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8 大葉山欖花叢間的可愛【綠繡眼】〈台中清水〉

2017.11.18 葉山欖花叢間的可愛【綠繡眼】〈台中清水

20171118綠繡眼(1)

大葉山欖:山欖科(Sapotaceae)膠木屬(Palaquium),常綠大喬木,台灣原生種。

20171118綠繡眼(2)

綠繡眼:繡眼科 Zosteropidae繡眼屬,普遍留鳥,生活在海拔2100公尺以下之疏林。

 

 

在北部淒風苦雨的日子,能在中部享受燦爛陽光,是一種幸福,在無意之間欣賞大葉山欖開花,還能遇見一群可愛的綠繡眼,也是一種幸運。以前隨緣拍到綠攝繡眼,通常都是在欣賞櫻花或黃金風鈴木等樹木盛放花朵的時候,這還是第一次在大葉山欖花開之際,瞥見綠繡眼跳躍穿梭其間不過要在常綠大喬木大葉山欖濃密寬大葉子之間,抓取活潑好動的綠繡眼瞬間影像,著實不容易,而且是在匆匆短暫停留之際。還好事後檢視相片,大多數都能拍攝成功,令人感到幸運、幸福,也是美麗的山旅意外驚喜。

 

大葉山欖:

山欖科(Sapotaceae)膠木屬(Palaquium),別名:臺灣膠木、驫古公樹、杆仔、山檬果。原產地:臺灣北部及南部森林、蘭嶼,分布:產臺灣北部及南端海岸與蘭嶼。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徑 30~5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裂縫或細溝裂,或略細小龜裂,皮孔灰褐色;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粗壯,富含乳汁,暗褐色,被紅褐柔毛,葉痕顯著。葉互生叢生於小枝先端,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 10~15 公分,寬 4.5~7.5 公分,先端圓或稍凹,基部鈍,厚革質,全緣且邊緣向後反捲,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約有 7~9 對,幼葉兩面通常被紅褐色絨毛;葉柄長 2 公分。花單生或 3~6 枚簇生於葉腋,中形,白色或淡黃色,開放時微帶有香味,長約 1~1.5 公分,徑約 1 公分;花柄略長,長約 1~1.5 公分,光滑無毛;花萼肉質,6 裂,排成 2 裂,外輪具有褐色毛茸,鑷合狀排列,先端鈍;內輪平滑,裂片呈覆瓦狀排列,扁圓形,僅具緣毛;花冠深 6 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長 1~1.3 公分,寬 0.2~0.4 公分,先端鈍而有尖突,略有毛茸;能育雄蕊 12~15,僅排成 1 列,基部與花冠筒基部相連;子房橢圓形,6 室,每室有胚珠 1 枚,花柱單一,長度常超出花外。

大葉山欖為本地原生樹種,膠木屬植物常綠性大喬木,株高可達 20 公尺。其樹性極為強健,耐鹽、抗旱、抗風、耐濕,為一種對臺灣氣候頗能適應的樹種,加上其栽植、移植均甚易,故許多海濱工業區多有採用,樹姿顯得美麗獨特,挺秀明潔,適於觀賞,其枝條斜向伸展,亦頗具層次感,實為原生樹種中利用價值極高之品種。膠木屬植物的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末端),且往往具有「葉痕」;大葉山欖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還被有褐色的細毛。

 

綠繡眼

繡眼科 Zosteropidae繡眼屬學名:Zosterops japonicus,普遍留鳥雌雄鳥同色群聚性為小群、中群。別名: 暗綠繡眼、青笛仔(台語);古又名:鶯、黃鳥、繡眼、流鶯、粉眼。生活於平地至中海拔的疏林、田間樹籬及果園中,市區的行道樹及公園都很常見,也會造訪都市陽台的盆栽。活躍於樹木或灌叢的枝葉之間,族群數量極普遍。活躍於樹木或灌叢的枝葉之間,在非繁殖期常以數十隻成群活躍於樹木或灌叢的枝葉之間,在山區時則常與小型畫眉類混群。以花蜜、漿果、水果、樹芽等為食,也會獵取昆蟲及毛蟲。飛行時會發出清脆而急促的「唧以—唧以—」聲,小群在樹端覓食時,會發出慵懶帶轉音的「讀咿—」聲;繁殖期常會在清晨時發出十餘音節的響亮鳴唱,單獨休息時,有時會唱出極富旋律的低吟。

  

20171118綠繡眼(3)

20171118綠繡眼(4)

20171118綠繡眼(5)

20171118綠繡眼(6)

20171118綠繡眼(7)

20171118綠繡眼(8)

20171118綠繡眼(9)

20171118綠繡眼(10)

20171118綠繡眼(11)

20171118綠繡眼(12)

20171118綠繡眼(13)

20171118綠繡眼(14)

20171118綠繡眼(15)

20171118綠繡眼(16)

20171118綠繡眼(17)

20171118綠繡眼(18)

20171118綠繡眼(19)

20171118綠繡眼(20)

20171118綠繡眼(21)

▲大葉山欖樹全景,只有這一張相片沒有綠繡眼身影(也許躲藏在樹叢間,但也太小找不到)。

 

20171118綠繡眼(22)

20171118綠繡眼(23)

20171118綠繡眼(24)

20171118綠繡眼(25)

20171118綠繡眼(26)

20171118綠繡眼(27)

20171118綠繡眼(28)

20171118綠繡眼(29)

20171118綠繡眼(30)

20171118綠繡眼(31)

20171118綠繡眼(32)

20171118綠繡眼(33)

20171118綠繡眼(34)

20171118綠繡眼(35)

20171118綠繡眼(36)

20171118綠繡眼(37)

▲以上每一張照片都有綠繡眼身影(除了大葉山欖全景那一張外),您都有找到了嗎? 

 

 

﹝本篇選取照片數:37張﹞

 

20170506 台灣擬啄木〈五色鳥〉 (南投魚池)

2017.05.06 台灣擬啄木〈五色鳥〉 (南投魚池)

五色鳥20170506(11) 

▲ 台灣擬啄木(五色鳥)

大舌滿山20170506(1)

▲ 前往大舌滿山的前段路程看似不錯、

不久卻開始得取刀自行揮汗開路了

 

攀登南投魚池冷門郊山

標高767公尺的【大舌滿山】

原本預估約二十分鐘左右可登頂

卻因久無人造訪

幾乎泰半路程需要自行開路

費時將近一個半小時

才辛苦摸到基石

不過於卡在半途時

又聽見山林中常聽到的

有如敲木魚「叩叩叩……」

鳥聲此起彼落

雖然過去已拍過不少次五色鳥

不過每回在登山過程

聽到五色鳥叫聲

卻常常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

要在綠色樹林中

找牠們的倩影

卻也不太容易…

尤其們還有著保護色

 

五色鳥20170506(1)

 

這次拜砍路之賜

在前面先鋒努力砍路之際

先往左邊搜尋

在樹縫間幸運發現了

〝第一隻〞五色鳥

 

五色鳥20170506(2)

 

五色鳥(學名:Megalaima nuchalis)

又名:台灣擬啄木

因其羽毛有五種顏色而得名

 

五色鳥20170506(3)

 

身長約20~23公分

喙基上黑色嘴鬚發達

身體多為翠綠色

頭部大部份為藍色

額頭和喉部有黃色分布

 

五色鳥20170506(4)

 

眼先和前頸有小部份紅色

眼部至耳羽上方則為黑色 

粗厚嘴部為黑色 

腳鉛灰色

 

五色鳥20170506(5)

 

叫聲單調而響亮

類似敲木魚「叩叩叩……」

又因其羽色多彩繽紛

而被稱作「花和尚」

在繁殖時會啄樹洞為巢

 

五色鳥20170506(6)

五色鳥20170506(7)

五色鳥20170506(8)

 

往前繼續挺進

走沒幾步

山路卻依舊閉塞難行…

 

大舌滿山20170506(2)

  

在等待開路之際

順著鳥聲往右邊搜尋

又幸運發現了〝第二隻〞五色鳥

這真是山路意外難行

卻也意外欣喜的美麗回饋
 

五色鳥20170506(9)

五色鳥20170506(10)

五色鳥20170506(12)

五色鳥20170506(13)

五色鳥20170506(14)

五色鳥20170506(15)

五色鳥20170506(16)

五色鳥20170506(17)

五色鳥20170506(18)

五色鳥20170506(19)

五色鳥20170506(20)

五色鳥20170506(21)

五色鳥20170506(22)

五色鳥20170506(23)

五色鳥20170506(24)

 鳥兒後來飛走了

前面山路也打通了

還可沿途欣賞

正盛開的【浪漫五月雪】

美麗的油桐花

油桐花20170506(1)

油桐花20170506(2)

大舌滿山20170506(3)

 山路不僅閉塞

偶爾還得匍匐鑽樹洞

費時近一個半小時後

終於登頂大舌滿山

大舌滿山20170506(4)

 大舌滿山:標高767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南投魚池) 

大舌滿山20170506(5)

 大舌滿山基石另一面

 

有點辛苦地登過大舌滿山後

繼續前往下一座目標:頭社山

 

日月潭20170506

 位於日月潭環湖公路的頭社山登山口

路口立有可愛的伊達邵圖騰作品

  

在查詢網路資料時

找到了一篇2009年的新聞

提到「五色鳥」這個名詞

在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最新版的

「台灣鳥類名錄」中消失了

改名為「台灣擬啄木」

並從台灣特有亞種改為台灣特有種

不過我們可能還是

一直習慣稱之為「五色鳥」吧~呵呵

  

〈自由時報南部新聞〉

<台灣特有種 >五色鳥 請改叫牠台灣擬啄木 (2009-05-22)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305432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五色鳥」這個名詞在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最新版的「台灣鳥類名錄」中消失了,改名為「台灣擬啄木」,並從台灣特有亞種改為台灣特有種,在台灣生態界的地位向上提升。 

「五色鳥」在全球有超過80種,台灣僅有其中一個亞種,就是大家習慣叫的五色鳥,但台東野鳥學會表示,它的名稱已在中華鳥會去年底發布的新版台灣鳥類名錄中成為歷史名詞。 

不過,在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網頁中,它仍有兩種版本,台灣野生動物資料庫查詢系統中仍維持「五色鳥」的名稱,且續列台灣特有亞種,但在台灣特有種鳥類名錄中卻列入台灣特有種,但維持「五色鳥」之名,在學名、分類上也都不一致。 

中華鳥會是採用台師大副教授李壽先長期的研究見解,及刊登在國際鳥類期刊的學術論文,正式將台灣的五色鳥從世界其它五色鳥中分離出來,命名為「台灣擬啄木」,以彰顯它的獨特性。 

李壽先研究五色鳥多年,利用DNA鑑定技術,發現台灣原稱的五色鳥在遺傳基、羽色及外觀上,都與國外其它地區的五色鳥有差異,這項研究成果因刊登在世界公認的鳥類學術期刊而獲中華鳥會採用。 

在成為「台灣擬啄木」後,它也改分類為鴷形目鬚鴷科下的鳥種,並躋身為中華鳥會認定的台灣17個特有鳥種之列。

 

  

﹝本篇選取照片數:32張﹞

 

20170319 口愛的【領角鴞】萌寶寶

2017.03.19 口愛的【領角鴞】萌寶寶

領角鴞20170319(17)

  領角鴞:鴟鴞科、角鴞屬 (幼鳥)  

領角鴞20170319(21)

  圓睜雙眼的領角鴞寶寶超級口愛萌樣 

 

上週在住家附近小學的綿綿細雨中

找到了造型可愛的一對【領角鴞】親鳥

  

◎20170313 貴客來訪~【領角鴞】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457942145

 

後來知道這裡還有

更可愛的【領角鴞】寶寶

因雨與牠擦肩而過

隔一週的週六照例

至南投進行登山活動

翌日想起此事

中午趕緊抽空去尋找

還好很快就在一棵楊梅樹上

發現了一對【領角鴞】寶寶

果然超級卡哇伊啦

也看見了牠圓睜雙眼的萌樣

真是療癒、口愛啊!

 

領角鴞20170319(1)

 在楊梅樹上發現了一隻領角鴞寶寶 

領角鴞20170319(2)

領角鴞20170319(3)

領角鴞20170319(4)

領角鴞20170319(5)

 同一棵楊梅樹上發現了另一隻領角鴞寶寶 

領角鴞20170319(6)

 棲息在梅樹上的兩隻領角鴞寶寶

 

領角鴞20170319(7)

領角鴞20170319(8)

領角鴞20170319(9)

領角鴞20170319(10)

領角鴞20170319(11)

領角鴞20170319(12)

領角鴞20170319(13)

領角鴞20170319(14)

 領角鴞寶寶打呵欠囉

領角鴞20170319(15)

領角鴞20170319(16)

領角鴞20170319(18)

 圓睜雙眼的領角鴞寶寶真是口愛啊

領角鴞20170319(19)

 領角鴞寶寶的超級可愛萌樣 

領角鴞20170319(20)

  領角鴞寶寶還會跟你對望喔

領角鴞20170319(22)

  這兩隻領角鴞寶寶

與上週的幼鳥模樣

已有一些差異

據說下週牠們就可能

獨立生活了

也許就會飛離此地

或許就沒機會

再見到牠們囉…

 

 

﹝本篇選取照片數:22張﹞

 

20170313 貴客來訪~【領角鴞】

2017.03.13 貴客來訪~【領角鴞】

鴒角鴞20170313(28)

  領角鴞:鴟鴞科、角鴞屬 

鴒角鴞20170313(18)

  領角鴞:中小型貓頭鷹,眼睛為橙紅色

 

聽說附近小學來了貴客

造型可愛的【領角鴞】

正巧有時間

在細雨霏霏中趕緊去見見牠們

聽說本來有三隻

但在櫻花樹上只看見一隻

還好牠的棲息角度

剛好可以拍到完整倩影

  

鴒角鴞20170313(1)

 

前一次拍到領角鴞

已是前年暑假的事了

 

◎20150824 隱藏在都會小公園的【領角鴞】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435590534

  

這次不用風塵僕僕

就可以就近欣賞

真是幸福啊!

  

鴒角鴞20170313(2)

 

全身大致呈灰褐色的領角鴞

是台灣地區分布最廣泛

也最有機會出現在

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

  

鴒角鴞20170313(3)

 

早年領角鴞多半只棲息在

城市邊緣的丘陵地區活動

但隨著人類開發

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後

失去家園庇護的領角鴞

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

繼續努力生存之外

少部份則憑藉著過人的適應能力

就此進入都市水泥叢林裡

展開新的冒險生活

 

鴒角鴞20170313(4)

鴒角鴞20170313(5)

 

【領角鴞】

鴟鴞科 Strigidae

角鴞屬

學名:Otus lettia

別名:貓頭鳥(台語對鴟鴞的通稱)

普遍留鳥

群聚性單獨、成對

  

鴒角鴞20170313(6)

 

領角鴞為中小型貓頭鷹,眼睛為橙紅色,體長約19~25公分,翼長約17公分,尾長約9公分,通體灰褐色,密布淡褐斑紋,有一對豎立如耳朵的角羽,和不甚明顯之黑色蟲蠹斑。後頸有黃土色斑,翅膀的飛羽具有若干濃色闊橫帶。顏盤灰黃色,有不規則之黑色斑紋。尾羽灰色,有暗褐色橫帶,尾下覆羽灰白色,有黑色細斑。其胸、腹底色灰褐色,具有箭簇狀斑紋,腹部中央白色,腳趾部分沒有羽毛。

 

鴒角鴞20170313(7)

 

春夏季夜間 

可在樹林間聽到

牠的單聲鳴叫「悟-」 

隔15~20秒會叫一次 

持續約10餘分鐘

  

鴒角鴞20170313(8)

鴒角鴞20170313(9)

 

領角鴞棲息在1,200公尺以下低海拔的闊葉林中,是臺灣海拔分布最低,且生活環境最接近人類的鴟鴞科鳥類,是典型的鄉土鳥種。然而在非繁殖期,可在更高的山區發現其蹤跡。領角鴞相當能適應人類改變過的環境,在果園、檳榔園都有繁殖記錄,甚至於在市區內樹木較多的公園、校園都偶有出現記錄,是臺灣唯一能在都市內見到的貓頭鷹。在國家公園則能在陽明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等處發現。

 

鴒角鴞20170313(10)

 

領角鴞常在人類住家附近的

樹林或山區道路旁停棲

因此可能會在公路上

見到被車撞死的個體

也因此部分山區、

如陽明山區的主要道路上

可見到設立有提醒駕駛

注意領角鴞穿越馬路的告示牌

以保護其生命的安全

 

鴒角鴞20170313(11)

 

想等待牠圓睜雙眼的可愛鏡頭

但習性畫伏夜出的領角鴞

總是瞇著雙眼休息

最多也只能等到這樣子了…

 

鴒角鴞20170313(12)

鴒角鴞20170313(13)

鴒角鴞20170313(14)

鴒角鴞20170313(15)

鴒角鴞20170313(16)

鴒角鴞20170313(17)

鴒角鴞20170313(19)

鴒角鴞20170313(20)

鴒角鴞20170313(21)

鴒角鴞20170313(22)

鴒角鴞20170313(23)

鴒角鴞20170313(24)

鴒角鴞20170313(25)

鴒角鴞20170313(26)

鴒角鴞20170313(27)

鴒角鴞20170313(29)

鴒角鴞20170313(30)

鴒角鴞20170313(31)

鴒角鴞20170313(32)

鴒角鴞20170313(33)

 

 在細雨霏霏中準備離去前

經他人指引 

才發現更高的樹葉遮蔽中 

隱藏著另一隻領角鴞 

可惜這隻雖然找到了 

卻拍不到完整身影 

努力找角度之下

也只能拍到仰視的「屁屁」身影了

呵呵~~

  

鴒角鴞20170313(34)

 

 入夜下起大雨

不知牠們有沒有另外

找到遮風避雨的地方?

 

  

﹝本篇選取照片數:34張﹞

 

20170217 善游泳潛水的【小鸊鷉】 (桃園龍潭)

2017.02.17 善游泳潛水的【小鸊鷉】 (桃園龍潭)

小鸊鷉20170217(18)

  小鸊鷉:鸊鷉科、小鸊鷉屬

小鸊鷉20170217(20)

 小鸊鷉是鸊鷉科最小的鳥、善游泳潛水

 

小鷿鷈(小鸊鷉)

鸊鷉科 Podicipedidae 

小鸊鷉屬 Tachybaptus

閩南語別名:水避仔

是鸊鷉科最小的鳥

鷿鷈讀音「屁蹄」

常被縮寫成小PT

台灣普遍留鳥

生性害羞機警

只要一有人靠近就會迅速潛水

而且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在遠處

所以雖然看到牠們好多次

但總是距離遙遠

而且一下就潛水消失在眼前

總是難以拍到牠的清楚身影

這次到常去的自然公園走走

剛巧又遇見了兩隻小鷿鷈

便再嘗試拍下牠們的身影了

 

小鸊鷉20170217(1)

 

屬於日間活動性的鳥類

除了繁殖期間外

夜晚通常停棲於隱密的水塘或湖泊邊的草叢中

營巢於沼澤、池塘、湖泊中叢生蘆葦、

燈心草、香蒲等地

多在山地小型水面

如果住地冬季結冰

會搬到較暖和的海邊

或者較大不結冰的湖

  

小鸊鷉20170217(2)

小鸊鷉20170217(3)

 遠方的一個小白點

就是小鸊鷉 

小鸊鷉20170217(4)

 小鸊鷉善游泳潛水 

小鸊鷉20170217(5)

 

小鸊鷉是依湖泊、池塘而生的鳥類

也是潛水捕魚的高手

由於牠構造特殊的瓣蹼

所以適於過著水中生活的習性 

 

小鸊鷉20170217(6)

小鸊鷉20170217(7)

 

眼球黑色,眼睛的虹膜黃色,腳黑色。腿很靠後,所以走路不穩,精通游泳和潛水。前面的三根腳趾有蹼。幼鳥的頭部沿著頸部有非常明顯的白色斑紋。成鳥春末到秋季,直且尖的嘴喙顏色為黑色,前端有象牙白色,嘴基有明顯的米黃色。頸側羽色紅褐色,體側帶點黑紅褐色,背部羽毛黑色,尾部羽毛白色。冬季時,嘴喙呈土黃色,頸側呈淺黃色,背部羽毛黑褐色,尾部羽毛白色。

  

小鸊鷉20170217(8)

小鸊鷉20170217(9)

 

小鷿鷈比較安於現實環境

牠們很少遷飛他處

因此在一處池塘湖泊

所見的鷿鷈家族

都可說是經年累月的老居客

鷿鷈的親鳥對幼雛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

牠們常把幼鳥擱在背上

雙翼間浮游於水面活動

以防幼鳥受到傷害

希望以後能有機會看到牠們

把幼鳥擱在背上的可愛畫面

  

小鸊鷉20170217(10)

 

 台灣的小鷿鷈在野外很容易看到 

不過釣魚者和捕魚人遺留下的魚線或破網 

常讓小鷿鷈在潛水覓食時 

遭到卡住溺斃 

是令人十分遺憾的事

  

小鸊鷉20170217(11)

 

飛行時雙翅快速拍動

起飛時

需要快速游泳

增加衝力後

才能飛離水面

常於水面浮游

並以潛水方式覓食

以水生昆蟲及幼蟲、蝌蚪

軟體動物、蠕蟲

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小鸊鷉20170217(12)

 

單獨或小群活動

冬季時可在寬廣水域

見到數十隻以上的大群

  

小鸊鷉20170217(13)

 

雌雄鳥羽色相近

繁殖羽與非繁殖羽的羽色不同

非繁殖期羽色較淡偏灰色

繁殖期頭頂至後頸為黑褐色

頰、喉及前頸果紅色

背部及雙翼黑褐色

下嘴基部有一乳白色小斑

這次看到的兩隻似乎

剛好一隻淡色的非繁殖羽

另一隻頸部褐色的

是繁殖羽了

  

小鸊鷉20170217(14)

 

經常會發出連續嘹亮

且快節奏的「咯哩哩」叫聲

  

小鸊鷉20170217(16)

小鸊鷉20170217(17)

小鸊鷉20170217(19)

小鸊鷉20170217(21)

小鸊鷉20170217(22)

 剛從水中潛水起來

嘴裡還叼著食物

紅冠水雞20170217(1)

 附近也有幾隻常見的紅冠水雞

紅冠水雞20170217(2)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20170217(1)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20170217(2).JPG

 自然公園景致

 

 

﹝本篇選取照片數:26張﹞

 

20170127 身形圓鼓鼓可愛的「鉛色水鶇」 (新竹關西)

2017.01.27 身形圓鼓鼓可愛「鉛色水鶇」 (新竹關西)

鉛色水鶇20170127(1)

 身形圓鼓鼓、可愛的「鉛色水鶇」

鉛色水鶇20170127(2)

 「鉛色水鶇」,又名鉛色水鴝、紅尾水鴝

 

雖然看過不少次鉛色水鶇

但翻閱記錄

前一次記錄竟是七年前的事了

  

◎20100117 小烏來風動石溪邊出現的有趣小鳥—鉛色水鶇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275655866

  

不過上次記錄的是雄鳥

這次拍攝的是雌鳥

正好雌雄鳥都記錄到了

 

鉛色水鶇20170127(3)

 

鉛色水鶇(鉛色水鴝)生活在中低海拔山區

常在溪澗邊岩石、枯木及

附近的電線、屋頂上活動

 

鉛色水鶇20170127(4)

 

停棲時會上下擺動尾部

並有下壓尾羽張開成扇形的習性

大都單獨或成對出現

領域性很強

常驅趕侵入其牠的鳥

常在領域內來回巡弋

 

鉛色水鶇20170127(5)

 

採一夫一妻制

繁殖期為一月至七月

營巢於西岸岩壁的隙縫或樹洞

雌鳥尾黑色

尾上覆羽白色

背面暗灰色略帶褐色

腹面暗灰色

雄鳥有紅褐色的尾羽很明顯

身體鉛灰藍色

 

鉛色水鶇20170127(6)

鉛色水鶇20170127(7)

鉛色水鶇20170127(8)

鉛色水鶇20170127(9)

鉛色水鶇20170127(10)

鉛色水鶇20170127(11)

 換個角度更靠近欣賞鉛色水鶇 

鉛色水鶇20170127(12)

鉛色水鶇20170127(13)

鉛色水鶇20170127(14)

鉛色水鶇20170127(15)

鉛色水鶇20170127(16)

鉛色水鶇20170127(17)

鉛色水鶇20170127(18)

鉛色水鶇20170127(19)

鉛色水鶇20170127(20)

鉛色水鶇20170127(21)

鉛色水鶇20170127(22)

鉛色水鶇20170127(23)

鉛色水鶇20170127(24)

鉛色水鶇20170127(25)

鉛色水鶇20170127(26)

鉛色水鶇20170127(27)

 鉛色水鶇巡弋到對岸更遠處

不久就飛走了…

正好繼續散步繞行河岸一圈囉

鉛色水鶇20170127(28)

鉛色水鶇20170127(29)

鉛色水鶇20170127(30)

鉛色水鶇20170127(32)

鉛色水鶇20170127(31) 

 

今天是金雞年報到前的除夕日

也是猴年的最後一天

抽空到車程比較近的地方走走

這隻鉛色水鶇是

今天意料之外的最大收穫了

印證了只要願意出門走走

總是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獲滴..

 

 

﹝本篇選取照片數:32張﹞

 

20161022 藍腹鷴 (南投竹山)

2016.10.22 藍腹鷴 (南投竹山)

藍腹鷴20161022(6)

  投51線巧遇藍腹鷴 (南投竹山) 

投51線風光20161022.JPG (1)

 投51線沿途風光

 

於南投竹山登山

經過投51線時

已近黃昏

一路欣賞沿途美麗風光

也幸運巧遇形單影隻的美麗雄藍腹鷴

通常野外遇到藍腹鷴時

牠們總是慌張地逃離

這隻卻好整以暇

從山路右邊進出數次後

又橫越馬路

爬上山坡

才終於漸漸隱身山林之中

這真是又一次的美麗邂逅啊…

 

投51線風光20161022.JPG (2)

投51線風光20161022.JPG (3)

  投51線沿途風光

藍腹鷴20161022(1)

 行車途中驚喜巧遇藍腹鷴身影出現眼前 

藍腹鷴20161022(2)

藍腹鷴20161022(3)

藍腹鷴20161022(4)

藍腹鷴20161022(5) 

 藍腹鷴時而鑽入草叢 

藍腹鷴20161022(7)

 不久又會再度回到山路旁踱步 

藍腹鷴20161022(8)

藍腹鷴20161022(9)

藍腹鷴20161022(10)

藍腹鷴20161022(11)

藍腹鷴20161022(12)

藍腹鷴20161022(13)

藍腹鷴20161022(14)

藍腹鷴20161022(15)

藍腹鷴20161022(16)

藍腹鷴20161022(17)

 鑽入鑽出數次後

藍腹鷴由山路右側橫越馬路…

藍腹鷴20161022(18)

藍腹鷴20161022(19)

藍腹鷴20161022(20)

藍腹鷴20161022(21)

藍腹鷴20161022(22)

藍腹鷴20161022(23)

藍腹鷴20161022(24)

 過了好一陣子才終於逐漸消失於眼前… 

投51線風光20161022.JPG (4) 

 投51線0K里程處

員山20161022(1)

員山20161022(2)

 員山:標高594公尺,三等三角點No.198 (南投竹山)

 

 

﹝本篇選取照片數:30張﹞

 

20160702 花和尚~五色鳥

2016.07.02 花和尚~五色鳥

20160702五色鳥(11)

  五色鳥,又名台灣擬啄木,因其羽毛有五種顏色而得名 

眺望北台20160702(1)

 楊梅地區靠西邊高地,可北跳北台灣,視野遠及觀音山、七星山、101大樓等

 

這裡是桃園市楊梅區靠西邊的高地

視野極佳、可遠眺北台灣

天氣晴朗時

視野可遠及台灣海峽、八里觀音山、

七星山連稜及101大樓等

 

20160702五色鳥(1)

  這天傍晚前來走走散心眺景

 發現遠處樹站立著一隻小鳥

 因呈現剪影景象

 一時難以分辨出是那一種鳥

 但直覺應該是五色鳥…

20160702五色鳥(2)

 鏡頭拉近一看、果然是俗稱花和尚的五色鳥

20160702五色鳥(3)

20160702五色鳥(4)

 在山林中經常聽見五色鳥的叫聲

但並沒有太多機會能拍好牠的倩影

這次也只能遠遠見到牠的剪影

20160702五色鳥(5)

 往前繞到比較靠近的地方

總算拍攝到了比較清晰的身影

20160702五色鳥(6)

 鏡頭不拉近的話.只能看見其渺小身影…

20160702五色鳥(7)

 這算是不刻意尋訪的一個機緣

幾次在植物園及其它地方

也想尋找

不過望著樹洞巢穴

卻也是常常失之交臂

真的要拍攝鳥類的話

有時還是要刻意安排尋訪

20160702五色鳥(8)

 

五色鳥(學名:Megalaima nuchalis)

又名:台灣擬啄木

因其羽毛有五種顏色而得名。

身長約20~23公分

喙基上黑色嘴鬚發達

身體多為翠綠色

頭部大部份為藍色

額頭和喉部有黃色分布

眼先和前頸有小部份紅色

眼部至耳羽上方則為黑色

粗厚嘴部為黑色

腳鉛灰色

 

20160702五色鳥(9)

  

五色鳥叫聲單調而響亮

 類似敲木魚「叩叩叩……」

 又因其羽色多彩繽紛

 而被稱作「花和尚」

 在繁殖時會啄樹洞為巢。

  

20160702五色鳥(10)

20160702五色鳥(12)

20160702五色鳥(13)

20160702五色鳥(14)

20160702五色鳥(15)

20160702五色鳥(16)

  拍了幾張後

五色鳥隨即振翅高飛去了

眺望北台20160702(2)

 這裡展望極佳

是居家附近不錯的一個運動及展望點

眺望北台20160702(3)

柴犬20160702(1)

 遇到一隻柴犬也來運動了 

柴犬20160702(2)

  總是微笑著的柴犬

 

 

﹝本篇選取照片數:21張﹞

 

20160827 又名織巢鳥的黑頭織布鳥

2016.08.27 又名織巢鳥的黑頭織布鳥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3)

  黑頭織布鳥~雄鳥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7)

 黑頭織布鳥~雌鳥

 

看到黑頭織布鳥的鳥巢

倒掛在南寮海邊的木麻黃樹上

在大風吹拂劇烈搖晃下

小鳥也依然不會自巢中摔落出來

幾隻黑頭織布鳥偶爾站在枝頭監視

偶爾消失不見

偶爾飛入巢穴

這些景象讓人看得非常有趣…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

 

 黑頭織布鳥的鳥巢

倒掛在木麻黃枝頭上

很特別的是洞口朝下

在風中劇烈搖晃

好像對牠們一點影響也沒有

讓人讚嘆大自然的奧妙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

 

感謝格友的訊息

讓我們有機緣一窺

黑頭織布鳥的生態畫面

剛好這週有時間

而且天氣晴朗

雖然高溫炎熱

但賞鳥趣味盎然

正好週六日南寮漁港

也有舉辦新竹風箏節

雖難得沒有去爬山

但也是很充實的周末假日…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

 

黑頭棲群織布鳥/黑頭織雀

 

中文俗名:黑頭棲群織布鳥/黑頭織雀 

物種學名:Ploceus cucullatus 

原產地:非洲,塞內加爾到喀麥隆及查德;

加彭到薩伊及安哥拉北部;

薩伊北部到烏干達、蘇丹南部及坦尚尼亞西北盡頭;

薩伊南部;及鄰近的坦尚尼亞西邊;衣索比亞;

索馬利亞南部到肯亞、坦尚尼亞、

馬拉威及莫三比克北部;南非。

 

食性:種子、穀物、昆蟲 。

 

黑頭織布鳥20160827(4)

 

型態特徵:

體長約15~17公分,有著圓錐狀的鳥喙和深紅色眼睛。在北方的族群,繁殖期的雄性頭部為黑色,頸部與胸部間為栗色;在南方的族群,黑色與栗色部分減少,且在繁殖期的雄性只有臉與喉嚨為黑色,頸部與頭頂則為黃色;在其他部分則全部族群都一樣,有黑色鳥喙、黃色的身體與翅膀。非繁殖期的雄性頭部為黃色,頭頂為橄欖綠,身體上半部為灰色,下半部為白色,翅膀為黃色與黑色。雌性身體上半部有橄欖綠色的條紋,翅為黃色和黑色,身體下半部為淺黃色。雛鳥與雌性相似,但背部較咖啡色。偏好棲地與習性:開放或半開放棲地,如林地或鄉鎮等人類活動的區域。

 

黑頭織布鳥20160827(5)

 

黑頭織布鳥又名織巢鳥

公鳥築巢、母鳥選巢

 如果巢被母鳥選上了

就表示築巢的公鳥雀屏中選了

號稱「鳥類工程師」的織布鳥

在夏季時會在水面樹稍

以雜草枯枝築巢

其巢口多半向下以防天敵入侵

若鳥巢一直沒有母鳥光顧

枯草轉黃之後

公鳥就會把鳥巢拆掉

再重新築巢

也是十分有趣而特別的求偶方式

 

黑頭織布鳥20160827(6)

 

黑頭織雀是常見的籠中逸鳥

已能成功的由人工繁殖

目前在許多地方都有入侵的族群

產生嚴重的農害

據說南寮的黑頭織雀

可能是從綠世界逃逸出來的

 

新竹市府憂心其侵略與繁殖性強

會對生態有不好的影響

曾與鳥會合作摘巢抓鳥

根據網路資料

最有名的是牠是穀類害鳥

聽說比麻雀還厲害

對稻米危害嚴重

第二個問題是他是很大的噪音源

第三個問題是他們繁殖時

會把巢附近的植物拔的光禿禿的

這些當然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黑頭織布鳥20160827(7)

黑頭織布鳥20160827(8)

黑頭織布鳥20160827(9)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0)

  

黑頭織布鳥的巢讓人印象深刻

鳥巢開口朝

以避開天敵的侵犯

高掛在樹枝下面

稱為「吊巢」

形狀似蒸餾瓶或鴨梨形

 

如同一個個搖籃

在微風吹動下

雛鳥生活在這種巢內一定很舒適

只是海邊風大

當我們看見鳥巢劇烈搖晃

真不知道小鳥是如何能在巢中穩住

而不致摔落下來?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1)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2)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3)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4)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5)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6)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7)

 

週六下午觀察至傍晚

只遇到三位攝影迷

當時覺得風還蠻大的

想說次日會不會好點

剛好翌日有時間

反正南寮也不算太遠

便再度去了一趟

只是週日不僅下雨

而且風勢更大

雖然來到南寮雨已停歇

只是天色陰晦

且風勢更大

鳥巢搖晃得十分劇烈

因此本篇照片都是週六(8/27)所拍攝

週日就純粹觀察了…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8)

 

週日只遇見一位攝影迷

是從台北搭火車再轉計程車前來

一早九點多即已來到現場

聽說有鳥迷早上六點就來等待了

不過據他說整個早上都沒看見鳥

我們下午到達之前

黑頭織布鳥才出現的

聽他說了一些黑頭織布鳥的觀察心得

也是饒富趣味、收穫良多…

 

黑頭織布鳥20160827(19)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0)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1)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2)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4)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5)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6)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8)

黑頭織布鳥20160827(29)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0)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1)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2)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3)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4)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5)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6)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7)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8)

黑頭織布鳥20160827(39)

 

後來移動到另一邊觀察

發現角度、光線好像比較好

不過天色已暗

風勢也越來越大

倒是不容易拍攝了

改為錄影倒也是不錯的方式… 

 

黑頭織布鳥20160827(40)

黑頭織布鳥20160827(41)

黑頭織布鳥20160827(42)

黑頭織布鳥20160827(43)

 

 

﹝本篇選取照片數:43張﹞

 

20160710 大雪山林道~驚喜邂逅一皇四后《藍腹鷴》

2016.07.10 大雪山林道~驚喜邂逅一皇四后《藍腹鷴 

藍腹鷴20160710(15)

  遇見四隻母藍腹鷴、再耐心等候好一陣子後,公藍腹鷴終於也出現了

藍腹鷴20160710(1)

 遇見四隻母藍腹鷴在路旁覓食

 

歷經人生大事後

終於有機會再度走入山林了

大雪山林道旁尚有兩座基石遺漏

便在天候的考量中決定了行程

當一路來到出雲山苗圃岔路時

想不到在大雪山林道15K附近

這條通往出雲山苗圃的育才巷

竟然於暑假假日期間

有管制一般車輛通行措施

管制時間到傍晚五點止

看看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

決定再往大雪山林道前進

自從約一年多前攀登屋我尾山北峰

順路三遊谷關七雄之一的屋我尾山後

也好一陣子沒來了

就在車行一段路程

決定回頭時

眼前竟然出現四隻母藍腹鷴於路旁覓食

想不到因出雲山苗圃路口受阻

反而有意外的美麗收穫~呵呵

幸運的是耐心等待之後

公藍腹鷴終於也出現了

遇過多次藍腹鷴

這次是看得最過癮的一次

雖然天色已昏暗、還不時下起雨絲

還是令人感到非常欣喜、值回票價…

 

藍腹鷴20160710(2)

 

藍腹鷴有著紅色的臉頰與腳,雄鳥的羽冠、後頸、背部尾羽等處是鮮明的白色,配合全身閃著金屬光澤的藍黑色,真是光彩奪目。因為羽毛非常的漂亮、炫麗動人,一身華麗的打扮,所以又稱『華雞』,原住民同胞也喜歡拿牠們的羽毛做頭飾;雌性藍腹鷴為雄性的暗色版本,因負責育雛以樸實的褐色、土黃和黑色的主要色調,但也不失其高雅的氣質。藍腹鷴昔日在臺灣中、低海拔山區是很普遍的鳥類,但早期在台灣生態環境不斷遭受破壞與濫捕雙重壓力下,一度被列為紅皮書中世界瀕臨滅種的鳥類。

 

藍腹鷴20160710(3)

藍腹鷴20160710(4)

藍腹鷴20160710(5)

藍腹鷴20160710(6)

藍腹鷴20160710(7)

藍腹鷴20160710(8)

藍腹鷴20160710(9)

藍腹鷴20160710(10)

藍腹鷴20160710(11)

藍腹鷴20160710(12)

藍腹鷴20160710(13)

藍腹鷴20160710(14)

藍腹鷴20160710(16)

藍腹鷴20160710(17)

藍腹鷴20160710(18)

藍腹鷴20160710(19)

藍腹鷴20160710(20)

藍腹鷴20160710(21)

藍腹鷴20160710(22)

藍腹鷴20160710(23)

藍腹鷴20160710(24)

藍腹鷴20160710(25) 

 

藍腹鷳(學名:Lophura swinhoii),又名藍鷴、藍鷳、藍腹鷴、臺灣藍鷳、華雞或斯文豪氏鷴,俗稱臺灣山雞,是一種大型雉類,雄性通體藍色。它的近緣種白鷳與之形態相似,都在高山林地生活,但二者體色一藍一白,且藍腹鷳只在台灣山區有分布,這對於研究動物地理、系統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為台灣特有種(不普遍留鳥),棲息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的闊葉林或混生林中,行動謹慎,常常悄然無聲地活動,故不易見到。以植物的果實、種子為食,也吃一些無脊椎動物。

藍腹鷳為深藍色的大型雉類。雄性頭頸黑色,羽冠白色有時帶黑斑,後頸及頸側為深藍色,帶悅目的金屬光澤,上背白色,下背及尾上覆羽黑色,並具有寬闊的帶金屬光澤的藍色羽緣,肩羽赤紅色,翼上覆羽及次級飛羽黑色具寬闊的帶金屬光澤的綠色羽緣;初級飛羽棕色;尾羽除一對中央尾羽為鮮亮的白色外,均為黑色並帶有藍色光澤。雌性為雄性的暗色版本,以褐色、土黃和黑色的條紋為主要色調。

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6月間,在地面上刨淺坑為巢,每次產卵2-12枚,呈乳黃色。孵化期大約25天,雛鳥兩年達到性成熟。

 

 

 ﹝本篇選取照片數:2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