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花 (緬梔花)
夾竹桃科 緬梔屬
緬梔屬全球約有50種
一般作觀賞用途
這是在苗栗後龍同光國小看見的另一種【雞蛋花】
比較不像去殼的雞蛋
但同樣散發著一股芳香
◎20130623 又名【雞蛋花】的【緬梔花】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40839
﹝照片日期:2013年08月18日 (日)﹞
【地點:苗栗後龍同光國小】
雞蛋花 (緬梔花)
夾竹桃科 緬梔屬
緬梔屬全球約有50種
一般作觀賞用途
這是在苗栗後龍同光國小看見的另一種【雞蛋花】
比較不像去殼的雞蛋
但同樣散發著一股芳香
◎20130623 又名【雞蛋花】的【緬梔花】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40839
﹝照片日期:2013年08月18日 (日)﹞
【地點:苗栗後龍同光國小】
一年容易又秋天
看見甜根子草形成的銀白色世界
就知道不知不覺時序已漸漸進入秋高氣爽的日子了
以前拍攝過好幾次甜根子草的照片
好像都不曾整理起來
這次就搭配著苗栗雙峰山連稜景致
進入這秋天才有的銀白色世界...
甜根子草、芒草、蘆葦、蘆竹
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傻傻分不清楚
嘴巴說著:「反正也分不清」
管她是啥,單純欣賞,美麗就好!
可是~
心中實在也很想搞個明明白白...
這些將秋天一一妝點成銀白世界的植物
剛好查詢到不錯的網路資訊
摘錄其中一些資料及連結其網路資訊來源
有興趣再慢慢好好瞭解吧
﹝照片日期:2013年08月17日 (六)﹞
◎網路參考資料(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5154
甜根子草、芒草、蘆葦、蘆竹──將秋天妝點成銀白世界
作者/攝影:楊國禎(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時序進入9月以後,天氣逐漸轉涼,秋收的氣氛漸濃,稱為「禾草」的禾本科植物正在這個季節展現豐收姿態的主角。頂端著生白茫茫花(果)海的整片大型禾草,在金色陽光的襯托下,隨風搖曳生姿,正是此時野外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也最為一般大眾所熟知。有人說是「蘆葦」,也有人說是「甜根子草」(台語「猴蔗」),更有人說是「芒草」(台語「官芒」),也有人可能說是「蘆竹」,很多人乾脆認為「反正也分不清」,管她是什麼,純欣賞,漂亮就好!這樣雖然氣很壯,但如果能弄個清楚,好像更不錯。說實在的,只要靜下心來,一步步的瞭解、分析、比較它們的生長地點與環境、開花的時序與變化、植物體的型態特徵等,並綜合整理一下,要弄清楚其實不難。大概區分如下:
【甜根子草】
主要長在河床砂礫地上,9月(中秋節)前後開花;花穗剛抽出來就是純白色,開花結果後花穗會脫落到只留下中心的軸,其他的分枝都掉光光;莖實心,一叢叢分開生長成一大片,葉狹長成條片或劍狀,1公分寬上下,這是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um L.)。
【芒草類】
主要長在山坡荒廢地或破壞地上,低海拔11月前後開花;花穗剛抽出來時是紅色系,開花結果後逐漸展現銀白色,果實連同周遭的構造都會脫落,但花穗的分枝會留來形成掃把的樣子;莖實心,一叢叢密集生長成一大片,葉狹長成條片或劍狀,3公分寬上下,這是「芒草」類(台語「官芒或官蓁」)(Miscanthus spp.)。
【蘆葦】
主要長在海邊會淹水的泥灘地上,10月前後開花;花穗剛抽出來時是褐色系,開花結果後逐漸展露出灰白色包於殼狀的苞片(稱為穎)內的毛,果實脫落後殼狀的苞片(穎)會留下來,掃把狀的花穗上還有穎;莖中空,一根根分開不長成叢,但密集生長成一大片,葉稍短胖似狹長竹葉,3公分寬上下,這是「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
【蘆竹】
主要長在較內陸的河邊泥灘或河岸土質地上,10月前後開花;花穗剛抽出來時是褐色系,開花結果後逐漸展露出灰白色包於殼狀的苞片(稱為穎)內的毛,果實脫落後殼狀的苞片(穎)連同毛都會留下來,掃把狀的花穗上有穎和毛;莖中空,長成叢,但常少數幾叢而不長成片,葉短胖似竹葉,5公分寬上下,這是「蘆竹」(Arundo donax L.)。
【地點:苗栗銅鑼】
其它參考資料及網路資訊連結,彙整於下:
◎網路參考資料(甜根子草):
http://www.yesgood.com.tw/plant_top/A_strokes/%e7%94%9c%e6%a0%b9%e5%ad%90%e8%8d%89/%e7%94%9c%e6%a0%b9%e5%ad%90%e8%8d%89.htm
甜根子草
英文名稱:Wild Sugracane,Saccharum Grass
學名:
Saccharum spontaneum L.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屬(Saccharum)
別名:濱芒、猴蔗、黑猴蔗、野蔗、甘蔗萱、割手密
原產地:溫帶地區。
分佈:全台各地生長,多出現在低海拔乾旱的河床地上或溪畔砂石地,蘭嶼亦有生產。
特性:甜根子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 50~180 公分,根莖與桿皆呈直立性,節以下有白粉。地下莖發遠,為鬚根系。單葉,長細線形,灰綠紙質,冬季略枯黃,葉緣銳利。花頂生,圓錐花序,花序長約 20 公分,小穗成對,花色銀白至黃,白花期 7~11 月。穎果,褐色帶白色,長約 0.15 公分,果熟時帶白毛傳播。果熟期 8~11 月。到了冬季,一大片甜根子草會轉為枯黃。
◎網路參考資料(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甜~單元44 根子草):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3&bdsn=469
甜根子草
學名:Saccharum spontaneum L.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俗名:濱芒,猴蔗,野蔗,甘蔗萱。
莖:莖稈直立,節下有白粉,嫩梢及節上密生白毛。
葉:葉線形,細鋸齒緣,銳利。
花:圓錐花序,花序下有毛,雌雄同株,長20cm。小穗成對,長3~5mm。
果:穎果。
鑑定特徵:莖、葉、均有毛,花序有絲狀毛,呈現銀白色光澤。
分佈:全縣境內。
當時序進入秋天,氣候漸漸涼爽,沿著182線縣道開車進入關廟鄉,你會發現筆直的道路兩旁,搖曳著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禾草。有人會說那是芒花,有人則說是蘆葦,這兩種說法其實都不太對,這些潔白勝雪的禾草,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它叫「甜根子草」。
甜根子草,顧名思義,拔起其草桿吸吮汁液,會嚐到甜甜的味道。甜根子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大小約高1至2公尺,地下根莖發達,莖稈直立,節下有白粉,嫩梢及節上密生白毛,莖、葉、花序均有毛。由於花序有絲狀毛,因此呈現出迷人的銀白色光澤。
甜根子草台語稱之為「猴蔗」,也可以叫成「菅」,而另一種秋天開花的禾本科植物─五節芒,1則稱之為「芒」,合起來就是「菅芒」,但是台語中的「菅芒」,除了指甜根子草及五節芒外,有時更泛指其他形貌相近的禾本科植物。
甜根子草和五節芒同樣都是屬於禾本科的大家族,它們都是乾河床上的優勢族群,常群生於變動性極大的河床地上,耐濕又耐旱,抗風力強,當河川的下游地帶水流速度緩慢,容易在河床上堆積礫石及細砂時,這正是它們最佳的生長環境。在荒蕪貧瘠而旱澇不定的河床地上,甜根子草與五節芒總是率先生長,是河濱生態系中的先驅植物,當它們逐漸老死以後,就開始會有其他的植物,進入到這個地方生活。甜根子草早期亦常作為海濱地區的防風定砂植物,以防止風砂吹襲而淹沒田園。
甜根子草與五節芒有許多差異,甜根子草比五節芒個子小一點,而且甜根子草很少出現於山坡野地,總是出現在河床上廣袤的沙洲上。甜根子草在夏日盛花,秋季飄果,和芒草家族在秋天開花不同。甜根子草的花序,為毛絨絨的白色,如棉絮般柔細,是台灣地區禾草中,花序果穗最為潔白的;而五節芒的花序則是黃褐色,也不像甜根子草軟綿綿的。甜根子草的葉片比較窄;五節芒的葉子比較寬一些。甜根子草花序成熟時,小穗及小穗柄會一起脫落,隨風飄散,僅有花序軸殘存,這是和五節芒最大相異之處。五節芒分佈範圍要比甜根子草寬廣,從低海拔河流出海口的砂礫地、海岸,一直到2000公尺左右的高海拔山區,只要陽光充足,剛被破壞的地區,都可看到它們的蹤跡。甜根子草與五節芒二者的葉緣上,都有細細的鋸齒,相當銳利,這是因為吸收了泥中「矽」2的成分之故。置身其間,如果活動稍稍不慎,就會被割得破皮流血。
每到夏秋交際,盛開在河床邊、沙洲上、水溝旁的,就是潔白可愛的甜根子草,它揭開了南瀛秋天的序幕,捎來了北國金風的訊息,當甜根子草的演出告一段落,緊接著就是五節芒、高山芒3熱鬧登場,於西風中搖蕩出千層萬層波浪,滄茫壯闊,配合著南來的候鳥,點綴出濃濃的秋天氣息!
◎網路參考資料(Yahoo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111502649
白芒草.甜根子草.蘆葦最大不同處是?
如題..有人問題這題.
但..還是很籠統…
有關 於姿態更詳細的資料嗎?
2007-11-16 14:48:10 補充
山坡-白芒-可作掃帚支葉比甜根子大
河床-甜根子-支葉較細-像綿絮狀
沿水-蘆葦-黑黑一團團的.
我的總結這樣算是對嗎?
最佳解答
回答者: 雨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7-11-15
白背芒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var. glaber (Nakai)J.T.Lee
本種為中國芒的變種之ㄧ,為李瑞宗博士所命名,主要分佈在園區內海拔600至1120公尺的山頂,是園區內數量最多的一種芒草。其葉鞘邊緣有些具有細長毛,鞘身則光滑無毛,此與台灣芒不同,故俗稱無毛芒。葉寬0.6至1.8公分,比白背芒略窄,葉長60至120公分,葉背帶有白粉而呈現粉綠色至銀白色,故名白背芒。植株中等,高約1至2公尺,花序可達高2.5公尺,因土壤肥沃程度而異,比白背芒略小。花期9至1月,但大多在10月間開花,在硫氣區如小油坑一帶因受熱氣薰蒸而花穗呈鮮豔的紅褐色,在其他未受薰蒸處則大多呈白色。小穗長4.5至5.5公釐,芒長約10公釐,比種子長,花序長15至35公分,其組成份子之總狀花序長10至25公分,主軸較總狀花序短,老熟後可當花材及捆紮作掃帚用,葉片可編織成童玩、搭蓋屋頂,芒草莖用來混合泥土,做成土屋牆壁,頂端嫩心可食用。
清代前往台灣探險的郁永河,看到陽明山滿山生長的紅色芒花,在東北季風的吹襲之下,草浪翻飛,猶如火燒一般,便以「丹山草欲燃」形容這樣的勝景。
白背芒藉由厚墊毯狀的火山葉蘚,拓殖於火山葉蘚生育地,並利用種子藉風力的傳播方式,在硫氣孔造成的開放地形成了優勢種草本植物。然而在硫氣區,由於受土壤特殊壓力及溫泉沖蝕所造成地表岩石裸露,再加上覆土不佳,故無法形成大面積密佈的群落。
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 禾本科
多年生草本,高約1~3公尺,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花期為8~12月。
蘆葦的植株高大,地下根莖發達,葉片2公分寬,葉舌1公厘長,上緣撕裂狀;葉互生成2列,長線形或長披針形,長50公分。
蘆葦花朵為圓錐花序,雌雄同株,花序長約15~25公分,小穗長1.4公分,為白綠色或褐色,每一小穗由3朵小花組成,花序最下方的小穗為雄,其餘均雌雄同花。
蘆葦的果實為穎果,披針形,頂端有宿存花柱。
別名:葦、蘆、蘆芛。
蘆葦是經常聽到的水邊植物,也的確,蘆葦是在沙洲或河堤等近的地方,蘆葦常會和寒芒搞混,不過還是有所區別的,蘆葦的莖是中空的,曾見有人將蘆葦的莖用來當做潛水幫助呼吸的東西,
http://mail.ylc.edu.tw/~bcps.chenc/20/2001.html
台灣主要的芒花種類,以甜根子草、五節芒、台灣芒和白背芒等為代表,其中,甜根子草總是在夏秋交際的九月份,搶先大規模地在各河川的河床上開花,也把台灣的河川染成一片雪白。一直要到十月以後,才輪到其它芒花上演「秋之舞曲」。
甜根子草不和五節芒、白背芒或台灣芒等芒草家族在山坡野地爭地盤,而總是獨佔在河床上廣袤的沙洲上,九月份開始西部溪流的芒花盛開,就會把河川中下游染成一片雪白,相當具有季節的特色。但東部的蘭陽溪、花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知本溪等溪流的芒花盛花期較晚,十月中旬以後較為可觀。蘭陽溪因緯度較高,甚至到十一月才是最可觀的「盛花期」。
名稱:甜根子草
科別:禾本科
學名:Saccharum spontaneum
英名:wild sugracane,saccharum grass
別名:濱芒、猴蔗、野蔗
生長類型:多年生草本
大小:約1-2m高
特徵:
1.莖:地下莖發達,莖稈直立,節下有白粉,嫩稍及節上密生白毛。
2.葉:葉舌有毛,葉線形,細鋸齒狀,銳利。
3.花:於秋-冬季開花,圓錐花序,花序下有毛,白色或白褐色,花序長20cm。
4.果:穎果
生長環境:多石礫的乾河床,及河邊砂質土壤。
與五節芒差異比較:
名稱 五節芒 甜根子草
屬別 芒草屬 甘蔗屬
葉片 寬度在1.5公分左右 不超過1公分
花穗 朝單方向展開、顏色介於米黃色和褐色之間。 向四面八方展開、顏色潔白富光澤
花期 秋天為主 五月到十月
產地 丘陵、荒野及荒廢的地區 乾旱的河床地上或溪畔砂石地
用處 小穗梗可製成掃帚 防風定沙植物
看早年以前的老記錄
尤其描述新竹地區附近鄉野登山健行
處處都是百花果香
現在還是能看到、偶爾也能嚐嚐其味道
但似乎少了很多...
百香果的果實應該大部份人都曾看過、嚐過
但不知是否曾看過它的花?
簡單的一圈圈的白、紫、綠顏色~
所組成的百香果花朵
仔細端詳、只能說~
百香果的花 ~ ~
令人驚豔的美呀!
﹝照片日期:2013年8月3日﹞
初登頂的茅埔圍山
蚊子多
似乎也久已無人造訪
茅埔圍山:標高93公尺,三等三角點九五三號 (宜蘭縣冬山鄉)
山頂附近有幾株百香果樹
離去前回望茅埔圍山山頂全貌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9%BE%E9%A6%99%E6%9E%9C
【百香果】
西番蓮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西番蓮目 Passiforaies
科: 西番蓮科 Passifloraceae
屬: 西番蓮屬 Passiflora
種: 西番蓮 P. edulis
二名法
Passiflora edulis
Sims
百香果 (學名:Passiflora edulis),也叫クダモノトケイ(日治時代已引進台灣,當時沿用日文名: Kudamonotokei,可譯為時計果)、受難果、熱情果、巴西果(巴西堅果經常也被稱為巴西果,應予區別)或西番果,產於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原產於巴西,1610年間傳入歐洲,當時西班牙傳教士發現此花至覺珍奇,花部的形狀極似基督之十字架刑具,柱頭上3個分裂,極似3根釘,花瓣紅斑、恰似耶穌頭部被薔薇刺出血形象,5個花藥,恰似受傷傷痕,西班牙人以Passioflos名之,直譯之為「受難花」。Passion也有熱情之意,故也常被稱為熱情果。百香果的花有5片花萼和5片花瓣,像鐘上的字盤,所以又稱為時計果。
百香果的果汁常被用作香料,加在其他果汁中。
兩種造型
同樣令人看了難忘!
先端彎曲,形似狗尾
紫花綻放,卻如蝶舞
【狗尾草】 豆科(Leguminosae)兔尾草屬(Uraria )
總狀花序頂生,成穗狀,長達 30 公分以上
先端彎曲,像狗尾巴,而得名
走在山路上
有美麗如蝴蝶的紫花伴隨迎賓
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 狗尾巴~~ )
【地點:大克山南稜路線】
◎參考資料(狗尾草):
http://kplant.biodiv.tw/%E7%8B%97%E5%B0%BE%E8%8D%89/%E7%8B%97%E5%B0%BE%E8%8D%89.htm
【狗尾草】
英文名稱: Hairy Uraria
學名: Uraria crinita (L.) Desv. ex DC.
別名: 狗尾草、狗尾帶、狗尾射、狐狸尾、山貓尾、通天草、虎尾輪、兔尾草、大本山菁、貓尾草、牛春花、貓仔尾(台語)
科名: 豆科(Leguminosae)兔尾草屬(Uraria )
分布: 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乾燥之荒地有種植。中部大肚山山區和南投山區有大量種植。
用途:
1.食用:作『狗尾雞』藥膳用。
2.藥用:全草:甘、微苦、平。效用:全草:清熱止咳,散瘀止血,消癰解毒,殺蟲消積,健脾胃,助消化,潤燥解熱,活血通絡,解毒消腫。治咳嗽,肺癰,吐血,喀血,尿血,脫肛,陰挺,腫毒,積聚,乳催,子宮脫垂,吐血,尿血,外傷出血。
莖 :多年生的亞灌木,植株高度可達 1.5 公尺,莖直立且多分枝,莖上有短毛。
葉 :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有長柄;小葉 3-7 片,對生,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 10-15 公分,寬 5-7 公分,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稍心形,全緣,上面無毛,背面被柔毛;托葉小。
花 :總狀花序頂生,成穗狀,長達 30 公分以上,先端彎曲,形似"狗尾",花極稠密;萼管極短;花冠蝶形,紫色,旗瓣闊,翼瓣和龍骨瓣粘貼;雄蕊二體,子房上位。花期 5-7 月,果期 7-9 月。
根: 根呈鬚狀。
果實:莢果2-4節,扭曲重疊,略被短毛。種子黑褐色。有光澤。
特色:根據『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記載,狗尾草性溫、味甘、無毒、主治小兒發育不良、具有開脾、利尿、健胃除積等效能,此外還有止咳潤喉的功能,民眾甚至把它煮水當茶飲用,其味味 芳香、甘醇,有如人參茶,所以也有『台灣人參』之稱。
狗尾草全年可採收,其中以8月至12月間採收的藥性最好,它不僅是很好的藥用植物,也可 算是健康食品。近幾年來,在南投、彰化一帶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狗尾雞』的招牌,一時蔚為風尚,一般狗尾雞烹調方式是以狗尾草和烏骨雞為主要材料,或再酌加中藥材,以慢火燉湯即可 食用,也可和魚類、肉類、青蛙一起燉煮,燉湯甘甜且不油膩,是為食補佳餚。所謂「藥補不如 食補」,我們應該善加利用此種天然藥用植物,最近國際間正對台灣進口犀牛角大肆抨擊,指責 台灣是滅絕地球上稀有野生動物的元凶之際,國人若想進補,天然植物-通天草,同樣亦可達到 強身補氣的功能。
老一輩的阿嬤相傳可以《轉骨》,小孩子青春期發育不良,長不大,可以燉排骨或雞肉食用。
生於山坡灌木叢邊或雜草叢中,台灣目前則幾乎都是專業大量栽培。種子繁殖。
也許曾寫過草海桐,也許記錯了,不過不管如何、今日正逢觀音海岸附近一排草海桐開花,對於具耐風、耐潮及抗旱特性、很早就被種植為沿海防風定砂植物的「草海桐」 ,還是:記錄行旅所見自然生態之美,留下邂逅剎那的單純喜悅...,記錄下賞花季節:夏季至秋季;賞樹地點:海岸邊的「草海桐」之自然世界。
找尋輔助參考資料時,原來「草海桐」也有為其增加故事性的傳說:
『據說一位海岸部落的原住民公主在與情郎分開時,順手摘了一朵花分為二半,作為兩方見證愛情的信物,情郎出海一去不復返,公主日夜引頸企盼,最後香消玉殞於海邊,族人在公主殞落處發現了這開著半朵花植物,便相信這草海桐就是公主的化身。』
【草海桐】 草海桐科 ( Goodeniaceae ) 草海桐屬(Scaevola)
別名:水草、海草、海桐草、草扉、水草仔、大網梢、細葉水草
花:白色或粉紅色,不整齊花,聚繖花序,腋生
賞花季節:夏季至秋季
『其半邊花之花形,可能讓人覺得花形不完全或好像掉了一半的花瓣,但這一切都為了適應濱海的環境而演化出來的,資料說明不整齊花在植物生理上來說比較不容易自花授粉,這樣的生理機制可增加該物種的歧異度,讓他的下一代可以演化出更能適應貧瘠環境的物種。』
所以「草海桐」是典型的海濱植物,能生長在乾旱、貧瘠又惡劣的海岸環境,且具綠化及觀賞之用,也有被聯想為“具韌性及堅忍不拔”的特質...。
每一次不經意地拍下照片,有緣花點時間查資料、再深入認識它一點,又知道其背後又具有故事性的傳說,對於“它”、也許就有不一樣的特別感覺了...。
﹝ 照片日期:2013年7月14日 (日) ﹞
【地點:觀音濱海遊憩公園】
◎參考資料(草海桐):
http://kplant.biodiv.tw/%E8%8D%89%E6%B5%B7%E6%A1%90/%E8%8D%89%E6%B5%B7%E6%A1%90.htm
【草海桐】
英文名稱: Sea Lettuce
學 名: Scaevola sericea Forst. f. ex Vahl
Scaevola sericea Vahl
Lobelia taccada Gaertner
Scaevola koenigii Vahl
Scaevola koenigii Vahl var. glabra Matsum.
Scaevola taccada (Gaertner) Roxb.
Scaevola sericea Forster f.
科 名: 草海桐科 ( Goodeniaceae )草海桐屬(Scaevola)
別 名: 水草、海草、海桐草、草扉、水草仔、大網梢、細葉水草
原產地: 日本九州、琉球、太平洋島群、馬達加斯加、澳洲、墨西哥、瓜地馬拉
分布: 台灣各地岩石及珊瑚礁隆起海岸及島嶼均可發現。
用 途:
1. 海邊防風、定砂、綠化、美化樹種。
2. 園藝觀賞用:台灣全島普遍作為花壇、盆栽之觀賞植物。
3.食用:草海桐的嫩葉及多汁而美味的果實可供食用。
4.藥用:性味:根:甘、淡、平,有毒。效用:葉、樹皮:治腳氣病;全草:搗敷腫毒;葉:治扭傷,風濕關結痛。
莖: 亞灌木,高可達 1~5 公尺,莖叢生,枝條粗肥,葉腋具毛叢,其它部位光滑無毛。
葉: 單葉互生,肉質,叢集於枝條頂端,近無柄或具短柄;葉片長 10~25 公分,寬 4~10 公分,長倒卵形至匙形,葉基下延形,葉尖鈍圓,葉緣為全緣或上半部疏鈍齒牙緣,稍反捲。
花: 花序為聚繖花序,腋生;苞片狹披針形,對生,基部被毛叢;花萼 5 裂,裂片披針形,長 0.2~0.5 公分,寬約 0.1 公分;花冠白色,基部筒狀,歪筒形,長約 2.5 公分,冠筒背側分裂至基部,內側密被長毛,先端 5 裂,裂片倒卵形,被緣毛;花冠左右對稱花,而非輻射對稱花;雄蕊 5 枚,略與冠筒等長;雌蕊花柱彎曲,子房 2 室,下位,倒卵形,花柱粗肥,較雄蕊長,下部被毛,柱頭鈍,具盃形苞膜,膜緣被白毛。
果: 果實為核果,長約 0.8~1.5 公分,橢圓形,成熟時白色,被增大的宿萼所包裹,多汁而味美,可供食用。
特徵: 匍匐狀常綠多年生小灌木,高 1~3 公尺,莖部粗大,葉互生,長倒卵形,肉質性,叢集於株條頂端,長約 10~20 公分,寬約 4~8 公分。春至夏季開花,花序聚繖形,生於葉腋,花萼五裂,花冠筒狀,左右對稱而非輻射對稱,故花朵好似缺了一半的殘花,煞是奇妙。雄蕊 5 枚,雌蕊花柱彎曲,子房 2 室,核果白色,球形,莖約 1 公分。
【草海桐】 作者 台和園藝/王琡華
草海桐有一個傳說,據說一位海岸部落的原住民公主在與情郎分開時,順手摘了一朵花分為二半,作為兩方見證愛情的信物,情郎出海一去不復返,公主日夜引頸企盼,最後香消玉殞於海邊,族人在公主殞落處發現了這開著半朵花植物,便相信這草海桐就是公主的化身。
傳說為草海桐增加了故事性,但事實上草海桐的半邊花的花形,讓人覺得花形不完全,其實是為了適應濱海的環境而演化出來的,不整齊花在植物生理上來說比較不容易自花授粉,這樣的生理機制可增加該物種的歧異度,讓他的下一代可以演化出更能適應貧瘠環境的物種。
草海桐為常綠型灌木,株高約為1-2公尺,葉片肉質聚生於枝條頂端,在海邊可說是非常常見的樹種,他們總是喜歡倚在珊瑚礁岸或是與其他濱海植物聚生於海岸邊,迎著大海生長,不需近距離觀察;遠遠的就知道是它,非常容易辨識。
草海桐原本就生長於海岸邊,具有耐脊耐旱的特性;枝葉又能常保青翠,兼具觀賞性及功能性,十分符合美觀及防風定砂的需求,因此就成為了海岸邊被廣為栽植的樹種,除此之外草海桐的葉及果均能食用,據說稱不上好吃,況且沒兵荒馬亂大飢荒的,誰會捨棄美食當前退而求其次去吃它呢!
仔細瞧了草海桐的花多時,不知你是否也同我一樣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沒錯,草本的紫扇花和草海桐就是同一科的近親喔!
【草海桐】
學名:scaevola frutescens
科名:草海桐科
英名:scaevola
別名:海桐草、水草仔。
用途:觀賞、防風定砂。
分布:日本、太平洋諸島、馬達加斯加、澳洲。
葉:倒卵形,肉質互生,葉緣略有反捲。
花:白色或粉紅色,不整齊花,聚繖花序,腋生。
果:初為綠色;成熟時為白色,核果。
賞花季節:夏季至秋季
賞樹地點:海岸邊
心葉母草為台灣原生植物
與通泉草(Mazus pumilus (Burm. f.) Steenis.)同屬玄參科(Scrophulariacea)
因通泉草之葉也是心形,故也被稱是心葉母草,但它和心葉母草是不同的植物
本來以為是佔據地面較多的厚葉子植物的花
蹲低細瞧~小花是直立生長、也會匍匐貼地生長
葉基心形,葉尖鈍形
應該就是卵形葉似心形的「心葉母草」吧
今天在蕃仔澳看到射干以外的少數開著花的植物...
﹝照片日期:2013年6月29日 (六)﹞
﹝地點:深澳漁港﹞
【參考資料】
◎台灣大百科全書(心葉母草)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5657
學名:Lindernia anagallis (Burm. f.) Pennell
科名:玄參科(Scrophulariacea)母草屬(Lindernia)
種名: Scrophulariaceae
別名:定經草、心臟葉母草
心葉母草為台灣原生植物,為台灣田野裡常見的濕地植物,其適應力強,在台灣分佈廣泛,由北至南,從海岸到平地,以至山區湖泊之稻田、池沼、菜圃、埤畔等各類濕地環境,或是較潮濕的草地,都有可見到心葉母草的蹤跡。不過在水田裡,心葉母草被認為是雜草,但其危害潛力很小,也容易防治。
心葉母草為一年生挺水性草本植物,高5~30公分,莖方正,或斜上或直立生長,有分枝,並具匍匐性。心葉母草為匍匐貼地生長,然一有其他植物競爭時,便會向上生長。
單葉,對生,三角狀卵形至披針形,長1~2.5公分,寬1~1.8公分,葉基鈍形或心形,葉尖鈍形,葉緣為鈍鋸齒緣,無毛,近無柄。因卵形葉似心形,故名「心葉母草」。
花兩性,單出,腋生;花萼筒狀,5裂;花冠基部筒狀,上唇2裂,下唇3裂,花白或淡紫色;雄蕊4枚;雌蕊心皮2枚,合生;花柱1枚;子房上位,2室;花梗細長,較其臨近的葉長,約為一倍。全年開花。果為蒴果,長橢圓形,種子橢圓形。
另外,與心葉母草同屬玄參科(Scrophulariacea)的通泉草(Mazus pumilus (Burm. f.) Steenis.),因葉也是心形,故也被稱是心葉母草,可它和心葉母草是全然不同的植物。而心葉母草也稱定經草,但這與茜草科的定經草是不同。
母草屬(Lindernia)於台灣與各離島總計16種,常見的有泥花草、藍豬耳、尖果母草、旱田草、見風紅和水丁黃等,在生態或地理分佈上,大多數種類多生長在台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區,生育環境以開闊溼地或林下為主。
◎烈嶼觀察筆記(心葉母草)
http://taconet.pixnet.net/blog/post/35597418-%e5%bf%83%e8%91%89%e6%af%8d%e8%8d%89
烈嶼田野植物系列-140 心葉母草 學名:Lindernia anagallis (Burm. f.) Pennell 科名: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母草屬(Linderni …
天氣很熱
站在海邊的山頭
又沒有遮蔭
真是熱壞了...
本已不是爬熱烘烘郊山的季節
不過想看象鼻嘴、想看印地安人頭
還有多年前曾來探一下路、但毫無線索的深澳漁港裡面的濱海山頭
就來了...
雖然熱 ~ 而看山看海的遼闊感覺還是很好
而且山頭還開滿具有線條美
渾身豹紋、充滿野性美的花朵 — 射干
就是要有這麼燦爛的陽光
才更能體現她的亮眼...
只是 ~ 揮汗如雨呀...
【射干】 鳶尾科(Iridaceae)鳶尾屬(Ixia)
學名:Iris domestica (L.)Goldblatt & Mabb.、Ixia chinensis L.、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別名:鳳翼、開喉箭、老君扇、烏扇、紅蝴蝶花、鐵扁擔、翼吹、烏吹、烏蒲、鬼扇、扁竹、
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黃遠、山蒲扇、麻虎扇子、蝴蝶蘭、夜干、尾蝶花、紅花尾蝶花、剪刀鉸
射(唸ㄧㄝˋ)干的原生地主要在亞洲東部及東南亞一帶,射干的種子結實量多,
植株的適應能力極強,目前台灣全島各處開闊草生地及低山帶道路兩旁均可見其芳蹤,
亦有一般栽植作為園藝觀賞或切花花材用,所以在公園或都市道路安全島上,也常見。
其英文名為「Leopard Flower」(豹花)或「Leopard Lily」(豹百合),
意指射干的花朵帶有豹紋。
﹝ 照片日期:2013年06月29日 (六) ﹞
【地點:酋長頭山】
◎參考資料(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5705&Keyword=%E5%88%86%E5%AD%90%E7%94%9F%E7%89%A9%E5%AD%B8
【射干】 鳶尾科(Iridaceae)鳶尾屬(Ixia)
學名:Iris domestica (L.)Goldblatt & Mabb.、Ixia chinensis L.、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別名:鳳翼、開喉箭、老君扇、烏扇、紅蝴蝶花、鐵扁擔、翼吹、烏吹、烏蒲、鬼扇、扁竹、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黃遠、山蒲扇、麻虎扇子、蝴蝶蘭、夜干、尾蝶花、紅花尾蝶花、剪刀鉸
射(唸ㄧㄝˋ)干的原生地主要在亞洲東部及東南亞一帶,台灣的原生族群主要出現在北部及東北部的近海地區,數量不多;也有另一說,射干是在1830年間由福建引進台灣的,後成野生馴化狀態。由於射干的種子結實量多,植株的適應能力極強,目前台灣全島各處開闊草生地及低山帶道路兩旁均可見其芳蹤,亦有一般栽植作為園藝觀賞或切花花材用,所以在公園或都市道路安全島上,也常見。
其英文名為「Leopard Flower」(豹花)或「Leopard Lily」(豹百合),意指射干的花朵帶有豹紋。
射干除作觀賞之用外,也作為藥用植物,為古老藥材之一 ,藥用部分為黃色根狀莖,其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痰、散血消腫和止痛等功效,不過其根莖同時也帶有毒性,使用前最好經醫生指示。
射干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100公分;具不規則根狀莖,黃色,匍匐橫走,略呈結節狀,生有多數鬚根;地上莖,直立,下部生葉。因其莖直立,且長長的如射之長竿,故名「射干」。葉互生,自莖基部抱合成扁平兩列,似層疊互嵌排列,寬劍形,長30~60公分,寬2~4公分,葉端漸尖,扁平,無中肋,具平行脈,全緣,綠色,常帶白粉,兩面無毛光滑,質硬。
二歧狀繖房花序,頂生,自葉際間抽出花莖,長約80公分;花直徑3~4公分,為橙黃色至橙紅色,散生暗紅色斑點;花被片6枚,橢圓形,先端鈍圓,基部狹窄,合生成短狀,並呈兩輪,內輪3片較外輪3片略小;雄蕊3枚,著生於花被片基部;子房下位,3室,花柱呈棒狀,柱頭膨大,3淺裂,被短柔毛。花期6月至9月。另有花色為黃色的射干,其開花時間晚橙色射干一個月,約7月至9月,被歸為夏秋花卉。其英文名為「Leopard Flower」(豹花)或「Leopard Lily」(豹百合),意指射干的花朵帶有豹紋。
蒴果,球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5~3公分,徑約1.5~2.5公分,著生果軸上,表面有3縱稜,成熟後三瓣裂,每室有種子3~8枚;種子黑色,近球形,具光澤,極硬。為花果並存,約9至10月結果。帶有黑色具光澤的種子,似blackberry黑刺莓果,所以射干也被稱「Blackberry Lily」(黑莓百合)。
射干性喜溫暖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且性耐旱、耐寒,並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一遇積水,其根狀莖會腐爛,因此在栽培上需選肥沃、疏鬆,且排水良好的壤土。
射干原被歸在鳶尾科(Iridaceae)射干屬(Belamcanda),Belamcanda屬名拉丁文是由馬來西亞土名belamtandam拉丁化締結而來,而射干也是該唯一物種。但2005年由於分子生物學上的證據,將射干?入了鳶尾屬(Ixia)中,同時把學名改成Iris domestica (L.)Goldblatt & Mabb.,其種小名domestica有「培育的」的意思。
◎參考資料(射干):
http://kplant.biodiv.tw/%E5%B0%84%E5%B9%B2/%E5%B0%84%E5%B9%B2.htm
英文名稱: Blackberry Lily, Leopard Lily
學 名: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Ixia chinensis L.
科 名: 鳶尾科 ( Iridaceae )鳶尾屬(Belamcanda)
別 名: 開喉箭、老君扇、烏扇、紅蝴蝶花、鐵扁擔、翼吹、烏吹、烏蒲、鬼扇、扁竹、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黃遠、山蒲扇、麻虎扇子、蝴蝶蘭、夜干、鳳翼、尾蝶花、紅花尾蝶花、剪刀鉸
原產地: 中國大陸、日本、印度、琉球、韓國、蘇聯、南非洲
分布: 台灣各地均有栽培。
用 途:
1. 園藝觀賞用:常用在切花、花壇、盆栽栽培。
2. 地被植物、有毒植物。3.藥用:具清熱解毒、祛痰利咽功效。主治熱毒痰火鬱結,咽喉腫痛,痰涎壅塞,咳嗽氣喘。射干為常用中藥,以根狀莖供藥用。有清熱解毒、利咽消痰、散血消腫的功能。主治扁桃腺炎、咽喉炎、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痰多、咳逆氣喘、關節炎、牙痛等症。近年來臨床上多用於抗流感、治療肝昏迷等症。以根莖粗壯、質堅實、斷面色黃者為佳。性味:根莖:苦、寒。效用:根及莖:清熱解毒,利咽喉,降氣,袪痰,降火、散血。治喉痺咽痛、咳逆、經閉、癰瘡。
莖: 多年生草本,株高 50~100 公分。根狀莖橫走,略呈結節狀,外皮鮮黃色,生多數鬚根。莖直立。
葉: 下部生葉,葉兩列、寬劍形、扁平、綠色。葉序互生、葉端漸尖、全緣、平行脈。
花: 總花序頂生,二叉狀分枝,排成繖房狀。花橘黃色、具有暗紅色斑點。花期 7~9 月。自葉際間抽出長約 80 公分的花莖。花瓣基部狹窄、先端鈍圓。
果: 蒴果、球形橢圓形或倒卵形,子黑色、近球形、有光澤、極硬。果期 9~10 月。
特徵: 為多年生草本,株高 50~100 公分。根狀莖橫走,略呈結節狀,外皮鮮黃色,生多數鬚根。莖直立,下部生葉,葉兩列、寬劍形、扁平、綠色。花橘黃色、具有暗紅色斑點。蒴果、球形橢圓形或倒卵形,子黑色、近球形、有光澤、極硬。果期 9~10 月。性喜溫暖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性耐旱,耐寒,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人工栽培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為佳,另土壤反應以中性或微鹼性為宜。
(本篇整理中)
仙欖 (小仙桃牛油果)
﹝照片日期:2013年6月23日 (日)﹞
【地點:桃園新屋甲頭屋基石叉路口】
在雞蛋花附近一道水渠旁
正好有正在開花的南薑
就順手記錄下來了
◎20130623 又名【雞蛋花】的【緬梔花】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40839
【南薑】 薑科 月桃屬
別名:高良薑、良薑、廉姜、山姜、番鬱金、紅荳蔻、大良薑(廣西)
原產地:主產於中國大陸南部、海南島、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爪哇、婆羅洲等地。
花期:4~5 月
果實:秋天
﹝照片日期:2013年6月23日 (日)﹞
【地點:桃園楊梅高山頂】
★南薑:
http://163.17.44.1/teach/%E6%A0%A1%E5%9C%92%E6%A4%8D%E7%89%A9/南薑/南薑.htm
【南薑】
英文名稱: Galanga Galangal
學名:
Alpinia galanga (L.) Sw.
Languas galanga (L.) Stuntz
Alpinia galanga (L.) Willd.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月桃屬(Alpinia)
別名:高良薑、良薑、廉姜、山姜、番鬱金、紅荳蔻、大良薑(廣西)
原產地: 主產於中國大陸南部、海南島、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爪哇、婆羅洲等地。
分佈: 台灣全境平野溪旁,灌叢中自生或人家零星栽培。
用途:
1.觀賞用:植株優雅,常被栽種於庭園作觀賞用
2.食用:台灣民間在醃製桃李時,採根莖搗碎後作為桃、李等醃漬調味料,以增添風味;台灣特有的番茄切盤所用的沾醬除了醬油膏、糖粉、甘草粉末外,還要加入南薑細末才有最道地的風味。
3.藥用:性味:根莖:辛、溫。效用:根莖:治支氣管炎,麻疹,胃炎,霍亂及癬皮病;種子:治消化不良。
‧莖: 高約 1~1.5 公尺;根莖粗壯,淡棕紅色,圓柱狀,分枝塊狀,叢聚呈指狀或蛹狀,芳香,斷面鮮黃色;根粗壯,從根狀莖生出,其末端膨大形成紡錘形的塊根。
葉:葉基生,幾無柄,鞘抱莖,葉片狹長橢圓形,長 30~50 公分,寬 5~8 公分,基部楔形,先端急尖,葉緣厚膜質具纖毛,背面具毛或無毛,葉舌不明顯或呈三角狀卵形。
花:頂生圓錐花序,長約 30 公分;總苞線形,長約 18 公分,寬約 2 公分,外被柔毛;小花梗被短柔毛,小苞片狹長圓形,長 0.7~2 公分:萼筒狀,長 0.4~0.8 公分,3 裂;花冠筒狀,長約 1 公分,3 裂,裂片線狀長圓形,長約 2 公分,唇瓣匙形,長約 2.2 公分,內曲,具齒緣,白色,具淺粉紅色縱走條紋,側生退化雄蕊 1 枚,針狀;花絲絲狀扁平,長約 1.5 公分;子房下位,3 室,花柱細長,柱頭稍膨大,先端下陷,具緣毛。花期 4~5 月。
果實:蒴果肉質,矩圓形或卵圓形,徑 0.8~1 公分,熟紅,宿存萼。果實秋天。
特性:多年生草本,高約 1~1.5 公尺;根莖粗壯,淡棕紅色,圓柱狀,分枝塊狀,叢聚呈指狀或蛹狀,芳香,斷面鮮黃色;根粗壯,從根狀莖生出,其末端膨大形成紡錘形的塊根。葉基生,幾無柄,鞘抱莖,葉片狹長橢圓形,長 30~50 公分,寬 5~8 公分,基部楔形,先端急尖,葉緣厚膜質具纖毛,背面具毛或無毛,葉舌不明顯或呈三角狀卵形。頂生圓錐花序,長約 30 公分;總苞線形,長約 18 公分,寬約 2 公分,外被柔毛;小花梗被短柔毛,小苞片狹長圓形,長 0.7~2 公分:萼筒狀,長 0.4~0.8 公分,3 裂;花冠筒狀,長約 1 公分,3 裂,裂片線狀長圓形,長約 2 公分,唇瓣匙形,長約 2.2 公分,內曲,具齒緣,白色,具淺粉紅色縱走條紋,側生退化雄蕊 1 枚,針狀;花絲絲狀扁平,長約 1.5 公分;子房下位,3 室,花柱細長,柱頭稍膨大,先端下陷,具緣毛。蒴果肉質,矩圓形或卵圓形,徑 0.8~1 公分,熟紅,宿存萼。花期 4~5 月。果實秋天。
雞蛋花!
看花色~果然很像去殼的雞蛋
而且會散發一股芳香
這是在南桃園探路遇大雨撤退時
繞至一處幽靜社區
在一間民宅旁雨中所邂逅、沾著雨露的雞蛋花
其樹姿、花朵其實也頗為優美
【緬梔花】
學 名:Plumeria acutifolia
科 屬:夾竹桃科
原產地:熱帶美洲
別稱:緬梔子、雞蛋花、印度素馨、鹿角樹、番仔花、番花、大季花、蛋黃花
屬夾竹桃科緬梔屬
緬梔屬全球約有50種
一般作觀賞用途
﹝照片日期:2013年6月23日 (日)﹞
【地點:桃園楊梅高山頂】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9E%E8%9B%8B%E8%8A%B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緬梔花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龍膽目
科: 夾竹桃科
屬: 緬梔屬 Plumeria
緬梔花(學名:Plumeria),別稱緬梔子、雞蛋花、印度素馨、鹿角樹、番仔花、番花、大季花、蛋黃花,屬夾竹桃科緬梔屬植物之一,緬梔屬全球約有50種。一般作觀賞用途。
形態:落葉灌木至小喬木,可高約3-9公尺,花冠為五裂迴旋排列,花瓣外部呈現乳白色,內部艷黃,與雞蛋相似故得名為雞蛋花。但也有長出粉紅色花的品種。果實為黑褐色木質果,呈橢圓形果實成熟時會裂開露出扁平具翅的種子,當割切樹幹時會有白色乳液滲出,乳液有毒。花期為每年3-9月,而果期則在6月至12月。
分布:緬梔花原產於西印度群島、中美洲 、南美洲,及墨西哥,於西元1645年間由荷蘭人引入台灣,現廣泛栽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繁殖:由於緬梔花難以結果故主要以插枝法繁殖。
用途:藥用,中醫認為緬梔花有藥用價值,性味甘、微寒,可用作預防中暑、腸炎...。
其他用途:緬梔花可提取香精供製造高級化妝品、香皂和食品添加劑之用[5];而夏威夷女孩則會將緬梔花串成花環。
◎品種:
★白花緬梔(P. alba L.)
原產於西印度群島,葉橢圓形狀披針形;花色白,中央黃色,具芳香;蓇葖果。
★雜交緬梔(P. hybrida L.)
園藝雜交種。
★黃心緬梔(P. lutea Ruiz et Pav.)
原產於秘魯及瓜地馬拉 ;花色白,而花心濃黃狀。
★鈍頭緬梔(P. obtusa L.)
原產於墨西哥及南美洲。
★絹葉緬梔(P. obtusa L. var. Sericifolia)(Wright et Griseb)
原產於古巴,葉裡生絹毛。
★潔緬梔(P. pudica Jaeq)
原產於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
★紅花緬梔(P. rubra L.)
原產墨西哥到委內瑞拉及西印度群島,花粉紅色或紅紫色。
★黃緬梔(P. rubra L. forma acutifolia (Poir.) wood. cv.「Gold」 )
園藝栽培種。
★鮮紅緬梔(P. rubra L. cv.「Cerise」 )
園藝栽培種。
★暗紅緬梔(P. rubra L. cv.「Hilo Beauty」 )
園藝栽培種。
◎20130818 另一種不像去殼雞蛋的【雞蛋花】 ﹝苗栗後龍﹞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4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