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8 與“世”隔絕的新竹北埔四坪寮山

 

日期:2012.1.28 (六)

天氣:晴

 

四坪寮山原本應該是很輕鬆可以登頂的一座北埔郊山,不過因為被綠世界大門阻絕於內多年,也不在其廣大遊憩區的範圍內,所以這次前往猜測應該會變得很不容易接近而更冷門。綠世界的票價,全票350元、半價280元,也有一些優惠給特定人士。如果專為爬一座郊山而買票進入,確實也會感覺很不划算,還是順便安排細細品味的走透透行程,才值回票價。

2004年1月11日曾計畫登北埔四坪寮山等行程,那時尚未有現在直通綠世界的寬大馬路,需由秀巒公園通往垃圾掩埋場窄小產道,經北岡頂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標高210公尺)登山口,才能抵達現在綠世界的大門口處。當時綠世界正在建設中,本來以為登頂無望、還好工作人員放行、沒有受到管制,徒步上行遊覽建設中的綠世界繞行一圈、也順利登頂四坪寮山。

2012壬辰年大年初六、北部天氣終於轉晴,利用機會想好好再正式遊覽一趟綠世界,過年期間人山人海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把車停在第三停車場中200多公尺遠的最裡頭(一路共有五個停車場、連馬路兩邊都停滿車輛),再徒步走至大門口(也可以排隊坐免費接駁車)。當然,也打算順路探一探與綠“世”界一起被隔絕於內多年的四坪寮山現在的狀況到底如何了。

由於綠世界有太多的各種動植物等自然景觀或展覽可以細細品味,竟然花了大半天才走到最高點印象中的登山口。其時已近黃昏,看了一下山路、以為已經無路可行,還好再往裡頭左上邊坡後發現仍有山徑,雖路況甚差,但仍有路跡,而且為了順探此山、已有心裡準備,隨身也帶了把草刀,果然也派上了用場。

憑著印象、穿梭亂草山徑,沿途毫無路條,十幾分鐘後抵達右側高點下方,找到一處上攀處、翻上高點後,在雜草叢生山頭尋找一番,還好在天黑前順利找到了被樹木及落葉遮掩、標高228公尺的四坪寮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GPS h227m 256726 2733122)。雖然八年前一家子已來過一次,不過經過多年後的模糊記憶,也還真的差點懷疑是否找對山頭了,而這八年之間是否還曾有人造訪過它嗎?在山頂待了十幾分鐘左右,整理了一下山頭,由於天色已漸暗,趕緊於17:20下山,沿著已走過一遍、變得稍為好走一點的山徑,不消十分鐘即回抵最後登山口。在早已昏暗的暮色中漫步半個小時左右,逆時針方向完整繞行遊覽了綠世界一圈,下行回抵大門口。再依序排隊搭乘接駁車,返回第三停車場,整裝後開車北上返程。

 

 

綠世界天鵝湖

 

百年古厝

四坪寮山最後登山口

四坪寮山山徑

被大樹及落葉遮掩的四坪寮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標高228公尺)

(GPS h227m 256726 2733122)

 

四坪寮山:標高228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四坪寮山:標高228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四坪寮山登頂合照

四坪寮山山頭 (下山回望)

 

四坪寮山山徑(回程)

返回最後登山口 (GPS h196m)

 

藍天圖集(三052) 北埔-大分林山、四坪寮山、北崗頂山、二寮山、南埔

2000.2.26 張茂盛前輩制圖的資料,與現在實際地貌已完全不同了

地圖中的水池可能就是現在的天鵝湖吧

 

20120108 探訪月桃窩古道及鞍部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2號基石

 

日期:2012.1.8 (日)

天氣:陰、偶爾毛毛細雨

 

前言:現存已知的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位於許多座新竹縣山頭之上,從犁頭山(犁頭下山)的11號到冷洽水山的45號, 除結城山暫難安排造訪之外,其餘已知者應皆已造訪過。本以為短期之間應無機會有新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可造訪,最近在山友山行記錄中意外發現另一顆尚未造訪過的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12。這顆編號12的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水泥柱位在新竹新埔犁頭山(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1、標高156公尺、另有三等三角點No.97)與石頭坑山(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3、標高237公尺、另有二等三角點No.1029、三等三角點No.6)連稜路線之間,也勾起約16年前夫妻兩人利用一個週六下午在犁頭山與石頭坑山縱走原路往返的記憶,卻完全不記得曾路過位在月桃窩古道南北橫切犁頭山石頭坑山稜線之間鞍部的這顆基石,當年路況不錯、才得以半日縱走往返兩趟。感謝山友的記錄,因犁頭山及石頭坑山也已由三段崎古道及文林步道幾處登山口單攻多次,就利用這個機會研究另一條不同的月桃窩古道上山路線及月桃窩古道歷史緣由,雖找不到任何較為明確的資料記錄,只知南端芎林路線似已因部份路段崩毀而不通,但北端新埔月桃窩橋入口卻也一時找不到任何相關資料。週日北部預報為穩定天候、實際卻一直下著毛毛細雨,按慣例、往南應有陽光、於是下午再次安排一趟未知的踏查旅程,探訪月桃窩古道及登臨難得可以再追加一顆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12號,這顆應該也是目前唯一未有山名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也與犁頭山11號、石頭坑山13號正好連號、也位在同一條山稜之上。

 

 

( 新埔天主堂 )

 

開車一路來到新埔、先到天主堂路口的福星吃粄條充飢。

(湯粄條:40元/碗、炒粄條:60元/碗、水源堂豆皮...)

( 新埔天主堂 )

 

這裡天氣竟也陰沈沈,但猜測探訪路線應該不會太差、也不會太費時間,既來之、則探之。

午餐後順118線道續行,再左轉竹16線,

約行0.6K後抵達月桃窩橋旁的1鄰關埔路水車頭段511巷叉路口。

( 竹16線月桃窩橋~1鄰關埔路水車頭段511巷叉路口 )

(  竹16線1鄰關埔路水車頭段511巷叉路口 )

 

過月桃窩橋右轉1鄰關埔路水車頭段511巷叉路,隨即遇叉路取右上,一路行約0.4公里抵達最後民宅三叉路口附近寬闊處停車。前方直行水泥路變窄,右路寬大新水泥路則通往另一民宅。(GPS h81m  255792 2745899)

( 最後民宅三叉路口 )

 

停車處眺望前方稜線電塔,位於犁頭山(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1、標高156公尺、另有三等三角點No.97)與石頭坑山(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3、標高237公尺、另有二等三角點No.1029、三等三角點No.6)連稜路線之間,待會也應該會往那裡再走一小段路。

( 停車處眺望前方石頭坑山犁頭山連稜及電塔 )

 

詢問民宅長輩後,確認這裡就是月桃窩古道、可通往稜線,女主人也說翻過稜線續行通往芎林路線,應該也是崩毀不可行了。

( 一路都是水泥產道直通稜頂 )

 

15:02 整裝後起步(電稈犁頭高幹20支9)。

不久上行抵達叉路(電桿犁頭高幹20支12),右路感覺似乎有點下行...

想當然爾、往左上行,但瞧方向似乎不對,果然...。

( 電桿犁頭高幹20支12叉路 )

 

取叉路(電桿犁頭高幹20支12)左路上行,抵達只剩一面厚牆之廢宅。

過此牆後右轉上行小徑。

 

( 上行小徑回望 )

 

15:15 取刀砍鑽越過一片芒草後,抵達龍潭-六家紅白線電塔049 (中華民國70年10月建設) 。

(GPS h124m 255899 2745749)

( 電塔049 )

( 電塔049 )

 

看來若穿過電塔049續行,會越過剛才右線產道,但得要硬闖,顯然選錯叉路。

只得原路退回電桿犁頭高幹20支12叉路。

( 回經廢宅處 )

 

15:24 折返下至電桿犁頭高幹20支12叉路、改取右行。

一路取主線產道上行,若遇叉路,很容易選擇,取無鐵門封阻的方向走就對了。

 

15:30 續行遇一輛轎車,載著幾包肥料,應是上山工作的人所停放。

 

15:35 路經一處路旁洞穴、深不可測,不知何用?

看起來有可能是已被掩埋大半的防空洞?!

   

 

15:40 一路上行月桃窩古道抵達犁頭山石頭坑山稜線。

(GPS h179m 255692 274539
2)

 

一路都是水泥產道,只有最後一小段雜草叢生。

( 月桃窩古道與犁頭山石頭坑山稜線叉路口 )

( 月桃窩古道與犁頭山石頭坑山稜線叉路口~右線為來時路 )

 

上稜暫歇後,取右沿犁頭山石頭坑山稜線續行

15:45 抵達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12鞍部。

( 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12 )

 

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12

位於芎林與新埔月桃窩古道南北端之間的犁頭山與石頭坑山連稜路線途中鞍部

高度:180公尺

(GPS h175m 255670 2745422)

( 鞍部左下月桃窩古道南端通往芎林叉路現況 )

  

 

( 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2號基石合影 )

 

( 鞍部地上有芎林/新埔交界噴漆字樣 )

( 鞍部左下方月桃窩古道南端旁廢棄工寮 )

 

廢棄工寮旁有芒果樹、香蕉樹、木瓜樹、鳳梨...

 

在鞍部休息、細雨時而飄落、略有寒意

泡杯熱薑母茶、暖暖身體

 

16:33 因月桃窩古道南端路況看來甚差,放棄續探。

決定沿稜續行,也順便看看是否能喚起16年前縱走記憶...。

 

( 往犁頭山方向沿稜續行 )

 

16:39 接上寬大土路,前方是一大片竹林區。先取右沿寬大土路續行。

( 出小徑接寬大土路 )

 

不久抵達土路右側龍潭-六家紅白線電塔050 (中華民國95年5月建設)

(GPS h171m 255489 2745587)

龍潭-六家紅白線電塔050 (中華民國95年5月建設)

 

由電塔050叉路退回(直行為下行土路)、取左側寬大土路續往前行。

( 龍潭-六家紅白線電塔050 )

( 由電塔050叉路退回、 取左側寬大土路往前續行 )

 

16:54 抵達土路右側龍潭-六家紅白線電塔051 (中華民國70年10月建設)

(h187m 255282 2745512)

( 電塔051  )

( 電塔051  )

 

時間已晚、目標達成,電塔051 即為今日折返點;

取左逆時鐘方向沿竹林及崖邊寬大土路繞行一圈。

( 回望電塔051  )

( 竹林土路崖邊俯瞰芎林 )

( 竹林土路崖邊俯瞰芎林 )

( 回望竹林土路崖邊 )

( 竹林寬大土路 )

 

17:01 接回土路山徑入口,取右原路折返。

( 接回土路山徑入口,取右原路折返 )

 

17:05 回經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12鞍部

( 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2號基石鞍部 )

( 回望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2號基石鞍部 )

 

17:07 回到稜線叉路,取右原路下山。

清理一下叉路地上雜草,出現與鞍部一樣的芎林/新埔交界噴漆字樣

( 稜線叉路口地面有與鞍部一樣的芎林/新埔交界噴漆字樣 )

 

17:19 經電桿犁頭高幹20支12叉路。

17:21 下抵電桿犁頭高幹20支9叉路停車處。

( 返回最後民宅叉路停車處 )

( 開車回程途中回望夜幕
即將低垂的犁頭山與石頭坑山連稜 )

 

雨勢在返家途中滴滴答答越下越大

今日也幸運在不穩定的天候中及不確定的路況中完成了~

月桃窩古道及鞍部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2號基石的探訪行程

 

 

◎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 ﹝按號碼排序﹞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7746

 

◎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 ﹝按山岳初訪日期排序﹞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3428

 

 

◎資料引述摘錄自網路資料:

三段崎古道:『連續三段用卵石舖成之山坡路,係早期芎林下山通往新埔街頭之捷徑,全程皆以石頭舖成,總長約 四公里 。從下山金鑑堂至石頭坑山頂稜線為第一段,第二段從山頂稜線至劉重有宅,第三段風吹拗(凹)至石頭坑底,故稱為三段崎古道。』

月桃窩古道(月桃窩崎古道):『位於芎林鄉下山村與新埔鎮文山里,溪谷中長滿月桃,故名月桃窩。古道始建於道光年間,全程皆以卵石鋪成,犁頭山稜線上設有茶亭一座,供來往旅客休憩、飲茶。近山頂處有一日據末期的防空洞,充滿神秘的色彩。古道早期為竹北、東海窟、下山、新埔街尾居民南北對外交通、就學及農產交流道路。現月桃窩崎古道因月桃窩萬善祠旁路段,於民國七十五年左右山丘崩塌,古道中斷不能通行。民國七十八年工研院曾在山頂茶園設立風力試驗實驗站,後因功效不彰而拆除。另文山里路段,民國七十年後,因茶葉輸送關係,拆除大部份石頭古道,闢成三米產業道路,民國七十九年三商行財團收購山頂數十甲茶園,欲開發為高爾夫球場,後因法令限制未開發成功,茶園從此雜草叢生、一片荒蕪,使古道遜色不少。另據文獻記載,「乙未割台,是年陰曆六月十三日日軍佔新埔,十六日早晨日軍經月桃窩進軍至下山攻芎林,是時抗日軍數百在獅頭山為第一線陣營,連戰連勝,日軍狼狽敗走,敵軍隨即分路經石頭坑進軍至上山,以數千敵軍包圍,至翌日( 六月十七日)芎林到處被放火,眾寡不敵,芎林村落遂化為焦土,義軍在獅頭山戰死者二十一人。」,可知「月桃窩古道」是具有歷史人文意涵的古道。』

 

20011125 李崠山賞楓行 ~ 小兒子的初登回憶

 

日期:2001.11.25

 

小兒子在一歲半的年紀時

第一次帶他攀登李崠山古堡

 

這一日天氣不錯

正是賞楓佳期

 

就在美麗楓紅及燦爛陽光中

小兒子也完成他生涯的第97座山 ~ 李崠山

 

 

李崠山,標高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及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28

 

    

( 李崠山山頂眺望大霸尖山 )

( 巧遇李崠山頂另一個小小朋友 )

    

( 李崠山落葉楓情 )

 

( 背景:2001年的李棟山莊 )

19991225 李崠山賞雪行 ~ 大兒子的初登回憶

 

日期:1999.12.25

 

小朋友嬰兒時期

我們秉持在他們兩歲大之前

不帶小朋友攀登超過海拔2000公尺以上山區的原則

李崠山  海拔1914公尺

剛好接近我們的最高標準

 

這一天就帶著七個月大的大兒子

攀登他的的第30座山 — 李崠山

( 小兒子也在媽媽肚子裡一起登頂  四個月後就要呱呱落地囉 )

 

大兒子第一次來爬李崠山

就可以玩雪

山頂附近還有雪人哩...

 

  

 

現在李崠山山頂週周圍的樹木好像越長越高了

感覺視野似乎都被擋住了

 

其實印象中以前的展望好像還不錯

這一天登頂時

正好可以眺望積雪的大霸尖山景致

( 李崠山頂眺望積雪的大霸尖山 )

( 李崠山頂眺望積雪的大霸尖山 )

 

李崠山,標高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及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28

 

 

 

  

( 背景:1999年的李棟山莊 )

 

 

 

20111218 舞在楓中 ~ 尖石後山逍遙行《秀巒軍艦岩楓情、鎮西堡觀霸嶺步道》

 

日期:2011.12.18 (日)

尖石後山逍遙行

秀巒軍艦岩楓情、鎮西堡觀霸嶺步道

 

清晨 慵懶而醒

乍見陽光仍舊燦爛

機會不可多得

俗事暫且拋開

一步步走入心中曾有的一幕幕美麗畫境

......

 

 

﹝尖石後山逍遙行﹞

( 竹60線之尖石後山陽光楓情 )

 

﹝秀巒軍艦岩楓情﹞

( 軍艦岩 )

( 軍艦岩步道楓林 — 瞭望台俯視 )

秀巒軍艦岩 — 控溪吊橋下倒影與泰崗溪、白石溪(薩克亞金溪)匯流處

( 秀巒軍艦岩 — 控溪吊橋 )

 

空山幽谷中,兩個小朋友凝望著千年艦艇緩緩入港... ) 

( ▲ 2003.12.21照片:空山幽谷中,兩個幼小心靈亦曾凝望著千年艦艇緩緩入港... )

 

( 秀巒軍艦岩楓情 )

 

繞至秀巒國小、穿越秀巒部落後

前行辦理入山證  往尖石後山續行

經養老叉路(右)、今日不走楓紅旺季的霞喀羅古道

再經司馬庫斯叉路(左)、新光部落

前往睽違數年的鎮西堡.....

 

 

﹝尖石後山 — 秀巒楓情﹞

 

盤旋山路高升  回望秀巒楓情

 

 

﹝鎮西堡 觀霸嶺 楓情﹞

( 鎮西堡楓情  — 新竹尖石新光國小 )

( 鎮西堡楓情  — 新竹尖石新光國小 )

( 鎮西堡楓情  — 新竹尖石新光國小 )

( 尋覓觀霸嶺步道登山口產道途中 —  通往基那吉山其中之一登山口 )

( 鎮西堡教堂楓情 )

 

 

﹝鎮西堡觀霸嶺步道﹞

 

一條似乎較鮮為人知的鎮西堡地區登山路線

一路堆滿厚厚一層的落葉...

 

在往鎮西堡教堂及鎮西堡檜木群三叉路口旁立有指示牌:

【左往鎮西堡檜木群6.7K,右往鎮西堡教堂1.1K及觀霸嶺登山步道登山口4.8K】

 

而其實這條路線也是臨時在腦海之中浮現的...

因此也花費不少時間尋覓登山口 差點不得其門而入

時間晚了  天色轉陰  濃霧掩至  也無法觀霸

還好  在這個地區觀霸的次數也已不少回...

 

 

 

( 停車步行產道 )

( 2005.12.18 登基那吉山照片 )

 

在 2005.12.18  似曾漫步此條產道初次登上基那吉山

但記憶卻模糊而難以回想

找到巧合都是 12月18日  的六年前漫步產道登基那吉山照片

比對兩張漫步產道照片,是相同的一條產道嗎?!

 

( 觀霸嶺登山步道導覽圖 — 產道0m步道指標入口 )

 

產道途中停車整裝啟步

漫步上行一段碎石土路後抵達工寮三叉路口

路旁立有木製指標:左往基那吉登山口2K、右往觀霸嶺步道登山口0.5K

取右繼續上行一小段寬大土路後

抵達觀霸嶺登山步道0m指標入口

 

( 觀霸嶺登山步道0m指標入口 )

( 觀霸嶺步道第一休憩點 )

( 觀霸嶺步道第二休憩點 — 此處應該就是“觀霸嶺山” )

 

觀霸嶺山:標高2069公尺

位於觀霸嶺步道指標800m處

展望台旁應立有一顆山字水泥柱

但厚厚倒枝落葉堆疊及天色向晚濃濃寒意之中

卻也忘記了尋找此顆水泥柱...

(即昨日拉庫山步道途中曾遇到的數顆相同之山字水泥柱)

 

( 觀霸嶺步道第二休憩點展望— 山巒雲層重重、已無法觀霸了 )

觀霸嶺步道指標1500m休憩平台 )

 

觀霸嶺步道指標1500m處為第三休憩點平台

樹上釘有【西納吉山、H2178m】山頂標示

此處為三叉路口高點

樹上釘有指標【右往鎮子堡山、左行觀霸嶺步道】

右方通往鎮子堡山為一大片美麗林下鋪滿落葉之景觀

左行則為陡下路徑、應是通往濃霧之後的基那吉山吧

 

( 觀霸嶺步道第三休憩點 — 西納吉山休憩平台 )

 

此刻霧氣茫茫、令人感受濃濃寒意

回程在新光途中見路上溫度計標示9度

( 中午在軍艦岩時溫度為18度 )

可見此刻應是在10度以下的個位數溫度

趕緊加穿隨身夾克

下山時密林中也凍到鼻水直流、耳凍手也僵...

 

觀霸嶺步道指標1300m )

 

在落葉楓紅的向晚時刻、漫步返回登山口...

 

在黑夜之中開車回程

結束這一趟美麗的尖石後山逍遙行

 

 

 ★ 曾記錄的相關行程...

◎20031221 霞喀羅古道賞楓行(尖石養老端)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6320

◎20070715 避暑行~遊鎮西堡巨木群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757

◎20081123 美麗的連結、縈迴的山韻《養老山~基那吉山~布奴加里山~霞喀羅古道~環走》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2369

◎20110924 每一公里都很珍“貴”的霞喀羅古道清幽行【養老~白石吊橋】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5027

 

 

20111217 邂逅楓情 ~ 錦山、水田、拉庫山

 

日期:2011.12.17 (六)

 

錦山、水田、拉庫山

一路邂逅楓之陽光組曲

 

在楓紅季節

可以與大家一起在著名賞楓景點逐楓

也可以隨性在山林遨遊之中偶遇驚喜

尤其在久違的深秋初冬之美麗陽光裡

每一處偶然邂逅之點點楓情

都在眼前寫下一個個驚歎號

令人驚喜  讓人驚豔

 

 

﹝錦山楓情﹞

俯瞰水田風光 

將意外二登H898M的拉庫山就在H1749M內鳥嘴山腳下默默佇立著等候有緣人

( 內鳥嘴山連稜 )

 

﹝水田楓情﹞

 

 

﹝拉庫山楓情 — 拉庫山步道 — 拉庫山﹞

 

在陽光楓情中愜意而行

途中隨遇而安

正巧看見甕碧潭瀑布指標

便轉往水田林道支線一探究竟

竟意外行至拉庫山步道登山口

更奇妙的是 —

拉庫山步道登山口指向一大片開挖中黃土空地

找了好一會  卻毫無步道蹤影... 

最後居然是在一扇鐵門之後的別墅後頭通往水塔山路底

才上切鑽入至600m指標附近之寬大舒適的拉庫山步道

而在一路邂逅陽光楓情後

也意外二登睽違近十五年的拉庫山(1997.5.1) ...

 

( 拉庫山步道入口指標 )

( 拉庫山步道入口之守護犬 )

( 拉庫山步道入口之貓咪 )

( 步道途中遇三顆山字水泥柱 )

( 拉庫山步道叉路2Km指標 )

( 意外二登拉庫山 )

( 拉庫山:標高898公尺、立有三等三角點No.6233及山字森林三角點 ) 

拉庫山步道涼亭 — 下山途中 )

( 下山時刻又是夕陽西下時... )

 

20111211 與楓有約 ~ 九訪李崠山

 

微風吹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楓紅燃起,心頭也漾起陣陣漣漪。

而這一陣陣的漣漪,也把心湖蕩漾的思潮帶往腦海中湧現的一幕幕火紅記憶。

楓紅時節,山林將披上紅衣,曾有的美麗印象,不一定有緣再次邂逅,何妨!

找一片山林,且微吟,且徐行,陶然忘機,隨興自在,多年的逐夢,已然隨緣!

 

今年歲末的北部天候,讓人無法盡興與山林時令美景欣然重逢

過往的楓之足跡,亦曾遍及中北部各地區

找一片山林邂逅感動

覓一處僻境巧遇驚喜

心安樂處  便是身安樂處

在無拘無束的心靈中  隨楓起舞

一路在熟悉的山路盤旋

微風  微吟  微寒  微行

只是與楓有約 

而未在意料中

不知不覺第九度登上了李崠山古堡之巔

.....

 

( 竹60線沿途楓景)

 

日期:2011.12.11 (日)

天氣:陰

行程記錄

11:25 出發。途中南眺插天山壯闊雲瀑。
12:23 左轉120線往內灣,約4公里後通過內灣老街叉路、往尖石續行。
13:35 續行約二十幾公里、於宇老前左轉叉路,再行約4.7K停車李崠山莊叉路口。(h1536m)
14:12 午餐後整裝由叉路左邊登山口上行,這是第一次由此上登。除了大混山李崠山來回行那一趟,這是九訪李崠山第二次未經李棟山莊登山口。沿途可見含苞待放不知名鐵線蓮、敗醬、八角金盤等。漫行寬大步道途中遇一對男女山友下山。
15:00 一路漫步賞花觀景後,上接李棟山莊登山口步道上來的叉路(1),路旁有山胡椒說明牌,指標:【回登山口992m、直往李崠山1039m、左陡上舊路至李崠山】。取左陡上舊路。(h1710m)
15:07 經叉路(2),再經叉路(3),往右行一段路再左上舊路。(h1742m)
15:18 經叉路(4)、觀雲瀑景後(h1780m),續行陡上抵達叉路(5),此叉路口有棵大楓樹及小灰蝶說明牌。右走產道約5m後再左上舊步道。(h1818m)
15:31 經叉路(6),正好一對無任何裝備的男女走產道橫越而過。指標:【回登山口1878m、左往李崠山265m、直上舊路至李崠山177m】。(h1862m)
15:37 經叉路(7),左側設有瞭望台。覽景後取右行約10m再左上舊路。指標:【左往李崠山181m、直上舊路至李崠山127m】。
15:45 登頂李崠山,標高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這次特別清理一下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確認其編號為28。於登山口問路的一女三男隊伍也已由李棟山莊走產道之字上行登頂,與這幾位竹科年輕山友閒話家常,聊聊山經。他們早我們20幾分鐘下山,我們則續往大混山方向探探楓況。(h1900m)
16:45 再次回到李崠山頂,冬至將至、天色早黑,稍歇後原路下山。
17:03 下抵李棟山莊最後叉路,取原路右行寬大步道下山。(h1720m)
17:18 返抵登山口。(h1542m)
17:25 整裝後開車賦歸。雖沒有邂逅到曾經遇過的最美麗李崠楓紅景致,但又何妨,心安樂處、便是身安樂處,楓紅已自在心中綻放。
18:30 合興車站前還是遇上假日內灣例行大塞車。
19:13 抵家。

 

( 登山口 )

( 登山口指標 )

( 李崠隘勇監督所說明 )

( 山桐子 )

( 踏楓而行 )

( 上接李棟山莊登山口上來的叉路 )

( 瞭望台叉路 )

 

李崠山,標高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及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28

 

這次特別清理一下李崠山的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確認其編號為28

這是現存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

除結城山外、最後一顆能確認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編號了

 

(  漫步微吟返回登山口、意外隨興九訪李崠山古堡 )

 

1995年初訪李崠山

.....

曾在山頂堆雪人

曾在山頂觀楓紅

曾在大混迎狂風觀彩虹行

曾登李崠連走馬望僧侶山

.....

 

九訪李崠山

堆疊的美麗回憶在心中又一波一波地湧起

 

而美麗的陽光與尖石的楓紅

在一週之後將會等著我們

也將會有出人意料之外的隨緣巧遇與美麗邂逅之行

.....

 

 

20031221 霞喀羅古道賞楓行(尖石養老端)

 

 

追逐季節輪轉美麗迷人山林風情的一顆心

總是在季節來臨時就會難以按捺蠢蠢欲動

 

車程遙遠?路況難料?停車困難?人潮洶湧?...

每回擔憂的心情

一個一個的疑問

總是被早晨的天候與心情一下子就拋開了

 

其實每年雖然大自然都會有一定的律動

但是卻不一定每年都能夠有這份機緣得以邂逅

即使親臨卻也不一定能夠邂逅到最美麗的面貌

 

就像今年(2011)的山毛櫸變裝盛宴時節

連續不佳的天氣壞了美事

也就只能虛度此季了

 

回想2003年的歲末

卻是一個令人難忘而難得的霞喀羅古道賞楓佳期

就如同2005年11月初的北插天山山毛櫸變裝盛宴

相信很多山友都在那年親臨那場盛宴

也無法忘懷那一幕幕如夢似幻的美景

 

2003.12.14 才重返清泉石鹿端登山口

度過一日霞喀羅古道秋楓秋語的詩情畫意賞楓行

 

怎能料到...

相隔一週後的天候依舊絕佳

大自然既然給了我們機會

那~怎能錯過尖石養老端霞喀羅古道的美麗楓情呢

 

 

( 眺望尖石山 )

( 竹60線沿途楓景 )

( 宇老展望 )

( 宇老眺望大霸尖山 )

( 秀巒軍艦岩絢麗秋色 )

( 空山幽谷中,兩個幼小心靈正凝望著千年艦艇緩緩入港... )

( 賞楓旺季停車不易,得多走一段路程到登山口 )

( 回望登山口連中巴都塞爆了~霞喀羅古道22K里程叉路 )

( 尖石養老端霞喀羅古道登山口 )

( 美麗竹林景致 )

 

     

( 霞喀羅古道途中休憩合影 )

( 返程途中回眺養老端霞喀羅古道登山口 )

( 秀巒溫泉 )

( 秀巒溫泉 )

( 秀巒溫泉 )

( 宇老夜景 )

 

( 山旅日期:2003.12.21 )

 

 

◎20031214 霞喀羅古道賞楓行(清泉石鹿端)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6278

◎20031221 霞喀羅古道賞楓行(尖石養老端)    (本篇)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6320

◎20081123 美麗的連結、縈迴的山韻《養老山~基那吉山~布奴加里山~霞喀羅古道~環走》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2369

◎20101218 霞喀羅古道Y型楓情遊記 ﹝霞喀羅大山、楢山駐在所﹞
http:
//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7615

◎20110924 每一公里都很珍“貴”的霞喀羅古道清幽行【養老~白石吊橋】(上)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5027

◎20111008 走向悠悠白石夢:霞喀羅古道行之【石鹿~白石駐在所】(1)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5054

 

 

20031214 霞喀羅古道賞楓行(清泉石鹿端)

 

今年(2011)趕在歲末霞喀羅古道美麗秋楓秋語的季節之前

挑了兩個日子分別由霞喀羅古道的養老登山口及石鹿登山口

在空靈幽靜卻花語繽紛的漫漫古道

走向了薩克亞金溪上高聳的白石吊橋

以及迷漫幽幽思緒的悠悠白石駐在所

而兩個行程加起來也幾乎快等於走了兩趟霞喀羅古道了

 

每年在不同的季節

總會有不同的思念

但是否每年都能有機緣造訪

能否得到美好天氣加持

一切都是未知數

一切也只能隨緣

 

1997年秋末初訪霞喀羅古道時

還得撥開石鹿登山口的盤據芒草

在毫無人煙的幽靜古道摸索

終於在帶著寒意的迷霧之中

幾度高遶而登上了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

 

由於時間不及、探路折返後無法回頭再帶高遶路段前等候的另一半再次登頂

但~沒有等候太久

翌年春天隨即第二度造訪

也補償了幾個月前未能夫妻倆人一同登頂霞喀羅大山的遺憾

 

當時的路況不如今日

由清泉行車至石鹿登山口幾乎全為碎石顛簸車道

轎車行駛其間令人心驚膽顫

其後也多次為攀登附近山岳或基石

而再來造訪數回

卻也曾因道路坍方受阻、半途折返

 

而在深秋初冬之際

紅的令人目眩神迷

美的讓人沈醉其間

霞喀羅古道浪漫楓情

總吸引無數山友前來朝聖

 

霞喀羅古道後來整理建設為國家步道

碎石車道也鋪上了平整水泥路面(除了過石鹿駐在所後約3公里路段)

去年(2010)又再次整理修建

可說面貌一直在轉變

但霞喀羅的古道風情

仍是讓人悠悠難忘的思念

 

微吟其間

陶然忘機

讓人總是難以忘記

漫漫古道的空靈幽情

滿心飄然舒暢的快意

 

一等季節來臨

一看天候絕佳

又忘了車程的遙遠了...

 

 

2003年晨起 

看見天候如此晴朗絕佳

那管這麼多

一家四口奔向將會是藍天襯托之下

可能已披上紅衣的美麗古道... 

 

 

( 眺望樂山(鹿場大山) )

( 喀羅古道清泉石鹿端登山口 )

( 古道入口附近西高橋山登山口 )

( 喀羅古道國家步道 )

( 喀羅古道清泉石鹿端登山口)

(高橋駐在所遺址 )

( 右邊山稜之上加里山露出尖聳山頭)


( 霞喀羅大山登山口 ~ 今日折返點 ; 往前再走一會即回頭了 )

 

( 高橋遺址 海拔1750公尺 )

( 返回霞喀羅古道登山口 )

( 登頂西高橋山 )

( 西高橋山:標高1770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

( 西高橋山山頂全貌 )

( 霞喀羅夕陽楓情 )

 

沒想到下個禮拜又是晴朗天候

養老端的楓情又讓我們的內心蠢蠢欲動...

 

( 山旅日期:2003.12.14 )

 

 

◎20031214 霞喀羅古道賞楓行(清泉石鹿端)    (本篇)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6278

◎20031221 霞喀羅古道賞楓行(尖石養老端)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6320

◎20081123 美麗的連結、縈迴的山韻《養老山~基那吉山~布奴加里山~霞喀羅古道~環走》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2369

◎20101218 霞喀羅古道Y型楓情遊記 ﹝霞喀羅大山、楢山駐在所﹞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7615

◎20110924 每一公里都很珍“貴”的霞喀羅古道清幽行【養老~白石吊橋】(上)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5027

◎20111008 走向悠悠白石夢:霞喀羅古道行之【石鹿~白石駐在所】(1)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15054

 

 

20111120 意外的陽光,遊新埔鎮金色柿界、九降風狂起,登蓮華山飛龍步道

 

意外的陽光.讓走進新埔旱坑的遊人

有如走入金色世界

九降風狂起.令游入飛龍步道的山客

宛若飄然蓮華山巔

 

( 新埔美麗柿界 )

 

若想來新竹新埔爬山、這裡可有不少的山可爬~~~

 

九芎湖步道(九芎湖山)、三聖宮蓮華山步道(五分埔山、蓮華山)

.....遠近馳名、老少咸宜

 

照門山、照鏡山、南窩山(羊喜窩山)、老窩山、北打鐵坑山、

大茅埔山、犁頭山、石頭山、石頭坑山、水坑廣山

.....冷熱山頭、羅列周遭

 

多年以來,當然也一一親臨、也還會隨時來此報到

 

而另一種秋天的顏色~金色柿界

只要按照地圖、走入竹13線鄉道的旱坑路

就能夠找到這麼一片美麗又充滿生命力量的金黃秋色

這裡也有上樟樹林山、太平窩尾山、坪頂埔山...

因此昔日往返旱坑路、也已不知幾回

而今天則專程來爬“柿子山”...

 

( 竹13線鄉道柿餅加工廠金色柿子景致 ) 

 

昨天,連苗栗都下起無歇無止的傾盆大雨

今天,老天竟意外灑下一整天的金色陽光

 

讓隨興選擇今日走入新埔秋天的腳步

也一腳踏入金色柿界、邂逅喜柿連連

 

就在竹13線【飲水思源碑】附近

稍微偏離新埔市區的旱坑路段

很容易就發現目標...

此處遊客絡繹於途、車水馬龍

應該是不容易錯過的...

 

 

 親和力十足的劉家姊妹是最佳麻豆

數大便是美的金色圓形構圖

也吸引許多攝影愛好人士前來

若於假日前來、人潮湧現是必然的...要有心裡準備唷

 

 

爬上這座“柿子山”,也讓人稍微遠離了人潮

看看金色柿子、曬曬金色陽光

是連日陰雨綿綿之後

令人意外的禮物

讓人心動的喜悅

 

( 洛神花 )

( 好柿連連 )

( 由海綿寶寶城堡進入“柿子山”可左去右回、今天則是右去左回 )

 

三種柿子:筆柿、石柿、牛心柿

 

( 柿界第一等 )

( 牆上滿滿的歷史照片 )

( 現場解說 )

( 貓咪~襪子 )

 

離開了旱坑路的金色柿界後

就近走一圈蓮華山飛龍步道

( 眺望三聖宮蓮華山飛龍步道、五分埔山 )

 

藍色的天空、金色的陽光

昨天想都沒有想到...

 

 

三聖宮附近也有一條霄裏溪自行車道

暑假曾前來騎過一趟,那天颱風正逼近、歸程還頂著狂風斜雨而返...

 

( 飛龍步道重新鋪設中... )

( 五分埔山基石叉路平台也大興土木... )

 

五分埔山:土地調查局圖跟點、標高152公尺

十幾年即已造訪三聖宮蓮華山

於2002.2.16 第一次登頂基石山頭

最近一次是在 2011.2.3 (下118縣道順時鐘O形)

今天則略過.....

 

( 新設瞭望台、登高試看展望如何... )

( 山頂平台還有怪手... )

( 可愛的頷垂豆 )

 

繞過對面飛龍步道電塔稜線

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

 

揮別金色夕陽

迎著強勁晚風

在暮色中輕鬆隨興繞行一圈後

返回停車處...

 

 

行旅日期:2011.11.20 (日)

 

 

◎ 註:

1、九降風:

新竹地區地景複雜,台地、平原、丘陵、高山和森林錯落分佈。大致而言,位居北邊的新豐、湖口、新埔地形屬湖口台地,位在西南方的寶山、峨眉、北埔和部分的新竹市為丘陵地帶,而在東南方的五峰、尖石和部分的關西、橫山為山岳地帶,整體形成所謂畚箕嘴地形,三面高而一面開口向海,故每當東北季風一起,在地勢影響下風力更形猛烈,橫掃新竹平原,故有「新竹風」的特別稱號。而新竹地區東北季風多為九級強風,新竹風因而又名「九降風」。

2、新竹「三寶」:

由於九降風而成就了新竹「三寶」:

★「一寶」:米粉

有了九降風,米粉只要曬月亮就會乾,冷凍乾燥使新竹米粉與眾不同,也是對待新竹米粉的最高規格,雖然工廠都有快速乾燥的烘乾機,可是起風的時候,尤其是那種會讓皮膚乾裂的風,米粉行家都不會錯過大自然形成的乾燥機,等於是讓大自然幫你控制最佳濕度。

★「二寶」:仙草

中秋節為起點,大寒為終點,九降風發威的時候,是曬仙草的大好時機,配合強烈的日照環境,仙草只要3至7天即可完全乾燥。經過九降風吹拂的仙草,擺在通風良好處儲存,愈陳愈香,八至十年都不變壞,成為搶手的入藥良方。

★「三寶」:柿餅

本來是苦澀難嚥的柿子,經過九降風與太陽連續7天的吹拂,水分在柿子裡吞少吐多,再加上人工的手捏壓扁,水果酵素充分作用,柿子變乾了,也轉甜了。

3、新埔三大地方文化特色:

新竹縣新埔鎮以柿餅香、粄條Q、宗廟美等三大地方文化特色聞名全台。

4、「新埔柿餅」:

新埔旱坑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形,配合乾燥少雨的氣候,再加上旱坑里每年在9~12月就會吹起具有天然烘乾效果的乾燥風(九降風),而能製作出口感十足的「新埔柿餅」。在竹13線旱坑路有多家柿餅加工廠等,多年來廣為網路、電視節目報導,為遊客及攝影愛好人士所青睞的味衛佳柿餅加工廠地址: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11鄰旱坑路一段283巷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