~ 順遊菜頭崙》環形連走 …. (請開啟喇叭)

 

 

 

( 長度1分24秒 )

 

 

 

 

【行程簡述】

 

抵達時間 (~離開時間)

12:25 (~12:45) 氣象站鞍部停車場(找登山口)
12:49 (~12:50) 山之家
14:23 (~14:31) 三叉路口、右轉小觀音山西峰稜線
14:33 (~14:52) 登頂北竹子山
15:01 (~15:21) 登頂小觀音山西峰(竹子湖山)
15:28 (~15;29) 北竹子山三叉路口、右轉陡下大屯溪古道
16:12 (~16:17) 大屯溪防迷標誌3、取右陡上
17:13 (~17:15) 攀上小觀音山主峰稜線三叉路口、先取左行
17:27 (~17:39) 菜頭崙之前的水泥石柱山頭
17:41 (~14:51) 登頂菜頭崙
17:52 (~17:54) 返回水泥石柱山頭
18:03 (~18:04) 返回攀上小觀音山主峰稜線三叉路口、取直行
18:17 (~18:27) 經小觀音山北峰、登頂小觀音山主峰
19:18 (~19:41) 氣象站鞍部停車場、賦歸

 

 

 

◎此趟行程途經之山頭及古道:

 

1. 北竹子山(地形圖上標示為竹子山),標高1053公尺,無基石,山頂大石錯落

2. 小觀音山西峰(竹子湖山),標高1043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3. 大屯溪古道

4. 菜頭崙(竹子山前峰),標高1039公尺1039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斷頭)及水泥柱界樁(採筍區界樁)

5. 小觀音山北峰,無基石

6. 小觀音山主峰,標高1070公尺,台北市三角點48號

 

 

20140617 【影音紀錄】薄暮時開始活動、不斷叫著 :「逐伊~、逐伊~」的《台灣夜鷹》

2014.06.17  【影音紀錄】薄暮時開始活動、不斷叫著 :「逐伊~、逐伊~」的《台灣夜

 

【記錄影片】 薄暮時開始活動、不斷叫著 :「逐伊~、逐伊~」的《台灣夜鷹》 …. (請開啟喇叭)

 

( 長度1分26秒 )

 

 

 

最近應該有不少地區

從薄暮時開始

就會聽到空中不斷傳來:「逐伊~、逐伊~」的尖銳鳥鳴聲

 

我也是在上個月晚上拍攝月亮近照時

才注意到這整晚不斷傳來的鳥叫聲

後來查出來原來牠叫【台灣夜鷹】

 

近年來台灣夜鷹有「都市化」的現象

有人認為聲音太大、尖銳、造成干擾

對某些人來說卻可能樂在其中

 

由於牠們以空中的飛蟲為主食

能有效控制昆蟲的數量

特別是現在氣候變遷、各地溫度升高

蚊蟲生長更為繁盛

夜鷹能夠控制蚊蟲密度、維持生態平衡

稱牠們是都市的益鳥也不為過

 

最近想錄下其飛翔影像

但由於其出現的時間幾乎都是光線很差的薄暮或晚上、半夜

只聞其聲

難見其影

 

這兩天花了一些時間等待鳥蹤錄影

( 用攝影的方式根本來不及…)

只可惜太多不利因素

錄得並不太好

牠也不見得配合適時出現

 

先剪輯這兩天所錄下的部分內容

也許較有經驗後

會再嘗試看能否錄下更清晰的影像

就先保留這段剪輯的影片作參考吧…

 

 

以下找到一些網路連結資料

有興趣可以連結參考《台灣夜鷹》更詳細內容

 

 

 

 

 

 

◎玉山國家公園鳥類資訊系統
bynp.ysnp.gov.tw/birdtable.php?birdno=73&nosort=64

 

台灣夜鷹:Caprimulgus affinis

 

英文名:Savanna Nightjar

 

別名: 南亞夜鷹、林夜鷹、疏林夜鷹、石磯仔

 

目名:夜鷹目(Caprimulgiformes)

 

科名:夜鷹科(Caprimulgidae)

 

特有性: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非保育類

 

形態:羽色及外觀:身體為暗褐色,掺雜黑或黃褐色的條紋,休息時棲坐地上,絕佳的保護色。休息時眼微閉,黃色眼圈呈線形。喙甚寬闊,基部有剛毛,利於在空中邊飛邊撈捕飛蟲。喉部兩側各有一塊白斑。飛行時,翼上有一塊醒目的大白斑(母鳥偏黃),另雄鳥尾羽外側也具白斑。

 

生態:習性及行為夜行性,於薄暮時開始活動,邊飛邊獵食昆蟲,高度可以很高,常伴隨尖銳的叫聲”逐伊–、逐伊–“,有時叫整夜,令人難安眠。白天停於地面上休憩,繁殖季3~7月,每窩約2顆蛋,直接下在沙地上,由雙親一起照顧。城鎮中也會利用樓房屋頂的地面下蛋,在路燈或照明佳的地方飛捕昆蟲。

 

活動模式:單獨或成對

 

出現海拔:平地-低海拔

 

棲地:溪床、農耕地、機場、短草地和城鎮等

 

食性:昆蟲

 

居留狀況:普遍留鳥

 

玉山園區:南橫梅山、天池及塔塔加都有發現記錄。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http://e-info.org.tw/node/67755

 

 

台灣夜鷹啼唱難忍受? 只要懂得因應,其實問題不大!

作者: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近年來,在高雄市各地乃至全國多個鄉鎮都有台灣夜鷹「都市化」的現象,鳥會也不斷地接獲民眾通報,其中有些人更不忘投訴一番,認為聲音太大、尖銳、造成干擾是最常出現的聲音;甚或有些對其鳴叫聲比較無法忍受的民眾會希望鳥會可以幫忙驅鳥,或提供方法以減少其出沒。再加上曾有些媒體以「擾民」的字眼加以報導,無意間使人鳥之間的關係更加緊繃…其實只要了解夜鷹為何選擇在住家附近鳴叫,便可以有效減少夜鷹在住家附近啼唱的行為。

 

台灣夜鷹,辛啟昭拍攝台灣夜鷹,辛啟昭拍攝

 

根據調查研究及鳥友觀察回報,我們知道台灣夜鷹在都市裡的鳴唱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繁殖,其偏好將卵產在少有人跡活動的屋頂平坦地面,尤其最喜歡在學校或較大的機關頂樓產卵繁殖,有些會利用一般住家的樓頂。

 

要防止夜鷹來頂樓繁殖的主要方法是「利用頂樓」!自然界裡沒有浪費的空間!因為頂樓少有人利用活動,所以夜鷹覺得安全好用!讓夜鷹覺得頂樓有人活動、不安全,便不會下來產卵繁殖了!可行的方式有:到頂樓運動、曬衣服、種菜、栽種盆栽、甚至開闢屋頂花園、草皮、裝設太陽能板等方式。既可以防止夜鷹下蛋,更可以達到降溫、綠美化、收集雨水、節能減碳的效果。

 

然而要頻繁地上頂樓干擾夜鷹佔據地盤的工作,在許多學校或大型公務機關可能有實質上的困難,插上旗幟令其無法停棲、鳴叫,或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這個方法必須及早進行,一旦夜鷹已經鳴叫了一段時間,確定繁殖區甚或已經產卵之後再加以干擾,則可能中斷其繁殖,因而造成雄鳥重新開始鳴叫、求偶。根據其繁殖季調查顯示,每年台灣夜鷹應可繁殖兩次,繁殖期集中在每年的1月到8月左右,各地略有先後不同,但只要過了這段時間,牠們便會離開都市,也不再每晚發出鳴叫聲。

 

最後,台灣夜鷹的鳴叫聲雖然分貝大、聲音尖銳,但卻沒有穿透性,若已經來不及阻止其繁殖,其實我們只要做一些簡單的措施,就可以輕鬆地阻絕其聲音的干擾。首先,我們可以將面對其鳴唱位置的門窗關上,或換裝隔音氣密窗,這樣便可以有效地減少其聲音進入屋內;再則,也可以使用耳塞,讓自己不再聽見其鳴叫聲。

 

台灣夜鷹的鳴叫聲雖然高昂尖銳,對某些人來說卻可能樂在其中,當然也會有人受不了!但是由於牠們以空中的飛蟲為主食,能有效控制昆蟲的數量,特別是現在氣候變遷、各地溫度升高,蚊蟲生長更為繁盛,夜鷹能夠控制蚊蟲密度、維持生態平衡,稱牠們是都市的益鳥也不為過!其實只要我們做幾個簡單的動作、改變一下觀點,夜鷹鳴叫的問題並不大,始作俑者者還是我們人類本身,夜鷹的啼唱其實是都市擴張的結果,或許可看做人鳥和諧共存的過渡現象。

 

與夜鷹共存小撇步:

 

常到頂樓活動、曬衣、散步、聊天…
在頂樓種菜、種花、開闢屋頂花園、種植草皮
設置太陽光電板,遮陰又發電
在夜鷹停棲處設置三角布旗,阻止其停棲
改裝氣密窗
睡覺時裝耳塞
請勿使用具攻擊性的方式來驅鳥,以免不小心造成傷害,並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

 

 

 

 

20140614 愛情花《百子蓮》— 淡淡的憂鬱,濃濃的深情

2014.06.14  愛情花《百子蓮》— 淡淡的憂鬱,濃濃的深情

百子蓮20140614(4)

 (  愛情花 ~ 百子蓮 )

 

 

遠遠地瞥見小花園裡藍紫色的花朵

目光就先被她所深深吸引

牆邊的那束藍紫顏色有如擁有一股魔力

也立刻把剛停好車的我

不自覺地被這股幽幽力給吸引了過去

 

似有一股淡淡的憂鬱

又像帶著濃濃的深情

原來她的名字就喚作 — “愛情花”

 

 

查詢網路資料

其科屬有至少如下說法

 

(1) 石蒜科(Agavaceae)或百子蓮科(Agapanthaceae)百子蓮屬(Agapanthus)

(2) 先前的分類系統將百子蓮屬分類為石蒜科或蔥科的一個屬,最近則有人認為應將百子蓮屬分類為百子蓮科的一個屬而百子蓮科內只有百子蓮屬一個屬

 

  

◎有多種傳說與聯想的“愛情花” ~ 【百子蓮】

 

學名:Agapanthus

原產地:南非

 

是一個生長在南非的屬

長青或落葉多年生草本植物

有大約10個不同的種類

 

的屬名Agapanthus

源自希臘文『愛』 (agapa) 與『花』 (anthus) 的組合

因此博得『愛情花』之名

 

但也有另一種較令人心碎的說法:

『傳愛情花原本長於遠方的懸堐上,一對青年男女相約去摘花,但是因為實在長的位置太高太危險了,女孩叫男孩放棄,但是男孩為了表示對女孩的愛意,寧願冒著危險去摘花,就在男孩摘到花時,卻不小心跌倒,幸好女生適時抓住男孩的手,就在女孩想要拉起男孩的手時,卻因為力道不夠而讓男孩跌至於山谷之中,只留下男孩留給女孩的那朵愛情花。』

 

當然愛情花又叫百子蓮

源自果實結子甚多而得名

 

花語代表浪漫的愛情,愛的來臨,戀愛的造訪俗名紫百合

也有其它別稱:非洲百合、尼羅河百合、愛情花、紫花君子蘭、藍花君子蘭、紫穗蘭等

 

百子蓮為園藝栽培觀賞用花

株高約一尺、地下有鱗莖

葉細長灰綠花紫藍色到白

臨風搖曳婀娜多姿

 

其實不管她叫做什麼名字

或是有那些不同的傳說

 

第一眼就已深深感受她所散發的氣質與了…

 

 

 

百子蓮20140614(1) 

百子蓮20140614(2)

百子蓮20140614(3)

百子蓮20140614(5)

百子蓮20140614(6)

百子蓮20140614(7)

百子蓮20140614(8)

百子蓮20140614(9)

百子蓮20140614(10)

百子蓮20140614(11)

百子蓮20140614(12)

百子蓮20140614(13)

百子蓮20140614(14)

百子蓮20140614(15)

百子蓮20140614(16)

百子蓮20140614(17)

百子蓮20140614(18)

百子蓮20140614(19)

百子蓮20140614(20)

 ( 百子蓮 ~ 桃園龍潭 )

 

 

﹝本篇選取照片數:20 張﹞

 

 

 

 

 

【網路參考資料】

 

 

◎百子蓮(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E%E5%AD%90%E8%93%AE%E5%B1%AC

 

科學分類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科:百子蓮科 Agapanthaceae
屬:百子蓮屬 Agapanthus
L’Hér.

 

百子蓮屬(學名:Agapanthus)是一個生長在南非的屬,長青或落葉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有大約10個不同的種類。

 

雷頓(Leighton)在1965年發表的文獻裡,將百子蓮屬分類為下列十個種:百子蓮、鈴花百子蓮、具莖百子蓮、蔻第百子蓮、德拉肯斯堡百子蓮、早花百子蓮、康普頓百子蓮、戴爾百子蓮、垂花百子蓮、瓦許百子蓮。宗納維爾與鄧肯(Zonneveld and Duncan)在200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裡,將上述十種百子蓮屬植物重新分類,只留下最前面的六個種(百子蓮~早花百子蓮),而將其餘的四個種(康普頓百子蓮~瓦許百子蓮)改分類為亞種或同種異名。

 

先前的分類系統將百子蓮屬分類為石蒜科或蔥科的一個屬,最近則有人認為應將百子蓮屬分類為百子蓮科的一個屬,而百子蓮科內只有百子蓮屬一個屬。(參見:Indices Nominum Supragenericorum Plantarum Vascularium)

 

百子蓮屬植物的花序為聚繖花序,花漏斗形,藍色,著生於花莖頂端;花莖直立,可以生長至一公尺長。葉基生,披針形,長度可達六十公分左右。

 

非洲類百子蓮在美國第7至第11植物生長區域也能夠順利生長。(USDA plant hardiness zones 7 through 11). 在低數字的美國植物生長區域種植, 需要將根部植入更深的土壤裏, 土壤亦需要更濕潤和足夠的腐土。百子蓮屬植物可以用分球繁殖或是用種子繁殖。

 

百子蓮屬是一個生長在南非的屬,長青或落葉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有大約10個不同的種類。 雷頓在1965年發表的文獻裡,將百子蓮屬分類為下列十個種:百子蓮、鈴花百子蓮、具莖百子蓮、蔻第百子蓮、德拉肯斯堡百子蓮、早花百子蓮、康普頓百子蓮、戴爾百子蓮、垂花百子蓮、瓦許百子蓮。 維基百科

 

 

 

 

 

◎百子蓮
http://kplant.biodiv.tw/%E7%99%BE%E5%AD%90%E8%93%AE/%E7%99%BE%E5%AD%90%E8%93%AE.htm

 

《百子蓮》

 

英文名稱:Lily of the Nile,African Lily

 

學名:Agapanthus africanus (L.) Hoffmgg.
Agapanthus orientalis Leighton
Agapanthus africanus (L.) Hoffmanns.

 

科名:石蒜科(Agavaceae)或百子蓮科(Agapanthaceae)百子蓮屬(Agapanthus)

 

別稱:非洲百合、尼羅河百合、愛情花、紫花君子蘭、藍花君子蘭、紫穗蘭

 

原產地:南非

 

分布:園藝栽培。

 

用 途:1.園藝觀賞用:藍、紫色的花,甚為搶眼,花期長,是優良的觀賞花卉,適於盆裁作室內觀賞,或作為岩石園和花徑的點綴植物。

 

莖:株高可達 100 公分,地下具塊狀莖。

 

葉:葉叢生,基生葉,披針形,肉質,長度可達 60 公分左右,表裡兩面皆為深綠色,先端漸尖。

 

花:花序為聚繖花序,花著生於花莖頂端,花莖實心直立,可以生長至一公尺長,花梗直接由基部抽出,頂端著生數 10~30 朵小花,花筒狀,漏斗形,花瓣藍色,略向外翻捲,花序整齊排列成繖形,具長梗,先端六裂,花瓣中心線條深藍色,白花則無;雄蕊 6 枚,著生花被筒喉部;雌蕊短於雄蕊,花藥黃色,單花徑 4~8 公分;子房上位;花期在夏、秋兩季,花色有白色及淡紫色兩種。

 

果實:果實為蒴果,縱裂,種子扁平,多數,黑褐色。

 

特性:百子蓮為石蒜科百子蓮屬多年生球根花卉,成熟後,因結籽眾多而得名。株高可達 100 公分,地下具塊狀莖。葉叢生,基生葉,披針形,肉質,長度可達 60 公分左右,表裡兩面皆為深綠色,先端漸尖。花序為聚繖花序,花著生於花莖頂端,花莖實心直立,可以生長至一公尺長,花梗直接由基部抽出,頂端著生數 10~30 朵小花,花筒狀,漏斗形,花瓣藍色,略向外翻捲,花序整齊排列成繖形,具長梗,先端六裂,花瓣中心線條深藍色,白花則無;雄蕊 6 枚,著生花被筒喉部;雌蕊短於雄蕊,花藥黃色,單花徑 4~8 公分;子房上位。果實為蒴果,縱裂,種子扁平,多數,黑褐色。

 

 

 

 

 

◎愛情花
http://www.3g.org.tw/h11.html

 

愛情花

 

愛情花開了,每年的五月份開始,三芝的休閒農園裡多了一中繁花簇開的植物,沒錯、就是愛情花。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叫愛情花,「因為它代表愛情啊」,我的小兒子這樣回答我,也有人告訴我,因為愛情花又叫百子蓮,代表多子多孫的意思,因為有了愛情故事,就會結婚,然後傳宗接代所以就會多子多孫,所以百子蓮又叫愛情花,多不浪漫啊!

 

但我寧願相信流傳的這樣的一個故事,相傳愛情花原本長於遠方的懸堐上,一對青年男女相約去摘花,但是因為實在長的位置太高太危險了,女孩叫男孩放棄,但是男孩為了表示對女孩的愛意,寧願冒著危險去摘花,就在男孩摘到花時,卻不小心跌倒,幸好女生適時抓住男孩的手,就在女孩想要拉起男孩的手時,卻因為力道不夠而讓男孩跌至於山谷之中,只留下男孩留給女孩的那朵愛情花。

 

另一種答案是因為愛情花又叫百子蓮因果實結子甚多而得名,它的屬名Agapanthus ,源自希臘文『愛』 (agapa) 與『花』 (anthus) 的組合,因此博得『愛情花』之名。愛情花為石蒜科,它的花語代表浪漫的愛情,愛的來臨,戀愛的造訪。俗名紫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南非洲。株高約一尺,地下有鱗莖,葉細長灰綠,花紫藍色到白,臨風搖曳,婀娜多姿。選購切花時,選擇花梗直且長的切花,花朵數開七~十朵為佳。

 

淡淡的憂鬱,濃濃的深情的 …愛情花,現在的你,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用一朵愛情花,來代表你的愛意,因為在三芝的農園裡就可以發現盛開著這種白色、紫色的花朵。每年的五月開始,象徵著愛情與多子多孫的福氣。百子蓮是極受歡迎的切花花材,因其單花序的花期平均長達三十天,故十分具有觀賞價值。多數運用於大型花藝的主花,或是單獨瓶插也非常美麗,也適於盆裁作植栽觀賞。除了藍紫色品種外,還有紫色、深藍色、白色、矮性種及斑葉種。

 

愛情花在市場上價格蠻高,因此本鄉生產的愛情花大多進入市場拍賣,目前主要供應台北花卉市場、高雄花卉市場,高品質的平均單價約有四、五十元。本鄉栽培數量約有三十萬株,年產值約300萬元整,除供應切花市場外,也供應苗株,是本鄉花卉班主要品種之一。下次有人問你為什麼叫愛情花時,你要告訴他哪個故事呢?

 

 

 

 

 

◎Yahoo奇摩首頁>新聞首頁>旅遊>
https://tw.news.yahoo.com/%E6%84%9B%E6%83%85%E4%BE%86%E4%BA%86-%E9%99%BD%E6%98%8E%E5%B1%B1%E7%99%BE%E5%AD%90%E8%93%AE%E5%BE%85%E6%94%BE-220032094.html

 

 

愛情來了 陽明山百子蓮待放

 

中時電子報作者: 張潼╱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5月10日 上午6:00

 

中國時報【張潼╱台北報導】

 

海芋季甫結束,陽明山上依然百花爭豔!竹子湖周邊大片的繡球花現已萌出花苞,下周若天氣轉晴即會陸續綻放。尤其近2年來,農友改種較適合當地土壤的品種,不僅色彩繽紛,一簇簇繡球花有的甚至跟人臉一樣大;此外,花語代表「愛情來了」的百子蓮,最近也將盛開,愛花民眾不要錯過!

 

竹子湖海芋花量在3月底至4月最盛,現雖已進入尾聲,但繡球花即將「接棒」見客。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張栴榕建議,最適合上山賞花的時間約在5月底,因為待這段梅雨鋒面過去後,繡球花就會陸續綻放。

 

現在竹子湖周邊的繡球花有粉藍、白色與粉紅色等不同品種,開得大又顏色繽紛。但張栴榕說,其實以前陽明山上種的繡球花經常受病蟲害、環境影響,長得並不好。直到前幾年農友改栽植「土種」繡球花,顏色雖不若一般品種鮮豔,但較能適應當地土質。

 

此外,在竹子湖花卉試驗中心內,還有呈淡藍、白色系的「百子蓮」,現在也正是含苞待放階段。張栴榕表示,百子蓮與繡球花一樣,遠看都呈球狀,且百子蓮的花語還很羅曼蒂克,有「浪漫的愛情」、「愛情來了」等意涵,盛開時往往吸引很多情侶來拍照。

 

台北市公園處提醒,繡球花與百子蓮應該這1、2周內就會盛開,民眾要把握剛開始綻放的時刻前往欣賞,否則時間一久,花瓣會漸漸「變老」、染上咖啡色。除了拍照賞花,其實不少竹子湖農園也會開放遊客到花田拍照、採繡球花,待天氣放晴,歡迎喜愛「拈花惹草」的市民前往遊玩。

 

 

 

 

20140614 【影音紀錄】石門水庫歡慶完工五十週年巧遇洩洪記

2014.06.14  【影音紀錄】石門水庫歡慶完工五十週年巧遇洩洪記

石門水庫洩洪20140614(8).JPG

( 石門水庫歡慶完工五十週年巧遇洩洪記 )

 

 

此篇影片是以五段錄影內容剪輯而成

是一段隨興的記錄

留下石門水庫歡慶完工五十週年的些許印記…

也可以如影片的“洩洪”一樣

若心靈有任何紛紛擾擾

也能隨著這場洩洪

找到一個宣洩出口與暢快感

 

  

 

【記錄影片】 石門水庫歡慶完工五十週年巧遇洩洪記 …. (請開啟喇叭)

 

 

( 長度2分27秒 )

 

《 各段長度: 29秒、38秒、35秒、21秒、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