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 大溪上石屯.午後兩點.遇見大彩虹 (桃園大溪)
▲午後兩點剛停車準備探路、就乍見天邊一道美麗大彩虹。
▲難得午后兩點才過、就能欣賞到漂亮的大自然美景。
午後兩點因為天候轉晴
臨時決定改往大溪探訪基石遺珠
才來到登山口附近停車準備探路
就乍見眼前一道美麗大彩虹懸掛天際
難得午后兩點才過
就有緣邂逅美麗的大自然美景…..
▲難得午後兩點左右就能有緣邂逅這道美麗大彩虹。
〔本篇選取照片數:〔15張〕
2020.08.05 海岸山脈最高峰半夜回程的意外驚喜~邂逅可愛小山羌 (花蓮富里)
▲半夜十一點多下山途中、突然被山徑附近兩個小小圓圓的亮光吸引…。
▲大家七嘴八舌猜測是什麼、仔細看~~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山羌。
因為大雨耽擱及狀況連連
在半夜十一點多
還在海岸山脈最高峰努力下山途中
突然在黑矇矇的山徑附近
瞥見兩個小小圓圓亮光而被吸引駐足
因為四周黑壓壓難以看清楚
雜草樹木也阻擋了視線
大家七嘴八舌猜測到底是什麼
再撥草靠近仔細瞧
才發現是一隻可愛的小山羌
瞪著雙眼望著我們…
爬山聽見山羌叫聲的機會常有
但通常難以見到其身影
真是難得可以靠的那麼近
還能跟小山羌相視許久…
只是想再更靠近拍照時
終於把牠給驚動而瞬間跑掉了…
也在一瞬間瞧見其可愛完整身影
可惜動作太快、沒辦法拍到
雖然山羌於動物園也能看到
但在野外邂逅、就是不一樣的感覺…
真的是半夜下山的意外驚喜收穫
以下照片是另一部相機所拍攝~~~
〔本篇選取照片數:〔10張〕
2020.08.01 幸運的最後一天機緣~探訪鴒角鴞及可愛寶寶 (桃園平鎮)
▲領角鴞:鴟鴞科、角鴞屬。
▲領角鴞:中小型貓頭鷹,眼睛為橙紅色。
因為延遲前往花東出發日期
因此幸運拍攝到其實就在住家車程不遠處
且已在媒體沸沸揚揚似乎有一陣子的領角鴞
這次因為有可愛的領角鴞寶寶
因此吸引許多攝影人士前去
這天還是有一些人前來尋找鳥蹤
幸運的是~~第二天想再來探訪時
卻已經找不到半隻鳥蹤了
所以這天竟是最後的一天機緣了?!
▲一直無法拍到寶寶的好角度、也只能盡量了~~~。
【領角鴞】
鴟鴞科 Strigidae
角鴞屬
學名:Otus lettia
別名:貓頭鳥(台語對鴟鴞的通稱)
普遍留鳥
群聚性:單獨、成對
全身大致呈灰褐色的領角鴞
是台灣地區分布最廣泛
也最有機會出現在
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
早年領角鴞多半只棲息在
城市邊緣的丘陵地區
但隨著人類開發
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後
失去家園庇護的領角鴞
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
繼續努力生存之外
少部份則憑藉著過人的適應能力
就此進入都市水泥叢林裡
展開新的冒險生活
▲原來樹枝上的其中一隻領角鴞寶寶往左移動。
▲兩隻領角鴞寶寶依偎在一起。
▲瞬間拍下幾張後、就再沒機會拍到領角鴞寶寶的正面了 。
▲領角鴞今天的位置很高。
▲另一部倍數較低的相機拍攝的畫面之一:領角鴞寶寶今天難得正面現身。
▲另一部倍數較低的相機拍攝的畫面之二:領角鴞寶寶好似在偷看拍攝者。
領角鴞為中小型貓頭鷹,眼睛為橙紅色,體長約19~25公分,翼長約17公分,尾長約9公分,通體灰褐色,密布淡褐斑紋,有一對豎立如耳朵的角羽,和不甚明顯之黑色蟲蠹斑。後頸有黃土色斑,翅膀的飛羽具有若干濃色闊橫帶。顏盤灰黃色,有不規則之黑色斑紋。尾羽灰色,有暗褐色橫帶,尾下覆羽灰白色,有黑色細斑。其胸、腹底色灰褐色,具有箭簇狀斑紋,腹部中央白色,腳趾部分沒有羽毛。
▲第二天再前往時已找不到鳥蹤、補拍更早鳥友拍攝領角鴞寶寶的樹洞。
〔本篇選取照片數:〔36張〕
2020.07.18 新店撿基石遺珠、巧遇疑似「東方蜂鷹」 (新北新店)
▲撿完基石、走到一棵大樹旁,驚動一隻大鳥振翅飛走。
▲這隻大鳥飛到遠處樹冠上、用長鏡頭拉近拍攝。
到新店撿一顆近年才發現的基石遺珠
離開時到附近橋頭賞景
驚動旁邊樹上一隻大鳥振翅飛走
因為不是鳥類專家
只覺得牠是一隻”鷹”類大鳥
但追蹤牠於遠近樹上飛行數次
發現牠是在蜂群中覓食
而且似乎也在啄食樹上小果實
根據網路資訊:
「東方蜂鷹的學名:Pernis ptilorhynchus,
英文名:Oriental honey buzzard,鷲鷹科,
雄鳥身長約57cm,雌鳥身長約60cm,
「蜂鷹」鳥如其名,以蜂蛹為主食,
牠們是猛禽家裡的異類,全世界300種猛禽都是肉食性,
只有蜂鷹口味獨特,就愛吃蜂蛹。」
因此實在無法判斷之下
除了「主要以蜂類的幼蟲、蛹、與成蟲為主食」的特色
而「外型羽色的變異很大」
又有幼鳥、雛鳥、亞成鳥、成鳥等各階段
對非專家者如我而言、更難去與圖鑑核對
因此暫時就以「疑似台灣蜂鷹」、先記錄起來
畢竟難得有時間都已經把照片整理起來了說…
▲這隻大鳥第一度振翅飛離附近大樹、飛到遠方一棵樹冠上。
蜂鷹公鳥 – 嘴喙上的蠟膜偏黑色,眼睛虹膜偏褐紅色
公鳥的尾羽橫紋較少條且較粗
蜂鷹母鳥 – 嘴喙上的蠟膜也是偏黑色,眼睛虹膜偏黃色
母鳥的尾羽橫紋較細且多條 (資訊摘自網路)
▲這隻大鳥第二度飛行至另一樹冠上、似乎在啄食小果實。
▲這隻大鳥第三度振翅飛行、回到原來被驚動的位置。
▲可發現這隻大鳥被蜂群簇擁、也泰然自若。
▲這隻大鳥第四度飛行至遠方棲息在另一棵樹上、背影與正面顏色差異很大。
▲這隻大鳥第五度飛行、盤旋空中暫時遠離而去…..。
若有專家知道這隻大鳥的真正名稱、敬請指正,感謝!
以下是 2014.10.12 林務局(圖)朱莉雅(文)所記錄的
「生態顯影 東方蜂鷹 連虎頭蜂也畏懼」文中所摘錄的東方蜂鷹相關資料:
「東方蜂鷹有「千面食蜂鳥」之稱,為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的珍貴稀有保育野生動物,
同時也是華盛頓公約(CITES)列入保育的野生動物之一。
東方蜂鷹雖居於食物鏈頂層,會捕食小鳥、蜥蜴、魚、老鼠、蛇、蛙等小型動物,
但牠們最愛的主食,卻是令大多數生物避之唯恐不及的「蜂類」,
所以在眾多猛禽當中,東方蜂鷹算是相當特立獨行的一個種類,
不僅食性與眾不同,也是台灣唯一擁有多種羽色的猛禽。
東方蜂鷹因臉上羽毛排列如魚鱗般緻密,頭部小、頸部長的構造,方便將頭伸進蜂巢縫隙覓食,
所以就連兇惡的虎頭蜂也奈何不了牠。
事實上,東方蜂鷹就是因為喜食蜜蜂、胡蜂或是兇猛的虎頭蜂等蜂類的蛹及幼蟲,才會被稱作「蜂」鷹。」
〔本篇選取照片數:〔40張〕
2020.06.13 黃花鳳仙花 (新竹尖石)
▲黃花鳳仙花:Cyrestis鳳仙花科(Balsaminaceae)、鳳仙花屬(Impatiens)。
▲黃花鳳仙花為臺灣特有種。
上一次記錄黃花鳳仙花
回首已是九年前(2011/10/08) 的事了
這次依然是在這條漫漫古道
雖然是在不同方向的登山口進入
卻同樣遇見一大片亮麗的黃花鳳仙花
雖然目標還在前方
尚不知是否有緣遇見的原生野蘭
不過能在途中
再次邂逅這一大片黃花鳳仙花
也是令人十分驚喜~~
黃花鳳仙花是台灣原生鳳仙花一屬三種之其中一種
台灣原生的鳳仙花(一屬三種),分別為:
棣慕華鳳仙花(Impatiens devolii Huang)
黃花鳳仙花(Impatiens tayemonii Hayata)
紫花鳳仙花(Impatiens uniflora Hayata)
〔本篇選取照片數:〔27張〕
2020.07.04 石牆蝶〈網絲蛺蝶〉 (宜蘭冬山)
▲網絲蛺蝶:蛺蝶科 Nymphalidae、絲蛺蝶屬 Cyrestis。
▲網絲蛺蝶幼蟲以桑科榕屬植物為食,一年多世代,成蟲全年皆可見[。
因為剛進入林道
就被前方髮夾彎卡住的大卡車擋道
等於還有十幾公里林道暫時無法進入
只好先撤退等待一段時間
沒想到這短短幾十分鐘
卻意外邂逅一大群壯觀的石牆蝶
真是驚喜的收穫~~
【網絲蛺蝶】
學名:Cyrestis thyodamas
蛺蝶科 Nymphalidae
絲蛺蝶屬 Cyrestis
別名:地圖蝶、石崖蝶、石牆蝶、石垣蝶、崖胥
分布於中國華南、華東、華西、喜馬拉雅山區、阿富汗、
印度、中南半島、日本與台灣
台灣地區廣泛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地區
幼蟲以桑科榕屬植物為食
一年多世代
成蟲全年皆可見
▲小土路裏頭草叢中另有一小群石牆蝶。
▲意外邂逅這一大堆群聚石牆蝶的最後一拍。
〔本篇選取照片數:〔36張〕
2020.07.02 黃昏乍現的兩道美麗大彩虹(虹與霓)
▲黃昏乍現兩道美麗大彩虹(1)。
▲黃昏乍現兩道美麗大彩虹(2)。
下午四點多突然降下一場大雨
大約下了一個多小時後
雨勢漸漸變小
抬頭仰望黃昏詭譎的天色
心想睽違許久未記錄的美麗彩虹
應該會出現了吧…..
一開始因有事分心
而沒有太留意
先錯過了稍早乍現的彩虹
後來原本有事要出去一會
才剛出門不久
就發現眼前出現了
兩道高懸天際的美麗大彩虹
趕緊回頭、拿起相機
衝上自家頂樓欣賞拍照
上一次記錄彩虹
應該有超過一年多了吧
眼前又是一次讓人驚嘆的
大自然美麗印記…..
▲18:13 拍下的第一張照片。
▲18:25 彩虹已漸漸黯淡了…。
〔以下是手機拍攝的彩虹照片〕
▲兩道大彩虹(虹與霓)。
〔本篇選取照片數:〔36張〕
2020.06.13 大枝掛繡球花 〈全緣葉繡球花、全緣葉八仙花〉 (新竹尖石)
▲大枝掛繡球: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八仙花屬(Hydrangea)。
▲大枝掛繡球分布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菲律賓也有。
大枝掛繡球
攀緣性藤狀大灌木
莖粗長、分枝多
初生小枝常具蛛網狀毛茸
成熟枝條幾乎無毛
小枝和葉柄褐紅色幾乎無毛
常依附大樹而生
偶見生於巨石或山崖之上
分布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菲律賓也有)
1500~3200公尺中高海拔針闊葉混生林內
偶見生於巨石或山崖之上
花序外圍具八仙花屬的不孕花
瓣化萼片2~4不等大
兩性花~淡黃色、花瓣早落
新開的花可見大苞片
兩性花一開花瓣(淡綠色)即落
【大枝掛繡球】
學名:Hydrangea integra Hayata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八仙花屬 Hydrangea
別名:大枝掛繡球、全緣葉繡球、全緣葉繡球花、全緣葉八仙花
原產地:分布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菲律賓也有
▲竹60線遠眺大霸尖山。
▲經竹60線魯壁山莊。
〔本篇選取照片數:〔10張〕
2020.02.28 探訪《水雲瀑布》邂逅【鉛色水鶇】(雄鳥)及【黃鶺鴒】 (苗栗泰安)
▲鉛色水鶇:鶲科 Muscicapidae、紅尾鴝屬 Phoenicurus。
▲鉛色水鶇雄鳥,全身灰藍色,尾巴為栗紅色。
在相隔了十二年之久
終於有了再一次機緣
探訪神祕的【水雲瀑布】
也終於順利圓夢了…
於沿溪逆流而上途中
遇見了鉛色水鶇雄鳥
也邂逅了一隻黃鶺鴒
雖然距離都很遙遠
但還是有緣在晴朗天候中
留下了與它們短暫邂逅的身影
「鉛色水鶇」活動於快速流動的溪澗
和河流的小型圓潤鴝鳥
常會進入水邊人類利用區
如水壩和堤壩
也會使用有遮蔭的渠道
雄鳥鉛灰色
有亮橙色尾羽
通常在棲息時上下扇動
雌鳥及幼鳥是棕灰色
腹部鱗片紋
尾羽上半部亮白色
【鉛色水鶇】
學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
鶲科 Muscicapidae
紅尾鴝屬 Phoenicurus
又名紅尾水鴝、鉛色水鴝
臺灣話稱石青仔
雄鳥全身灰藍色、尾巴為栗紅色
雌鳥及幼鳥棕灰色、腹部鱗片紋,尾羽上半部亮白色
▲鉛色水鶇棲息在前方大石上(拍攝實際距離)。
▲拍攝鳥兒一段時間後、繼續往水雲瀑布前進。
▲再度遠遠見到一隻鉛色水鶇身影。
▲往前途中邂逅另一隻黃鶺鴒。
【黃鶺鴒】
英文名:Yellow Wagtail
鶺鴒科 Motacillidae
鶺鴒屬 Motacilla
活動於河谷、林緣、原野、池畔及居民點附近
從平原至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均可見其蹤跡
黃鶺鴒〔特徵〕
身體纖細,體長15~16cm
帶褐色或橄欖色、虹膜-褐色
嘴-褐色、腳-褐至黑色
叫聲-為重複的叫聲間雜顫鳴聲
並非直線飛行
而是一上一下地飛行
行走時尾巴會不斷上下擺動
▲短暫時間駐足拍攝後、繼續往水雲瀑布前進。
▲這應該就是往水雲瀑布途中的大石門瀑布吧?!
▲小心越過這道峽谷、水雲瀑布就將掀開神秘面紗。
▲終於在23年前(1997)及12年前(2008)兩度拜訪虎山後,
再於前幾天第三度拜訪虎山時起心動念,
於五天後順利完成了親訪水雲瀑布多年的心願。
▲水雲瀑布近影。
〔本篇選取照片數:〔41張〕
2020.06.14 褐頭鷦鶯 (桃園觀音)
▲褐頭鷦鶯:扇尾鶯科 Cisticolidae、鷦鶯屬 Prinia。
▲褐頭鷦鶯是一種常見的鷦鶯,樸素的灰褐色羽毛,隨分布區而略有不同色調。
在觀音海邊灌木叢
巧遇褐頭鷦鶯
其實是被牠叫聲所吸引
才在回車途中發現牠…
【褐頭鷦鶯】
扇尾鶯科 Cisticolidae
鷦鶯屬 Prinia
【褐頭鷦鶯各個亞種的分布範圍】
褐頭鷦鶯(學名:Prinia inornata)
為扇尾鶯科鷦鶯屬的鳥類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位於印度德干高原
褐頭鷦鶯華南亞種
(學名:Prinia inornata extensicauda)
在中國大陸
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南、
江西、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
褐頭鷦鶯台灣亞種
(學名:Prinia inornata flanirostris)
台灣特有亞種
臺灣話稱望冬(bāng-tang)或布袋鳥(pòo-tē-tsiáu)
褐頭鷦鶯是一種常見的鷦鶯
樸素的灰褐色羽毛
隨分布區而略有不同色調
白而寬的眉斑和長長的尾羽
看起來好像鬆垮垮地黏在身上
繁殖鳥有黑色的喙和較短的尾羽
常見於各種棲地
特別是農地及濕地
不會去有樹冠層的林地
個性大膽
常躲在在灌木叢裡
但在裸露棲枝上鳴唱
鳴唱聲是重複的一連串昆蟲般的顫音
鳴叫聲包括各種吱喳聲和叮叮聲
也會用翅膀發出拍擊聲
▲切換拍攝模式時、鳥兒突然飛走了,只好再耐心等待一陣子…。
▲等了好一會、只再拍到這一張,只好頂著烈日回停車處了。
〔本篇選取照片數:〔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