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8 植物界裡的蟬、綻放美麗容顏 ~【軟枝黃蟬】與【紫蟬】 (新竹北埔)

2014.10.18 植物界裡的蟬、綻放美麗容顏 ~【軟枝黃蟬】與【紫蟬】 (新竹北埔)

軟枝黃蟬20141018(14)

 【軟枝黃蟬】 ~ 夾竹桃科 黃蟬屬

紫蟬20141018(13)

  【紫蟬】 ~ 夾竹桃科 黃蟬屬

 

 進入秀巒公園

發現這裡的蟬聲唧唧

好不熱鬧啊

不要誤會

盛夏已過

是植物界的蟬

在綻放美麗容顏…

 

這裡有軟枝黃蟬和紫蟬

可惜沒有硬枝黃蟬和紅蟬…

否則就更熱鬧囉

 

 

【軟枝黃蟬】

夾竹桃科 黃蟬屬

 

別稱黃鶯、小黃蟬、重瓣黃蟬、瀉黃蟬、軟枝花蟬

原產南美巴西

台灣於 1910 年由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種植

目前全省各地普遍栽植,校園、公園及遊樂區內尤其常見 

 

軟枝黃蟬20141018(1)

 

  軟枝黃蟬果實為蒴果

圓形,密生銳刺

但結果率不高

蒴果 2 瓣裂

種子有紙質的翅

  

軟枝黃蟬20141018(2)

軟枝黃蟬20141018(3)

軟枝黃蟬20141018(4)

 

 軟枝黃蟬花

 

英文名稱:Campanilla、Common Allamanda、Golden Trumpet

 

莖:灌木,蔓性,全株平滑,幼枝呈暗紫紅色,莖葉有乳汁,具劇毒

葉:單葉 3~4 枚輪生,具葉柄

葉片長 8-12.5 公分,寬 3.5~5 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形

基部鈍形,葉尖漸尖形

葉緣全緣,上表面深綠色,光滑

 

花序為聚繖花序,頂生,腋出

花萼綠色,5 裂,裂片披針形

花冠鮮黃色,漏斗形,徑約 7~12 公分

先端 5 裂,裂片圓形,呈覆瓦狀排列

冠筒細長,略彎曲,一側膨大,長約 4 公分

喉部具有淡紅色的線紋

雄蕊 5 枚,花絲極短,花藥箭形

著生花冠筒中下部

子房 1 室,卵形

花期 3~9 月 

 

軟枝黃蟬20141018(5)

軟枝黃蟬20141018(6)

軟枝黃蟬20141018(7)

軟枝黃蟬20141018(8)

軟枝黃蟬20141018(9)

軟枝黃蟬20141018(10)

軟枝黃蟬20141018(11)

軟枝黃蟬20141018(12)

軟枝黃蟬20141018(13)

軟枝黃蟬20141018(15)

 

【大紫蟬】 

 科別:夾竹桃科(Apocynaceae)黃蟬屬(Allamanda)

英文名稱:Purple Allamanda、Cherry Allamanda

 

別名:紫蟬、紫蟬花、紫花黃蟬 

原產地:巴西 

 

紫蟬20141018(1)

紫蟬20141018(2)

 

 紫蟬花

  

莖:常綠直立蔓性藤本植物

株高可達 3 公尺

莖、徑枝密生絨毛,有白色乳汁

 

葉:單葉 3~4 枚輪生

葉橢圓至倒卵形,葉端突尖,全緣,徑枝和葉背的羽脈密生毛茸 

 

紫蟬20141018(3)

 

 花:花大形,淡紫紅色

冠喉顏色較深,花徑可以達 10 公分

頂生或者是腋生

組成總狀花序式的聚繖花序

花萼 5 深裂,內面基部無腺體,裂片披針形

花冠漏斗狀,下部圓筒狀,向上擴大而成鐘狀的冠簷

頂端 5裂,寬大,裂片圓至截形,基部向左覆蓋

 

紫蟬20141018(4)

 

果實:蒴果,扁卵形

未熟果青綠色,長約 5 公分

寬約 4 公分 厚約 1.5 公分

果皮密布 1~1.5 公分軟刺

熟後呈黑褐色,開裂成 2 瓣

內有圓形膜狀翅果約 20 片,互相覆蓋,扁平

邊緣具翅,翅果含膜翅徑約 2 公分

胚乳肉質,胚根短而在上

  

紫蟬20141018(5)

紫蟬20141018(6)

紫蟬20141018(7)

紫蟬20141018(8)

紫蟬20141018(9)

紫蟬20141018(10)

紫蟬20141018(11)

紫蟬20141018(12) 

紫蟬20141018(14)

紫蟬20141018(15)

紫蟬20141018(16)

紫蟬20141018(17)

紫蟬20141018(18)

紫蟬20141018(19)

紫蟬20141018(20)

 

 

  ﹝本篇選取照片數:35 張﹞

 

 

 

◎網路參考資料(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sirarong/5407078

 

【植物日誌】黃蟬、紅蟬、紫蟬~蟬聲唧唧 – udn部落格

2011年7月13日 – 每當蟬聲唧唧,就像是告訴人們暑假來臨了,就連植物界裡的蟬(禪),也都選擇在夏天綻放她那美麗的容顏。我家的蟬兒們~黃蟬、紅蟬、紫蟬也陸續 …

 

 

 

◎網路參考資料(紫蟬)
http://kplant.biodiv.tw/%E7%B4%AB%E8%9F%AC/%E5%A4%A7%E7%B4%AB%E8%9F%AC.htm

 

中文名稱:大紫蟬

英文名稱:Purple Allamanda、Cherry Allamanda

學名:Allamanda blanchetii
Allamanda violacea

科別:夾竹桃科(Apocynaceae)黃蟬屬(Allamanda)

別名:紫蟬、紫蟬花、紫花黃蟬

原產地:巴西

分布:被廣泛栽種為大型盆栽、圍籬、小花棚美化植栽

用途:1.園藝觀賞用:適合作大型盆栽、圍籬、小花棚美化。

:常綠直立蔓性藤本植物,株高可達 3 公尺,莖、徑枝密生絨毛,有白色乳汁。

葉:單葉 3~4 枚輪生,葉橢圓至倒卵形,葉端突尖,全緣,徑枝和葉背的羽脈密生毛茸。

花:花大形,淡紫紅色,冠喉顏色較深,花徑可以達 10 公分;頂生或者是腋生,組成總狀花序式的聚繖花序;花萼 5 深裂,內面基部無腺體,裂片披針形;花冠漏斗狀,下部圓筒狀,向上擴大而成鐘狀的冠簷,頂端 5裂,寬大,裂片圓至截形,基部向左覆蓋;副花冠退化成流蘇狀被緣毛的鱗片,著生在花冠筒的喉部;雄蕊 5 枚,著生在花冠筒的喉部;花絲極短,花藥與柱頭分離,披針形,頂端漸尖,隱藏在花喉內,基部圓形;花盤厚,肉質環狀,全緣或不明顯 5 裂;子房全緣,一室,具 2 個側膜胎座,花柱絲狀,柱頭基部膨大成環狀,頂部圓錐狀;胚珠多數,每胎座 2 至多排。

果實:蒴果,扁卵形,未熟果青綠色,長約 5 公分,寬約 4 公分 厚約 1.5 公分, 果皮密布 1~1.5 公分軟刺,熟後呈黑褐色,開裂成 2 瓣;內有圓形膜狀翅果約 20 片,互相覆蓋,扁平,邊緣具翅,翅果含膜翅徑約 2 公分;胚乳肉質,胚根短而在上。

特徵:大紫蟬為夾竹桃科常綠蔓性藤本植物,株高可達 3 公尺,莖、葉面及葉背之葉脈密生絨毛,有白色乳汁;單葉 3~4 枚輪生,葉橢圓至倒卵形,葉端突尖,全緣,徑枝和葉背的羽脈密生毛茸;花冠漏斗形,上緣 5 裂,裂片基部彼此交疊,裂端圓至截形。花頂生或者是腋生,淡紫紅色,冠喉顏色較深,花徑可以達 10 公分。植株的白色汁液,乳汁具有毒素, 皮膚接觸汁液會引起紅腫過敏, 誤食者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發高燒等症狀出現。全年均能開花,但以夏秋較盛開,性喜高溫多溼。

 

 

 

◎網路參考資料(軟枝黃蟬)
http://kplant.biodiv.tw/%E8%BB%9F%E6%9E%9D%E9%BB%83%E8%9F%AC/%E8%BB%9F%E6%9E%9D%E9%BB%83%E8%9F%AC.htm

 

軟枝黃蟬

英文名稱:Campanilla、Common Allamanda、Golden Trumpet

學名:Allamanda cathartica Linn.

科名:夾竹桃科(Apocynaceae)黃蟬屬(Allamanda)

別名:黃蟬、大花黃蟬、黃鶯、瀉黃蟬

原產地:原產南美巴西,台灣於 1910 年由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種植。

分布:目前全省各地普遍栽植,校園、公園及遊樂區內尤其常見。

用途:1.適合觀賞、庭園美化、花架或大型盆景用:尤其適合屋頂陽台花槽或花台栽培。2.藥用:性味:全株:辛、苦、溫,有毒。效用:葉及乳汁:瀉下,易引起皮膚炎。治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疥癬。

莖:灌木,蔓性,全株平滑,幼枝呈暗紫紅色,莖葉有乳汁,具劇毒。

葉:單葉 3~4 枚輪生,具葉柄;葉片長 8-12.5 公分,寬 3.5~5 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形,基部鈍形,葉尖漸尖形,葉緣全緣,上表面深綠色,光滑。

花:花序為聚繖花序,頂生,腋出;花萼綠色,5 裂,裂片披針形;花冠鮮黃色,漏斗形,徑約 7~12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圓形,呈覆瓦狀排列;冠筒細長,略彎曲,一側膨大,長約 4 公分,喉部具有淡紅色的線紋;雄蕊 5 枚,花絲極短,花藥箭形,著生花冠筒中下部;子房 1 室,卵形。花期 3~9 月。

果實:果實為蒴果,圓形,密生銳刺,但結果率不高;蒴果 2 瓣裂,種子有紙質的翅 

特性:軟枝黃蟬為常綠性灌木,蔓性,全株平滑,幼枝呈暗紫紅色,莖葉有乳汁,具劇毒。四至十二月間開花,花蕾的形狀和顏色均如即將羽化之蟬蛹,花色鮮黃,故名「軟枝黃蟬」。本屬植物有 12 種,產於中南美洲。台灣引進栽培 2 種。由於不容易結種子,因此大多以扦插繁殖為主,或是掩枝繁殖法繁殖。

 

 

◎網路參考資料(軟枝黃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B%9F%E6%9E%9D%E9%BB%83%E8%9F%AC

 

軟枝黃蟬

科學分類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龍膽目 Gentianales
科: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屬:黃蟬屬 Allamanda
種:軟枝黃蟬 A. cathartica
二名法
Allamanda cathartica
L.

軟枝黃蟬(學名:Allamanda cathartica),別稱黃鶯、小黃蟬、重瓣黃蟬、瀉黃蟬、軟枝花蟬,為夾竹桃科黃蟬屬植物,原生於巴西,現廣植於熱帶地區,為觀賞植物。花期為3-8月,盛花期為夏季,果期10-12月。因花蕾的形狀及顏色貌似即將羽化的蟬蛹,且枝條柔軟,故而得名軟枝黃蟬。 

形態特徵:軟枝黃蟬是一種攀緣性常綠灌木,藤本可長達5-10米呈彎垂狀。葉背主脈披柔毛近無柄,單葉3-4片輪生,有時對生或在枝條的上部亙生 ,披針或倒披針狀,長10-15厘米,闊2.5-3厘米。花為聚繖花序頂生,金黃色,花冠呈漏斗形五裂,裂片卵圓形呈覆瓦狀排列,花冠管內帶有橙褐色條紋,冠筒細長基部不膨大,長7-11厘米,直徑約10厘米。果為蒴果球形,具長剌,直徑約3厘米,種子長約2厘米扁平帶有紙質的翅。

種植:性喜高溫多濕,種在全日照等地均生長迅速,若長於蔭蔽處難於開花,而且枝葉也會顯得稀疏。夏季時每天灌溉1-2次,而冬季因進入休眠期待土壤乾燥時補充水份即可。由於不容易結成種子,因而多以扦插法作為繁殖。

醫藥用途及其毒性:全株具有毒性,尤其乳液,誤食會引致嘴唇紅腫、口舌乾燥、發高燒、腹瀉和嘔吐,皮膚觸及可造成紅腫現象。 皮膚濕疹、疥癬、瘡瘍腫毒等患者,卻可使用乳汁外敷患處,但使用之前須先確認患者皮膚對其不會過敏。

 

 

◎網路參考資料(維基百科:黃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8%9F%AC

 

黃蟬(學名:Allamanda schottii)別稱為硬枝黃蟬、夾竹桃葉黃蟬、小花黃蟬、叢立黃蟬及黃蘭蟬。為夾竹桃科黃蟬屬植物。原生於巴西,現廣植於熱帶地區,為觀賞植物。花期為5-8月,果期10-12月。因花蕾的形狀及顏色貌似即將羽化的蟬蛹,故而得名硬枝黃蟬。

形態特徵:硬枝黃蟬是一種直立灌木,高約1-2米。葉中脈及側脈披鱗片狀短柔毛,側脈每邊7-12條,背脈隆起,單葉3-5片輪生,卵形、橢圓形或長圓形狀,長5-12厘米,闊1.5-4厘米,葉柄短約長1-2毫米。花為聚繖花序頂生,鮮黃色,花冠呈漏斗形,裂片圓或卵形先端鈍,花冠管內帶有紅褐色條紋,喉部有毛,冠筒細長基部膨大,長4-6厘米。果為蒴果球形,具長剌,結果率高,直徑約2-3厘米[4]、[6]。

分布:原生於巴西,現廣植於熱帶地區。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福建、廣東、北京等地皆有人工引種栽培。

種植:性喜高溫多濕氣候,喜歡充足陽光,耐寒性較弱,待土壤乾燥時補充水份即可。適合以肥沃或砂質壤土栽培。

醫藥用途及其毒性:性味辛、苦、溫。全株具有毒性,尤其乳液,誤食可引致流產、嘔吐、腹瀉、發燒、噁心、嘴唇紅腫、心跳加快、循環系統障礙等,影響心臟、循環和呼吸系統。

 

 

◎網路參考資料(紅蟬花)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725976.htm&prev=/search%3Fq%3D%25E7%25B4%2585%25E8%259F%25AC%26espv%3D2%26biw%3D1280%26bih%3D643

紅蟬花:株高約20-40厘米,全株有白色體液。

拉丁學名:Mandevilla sanderi

別稱:紅花文藤

夾竹桃科

分佈區域:原產巴西

葉對生,長心形,兩面光滑。 夏至秋季開花,花漏斗形,花冠5裂,桃紅色,花管膨大呈鮮黃色,花姿花色嬌柔艷麗。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2-28度,冬季要溫暖避風。

紅蟬花,因其花形似黃蟬 ,故稱紅蟬花,又名雙腺藤, 飄香藤 。 它是夾竹桃科的攀緣藤本花卉。 原產南美洲,有野生種100多個,其花大色鮮,花呈喇叭狀,開放時有香味,花冠五裂,花期長達半年以上。

園林用途:適合盆栽或庭院叢植美化,不適合作陰棚植物。

繁殖養護:該花繁殖較容易,分株,壓條,扦插均可。 雙腺藤是熱帶陽性植物,性喜高溫,四季常青。 生長適溫22-30度,10度便呈半休眠狀態,低於5度就會凍傷。 性喜肥沃沙質壤土,春夏秋每月施肥一次。

防治病蟲:紅蟬花抗逆性強,較少感染病害,因此在生長期,每月噴灑一次殺菌劑即可對病害起到預防作用。

 

 

 

20141018 口愛的頷垂豆 (新竹北埔)

2014.10.18 口愛的頷垂豆 (新竹北埔)

頷垂豆20141018(12)

  頷垂豆未裂開時好像甜圈,真可愛~ 

頷垂豆20141018(22)

  頷垂豆 豆科 頷垂豆屬~裂開後更可愛…

  

可愛的頷垂豆~

有些植物經常在週遭出現

但不注意 就看不見它

 

 

【頷垂豆】

英文名稱:Chinese Apes-earring

豆科 ( Fabaceae) 頷垂豆屬(Archideneron)

  

別名:頷毸豆、圍涎樹、雷公柴、光金龜樹、

雞眉、亮葉圍涎樹、烏雞骨、番仔彎、

番仔環、Zabatobato(排灣)。

原產地:中國南部,海南島,香港,琉球,馬來西亞和台灣

分佈:台中、苗栗、南投、屏東、花蓮,低海拔山麓次生林內或開墾林地向陽山區

  

頷垂豆20141018(1)

 

  2003年5月4日曾攀登過新竹北埔邊高234公尺的二寮山

此山立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附近還有本省平地最大的樟樹~二寮神木

 

  不久前有緣再訪二寮山

卻在電塔以後遇到山路完全消失的狀況

因時間不足只砍路砍到一半

因此兩周後有緣繼續砍路二度登頂

同時再去看看口愛的頷垂豆…

  

頷垂豆20141018(2)

 

 莖高可達 10 公尺

胸徑 15~20 公分

樹皮灰褐色

小樹枝,嫩葉及花序都長有褐色柔毛

 

頷垂豆20141018(3)

 

  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胸徑 15~20 公分

樹皮灰褐色

葉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1~ 2 對 ,每一羽片有 6~8 枚小葉

子葉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長 6~9 公分,寬 2.5~4 公分

花白或淡黃色。多數,呈頭狀花序,直徑約 2 公分。

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

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開裂後種子有絲狀臍帶附著莢緣

喜陽光和通風與土壤肥沃環境

  

頷垂豆20141018(4)

 

 當然~

最可愛的就是它的莢果

未裂開時像甜甜圈

裂開時垂掛的種子更口愛…

  

 

果實: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

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

種子卵圓形,徑約 2 公分

黑色而帶有白粉狀,常有臍帶與莢果相連

果有毒 

 

頷垂豆20141018(5)

頷垂豆20141018(6)

頷垂豆20141018(7)

頷垂豆20141018(8)

頷垂豆20141018(9)

頷垂豆20141018(10)

頷垂豆20141018(11)

頷垂豆20141018(13)

頷垂豆20141018(14)

頷垂豆20141018(15)

頷垂豆20141018(16)頷垂豆20141018(17)

頷垂豆20141018(18)

頷垂豆20141018(19)

頷垂豆20141018(20)

頷垂豆20141018(21)

頷垂豆20141018(23)

頷垂豆20141018(24)

頷垂豆20141018(25)

頷垂豆20141018(26)

頷垂豆20141018(27)

頷垂豆20141018(28)

頷垂豆20141018(29)

頷垂豆20141018(30)

頷垂豆20141018(31)

頷垂豆20141018(32)

頷垂豆20141018(33)

頷垂豆20141018(34)

頷垂豆20141018(35)

頷垂豆20141018(36)

頷垂豆20141018(37)

頷垂豆20141018(38)

頷垂豆20141018(39)

 

  地上撿到的頷垂豆

 

頷垂豆20141018(40)

 

 

﹝本篇選取照片數:40 張﹞

 

 

 

◎網路參考資料(頷垂豆)
http://kplant.biodiv.tw/%E9%A0%B7%E5%9E%82%E8%B1%86/%E9%A0%B7%E5%9E%82%E8%B1%86.htm

 

【頷垂豆】

 

英文名稱:Chinese Apes-earring

 學名:

Archideneron lucidum (Benth.) I.Nielsen
Archideneron lucidum Benth.
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

科名:豆科 ( Fabaceae)頷垂豆屬(Archideneron)

別名:頷毸豆、圍涎樹、雷公柴、光金龜樹、雞眉、亮葉圍涎樹、烏雞骨、番仔彎、番仔環、Zabatobato(排灣)。

原產地:中國南部,海南島,香港,琉球,馬來西亞和台灣。

分佈:台中、苗栗、南投、屏東、花蓮,低海拔山麓次生林內或開墾林地向陽山區。

用途:
1. 庭植觀賞,果枝供花材。
2. 木材用途:木材可作建材或供箱板及薪炭用。
3. 藥用:枝葉入藥,可消腫袪濕。樹皮及果實有毒,入藥,性寒涼,外敷治燙傷,潰瘍,亦用治跌打、風濕等。性味:枝葉:微苦、辛、涼。效用:枝葉:有小毒。涼血解毒,消炎生肌,袪風消腫。治風濕痛,跌打損傷,燙傷,消腫止痛。

莖:高可達 10 公尺,胸徑 15~20 公分,樹皮灰褐色,小樹枝,嫩葉及花序都長有褐色柔毛。

葉:葉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 2 對 ,長 15~20 公分,葉軸細長,每一羽片有 6~8 枚小葉,子葉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長 6~9 公分,寬 2.5 – 4 公分,先端漸尖或短尾狀,基部歪而略呈楔形,紙質,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略帶褐色;小葉柄短,長 0.3~0.4 公分,略有茸毛。

花:花白或淡黃色,多數,呈頭狀花序,徑約 2 公分,再由多數的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花萼筒狀,先端淺 5 裂,花冠筒狀,長 0.3~0.4 公分,先端 5 裂,外面有毛茸,裂片舌形,毛緣,雄蕊多數,花絲挺出,基不聯生或筒狀,子房有柄,花柱與雄蕊同長。花期 4~6 月。

果實: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種子卵圓形,徑約 2 公分,黑色而帶有白粉狀,常有臍帶與莢果相連。果有毒。

特性: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胸徑 15~20 公分,樹皮灰褐色。葉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1~ 2 對 ,每一羽片有 6~8 枚小葉。子葉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長 6~9 公分,寬 2.5~4 公分。花白或淡黃色。多數,呈頭狀花序,直徑約 2 公分。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開裂後種子有絲狀臍帶附著莢緣。喜陽光和通風與土壤肥沃環境。

 

 

20140817 【賀田山之二】~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順遊花蓮山

2014.08.17 【賀田山之二】~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順遊花蓮山

賀田山20140816(68)

  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賀田山20140816(71)

 賀田山二等三角點1215號的另一面

 

 

賀田山行程記錄〈續〉

 

以下摘錄上篇記錄賀田山之部分…全文請參見: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95239532

 

前一晚於花蓮山叉路口續往南兩公里多的右邊遠來飯店叉路,取右沿月眉產道爬升至大約將近三公里車程的“東方明珠”福德祠對面的登山口(馬路右側)探過路,前段的廢棄水泥路還蠻好走的、有讓我們以為可以摸黑直抵山頂基石處的錯覺。前一晚(8/16)與小兒子先行探路,等走到“小徑”入口、右轉進入真正的最後茅草登山口,才發現登賀田山「這件事可沒這麼簡單哪…」。才草上飛一會兒就決定放棄,舉起雙腳褲管已有點沾濕的腳步,悻悻然回到月眉產道登山口…。

 

還好天氣不錯,第二天正式探訪賀田山,清晨天未亮、於登山口簡單吃點東西及整理裝備時,小兒子就先拾起草刀,說要先去開路,就帶著頭燈摸黑先去定位找路及砍路了。過了一陣子之後,我也出發先去支援,此時叢生雜草之間、已被砍出一條明徑,但走到上稜處附近時卻找不到“正路”了,原來小兒子本來是往前一直砍路,在此處遇阻,便往後改取左砍路上切,繼續往檳榔園上方爬升前進,喊話後退回取左上切,這才跟上了腳步了、也看到了雜草中的人影。稍後殿後的母子二人也趕上來了。結果發現前面砍了半個多小時路、基石卻還躲在叢叢密芒之後,還得努力繼續砍路呀。最後總共大概費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突圍、攀上賀田山基石處高點,享受居高展望四週的暢快感。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於山頂盡情賞景,俯瞰明天要走的花東縱谷,而下方有明顯偌大軍營,但只見到一輛貨車駛入、未見人蹤…。下山循著適才砍山的路跡,不消十餘分鐘即回到登山口,又做了一回遠道而來的義工囉

 

 

 

賀田山20140816(61)

 

   在賀田山頂欣賞花蓮美麗風光

   

賀田山20140816(62)

賀田山20140816(63)

賀田山20140816(64)

賀田山20140816(65)

賀田山20140816(66)

 

  賀田山登頂合照

  

賀田山20140816(67)

 

  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

 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賀田山20140816(69)

賀田山20140816(70)

 

賀田山20140816(72)

賀田山20140816(73)

賀田山20140816(74)

賀田山20140816(75)

賀田山20140816(76)

 

  賀田山 ~ 07:05 原路下山

  

賀田山20140816(77)

賀田山20140816(78)

賀田山20140816(79)

賀田山20140816(80)

賀田山20140816(81)

 

   依依不捨…

  

賀田山20140816(82)

賀田山20140816(83)

賀田山20140816(84)

賀田山20140816(85)

賀田山20140816(86)

賀田山20140816(87)

賀田山20140816(88)

賀田山20140816(89)

賀田山20140816(90)

賀田山20140816(91)

賀田山20140816(92)

賀田山20140816(93)

賀田山20140816(94)

賀田山20140816(95)

賀田山20140816(96)

賀田山20140816(97)

賀田山20140816(98)

賀田山20140816(99)

賀田山20140816(100)

賀田山20140816(101)

賀田山20140816(102)

賀田山20140816(103)

 

   07:22 返回小徑叉路

  

賀田山20140816(104)

賀田山20140816(105)

賀田山20140816(106)

賀田山20140816(107)

賀田山20140816(108)

賀田山20140816(109)

賀田山20140816(110)

 

  07:26 返回賀田山“東方明珠”登山口

  

賀田山20140816(111)

賀田山20140816(112)

 

  賀田山登山口~東方明珠

  

賀田山20140816(113)

賀田山20140816(114)

賀田山20140816(115)

賀田山20140816(116)

賀田山20140816(117)

賀田山20140816(118)

賀田山20140816(119)

賀田山20140816(120)

 

    驅車前往下一座目標~北月眉山

當然~小車子能開到多遠

就儘可能開到多遠

但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啊…

 

真是連闖數關的意外之旅啊

 

 

   

﹝本篇選取照片數:60 張﹞

 

20140817 【賀田山之一】~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順遊花蓮山

2014.08.17 【賀田山之一】~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順遊花蓮山

賀田山20140816(36)

  06:16 從天色還沒亮就開始砍路、登頂賀田山時正好看太平洋的日出…

賀田山20140816(60)

 06:31 登頂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欣賞縱谷風光俯瞰花蓮吉安景致…

 

 這一天行程是花東縱谷四天行的第二天

因為實在沒能夠有足夠時間好整理每趟行程

可以說大部分行程都沒辦法好好整理

但也沒關係

利用各種方式簡單記錄

像這趟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花蓮山、賀田山、北月眉山、月眉山北峰、小百岳No.90月眉山》

算是此趟花東行的意外行程(每次都是意外乎?!)

也是四天之中意外最累人的行程

當然也收穫滿滿

從辛苦砍路登頂欣賞日出的賀田山

到開車直接登頂欣賞夕陽美景與花蓮夜景的花蓮山

都讓人充滿回憶…

 

就先從賀田山記錄這一趟行程的片段雪泥鴻爪

其它行程有緣再一一挑選照片整理

因為還有太多行程也值得留下回憶呀…

 

 

海岸山脈其北端起點在花蓮縣吉安鄉的花蓮山(北花蓮山)、賀田山開始,一路往南延伸,是住在西部的我們比較不方便也難以接觸的一塊山域。而今天有緣胼手胝足、開疆闢土、意外開路…,弄到一身疲憊又滿足,真是讓人意想不到、連雙眼雙手雙腳也不信的意外之旅啊…。

『海岸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台灣本島之東緣,北起花蓮,南迄台東,其縱長凡150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一般以秀姑巒溪切穿而分成南北兩段。北段北自花蓮溪口的花蓮山起(地質學家認為花蓮市的美崙山、花崗山亦係海岸山脈殘餘的山丘),經賀田山、月眉山、六階鼻山、八里灣山、大奇山而抵秀姑巒溪,八里灣山是北段最高峰,但高度未及900公尺。北段為台十一甲線光豐公路切斷,另有米棧-水璉產業道路、奉公越嶺路等古道。奇美以南是南段,自里牙津山起,經三間屋山、北花東山、成廣澳山、新港山、都蘭山而止於卑南溪,南段除有東河到富里的東富公路切穿外,新開通的台30線玉長公路,從卓溪鄉的南安瀑布起,經玉里、安通,鑿穿海岸山脈後,直抵台11線的寧埔;還有瑞穗到大港口的瑞港公路、安通越嶺路等古道。 山嶺高度多在1000公尺左右,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峰為高1680公尺的新港山。海岸山脈是菲律賓群島漂移而來的陸地,因此地質為安山岩的火山集塊岩,與綠島、蘭嶼相同,因為與花東縱谷的板塊不同,兩相撞擊下,使花東地區成為台灣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 』

 

海岸山脈主要山峰

海岸山脈超過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峰有十餘座,由北而南詳列如下:

織羅山(1,152公尺)
麻汝蘭山(1,280公尺)
三間屋山(1,334公尺)
北花東山(1,242公尺)
花東山(1,135公尺)
烏帽子山(1,012公尺)
安通越山(1,085公尺)
大庄越山(1,010公尺)
成廣澳山(1,597公尺)
分水崙山(1,441公尺)
白守蓮山(1,561公尺)
新港山(1,682公尺)
麒麟山(1,544公尺)
嘉平山(1,016公尺)
富興山(1,023公尺)
里東峰(1,010公尺)
都蘭山(1,190公尺)

◎以上網路參考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5%B2%B8%E5%B1%B1%E8%84%88

 

昨天一日的舟車勞頓、沿路欣賞清水斷崖等風景蘇花公路兼爬山摸基石,一直摸到晚上又多摸幾顆(移位的吳全城三等三角點4317號還跑到人家屋子裡摸)才就罷。本想臨時改變計畫由露營改為住宿旅館,但花蓮市區觀光客不少、又正值暑期,不是老闆馬上站起身來說「客滿」,就是遊客不滿意老闆所開的價錢…。早年幾百元、就可以住一宿了,而現在價錢有點貴、還要多加我們可能吃不到的早餐費用…,其實依經驗、再沿路問下去應該還是會找到適合我們的歇腳處,不過考慮長途跋涉至此、已人仰馬翻,而且住宿旅館通常又比較會偷懶,再加上今天才是第一天旅程,最後四人一口同聲、還是按慣例決定到山裡窩一晚…。

 

花蓮山是海岸山脈越過台11線後,最靠近海邊的一座基石山頭,就留到最後的黃昏時刻,再來摸基石兼賞景…。沿台11線往南行,過花蓮大橋約6.5K里程處遇叉路、取左循小路行約數百公尺至廢棄軍營處,即可抵達花蓮山基石,但一早的畫是先南下往台11線由右起算的第一座基石山頭∼賀田山出發。前一晚於花蓮山叉路口續往南兩公里多的右邊遠來飯店叉路,取右沿月眉產道爬升至大約將近三公里車程的“東方明珠”福德祠對面的登山口(馬路右側)探過路,前段的廢棄水泥路還蠻好走的、有讓我們以為可以摸黑直抵山頂基石處的錯覺。前一晚(8/16)與小兒子先行探路,等走到“小徑”入口、右轉進入真正的最後茅草登山口,才發現登賀田山「這件事可沒這麼簡單哪…」。才草上飛一會兒就決定放棄,舉起雙腳褲管已有點沾濕的腳步,悻悻然回到月眉產道登山口…。

 

還好天氣不錯,第二天正式探訪賀田山,清晨天未亮、於登山口簡單吃點東西及整理裝備時,小兒子就先拾起草刀,說要先去開路,就帶著頭燈摸黑先去定位找路及砍路了。過了一陣子之後,我也出發先去支援,此時叢生雜草之間、已被砍出一條明徑,但走到上稜處附近時卻找不到“正路”了,原來小兒子本來是往前一直砍路,在此處遇阻,便往後改取左砍路上切,繼續往檳榔園上方爬升前進,喊話後退回取左上切,這才跟上了腳步了、也看到了雜草中的人影。稍後殿後的母子二人也趕上來了。結果發現前面砍了半個多小時路、基石卻還躲在叢叢密芒之後,還得努力繼續砍路呀。最後總共大概費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突圍、攀上賀田山基石處高點,享受居高展望四週的暢快感。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GPS h442m 308931*2642921) 。於山頂盡情賞景,俯瞰明天要走的花東縱谷,而下方有明顯偌大軍營,但只見到一輛貨車駛入、未見人蹤…。

 

下山循著適才砍過的路跡,不消十餘分鐘即回到登山口,又做了一回遠道而來的義工囉。返回福德祠休息及補吃早餐時,遇到當地清晨跑步上山的民眾,與我們攀談一會,說對面賀田山很難爬,以前曾想上去、但路太差而撤退,並說可能要等登山隊來修砍山路,才比較有機會登頂。因先前並未告知我們已登頂回來了,隨後告訴他好消息,並說明現在上山不消十分鐘即可登頂喔,他也很高興說待會跑步回來時,也要上去賀田山看看。大家相談甚歡,順便詢問待會要去的月眉山道路狀況。他告訴我們此去應該只能開車到下一個福德廟停車場,再來的路況就是不平整碎石路,聽起來令人有點忐忑…。整裝後開車上路,途經中華電信賀田山機房,再經福德廟叉路繼續前行,計行約2.4K停車於左上一條土路叉路口。

 

此處難以停車,低底盤轎車也無法上行土路,只好就停在叉路口,觀察此路也認為應該不會有車子出入,未料整裝後沿土路上行、途中還真遇到一輛車子停於路旁,但往返都只見車子、未見人影,還好沒有影響到其進出,不知此車由何處而來、來此作何?還以為也是山友來爬山呢。沿土路上行,兩側路旁遍佈叢叢芒草,未見有路條,行約十數分鐘見路右依稀有缺口,測得基石點位距離,判斷後便由此處切入。意料之中,又再做了一次義工,揮刀猛砍上行,還好在高點處順利摸到北月眉山三等補點基石。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號基石,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GPS h413m 308093*2641373)。當然拍照後,循濃密芒草路跡而回,不消一會兒就返回芒草叢叉路了。哈哈、這次仍然是由小兒子手持GPS、對著點位揮刀再度擒獲今日第二顆基石,我就負責拍照就好囉…。

 

一趟苦工而回,雖順利連闖兩關、仍無法高興太早,因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登山口及月眉山一等基石登山口還有不短距離,不知車子還能往前挺進多少呢?而且第三座山的路況也令人不太樂觀,果然、再開了一段路之後,就在一處下坡且凹凸不平的陡坡前決定停車了,人在他鄉、不容僥倖,萬一車子下的去、卻爬不回來可就慘了。只好抱持較保守態度,自此一路頂著日曬,踢了約一個小時才抵達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點位附近產道處。我們自行找了一處產道較寬闊處缺口左入樹林,此去先是平緩前行,隨後取右上稜,左折沿稜續行…。稜線上依稀有路由右向接行過來,後來下山往月眉山繼續前行時,才發現往前不久路左才是掛著一些路條的真正登山口,不過看起來也不好走哩。約十數分鐘慢行步程後登頂,山頂兼有茅草及樹林,登頂前也茅叢處處,而基石就在平坦山頂被芒草所遮掩,我們還循著路條前行、兵分二路尋找基石…,還好及早發現點位已過,回頭翻找一會,順利擒獲今日第三顆基石(GPS h473m 307353*2639623)。回頭看著凌亂的芒草前行路跡及布條,看來也有不少山友在這裡團團轉啊。拍照後原路退回登山口,因上切之路未見路條、也不知之前是否有山友循此路徑登頂,又費了十數分鐘回到登山口。北月眉山南峰,標高479公尺,三等三角點4285號基石,亦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此顆三等原點基石,算是賺到的,因之前大家都以為已遺失,測量單位才於北方山頭另立補點,前幾年終於被山友找到了,感恩!

 

再來就是今日主角∼月眉山一等基石,其實路上每一座山都是主角,但月眉山名列小百岳,今日最佳男角就讓它當了…。越過北月眉山南峰稜線後,前方豁然開朗,而月眉山稜線卻在遙遠的天邊,令人著實真想回頭去開車,哈哈!其實一路眺景賞蝶也不錯,只是苦了一雙“肉腳”啊…。行行復行行、經過三叉路口續取右行,此處立有月眉山指標,續行右路之路左有柚子園,累累柚子長在樹上,也掉滿一地、不知有無人在維護此片果園?路上仍持續有美麗蝴蝶可拍、也稍解了不少旅途跋涉之苦…。又一段“長路漫漫”、終於抵達月眉山…的步道北口(GPS h393m 305889*2636000),還有2.5K山路要走,才能真正抵達標高601公尺的月眉山山頂…。登山口標高389公尺,立有導覽圖,月眉山步道全長4.8公里,全程約需費時2至3小時。循步道前往月眉山,土路步道與階梯步道交錯前行,步道順著稜線開闢,路況還不錯、偶有倒木,一路上升至步道2.5K處、抵達月眉山基石空地高點。月眉山(又稱米棧山),位於花蓮壽豐鄉,標高614公尺,立有一等三角點與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鏽鋼立牌,列名小百岳No.90。

 

在山頂木椅上倒臥休息,小朋友也掛起了吊床、大夥一登頂累到不肯起來繼續走動了…。但時光飛逝、再怎麼依依不捨仍要踏上回程,此去又是2.5K的山路,約一小時漫步後,再度來到月眉山步道北口,如果有高底盤車或敢一路開車上來的話,能一路先行車至登山口再上登,那麼月眉山應該就是很friendly的一座小百岳了,奈何…!可能老天認為我們還需磨練吧,或者是準備了上好美景要給我們慢慢欣賞吧… 。一時搞不清楚要走那麼久,連正式午餐都沒帶著上山,水也攜帶不足,還好最後勉強度過、又數小時後也終於見到可愛的車子了…。開了十幾公里月眉產道回到台11線、取左再次回到花蓮山叉路,於黃昏時刻穿過狹窄的荒廢小路、磨著夾道植物直接行車至路底廢棄軍營,基石就立於營舍左(北)側約2公尺的草地上。花蓮山,也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標高77公尺,三等三角點728號基石。據說這一顆基石原本由山友保管,好像才搬回來重立沒有多久,另外附近草叢中還有一顆70年8月中央研究院三角點(資料上是寫為No.137,實際看起來比較像是No.132,待確認),也順利摸到今日第五及第六顆基石。花蓮山的視野極佳,在此處登高欣賞黃昏的花蓮及太平洋景致,一直到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的美麗夜景出現…,而這也是辛苦一天後莫大的享受…。巧合的是這一晚住宿於花蓮吉安,翌日清晨窗外晨光照耀下的遠處連綿山巒,竟就是今日讓人雙眼雙手雙腳也不信的意外之旅∼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花蓮山、賀田山、北月眉山、月眉山北峰、小百岳No.90月眉山》的連綿山頭呢…。

 

賀田山20140816(1)

賀田山20140816(2)

  

   前一晚想先摸黑登頂

轉入小徑才發現賀田山根本等於沒路了

看來翌日又要苦戰囉

只好專心回到登山口

再好好養精蓄銳、明日再戰…

 

賀田山20140816(3)

 

     04:57 賀田山登山口附近的花蓮黎明前景致

 

賀田山20140816(4)

 

    05:11 日(8/17)準備開始意外累人的一天行程

要先連砍三座山頭~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

 

賀田山20140816(5)

賀田山20140816(6)

 

    05:20 往產道前方走一段距離

回望賀田山登山口及東方明珠

  

賀田山20140816(7)

 

   賀田山登山口

  

賀田山20140816(8)

 

   地上銅標~花蓮林區管理處GPS控制點 

 

賀田山20140816(9)

 

   05:25 進入賀田山登山口回望

小兒子已在天亮前迫不及待帶著頭燈先去砍路了

我也在吃早餐後先追趕上去支援

這次難得因應特別狀況大家沒有一起出發

不過待會大夥就會會合囉

 

賀田山20140816(10)

賀田山20140816(11)

賀田山20140816(12)

賀田山20140816(13)

 

   05:27 右轉小徑

看見山徑被砍出來了

 

賀田山20140816(14)

 

   小徑附近廢棄工寮

  

賀田山20140816(15)

賀田山20140816(16)

賀田山20140816(17)

 

   賀田山小徑挺進後回望廢棄產道

  

賀田山20140816(18)

賀田山20140816(19)

賀田山20140816(20)

 

   05:33 腰繞砍路

後段發現不太容易挺進

退回取左上切砍路至此處…

 

賀田山20140816(21)

 

   05:36 趕上小兒子了…

再一起繼續砍路上去

  

賀田山20140816(22)

賀田山20140816(23)

 

   邊走邊找相較容易應付的地方砍路前進

再取左上切

 

賀田山20140816(24)

賀田山20140816(25)

賀田山20140816(26)

 

   06:04 濃密芒草中努力奮戰

 

賀田山20140816(27)

賀田山20140816(28)

賀田山20140816(29)

賀田山20140816(30)

賀田山20140816(31)

賀田山20140816(32)

賀田山20140816(33)

賀田山20140816(34)

 

   06:15 終於登頂了

 

現在每個月都要砍好幾趟山路

已經習慣了吧…

  

賀田山20140816(35)

 

   山頂下方很接近軍事重地

請勿大聲喧嘩…

 

賀田山20140816(37)

 

賀田山山頂展望佳

山海縱谷風光盡入眼簾

景色壯闊美麗

令人心曠神怡

早上的辛苦砍路

一切也都值得了…

 

賀田山20140816(38)

 

   這個方向可眺望左邊的初音山、昨天登頂的初音山麓

及俯瞰也是昨天登頂的花蓮市區突起小丘~米崙山

和傍晚要去的出海口旁之花蓮山

花蓮山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標高77公尺,三等三角點728號基石

據說這一顆基石原本由山友保管

好像才搬 回來重立沒有多久

另外附近草叢中還有一顆比較少人提及的三等內補基石

 

賀田山20140816(39)

賀田山20140816(40)

 

   這個方向可眺望鯉魚山

明天準備二度造訪

看能不能摸到上次仍在地板下方躲藏的基石

 

賀田山20140816(41)

 

   這個方向則是明天預定深入一路南下的花東縱谷…

  

賀田山20140816(42)

賀田山20140816(43)

 

   06:15 登頂賀田山~海岸山脈最北端二等基石

 

賀田山20140816(44)

賀田山20140816(45)

 

  06:15 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

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GPS實測:h442m、座標308931*2642921

  

賀田山20140816(46)

賀田山20140816(47)

賀田山20140816(48)

賀田山20140816(49)

賀田山20140816(50)

賀田山20140816(51)

賀田山20140816(52)

賀田山20140816(53)

賀田山20140816(54)

賀田山20140816(55)

賀田山20140816(56)

賀田山20140816(57)

賀田山20140816(58)

賀田山20140816(59) 

 

  山頂展望佳風景美

不枉費遠道而來、砍路上山…

 

 

>>>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95240357

 

 

 

﹝本篇選取照片數:60 張﹞

 

 

20141018 北埔秀巒公園珍貴老樹

2014.10.18 北埔秀巒公園珍貴老樹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4)

    秀巒公園終點長壽亭續往前可登北岡頂山、回望長壽亭及老樹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35)

    長壽亭往合抱樹公園途中路右之編號36珍貴老樹

 

睽違多年的秀巒公園

相對山腳下絡繹人潮依然相對清幽

原本這條路是通往後來興建的綠世界之唯一一條通道

但後來新開一條寬闊馬路直通綠世界

因此這條路更少人走動了

這次順路重遊於綠世界還沒有時就攀登過的北岡頂山

也順路看看秀巒公園好久不見的珍貴老樹

沒想到不知是否記憶已模糊

老樹的蹤跡有點讓人難以捉摸

倒的倒、藏的藏

似乎不是很明顯呢…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

 

北埔假日遊客如織

與早年氣氛迥異

很多地方因為爬山關係

見證繁華前後的強烈對比

例如,內灣、九份等地

包括北埔…

 

而由秀巒公園旁的柏油路爬坡而上

可抵公園終點之長壽亭

公園內列管有三棵樟樹

分別為35至37號

是今日順道想再拜訪的重點目標

當然~也順道拜訪往前不遠處

由路右登山口上登約需八分鐘的北岡頂山

但路況如何尚未可知…

 

◎北岡頂山:標高210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

 

 

 

◎資料參考來源
http://www.walkingtaiwan.org/content/county/city_POI.asp?ids=636&jid=95&bid=9

 

北埔鄉 二:秀巒公園

秀巒公園—小鎮的後花園,北埔的靠山

  『順著台3線進北埔即可先抵達秀巒公園,秀巒山位於北埔街東南隅,海拔約230公尺,其「秀巒春曉」為新竹縣十二勝景之一,日昭和8年(西元1933年),大隘居民為紀念金廣福墾戶首姜秀鑾開闢大隘百年紀念,將此地命名為秀巒山,並立開基百年石碑乙座(在現秀巒亭旁),以頌揚姜秀鑾之功績。民國65年易名為秀巒公園,並添建碑宇亭閣,分別記述大隘開拓史及抗日事件等事蹟,其前方即為「開拓大隘紀念廣場」。民國72年,適逢開隘150周年,大隘三鄉(北埔、寶山、峨眉)民眾慷慨解囊、共襄盛舉,集資邀請師大美術系教授謝孝德先生於山顛塑造一尊觀音佛像以庇祐大隘子民。

  公園有數個入口,公園街入口處建有一「北埔秀巒山公園」牌樓,由第七、八任鄉長姜炫鏢所書,前聯曰「墾開偉業功成萬古在,奠定河山譜牒千秋存」「行見高峰百齡樹,遊觀山嶺萬種花」、後聯曰「秀鑾闢山立隘成大業,紹祖抗日招兵建奇勳一 」,「秀巒青山生俊士、巒河綠水祚賢人」。由中興街入口往上即可至「開拓大隘紀念廣場」。從廣場處即有多條階梯步道順勢而建,步行可達頂端。

  秀巒山蒼翠秀麗、林木蓊鬱,亦有參天古木 (其中有3株樹齡150年以上之巨樟已列入保護),櫻花、杜鵑點綴林間,每逢春暖花開時節,萬紫千紅、爭妍競豔、百鳥爭鳴,豐富的植物與生物生態共同譜出大自然的交響樂章,饒富詩意,因此早期稱之為「春曉」。公園內有秀巒亭、忠義亭、慈母亭等,登亭遠望,可將北埔市街盡收眼底。夜晚公園內水銀燈燈火輝煌,滿園銀色傾瀉,恍若月光散發出恬淡自然的氣氛,人行步道層次分明,卻又平緩易行,因此秀巒公園現已成為北埔地區重要之運動休閒與參訪區域。

  公園下方即是北埔老聚落,可以參觀金廣福公館、慈天宮等古蹟景點,同時也可以尋幽訪勝走走古樸的巷弄,體驗客家聚落的風情。稍事休息後,即可動身前往南埔。』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3)

 

 

 

秀巒公園:
  
『為竹縣十二勝景之一,位於北埔鄉東南隅,海拔約二百三十一公尺,面積三、六公頃。民國22年4月,大隘居民為紀念「金廣褔」開墾戶首姜秀巒先生,開闢大隘百年,故命名為「秀巒山」〈民國40年編為風景保安林〉並立開基百年石碑乙座,以頌揚
姜秀巒之功績。其山蒼翠秀麗、古木參天(有三株列入保護、樹齡一百五十年以上之巨樟) ,櫻花、杜鵑點綴林間,每屆春暖,千紅萬紫、競豔爭妍、百鳥爭鳴,譜出大自然交響樂章,饒富詩意,故曰:「春曉] 。民國六十五年易名為秀巒公園,添建碑宇亭閣,各敘述事跡:亭閣取名曰:「秀巒亭」(証:另座為「慈母亭」,係由北埔徐木枝先生之子女所捐建) 。』

  

交通資訊:

 

※開車:由竹東或峨眉沿3號省道進入北埔。
※搭車:自竹東搭新竹客運往北埔或珊珠湖,於北埔站下車。

 

◎資料參考來源
http://www.bps.org.tw/scenicspots02.asp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5)

 

悠遊秀巒公園

小繞一圈

發現老樹不太明顯

合抱樹公園的合抱樹似乎也沒見著

 

後來再查資料

原來往合抱樹公園的路右不明顯老樹是編號36的珍貴老樟樹

而往觀景亭的編號35的珍貴老樹已經死亡

編號37的珍貴老樹則不明顯

沒有注意觀察之下

容易忽略其混生在雜木林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6)

 

    往合抱樹公園的路右老樹是編號36的珍貴老樟樹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7)

 

  合抱樹公園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8)

 

  合抱樹公園回程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9)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0)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1)

 

  前往觀景亭途中回望長壽亭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2)

 

   公園內列管的三棵樟樹,分別為35至37號

35號已死亡多年,僅留殘根於原地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3)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4)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5)

 

  從長壽亭前往市街方向觀之

右手邊水泥步道旁

為列管的36號

左手邊水泥階梯下方

則為列管的37號

沒有注意觀察之下

容易忽略其混生在雜木林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6)

  

  觀景亭與觀音像

公園內種滿盛開花朵的軟枝黃蟬及紫蟬…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7)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8)

 

   開拓大隘紀念碑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19)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0)

 

   雙層的秀巒亭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1)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2)

 

   列管的36號珍貴老樹

在前方長壽亭往右邊合抱樹公園途中的照片右邊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3)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4)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5)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6)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7)

 

  在盛開燦爛的紫色翠盧莉後方有列管的36號珍貴老樹

 

【翠蘆莉】

 

英文名稱:Britton’s Wild Petunia,Britton Ruellia

 學名:Ruellia brittoniana Leonard

 科名:爵床科 ( Acanthaceae)蘆莉草屬(Ruellia)

 別名:紫花蘆利草、蘆莉草、藍花草、日日見花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8)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29)

 

   爬過北岡頂山後

再回頭多補拍幾張編號36的列管珍貴老樹

 

    在前方長壽亭往右邊合抱樹公園途中的照片右邊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30)

 

   長壽亭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31)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32)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33)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34)

  秀巒公園珍貴樹木20141018(36)

 

   秀巒公園內編號36的列管珍貴老樹  

 

 

﹝本篇選取照片數:36 張﹞

 

 

 

 

◎資料參考來源(北埔鄉南興村樟樹:: 新竹縣旅遊網- 珍貴老樹 )
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182&id=636

首頁 > 特色樂活之旅 > 珍貴老樹

北埔鄉南興村樟樹

北埔鄉南興村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樟科樟屬

 

『秀巒公園及北埔冷泉,早期即為北埔重要的景觀休閒處,隨著城鄉新風貌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市區內的金廣福公館與慈天宮古蹟,結合北埔老街推廣觀光休閒,加上地方產業的柿餅、椪風茶及擂茶,經營策略成功後,目前市區每於假日遊客如織,帶動商機無限。隨著秀巒公園旁的柏油路爬坡而上,抵公園終點可見長壽亭,公園內列管的三棵樟樹,分別為35至37號,35號已死亡多年,僅留殘根於原地,從亭前往市街方向觀之,右手邊水泥步道旁,為列管的36號,左手邊水泥階梯下方,則為列管的37號,沒有注意觀察之下,容易忽略其混生在雜木林。

參照長壽亭旁導覽解說牌的介紹,『秀巒山為新竹縣十二勝景之一,位於北埔鄉東南隅,海拔約231公尺,面積3.6公頃。民國22年4月,大隘居民為紀念「金廣褔」開墾戶首姜秀巒先生,開闢大隘百年,故命名為「秀巒山」〈民國40年編為風景保安林〉,並立開基百年石碑乙座,以頌揚姜秀巒之功績。秀巒山山麓、古木參天,樹林成蔭,山景蒼翠秀麗,其中三棵樹齡在一百年以上之巨樟已編號列入保護,櫻花、杜鵑點綴林間,每屆春暖,萬紫千紅、鳥語花香,譜出大自然交響樂章,詩情畫意。民國65年易名為秀巒公園,添建碑宇亭閣,敘述大隘開拓史及事跡。』涼亭下方道路,偶有遊客隨步道而上,公園綠蔭效益頗佳。

編號36
樹旁長有較多相思樹,主幹從步道駁坎下方,往西南角度斜生,樹冠因而呈現斜傘狀,棲地陡峭不利於各項調查。樹旁一棵石朴生長位置頗近,因而枝幹與本棵主幹交錯,於風吹時,來回摩擦使樹皮層出現受傷痕跡。
枝幹除長有大量青苔外,東向枝幹可見杯狀蓋骨碎補、台灣金釵蘭及槲蕨的附生,其中杯狀蓋骨碎補數量較多,亦有少量瓦葦的幼株,混於其他附生植物叢中。舉尾蟻巢於枝末長年可見,偶爾可見聒噪的紅嘴黑鵯群,來啄食朴樹上成熟的果實,枝葉長年保持茂密翠綠,歷年追蹤健康狀況保持良好。

編號37
隱棲於較茂密的林木間,從長壽亭角度觀之,較難感受其壯觀,就近觀察,又枝幹混生於樹旁喬木樹冠中,無法窺及全貌,加上拍攝時,俯視角度容易形成誤差,更讓人容易忽略;各項調查數據皆較36號為優,根張範圍為自然裸露的土坡,生長位置坡度略微陡峭,但樹幹較為筆直,枝幹約3米高處分叉,西向枝幹生長較為茂盛,東向較為寬闊的外緣,附生植物僅見1叢台灣金釵蘭,舉尾蟻巢亦長年可見,枝葉生長狀況則較36號稀疏,但健康情形良好。

北埔不但擁有老街文化及親水之趣,在特色產業、社區營造等都推動得很成功,因此,在市區中,即使非假日人潮亦絡繹不絕。以秀巒山如此接近市區的條件,為本縣鄉鎮裡所沒有的特色,公園內除了列管的樟樹外,還有許多大樟樹。更屬難得的是,人類活動如此頻繁的區域,還可見許多稀少又重要的生態物種,如多種鳳蝶食草的異葉馬兜鈴,多種青斑蝶食草的歐蔓,步道間留意找尋都不難發現,不時各種蝴蝶飛舞,以及多種意想不到的動物,就在眼前出現。如果透過仔細的調查,予以加強規劃營造,絕非僅導覽解說牌上,所強調的櫻花、杜鵑開花時的萬紫千紅而已。在老街品嘗特有美食、欣賞古蹟之美後,再沿著健行步道而上,來一趟多樣性生物認識深度之旅,讓遊客更加認識北埔的多元性。』

 

 

20141011 清晨燦爛的甦醒:黃花篇 ~【青牛膽】與【紅面番】

2014.10.11 清晨燦爛的甦醒:黃花篇 【青牛膽】與【紅面番】

青牛膽20141011(1)

  【青牛膽】王瓜 ~ 瓜科 青牛膽屬

紅面番20141011(4)

   【紅面番】臺灣鼠麴草、高山鼠麴草~ 菊科 鼠麴草屬

 

清晨燦爛的甦醒:黃花篇 ~【青牛膽】與【紅面番】

 

所謂 “清晨燦爛的甦醒”…

看花兒也要看花兒後面與週遭

那壯闊山景的陪襯及秋陽晨光的加持

那就真的是心花也怒放地燦爛囉…

 

標題既是[黃]花篇~

結果後面接著的竟是[青]牛膽、[紅]面番

這還真有趣呢

 

尤其原本還差點也搞混的【紅面番】

剛開始以為是秋鼠麴草

後來聽說是紅面番

覺得是奇怪的名字

再來又知道它也叫做台灣鼠麴草、高山鼠麴草

嗯、這就合理了…

 

青牛膽20141011(2)

 【青牛膽】王瓜 ~ 瓜科 青牛膽屬

 

 

【青牛膽】

 

英文名稱:Nakedflower Tubergourd

 科名:瓜科(Cucurbitaceae)青牛膽屬(Thladiantha)

 

 別名:山瓜、南赤瓟、臭瓜、臭屎瓜、

狗屎瓜、野絲瓜、裸花赤瓟、野冬瓜、

地黃瓜、土瓜根、王瓜、秦嶺赤瓟、老蛇頭、毛瓜

 

 原產地:中國中部及南部、臺灣

 分佈:全島中海拔闊葉林較開闊處

  

青牛膽20141011(3)

青牛膽20141011(4)

青牛膽20141011(5)

青牛膽20141011(6)

青牛膽20141011(7)

 

 青牛膽的花是在梨山福壽山農場的產道路旁

 

   而往北看的綿延壯闊山景就是清晨燦爛的甦醒了

 這一條高聳稜脈

 從黎明開始

 就一直聳立在我們眼前

 

 這條山稜由左至右計有~

 劍山(百岳九嶂)、佳陽山(百岳八銳)、布伕奇寒山(150岳)、

 油婆蘭山(150岳九平)、劍南尖山(八銳)、

 大劍山(百岳十峻)、雪山西南峰(120岳)、雪山(五岳)、北稜角…

 

 眼前一排都是三千多公尺的高山

 但我只爬過其中的一座~雪山

  

青牛膽20141011(8)

青牛膽20141011(9)

青牛膽20141011(10)

青牛膽20141011(11)

 

  下方就是中橫~梨山

 

青牛膽20141011(12) 

 【青牛膽】王瓜 ~ 瓜科 青牛膽屬

 

紅面番20141011(1)

 【紅面番】臺灣鼠麴草、高山鼠麴草~ 菊科 鼠麴草屬

 

 

 【紅面番】 

英文名稱:Broadleaf Cudweed

 科 名:菊科(Asteraceae)鼠麴草屬(Gnaphalium)

 

別名:高山鼠麴草、鼠麴、白頭翁、嚴白菜、

霧水草(廣西)、地毛香(玉溪)、貼生鼠麴草、老鴉綿

 

 原 產 地:亞洲地區之中國南部及西南部、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地

分 布:台灣產於全境山區至海拔約 1,000~3,000 公尺高山的砂礫地、

巖壁、路旁或農園、草叢中

 

頭狀花序呈複繖房狀排列,頂生

總苞長寬約 0.6 公分,球形

總苞片 5~6 輪,乾膜質

白色或淡黃色

外層總苞片闊卵形

內層總苞片長橢圓形

花黃色,外圍多數為雌花,中央 6~7 朵為兩性花

雌花絲狀,兩性花筒狀,頂端 5 齒裂

單性花花冠長約 0.25 公分

兩性花花冠長約 0.3 公分

  

紅面番20141011(2)

 

  拍到紅面番(高山鼠麴草、高山鼠麴草)時

已經接近標高2496公尺的馬武霸山基點峰了

所以只隨手按下幾下快門就登頂去了

很可惜下山時

主相機沒電了

也忘了再注意多拍幾張…

所以這燦爛金黃秋陽下的燦爛金黃花朵

就只有這幾張照片囉

  

紅面番20141011(3)

 

 【紅面番】臺灣鼠麴草、高山鼠麴草~ 菊科 鼠麴草屬

紅面番20141011(5)

紅面番20141011(6)

 

 馬武霸山登頂前回望

 

 

 

 

◎網路參考資(青牛膽)
http://kplant.biodiv.tw/%E9%9D%92%E7%89%9B%E8%86%BD/%E9%9D%92%E7%89%9B%E8%86%BD.htm

 

 

【青牛膽】

 

英文名稱: Nakedflower Tubergourd

學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 Hemsl.

科名:瓜科(Cucurbitaceae)青牛膽屬(Thladiantha)

別名:山瓜、南赤瓟、臭瓜、臭屎瓜、狗屎瓜、野絲瓜、裸花赤瓟、野冬瓜、地黃瓜、土瓜根、王瓜、秦嶺赤瓟、老蛇頭、毛瓜

原產地:中國中部及南部、臺灣

分佈:全島中海拔闊葉林較開闊處。註:南投縣仁愛鄉清境農場常見

用途:

1.藥用:性味:根:苦、寒;果實:酸、苦、平。效用:根:通乳,清熱利膽。治乳汁不下,乳房脹痛;果實:理氣活血,袪痰利濕。治跌打損傷,噯氣吐酸,黃疸,泄瀉,肺癆喀血。

莖:藤本狀草本,具塊根,莖伸長,有稜角,具多數分枝,小枝細長,有溝紋,全株具長毛茸,卷鬚與葉對生,單一或 2 歧;卷鬚 2 叉,僅在分叉處上方捲繞。

葉:葉有柄,互生,卵圓形至闊圓形,長 6~15 公分,寬 5~12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膜質,葉緣有細鋸齒,上表面粗糙,下表面具長絨毛;葉柄長 4~12 公分,有毛茸;捲鬚單生至二分裂,與葉對生,略有毛茸。

花:單性花,雌雄異株,花黃色,單生至總狀花序;花序腋生,長 10~20 公分,有毛茸;苞片小,長橢圓形,長 0.4~0.5 公分,先端銳尖;雄花:總狀花序,花萼短鐘形,先端 5 裂,綠色,被毛,裂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 0.5~0.6 公分,寬 0.15~0.25 公分,先端銳尖至漸尖;花冠深五裂,裂片常為花瓣狀,闊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 1~1.5 公分,寬 0.5~0.7 公分,先端略為尾狀;雄蕊 5 枚,長短一致;花藥一室,直線形,花絲離生。雌花單生或成對,花冠 5 深裂,子房球形至卵形,花柱短, 3 裂。

果實:果圓卵球形,徑約 2~2.5 公分,長 2.5~3.5 公分,外被毛,成熟時紅色。

特性:多年生攀緣性藤本狀草本,具塊根,全株具長毛茸,卷鬚與葉對生,單一或 2 歧;卷鬚 2 叉,僅在分叉處上方捲繞。葉互生,卵圓形至圓形,上表面糙澀,下表面具長絨毛,長 6~15 公分、寬 5~12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細鋸齒緣。單性花,雌雄異株,腋生,花黃色,鐘形;萼 5 裂,綠色,被毛;花冠 5 深裂;雄花單一或總狀花序,雄蕊 5 枚,離生,每一雄蕊 1 花藥,藥室直立,胚株多數,著生於其中 3 個花冠裂片上;雌花單生或成對,花柱 3 裂。果長橢圓形,長約 2.5 公分,徑約 2 公分,外被毛,成熟時紅色。台灣產的兩種青牛膽很容易區別,斑花青牛膽植株光滑,花瓣明顯外翻,果具皺紋,分布於低海拔山區;青牛膽則全株密被毛,花鐘形,果平滑但密被長毛,分布於中海拔山區,兩者皆屬常見植物。青牛膽屬兩種的花皆為黃色。

 

 

 

◎網路參考資料(福興花園:青牛膽)
http://bruce0342.blogspot.tw/2008/06/blog-post_27.html

 

【青牛膽】

 

青牛膽 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 Hemsl. 葫蘆科

 葫蘆科青牛膽屬,台灣有兩種,盡在本篇中。辨別的方法如下:

青牛膽—葉下具長絨毛,花冠內包。圓形果,被毛。卷鬚分叉。

斑花青牛膽—葉下無毛,花冠外開。橢圓形果,光亮無毛。卷鬚不分叉。

 

 

 

 

◎網路參考資(紅面番)
http://kplant.biodiv.tw/%E7%B4%85%E9%9D%A2%E7%95%AA/%E7%B4%85%E9%9D%A2%E7%95%AA.htm

 

 

【紅面番】

英文名稱:Broadleaf Cudweed 

學 名:
Gnaphalium adnatum Wall. ex DC.
Anaphalis adnata (Wall.) DC.
Gnaphalium formosanum Hayata

科 名:菊科(Asteraceae)鼠麴草屬(Gnaphalium)

別 稱:臺灣鼠麴草,寬葉鼠麴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地膏藥(雲南),高山鼠麴草、鼠麴、白頭翁、嚴白菜、霧水草(廣西)、地毛香(玉溪)、貼生鼠麴草、老鴉綿

原 產 地:亞洲地區之中國南部及西南部、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地。

分 布:台灣產於全境山區至海拔約 1,000~3,000 公尺高山的砂礫地、巖壁、路旁或農園、草叢中。

用 途:

1.藥用:性味:葉或全草:苦、涼。效用:全草:消腫,止血。治癰瘡腫毒,刀傷出血。全草有清熱解毒,袪痰止咳,止血消腫,利濕,調脾胃之效。治眼疾,風熱感冒,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支氣管炎,哮喘,小兒驚風,頭風眩暈,失眠,胃病,胃潰瘍,痢疾,風濕病,口腔炎,癰瘡腫毒,吐血,刀傷出血。

莖:草本,莖高達 50~100 公分,莖直立,徑 0.4~0.8 公分,基部略木質化,下部不分枝,上部呈繖房狀分枝,全株密被白色厚絨毛。

葉:基生葉無柄;莖生葉互生,幾無柄或略抱莖;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至條形,葉片長 4~9 公分,寬 1~2 公分,基部漸狹,先端尖或鈍形,葉基具稜,葉緣全緣;上部葉越接近花越小型;基生葉於開花時枯萎。

花:頭狀花序呈複繖房狀排列,頂生;總苞長寬約 0.6 公分,球形,總苞片 5~6 輪,乾膜質,白色或淡黃色,外層總苞片闊卵形,內層總苞片長橢圓形;花黃色,外圍多數為雌花,中央 6~7 朵為兩性花,雌花絲狀,兩性花筒狀,頂端 5 齒裂;單性花花冠長約 0.25 公分;兩性花花冠長約 0.3 公分。

果 實:果實為瘦果,長約 0.08 公分,長橢圓形,具乳突;冠毛長約 0.3 公分,白色。秋、冬季開花。

特 性:紅面番為臺灣鼠麴草屬植物中最高大粗壯,且頭花直徑最大者。草本,莖高達 50~100 公分,莖直立,徑 0.4~0.8 公分,基部略木質化,下部不分枝,上部呈繖房狀分枝。下部葉無柄;葉片長 4~9 公分,寬 1~2 公分,葉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葉尖銳形,葉基具稜,抱莖狀,葉緣全緣;上部葉越接近花越小型;基生葉於開花時枯萎。頭狀花序呈複繖房狀排列,頂生;總苞長寬約 0.6 公分,球形,總苞片 5~6 輪,乾膜質,外層總苞片闊卵形,內層總苞片長橢圓形;單性花花冠長約 0.25 公分;兩性花花冠長約 0.3 公分。果實為瘦果,長約 0.08 公分,長橢圓形,具乳突;冠毛長約 0.3 公分,白色。秋、冬季開花。

 

 

 

◎網路參考資(福興花園:紅面番)
http://bruce0342.blogspot.tw/2013/03/blog-post_4.html

【紅面番】

 

紅面番 Gnaphalium adnatum Wall. ex DC. 菊科

紅面番為台灣鼠麴草屬植物中最高大粗壯,頭花直徑最大者。同時也是比較容易辨識的鼠麴草之一。

 

 

 

◎網路參考資(山野遊蹤:NO.101紅面番)
http://136136s.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6.html

 

紅面番[高山鼠麴草] 菊科 鼠麴草屬 別稱:臺灣鼠麴草、寬葉鼠麴草、鼠麴、白頭翁、嚴白菜、霧水草(廣西)、地膏藥(昆明)、地毛香(玉溪)、貼生鼠麴草、老鴉綿”””紅面番為臺灣鼠麴草屬植物中最高大粗壯,且頭花直徑最大者。草本,高 50~100 公分,莖直立,基部略木質化,下部不分枝,上部呈繖房狀分枝。下部葉無柄;葉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葉尖銳形,葉基具稜,抱莖狀,葉緣全緣;上部葉越接近花越小型;基生葉於開花時枯萎。頭狀花序呈複繖房狀排列,頂生;單性花與兩性花。果實為瘦果,長橢圓形,具乳突;有冠毛,白色。秋、冬季開花。

 

 

 

 

﹝本篇選取照片數:18 張﹞

 

 

20141005 舊地重遊 —《小分林山、二寮神木》及《北五指山、四崙頂山、二寮山》二訪未竟【下】

2014.10.05 舊地重遊 —《小分林山、二寮神木》及《北五指山、四崙頂山、二寮山》二訪未竟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9)

  二寮神木屬於樟木,樹齡約500年以上,為本省平地最大的樟樹

 

二寮山登山口就位於二寮神木叉路口附近

雖然經過很多次

這次只是繼 2003/05 之後

第二度嘗試攀登二寮山

意料之外

也是意料之內

後段路況等於沒路了

所以順路二登二寮山的運氣不佳

只能放棄了

但途中風光依舊令人感到十分快意…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1)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2)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3)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4)

 

   電塔旁的登頂舊山徑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5)

 

   只能自行砍路了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6)

 

   砍哪…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8)

 

   太陽快要下山了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9)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0)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1)

 

   於叢生馬櫻丹及密芒中砍出一條康莊大道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2)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3)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4)

 

  ▲ 奈何時間不夠了

暫且歇手…

來日有緣再戰…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5)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8)

 

   可愛的頷垂豆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9)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0)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1)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2)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3)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4)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5)

 

   返回二寮山登山口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8)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9)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0)

 

   登山口附近的山路也蠻美的…

 

◎二寮山(二寮岡頂山):標高250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1)

 

   擷取自台灣全覽百科地圖集(一)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2)

 

   轉往今日順道拜訪的最後一個目標~二寮神木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3)

 

   二寮神木屬於樟木,樹齡約500年以上,為本省平地最大的樟樹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4)

 

「位於大林村的二寮神木,據說已有500多年,當地的民眾於此建造土地公廟,由於十分靈驗,因此終年香火不斷。老樟木濃密的樹蔭,替此地的遊客遮擋了不少烈日,樹蔭下涼風徐徐,到此怡然暢遊,感受老樹綠意盎然的生命力,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5)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8)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9)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0)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1)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2)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3)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4)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5)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8)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0)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1)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2)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3)

20141005二寮神木 

  二寮神木屬於樟木,樹齡約500年以上,為本省平地最大的樟樹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5)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8)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9)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20)

 

   二寮神木屬於樟木,樹齡約500年以上,為本省平地最大的樟樹

竹縣北埔鄉大林村第8鄰(距北埔市街2公里)

 

 

自行開車前往二寮神木:

1.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124縣道往三灣方向→台3線往峨眉→北埔→二寮神木

2.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120縣道往竹東方向→122縣道往五峰方向→右轉接台3線→北埔→二寮神木

  

 

 

﹝本篇選取照片數:60 張﹞

 

20141005 舊地重遊 —《小分林山、二寮神木》及《北五指山、四崙頂山、二寮山》二訪未竟【上】

2014.10.05 舊地重遊 —《小分林山、二寮神木》及《北五指山、四崙頂山、二寮山》二訪未竟【上】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9)

  小分林山:標高235公尺,礦務課第601號

 

這一天再度前往北埔

準備重遊北五指山~

一座立有三等三角點“三號”特殊號碼的北埔山頭

它甚至可說是三等十號內僅存的幾顆珍貴基石

 

可惜因為這顆日本原點近年已被私人農莊阻斷山路

也因此讓我一直沒有重遊此山的計畫

可是登山小夥伴認為當年他只有在肚子裡跟著登頂~

所以不算

堅持一定要再親自登頂一次

只好順其心意

計畫改從另一頭的四崙頂山方向過去

以避開私人農莊

 

只不過GPS送修尚未歸還

而且這個方向的山路也很難找

又抉擇錯誤、取了竹39線鄉道曲折山路前往

以致時間耗費太多…

諸多不利因素

造成再一次對於曾經爬過的山

卻因一時竟找不到“入口”起點而未竟

 

之後也懶得再從大隘山莊舊路上登四崙頂山

因為其實也沒時間了

再加上二寮山的山路居然在電塔之後完全被阻塞

於是今天含順路隨興重遊的四座山頭

居然只有一座“小分林山”經過砍路後順利找到基石

而北五指山、四崙頂山、二寮山

這幾座分別在1999年、2009年、2003年分別曾登頂的『五、四二』山頭

就只好一一暫舉白旗投降了

改日GPS取回後、時間也充足之後再戰囉…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

 

秋陽舒適宜人

其實出門兜兜風曬曬陽光就心曠神怡了

尤其這些山都爬過了

也許心裡也有點偷懶的想法~呵呵

而且途中一定也會有意外驚喜

所以這趟就隨緣、隨興了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

 

 由台三線轉122縣道往五峰

再轉竹39-1鄉道接竹39線

在這裡繞來繞去繞到糊塗了

很多地方就是這樣

當年常跑時感覺似乎很熟了

隔一陣子再回來時

卻又變得陌生了…

(還是由北埔方向過來比較好走…)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

 

 找不到捷徑上切四崙頂山與北五指山之間稜線

時間也晚了

因為大隘山莊登頂的路也要爬升不少且冷門、經常都是雜叢生

今日至此就暫且休兵囉

待來日各方面準備充足之後再戰…

 

 離開此地時開車繞行小車道一圈

於途中繼多年前於芝生毛台山山徑遇見死亡的鼬獾後

又再次遇到一隻應該也是剛死掉、躺在道路中央的鼬獾

 

 ◎北五指山(下大湖山):標高663公尺,三等三角點三號及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39 

 ◎四崙頂山:位於新竹縣五峰鄉,標高464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

 

以前常拜訪的二寮神木就這條竹39線往北埔市街途中叉路附近

自從樹醫生醫治期間曾前往重遊後

也很久沒來了

就順路看看它囉

 

途中會經過小分林山

只要五分鐘就登頂 (路況好的情形)

就順路再摸一次小分林山基石囉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

 

   小分林山登山口

位於二寮高幹#51~#50電桿之間的果園石階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7)

 

   遙望大隘山莊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8)

 

   遙望大隘山莊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9)

 

  眺望北五指山

基石山頭左邊的小山頭

有兩棟別墅突兀地冒出稜線之上

這就是加州農莊私人用地所蓋的高級別莊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0)

 

  果園陡坡回頭俯瞰竹39線鄉道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1)

 

   上到稜線~又是久無人訪的山徑

只能先砍出一條通道囉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2)

 

   俯瞰停車處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3)

 

   回望剛剛砍出的一條竹林中小徑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4)

 

   基石非立於亂竹中的高點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5)

 

   過高點下到竹林山腰小徑

即可見到小分林山基石

 

◎小分林山:標高235公尺,礦務課第601號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18)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0)

 

 

   小分林山登頂合照

 

 

 

◎小分林山:標高235公尺,礦務課第601號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1)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2)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3)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4)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5)

 

   在基石處整理山頭及拍照

待了約半小時後

原路下山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8)

 

   回望竹林中砍出的小通道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29)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0)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1)

 

    只消三分鐘就陡下回到果園登山口了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2)

 

    小分林山登山口眺望北五指山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3)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4)

 

    返回停車處途中

於竹39線回望小分林登山口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5)

 

    停車處路旁開了一些野薑花(穗花山奈)

當然要聞一聞這最能解鬱之一的花香味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6)

 

    開車續往北埔市區方向

於竹39線4K里程標示處的三叉路口

取右線前往二寮山登山口及二寮神木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8)

 

    右上車道通往小分林山來時路

左下車道通往二寮山登山口及二寮神木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39)

 

   二寮山登山口~二寮高幹#3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0)

 

   二寮山登山口 (路左)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1)

 

   二寮山曾於 2003/05/04 造訪

這次順道隨興重遊

前面的路況極佳

未料上到電塔時

電塔左側通往基石的山路居然完全消失於濃密亂草中

砍路砍到一半

因天色已暗

就暫時放棄了

改天有時間再把路繼續砍到山頂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2)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3)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4)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5)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7)

 

   從登山口進入~

左有山藥綠牆、右有蘆葦花及鹽膚木

一路賞心悅目…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8)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49)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0)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1)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2)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3)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4)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5)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6)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7)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8)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59)

二寮神木(北埔山行)20141005(60)

 

   原本十幾分鐘的路程

卻於16:32~17:22 總計花了約50分鐘時間努力後

仍留有一大段山路要砍

在此天色早黑的季節

還是果斷地暫且放棄

免得連二寮神木都看不到了…

 

 

 ﹝本篇選取照片數:60 張﹞

 

20141011 在馬武霸山頂遇見的紫色小風鈴及紫色小鈴鐺 ~ 【細葉蘭花參】與【輪葉沙參】

2014.10.11 在馬武霸山頂遇見的紫色小風鈴及紫色小鈴鐺 ~

細葉蘭花參】與【輪葉沙參】

高山沙蔘20141011 (5)

    【細葉蘭花參】~ 桔梗科 蘭花參屬

輪葉沙蔘20141011(5)

   【輪葉沙參】~ 桔梗科 沙參屬

  

最近遇到不少紫色的花

不論在平地低海拔或中高海拔地區

這兩種桔梗科(Campanulaceae)的植物

剛好在山頂附近同時遇見

而且爬了將近四小時

爬升將近一千公尺才與他們邂逅

當然要留做紀念囉

就一起整理在這篇啦…

 

【輪葉沙參】曾整理過

而【高山沙參】與【玉山沙參】好像尚未整理過

結果以為是【高山沙參】的花

後來才知是【細葉蘭花參】

這些小花們還真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卻又頭昏腦脹啊…

  

先說說還沒整理過的

【高山沙參】與【玉山沙參】的差別~

『前者分布海拔較高三千公尺以上吧

後者較低兩千多公尺就可見其蹤跡

前者一株一花

後者一株有數朵的吊鐘花』

 

 

【細葉蘭花參】

英文名稱:Gentian Rockbell

‧學 名: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
Campanula margina Thunb.

科 名:桔梗科(Campanulaceae)蘭花參屬(Wahlenbergia)

別 名:細葉沙參、細葉土沙參、蘭花參、寒草、

土參『滇南』、娃兒草『植物名匯』、藍花草『滇南圖譜』、

沙草參(四川),藍花參,牛奶草,娃兒菜,拐棒參,毛雞腿

原產地: 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印度,澳洲,紐西蘭,波利尼亞

 

【高山沙參】

桔梗科(Campanulaceae)

沙參屬(Adenophora)

別名:臺灣沙參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

分佈於台灣海拔 3,000~3,900 公尺的高山上

族群聚生於陽光充足的岩屑地

少數單株生長與裸岩地

花單一或雙出頂生

花萼短圓柱狀筒形

先端五裂,裂片線形,具毛茸

花冠鐘形,藍紫色

先端五裂,裂片三角形

彷若一個紫色小風鈴雄蕊 5 枚,長約 1.2 公分

花絲上部絲狀,下部變闊,邊緣密被柔毛

花柱線形,長約 1.5 公分,被短毛,柱頭 3 裂

花期 6~10 月,盛花期為 8~9 月

果實為蒴果,長 0.5~1 公分,長橢圓形,褐色

種子多數,長約 0.2 公分,長橢圓形

乾燥時呈棕色,9~10 月為結果期

 

高山沙蔘20141011 (1)

 【細葉蘭花參】~ 桔梗科 蘭花參屬 

高山沙蔘20141011 (2)

高山沙蔘20141011 (3)

高山沙蔘20141011 (4)

高山沙蔘20141011 (6)

高山沙蔘20141011 (7)

高山沙蔘20141011 (8)

高山沙蔘20141011 (9)

高山沙蔘20141011 (10)

高山沙蔘20141011 (11)

高山沙蔘20141011 (12)

輪葉沙蔘20141011(1)

 

 

【輪葉沙參】 桔梗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

 

莖光滑或被短毛

 具粗大肥厚的宿根

 單葉

 常3~5枚輪生(下半部尤其明顯)

 長橢圓形至狹披針形、線形、疏鋸齒緣或不明顯的齒緣

 

 花冠鐘形下垂

 5淺裂(裂片先端反捲)

 紫藍色

 徑可達11mm

 看似輪狀開花的鬆散圓錐花序

 頂生

 

 蒴果倒卵形

 枯萎的花瓣常宿存

 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

 生長在山路邊坡、林緣或略遮蔭的草叢環境

 

 ◎20140808 輪葉沙蔘~中高海拔原生藥用植物 ﹝福壽山農場﹞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91245065

   

輪葉沙蔘20141011(2)

 【輪葉沙參】~ 桔梗科 沙參屬 

輪葉沙蔘20141011(3)

輪葉沙蔘20141011(4)

輪葉沙蔘20141011(6)

輪葉沙蔘20141011(7)

輪葉沙蔘20141011(8)

輪葉沙蔘20141011(9)

輪葉沙蔘20141011(10)

輪葉沙蔘20141011(11)

輪葉沙蔘20141011(12)

輪葉沙蔘20141011(13)

輪葉沙蔘20141011(14)

輪葉沙蔘20141011(15)

輪葉沙蔘20141011(16)

輪葉沙蔘20141011(17)

輪葉沙蔘20141011(18)

 

 

﹝本篇選取照片數:30 張﹞

 

 

◎網路參考資料(高山沙參)
http://kplant.biodiv.tw/%E9%AB%98%E5%B1%B1%E6%B2%99%E5%8F%83/%E9%AB%98%E5%B1%B1%E6%B2%99%E5%8F%83.htm

高山沙參

科名:桔梗科(Campanulaceae)沙參屬(Adenophora)

別名:臺灣沙參(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

分佈:分佈於台灣海拔 3,000~3,900 公尺的高山上。族群聚生於陽光充足的岩屑地,少數單株生長與裸岩地。

花單一或雙出頂生,花萼短圓柱狀筒形,先端五裂,裂片線形,具毛茸;花冠鐘形,藍紫色,先端五裂,裂片三角形,彷若一個紫色小風鈴;雄蕊 5 枚,長約 1.2 公分,花絲上部絲狀,下部變闊,邊緣密被柔毛;花柱線形,長約 1.5 公分,被短毛,柱頭 3 裂;花期 6~10 月,盛花期為 8~9 月。果實為蒴果,長 0.5~1 公分,長橢圓形,褐色;種子多數,長約 0.2 公分,長橢圓形,乾燥時呈棕色,9~10 月為結果期。

 

 

◎網路參考資料(高山沙參)
http://kplant.biodiv.tw/%E9%AB%98%E5%B1%B1%E6%B2%99%E5%8F%83/%E9%AB%98%E5%B1%B1%E6%B2%99%E5%8F%83.htm

 

高山沙參

 

Adenophora morrisonensis Hayata subsp. uehatae (Yamam.) Lammers
Adenophora uehatae Yamamoto

科名:桔梗科(Campanulaceae)沙參屬(Adenophora)

別名:臺灣沙參(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

分佈:分佈於台灣海拔 3,000~3,900 公尺的高山上。族群聚生於陽光充足的岩屑地,少數單株生長與裸岩地。

用途:1.台灣沙參:性味:根:甘、微寒。

效用:根:養陰清肺,袪痰止咳。治肺熱咳嗽,癆咳咯血,咽喉腫痛。

莖:草本,肉質,株高 5~25 公分,罕分枝,莖被白毛,每年三、四月間萌新芽,莖略具匍匐性,根肥厚多汁,於春夏季綻放後地上部份枯萎,但根部於次年春季再發新芽。

葉:葉為單葉,互生,無葉柄;葉片長 2~5 公分,寬 0.5~1.5 公分,長橢圓形至狹披針形,葉基楔形,葉尖銳尖,葉緣鈍鋸齒緣,上下表面被白毛。

花:花單一或雙出頂生,花萼短圓柱狀筒形,先端五裂,裂片線形,具毛茸;花冠鐘形,藍紫色,先端五裂,裂片三角形,彷若一個紫色小風鈴;雄蕊 5 枚,長約 1.2 公分,花絲上部絲狀,下部變闊,邊緣密被柔毛;花柱線形,長約 1.5 公分,被短毛,柱頭 3 裂;花期 6~10 月,盛花期為 8~9 月。

果實:果實為蒴果,長 0.5~1 公分,長橢圓形,褐色;種子多數,長約 0.2 公分,長橢圓形,乾燥時呈棕色,9~10 月為結果期。

特性:多年生小草本,株高 5~25 公分,莖被刺毛,每年三、四月間萌新芽,莖略具匍匐性,根肥厚多汁,於春夏季綻放後地上部份枯萎,但根部於次年春季再發新芽。葉長橢圓形至狹披針形,互生,鈍鋸齒緣, 2~5 公分,似玉山沙參。花單一或雙出頂生,花冠為鐘形,藍紫色,先端五裂,裂片三角形,彷若一個紫色小風鈴,花期 6~10 月,盛花期為 8~9 月。蒴果,9~10 月為結果期。寒冬期間植株枯萎,靠地下肥厚的根部過活。在合歡、奇萊山區,高山沙參集中於合歡山克難關附近的岩屑地與奇萊主、北峰下的裸岩區,此外也散生於山區中之岩屑區域。高山沙參和玉山沙參的區別:兩者最大差異就是玉山沙參是每株花多朵著生於莖頂;而高山沙參則是每株單朵著生於莖頂。

 

 

◎網路參考資料(教育Wiki:高山沙參)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9%AB%98%E5%B1%B1%E6%B2%99%E5%8F%83

 

高山沙參 Ladybell

基本資料

科別:桔梗科

別名:沙參

類型:多年生草本

植株大小:八至十二公分高

生育環境:海拔三千四百公尺至三千九百公尺之森林界線之上的岩屑地或沙地

分布地區:南湖大山、玉山、秀姑巒山、關山及向陽山

莖的特徵:基部匍匐狀,上部分枝,有縱稜線,被毛

根的特徵:肉質肥大

葉的特徵:互生,長橢圓型或披針形,表面粗糙,鈍鋸齒緣,有毛絨,幾乎無柄

花朵著生位置:單生,或二至三朵生於莖端

類型:雌雄同株

顏色及大小:紫藍色,三至三點五公分長

花被:花冠鐘形,先端五裂,裂片為三角形;花萼筒成短圓柱狀,先端五裂,裂片線形

雄蕊:五枚,圍生在花柱基部,十二釐米長

柱頭:四裂,花柱線形

果實型態:五至十釐米長有明顯稜線之蒴果

生活周期:抽芽期四至五月、開花期七至九月、果熟期八至十月

高山沙參與玉山沙參
與桔梗花為同科姐妹的高山沙參是高海拔固有的多年生宿根性冬枯草本,與玉山沙參相比之下的差異,高山沙參的葉片較為廣大及單一頂生的花朵。<註2>
而沙參類植物都有著肉質肥大的根,冬季在地上部份的植株全部枯死之後,藏於地下的粗根會等待明年春天再長出新葉。
到了花期,成群盛開的藍紫色風鈴花會是高山上的一抹亮點。

 

 

◎網路參考資料(高山沙參)
http://www.tyeg.tw/other/011.htm

高山沙參與玉山沙參的差別:
 
前者分布海拔較高三千公尺以上吧!後者較低兩千多公尺就可見其蹤跡
前者一株一花,後者一株有數朵的吊鐘花
所以,玉山步道所見
是玉山沙參!

高山沙蔘(Adenophora uehatae)桔梗科

俗名:沙蔘

簡介:分布於海拔3500~3900公尺的高海拔地區,
   其根肉質肥大、植株矮小,常群生於高山峰
   頂的岩原與岩屑地,長橢圓形或披針形的葉
   片互生,表面粗糙。開紫藍色的花朵,鐘形
   花冠。台灣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及向陽山等
   處,都可見到藍紫色花朵盛開的美景。

玉山沙蔘 Adenophora Morrisonensis

玉山沙蔘屬桔梗科物種,植株相當矮小,每年的6~10月花期期間才顯眼, 莖頂萌發5~8朵紫藍色鐘形花; 玉山沙 族群集中在中部海拔2,200~3,200公尺高的台灣冷杉林緣、台灣鐵杉林緣及步道旁。您可以在玉山登山步道旁看見玉山沙蔘。

 

 

 

 

 

20141011【太保久山】~ 登馬武霸山前的《幸運摸點、快樂賞景》寫意行

2014.10.11 【太保久山】~ 登馬武霸山前的《幸運摸點、快樂賞景》寫意行

太保久20141011(35)

  太保久(大保久):標高1803公尺,三等三角點6323號 (台中和平) 

太保久20141011(4)

  從清晨醒來之後,這條雪山向西延伸的大小劍高聳連綿山脈就一直矗立在眼前

 

從幾年前終於重返梨山之後

就一直想順道拜訪這顆三等基石~【太保久】(大保久)

但看起來簡單

摸起來卻要靠運氣

 

經過梨山幾次

【太保久】基石都只能放在心裡

沒有多餘時間去尋找

又怕吃閉門羹

因為舊時僅有的少數記錄

都說要“借過”…

 

好事雖多磨

但第一次嘗試去摸

卻運氣正好

來的早不如來的巧

不僅順利摸到太保久(大保久)的三等三角點6323號基石

又賺到快樂欣賞360度高山百岳美景的機緣哪

 

其實行程很單純

從“登山口”上登

也只要一、兩分鐘

但一路高山壯闊、美景不斷

這個行程不知不覺就多放了一些照片了

也因而有緣記錄下這顆【太保久】之寫意行…

 

太保久20141011(1)

 

  於福壽山農場叉路下接台八線

右轉台八線(中橫)往大禹嶺方向續行

 

太保久20141011(2)

 

  沿台八線續行一小段路後

左轉往明秀製茶廠叉路(民生巷)

 

太保久20141011(3)

 

  民生巷續行的山路狹窄、小心駕駛…

 

太保久20141011(5)

 

  這一條高聳稜脈

從黎明開始

就一直聳立在我們眼前

 

這條山稜由左至右計有~

劍山(百岳九嶂)、佳陽山(百岳八銳)、布伕奇寒山(150岳)

油婆蘭山(150岳九平)、劍南尖山(八銳)

大劍山(百岳十峻)、雪山西南峰(120岳)、雪山(五岳)、北稜角…

 

眼前一排都是三千多公尺的高山

但我只爬過其中的一座~雪山

 

太保久20141011(6)

太保久20141011(7)

太保久20141011(8)

太保久20141011(9)

太保久20141011(10)

太保久20141011(11)

太保久20141011(12)

太保久20141011(13)

太保久20141011(14)

太保久20141011(15)

太保久20141011(16)

太保久20141011(17)

 

  行至民生巷及松東巷三叉路口、

 取右續行往太保山基石

 

太保久20141011(18)

太保久20141011(19)

太保久20141011(20)

 

  車子暫停此處

再回頭步行至「環山幹88號」電桿旁民宅旁上登太保

 

太保久20141011(21)

太保久20141011(22)

太保久20141011(23)

太保久20141011(24)

太保久20141011(25)

 

  太保久(大保久):標高1803公尺,三等三角點6323號 (台中和平)

 

 GPS實測座標:276579*2686794

 

太保久20141011(26)

太保久20141011(27)

太保久20141011(28)

太保久20141011(29) 

太保久20141011(30)

 

  登頂【太保久山】~ 標高1803公尺,三等三角點6323號 (台中和平)

  

太保久20141011(31)

太保久20141011(32)

太保久20141011(33)

太保久20141011(34)

太保久20141011(36)

太保久20141011(37)

 

  06:53~07:13 在基石處拍照整理約20分鐘後、原路下山 

 

太保久20141011(38)

太保久20141011(39)

 

   基石附近有一個水池 

 

太保久20141011(40)

 

   原路返回產道

  

太保久20141011(41)

 

   回望山頂,基石在水塔後之果園內 

 

太保久20141011(42)

太保久20141011(43)

 

  回望往山頂之果園小水泥路

 

太保久20141011(44)

 

  山入口處雜物甚多、小心入內 (下山回望)  

 

太保久20141011(45)

 

  眺望山頂,基石在水塔後之果園內

 

太保久20141011(46)

 

  太保基石在水塔後之果園內

 

太保久20141011(47)

 

  基石下方民宅旁電桿:「環山幹88號」

 

太保久20141011(48)

 

 仰望山頂,基石在水塔果園內 

 

太保久20141011(49)

 

 原路回到民生巷及松東巷之三叉路口

改取直續行

直接下到台七甲線

準備前往今日最主要目標

要爬一天、標高2496公尺之馬武霸山基點峰

 

太保久20141011(50)

太保久20141011(51)

太保久20141011(52)

 

 回到民生巷及松東巷之三叉路口

 改取直行直接下到台七甲線

  

太保久20141011(53)

 

  民生巷及松東巷之三叉路口眺望山景

  

太保久20141011(54)

太保久20141011(55)

太保久20141011(56)

 

  俯瞰德基水庫 

 

太保久20141011(57)

太保久20141011(58)

太保久20141011(59)

 

  直行下到台七甲線,回望民生巷及松東巷之三叉路口

  

太保久20141011(60)

太保久20141011(61)

 

▲ 由松東巷下行接到台七甲線中興路四段叉路口

 

太保久20141011(62)

 

 叉路口前方一條條的防火巷

有志佳陽大山、武加加難山

以及今日的主角~馬武霸山基點峰

  

太保久20141011(63)

太保久20141011(64)

太保久20141011(65)

太保久20141011(66)

太保久20141011(67)

太保久20141011(68)

太保久20141011(69)

太保久20141011(70)

 

  取右沿台七甲線回到昨天經過的環山部落

繼續前往攀登今日的主角~馬武霸山基點峰

 

 

 

﹝本篇選取照片數:70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