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原生蘭之美~玉蜂蘭

2016.08.22 原生蘭之美~玉蜂蘭

玉蜂蘭20160822(8)

  玉蜂蘭:蘭科,玉鳳蘭屬  

玉蜂蘭20160822(3)

  瓦拉米步道遇見的美麗原生蘭玉蜂蘭

 

 這幾年爬山經過花蓮玉里幾次

並沒有好好安排此地之

古蹟、步道、美食等饗宴

這次在此地停留兩日

就比較深入認識玉里~

這個舊名【璞石閣】的花蓮南區重鎮

其中也安排久聞大名的瓦拉米步道

途中並邂逅了台灣原生蘭—【玉蜂蘭】

 

玉蜂蘭20160822(1)

 

玉蜂蘭 Habenaria ciliolaris

蘭科

玉鳳蘭屬

  

屬地生蘭

株高 25-60 cm 

因花形像白玉般的小蜂而得名

 

玉蜂蘭20160822(2)

 

 玉蜂蘭的地下具圓柱形塊根

葉5-6片

長於莖之下半部

葉片橢圓狀倒披針形

鋭頭

邊緣略波浪狀

  

玉蜂蘭20160822(4)

 

 玉蜂蘭花為綠色

 唇瓣成3裂片

 裂片均甚狹窄

 側裂片彎曲向上

 相互平行

 花距幾乎貼著子房

 長約2.1cm

 末端膨大

 花莖佈滿刺毛

  

玉蜂蘭20160822(5)

 

 莖生葉5-6片集中於莖之下部

  葉橢圓披針形

 總狀花序頂生

  花綠色

 花莖上有不少刺毛

  

玉蜂蘭20160822(6)

玉蜂蘭20160822(7)

玉蜂蘭20160822(9)

 

 光線穿透花朵

有晶瑩剔透感 

玉蜂蘭波浪狀的花朵

不管是由正面或者側面看 

彎曲向上的身形都很漂亮…

  

玉蜂蘭20160822(10)

 

玉蜂蘭分布於低中海拔

喜生於林道邊

這次就是在步道旁發現的… 

 

玉蜂蘭20160822(11)

玉蜂蘭20160822(12)

玉蜂蘭20160822(13)

玉蜂蘭20160822(14)

玉蜂蘭20160822(15)

玉蜂蘭20160822(16)

玉蜂蘭20160822(17)

玉蜂蘭20160822(18)

玉蜂蘭20160822(19)

玉蜂蘭20160822(20)

玉蜂蘭20160822(21)

 

 途中遇見兩處玉蜂蘭

第一處在步道前段

當時經過並未注意到

還好在後半段又遇見幾株

回程時天色已暗

第一處的玉蜂蘭也難以拍攝了…

 

 

﹝本篇選取照片數:21張﹞

 

20160820 紅花石蒜(彼岸花)

2016.08.20 紅花石蒜(彼岸花) 

紅花石蒜20160820(14)

  紅花石蒜,又稱彼岸花(higan bana)別名也是曼珠沙華 (2016.08.20晨拍攝)   

紅花石蒜20160819(1)

 夜間的紅花石蒜 (2016.08.19夜拍攝)

 

難得住家附近自行車道開了一朵紅花石蒜

因翌日要出遠門一趟

怕錯過花期

於是趁晚上步行前往賞花

僅此一朵的紅花石蒜

緊緊依偎在狀元紅身畔

「紅花石蒜」學名:Lycoris radiata

科名:AMARYLLIDACEAE(石蒜科)

屬名:Lycoris

種名:radiata

中文:紅花石蒜

英文:cluster amaryllis,Shorttube Lycoris

日文:彼岸花(higan bana)

別名又稱曼珠沙華

名稱眾多

看習慣怎麼稱乎吧

翌日出門遠行時

再順道走了將近來回一公里的路

拍攝一下白天的紅花石蒜倩影

免得回家時花已落盡…

 

 

〔 2016.08.19 拍攝〕

 

紅花石蒜20160819(2)

 馬祖的東引和西引是紅花石蒜的家

也許這株當初是隨著狀元紅而來… 

紅花石蒜20160819(3)

紅花石蒜的最大生育特點就是

「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

花落後

葉片才會長出

每年四月左右

葉片則會枯黃

進入休眠期 

紅花石蒜20160819(4)

▲ 紅花石蒜花期約二個月

每年八月到十月可以在地區坡地

樹木較少處看得到

火紅的花朵看來格外顯目

紅花石蒜20160819(5)

紅花石蒜20160819(6)

紅花石蒜20160819(7)

紅花石蒜20160819(8)

紅花石蒜20160819(9)

紅花石蒜20160819(10) 

 

此花一名曼珠沙華,紅色花又名彼岸花,也稱為Red Spider Lily。人稱「草莫見花莫見」。
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長葉子,秋天立起開花,冬天葉子又慢慢退去,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相念相惜永相失。如此輪迴而花葉永不相見,也有著永遠無法相會的悲戀之意。

 


〔 2016.08.20 拍攝〕

 

紅花石蒜20160820(1)

 紅花石蒜緊緊依偎在狀元紅身旁

紅花石蒜20160820(2)

  

【紅花石蒜】

 

學名: Lycoris radiata Herb. 

Lycoris radiata (L’ Her.) Herb. 

科名: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屬(Lycoris) 

別名:石蒜、水麻『圖經,老鴉蒜、酸頭草『得效方』,野蒜,一枝箭『惠濟方』,烏蒜、蒜頭草『綱目』,銀鎖匙、蟑螂花『綱目拾遺,獨蒜、鬼蒜、龍爪花、山烏毒,曼珠沙華(源於梵語Mañjusaka)、彼岸花、莉可莉絲等 

 

紅花石蒜20160820(3)

紅花石蒜20160820(4)

紅花石蒜20160820(5)

紅花石蒜20160820(6)

紅花石蒜20160820(7)

紅花石蒜20160820(8)

紅花石蒜20160820(9)

紅花石蒜20160820(10)

紅花石蒜20160820(11)

紅花石蒜20160820(12)

  陽光此刻正好灑在鮮紅的紅花石蒜上… 

紅花石蒜20160820(14) 

紅花石蒜20160820(15)

紅花石蒜20160820(16)

紅花石蒜20160820(17)

紅花石蒜20160820(18)

紅花石蒜20160820(19)

紅花石蒜20160820(20)

紅花石蒜20160820(21)

紅花石蒜20160820(22)

紅花石蒜20160820(23)

紅花石蒜20160820(24)

紅花石蒜20160820(25)

紅花石蒜20160820(26)

  時間不早了、賞了花後要出發遠行了…

 

【網路查詢資料】

日文:彼岸花(higan bana)的別名也是曼珠沙華,大都是說紅色的那一種彼岸花所以在日本說曼珠沙華一般說是彼岸花中文可以找「紅花石蒜」學名:Lycoris radiata科名:AMARYLLIDACEAE(石蒜科)屬名:Lycoris 種名:radiata 中文:紅花石蒜英文:cluster amaryllis,Shorttube Lycoris原產地是中國大陸,台灣,金馬也有雖有毒性,但是球根經過處理可以食用,也作為藥材來使用原生的紅花石蒜,台灣地區僅見於馬祖列島,這樣有著血紅花朵的石蒜科植物,在大陸、日本、越南和馬來西亞均見分布。中國早在宋代便有花卉記載,當時的人見紅花石蒜只開花不長葉,花落後葉始生,長在同一株,花和葉竟不相見,乃稱「無義草」。紅花石蒜單朵花約開一周,花謝入土之後,葉片才會長出來,到4月葉片會枯黃,並進入休眠期。不耐高溫和潮濕,喜愛酸性土壤,使紅花石蒜碰上炎熱的夏天便休眠去,秋天到春天才是它的活躍期,初秋從地下鱗莖抽出花枝即先行開花,其後再長葉。馬祖的東引和西引是紅花石蒜的家,在馬祖未解除戰地政務、開放觀光以前,國人僅能見到種植於盆栽中的花朵。隨著國人旅遊腳步來到馬祖列島,遍生於東湧燈塔沿線步道的紅花石蒜,也引起遊客注意。在馬祖列島,石蒜的分布很廣,包括東引恩愛山,西引東澳、龍船沙,以及東莒懷古亭的海岸山坡均可見到紅花。紅花石蒜花株挺拔,色澤鮮麗,具觀賞價值。不過,單花的壽命約只有一週的時間。與石蒜科的植物一樣,紅花石蒜的最大生育特點就是「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花落後,葉片才會長出,每年四月左右,葉片則會枯黃,進入休眠期。紅花石蒜是毒也是藥,若誤食鱗莖,會有中毒症狀,但醫學上也把它用作袪痰劑或催吐劑。      紅花石蒜又名龍爪花、一枝箭。此花不但有美名,也有醜名,例如老鴉蒜、鬼蒜。紅花石蒜是石蒜科的多年生草本,若種植於草地、林下或庭院,都可以構成初秋美景;但它也是冬季理想的綠色地被植物,還可以當做盆花和切花的材料。由於紅花石蒜春秋皆可種植,每株又可以自行繁苗十幾二十株,因此一次種植後,可以不斷繁衍下去。 也稱為螃蟹花的紅花石蒜,雖然在馬祖的南竿、高登、鐵尖島、中島、黃官嶼等地方都有分佈,但還是東、西引的族群為最廣。在東、西引,紅花石蒜的生長數量又比馬祖石蒜來得多,盛開時期,從一線天到東湧燈塔沿線山坡地,都可以輕易地欣賞到紅花石蒜的美麗樣子。 紅花石蒜跟馬祖石蒜一樣,花莖抽出時無葉,高約30至40公分;但是花的外觀卻有極大的不同,紅花石蒜,由4至7朵小花組成,裂片極度皺縮和向後反捲,花絲和花柱都很細長。東引燈塔、小紫澳、恩愛山及西引的清水澳附近,都有紅花石蒜的分佈。馬祖石蒜和紅花石蒜看起來是弱不禁風的模樣,可是卻以迎風坡面及開闊的海岸坡地為主要生長地點,習性相當特別。 紅花石蒜花期約二個月,每年八月到十月可以在地區坡地、樹木較少處看得到,火紅的花朵看來格外顯目,而東引地區發現的馬祖石蒜更是絕無僅有;地方政府已將紅花石蒜列為珍稀保育類植物,嚴禁攜帶出境,機場、碼頭也都委由海關執行把關工作。 

 

 

﹝本篇選取照片數:36張﹞

 

 

20160809 七夕情人節攀白石山賞七夕百合情人花

2016.08.09 七夕情人節攀白石山賞七夕百合情人花

白石山20160809(25)

  今天是七夕情人節,正好攀山去看看美麗的七夕百合情人花〔艷紅鹿子百合〕! 

白石山20160809(1)

  白石山稜線上視野遼闊、眺望石門水庫、溪洲大橋、石門山….

 

 早年探訪美麗的艷紅鹿子百合

總是要到平溪等地區爬山賞花

近年則都改為就近攀山賞花

艷紅鹿子百合總是在七夕前後綻放

因此稱為七夕百合情人花

今年的7月31日曾抽空前來探訪

當時還只是含苞待放

今天正好又有時間

便又來走一趟白石山

巧合的是這一天正好是七夕情人節

正好攀山去看看美麗的

七夕百合情人花〔艷紅鹿子百合〕!

 

◎20140803 《艷紅鹿子百合》年度七夕之約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83044022

◎20150812 【白石山】艷紅鹿子百合年度之約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434887298

 

白石山20160809(2)

  攀上白石山稜線視野遼闊

總讓人心情立刻得到釋放

白石山20160809(3)

  俯瞰台四線的崁津大橋

白石山20160809(4)

白石山20160809(5)

 稜線上俯瞰盛開的艷紅鹿子百合

今年花況不如以往

稜線上能看到的花朵不多

也許還要再等待一段時間才會盛放吧 

白石山20160809(6)

 回望石門水庫後池 

白石山20160809(7)

 眺望頭寮山、溪洲山、石門山、太平山、高種山、石門水庫 

白石山20160809(8)

 稜線上俯瞰少數綻放的艷紅鹿子百合 

白石山20160809(9)

 登頂白石山:標高625公尺,無立基石 

白石山20160809(10)

白石山20160809(11)

 白石山岩壁山頂 

白石山20160809(12)

 俯瞰崁津大橋 

白石山20160809(13)

 俯瞰大溪橋 

白石山20160809(14)

 俯瞰大溪橋(左)、武嶺橋(右)

白石山20160809(15)

 俯瞰大溪橋(左)、武嶺橋(右) 

白石山20160809(16)

 俯瞰崁津大橋(台四線) 

白石山20160809(17)

 近觀金面山稜線、遠眺觀音山 

白石山20160809(18)

 山徑轉折處有群聚的艷紅鹿子百合

可惜此處遮蔽物多、拍攝不易…

白石山20160809(19)

白石山20160809(20)

 山壁下仰望艷紅鹿子百合

白石山20160809(21)

白石山20160809(22)

白石山20160809(23)

白石山20160809(24)

白石山20160809(26)

白石山20160809(27)

白石山20160809(28)

白石山20160809(29)

白石山20160809(30)

白石山20160809(31)

白石山20160809(32)

白石山20160809(33)

白石山20160809(34)

白石山20160809(35)

白石山20160809(36)

白石山20160809(37)

白石山20160809(38)

 艷紅鹿子百合總是綻放在高高的岩壁上

也剛好杜絕了人為的破壞

而能保護這片美麗的生態… 

白石山20160809(39)

白石山20160809(40)

 高聳岩壁間的的艷紅鹿子百合 

白石山20160809(41)

白石山20160809(42)

白石山20160809(43)

白石山20160809(44)

 返回白石埤

原先的產道往前阻路的鐵門已拆

可以再往更裡頭欣賞不同角度的白石埤風光

不過裏頭還是有一道鐵門

仍然無法再繼續深入產道…

白石山20160809(45)

  回程途中的夕陽景致

 

  

﹝本篇選取照片數:45張﹞

 

20160809 原生蘭之美~大腳筒蘭

2016.08.09 原生蘭之美~大腳筒蘭

大腳筒20160809(22)

  大腳筒蘭:蘭科,絨蘭屬 

大腳筒20160809(1)

 生長在高高岩壁上的大腳筒、要拍它們還真不容易!

 

爬山過程很幸運遇上這幾叢大腳筒蘭

不過它們生長在約四、五層樓高的岩壁頂端

要拍下它們的倩影還真是不容易啊…

 

 【原生蘭之美】的篇幅

 又能多加一頁記錄囉…

   

大腳筒20160809(2)

 

大腳筒蘭Eria ovata Lindl.

 蘭科

 絨蘭屬

 

 大腳筒屬低海拔著生蘭,

全島海拔800公尺以下之天然林大樹枝幹上偶見。

莖粗大肉質無分枝,

植株叢生,莖甚粗,圓柱狀,肉質。

葉4-5片,集生於莖頂,革質,亮綠色,

狹窄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鈍頭,

基部頗圓或漸狹。

總狀花序自旁抽出,

花序長達30cm,

花多而密集,黃白色。

  

大腳筒20160809(3)

大腳筒20160809(4)

大腳筒20160809(5)

 這一叢大腳筒蘭

又高又遠且缺乏陽光照射

只能勉強拍下它們的身影…

大腳筒20160809(6)

 由遠而近

拍攝生長在約四、五層樓高

岩壁頂端的大腳筒蘭 

大腳筒20160809(7)

大腳筒20160809(8)

大腳筒20160809(9)

大腳筒20160809(10)

大腳筒20160809(11)

大腳筒20160809(12)

大腳筒20160809(13)

大腳筒20160809(14)

 

再往前走一段路程

又發現岩壁頂端有更多的大腳筒蘭

而且幸運地剛好有陽光照射

鏡頭拉起來

還能拍到一些

比較清晰的美麗倩影

  

大腳筒20160809(15)

大腳筒20160809(16)

 

大腳筒20160809(17)

大腳筒20160809(18)

大腳筒20160809(19)

大腳筒20160809(20)

大腳筒20160809(21)

大腳筒20160809(23)

大腳筒20160809(24)

大腳筒20160809(25)

大腳筒20160809(26)

大腳筒20160809(27)

 

  這幾叢大腳筒蘭,

生長在約四、五層樓高的岩壁頂端

要拍下它們的倩影

還真是不容易啊…

 

聽說大腳筒蘭只〝美〞一天

那今天就真是太幸運了

而且今天還剛好是七夕情人節呢…

 

 

﹝本篇選取照片數:27張﹞

 

20160810 遲來的七夕情人節雙彩虹

2016.08.10 遲來的七夕情人節雙彩虹

彩虹20160810(1)

 才在想好一陣子沒看到彩虹了…

彩虹20160810(2)

 沒想到一抬頭天空真的出現了彩虹!

 

在晴朗的天空中

架起了一道彩虹

讓人頓時心情興奮愉悅…

 

彩虹20160810(3)

 於是找個好地點好好欣賞這道彩虹

彩虹20160810(4)

彩虹20160810(5)

彩虹20160810(6)

彩虹20160810(7)

彩虹20160810(8)

彩虹20160810(9)

 不久出現了兩道彩虹…

彩虹20160810(10)

 雖然並不是很完整的彩虹

彩虹20160810(11)

 但也足以讓人欣喜了…

 

雨滴慢慢地灑過來

彩虹也漸漸消逝了

沒想到隔了四十幾分鐘後

在即將夜幕低垂的時刻

在家中屋頂上

天空又出現了兩道彩虹

而且是非常完整的彩虹

 

彩虹20160810(12)

 天空再度出現了兩道彩虹

彩虹20160810(13)

 很完整的彩虹

彩虹20160810(14)

彩虹20160810(15)

彩虹20160810(16)

彩虹20160810(17)

彩虹20160810(18)

  18:30 彩虹再一次漸漸消逝了…

 

前一天正好是七夕情人節

如果這兩道彩虹出現在昨日

一定會更為美好…

希望遲來的彩虹

不會影響到牛郎織女

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

 

 

 ﹝本篇選取照片數:18張﹞

 

 

20160723 長吻松鼠(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 條紋松鼠(20150912)、赤腹松鼠(20160724)

2016.07.23 長吻松鼠(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 條紋松鼠(20150912)、赤腹松鼠(20160724) 

長吻松鼠20160723(8)

  長吻松鼠(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2016.07.23 拍攝〕 

20150912條紋松鼠(2)

 條紋松鼠(深坑烏月山) 〔2015.09.12 拍攝〕

 

睽違多年後

再次買票進入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這次是為了新出土的鞍馬山東北峰基石

(鞍馬山東北峰:標高2715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順便再次嘗試摸位於軍營內的鞍馬山三等基石

(鞍馬山:標高2666公尺、三等三角點6586號)

還要再看看禁區內的小雪山基石

到底有沒有親臨的機緣…..

(小雪山:標高2997公尺、二等三角點1544號)

 

在各山之間攀爬時

遇見一隻可愛的松鼠

這隻松鼠腹部是黃色的

好像與平常見到的松鼠不太一樣?

後來才發現牠應該是

分布在1000公尺以上

中高海拔森林中的長吻松鼠

也讓我想起去年在石碇深坑二登烏月山時

曾遇到過一隻條紋松鼠

於是便一併整理起來…..

 

長吻松鼠20160723(1)

  

台灣有三種松鼠~赤腹松鼠、條紋松鼠和長吻松鼠 

赤腹松鼠胸腹部多為赤棕色,尾巴上有長而蓬鬆的尾毛,看起來像一把大瓶刷,台語叫做「蓬鼠」,體長約18~24公分,尾巴長約18~20公分,體種500公克以下,中低海拔較常見,是台灣最常見、分佈也最廣的松鼠。

長吻松鼠,又稱荷氏松鼠,和赤腹松鼠外型相似,體型比赤腹松鼠小一些,體長約17~24公分,尾巴長約12~18公分,腹部顏色淺黃色,尾巴也沒有赤腹松鼠蓬鬆。最重要的是他的吻部比赤腹松鼠長,所以才會叫做長吻松鼠。喜歡在地面生活,分佈不普遍,以中高海拔山區為主。

條紋松鼠俗名金瓜鼠(閩語),身長約10~14公分,尾長約9~12公分,體重約60~80公克,是三種松鼠中體型最小者。全身為黃褐色短毛,腹部白色,背部有三條明顯的黑褐色縱紋,最主要的特徵是尾毛細長不蓬鬆。為臺灣特有種,棲息於500至3,000公尺海拔山區,闊葉林、針葉林及混生林為主。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 及玉山國家公園等地,皆可見到條紋松鼠。

 

長吻松鼠20160723(2)

 

 長吻松鼠又名荷氏松鼠

是台灣特有亞種

也是台灣三種松鼠之中比較少見的

分布在1000公尺以上之中高海拔森林中

 

長吻松鼠20160723(3)

 

和平地常見的赤腹松鼠

除了活動分部地區不同之外

體型較小

腹部是橙黃色的

應該是最好辨認的特徵

  

長吻松鼠20160723(4)

  

長吻松鼠: 

中名:長吻松鼠 

英名:Owston’s squirrel ; Long-nosed squirrel 

學名:Dremomys pernyi 

囓齒目Rodentia 松鼠科Sciuridae,體長17~23公分,尾長12~18公分,體重約200公克

  

長吻松鼠20160723(5)

長吻松鼠20160723(6)

長吻松鼠20160723(7)

長吻松鼠20160723(9)

 

這隻長吻松鼠其實有點距離

而且是在有點高度的草原中活動

一直在等著看能不能有更好的角度拍攝

不過因時間不太夠

還有山頭要繼續探訪

便放棄繼續觀察的機會了……

 

20160723大雪山天池

 天池

20160723遠眺小雪山

 遠眺小雪山(山頂有軍事雷達站) 

20160723近觀小雪山

  近觀小雪山(山頂有軍事雷達站)

鞍馬山東北峰20160723

  鞍馬山東北峰(鞍馬山主峰):標高2715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鞍馬山20160723

 鞍馬山:標高2666公尺、三等三角點6586號

   

台灣三種松鼠中

除了常見的赤腹松鼠之外

另一種是條紋松鼠

剛好去年(2015.9.12)在深坑地區

第二次攀登烏月山途中時

曾與牠驚鴻一瞥

當時按了幾下快門後

這隻條紋松鼠即跳離視線之外了…..

 

 20150912條紋松鼠(1)

 

 條紋松鼠身長約10~14公分

尾長約9~12公分

體重約60~80公克

與赤腹松鼠及長吻松鼠同為臺灣本土產的三種松鼠

條紋松鼠是體型最小者

全身為黃褐色短毛

腹部為白色

背部有三條明顯的黑褐色縱紋

尾毛細長不蓬鬆

為其最主要的特徵 

 

20150912條紋松鼠(3)

 

當條紋松鼠棲坐在樹枝上

鼓起圓形的身體時

遠遠望過去就像一顆南瓜放在樹上

所以俗稱「金瓜鼠」

  

20150912條紋松鼠(4)

  

條紋松鼠

學名:Tamiops maritimus formosanus

型態特徵:體長約16公分以下,重量多半在80公克,體側有3條黑褐縱帶,伴隨淡褐色的間隔。

分布地域:生活在海拔1,500至3,000公尺山地。條紋松鼠無論在闊葉林或針葉林都能適應。

覓食習慣:一般是種籽、果實、嫩芽、花朵、嫩葉。

保育等級:非保育類 

 

20150912烏月山登山口

  烏月山登山口

20150912深坑烏月山

 烏月山(三貢嶺山):標高441公尺、三等三角點六八三號

 

至於常見的赤腹松鼠拍攝過很多次

一時之間也難以找到照片

剛好於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回來翌日

於石門水庫隨手拍攝到

一隻正在啃食構樹果實的赤腹松鼠

可以比較看看台灣三種松鼠的差異

 

松鼠(石門水庫)20160724

 (石門水庫) 〔2016.07.24 拍攝〕 

20160724石門水庫

 石門勝景

  

赤腹松鼠

學名: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英名: Red-bellied Tree Squirrel

分布: 南亞、不丹及台灣

俗名: 膨鼠分類:哺乳綱 囓齒目 松鼠科

特徵: 尾毛極為蓬鬆,背部為暗灰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紅栗色

特性: 體毛呈暗褐色,全身僅頭、胸、腹部及四肢為短毛,其餘均為長毛,尤其尾毛極膨大,故俗稱「膨鼠」。溫馴,沒有攻擊性,好奇活潑。

身長約20-22公分,尾長為17-20公分,體重約260-300g。在樹上生活,會發出多樣的鳴聲。

以堅果種子為主,及水果、嫩芽等食物。

保育等級: 非保育類

  

 ﹝本篇選取照片數:2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