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3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市定古蹟》 (台南南區)

2011.01.23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市定古蹟》 (台南南區)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5)

   保存於臺南市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的小西門(靖波門)。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1)

  小西門及兩座大砲全景。

 

2017年7月再次回到台南府城,順道參觀之前遺漏的一些充滿文化歷史的古蹟及建築等,當參觀了臺南女中後牆的「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時,查詢了臺灣府城僅留的部份殘蹟,除了臺南女中此處城垣殘蹟外,還有位於國立成功大學內的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這兩段規模較大,在之前即訂為三級古蹟保存。另外一處「臺灣府城城垣東門段殘蹟」,與其他兩處的城垣比起來則較為短小。除了已列為古蹟的以上三處殘蹟之外,臺灣府城城垣尚有其他遺蹟。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 

臺南小西門(靖波門)。 

 

成功大學於1982年8月6日曾拆除此段城垣約100公尺的殘蹟,以興建新教室。大致位於勝利路上,另臺南一中本部升旗場保留到太平洋戰爭後也拆除,僅留群英堂旁極為零碎之殘蹟,與民房相鄰。之前曾整理了臺南女中後牆的「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也想起了2011年1月重遊的「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就順便找出照片整理起來,當時是相隔二十多年才又回到台南市,正好舊地重遊、悠閒漫步成大美麗校園中…。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

小西門(靖波門)位於臺南市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勝利路旁)

  

臺灣府城建立於1788年,位於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的「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是其中之一規模較大的保存古蹟。台灣府城原是歷史上清朝台灣府的府城,在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改名為台南府城,後因日治時期因都市發展需要,城垣逐漸拆毀,如今只剩下部分殘蹟。其中有兩段殘蹟規模較大,被訂為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保存,分別是「南門段」及「小東門段」,另有一小段的「東門段」殘蹟則訂為市定古蹟保存。「台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位於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鄰近成功湖、榕園和成大館、舊文學院兩座日式建築,呈現南北細長帶狀分布,目前校方於城垣西側種植矮底樹叢,避免人群踐踏破壞殘蹟。「台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現今結合校園資源,以及週邊綠蔭盎然,週末會有許多遊客來此運動、郊遊、拍照,遠眺殘蹟遙想其當年風采。

臺灣府城在清雍正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築造木柵城時,小東門段的範圍為:正東倚龍山寺,設大東門,木柵由大東門向北,延續到右營廳後,轉東北到小東門,再向正北走,靠近城守營即為大北門。所以小東門的城段,就是介於大東門城與大北門城之間的兩段。台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城垣僅存勝利路上,以三合土夯築之小東門段城垣殘蹟,北起小東路長約二百公尺,南止於大學路長約六十五公尺的城垣殘段隱藏在茂密的樹林下。西元1966年,成功大學收購光復營區校地時,為建造校園圍牆,拆除了南段城垣。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位置:台南市大學路1號(成大光復校區大學池旁)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3)

城門前立有「三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石柱。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4)

小西門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原稱清水門,位於土墼埕之西。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改築城池為土城時,改在土墼埕之側築新小西門,曰靖波門。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時,因道路拓寬,原本位在逢甲路(今西門路一段688號前)上的小西門面臨拆除危機,後來因成功大學表示願意接收,遂被遷築至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但在遷移時因入口方向問題,而將門樓與門洞反置,至今仍維持此狀態。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5)

小西門上的「乾隆五十三年、靖波門」門額刻字。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6)

小西門城樓遷建記。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7)

城牆上「小西門」門額。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8)

城內有兩座大砲,

一座是道光年間,

另一座是同治年間建立的。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9)

小西門旁的大砲。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0)

兩座大砲,一座是道光年間,

另一座是同治年間建立的,

此地也是來成大的旅遊景點之一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1)

小西門及兩座大砲全景。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2)

小西門附近的「牛埔定界示禁碑」。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3)

牛埔定界示禁碑說明牌。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4)

牛埔定界示禁碑。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5)

牛埔定界示禁碑。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6)

乾隆元年「鎮北門」門額殘跡。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7)

「鎮北門」門額說明牌。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8)

乾隆年間「小南門」門額殘跡。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19)

「小南門」門額說明牌。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0)

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全景之一。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1)

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全景之二。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2)

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全景之三。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3)

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全景之四。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4)

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全景之五。

府城城垣小東門段20110123(25)

保存於臺南市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的小西門(靖波門)。

 

 

﹝本篇選取照片數:25﹞

 

20170710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市定古蹟》 (台南南區)

2017.07.10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市定古蹟》 (台南南區)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

 三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文資法修正通過後、改列為市定古蹟。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2)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台南府城處處隱藏古蹟,就連台南女中的圍牆、也是三級古蹟呢! 

拍完台南女中的市定古蹟「自強樓」後,由左沿著南女圍牆、繞經台南大學右轉後,即可見到這一段古意盎然的「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臺灣府城建立於1788年,今日僅留部份殘蹟。其中兩段規模較大,訂為三級古蹟保存,而另有一小段列為市定古蹟保存。目前因文資法通過後,原三級古蹟已改列為市定古蹟。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3)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東西向,至日治時期荒廢。臺南市政府曾多次加以整修,現在不僅是古蹟,亦作為臺南女中後牆。此城垣原為泥土製作,但由於臺南的春夏偶有暴雨,遂再外加上三合土保護。殘跡長六十四公尺,高五公尺,清代的城牆橫跨樹林街,向東穿越至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門口東側(但今日只留石碑),向西則延伸至今日建興國中南方之大南門。」(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另外一段規模較大的則為「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於國立成功大學內,成功大學於1982年8月6日曾拆除此段城垣約100公尺的殘蹟,以興建新教室。大致位於勝利路上,臺南一中本部升旗場保留到太平洋戰爭後也拆除,僅留群英堂旁極為零碎之殘蹟,與民房相鄰。」(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至於另一段「臺灣府城城垣東門段殘蹟」,與其他兩處列為三級古蹟的城垣比起來較為短小,位於臺南市東門路一段156巷23號南側與光華街225號對面。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位置:台中女中後牆 (台南市中西區大埔街97號)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4)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台南女中後牆)。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5)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台南女中後牆)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6)

由不同角度欣賞「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市定古蹟。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7)

府城舊城歷史區域說明。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8)

位置地圖說明。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9)

台南女中「城垣南段(台南女中段)」說明。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0)

台南女中「城垣南段(台南女中段)」照片。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1)

台南女中「城垣南段(台南女中段)」說明。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2)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全貌。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3)

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4)

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5)

市定古蹟「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6)

臺灣府城八城門介紹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7)

臺灣府城八城門介紹。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8)

臺灣府城八城門介紹。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19)

臺灣府城八城門介紹。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20)

臺灣府城八城門介紹。

府城城垣南門段20170710(21)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現為台南女中的其中一段圍牆,

位於慶中街與樹林街二段岔路口附近。

 

 

﹝本篇選取照片數:21﹞

 

20170710 臺灣府城大南門《市定古蹟》 (台南中西)

2017.07.10 臺灣府城大南門《市定古蹟》 (台南中西)

大南門20170710(4)

 臺灣府城大南門,外門上有大南門三字。

大南門20170710(16) 

 臺灣府城大南門,門上有「寧南門」三字。

 

這幾年造訪台南孔廟應該至少有兩次了,

卻忘了是否來參觀過「大南門」,

今天利用機緣特地再走訪一次,感覺應該是有來過吧。

 

大南門20170710(1)

臺灣府城大南門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南門公園內)。 

 

臺灣府城大南門:『又稱寧南門,建於1725年,是清朝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之一,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建成年代大清雍正三年,為直轄市定古蹟(原三級古蹟)。台南府城原有5座甕城,寧南門是台灣唯一一座僅存的,大北門、小北門、小東門及小南門都已經消失。大南門位於孔廟正南方,城池南垣正中,出城向南行有五妃廟位於魁斗山,現位於南門路旁公園內。二次大戰後大南門城樓仍在,但中脊於1963年7月18日大雨後塌下。又赤崁樓贔屭碑原安放於大南門月城內(最初在福康安生祠內,1928年時遷到大南門內),因石碑連底座高約一丈三尺,臺南市政府為了將碑改安放於赤崁樓內便將城拆出一缺口以將石碑運出。大南門設有月城,1977年依原樣重建。內門上有寧南門三字、外門上有大南門三字。門後緊臨建興國中,學校每年皆讓畢業生畢業典禮結束後從城門走出,代表畢業生畢業後邁向另一階段。』(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臺灣府城大南門位置: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南門公園內)

 

大南門20170710(2)

南門公園前「大南門城」說明石碑。

大南門20170710(3) 

位於南門公園內的大南門城。 

大南門20170710(4)

外門上有大南門三字。 

大南門20170710(5)

大南門。 

大南門20170710(6)

「大南門」說明牌。 

大南門20170710(7)

進入大南門內部參觀。 

大南門20170710(8)

城牆上的大砲。

大南門20170710(9)

回望大南門外門。

大南門20170710(10)

大南門城內部建築。

大南門20170710(11)

大南門城牆。

大南門20170710(12)

大南門城內部建築。 

大南門20170710(13)

大南門城內部景觀。

大南門20170710(14)

大南門城內部建築。 

大南門20170710(15)

大南門城內部景觀。

大南門20170710(16)

大南門城內部建築。 

大南門20170710(17)

大南門城內部建築。 

大南門20170710(18)

內門上有寧南門三字。 

大南門20170710(19)

大南門開放時間 8:30~17:30。

大南門20170710(20) 

臺灣府城大南門原為三級古蹟,現改列直轄市定古蹟。

 

 

﹝本篇選取照片數:20﹞

 

20170710 桂子山 (台南南區)

2017.07.10 桂子山 (台南南區)

桂子山20170710(8)

  桂子山

桂子山20170710(18)  

 桂子山路口的「水交社公園」標示。

 

有點遺憾早年住在台南時,不知道來拜訪魁斗山及桂子山,如今不要說已消失的魁斗山了,連桂子山都沒辦法登頂了。桂子山:位於台南市南區,標高16公尺,日蝕站三角點。

根據2010/01/24山友小李的資料:「先翻牆進入即將拆除的舊眷村,再翻過高的鐵片圍籬,進入廢棄營區;由磚造營舍後方循有路條的小徑上土丘;高點有一的營舍,進入室內中央有一四方形的凹槽,蓋子已拆除,即可見到桂子山日蝕站三角點銅標;依資料屋頂另立有一日蝕站三角點銅標,由樹幹勉強爬上屋頂,堆滿好厚的落葉,見到測量的塑膠布,懶的逐一翻找,小心下來;桂子山日蝕站即將改建,不知是否會保留?有興趣的山友趕快去。」。

最近的一次紀錄則是山友雨林於2014/5/16的資料,簡述如下:「由南門路約行250公尺處,台南市第一消防大隊為魁斗山原一等三角點埋設,但現在成消防隊。 南門路【右轉】水交社一街。  行200公尺【左轉】。約行60公尺在附近停車,入口處為公園,但有類似眷村舊巷口,因為此處本是眷村,保留舊牆來懷念。走到底為桂子山登山口,慢慢找路上去。桂子山,標高29公尺,山頂建有昔日為測量日蝕而建造的水泥老建築,裏面設有「聯勤測量處 測量隊日蝕站三角點」。桂子山雖為小山丘,但為昔日未改制之前台南市最高峰。距離桂子山東北方約170公尺處,標高26公尺,立有一等三角點的「魁子山」在現今台南市第七消防大隊位置上,一等三角點早已遺失。桂子山與魁斗山附近據文史所稱為筆架連峰,但因都市計畫鏟平。」。

這次順道前往嘗試攀登,奈何四周都是圍籬及告示牌,探頭往內看、雜草藤蔓叢生,沒有用刀是上不了的,但既然已有告示「維護生態及安全、禁止進入桂子山」,就不勉強去硬闖了。而且正值溽暑、天氣非常炙熱,光繞一圈、就已全身冒汗了…。

 

桂子山20170710(1)

 山友資料記錄,台南市第一消防大隊為魁斗山原一等三角點埋設,

但現在成消防隊。但印象中也有說魁斗山原位於是五妃廟現址。

  

新聞曾報導桂子山有可能會規劃列為古蹟,如果好好整理起來,不僅多了一處值得參觀遊憩的地方,應該也有機會再來登頂了吧。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288779 

府城桂子山提列古蹟若過 將成山丘地景首例 (2009-03-19)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水交社桂子山是府城重要地貌指標,早期文獻即有紀錄記載,小山丘上並有日治時期建物,因此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申報將之提列古蹟,台南市文化觀光處預定明日勘查,能否成為全國第一個山丘地景古蹟,尚待審查討論。南市文化資保護協會表示,桂子山海拔約三十公尺,在文獻中記載為「府學筆架山」,山丘上有個三角點,是日治時期進行全島測量時,設在南市的唯一三角點。三角點上方的涼亭,是日治昭和年代建物,目前保存尚好,協會認為桂子山與三角點、涼亭應列入「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市定古蹟區範圍內,一併保存維護。 

據水交社文化工作室調查,早年府城大致是平原地形,少有起伏,大南門城外才有地勢較突起的山丘,形狀像倒覆的淺盤,俗稱「桶盤淺」,指的就是桂子山一帶。但這裡位置偏遠、多為墓葬區,俗稱「鬼仔山」,後來才取諧音為「桂子山」及「貴子山」。在清乾隆時期的《台灣府城》地圖上,大南門城外的山丘便載有「貴子山」一地。文資協會認為,桂子山留存許多原生植物,例如黃槿,早年人們用其葉包粿,所以俗稱「粿仔樹」。如果未列為古蹟區,而視為一般公園造景開發,恐將破壞原始地貌。

  

桂子山20170710(2)

桂子山四周都是圍籬及告示牌。 

桂子山20170710(3)

桂子山是一座小丘。  

桂子山20170710(4)

四周豎立多個告示牌:「維護生態及安全、禁止進入桂子山」。 

桂子山20170710(5)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介紹。 

桂子山20170710(6)

告示牌:「維護生態及安全、禁止進入桂子山」。 

桂子山20170710(7)

桂子山說明牌。 

桂子山20170710(8)

繞行桂子山。 

桂子山20170710(9)

繞行桂子山。 

桂子山20170710(10)

繞行桂子山。 

桂子山20170710(11)

繞行桂子山,發現一個入口、入口似有噴漆。 

桂子山20170710(12)

探頭往內看、雜草藤蔓叢生,沒有用刀應該是上不了的。 

桂子山20170710(13) 

水交社工藝聚落。 

桂子山20170710(14)

水交社工藝聚落緊貼桂子山小丘旁。 

桂子山20170710(15)

回望桂子山。 

桂子山20170710(16)

回望桂子山。 

桂子山20170710(17)

桂子山路口的消防隊。 

桂子山20170710(18) 

桂子山路口的「水交社公園」標示。

 

 

﹝本篇選取照片數:18﹞

 

20170722 大型蝴蝶群聚飛舞的寶塔龍船花 (南投信義)

2017.07.22 大型蝴蝶群聚飛舞的寶塔龍船花 (南投信義)

寶塔龍船花20170722(8)

  龍船花」花色艷麗且花期長、是蝴蝶很好的蜜源植物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

 可見到鳳蝶等許多大型蝴蝶在紅花之間訪花吸蜜

  

前往雙龍部落爬山途中

突然見到路邊有鮮紅亮麗的紅花

在烈陽下顯得更為亮眼

而且可見許多大型蝴蝶

在花叢間翩翩起舞

在時間匆促之下

還是不禁駐足趕緊拍照

匆忙抓著眼前美麗畫面

可惜要趕著爬山

無法好好等待蝴蝶伴花舞的畫面

只能快速按下快門後

就匆匆離去…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

 

其實還是不太能清楚分辨

龍船花和寶塔龍船花 

根據網路資料

龍船花是台灣低海拔地區常見的植物

尤其在半遮蔭的森林邊緣

或是果園中特別容易見到

每年三月到十月在郊山步道健行時

幾乎都有機會看見它

龍船花也是台灣原生蜜源植物中

花色艷麗且花期長的種類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

 

龍船花構成的這種環境也是

台灣大部分蝴蝶所喜歡的 

尤其是大型的鳳蝶與蛺蝶類 

所以也很容易就看見蝴蝶 

在紅花間訪花吸蜜的畫面 

只是它筒狀的花冠

對於某些小型的

蝴蝶吸蜜會造成妨礙

圓錐形的花序

也不利於它們停棲 

在比例上就比較少見到

灰蝶與小型蝶類拜訪

 

寶塔龍船花20170722(4)

寶塔龍船花20170722(5)

 

「龍船花」名字由來

許多資料是寫因為花期大多在五月

時值端午龍舟競渡

因此以代表端午的龍舟為名

但是台灣的龍船花

其花期並不是集中在五月

從早春的三月到入秋的十月

其實都可以見到

 

寶塔龍船花20170722(6)

  

目前有另一種說法是

台灣所產龍船花原先被視為與

中國大陸所產之寶塔龍船花

(Clerodendrum paniculatum)為同種

但花序較小而得此名

 

寶塔龍船花20170722(7)

 

龍船花的屬名拉丁文Clerodendrum

締結自希臘文的kleros(幸運)與

dendron(樹)

是指這類植物具有變異藥物性能的特色

好像要幸運才能碰到的樹

種小名拉丁文kaempferi

則是為了紀念德國醫生兼

自然學家Engelbert Kaempfer(1651-1716)

他在1690年5月至1692年11月

被荷屬東印度公司派遣至日本

日後並把銀杏(Ginkgo biloba L.)

從日本引種到歐洲

之前所使用的舊學名Clerodendrum paniculatum中

種小名paniculatum是「圓錐狀」的意思

指此種植物花序為圓錐狀

但如今已指此為另一中文名為

寶塔龍船花的物種

 

寶塔龍船花20170722(9)

 

寶塔龍船花

學名 Clerodendrum paniculatum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馬來西亞、臺灣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海州常山屬(Clerodendrum)  

別名: 癲婆花、女貞草、發瘋花、錐花常山、狀元花、

赤貞花、鼓子、貞桐花

常綠小灌木

圓錐花序頂生

本省的原生龍船花花序較為凌亂

花量較少

很少作觀賞栽培

比較常被當作觀賞栽培的品種

是從東南亞引進的「寶塔龍船」

寶塔龍船的花色紅粉相間

 整個花絮如塔狀層層有序

全年開花且花絮碩大

花朵眾多很壯觀

極為適合於庭園美化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0)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1)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2)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3)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4)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5)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6)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7)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8)

寶塔龍船花20170722(19)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0)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1)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2)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3)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4)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5)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6)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7)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8)

寶塔龍船花20170722(29)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0)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1)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2)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3)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4)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5)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6)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7)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8)

寶塔龍船花20170722(39)

寶塔龍船花20170722(40)

 

【寶塔龍船花】另一個網路參考資料

 

學名: Clerodendrum paniculatum L.
別名: 圓錐大青

常綠大灌木。 
直立葉常綠大灌木,高達2.5m。
葉寬卵形至方形及近圓形,長8-20cm,寬8-18cm,基部心形;下方的葉有3-5淺裂片。
花序及花被的描述:頂生聚繖圓錐花序,寶塔狀,長20-40cm;花萼長約7 mm,淺裂,裂片通常披針形,長5mm。花冠紅色或橙色,管長1-1.5cm,外面被短柔毛,裡面無毛,裂片長圓形至卵形。雄蕊和花柱長約為花冠筒之4倍。
核果球形,直徑5-9mm。
花期從夏天到秋天。
為引進栽植。
用途為觀賞及藥用

   

參考相關資料來源:

◎蝴翔集百日紅-龍船花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B0003/179045/web/

台北植物園(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 Verbenaceae馬鞭草科)
http://tpbg.tfri.gov.tw/PlantContent.php?rid=1629

寶塔龍船花
http://blog.xuite.net/brday1257/twblog/112197541-%E5%AF%B6%E5%A1%94%E9%BE%8D%E8%88%B9%E8%8A%B1

 

 

﹝本篇選取照片數:40﹞

 

20170716 意外的黃昏《火燒雲》 (桃園楊梅)

2017.07.16 意外的黃昏《燒雲》 (桃園楊梅)

火燒雲20170716(1)

 意外的黃昏《火燒雲》 

火燒雲20170716(3) 

 意外的黃昏《火燒雲》 

 

通常火燒雲比較常

出現於颱風前夕

最近並沒有颱風來襲的現象

這天白天有點累

於是傍晚時先小睡一會

睡了好一會

不知是心電感應還是有所預感

睡夢中突然驚醒

而矇矓之中眼中餘光

感覺窗外天色似乎有點奇特

二話不說

立馬跳下床、隨手拿起相機

就往頂樓奔去

因為大自然的變換是瞬間而短暫的

可要掌握時間~~

一上到頂樓

果然眼前一半的天空

幾乎都被染紅了

 

火燒雲20170716(2)

 

從第一張按下快門 PM 7:17

到火燒雲完全消失的

最後一張照片時間 PM 7::26

只有短短九分鐘的時間

 

火燒雲20170716(4)

  

還好沒有錯過

意外的

黃昏火燒雲!

 

火燒雲20170716(5)

火燒雲20170716(6)

火燒雲20170716(7)

火燒雲20170716(8)

火燒雲20170716(9)

火燒雲20170716(10)

火燒雲20170716(11)

火燒雲20170716(12)

火燒雲20170716(13)

火燒雲20170716(14)

火燒雲20170716(15)

火燒雲20170716(16)

火燒雲20170716(17)

火燒雲20170716(18)

火燒雲20170716(19)

火燒雲20170716(20)

火燒雲20170716(21)

火燒雲20170716(22)

火燒雲20170716(23)

火燒雲20170716(24)

火燒雲20170716(25)

火燒雲20170716(26)

 

  

﹝本篇選取照片數:26﹞

 

20170709 第二度邂逅【貓尾蘭】 (台南楠西)

2017.07.09 第二度邂逅【貓尾蘭】 (台南楠西)

貓尾蘭20170709(6)

  第二度邂逅【貓尾蘭】 
貓尾蘭20170709(10)

  開在山徑旁【貓尾蘭

 

印象中這是第二次

在山中邂逅【貓尾蘭】

匆匆走在山徑中

不經意很容易就會錯過了…

 

◎20150801 貓尾蘭 ﹝苗栗泰安﹞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434579939

 

貓尾蘭20170709(1)

  

貓尾蘭(花柱蘭) 

中文學名:廣葉軟葉蘭

  

貓尾蘭20170709(2)

貓尾蘭20170709(3)

  

【貓尾蘭】花如其名  

一長串的花莖  

就如同貓咪的尾巴 

花苞極小

大約只有2mm而已

  

貓尾蘭20170709(4)

貓尾蘭20170709(5)

  

【貓尾蘭】的花莖頗長

花苞從莖頂抽出之後向上伸長

略微彎曲

這一株開滿紫紅色小花

實際上花苞初期的顏色是綠色的

中段則為黃色的

最下層開花時則會變成紅色的

因此花由底層往上層陸續開放

一柱花莖上就會同時

出現綠黃紅三種顏色了

 

貓尾蘭20170709(7)

貓尾蘭20170709(8)

貓尾蘭20170709(9)

貓尾蘭20170709(11)

貓尾蘭20170709(12)

貓尾蘭20170709(13)

貓尾蘭20170709(14)

 

▼ 默默開在山徑旁的貓尾蘭

匆匆而過、

很容易就錯過了…

 

貓尾蘭20170709(15)

 

 竹子尖山:小百岳排名No.67,標高1110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090號。位於臺南市楠西區灣丘里與南化區關山里交界處,地處曾文溪支流灣丘溪與後堀溪的分水嶺上,視野良好,可俯瞰嘉南平原。登頂可同時鳥瞰烏山頭水庫及曾文水庫,亦可眺望東亞第一高峰玉山,還好這次有趕上雲霧掩蓋前,留下玉山的雄俊英姿,很不錯的一座小百岳山頭,環走中途可順登梅嶺(梅峰、標高1059公尺、無立基石)。

  

梅嶺20170709

▲ 梅嶺(梅峰):標高1059公尺、無立基石 

竹子尖山20170709(1)

竹子尖山20170709(2)

▲ 竹子尖山:標高1110公尺,二等三角點1090號 

眺望玉山20170709

 竹子尖山山頂眺望東亞第一高峰玉山

 

▼ 竹子尖山視野良好

可俯瞰嘉南平原

登頂可同時鳥瞰

烏山頭水庫及曾文水庫

 

竹子尖山展望20170709(1)

竹子尖山展望20170709(2)

竹子尖山展望20170709(3)

 

 

﹝本篇選取照片數:22﹞

 

20170710 【紅樹林】五梨跤、欖李、水筆仔 (台南安南)

2017.07.10 紅樹林】五梨跤、欖李、水筆仔 (台南安南)

五梨跤20170710(2)JPG

  跤 紅樹科
欖李20170710(1)

  欖李使 君子科

 

這次來到台南市安南區的

四草大眾廟

主要是探訪幾年前漏掉的

四葉三等三角點No.584

同時也要看看這裡的

二級古蹟【四草礮臺】

然而因訪視基石途中

偶然看到了【五梨跤】等白色掛牌

讓人突然好奇起來

以往只知所謂紅樹林、水筆仔

卻不清楚紅樹林其實有分許多種類

它們的花朵長的也不一樣

但非植物專家如吾等

要一下子分清楚可不容易

趁還有點記憶及好奇心時

就趕緊查詢資料對照

及記錄下來

以免又再度迷糊了…

(其實還是很迷糊~~呵呵)

 

紅樹林20170710(1)

▲ 尋訪四葉基石、會經過一路的紅樹林

紅樹林20170710(2)

▲ 四葉基石附近不時有台江觀光船往返紅樹林間之河川

紅樹林20170710(3) 

▲ 路旁有五梨跤、欖李、水筆仔等各種【紅樹林】樹種

  

◎資料來源
http://ee.tc.edu.tw/05country/red/htm/4.htm

  

民國四十七年台灣大學劉棠瑞教授

調查台灣紅樹林時,共發現了三科六種:

其中紅茄苳Bruguiera conjugata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在台灣已經滅絕

細蕊紅樹 Ceriop tagal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在台灣也已經滅絕

另外、

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這次則沒有拍攝到~~

 

「海茄苳:生長於台灣西南沿海塭岸、潮溝、河口等鹽澤地之常綠灌木或喬木。又名茄萣樹。具橫走狀長根系,並長出直立呼吸根。葉對生,卵形,長5cm,葉背密生灰白色短柔毛。花為頂生,大小僅0.5公分左右,花萼5深裂;花冠黃色;雄蕊4,著於冠筒基部,柱頭2叉,子房上位。果為蒴果,扁球形,含漂浮組織,可隨水流漂至遠處海灘生根發芽,徑2cm,淡黃色,具短柔毛,2瓣裂,含種子1個。分佈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澳洲及中國大陸東南沿海。」

 

 以下則是這次拍攝到的

五梨跤、欖李、水筆仔花朵

  

五梨跤 

五梨跤20170710(1)JPG

 

五梨跤 Rhizophora mucronata Lam.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五梨跤:是台灣數量最少的紅樹林植物,零星分布在嘉義、台南、高雄沿海,以台南四草和四鯤鯓鯓為主要生育區。為常綠小喬木,自幹上方長出氣根,斜垂插入泥土,成支柱根,為典型的紅樹林植物,小枝有明顯葉痕。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葉面富光澤,全緣,先端有芒,葉片長15-20cm。花黃白色,聚繖花序,腋生;萼4裂;花瓣4,內部有細毛;雄蕊8,花絲短。果革質,圓錐形,萼片宿存反捲,胎生苗和水筆仔類似,數量較水筆仔少,比較粗壯,長約25-30公分,外表呈喝咖啡色有突起皮孔;胎生苗在夏天成熟落地。是台灣樹形最優美的紅樹林植物,極適合海岸綠化、觀賞。台灣本種之學名有人訂正為Rhizophora stylosa Griff.。」

 

五梨跤20170710(2)JPG

五梨跤20170710(3)JPG

五梨跤20170710(4)JPG

五梨跤20170710(5)JPG

五梨跤20170710(6)JPG

五梨跤20170710(7)JPG

五梨跤20170710(8)JPG

五梨跤20170710(9)JPG

五梨跤20170710(10)JPG

 

《欖李》 

欖李20170710(1)

 

欖李 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欖李:「生長於台灣西南海岸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台南四草鹽田區堤岸、溝渠邊以及曾文溪口北岸,為其生長地,是最耐鹽的紅樹林。高 5-6m。葉互生,叢生於枝端,肉質,倒卵形,長 5-6cm,先端圓形或凹形,全緣或具波狀小齒。花腋生,穗狀花序,花徑6mm;萼短鐘狀,5裂;花瓣5,長橢圓形,白色;雄蕊10,著於萼筒;子房 1室,3胚珠。果為核果,僅1公分,長橢圓形,具宿萼,內果皮堅硬,外果皮海綿狀,含種子1顆。為優良的蜜源植物。分布於熱帶非洲、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澳洲、太平洋諸島、琉球和廣東、廣西。
  其中細蕊紅樹有隨著高雄港灣的開發已於50年代絕跡,而紅茄苳也於70年代在台灣消失。 現在有計劃將這兩種台灣已經絕跡的紅樹林自南洋引進,也許將來又能夠重新見到細蕊紅樹以及紅茄苳在台灣立足生根。 目前台灣僅存的四種紅樹林,南部和北部的樹種明顯不同,台北地區只見耐寒性較高的水筆仔,中南部的水筆仔有些則是從北部竹圍移植過去的。海茄苳則廣泛分布在中南部沿海,由新竹紅毛港到屏東東港,皆可見到它的蹤跡,可說是紅樹林植物中最優勢的樹種。名列稀有植物的欖李、五梨跤只侷限分布於台南、高雄等南部地區。」

  

欖李20170710(2)

欖李20170710(3)

欖李20170710(4)

 

《水筆仔

水筆仔20170710(1)

 

水筆仔Kandelia candel(L.)Druce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水筆仔:「又名茄藤樹。為常綠小喬木,高達4-5m,自幹基長出支柱根。葉對生,長橢圓形,厚革質,葉面富光澤,長8-15cm。花腋生,萼5裂;花瓣白色,5枚,2裂,裂片細裂為絲狀;雄蕊多數;子房下位,1室,花柱1,柱頭3裂。果卵形,長2-3cm,宿萼反捲。水筆仔種子自土黃色的果實鑽出發芽,子葉可自母體吸收養分,提供幼苗生長,這就是水筆仔最著名的「胎生現象」。胎生苗約在3月成熟落地。分布於中國、日本、琉球、印度、馬來西亞。」

  

水筆仔20170710(2)

 

▼ 路旁盡是紅樹林的特性之一的【氣根】 

紅樹林氣根20170710(1)

紅樹林氣根20170710(2)

紅樹林氣根20170710(3)

紅樹林氣根20170710(4)

紅樹林氣根20170710(5)

  

◎資料來源:「紅樹林:潮間帶上的海上森林」
http://ee.tc.edu.tw/05country/red/htm/6.htm

  

紅樹林的特性:

「紅樹林多生長在海岸潮間帶泥濘的泥質灘地上,使人難以靠近。台灣現存的四種紅樹林,一般人對其個個別差異並不是很了解,原因之一是,入了紅樹林的深處,不僅看到眾多生物棲息其上,更起能感受到紅樹林在惡劣的濕地環境,演化出胎生苗、呼吸根、支持根、排鹽機制等特性。

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紅樹林植物即發展出許多特殊的能力,其中,最特殊的首推「胎生現象」。一般植物種子發芽皆需要大量的水和氧氣,而泥灘地缺氧及生理性乾燥的環境,不適合種子發芽,所以紅樹科的水筆仔、五梨跤、細蕊紅樹、紅茄苳等就發展出植物界甚為罕見的胎生現象以為因應。

胎生現象就是胚伸出果實形成胎生苗。幼苗的子葉可自母體吸吸收養分,並利用胚莖上的皮孔行進行空氣交換。水筆仔胎生苗成熟後可達20公分 即脫離母體插入軟泥中,胎生苗若無法固著,也可藉漂漂浮組織隨著潮水漂到遠處,拓展水筆仔的領域。

除了胎生苗外,紅樹林的另外一項特徵就是其特化的根系。由於泥灘地的基質不穩定且缺氧,加上潮浪的衝擊,不同的紅樹林植物就會發展出不同的根系特徵,以利支持與呼吸。 不同紅樹林植物會發展出不同的根系特徵,後以利持支持和呼吸。水筆仔會從莖基部長出氣生根,形成板根以利側方的穩固。五梨跤則由枝幹上長出許多呼吸根伸入土中形成支持根。海茄苳的根系在地下會長出許多直立而散生的呼吸根,在呼吸根表面滿布皮孔,內部則有通氣組織以供氣體交換。

除了這些外表形態之外,紅樹林的鹽分生理也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像水筆仔會用特殊的方法阻止鹽分由根部進入組織中,並且能利用主動運輸將鹽分排出體外,以維持相當低的鹽分濃度;海茄苳則是將進入體內的鹽分,經由葉部特化的鹽腺收集排泄出來;紅茄苳則是把鹽分貯存在液泡內形成結晶,當葉片脫落時隨葉片將鹽分排出。」

 

▼ 二級古蹟:四草礮臺

四草礮臺20170710(1)

四草礮臺20170710(2)

 

四葉:標高3公尺、三等三角點584號

GPS實測:h5m 160421*2547263 

四葉20170710(1)

四葉20170710(2)

 

 

﹝本篇選取照片數:28﹞

  

20170624 【庭菖蒲】中部初遇美麗鳶尾科小花 (南投仁愛)

2017.06.24 【庭菖蒲】中部初遇美麗鳶尾科小花 (南投仁愛)庭菖蒲20170624(1)

 美麗的鳶尾科小花 ~ 庭菖蒲
庭菖蒲20170624(10) 

 中部山區初遇美麗鳶尾科小花 ~ 庭菖蒲

 

以前遇過幾次【庭菖蒲】

都是在北部山區或海邊

這次在中部深山

也幸運初次邂逅了

生長於中部的

美麗鳶尾科小花…

  

◎20140503 【庭菖蒲】美麗的鳶尾科小花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65473664

◎20140510 【白花庭菖蒲】又遇見另一種美麗花色的鳶尾科小花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66472121

◎20110507 踏破鐵鞋無覓處~以為尚未緣遇的美麗鳶尾科小花【黃花庭菖蒲】、原來早已相會…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68501366

 

庭菖蒲20170624(2)

庭菖蒲20170624(3)

 

庭菖蒲常與小草本共生一處

在沒有開花時

大概也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以下是以前曾彙整的

一些【庭菖蒲】的相關資料

 

◎簡誌在庭菖蒲篇章中,列出有『庭菖蒲、黃花庭菖蒲、鳶尾葉庭菖蒲』共三種

◎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 則將鳶尾葉庭菖蒲與黃花庭菖蒲合併

中文名統稱黃花庭菖蒲拉丁學名則以Sisyrinchium iridifolium(鳶尾葉庭菖蒲)代之

 

中文名與拉丁學名背道而馳

令人看來眼花撩亂…..

 

◎在參考網路資料中

福興花園的說法

對我們這種非植物專家來說

真是很受用的一段話:

『這些庭菖蒲顏色雖異,應以同種或變種視之。

從植物學角度看,造成花色變異的原因很多-氣候、土

質及天然雜交等都是,過細的分類,徒增困擾。』

  

庭菖蒲20170624(4)

庭菖蒲20170624(5)

 

庭菖蒲 Sisyrinchium atlanticum 鳶尾科

多年生小草本

本是外來歸化植物

而目前在戶外公園綠地常可見到它的蹤跡

庭菖蒲漸層的花色

花雖小朵

但仔細欣賞亦極為迷人

  

庭菖蒲20170624(6)

庭菖蒲20170624(7)

庭菖蒲20170624(8)

庭菖蒲20170624(9)

庭菖蒲20170624(11)

庭菖蒲20170624(12)

庭菖蒲20170624(13)

庭菖蒲20170624(14) 

鳥瞰萬大水庫(1) 

膽戰心驚開車到最後登山口後

於附近鳥瞰萬大水庫(碧湖)

最後登山口風光(1) 

▲ 鳥瞰萬大水庫(碧湖)

鳥瞰萬大水庫(2).JPG 

▲ 登山口眺望清境農場方向、感覺似乎已竟在咫尺 

庭菖蒲20170624(15)

庭菖蒲20170624(16)

庭菖蒲20170624(17)

中央東眼山東南峰

 ▲ 中央東眼山東南峰森林三角點基石

 

◎中央東眼山東南峰:標高1890公尺、森林三角點 (南投仁愛)

GPS實測:h1885m 261769*2661489

 

中央東眼山

▲ 中央東眼山的山字水泥

 

◎中央東眼山標高2012公尺山字水泥柱 (南投仁愛)

GPS實測:h2004m 261216*2662099

 

 

﹝本篇選取照片數:24﹞

 

20170706 夕陽西下賞雲趣 (桃園楊梅)

2017.07.06 夕陽西下賞雲趣 (桃園楊梅)

賞雲趣20170706(32) 

 夕陽西下賞雲趣 (18:20)

賞雲趣20170706(57) 

 夕陽西下賞雲趣 (18:41)

 

今日夕陽西下時刻

雖不見彩虹高掛天空

卻有雲彩變化萬千

天空有如一塊畫布

讓人充滿無限想像

一下子變成大象

轉眼間又變小狗

有時好像一隻怪獸怒吼天際

有時又如一條魚兒悠遊天空

…………

這陣子的初夏黃昏天空

讓人充滿著想像與期待

 

〈翌日7/7的傍晚卻又是狂風暴雨

   進入夏日的天候真是難以捉摸!〉

 

賞雲趣20170706(1)

▲ 第一張拍攝時間 17:52

賞雲趣20170706(2)

賞雲趣20170706(3)

賞雲趣20170706(4)

賞雲趣20170706(5)

賞雲趣20170706(6)

賞雲趣20170706(7)

賞雲趣20170706(8)

賞雲趣20170706(9)

賞雲趣20170706(10)

 

賞雲趣20170706(11) 賞雲趣20170706(12)

賞雲趣20170706(13)

賞雲趣20170706(14)

賞雲趣20170706(15)

賞雲趣20170706(16)

賞雲趣20170706(17)

賞雲趣20170706(18)

賞雲趣20170706(19)

賞雲趣20170706(20)

賞雲趣20170706(21)

賞雲趣20170706(22)

賞雲趣20170706(23)

賞雲趣20170706(24)

賞雲趣20170706(25)

賞雲趣20170706(26)

賞雲趣20170706(27)

賞雲趣20170706(28)

賞雲趣20170706(29)

賞雲趣20170706(30)

賞雲趣20170706(31)

賞雲趣20170706(33)

賞雲趣20170706(34)

賞雲趣20170706(35)

賞雲趣20170706(36)

賞雲趣20170706(37)

賞雲趣20170706(38)

賞雲趣20170706(39)

賞雲趣20170706(40)

賞雲趣20170706(41)

賞雲趣20170706(42)

賞雲趣20170706(43)

賞雲趣20170706(44)

賞雲趣20170706(45)

賞雲趣20170706(46)

賞雲趣20170706(47)

賞雲趣20170706(48)

賞雲趣20170706(49)

賞雲趣20170706(50)

賞雲趣20170706(51)

賞雲趣20170706(52)

賞雲趣20170706(53)

賞雲趣20170706(54)

賞雲趣20170706(55)

賞雲趣20170706(56)

賞雲趣20170706(58)

賞雲趣20170706(59)

賞雲趣20170706(60)

賞雲趣20170706(61)

賞雲趣20170706(62)

賞雲趣20170706(63)

賞雲趣20170706(64)

賞雲趣20170706(65) 

▲ 最後一張拍攝時間 18:54

 

 

﹝本篇選取照片數: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