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6【休閒情報】「地鐵無褲日」 全球60城市響應

 

原來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日子 ~ 1月16日

—  「地鐵無褲日」 

全球有60城市響應

 

 

【1】
 
    首 頁 > 娛樂頻道 > 正文台灣辣妹穿內褲搭地鐵 "無褲日"引搭車男士騷動(圖)

2011-02-17 14:42: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劉欣  

 

 

  據台灣《蘋果日報》報道,某運動品牌15日發起“無褲日”活動。台灣地區部分,20名身材火辣的“正妹”下半身只穿內褲搭乘台北捷運板南線,大方裸露修長美腿,引起了車內男乘客的騷動。

  昨日台灣20名身材火辣的“正妹”下半身只穿內褲搭台北捷運板南線,辣妹們上午9時許在忠孝復興站上車,擺動著翹臀,帶著甜美笑容,大方裸露修長美腿,引人側目。意外“享福”的捷運男乘客則瞬間“騷動”起來,雖有男乘客表示“嚇了一跳”,但眼睛還是不斷掃過“美腿林”。有年輕人拿出相機搶拍,但仍有人忍不住問:“這樣不冷嗎?”

  報名參與該活動的凱蒂說:“參加活動是展現自信。”涵涵則說:“看過網路紐約地鐵無褲日照片,覺得很大膽,早想嘗試。”

  號召活動的該品牌行銷經理劉先琪說:“美國紐約地鐵無褲日,原只想宣傳惡搞趣味,演變為解放束縛,簡單生活、節能減碳,想推廣到台灣。”
    
 

◎資料來源: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64/2011/02/17/4945s3155462.htm
 

 

【2】

News
 
地鐵無褲日 :  「地鐵無褲日」 全球60城市響應

一年一度的「脫褲子搭地鐵日」(No Pants Subway Ride)昨(13)日舉行,全球各地有超過60個城市響應,不分男女老少,參與的人各個脫下褲子,只穿著內褲搭地鐵,共有上千人響應。

 

地鐵無褲日

 

主辦單位表示,參加此活動的唯一條件,就是必須「願意脫下褲子搭地鐵」,並且還要「保持一臉正經」。

活動當天,大家脫光褲子,自由地在地鐵內聊天、看書、聽iPod,彷彿就和平常沒有什麼兩樣。中國大陸的北京與上海也同步響應。

 

地鐵無褲日

 

今年是第12屆舉辦「脫褲子搭地鐵日」,原本只是2002年紐約快閃族的惡作劇活動,純粹只是想惡搞,但卻愈玩愈有趣,活動愈弄愈大,2008年擴大為全球活動。

 

地鐵無褲日

 

參加者們會在下地鐵站前將褲子脫掉,再假裝若無其事的搭乘地鐵,「同伴們」還會假裝互不認識,再故作巧合地說出「啊!你也忘了穿褲子喔!」以搏取地鐵上其他乘客的一笑。

過去也曾有廠商試圖在台北捷運舉辦 「無褲日」活動,不過卻遭到台北捷運公司駁回。

 

◎資料來源:
http://www.hosailey.com/2013/01/blog-post_6136.html

 

 

【3】
 

首頁 > 國際新聞2013-1-15

地鐵無褲日 全世界一起脫!
 

(路透)

一年一度的「地鐵無褲日」(No Pants Subway Ride)活動,13日在全球60多個主要城市的地鐵登場。從曼谷、耶路撒冷、斯德哥爾摩、倫敦、紐約到墨西哥市,處處可見只穿內褲搭車的通勤族,而且還一臉正經地看報紙、聽音樂。不穿褲子搭地鐵原本只是一場惡作劇,後來卻演變為全球現象。圖為墨西哥市地鐵車廂內一景。(路透)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15/today-int11.htm

 

 

【4】

 

輕鬆一下吧! 每年的一月13號是世界地鐵無褲日。
全球將近60個城市的通勤族,象映這個活動,不分男女老幼,大家脫掉外褲,穿著內褲搭地鐵。
每個人都顯得相當興奮,完全沒有人覺得不好意思。
這群人看起來就像是一般的通勤族,不過再往下看咦你們的褲子呢? 原來從2002年開始,每年一月13號是全球的地鐵無褲日。
一開始只是紐約客的惡作劇,沒想到影片放上網後,獲得全世界24個國家、60個城市的熱烈響應。
大家相約在這一天脫去外褲的束縛,一起穿內褲搭地鐵。
你看看有卡通內褲,蕾絲小褲褲,還有超勁爆豹紋三角褲,真是花樣百出。
不過有些不知情的乘客上車還是被嚇了一跳。
有人不好意思,有人偷笑,還有人雖然故作鎮定,但是面對一雙雙美腿,還是一直偷瞄。
大家最後出站後還是開心拍照留念,一點都不扭捏!不過天氣這麼冷,還是趕快把褲子穿回去,免得著涼了.台視新聞粉絲團

 

◎資料來源:
http://www.ttv.com.tw/102/01/1020114/10201144950403L.htm

 

 

【5】

「地鐵無褲日」 全球60城市響應
 
呂?昌

2013年1月14日 17:33

 
一年一度的「脫褲子搭地鐵日」(No Pants Subway Ride)昨(13)日舉行,全球各地有超過60個城市響應。〔圖/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一年一度的「脫褲子搭地鐵日」(No Pants Subway Ride)昨(13)日舉行,全球各地有超過60個城市響應,不分男女老少,參與的人各個脫下褲子,只穿著內褲搭地鐵,共有上千人響應。

主辦單位表示,參加此活動的唯一條件,就是必須「願意脫下褲子搭地鐵」,並且還要「保持一臉正經」。

活動當天,大家脫光褲子,自由地在地鐵內聊天、看書、聽iPod,彷彿就和平常沒有什麼兩樣。中國大陸的北京與上海也同步響應。

今年是第12屆舉辦「脫褲子搭地鐵日」,原本只是2002年紐約快閃族的惡作劇活動,純粹只是想惡搞,但卻愈玩愈有趣,活動愈弄愈大,2008年擴大為全球活動。

參加者們會在下地鐵站前將褲子脫掉,再假裝若無其事的搭乘地鐵,「同伴們」還會假裝互不認識,再故作巧合地說出「啊!你也忘了穿褲子喔!」以搏取地鐵上其他乘客的一笑。

過去也曾有廠商試圖在台北捷運舉辦 「無褲日」活動,不過卻遭到台北捷運公司駁回。

 

多倫多民眾響應「無褲地鐵日」。〔圖/翻攝自網路〕

 

◎資料來源:
http://www.nownews.com/2013/01/14/91-2892755.htm

 

 

20121222 【山野情報】七星山有金字塔? 無奇不有

看到這則新聞,也想起探訪七星山金字塔、七星池...的山旅行程,已經又過了好幾年了,有機緣的話、再找時間整理一下了! 

 

 

 

自由電子報 > 生活新聞  2012-12-22 

七星山有金字塔? 無奇不有

 

長期從事飛碟、外星人研究的生化博士江晃榮,近日也針對七星山上疑似金字塔的草塚展開研究。(NETRZA外星人研究所)

 

長期從事飛碟、外星人研究的生化博士江晃榮,對七星山上的金字塔也有著高度的興趣,並帶領研究團隊展開研究。(記者楊久瑩攝)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台灣果真是「寶」島,無奇不有,就連古埃及聞名的金字塔在台灣也有?鑽研外星人文明的學者江晃榮透露,陽明山系最高峰的七星山上有疑似金字塔的草塚遺址,近來網路上的相關討論越來越多,他希望政府及專業團隊能參與研究,積極保存珍貴史蹟。

專家希望政府及專業團隊參與研究

長期研究外星人各類文明的生化博士江晃榮表示,當他在七星山上看到有這個狀似金字塔的草塚後,隨即邀請國外專家前來鑑定,由於金字塔的四面體,正好面對著東南西北方向;且金字塔周邊有反經石、具有特殊的磁場,與國外金字塔特有的性質類似,外國專家認為是金字塔遺址的可能性極高。

江晃榮於是向台北市政府反映,但文化局找來的地質專家只從火山角度出發,認為那是火山地形自然形成的突起,看法兩極,他希望能有更多史蹟或古文物專家參與研究,別讓珍貴的史蹟因此消失或遭到破壞。

江晃榮的研究團隊指出,這個金字塔草塚所在位置在七星山上,它被綠草重重覆蓋著,裡頭則是個三角錐體;過去曾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活動的範圍,旁邊還有凱達格蘭族人的墳墓,但究竟這個約五公尺長寬的金字塔,是誰所建?有學者認為極可能是凱達格蘭族早期的文明,且歷史可能比埃及金字塔更久遠,希望能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加入研究,解開謎團。

世界易經協會理事長吳薇娟說,她曾親上七星山看到這個金字塔草塚,感應到草塚內確實存在著特殊而罕見的能量,傳聞說那是早期外星人建造的建物;亦有人說,七星山早期曾是外星人發報站,在在都為七星山增添了更多「外星人基地」的神秘色彩。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2/today-life9.htm

 

20121221【趣味情報】明天不是芥末日/公車發糖 迎接嗆辣人生

 

   今天 ~ 是芥末日!      迎接未來越來越嗆辣的日子吧!

 

今天就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了

台灣時間是下午兩點 ~

這一刻 ~ 萬里晴空

藍藍的天空、暖暖的陽光...

大家還是一樣淡定地度過被炒得沸沸揚揚的2012年12月21日...

剛好是冬至,吃晚熱騰騰的湯圓吧 

 

 

 

 

 

自由電子報 > 生活新聞   2012-12-21 
 

明天不是芥末日/公車發糖 迎接嗆辣人

 


 
公車打出「明天不是芥末日」跑馬燈。(記者黃文鍠攝)

 


 
公車司機發放芥末糖。(記者黃文鍠攝)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今天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負責台南市區交通運輸的高雄客運,趕上話題,昨日下午在車頂的LED跑馬燈字幕打出「明天不是芥末日」(「是芥末日」即「世界末日」的諧音)字樣,業者還在車上發放「芥末糖」,希望乘客順利度過「世界末日」,迎接「嗆辣人生」!

點子來自高雄客運企畫部李佩蓉,她表示,今天如果不是世界末日,公車還是會繼續行駛,也會隨機在車上發放芥末糖,讓乘客把自己「嗆」醒,接受沒有世界末日,隔天還是要補上班、補上課的現實。

年輕的公車族看到「明天不是芥末日」KUSO字樣,覺得相當有趣,稱讚客運公司很有創意,但也有年長的老太太看不懂意思,頻頻追問,工作人員趕緊遞上芥末糖加以解說,並且祝福大家搭車平安。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1/today-life12.htm

20121206【山野情報】《草、木不分》槓子寮砲台周邊2300株杜鵑 除草砍光光

 

這些事件總是經常發生,不單《草、木不分》、除草砍光光;也常有山頂沒事花公帑蓋涼亭、大事建設...,負責公務機關也不知道、也沒告知工人,結果工程完了、基石也完了。當然不只在山頭,早年曾生活在日治時代的耆老都知道三角點的重要性、破壞也會遭致處罰。曾經在許多地方,跟當地老人家聊天,大概他們都很清楚基石方面的事情,但老人凋零後,整個地、翻個土...,可能基石就消失了,真令人無奈!

 

 

 

自由電子報 > 北部新聞2012-12-6
 

 

《草、木不分》槓子寮砲台周邊2300株杜鵑 除草砍光光

 

槓子寮砲台周邊道路新種的杜鵑花被割除,留下一截根部。(記者盧賢秀攝)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市槓子寮砲台周邊產業道路,今年三月才種植二千三百多株杜鵑,十月文化局整理砲台環境除草,二千多株杜鵑被工人割光光,經常到砲台的民眾看了很心疼,痛罵浪費公帑。

議員要求成立專責除草班

市議會昨天審查產業道路除草預算,多位議員紛紛指出,類似雜草、樹苗分不清楚事件層出不窮,除草人員專業度不足,要求成立統一專責的除草班隊,甚至種植的花木都要有身分證。

市議員何淑萍指出,今年三月初市府依信義區孝忠里長建議,花八萬餘元在槓子寮砲台入口周邊產業道路種植了二千三百株杜鵑花,讓槓子寮砲台及龍岡步道多點春色。

除草契約須定罰則 避免再出錯

不料,今年十月有登山民眾發現,文化局委託在古蹟周邊整理環境的糊塗工人,把杜鵑花和野草一起割光光。

何淑萍昨天與里長林志軒和附居民說,二千多株杜鵑花苗被割光光,文化局要求廠商補植,只種二百株,而且高矮不一,跟原來差很多,旁邊還豎立警告牌,要求民眾不要破壞或偷竊苗木,結果卻被市府自己委託的廠商工人割除,實在諷刺,要求將這種野草、花木都搞不清楚的廠商,列為黑名單,以後除草契約須定有罰則,以免錯誤一再發生。

此外,七堵、安樂區都發現,社區民眾辛苦種植的苗木,被除草工人割光,或是灑除草劑,致原生植物也都死光光的情況。

文化局表示,找得出證據的範圍要求廠商補植,其他比較不明顯區域,將會同民政處等單位,核對範圍後要求廠商補種。

產發處長鄭念福說,全市除草範圍相當廣泛,有產業道路、農路、登山步 道及公園等等,全部都歸一單位主管,範疇太大,會加強除草標準流程開班講習,避免「濫殺無辜」。
 

     
 
◎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6/today-north10.htm

 

 

20121206【生活情報】種子女達人 15年蒐集逾500種

 

登山常常可以看到各種植物種子,可惜沒有慧根的話,真的是相見不相識呀

最近常放在手上搓揉的是鴨腱藤種子和胡桃種子,天天放在手心又搓又揉...

對種子有興趣的人,應該對以下新聞主角很羨慕吧...

 

 

 

自由電子報 > 南部新聞2012-12-6 

 

種子女達人 15年蒐集逾500種

 

 

張雯婷花十五年蒐集數百種植物種子。(記者李立法攝)

並運用種子創作,雕製成飾品及種子畫作。(記者李立法攝)

 

 

〔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興趣能與工作、休閒結合,是最幸福的事」,三十四歲的張雯婷從小就愛蒔花弄草嚮往大自然,屏科大森林系研究所畢業後,考取林務局推廣社區林業,假日喜歡到戶外踏青撿拾種子,蒐集超過五百種植物種子,她還利用種子作畫、雕刻,製成精美手工藝品,成為種子達人。

作畫、雕刻 張雯婷創藝

「哇!好漂亮的種子,什麼顏色都有耶」,許多人一見到張雯婷精心分類的種子收藏品,都不禁讚歎,紛紛詢問她這些目不暇給的小寶貝,究竟要花多少時間蒐集及整理,答案是十五年,從大學時期,張雯婷就養成撿拾種子的嗜好,就連碩士論文也是以種子為題材,論述重要植物種子的特性及摧熟技巧。

張雯婷隨身帶著一本小筆記,裡頭記錄著許多花草樹木結果季節,每到休假日總是往戶外跑,除了踏青健身外,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撿拾種子,雖然大自然的植物成千上萬種,可能一輩子都撿不完,張雯婷卻樂此不疲,她還有遠大理想,希望有朝一日能編寫出台灣最完備的種子圖鑑。

她說,有臭得讓人難以忍受的種子,也有美得讓人愛不釋手,最喜歡紫黃樹的種子,宛如一顆顆閃亮的藍寶石,讓她視如珍寶,而長滿針刺的美洲含羞草,是許多人最不想招惹的植物,一旦碰到它的藤蔓,留在皮膚上的勾刺常讓人痛的哇哇叫,張雯婷為了取種,常被刺傷或割傷,但只要能取得想要種子,她覺得一切都值得。
 

◎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6/today-south4.htm

 

20121108 【網球情報】海碩盃/張凱貞 連5年晉8強

 

海碩盃/張凱貞 連5年晉8強…..

首頁 > 體育新聞2012-11-2

海碩盃/張凱貞 連5年晉8強

 

海碩盃女子網球公開賽,台灣選手張凱貞擊敗法國選手晉級8強。(記者王藝菘攝)

 


 
台灣選手高紹媛(左)、李花塵(右)爆冷晉級海碩盃女雙4強。(記者王藝菘攝)

 


 
海碩盃女子網球公開賽,台灣選手詹皓晴(左)與法國選手茉蘭登諾維奇晉級女雙4強。(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梁偉銘/台北報導〕張凱貞不愧為地主倖存的最後單打希望,昨晚次輪火力全開,7:6(7:5)、6:3解決法國對手賈西雅,連續5年至少晉級台北海碩國際女網賽8強。錦上添花的是,張凱貞女單排名可望續留百大關卡,已預約明年初澳網會內賽門票。

目前世界排行正處100席的張凱貞,賽後心情淡定表示,澳網卡位是此行參賽目標,如今海碩盃升級為挑戰賽,打進前8至少保住積分,也等於提前過了「低標」,這位東道主第5種子解釋:「不會感到壓力,當然我希望留下冠軍,但我得務實地一場一場好好打,不能想太多。」

下戰對雙打搭檔

2007年海碩盃首屆張凱貞一戰出局,之後每年都闖過8強,上屆甚至躋身前4,而她下個對手不好惹,正是雙打搭檔葛沃索娃。對於即將化友為敵,張凱貞心態調適良好:「場上沒有朋友,我相信她也這麼想,我們專注的都是同件事,那就是贏球!」而人高馬大的白俄羅斯第2種子,則以6:4、6:2淘汰17歲的俄羅斯前青少女球后克羅瑪契娃。

此外,許文馨好不容易擺脫「1輪魔咒」,面對日本宿敵土居美?卻又受制,2:6、3:6苦吞對戰3連敗,女單次輪止步,「發球還不錯,但腳步移位有點慢。」許文馨表示,近年來心態與狀態都有進步,希望下屆更上一層樓。

高花配爆冷 晉4強

雙打方面,高紹媛/李花塵這組非種子「高花配」大爆冷門,7:6(7:2)、2:6、11:9力挫第4種子中國鄭賽賽/以色列古西珂,驚喜晉級4強,將與頭號種子詹皓晴/法國茉蘭登諾維琪爭奪決賽門票。

「高花配」2連勝挺進準決賽,樂得李花塵說:「終於不必再當觀眾了。」高紹媛說:「贏球對我們信心很有幫助,不打算拆夥,希望朝大滿貫賽前進。」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today-sp8.htm

 

20121108 【天文情報】超級地球

 

天文學家發現1顆太陽系外行星,這個「超級地球」可能適合生物存活,而且與地球的距離只有約42光年~~~

 

 

 

 

 


中央社 – 2012年11月8日 下午8:36(中央社洛杉磯8日綜合外電報導)天文學家發現1顆太陽系外行星,這個「超級地球」可能適合生物存活,而且與地球的距離只有約42光年,或許日後能透過望遠鏡直接觀測。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HD 40307g,位於恆星系統的適居帶內,與恆星距離適中,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HD40307g的質量是地球的至少7倍。


天文學家這次發現3顆行星,超級地球HD 40307g是其中之一,加上先前已知的3顆行星,矮星HD 40307共有6顆行星。這顆恆星比太陽稍微小,亮度也較暗。


天文學家先前偵測到恆星HD 40307周圍有3顆超級地球,但這3顆行星的軌道都距離恆星太近,液態水無法存在。


天文學家這次重新分析「高準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對HD 40307星系的觀測結果。


HARPS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設置在智利拉西亞天文台(La Silla Observatory)上望遠鏡的一部分。


研究主筆、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University ofHertfordshire)專家杜米(Mikko Tuomi)表示,HD40307g有可能是和地球一樣的類地行星。


杜米透過電子郵件告訴SPACE.com網站:「如果必須猜測,我會說機率是一半一半。」


「事實是,現階段我們不知道這顆行星是大型的地球,還是小型、熱烘烘且不具固體表面的海王星。」


HD 40307g是該星系最外圍的行星,與恆星的距離平均為9000萬公里。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約為1億5000萬公里。(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11108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8/today-taipei8.htm

 

20121124【山野情報】中央山脈大縱走 MIT台灣誌

 

11/25 看過 MIT台灣誌 【畢卯羊】最後一集後,更讓人拭目以待的【中央山脈大縱走】就要接著上場了,週日中午不一定有時間觀賞,是很讓人困擾的事。喜愛野外的人,假日都往外跑,偏偏節目時間卻訂在週日中午,真讓人傷腦筋,還是以前台灣探險隊、臺灣全紀錄選擇在週四晚上十點播出,比較合適。

 

 

 

 

20121124  中央山脈大縱走 MIT台灣誌

中央山脈大縱走 MIT台灣誌

2012-11-24 

中央山脈大縱走 MIT台灣誌HD拍攝

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的麥覺明(左),在南湖圈谷尋找冰河的遺跡。(中視提供)

 

記者黃湞尹/台北報導

中視行腳節目「MIT台灣誌」記錄台灣山岳美學和自然生態近10年,製作單位現在更進行長達3個月的「中央山脈大縱走」HD高畫質拍攝工作,堪稱台灣影像工程的創舉,身兼製作人和主持人的麥覺明和外景隊,5日從宜蘭中橫宜蘭支線思源埡口附近的南湖大山登山口出發,隨隊有醫師、冰河地形解說教授和嚮導,預計3個月之後,由高雄、台東交界的卑南主山下山。

目前外景隊已通過中央尖山死亡稜線及鬼門關斷崖兩段天險,隔天他們在迎風脊稜上遇到暴風雨和冰雹襲擊,相當驚險,HD攝影機還因為過度潮濕而故障,隊員們全都一籌莫展,只能在3000多公尺的高山上度過兩天氣溫降至零下的濕冷天,等到天氣好轉才能繼續拍攝。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4/today-show8.htm

 

 

20121124【活動情報】等了10餘年…他拍到雲海101大樓

 

 

 

這是很特別的景象

值得留下這幅畫面…

 

 

 

【新聞】等了10餘年…他拍到雲海101大樓


 

觀傳局攝影賽金相獎》等了10餘年…他拍到雲海101大樓

 

從事鳥類調查十九年的裴啟瑜為了拍下雲海中的一○一大樓,凌晨兩、三點就登上南港山。(記者林相美攝)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台北市觀傳局舉辦的「台北.一遊未盡」攝影比賽昨天頒獎,首獎「金相獎」由裴啟瑜所拍攝的「一○一雲端之美」奪得,從事鳥類調查十九年的他,為捕捉雲霧繚繞的一○一大樓,等了十餘年,今年三月凌晨兩、三點摸黑上南港山,隻身等候到清晨七點終於拍下一○一聳立於雲端。

頒獎典禮於台北探索館發現劇場舉行,得獎作品透過三百六十度的大屏幕顯現,更具影像震撼。觀傳局局長趙心屏表示,此次共徵得兩千七百一十四件作品,不只遍及全台,還有中國、馬來西亞的網友參加;總計選出金、銀、銅相獎、十名優選、廿名佳作及一名網路人氣獎,有趣的是,前三名、優選及網路人氣獎共十四件作品中,就有六件取景一○一大樓。

其中,裴啟瑜兩件得獎作品都以一○一為主角,他透露,十餘年前一○一建到七十幾樓時,他就曾在南港山上拍到雲海中的大樓,當時下定決心,等大樓完工,一定要拍到雲霧繚繞的一○一,今年三月水氣夠,終於成功拍到。

銀相獎得主羅鼎鈞拍下住家附近的跨堤平台廣場夜景而獲得評審青睞,他說,跨堤平台啟用後,一直很喜歡琉璃色的成色,拍攝時天氣好,趁著夕陽西下拿起相機,「一個快門就完成了」。

卅歲的趙哲雍學攝影三年,此次有三件作品得獎,網路人氣獎「溫暖台北城」聚焦象山小草,遠方是夕陽西下時的一○一。

觀傳局視聽資訊室主任江世民表示,此次徵件要求不得修改、拼貼、合成,才能真實呈現城市之美;得獎作品即日至十二月二日在探索館展出。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4/today-taipei6.htm

 

 

20121101 【生態情報】落難食蛇龜/墾丁社頂收容 未來可望野放

 

真的要好好保護食蛇龜了

還有人抓牠賣到大陸去…

真是很糟糕的事…

【1】

首頁 > 南部新聞2012-11-1 

落難食蛇龜/墾丁社頂收容 未來可望野放

 

墾管處收容食蛇龜,昨天舉辦簡單收容儀式。(記者蔡宗憲攝)

 

 

優良的生活環境,讓食蛇龜適應良好。(記者蔡宗憲翻攝)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近年因中國「炒龜熱」,台灣野生食蛇龜面臨生態浩劫。警方及海關查獲的大量食蛇龜個體讓國內收容空間幾近飽和,林務局及中興大學研究團隊選擇食蛇龜分布的墾丁社頂地區,由墾管處進行收容,昨天舉辦收容儀式,未來族群穩定後可望進行野放,重現當年族群繁盛榮景。

看著食蛇龜緩緩爬向新家,參與儀式的當地居民開心的鼓掌,在興大專業團隊指導下,在食蛇龜的新家佈置了適合躲藏的掩體,舒適的生活環境讓食蛇龜適應良好,甚至開始交配繁衍。

從小在社頂地區長大的社頂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周光復表示,早年社頂地區食蛇龜族群驚人,樹林中到處可見,居民當時常捕捉販賣給來訪遊客,造成近年野外幾乎不見蹤跡,希望這次食蛇龜重返社頂,能教育居民保護珍貴生物。

中國近年吃龜肉進補蔚為風潮,不少盜獵集團在台灣以千元代價收購後,在中國能賣到近五千人民幣的二十倍高價,從九十五年至今,走私且經查獲的食蛇龜數量多達三千六百多隻,加上食蛇龜生存的淺山地區經常面臨開發壓力,讓食蛇龜的處境更惡化。

國內查獲走私的食蛇龜個體多由林務局委託中興大學教授吳聲海團隊收容,但數量眾多,收容空間已不足,墾管處與吳聲海前往社頂梅花鹿復育區實地勘查後,認為復育區內的淺山環境,早年就是食蛇龜分布地,加上當地保護措施嚴密,決定架設部份圍籬區協助收容二百餘隻食蛇龜。

墾管處副處長李登志指出,收容期間除進行學術研究,也提供社頂部落生態旅遊解說,未來如繁衍及適應情況良好,將野放部分食蛇龜回到大自然。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today-south1.htm

 

 

【2】

首頁 > 南部新聞2012-11-1

食蛇龜飽受浩劫 查獲時病懨懨

 

虛弱無法進食的食蛇龜,通常需長達半年打針補充營養的療程。(記者蔡宗憲翻攝)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名列台灣珍稀保育生物的食蛇龜近年飽受浩劫,長期收容治療的中興大學吳聲海團隊,經常從查緝單位接手挨餓長達數月的食蛇龜,用盡人力藥品治療,仍難全數救回這些寶貴生命,讓研究人員難過又不捨。

民國五十三年間,美軍曾在台灣各地捕捉野生動物進行寄生蟲研究,並到恆春地區採集食蛇龜,光是一個早上就能抓到上百隻,但近年已經少見,除了被大量盜獵,不肖人士試圖走私前,幾近凌虐式的藏匿更增加研究團隊的救援難度。

吳聲海表示,食蛇龜至少能半年不吃不喝仍維持生命,走私的不肖人士為了躲避查緝,捕捉後會將牠們藏在隱密地點,等待數月後再找機會偷運出國,海關或警方查獲食蛇龜時,往往餓到奄奄一息,嚴重脫水及營養不良,甚至已處於彌留狀態。

團隊研究人員小六說,九十五年剛開始援救食蛇龜時治療經驗不夠多,成功救回的食蛇龜不到四成,現在已經能夠救活將近六成;剛開始虛弱無法進食的食蛇龜,通常需長達半年打針補充營養的療程,日夜都需觀察生命跡象,辛苦過程讓他們每救活一隻都會興奮很久,也希望國人共同愛護這些屬於台灣的珍貴生物。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today-south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