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2 【影音紀錄】龍潭大池端午節水舞及煙火秀

2014.06.02 【影音紀錄】龍潭大池端午節水舞及煙火秀

水舞20140602(1)

 ( 龍潭大池端午節水舞&煙火秀 )

 

 

 

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2日星期一

所以主秀應該是昨天晚上

幾年前第一次意外來到這裡看煙火秀

發現與以前看的有很大的不同

很有身歷其境之感

抬頭看好像整個天幕都是巨大火流星…

極為震撼

 

 

昨天人在東北角爬山

所以無緣來此觀賞

今天從新埔回程時順道逛逛大池

發現還有水舞秀

後來也有放了一分多鐘的煙火秀

 

 

由於人多

架腳架的位置早被擠滿了

因此只能到比較少人的池邊觀賞

所以錄下的水舞配樂聲音很小

週遭又很吵雜

效果比較不好

 

 

不過水舞秀好像是以前沒有的節目

就順便把錄的其中兩段PO上來

 

 

另外~

節目表上註明今天也有煙火秀

只是沒想到只有一分半左右時間而已

最經典的是最後結束時

錄到一位先生所說的話….呵呵

 

 

錄煙火秀的位置是不得不找出來乏人問津的地點

沒想到一開始施放煙火

我們的位置反而看來很不錯

好像煙火就是為我們而放…

 

 

既然順手錄了下來

不管效果如何

大家也可藉此感受端午節節慶氣氛….

 

 

 

 

水舞20140602(2)

水舞20140602(3)

煙火20140602(1)

煙火20140602(2)

 

 

 

 

 

【記錄影片之一】 龍潭大池端午節水舞 五佰 妳是我的花朵 …. (請開啟喇叭)

 

( 長度4分02秒 )

 

 

 

 

 

【記錄影片之二】 龍潭大池端午節水舞 配樂 女神卡卡招牌歌曲 …. (請開啟喇叭) 

 

( 長度3分30秒 )

 

 

 

 

 

【記錄影片之三】 龍潭大池端午節煙火秀 …. (請開啟喇叭)

 

( 長度1分46秒 )

 

 

 

 

20140601 邂逅稀有野菊 —《大吳風草》

2014.06.01 邂逅稀有野菊 —《大吳風草》

大吳風草20140601(14)

 ( 稀有野菊 ~ 大吳風草 )

 

 

 

這一趟山行的意外收穫真不少

要不是上次沒走完計畫的行程

就沒有這次的山旅安排

正是典型的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也是近期第三次來到東北角靠山邊的這塊山域

雖然從早年到現在曾一而再、再而三地造訪此處

可是 ~

每回總是會有意料之外的“新鮮”事物發生

 

 

這一次剛來到登山口

就遇上好幾輛車擠在以前習慣停車的空地上

好不容易在路邊找到稍寬處停妥車

與提早回程留守的一位先進黃先生聊了一會

才知道原來藍天隊江隊長又率隊來到這裡進行舊路新開探勘

 

其實剛剛心中已隱約猜測到了

因為以前也有遇過這種情形

連車 子都有點眼熟…

 

不過以他們今日行進的方向來看

今天應該不會與他們碰上面

就與黃前輩打聲招呼

並請代為向江隊長問候了…

 

走入山徑前段

就發現不少珍寶

遠遠的山坡上還有獨立的挺直黃色花朵

看起來就像菊科的植物

可是無法接近

只能用長鏡頭設法拍下花朵倩影

 

等到登頂後回程

在夕陽西下之際

才發現去程居然沒看到的遠近幾處同樣的野菊

駐足一拍又拍了半小時

 

本來平常都懶得取出腳架

因為前面的拍攝狀況不佳

所以特別拿出小腳架穩住相機鏡頭

才能終於較穩地對焦、也不會一直抖動地拍下失敗照片

 

後來知道原來起初以為是某種野菊的這幾株花朵

原來是野外稀有的大吳風草

真是賺到了

也還好有取出腳架

拍到了一些比較清晰的照片…

 

 

 

【大吳風草】  菊科 大吳風草屬

 

 學名:Ligularia tussilaginea

 别名:八角鳥、活血蓮、橐吾

  產地分布:原產我國、日本

 

多年生草本

葉基生,有長柄,基部鞘狀抱莖

葉片腎形,長9~15釐米,寬11~30釐米,邊緣有小齒

葉濃綠色,上密布黄色斑點

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舌狀花黄色,花期8~11月

 

 

 

大吳風草20140601(1)

大吳風草20140601(2)

大吳風草20140601(3)

大吳風草20140601(4)

大吳風草20140601(5)

大吳風草20140601(6)

大吳風草20140601(7)

大吳風草20140601(8)

大吳風草20140601(9)

大吳風草20140601(10)

大吳風草20140601(11)

大吳風草20140601(12)

大吳風草20140601(13)

大吳風草20140601(15)

大吳風草20140601(16)

大吳風草20140601(17)

大吳風草20140601(18)

大吳風草20140601(19)

大吳風草20140601(20)

大吳風草20140601(21)

大吳風草20140601(22)

大吳風草20140601(23)

大吳風草20140601(24)

大吳風草20140601(25)

大吳風草20140601(26)

大吳風草20140601(27)

大吳風草20140601(28)

大吳風草20140601(29)

大吳風草20140601(30)

大吳風草20140601(31)

大吳風草20140601(32)

  ( 若大吳風草未開花、躲在芒草叢中,根本難以發現呀… )

 

 

 

﹝本篇選取照片數:32 張﹞

 

 

 

 

 

 

◎網路參考資料(大吳風草-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317168

 

 

【大吳風草】

 

學 名:Ligularia tussilaginea

 

别 名:八角鳥、活血蓮、橐吾

 

科:菊科 屬:大吳風草屬

 

產地分布:原產我國、日本。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葉基生,有長柄,基部鞘狀抱莖,葉片腎形,長9~15釐米,寬11~30釐米,邊緣有小齒。葉濃綠色,上密布黄色斑點。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舌狀花黄色,花期8~11月。

 

生長習性:喜濕潤和半蔭環境,耐寒,怕強光直射,適宜肥沃、排水好的壤土。

 

繁殖培育:常用分株繁殖。結合春季翻盆換土,脱盆後抖去宿土,將株叢分成3~4份,分别上盆。可在庭院露地栽培,栽後管理可較粗放,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會自行發芽展葉。盆栽用園土、腐葉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培養土。生長季節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每月施1次液肥,盛夏適當遮蔭。秋末控制澆水,10月入室保暖,冬季越冬溫度不低於5℃。每2~3年更新1次。

 

園林用途:室内盆栽觀葉,也可觀花。根入藥,有消腫散結之效。治咳嗽、便血。

 

 

 

 

 

◎網路參考資料(大吳風草-福興花園)
http://bruce0342.blogspot.tw/2013/08/blog-post_12.html

 

 

大吳風草 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 菊科

 

菊科橐吾屬有3物種,大吳風草、高山橐吾及戟葉橐吾。

 

大吳風草。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莖高約1米。基生葉圓形,長20 -30cm,掌狀分裂。頭花3-8朵呈繖房狀排列。總梗上被苞片;總苞管狀,苞片單層;舌狀花雌性,花冠黃色。瘦果圓柱狀,無毛。冠毛銹褐色。

 

大吳風草屬大型菊科植物,株高可達1米。葉大花大。

 

基生葉圓形,掌狀深裂,具長柄。繖房狀花序腋生,通常有花3-8朵。花序繖房狀。苞片葉狀。總苞單層。頭花具舌狀花(雌性)與管狀花(兩性)。盛花期在7月。舌狀花黃色;管狀花花冠5裂,柱頭2裂,伸出花冠筒外。瘦果黑色,具黃褐色冠毛。瘦果圓柱狀。陽明山磺嘴山附近沼澤地可見。

 

 

 

 

20140601 獨特的《輕海紋白蝶》— 寄主食物單食鐘萼木的蝴蝶

2014.06.01 獨特的《輕海紋白蝶》— 寄主食物單食鐘萼木的蝴蝶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

( 輕海紋白蝶 — 只取食鐘萼木為寄主食物的蝴蝶 )

 

 

冰河孑遺植物「鐘萼木」 ~ 是屬於珍寶般的植物

據統計鐘萼木全台僅約千餘株

並且只生長於北台灣的迎風坡面

喜歡潮濕的氣候

 

個人曾經在猴硐觀察過兩次鐘萼木開花的景致

也在陽明山區見過鐘萼木及其花朵

 

而傳說中有一種蝴蝶 ~ ” 輕海紋白蝶 ”

則只取食鐘萼木的嫩葉 

所謂 ” 傳說中 “就是因其極為少見…

 

之前在另一處東北角地區也發現了鐘萼木的蹤跡

這是登山不設限的好處之一

常常能意外發現美麗新事物

 

而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前一陣子因為近期的老毛病 ~ 太晚出門

導致一趟山行所計畫之目標沒有完整走完

所以才有機會再安排一次深入古道的行程

而再次回到此處進行最後一顆遺珠之踏查

 

行走山徑其間

沿途發現一些好像普通的白粉蝶在週遭飛舞

可是直覺牠的體型略大

在還沒有確定”牠是誰”之前

已先嘗試對牠們對焦拍照

但由於們的飛行及棲息之習性

實在也很不容易拍下清晰的照片

 

雖然隨即確定牠們應該就是只取食鐘萼木的蝴蝶 ~ 輕海紋白蝶

但依然在山行途中的一番努力之下

只能勉強拍下了一些照片

 

不管滿意與否

這到底也是一份機緣

而且也親眼觀察到了輕海紋白蝶的幼蟲

算是完整觀察到了據說極為少見的輕海紋白蝶之幼蟲與成蝶

其它鮮活的輕海紋白蝶飛舞生動印象

就留在腦海的記憶中了…

 

 

輕海紋白蝶】 粉蝶科

屬中型粉蝶

翅長約 2.7~3.5 公分

 

外型乍看很像營養狀況很好的紋白蝶

但其差別在於 ~

本種體型較其他紋白蝶略大

後翅腹面為濃黃色

前翅背面中室端有一小黑點

雄蝶前翅背面亞外緣有兩個黑點

後翅無任何花紋

而雌蝶前翅背面中央有明顯橫帶

連貫亞外緣之一個黑點集中室端的小黑點

雌蝶後翅背面外緣有三角形黑斑、雄蝶則無

 

其寄主食物為單食性

只取食本身就是珍寶的鐘萼木

由於鍾萼木分佈狹窄

所以本種較可能見到的地方就與鍾萼木生長的地方息息相關

大致在陽明山、猴硐金瓜石大武崙新店及二格山區較為易見

 

 

輕海紋白蝶20140601(2)

( 高高停歇在樹冠上的輕海紋白蝶 )

輕海紋白蝶20140601(3)

( 飛行中的輕海紋白蝶 )

輕海紋白蝶20140601(4)

輕海紋白蝶20140601(5)

輕海紋白蝶20140601(6)

( 通常只能拍到這樣子的輕海紋白蝶身影 )

輕海紋白蝶20140601(7)

( 仰望高度七百多公尺的草山 — 此山已登臨過許多回了 )

輕海紋白蝶20140601(8)

( 三隻彼此追逐的輕海紋白蝶 — 只能抓到模糊的快速飛行身影 )

輕海紋白蝶20140601(9)

鐘萼木 )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0)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1)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2)

( 一般遊客見不到的半平山之另一面 )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3)

( 登頂目標山頭基石後回程所拍攝的輕海紋白蝶幼蟲 )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4)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5)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6)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7)

輕海紋白蝶20140601(18)

輕海紋白蝶的幼蟲 )

 

 

 

 

﹝本篇選取照片數:18 張﹞

 

 

 

20140531 與人參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假人參】花開燦爛 (基隆市)

2014.05.31 與人參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假人參】花開燦爛 (基隆市)

假人參20140531(7)

 ( 假人參 )

 

 

 

每次開始感到爬郊山會讓人站著就汗如雨下

有力不從心、甚至感覺幾乎快中暑時

生物時鐘也隱約告訴了我們

大概已經到了端午節前後的時節了

也就是白天高溫不宜外出的季節到了

 

此行挑選基隆市靠海的火號山為目標之一

此山為位於基隆港邊的標高133公尺山頭

 

記得以前印象中有山友先進經踏查數次

才終於在2005年12月登頂及找到山頂所立的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以後有時間的話

再記錄登山行程內容

此篇先來欣賞到處都有分布的【假人參】的烈日下花開景致

 

登頂火號山原路下山時

走完原始山徑

於最後保線路登山口下行民宅區

續下石階路途中

就可見到廣泛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野、荒地、庭院

及其它有人煙角落的【假人參】植株

 

午後剛好陽光燦爛

【假人參】淡紫紅色花朵看起來特別美麗

假人雖然常見 (無心注意的話、也是有看沒有到…)

還是把拍下的美麗花朵倩影整理起來

也算是對火號山此行留下些許印記…

 

 

 

【假人參】 Panicled Fameflower

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  假人參屬(Talinum)

 

假人參有不少別名

土人參(滇南本草),櫨蘭(植物學大辭典、中國植物圖鑑),

假人參、參草、土高麗參(中國藥用植物志),紅參(湖北),

色紫人參、煮飯花(福建),力參,波世蘭,土高麗、水人參、

參仔葉、參仔草、台灣參、東洋參、參草、土洋參、土紅參、

土參、紫人參、福參等等…..

 

原產地:熱帶美洲,台灣於 1911 年引入

分布:全島低海拔山野、荒地、庭院及其它有人煙的角落

 

頂生或腋出的假人參紫紅色小花

著生在細長的花梗上

仔細端詳也是嬌豔亮麗

 

假人參的繁殖力特強

可以在駁坎上、四合院的屋簷上、牆角或石頭縫中茂密的生長

形成特殊的風光

可隨意生長,在市區內出現的頻率也頗高

並不亞於黃鵪菜、小葉冷水麻等

生命力極為強盛

有時長在牆角的一株假人參

被小狗扒開或被不小心的人拔掉只剩下一小段根莖時

沒兩天又可長出新葉來

再過2個星期

又見到開花結果了…..

 

假人參另一個別名為「野人參」

雖然它與人參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同樣具有肥大的根部,切片泡茶或泡酒

也有淡淡的人參味道

ㄦㄦ ㄚ ㄘ以假人參算起來也是一寶

民間以其根作補藥

可以泡酒或去皮煮肉燉排骨食用

嫩莖葉炒食、亦可煮湯

 

 

 

 

假人參20140531(1)

 ( 火號山登山口:基隆市中山三路3巷 — 十號碼頭公車站牌附近 )

假人參20140531(5)

( 頂生或腋出的紫紅色小花,著生在細長的花梗上,在春夏兩季最為盛開 )

假人參20140531(6)

( 假人參為多年生草本,全草光亮平滑,莖葉柔軟多汁;

寬卵狀的葉片,具有短柄,肉質葉柔軟易折,深綠色的葉子,是煮食的好材料 ) 

假人參20140531(8)

( 假人參的繁殖力特強,它可以在駁坎上、四合院的屋簷上、

牆角或石頭縫中茂密的生長,形成特殊的風光 )

假人參20140531(9)

( 假人參的花:四季開放,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小花紅色,花梗細長,花瓣5 )

假人參20140531(10)

( 與馬齒莧同家族的假人參,沒有馬齒莧或松葉牡丹艷麗的花姿,

紫粉紅色花很小朵直徑約 0.6 公分 )

假人參20140531(11)

( 花序圓錐狀,着生於分枝莖頂,總花柄紫綠色或暗綠色,花小,多數,淡紫紅色 )

假人參20140531(12)

( 假人參原為庭園觀賞植物,約八十多年前引進台灣,

目前廣泛歸化於全省低海拔山野、荒地、庭園或其他有人跡的角落 )

假人參20140531(13)

( 族群數量極為龐大,除了冬季最冷的一、兩個月外,其餘時間都可以採集到,

如果為採食使用,則以初夏新苗茁壯或新葉長出時最佳 )

假人參20140531(14)

( 假人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及繁殖力都很強,廣泛分布 )

假人參20140531(15)

( 假人參的根部相當肥大,難怪它能忍耐缺水的日子,

由於地下塊根肥厚如人參,因此得到「假人參」、「土人參」等名稱 )

假人參20140531(16)

 ( 假人參沒什麼季節之分,一年四季都在開花、結果,要採莖葉主要在春 

到秋季即可,要挖掘根部則沒有任何季節限制 )

 

假人參20140531(2)

 ( 沿順安宮指標拾級而上、順安宮前改為左轉續往上行… )

假人參20140531(3)

 ( 火號山俯瞰基隆港,山頂擁有360度極佳視野 )

假人參20140531(4)

 ( 火號山又稱球子山或白米甕山:標高133M,山頂立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 

假人參20140531(18)   

( 火號山眺望基隆港及基隆嶼,眼前為球子山燈塔、就在30公尺處的下方 )

假人參20140531(17)

 ( 火號山下山途中回望大樹叉路、上山至此叉路須往左行 )

 

 

 

﹝本篇選取照片數:17 張﹞

 

 

 

 

 

◎網路參考資料(假人參)

http://kplant.biodiv.tw/%E5%81%87%E4%BA%BA%E5%8F%83/%E5%81%87%E4%BA%BA%E5%8F%83.htm

 

 

【假人參】

 

英文名稱:Panicled Fameflower

‧學 名: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Portulaca paniculatum Jacq.
Talinum triangulare (Jacq.) Willd.
Talinum triangulare auct. non (Jacq.) Willd: Liu & Chen

科 名: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假人參屬(Talinum)

別 名:土人參(滇南本草),櫨蘭(植物學大辭典、中國植物圖鑑),假人參、參草、土高麗參(中國藥用植物志),紅參(湖北),紫人參、煮飯花(福建),力參,波世蘭,土高麗、水人參、參仔葉、參仔草、台灣參、東洋參、參草、土洋參、土紅參、土參、紫人參、福參

原產地:熱帶美洲,台灣於 1911 年引入。

分布:全島低海拔山野、荒地、庭院及其它有人煙的角落。

用 途:1. 食用:採莖葉洗淨後,直接炒食或煮湯食用。將嫩莖葉洗淨後用鹽醃漬成醬菜,隨時取用。2. 藥用:莖葉之鮮品搗爛後可外敷腫毒。性味:全草:甘、平。效用:全草:利尿消腫,健脾潤肺,止咳,調經。治痢疾,泄瀉,溼熱性黃疸,內痔出血,乳汁不足,小兒疳積,黃水瘡,脾虛勞倦,肺痨咳血,月經不調;外用治目赤腫痛;葉:通乳汁、消腫毒。治小便不利,痔瘡瘍腫毒。3. 觀賞用:可作花壇、假山植栽,亦可作盆栽用。

莖:全株平滑無毛,莖葉柔軟多汁,肉質狀,高可達 60 公分許,基部多分枝;主根肥厚,圓柱形或紡綞形,外表棕褐色或黑褐色。

葉:葉互生,具有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 5~7 公分,寬 2~3.5 公分,基部漸狹,先端銳尖或鈍圓,全緣。

花:花序圓錐狀,着生於分枝莖頂,總花柄紫綠色或暗綠色,花小,多數,淡紫紅色,直徑約 0.6 公分,花梗細長;萼 2 枚,卵圓形,尖頭,早落性;花瓣 5 枚,倒卵形或橢圓形;雄蕊 10 餘枚,花絲纖細;子房球形,花柱細長,柱頭 3 深裂,先端向外為彎。花果期 5~10 月。

果:果實為蒴果,球形,徑約 0.4 公分,熟時灰褐色;種子細小,黑色,扁圓形。

特徵:多年生草本,全株平滑無毛,莖葉柔軟多汁,高可達 60 公分許,基部多分枝;葉互生,具有短柄,倒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漸狹,長約 5~8 公分,全緣;花序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紫紅色,花梗細長;花瓣 5 片,雄蕊多數;蒴果球形,徑約 0.4 公分,種子細小。

其他:它因主根粗大、形如人參而得名,亦有人稱它為「土人參」。假人參原為庭園觀賞植物,約八十多年前引進台灣,目前廣泛歸化於全省低海拔山野、荒地、庭園或其他有人跡的角落,族群數量極為龐大,除了冬季最冷的一、兩個月外,其餘時間都可以採集到,如果為採食使用,則以初夏新苗茁壯或新葉長出時最佳。

 

 

 

20140602 ﹝雌﹞無尾型大鳳蝶 (新竹新埔)

2014.06.02 ﹝雌﹞無尾型大鳳蝶 (新竹新埔)

雌無尾型大鳳蝶(1)

( 雌“無尾型”大鳳蝶 )

 

 

 

 前陣子才拍了高高掛在樹上的雄大鳳蝶

今天在黃昏時刻

於欣賞風箱花欲走還留之際

 忽然飛來一隻亮眼的鳳蝶

仔細一瞧 ~ 太巧了

居然剛好又邂逅了一隻雌大鳳蝶

 

 只遺憾其翔速度與振翅頻度太快

又喜歡亂亂飛亂亂停

而且向晚時刻的光線也比之前稍黯淡了些

 

拿著相機追著牠要對焦

一時之間手忙腳亂

還真有點不太容易啊…

 

而且牠只給我們一次機會

 

當發現拍照效果應該不好

抓不住牠的清晰倩影時

直覺想換錄影方式…

 

大概被牠聽到了

突然這隻大鳳蝶一個振翅高飛

轉眼間已迅速滑翔至幾十公尺遠山坡上的樹林間了

今天已無機會再把牠呼喚回來了…

 

回家後看了看照片中雌大鳳蝶的倩影…

感到有點遲疑…

 

最後還是勉強找出了幾張照片

為此次與﹝雌﹞無尾型大鳳蝶的短暫邂逅

留下些許印記…

 

 

  

【大鳳蝶】

 

大型鳳蝶

翅長約 6.0~6.8 公分

 

在辨識特徵上、雌雄差異頗大

 

此次所拍攝對象為雌“無尾型”大鳳蝶

 

 

 

【雄蝶】

 

翅為黑色

後翅背面有藍灰色放射狀斑紋

翅膀基部具橘紅色斑紋

後翅腹面肛角附近有橙黃色斑

無尾狀突起

 

 

 

【雌蝶】 ~ 有兩型

 

前翅基部均有橘紅色斑紋

 

第一種:有尾型

後翅中央有塊狀白斑

後翅外緣有橘黃色斑紋

 

第二種:無尾型

後翅中央白色斑塊發達

後翅外緣無橘黃色斑紋

 

相似種:台灣鳳蝶

 

寄主植物:柑橘類植物,較喜歡柚子

 

 

 

雌無尾型大鳳蝶(2)

雌無尾型大鳳蝶(3)

雌無尾型大鳳蝶(4)

雌無尾型大鳳蝶(5)

雌無尾型大鳳蝶(6)

 

 

 

 ﹝本篇選取照片數:6 張﹞

 

 

20140602 【影音紀錄】 台灣麝香鳳蝶飛舞在風箱樹之盛放花朵間

2014.06.02 【影音紀錄】 台灣麝香鳳蝶飛舞在風箱樹之盛放花朵間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12)

 ( 台灣麝香鳳蝶與風箱樹 )

 

 

 

在欣賞風箱樹開花之際

也順便錄下偶然飛來的台灣麝香鳳蝶

飛舞在風箱樹之盛放花朵之間的影片

 

以下是由其中挑選的三段影片剪輯而成…

 

聽風聲呼呼吹著

看樹枝搖搖晃

 

就可以感受影片也是得來不易啊…

 

 

 

◎20140602 《台灣麝香鳳蝶》飛舞在“風箱樹”之盛放花朵間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70478327

 

 

 

 

 

【記錄影片】 台灣麝香鳳蝶飛舞在風箱樹之盛放花朵間 …. (請開啟喇叭)

 

 

( 長度55秒 )

 

 

 

 

20140602 《台灣麝香鳳蝶》飛舞在“風箱樹”之盛放花朵間

2014.06.02 灣麝香鳳蝶》飛舞在“風箱樹”之盛放花朵間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3)

 ( 台灣麝香鳳蝶與風箱樹 )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這一天

因前兩日已在東北角的烈陽之下

揮汗如雨地“爬”了兩天的山 (熱到快中暑…)

再加上今天也是連假三天的最後一天

當然按慣例是不會與大家一起擠在高速公路上的

也順便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變天前的最後一天晴朗假日

休息不只是身體需要

心靈也需要繼續滋潤

所以還是要抽出時間去曬曬陽光、透透氣…

 

於是也就想到了我們的祕密花園

去探探前幾天已蠢蠢欲動的“吻仔魚”花 (風箱樹)

 

果然午後仍持續是烈日當空的埤塘邊

風箱樹又再一次綻放滿樹散發著香氣的可愛花朵

好像至少睽違一 、兩年未來與她相會

 

今天的主角雖然是「風箱樹盛放的花朵」

但這個季節正也是萬物活躍的時候

 

欣賞風箱樹時

光是蝴蝶就飛來了好幾種

其中這隻【台灣麝香鳳蝶】

一直在風吹搖曳不止的風箱樹枝幹花朵間穿梭

 

然而風大、蝴蝶動作也大

瞬間飛走、又忽而竄出

真是神出鬼沒…

 

即使已乖乖棲息在風箱樹花朵上頭

也是與花朵一起搖幌地極為厲害

 

而且其動作飛快

相機還在對焦

卻一下子就再度消失於眼前…

 

這幾張照片是耐心等候好幾回的機會

還好蝴蝶也沒讓人白等

趁台灣麝香鳳蝶飛繞回來的短暫時間

好不容易獵取到幾個鏡頭

 

所以 ~

主角就先由台灣麝香鳳蝶擔當了

 

今日本來的主角 ~ 風箱樹之花

就改日有緣再整理囉…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1)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2)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4)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5)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6)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7)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8)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9)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10)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11)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12)

20140602台灣麝香鳳蝶(風箱樹)(13)

 

 

 

 ﹝本篇選取照片數:13 張﹞

 

 

  

 

【備註】

 

 

 

一、「風箱樹」網路參考資料

 

 

◎不是芭櫟的水芭櫟:台灣珍稀的水生植物—風箱樹 (林仲剛)
http://edresource.nmns.edu.tw/ShowObject.aspx?id=0b81d9e11d0b81d9e1360b81daaf16

 

風箱樹(Cephalanthus naucleoides DC.)隸屬於茜草科風箱樹屬,為多年生落葉性的灌木至小喬木。因為葉片酷似於你我所熟悉的芭櫟葉子,於是民間通常稱它做「水芭櫟」;花小型,多數集結成圓球狀的頭狀花序 ,像極了繡球兒,也好像珠花兒,於是也有「珠花樹」的美名;花後的結實率並不高 ,即使有果實生成,多數也都發育不佳或是畸形果。

 

在世界地理的分布上,風箱樹只產於南亞(Southern Asia)與北美(North America);在台灣,風箱樹也只自生在北部與東北部地區的低地平野濕地間。在早期的農業社會,鐵器是日常生活的謀生工具,而打鐵用的「風鼓」就是利用風箱樹的木材製作,成為當時重要的經濟作物。隨著經濟發展的轉型,工商業漸漸地取代了農業,風箱樹的經濟地位自然也漸漸失去了光彩。根據林務局最新的台灣本土性生物資源調查結果,確定台灣已經不再發現野生的風箱樹植株。現今,已知一些生育良好的風箱樹,都是在宜蘭縣境內,大多作為灌溉溝渠的覆岸與護岸植被……。

 

種植風箱樹並不困難,卻需要一個可以親水的環境;最理想的區域為水塘的淺水區,或是水域的邊岸;全日照或半日照處皆可。扦插則是風箱樹最經濟的育苗,可以在春季風箱樹新芽抽長的初期擷取枝條,或是風箱樹開花之前,取至少一年生的枝條,只要管理得當,苗株生長即能維持正常,通常扦插苗在兩年內就會開花了。

 

 

 

 

 

二、「台灣麝香鳳蝶」網路參考資料

 

 

◎網路參考資料(台灣麝香鳳蝶)
http://163.23.87.129/ee05/b/b1/b0007.htm

 

特徵:展翅寬80~90mm。上翅深褐色,下翅有七枚淡粉紅色斑紋(較麝香鳳蝶大),尾狀突起修長。雄蝶下翅斑紋較小顏色較淡,翅膀外形較狹窄。

生態:分布於中海拔以下地區,成蟲幾乎全年可見。

食草:多種馬兜鈴植物。

成蟲:吸食花蜜。

 

 

 

 

◎網路參考資料(台灣麝香鳳蝶 – 蝴蝶資料 )
http://turing.csie.ntu.edu.tw/ncnudlm-cgi-bin/query_keyword/xmlShow.pl?filename=%A5x%C6W%C5e%AD%BB%BB%F1%BD%BA.xml

 

 
台灣麝香鳳蝶 Byasa febanus ( Fruhstorfer, 1908)

 

形狀 :雄蝶前翅端稍尖,整體接近長三角形,後翅狹長,呈明顯波浪狀,具尾狀突起,後翅內緣反捲,內面密生細長鱗毛。雌蝶體型較大,外觀與雄蝶相近,後翅內緣無明顯性徵

顏色 :此蝶前、後翅表底色為黑褐色,翅脈色澤較深,後翅第 1b~7 室亞外緣有大型紅色弦月紋

大小:本種為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6~7cm

天敵:蜘蛛、青蛙、蜥蜴、鳥類、蜻蜓等多種捕食性天敵

 

 

 

20140528 ﹝雄﹞大鳳蝶 (新竹新埔)

2014.05.28 ﹝雄﹞大鳳蝶 (新竹新埔)

雄大鳳蝶20140528(1)

( 雄大鳳蝶 )

 

 

 

這隻大鳳蝶高高掛在樹上

掛得又高

 全身又黑

 能發現牠也一樣不太容易

 還好有長鏡頭

拉近剛剛好…

 

最後幾張再打一下閃光燈

藍灰色放射狀斑紋就更清楚了…

 

 

 

 

【大鳳蝶】

 

大型鳳蝶

翅長約 6.0~6.8 公分

 

在辨識特徵上、雌雄差異頗大

 

此次所拍攝對象為雄大鳳蝶

 

 

 

【雄蝶】

 

翅為黑色

後翅背面有藍灰色放射狀斑紋

翅膀基部具橘紅色斑紋

後翅腹面肛角附近有橙黃色斑

無尾狀突起

 

 

 

雌蝶有兩型

 

前翅基部均有橘紅色斑紋

 

第一種:有尾型

後翅中央有塊狀白斑

後翅外緣有橘黃色斑紋

 

第二種:無尾型

後翅中央白色斑塊發達

後翅外緣無橘黃色斑紋

 

相似種:台灣鳳蝶

 

寄主植物:柑橘類植物,較喜歡柚子

 

 

 

 

雄大鳳蝶20140528(2) 雄大鳳蝶20140528(3) 雄大鳳蝶20140528(4) 雄大鳳蝶20140528(5) 雄大鳳蝶20140528(6) 雄大鳳蝶20140528(7) 雄大鳳蝶20140528(8) 雄大鳳蝶20140528(9) 雄大鳳蝶20140528(10)

 

 

 

 

﹝本篇選取照片數:10 張﹞

 

 

20140528 二度邂逅【水石榕】— 意外參與滿滿都是可愛蓬蓬流蘇裙小仙子的黃昏盛大舞會

2014.05.28 二度邂逅【水石榕】— 意外參與滿滿都是可愛蓬蓬流蘇裙小仙子的黃昏盛大舞會

水石榕20140528(1)

( 【水石榕】盛開 ~ 有如一場滿滿都是可愛蓬蓬流蘇裙小仙子的黃昏盛大舞會 )

 

 

 

十天前意外邂逅舞在黃昏的可愛蓬蓬流蘇裙小仙子~【水石榕】

當時尚可見許多花苞

也就是【水石榕】花朵即將盛放

一場滿滿都是可愛蓬蓬流蘇裙小仙子的盛大舞會

將準備於眼前隆重展開了…

 

 

◎20140518 邂逅【水石榕】— 舞在黃昏的可愛蓬蓬流蘇裙小仙子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67522466

 

 

今天能參與這一場盛宴

純屬意料之外

既然有此機緣

那就欣然參與了這一場【水石榕】花開盛會

與滿滿都是可愛蓬蓬流蘇裙小仙子

快樂共舞於黃昏…

 

 

 

 

水石榕20140528(2)

水石榕20140528(3)

水石榕20140528(4)

水石榕20140528(5)

水石榕20140528(6)

水石榕20140528(7)

水石榕20140528(8)

水石榕20140528(9)

水石榕20140528(10)

水石榕20140528(11)

水石榕20140528(12)

水石榕20140528(13)

水石榕20140528(14)

水石榕20140528(15)

水石榕20140528(16)

水石榕20140528(17)

水石榕20140528(18)

水石榕20140528(19)

水石榕20140528(20)

水石榕20140528(21)

水石榕20140528(22)

水石榕20140528(23)

水石榕20140528(24)

水石榕20140528(25)

水石榕20140528(26)

水石榕20140528(27)

水石榕20140528(28)

水石榕20140528(29)

水石榕20140528(30)

水石榕20140528(31)

水石榕20140528(32)

水石榕20140528(33)

水石榕20140528(34)

水石榕20140528(35)

水石榕20140528(36)

水石榕20140528(37)

水石榕20140528(38)

水石榕20140528(39)

水石榕20140528(40)

水石榕20140528(41)

水石榕20140528(42)

水石榕20140528(43)

水石榕20140528(44)

水石榕20140528(45)

水石榕20140528(46)

水石榕20140528(47)

水石榕20140528(48)

水石榕20140528(49)

水石榕20140528(50)

 ( 有幸邂逅【水石榕】花苞幾已全部盛開的最壯觀最美麗時刻… )

 

 

 

﹝本篇選取照片數:50 張﹞

 

 

20140528 姬雙尾蝶 (新竹新埔)

2014.05.28 姬雙尾蝶 (新竹新埔)

姬雙尾蝶20140528(4)

 ( 姬雙尾蝶 )

 

 

 

喜歡欣賞美麗的花朵

同樣地也喜歡欣賞會飛翔的花朵 ~ 蝴蝶

 

賞花之餘

一隻蛺蝶科的姬雙尾蝶

也在附近高高的樹幹上靜靜吸允著樹汁

 

雖然無法拍到其展翅的倩影

但這也是第一次拍攝到姬雙尾蝶吧

也算是意外的收穫了

 

如果傍晚沒有利用一點剩餘時間去逛逛祕密花園

如蝴蝶的花朵

似花朵的蝴蝶

也就通通無法緣遇了…

 

 

 

【姬雙尾蝶】 Polyura narcaea meghaduta ( Fruhstorfer, 1908)

 

( 參考名稱:小雙尾蛺蝶 )

 

蛺蝶科

 為大型蛺蝶,體長約3.8~4.5公分

 

 

寄主植物:榆科之山黃麻、台灣朴樹(石朴、Celtis formosana Hayata)或

豆科之頷垂豆(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合歡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及墨點櫻桃(黑星櫻、Prunus phaeosticta (Hance) Maxim.)等植物

  

蜜源植物:成蝶喜吸食動物糞尿汁液或樹幹流出汁液

 

台灣分佈: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海拔500 -1500 公尺間山區均有分布

 

其他國家分佈:除台灣外,中國大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亦有分布

 

 

 

姬雙尾蝶20140528(1)

( 真的要眼尖才能觀察到樹上有隻蝴蝶… ) 

姬雙尾蝶20140528(2)

( 只能仰頭努力把鏡頭拉近… )

姬雙尾蝶20140528(3) 

( 大型蛺蝶,體長約3.8~4.5公分的【姬雙尾蝶】 )

姬雙尾蝶20140528(5)

( 移至樹的另一側拍攝【姬雙尾蝶】的另一個角度 )

姬雙尾蝶20140528(6)

姬雙尾蝶20140528(7)

姬雙尾蝶20140528(8)

( 【姬雙尾蝶】~ 再換一個角度拍攝,天色暗了、距離又遠,只能盡力了… )

姬雙尾蝶20140528(9)

( 離去時回眺【姬雙尾蝶】~ 到底在哪裡? )

姬雙尾蝶20140528(11)

 ( 再把鏡頭拉近,找到【姬雙尾蝶】了… )

 

 

 

﹝本篇選取照片數:11 張﹞

 

 

 

 

 

 

◎網路連結參考資料(姬雙尾蝶 – 蝴蝶資料)
http://turing.csie.ntu.edu.tw/ncnudlm-cgi-bin/query_keyword/xmlShow.pl?filename=%AEV%C2%F9%A7%C0%BD%BA.xml

 

 

姬雙尾蝶

 

Polyura narcaea meghaduta ( Fruhstorfer, 1908)

(參考名稱:小雙尾蛺蝶)

 

蛺蝶科

大型蛺蝶,體長約3.8~4.5公分

寄主植物:榆科之山黃麻、台灣朴樹(石朴、Celtis formosana Hayata)或豆科之頷垂豆(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合歡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及墨點櫻桃(黑星櫻、Prunus phaeosticta (Hance) Maxim.)等植物

蜜源植物:成蝶喜吸食動物糞尿汁液或樹幹流出汁液

台灣分佈: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海拔500 -1500 公尺間山區均有分布

其他國家分佈:除台灣外,中國大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亦有分布

 

【卵】

形狀:底部扁平之圓球饅,頂部扁平,表面光滑,有不明顯放射狀脊起。

顏色:淡黃色。

大小:直徑約為1.7-1.8mm。

天敵:各類卵寄生蜂、蜱等節肢動物。

成長天數:卵期約為4-5天左右

偽裝避敵:無

幼蟲

形狀:終齡幼蟲體呈長圓筒狀,體表粗糙,密生細微疣狀突起,腹節末端有一短小二分叉尾狀突起。幼蟲頭部造型特殊,頭頂部位後頭區有四隻密生小刺之細長角狀突起象身體後方延伸。

顏色:終齡幼蟲頭部綠色,頭頂角狀突起著生小刺,末端黑褐色。幼蟲體呈綠色,各體節密生黃色細微疣狀突起,體側氣門線附近有一不明顯黃綠色縱紋,體側氣門為灰白色。

大小:終齡幼蟲體長約為52-59mm。

生長分佈:幼蟲於葉片表面吐絲造一絲座,平時停棲於上,攝食時移到其他葉片取食。

天敵:寄生蜂、寄生蠅、小繭蜂、椿象、蜥蜴及鳥類等。

成長天數:幼蟲成長約需25-30天,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幼蟲於葉片表面吐絲造一絲座,平時停棲於上,攝食時移到其他葉片取食,當遭受天敵騷擾時,幼蟲會左右扭動頭部,利用頭部後方之角狀突出物或大顎驅趕敵人

 

形狀:蛹體外觀接近彎曲之半圓形,外表光滑無任何明顯突出物。

顏色:蛹體底色呈翠綠色。體表密佈淡黃色不規則波狀細紋,氣門為淡黃綠色。

大小:蛹體長度約為20-23mm。

天敵:蛹寄生蜂、胡蜂、姬蜂及各種真菌等。

成長天數:蛹期約為15-25天,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老熟幼蟲化蛹於隱蔽之植物叢間,藉以躲避天敵。

 

成蟲

形狀 :成蟲前翅外觀大致呈現三角形。後翅卵圓形,外觀接近三角形,第 2、4 脈向外延伸形成兩條尾狀突起,故名之為雙尾蝶。雌蝶翅形較為寬圓

顏色 :雄蝶前、後翅表底色為米黃色,前翅中室外圍有寬黑帶紋,前翅表外緣到外橫線部位有一寬黑帶紋,其中各翅室亞外緣部位有小型米黃色斑紋。後翅外緣及外橫線部位各有一黑色帶紋,尾狀突起中央有不明顯藍灰色鱗片分布。雌蟲翅表色澤花紋與雄蟲相似

大小:本種為中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65-75mm

特徵:後翅外緣有兩條尾狀突起

生長分佈:台灣全島平地到低山地區皆有分布

天敵: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及蜥蜴等捕食性天敵

成長天數:成蟲壽命約為 2-3 個月

偽裝避敵:成蟲飛行快速,天敵捕捉不易,但常常忘我的吸食動物糞尿汁液,忽略週遭危險

季節:夏季較易見到成蟲活動

其他生態行為:成蟲飛行快速,喜歡沿溪邊飛行,常可於溪邊潮濕地面見其混雜於其他多種蝴蝶中,吸食地面水分或動物排遺,也可見到本種活動於林緣光線充足之開闊場所。成蝶喜吸食樹幹流出發酵汁液或動物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