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5 【梵烏行 或 繃鳥行】? 一趟陰陰鬱鬱、迷迷濛濛之北橫登山夜遊記(二)

 

梵梵山(又名繃繃山)山頂全貌~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海拔1713公尺

 

14:20 原路下山、再經斷垣殘壁的兩層瞭望台

 

14:24 返回三叉路口,取來路左線往烏山方向續行

一路雖蔓草蕪雜,但路跡平緩、應是一條廢棄林道吧

 

 

 

於陰陰鬱鬱、迷迷濛濛的山徑中挺進

 

 

續行上至一處小山頭旁,暫休吃水果、點心。只是未料到之後的路徑...。

15:30 吃過水果、點心後續行,山徑左折陡下,眼前一片濃密潮濕箭竹林,好不容易才全員下切完畢

此後一路都是箭竹林,全身濕透是免不了的

 

16:25 終於通過又濕又濃的箭竹林了,再一段陡上後,也終於登頂烏山了

我和小兒子已登頂烏山、於山頂回眺還在上行奮鬥的大兒子

 

跟在後面的媽咪對著只剩兩步就登頂烏山的大兒子拍照

大兒子終於也登頂烏山了

最後登頂的媽咪於登頂前仰拍烏山山頂

                  

                            烏山山頂合照

                      

 

烏山(鳥山),二等三角點No.1548,海拔1626公尺

 

17:00 取直續行下山

烏山山頂樹林圍繞,濃霧之中判斷應無展望

才走一小段優美杜鵑林山徑後,卻要馬上左折陡下

17:15 短短杜鵑林山徑,滿佈苔蘚、又軟又陡,真的很陡,尤其最後一個幾公尺落差,很難讓人落腳

 

17:20 還好後段山徑轉趨平緩好走,很快就看見了100號林道登山口

100號林道烏山登山口約在7.2K處

100號林道烏山登山口約在7.2K處,取右為往棲蘭歷代神木群、鴛鴦湖...等

17:26 短暫休息、把雨鞋裡兩雙濕淋淋的襪子擰乾後,取左沿林道下行

陸續通過林道7K、6K、5K....指標

 

 

100號林道夜遊賞百合花

 

 

 

 

18:55 在黑夜中通過100號林道0K處守衛站、接上北橫75.9K處,取左沿北橫公路緩上續行

19:16 返回梵梵山柵門登山口,一路見不到半輛車

 

◎20100925  【梵烏行 或 繃鳥行】? 一趟陰陰鬱鬱、迷迷濛濛之北橫登山夜遊記(一)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5181&prev=5182&next=5096

 

20100925 【梵烏行 或 繃鳥行】? 一趟陰陰鬱鬱、迷迷濛濛之北橫登山夜遊記(一)

 

前言:回顧北橫這條路線,從大溪到旗山、多年來好像能力所及的群山,已或多或少都差不多造訪過了,而獨獨遺漏的梵梵山、烏山,卻始終念頭只在心中萌芽、卻尚未結緣,一家四口剛在八月登過五峰遺珠~二等三角點的霞山,那同是二等三角點的北橫遺珠~烏山,也勢必要好好挑個良辰吉日、用心造訪了。

 

日期:2010.9.25(六)    
天氣:陰→霧雨→100號林道濃霧
成員:一家四口

 

當開車越過北橫明池之前,天氣晴朗、遠山含笑,慶賀未被氣象降雨機率【桃園20%、宜蘭60%】所恫嚇而嚇退,感覺抉擇今日啟程是正確的。但越過明池後、乍變的陰晦天色加上漸升寒意,卻令人心中有點不安、已有另謀其它短程路線的想法或兜風宜蘭快活去!

但已開了兩個小時左右了,時間、油費...都是很寶貴的,還是勇往直前吧。

從北橫的桃園縣界進入宜蘭縣大同鄉境,續行於10:20左右抵達北橫74.6K里程處柵門登山口。

於登山口北橫公路邊往左下方俯瞰,還好!還看得到大半的蘭陽平原;但自登山口往右上方的稜線目標仰望,卻見厚厚雲瀑緊緊纏綿整條稜脊~那就是目標呀!難道等候多時、想在重重東北季風紛至沓來的季節前達陣,卻還是挑錯了時機嗎?四個人四張嘴巴、此刻卻出現了兩種意見;再仔細研判資料,若路況還可以的話、大致行程及預估時間應該是:

◎北橫74.6K柵門登山口–(2.5小時)–梵梵山–(2小時)–烏山–(15分)–100號林道7.2K處–(1.5小時)–100號林道0K守衛站接【北橫75.9K】–(20分)–北橫74.6K柵門登山口  

評估出發時間雖略嫌晚了點,而現在大約六點天黑,還有七個半小時白日,而且後段約8.5公里都是林道或公路,即使再混、若能在天黑前下到100號林道應該就沒問題了。大夥商妥後,就決定維持原案、邊走邊看了,反正只要入寶山、都會有收穫的。

10:35 整裝後繞過柵門進入廢棄林道。裡頭雜草空地旁有一間中華電信機房、門牌號碼【大同鄉梵梵巷74號】,隨後進入蔓草雜生、濕氣甚重、已看不太出來的廢棄林道。之前的登山口附近北橫路面仍有水氣漫佈,看來今晨似曾下雨,不過此刻山徑雖潮濕,但雨再下的機率判斷不高,還是決定繼續走入迷霧森林。

不久看見右側廢棄房舍,左折穿越雜草叢生路徑,草刀不得不取出了,只是未曾料到直至烏山、草刀始終握在手中,潮濕而略零亂的路徑、讓人找不到機會將它收進背包裡;不過還好一路仍有足夠的路條,可引導正確的方向!

10:50 棄平緩路跡,取右陡上,上方一棵樹身上有【十三區】的白色噴漆記號。

11:16 經小段平緩路徑,地上有白繩及許多紅色塑膠標示,循雜草滋生的山徑左折上行。一路除溼漉漉蔓草,偶見早年砍伐後遺留的巨大樹根。

12:47 抵達第一處三叉路口。指標【右往婆羅山約150分;直往梵梵山約40分(90.9.8);回往北橫四道班、76.1K處約100~110分】,因北橫里程曾重新設定,北橫76.1K應該就是指現在的北橫74.6K柵門登山口吧。

13:05 在霧氣迷漫的三叉路口空地簡單吃過午餐後,取直續行。

13:10 鑽倒木。

13:13 左見巨木。

13:34 抵達第二處三叉路口。路口有一串已生鏽的鑰匙,想必遺失的山友、當初下山時發現鑰匙遺失時、必然頭痛不已。

13:36 先取右線上登梵梵山。

13:41 經荒煙蔓草中已成斷垣殘壁的兩層瞭望台,再鑽入濃密茅草叢中續行。

13:43 抵達梵梵山(又名繃繃山)、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海拔1713公尺,位在宜蘭縣大同鄉。本來以為這條【梵梵山】連走烏山的一千多公尺高的中級山路線,將有如【梵】音般淨心爽身,未料溼漉漉雜草漫徑,一路有點【繃】緊神經,那果真就是【繃繃山】了。基石佈滿青苔,按習慣整理山頂後拍照,兒子趁空檔把入口山徑闢得又寬又大,只是雜草滋生迅速、應該也撐不了多久。

14:20 原路下山。

14:24 返回三叉路口,取來路左線往烏山方向續行。本來還想把那串生鏽的鑰匙帶回認領,但回程已忘記,有需要的話就請失主再自行取回了。

14:31 跨倒樹而過,樹旁見有白色礙子。

14:44 聽見遠方山羌叫聲。一路上風吹動著高大柳杉,葉上串串積水不時滴滴答答飄落、灑在我們的身上,好像下著細雨一般。

15:25 一路雖蔓草蕪雜,但路跡平緩、應是一條廢棄林道吧。此刻上行至一處小山頭旁,暫休吃水果、點心。只是未料到之後的路徑...。

15:30 續行。山徑左折陡下,眼前一片濃密潮濕箭竹林。好不容易下切後,身上一個小東西卻不小心滾落邊坡下,只好賣命演出、好不容易才拾回、卻差一點爬不回來。

15:35 拉繩而下。過了兩個箭竹林小山頭後,繼續在濃密箭竹林中左折游泳上稜。

15:55 經一段陡坡,攀爬而上,仍是似無止盡的濃密箭竹林。小兒子下了一個註解:『箭竹+濕濕=討人厭』。

16:00 又爬上一個小山頭,竟然還不是烏山!只能陡下鞍部續行,15:30之前頂多褲子濕淋淋,而這條箭竹林大餐,則全身濕透是免不了了。實在難以想像平地是炎熱晴朗,這裡卻感覺天寒地凍,哆嗦打不停,應該只有15度以下的溫度,還好不是真正的冬天,否則真的會失溫。

16:05 陡上,反正一路都是潮濕的箭竹林。

16:08 陡下,也不知越過幾處鞍部及小山頭了。背包套、雨褲、雨衣、雨傘都有帶,就是懶得停步穿戴,反正全身也濕透了。

16:25 終於通過又濕又濃的箭竹林了,再一段陡上後,終於登頂烏山。而烏山山頂的小空地,頓時讓人感覺清爽多了。北島地圖上印著烏山〈鳥山〉,在迷霧中一路行來,這座二等山頭確實讓人有一片【烏】黑之感,而越過這又長又濕又濃又上上上下還兼瘦稜陡壁的箭竹林路徑登頂後,心中對【鳥】山的名稱,則暫時有了共鳴〈當然在我心中而言、是從來沒有一座真正的鳥山〉。烏山,二等三角點No.1548,海拔1626公尺,山頂樹林圍繞,濃霧之中判斷應無展望。

17:00 時間不多,但還是在山頂多休息一會後,取直續行下山。兒子剛剛抽空又把往前的一小段路闢得又寬又大了,以為前方是陽光大道。但才走一小段優美杜鵑林山徑後,卻要馬上左折陡下,大夥同時發聲:「前面是什麼路啊?」。

17:15 短短杜鵑林山徑,滿佈苔蘚、又軟又陡,真的很陡,尤其最後一個幾公尺落差,很難讓人落腳。還好大夥安全下降,尤其個子最矮的小兒子單手懸空的特技表演,不知是怎麼辦到的?回想起來應該是沒辦法重複再來一遍吧。協助三個隊友通過這道難關,偏偏拐杖又掉落山壁下方,再一次搏命演出後才安全拾回。

17:20 還好後段山徑轉趨平緩好走,很快就看見了100號林道登山口。大兒子才看到馬路的影子,立刻情不自禁地說:「看到馬路,真是令人感動萬分!」,這一句話,充分反應了剛才的濕密箭竹林及陡峭路徑是多麼折磨人哪!一輛廂型車在我們下到登山口只剩幾步時呼嘯而過,更沒想到的是,它是我們抵達柵門登山口前所看到的最後一部車!

17:26 100號林道烏山登山口約在7.2K處,取右為往棲蘭歷代神木群、鴛鴦湖...等,短暫休息、把雨鞋裡兩雙濕淋淋的襪子擰乾後,取左沿林道下行。

17:54 陸續通過林道7K、6K、5K指標。

18:00 天色暗了下來,濃霧之中更顯晦暗,霧雨綿綿飄落,備妥頭燈後續行,順便撐傘抵擋綿綿霧雨、以免淋溼眼鏡鏡片而無法看清前方。

18:55 終於在黑夜中通過100號林道0K處守衛站,管理員伯伯見到頭燈亮光、疾步而出關心一番,我們致意及說明一下情況,慈祥的管理員詢問是否全員都下山了,我們回答兩大兩小都到齊了,在管理員伯伯:『沒關係!平安就好!』的溫馨關懷話語中,感謝拜別後續行、接上北橫75.9K處,取左沿北橫公路緩上而行。

19:16 返回梵梵山柵門登山口,一路見不到半輛車。

19:35 整裝後在濃霧中原路開車返程。在四稜溫泉及稜山登山口巧遇兩位山友的汽車故障,停車協助接電後續行。路上再遇接獲剛才山友打電話求援的警車馳來,與警員說明狀況後續行。越過了明池後霧散月明,續行經31K雪霧鬧隧道附近,路旁大型溫度計顯示為22度C,難怪山上濃濃寒意。

21:48 返回桃園家。此時平地的天候,讓人很難想像今天曾度過一趟又濕又冷的山行,但慶幸的是真的全程沒有遇到下雨,也終於順利完成了梵梵山~烏山~100號林道的環行路線。

 

備註:

依山友AMILY姐發表的【梵梵山連走烏山出100林道】〈相關日期: 2009/08/02(日)〉,可於100號林道約2.2K處左轉繞行小徑返回木柵門登山口。

『..........
14:56 100林道約2.2k左上方有一工寮門牌”宜蘭縣大同鄉明池51~7號”, 取右繞到屋後沿著溪邊小徑緩上走一小段後過溪右上穿越一小段密芒草叢。
15:10 過乾溪溝後右轉腰繞緩緩而行, 一路都有水管可能上是51-7號的取水管.
15:25 來到早上梵梵山登山口。
15:28 回到木柵門。
..........』

 

台七線清晨天御花園眺望那結山

如果今天爬南北插縱走,那條龐大的雲瀑也將讓人很不好受的

越過北橫明池之前,天氣晴朗、遠山含笑(巴陵大橋)

 

從北橫的桃園縣界進入宜蘭縣大同鄉境

10:20左右抵達北橫74.6K里程處柵門登山口

於登山口北橫公路邊往左下方俯瞰,還看得到大半的蘭陽平原

進入柵門登山口回望

經過中華電信機房、門牌號碼【大同鄉梵梵巷74號】

隨後進入蔓草雜生、濕氣甚重、已看不太出來的廢棄林道

不久看見右側廢棄房舍,左折穿越雜草叢生路徑

 

10:50 棄平緩路跡,取右陡上

 

 

 

 

 

一路除溼漉漉蔓草,偶見早年砍伐後遺留的巨大樹根

12:47 抵達第一處三叉路口

 

指標【右往婆羅山約150分;直往梵梵山約40分(90.9.8);回往北橫四道班、76.1K處約100~110分】

往婆羅山(婆耀山)叉路口

在霧氣迷漫的三叉路口空地午餐

13:05 在三叉路口空地簡單吃過午餐後,取直續行。

 

途中仍有不少早年砍伐後遺留的巨大樹根

 

 

形狀各異的殘留巨大樹根

 

 

一段濃密芒草路

13:34 抵達第二處三叉路口。

13:36 先取右線上登梵梵山

 

13:41 經荒煙蔓草中已成斷垣殘壁的兩層瞭望台,再鑽入濃密茅草叢中續行

 

13:43 抵達梵梵山(又名繃繃山)、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海拔1713公尺,位在宜蘭縣大同鄉

稍微整理後的梵梵山山頂

 

梵梵山(又名繃繃山)基石近照~台灣省政府

梵梵山(又名繃繃山)基石近照~圖根補點

 

◎20100925  【梵烏行 或 繃鳥行】? 一趟陰陰鬱鬱、迷迷濛濛之北橫登山夜遊記(二)
http://tw.myblog.yahoo.com/jw!37PKic6fBBHkdNgZFg8-/article?mid=5182

 

20080802 幽湖曲徑間覓山色、重芒三針後攬湖光

 

日期:2008.8.2(六)    
天氣:晴
成員:一家四口

10:54 ﹝農曆7月2日﹞的大熱天先順路揮汗登過宜16-1附近墓園中的▲內員山﹝H75M,3-1003﹞後,開車續行前往雙連埤三針後山登山口。
11:35 步行抵達雙連埤環湖路產道登山口,左入菜園路,叉路對面釘有藍天隊指示牌,說明:「往三針後山約120分(2007.5.13)」。由台九甲兩處雙連埤出入口至環湖路登山口,正好都是1公里左右距離。
11:37 循徑直行再右轉工寮。工寮路口左側地面發現一顆【山字水泥柱】。
11:42 抵工寮左轉大片紅菜園,到達斜對角,經右向叉路可回抵環湖產道,取左直行。隨即抵達地瓜園,左向廢產道路口幾片布條飛揚,為續行路徑。幾個月前廢薑園是寬大好走的訊息,但眼前滿佈濃密的芒草令人傻眼,幸好隨身帶有草刀,還可以勉力一搏,只是天氣太熱,奮戰前已汗水淋漓。
11:51 受制一路濃密芒草、颱風草,大太陽下前進緩慢,後段則路況稍好。辛苦穿過小徑後,眼前出現的是整片芒原地型。右向隱約可見芒原之中有路條飄揚,但一時之間卻找不到正確方向及下切點,決定先取直撥草前行。前行一段路後找到芒原中路跡,右轉下切穿過芒草叢生廢棄薑園,續行上切一道落差處,此地有樹結上路條為記,再循芒原中路跡左轉上坡。
12:11 通過芒原抵達雜木林邊緣,即使雜草稍掩續行的雜木林山徑,對我們卻已算是"康莊大道",此刻也總算鬆了口氣。於此先享用午餐,納涼暫歇。
12:30 續行。
12:47 跨越倒木。
12:57 路徑左折陡上,經透空處。
13:03 拉繩陡上。悶熱林中,汗流浹背。
13:14 再拉繩陡上。後頭母子三人看花看草看蟲,一路玩,慢慢走。陡坡處暫歇。
13:18 續行。山徑幾個轉折後再陡上。
13:29 上到一處高點,荊棘數根阻路。今日爬三針後山,看來至少要被刺三針!坐在平坦高點幾株橫幹上吹風暫歇。
13:34 續行。路徑略微往下,發現左右樹叢間皆有路條,取右行。
13:45 經過小鞍部,抵達叉路口。左向蔓生雜草叉路應可接回﹝11:51﹞芒原。路口指示牌說明:「直往三針後山約10分;左向經813峰、陡下接造林路、往雙連埤約90分;回經山腰路、造林路、往雙連埤約90分。」。取右續行上坡。
14:02 緩下後再爬最後一段上坡路,抵達▲三針後山﹝標高815公尺,二等三角點No.1022﹞。依沿途路況及山頂雜草叢生模樣,猜測應有一陣子沒人來訪吧。按慣例大致整理三角點四周,也讓山頂稍見清爽。山頂左(東)向穿過樹叢略可見蘭陽平原風貌,右向亦有雲霧縹緲山景可覽。山頂日頭曬人,移駕基石前平坦樹蔭空地,鋪上地墊,躺臥休息用點心。一隻小硬蜱忽然現身,趕緊驅離。
15:10 悠閒過後,原路下山。
15:21 回抵叉路。右向山徑看來不太好走,仍取原路下山。
15:27 山徑開始明顯陡下。
15:29 遠處傳來山羌吼聲,俯瞰樹縫間雙連埤景致。
15:32 拉繩陡下。
15:33~35 再次俯瞰幽靜的雙連埤景致,賞景暫歇。
15:44~50 陡下處最後一處俯瞰雙連埤景致處,也是最佳觀景點,再次賞景暫歇。
16:03 跨越倒木。
16:06 再被黃藤"刺"了一針,今日三針後山之行,看來不只被刺三針。
16:14 芒原交界午餐處,直接下行穿越大片芒原區域,不再茫茫然。
16:20 芒原落差處,前後左右皆芒陣。廢薑園變身芒原,媽媽低頭拔出幾根薑給小朋友觀察,小朋友也在芒堆中練習眼力尋找老薑。
16:25 芒原中閒晃好一會後,左轉步出右杉林左芒原的交界處,續行雜草叢生廢產道。出芒原前小朋友在亂草之中拾獲藍天隊路牌,說明:「往三針後山約100分、左右二線基點前會合。」,但一時之間所謂左線只見重重芒草,路跡隱沒無法確定。
16:33 鑽出廢產道,回抵菜園登山口。
16:37 暫歇後續行。
16:38 接叉路,原由右路穿過工寮而來,改取左向叉路續行,一路傳來陣陣野薑花香。
16:42 步出空曠處右轉菜園山坡地,此處正好可以再次俯瞰雙連埤景致。
16:45 續行接上環湖路,右行不久即接回起登處。

漫步回抵停車處後,看時間還夠,決定開車再次回到台九甲61K附近的宜16-1叉路,續登▲鎮頭山﹝枕頭山,H307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暮色之中驅車再次穿行墓園,揮汗順利登臨了今日最後一座山頭。在全身汗水浸泡一日後,原想就此賦歸,小兒子卻維持早上出門時的想法,還是很想留在宜蘭露營一夜。也好!明天就留在宜蘭繼續奮戰了!

 

 

1.雙連埤環湖路產道,前方左向叉路即三針後山登山口。

 

2.登山口循徑右轉紅菜園工寮左側地面發現一顆【山字水泥柱】(去程)。

 

3.穿越紅菜園抵達地瓜園,左向廢產道通往廢棄薑園為續行路徑,已被濃密芒草佔據(去程)。

4.三針後山,標高815公尺,二等三角點No.1022。

5.三針後山山頂全貌。

6.三針後山下山陡降之間湖光乍現。

7.回程再次橫越廢薑園變身的芒原。

8.回程經雜木林芒原交界處,再次下行穿越大片芒原區域,不再茫茫然。

 

 

 

◎登三針後山的前菜與點心。

登三針後山的前菜與點心。

1.內員山,標高75公尺,三等三角點No.1003。

2.內員山的展望(眺望龜山島)。

3.鎮頭山(枕頭山),標高30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20080726 颱風前的喜相逢,雙連埤登紅柴山—峰迴境轉、遠觀近覽

 

日期:2008.7.26(六)    
天氣:晴
成員:SamHuang夫妻及兩個女兒(小二及小五)&MYMM夫妻及兩個兒子(小二及小三)

前言:上周剛歷經卡玫基颱風肆虐,周日又有鳳凰颱風虎視眈眈、瞄準台灣而來。值此周六"空檔",與甫自高山歸來的Sam兄一家,再次結伴同行攀登宜蘭福山植物園附近、海拔1139公尺的紅柴山。趁颱風前夕一遊曾被山友前輩喻為『大台北地區最冷門的中級山』 之稱的紅柴,也許能多吹點涼風,也許能眺望更遠些吧。雖說此山爬昇高度僅約莫700公尺上下,但要先踢段廢礦場路、下行溪谷、再連續陡上,最後還有一小時連峰要上上下下,夏日爬來更要多費點勁。但登頂危稜途中展望絕妙,可以快意山巔;而下山最後水源溪谷暢快沁涼,令人暑氣盡消。在回程順路繞行雙連埤途中,回望連峰挺拔的紅柴連峰,更是讓人驚歎而回味無窮。回頭細看此山過往記錄,咀嚼紅柴"蓽路藍縷"往事,一日出發往返之後,點滴在心頭。

06:00 依約定時間自桃園出發。經台66、二高、接國五,過雪山隧道、頭城收費站轉員山,朝會合點台七、台九甲叉路口前進。
08:20 沿途幾番電話連絡,最後在台九甲55K附近會合。
08:38 經雙連埤叉路。直行可經萬善堂繞行雙連埤,沿途處處"紅菜"園,讓人不禁聯想到"紅柴"。右轉續行約1公里,停車廢礦場叉路口附近。此處有大型垃圾箱、「福山植物園8K」指示牌及電桿圳頭#280(E7777 GE10) 。前方不遠處道路正好由台九甲轉為福山0K里程標示起點處,「海陸鱒魚大餐」大型看板則立在右側。我的小轎車無法左轉續行礦場路,整裝後共乘Sam兄休旅車,隨即進入礦場碎石路。
09:07 進入礦場路不久,即過橋循路右轉,車行約2K後路況轉差,決定停車較寬闊路邊溪畔,再次整裝後步行出發。
09:22 沿碎石土路步行、迂迴緩昇,經左大彎處正好出現開闊視野,也可清楚俯瞰左下方溪流附近停車處。
09:30 經13號避車道不久,即抵右向掛有不少路條的登山口,但山徑雜草蔓生,一開始就需要先取刀清理一番。
09:37 一行親子八人魚貫進入登山口,循平緩山徑前行,感覺應該是一段廢棄礦場路。
09:49 山徑右彎陡下。
09:53 下抵溪谷,協助小朋友陸續過溪後暫歇,而續行山徑入口在過溪後正對岸。
10:03 出發續行,山徑一路陡上。
10:26~10:29 山徑循稜左折處,暫歇。自溪谷而昇,雖一路行於樹林之中,但夏日陡行後不免全身汗水溼透。
10:36~10:45  休息等候。因Sam兄小女兒肚子有點不舒服,這段路走走停停,讓後面的母女二人不致落隊太遠。
10:49 沿途地面可見小型紅色塑膠圖根點。
10:59~11:02 抵達樹林中的台灣省政府精密導線點。再稍微等候一會後,續行緩上。
11:14~11:18 循稜左轉陡上路段前,再等候一會,順便喘口氣。
11:25 陡上途中,回望山腳下的台九甲公路,已成一條細線。
11:29~11:31 再經山徑旁雜草叢中的一顆台灣省政府精密導線點。
11:33~11:41 與前方一大三小會合,休息吃點心,吹著習習涼風,順便再等候後方的母女二人。稍後,Sam先回頭看看狀況,其他人則繼續前行,到前方福山植物園叉路口再等候。
11:55~12:02 上抵三叉路口高點(1054M峰),右向山徑可下往福山植物園,而左前方南向三座明顯連峰山頭,氣勢不凡,而紅柴之巔就在連峰之末,看來還有的奮鬥。後方三人隨後趕上,一行八人會合後取左續行陡下。山頂僅見宜蘭縣噶瑪蘭山岳協會製路線指示牌:「回往採礦路登山口、右往福山植物園登山口」,好像已未見之前記錄所言「往紅柴山60分,回往礦場登山口150分」的指示牌。
12:07 下抵連峰第一處鞍部,繼續上行。
12:23 稜線上陸續出現展望,左眺右看,緩步慢行欣賞。雖無預期的颱風前清澈展望,但也算是一覽無遺了。尤其一段灌叢危稜之上,眺望雙連埤、阿玉山系等,展望特佳。沿途瘦稜絕地環視四周雪山山脈各方景致,景觀絕妙難得,不虛此行。沿途亦不時可發現疑似山羌之排遺。
12:29 上抵樹木山頭,一株杜鵑奇樹正好位居山頂,以之為記。其間一段柔軟地毯路,令人腳步輕快許多。
12:32 一小段平緩山徑後再下行,路徑轉為右向腰繞路。
12:48 再抵一座山頭,續下。
12:55 右眺山景,發現正好站在前後明顯突起連峰之間,而正前方山頭即是最終目標了。
12:57 下抵最後一處鞍部。
13:02 最後一段上坡路。
13:09 抵達雜木林、芒草圍繞、位在宜蘭員山與台北烏來交界的▲紅柴山(有些地圖另稱紅紫山),標高1139公尺,立有三等三角點No.4167。山頂已闢出一片平坦空地,但雜草滋長迅速,起出雙刀,再稍事清理。山頭無展望且正午日照山頂,移駕後方樹林休息午餐,這條路也是續往中嶺山(古道)的路徑。黃叔叔取出兩頂吊床,四個小朋友各自搶得哇哇叫,煞是有趣,恍惚間還以為是在住家後院嬉鬧玩耍。想到以前也隨身攜帶吊床,下次也要記得帶著了。
14:35 原路下山。
14:39 下小鞍,再上坡。
14:43 回望近處紅柴山頭。Sam兄口中值得一訪再訪的紅柴,再會啦。
14:45 續下小鞍,再上坡。
14:48 眺望前方往福山植物園稜線。陡下後再上坡,續行腰繞。
14:56~15:02 再經一座山頭,續行排隊左轉,陸續拉繩陡下。沿途幾處較陡處,都要排隊小心輪番下行。
15:04 寬稜鞍部小歇後,上登我們口中此行的最美麗山頭,準備再次極目遠眺。
15:11 上到奇樹為記山頭。
15:15 下行通過展望最佳的危稜路段,俯瞰雙連埤清楚露出一角,四周視野依舊不錯,緩步賞景。
15:28 經福山植物園三叉路前最後鞍部,遠處傳來陣陣山羌吼聲。
15:31~15:33 上行回抵左往福山植物園三叉路口1054M峰,再度回望紅柴連峰,隨即取右原路陡下續行。晴朗的天空此刻忽然下起毛毛細雨,還好只是虛晃一下而已。
15:38 緩下後續上,回程變得較為無風悶熱,大夥心裡想著下方那道溪流,決定一鼓作氣直接回到溪谷再好好休息。
15:42~15:47 取出最後一罐鳳梨罐頭,媽媽站在中間分給爭著搶食的四個小朋友,就好像餵食幾隻吱吱喳喳的小鳥般,趣味橫生,而這也是紅柴山頂回程後唯一的休息時間。
15:49 經台灣省政府精密導線點。
15:56 一番折騰後,再一段陡下路段結束,繼續緩下而行。
16:06 再經台灣省政府精密導線點。
16:15 山徑右轉而下,朝著沁涼溪水,努力奮鬥最後一段陡坡。不過順勢而下的山徑,陡峭坎坷,無法昂首闊步,仍需步步為營。
16:35 聽了好一陣淙淙溪水聲,總算陡下回到溪谷處。隨後煮湯、煮咖啡、戲水、泡腳,總之八雙腳,都褪下了鞋襪,好好沉浸在這處涼快小天地。看著附近深潭小瀑,若隨身帶著泳具,涼意將乘上十倍以上,而四個小朋友自行玩起溯溪接力遊戲,果然就有人雨鞋、袖套一個個掉進水裡了。
17:33 再度穿上雨鞋,整裝後過溪續行。
17:46~17:49 步出登山口,接回寬大礦場路。稍歇後取左沿礦場路回程。
18:06 回抵溪畔停車處。暫歇。
18:26 車行2K後回到台九甲叉路,取車整裝。回程再繞了一圈雙連埤環湖小路,中途經過三針後山登山口。末段接回台九甲之前,正好遠眺紅柴山連峰,鋸齒狀連峰果然不止三座突起峰巒。伴著最後這幕颱風前夕的山
色美景與蘭陽平原點點燈火,大夥滿足地踏上了歸程。

備註:

1、阿玉山行程記錄(2006/06/17):

【阿玉山旅記】乘著雪山隧道的翅膀,拜訪大台北後花園~宜蘭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369

2、志良久山行程記錄(2007/09/08):

【哈盆越嶺、志良久山】細雨霏霏親子漫步行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1163

 

 

1.礦場路之紅柴山登山口。

 

2.紅柴山,標高1139公尺,三等三角點No.4167。

 

3.紅柴山山頂,後方續行山徑通往中嶺山。

4.紅柴連峰灌叢危稜之上,眺望三針後山、雙連埤一帶景致。

5.紅柴、礦場路、福山植物園之三叉路高點眺望紅柴連峰。

 

6.登紅柴山最後及唯一水源溪谷~涼快小天地。

 

7.礦場路~漫步回程。

8.雙連埤仰望鳳凰颱風襲台前的紅柴連峰。

 

◎一周後的黎明時刻雙連埤遠眺紅柴山連稜(2008.8.3)。

 

黎明時刻雙連埤遠眺紅柴山連稜(2008.8.3)。

 

 

20080621 走入山海畫境~【鶯石岩、鶯石尖、七兄弟山、窖寮山】連峰行

 

日期:2008.06.21(六)    
天氣:晴
成員:MYMM夫妻及兩個兒子(小二及小三)
  

前言:上周日雨過天青遠征窖寮山、叢雲山,也利用及體驗了宜1線1.55K及0.2K新闢開的登山路徑,順利完成兩山環走。打鐵趁熱,鶯石尖至窖寮山的小鋸齒連稜,也呼喚我們趕緊來此享受御風而行及被山光海色再次環抱的感覺,也趁此機會利用和體驗宜1線2.1K新闢開的登山口路徑,來一趟難得閒適的鶯石岩、鶯石尖、七兄弟山、窖寮山連走。但溽暑季節已至,海岸邊低海拔的連稜縱走,得先考驗身體的耐熱度。還好沿途不時有雜木林蔽蔭路段,可稍稍解暑,末了自窖寮山回頭走2.1K登山口路徑下山,才發覺這是一條"水路",意外服了這帖"解熱劑",也頓時讓人清涼不少,踢產道近四公里回停車處的路,也多了幾許愜意。第二天到石門水庫附近山區隨意走走,卻動不動就揮汗如雨,回家看新聞才知周日氣溫達到入夏最高溫,超過37度!難怪熱到不行,感覺前一天好像沒那麼熱?!或許是吧,否則要頂住如此高溫走它一回,可得再多付出一點代價了。但能夠頂住烈陽換得一路好景相隨、完成宿願,應該也是值得的吧~我想!
  
        
07:45 出發。難得順路想買煎包當早餐(平常都是在家準備),才發現煎包竟"繼續"漲價到1個10元,只好改買較"便宜"的蔥油餅!
08:00 吃完早餐正式上路,比預計時間晚出發"2小時"。爬預計的七兄弟山連稜行程,時間還很足夠,但可能無法"加菜"了,這不知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哈哈! 
09:24 出頭城收費站,右轉台2濱海公路。晚出發的代價是在國道五號得多塞一會。
09:56 左轉宜1,行約4K經明山寺。前方一百多公尺左側叉路即鶯石尖登山口,於附近覓地停車。
10:10 整裝後出發,經電桿明山寺#64,左轉登山口,步入寬大土路。
10:25 沿途路況與數年前造訪一樣,依舊極佳,中途的青青草原,也依然可人。半途左眺對向山脈,桃源谷的涼亭清楚可見。
10:28 抵三叉路口。右為往鶯石尖圖根點及七兄弟山連稜,先取左行。
10:29 抵達▲鶯石岩(標高約400公尺),龜山島就浮在正前方大海上,展望好到讓小朋友一到就立刻歡呼。俯瞰濱海公路、大溪車站、鐵路幹線,左望桃源谷連綿山脈,右眺七兄弟連峰疊翠,好一幅山光海色畫境。
10:59 烈陽如熾焰般灼人,讓人無法持續沉醉美麗夢境當中,也該正式上路了。
11:00 回到三叉路口,改取直行。路況明顯轉差,得稍微撥草緩上前進。
11:03 抵達▲鶯石尖(又名鳶嘴尖),標高411公尺,立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四年前曾帶兩個四、五歲的兒子來此一遊,時光飛逝,小朋友可能還記得鶯石岩的風景,而鶯石尖樹林圍繞的山頂則太普通,可能已經淡忘了。        
11:13 續行下坡。走了一段路,發現蜘蛛網不少,雜草也有點多,還是取出草刀至少把擋在前面的東西處理一下。
11:21 經過一座小山頭,小朋友就開始數七兄弟山頭了。其實七兄弟沿途山頭還真不少,除了老四、老大有山字水泥柱可辨識,其他上上下下,走過也就算了。
11:29 右側有叉路接上來,左側也有路,而前方就是電塔了。忽然想起十年前有一次夫妻二人環島爬山,經過此地曾攀上七兄弟山的一座山字水泥柱山頭,隨即下山趕路,當時可能就是走右向叉路(保線路?)上來的,但時間是記憶的殺手,怎麼想也沒辦法完整回憶了。
11:34 續行。回眺鶯石岩向右突出的岩塊山頭,正好與之前站在鶯石岩眺望此處電塔相呼應。
11:36 經芒區。
11:37 再經小山頭,還好有雜木林蔽蔭。
11:47 又經小山頭。
11:50 小休後續行。
12:03 步步高昇中,已可清楚回望東北角海域。
12:05 右行繞經芒區,再左上七兄弟山老四的▲525峰,有山字水泥柱為記。基石附近一隻黑尾虎頭蜂盤旋覓食,還好不久即飛離。山頂展望尚可,但無遮蔭處,而前行之連峰路一座尚比一座高。
12:25 續行,在背包附近葉片發現此行第一隻八腳蟲(硬蜱)。緩下穿過芒區後上坡。
12:40~12:50 一路上坡來到垂直陡壁前,回眺視野大開,而攀上崖壁展望更好,鶯石尖、電塔、525峰均已在腳下一路鋪陳。顧不得陽光熾烈,看了好一會才離開此處。崖壁上方又是一座芒草山頭,眺望前方,窖寮山還在重重山巒後頭。
12:54~12:55 穿越鞍部芒區,外大溪山叉路在右向一片青青草原缺口處。若由此下行約20分可登頂外大溪山(H46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三年前一家人才造訪過,這次就略過。
13:06 再經小山頭,續下坡。
13:09 又經過一座小山頭,實在記不得到底經過了幾座山頭。  
13:14 中途再次回望鶯石尖後,又經過一座小山頭。
13:19 準備拉繩陡下,有點懷疑是否錯過七兄弟山另一座山字水泥柱山頭,印象中這座有點詭異。便折返找一會山字水泥柱。因為不走這段回頭路,怕不小心就錯過了。此時大兒子身上又發現一隻硬蜱,第3隻了吧。
13:30 回到平緩稜線的另一頭陡下處,沒發現任何水泥柱。再次折返回到﹝13:19﹞處,續行拉繩陡下。
13:35 抵達七兄弟山立有另一顆山字水泥柱的老大▲594峰,是沿途難得的樹林中寬大平坦地勢,雖無展望卻有遮蔭,乃午餐好地點。回望樹林後方突出山頭應該是老二,比起老大就相對高大許多,這是剛才有點猶豫的原因。
14:45 午餐後續行。先緩下再上坡,再緩下又上坡,途中回望老大,在前後高峰夾雜之中,果然相對較為矮小。
13:55 通過芒區,進入雜木林緩上。
15:02~15:04 再次通過芒區。回望後方,雲霧正快速遮蔽來時路。  
15:59 經芒草山頭,而前方至少還有兩座山頭。
15:11 下鞍部,看起來似乎是十字路口。左右皆有路跡,但無路條指引。
15:14 稍探左右向路徑後,取直上坡而行,連續通過兩座芒草小山頭。小兒子回頭看這小小半圓形芒草山頭,一道山徑從中通過,有如將山頭一剖為二,造型有趣,笑著說:「好像是切西瓜喔!」,大夥一看還真像啊。
15:17 通過兩座有趣的小芒草山頭(如果芒草再次掩徑,可能就無法如此閒情逸緻了),再次進入雜木林上坡。真多虧沿途偶有雜木林,幫大家擋了不少陽光的直射。
15:22 經右向叉路。樹上指標說明:「直往窖寮山約30~40分;右下往宜1線2.1K約40~45分(2.1K登山口則標示為往窖寮山約60~90分)」。
15:25 續行上坡。
15:29 拉繩陡下處前眺窖寮山,感覺如屏風般特別高大。
15:32 下抵鞍部,林中吹起陣陣涼風。續行上坡。
15:37 再上一座小山頭,平緩而行後再緩下。
15:40 芒草區上坡路,山徑中芒草枯枝讓雙腳走來有點滑溜。
15:45 經宜蘭登山協會"箭頭"鐵牌。
15:49 這段路由我帶頭慢慢先行,一段上坡後隨即抵達▲窖寮山(又名溪邊頂山,標高737公尺、三等No.1011),七天內二度登頂。5分鐘後,"有事擔擱"的妻兒三人也都上來了。山頂眺望四周,剛才來路的雲氣也全散了,展望依然不錯。山頂暫歇,忽然聽見有人聲自不遠處傳來,以為是剛離開窖寮山頂的隊伍在附近休息聊天。不久,一身勁裝行頭的三男兩女五人隊伍登頂,他們自龜山車站上登經叢雲山而來,看樣子想必是登山能手。大夥都是今日山中難得初次遇見"人",卻是在路線的唯一交集點遇到,也算有緣。因為宜1線各登山口正好剛走過,距離大致瞭解,就為幾位高手大致說明了。因他們還要趕路至大溪車站,便先行由前方叉路下往1.55K登山口,而我們上週才走過1.55K山徑,所以打算回頭走還沒體驗過的下宜1線2.1K登山口山徑。
16:20 原路回頭。
16:33 抵鞍部,拉繩陡上。
16:38 回抵下往宜1線2.1K登山口叉路,取左陡下。前段路為芒草區,山徑有些陡峭。
16:50 路況漸漸轉為平緩好走。沿途與上周日走的1.55K、0.2K登山口山徑一樣,偶爾可見老舊路條。
15:52 蟬聲唧唧,沿路觀察紅脈熊蟬、薄翅蟬脫殼。這些昆蟲對兒子而言,已經都是老朋友了,也都能順口說出名字。
16:58 開始看到竹子,隨即遇到第一處小溪澗。之後再一路沿小溪流下行,一會兒溯溪,一會兒繞行,才發現原來這條山徑是"水路",還好腳穿雨鞋。        
17:22 清涼溪水為伴,一路下行抵達宜1線2.1K登山口。左邊不遠處的電桿為明山寺#143,右側則是溪水匯流處。炎炎夏日一路山行後,當然不可錯過此處清涼時刻。裝備及鞋襪一律卸下,在黃昏習習涼風中好好泡個腳、歇息歇息。雨鞋剛脫下,又在褲管發現一隻硬蜱,才卸下手套不久的左手也慘遭"螞蟥"一吻,大家趕緊再次徹底檢查一番,還好只再找出兩隻螞蟥。兩個小朋友赤著腳追跑嬉笑,加上滿地裝備,又再次成為"注目"對象,還好宜1線車流不多,這段時間來來往往頂多不到10輛車子罷了。感謝其中一位女士問我們要不要搭便車,但想想還打著赤腳,剩下約4公里的馬路應該也還好,又怕弄髒別人汽車,便婉謝了。後來想一想,應該我先搭車去開車過來才對。但事過境遷,邊踢馬路邊賞景也不錯,也只能這般想了。
18:10 捨不得清涼溪水,還是得把雨鞋穿上,背包再次上肩後,循宜1線緩坡漫步下行。夕陽山景,一路伴隨,難得愜意步行此段馬路,也是不錯,尤其雙腳剛剛才舒服泡過沁涼溪水。
18:13 經里程2.5K處。
18:24 經電桿明山寺#121處,左眺山嵐,風光不錯。
18:30 經里程3.5K處。
18:30 經電桿明山寺#121,附近土路旁停著一輛貨車。
18:40~18:45 電桿明山寺#104旁民宅(頭城鎮大溪里內大溪路25之1號)處,房內空無一人。屋旁花園盛開著藍色百子蓮,高雅浪漫,駐足賞花兼休息 。
18:49 經明山寺#59L1X1。突然發現電桿號碼跳得奇怪?再經里程指標4K處,電線更是從山谷飛越到遙遠的另一頭馬路。數著電桿號碼的小朋友,也笑著哇哇大叫:「怎麼可以這樣?下一個號碼要多走好遠哪!」。
18:54 原先停在之前土路的貨車正好下山經過,好心停下車來讓我們搭便車。還有近兩公里的路,天色也漸黑,此時有車可搭真好,還是"敞篷"車。吹著涼風而回,小朋友挺興奮的。
18:58 回到明山寺#64鶯石尖登山口附近停車處,與好心的貨車夫婦謝過道別。
19:15 周六時間的雪山隧道應不致太塞,決定取道北宜高原路回程。
20:20 中途於超商暫歇、買個冰品,隨後上路。沒想到還是得排隊左轉匝道接國道五號,花了近20分鐘才慢慢通過頭城收費站。
20:24 進入雪隧,以約45~65公里的時速前進。
21:32 返家。

後記:

1.﹝宜1線1.55K登山口→窖寮山→叢雲山→宜1線0.2K登山口﹞環走行程記錄(2008.6.15) :

【美景佳境藏窖寮、山光海色蘊叢雲】— 漫步山與海之間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4418

2.一般人若不受路況、暑熱影響,也不像我們習慣逍遙打混,現況保守估計6小時(含休息)內應可輕鬆完成全程環形縱走。

※步程概估:
明山寺登山口→(15分)鶯石岩→(3分)鶯石尖→(15分)電塔→(30分)七兄弟山老四﹝525峰﹞→(20分)外大溪山叉路《外大溪山來回約40分》→(30分)七兄弟山老大﹝594峰﹞→(30分)宜1線2.1K登山口叉路→(25分)窖寮山→回行(20分)宜1線2.1K登山口叉路→(45分)宜1線2.1K登山口叉路→(約3.8K)明山寺登山口

3.沿途需注意八腳蟲(硬蜱),此塊山區其出現機率甚高,尤其在叢雲山頂附近,兩次行程共發現近20隻。

4.七兄弟山連峰,在藍天舊地圖中,自鶯石尖往窖寮山依序標示山頭:老七420M、老六430M、老五450M、老四525M(森林三角點)、老三580M;經過外大溪山叉路(570M),再依序為老二600M、老大610M(森林三角點),在窖寮山之前尚有685M峰、720M峰。目前連峰實際立有山字水泥柱的山頭標高則各為525M及594M(各山頭並未見到森林三角點),525M峰為七兄弟山老四應該是確定的;但594M峰有的資料說是老大,有的說是老二,眾說紛云,莫衷一是,這部份個人還不是很確定,暫時就以老大視之了。

 

 

1.鶯石岩~眺望龜山島景致。

2.七兄弟山老四(525峰)~眺望前行連峰路。

3.﹝12:45﹞垂直陡壁處~回望來時路之鶯石岩、鶯石尖及電塔處景致。

4.﹝12:45﹞垂直陡壁處~眺望龜山島景致。

 

5.﹝15:14﹞~前往窖寮山途中不時需穿越芒草區。

6.窖寮山~回望來時路。

 

7.宜1線2.1K窖寮山登山口全貌~右側小朋友站立處即山徑入口,左側則為水源處。

 

 

◎連峰行之沿途山頭基石照片。

1.鶯石尖,標高411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2.七兄弟山▲525峰,山字水泥柱。
3.七兄弟山▲594峰,山字水泥柱。
4.窖寮山(又名溪邊頂山),標高737公尺、三等No.1011。

1.鶯石尖,標高411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2.七兄弟山▲525峰,山字水泥柱。

3.七兄弟山▲594峰,山字水泥柱。

 

4.窖寮山(溪邊頂山),標高737公尺,三等No.1011。(20080615拍攝)

 

 

20080615 【美景佳境藏窖寮、山光海色蘊叢雲】— 漫步山與海之間

 

日期:2008.06.15(日)
天氣:晴→陰→雨
成員:MYMM夫妻及兩個兒子(小二及小三)

前言:位在東北角海岸邊居高臨下的鶯石岩、鶯石尖、七兄弟山、窖寮山、叢雲山等連稜,除鶯石尖部份山徑,路況一向不佳,但行走稜上卻擁有極佳展望及美麗山海景觀。忌憚酷暑威力及午後雷陣雨變數等因素,也想體驗宜1鄉道幾處新闢登山口及山徑,決定分次拜訪,以窖寮山為界,先安排宜1線1.55K登山口上行,經窖寮山、740峰、叢雲山,再下宜1線0.2K登山口。擇日再以鶯石岩、鶯石尖、七兄弟山、窖寮山為對象,走訪宜1線2.1K登山口路徑,如此除減少炎炎夏日的烈日長時間曝曬,也大致免除了車輛接駁問題。此行當日沿途雖雷聲隆隆不絕於耳,全程卻一直擁有極佳視野,也不致於酷熱難耐;下抵宜1線0.2K登山口前終於下起細雨,還好也沒什麼大礙。自雪山隧道頂著太陽而來,循雙泰產道冒著雨點而返,總算在六月天順利完成了窖寮、叢雲的環走。

06:00 昨日週六雨勢不斷,暫緩原訂東北角之行。清晨看窗外天氣似已轉好,再研究衛星雲圖,發現雲氣有由台灣向東飄移之勢。決定整理裝備仍往東北角行,路線如何繞行窖寮、叢雲等山,依狀況到時再行定奪。
07:00 開車出發北行,天氣果然有好轉跡象,沿途南眺群山。大霸尖山雖躲藏雲層之中未能見到,但尖聳的夫婦山峭壁在晨光映照下,卻難得分外清楚。自台66、北二高一路賞景而行。
08:13 入雪隧。速限已由70公里調整至80公里。
08:28 出頭城收費站,右轉台二濱海公路。
09:09 陽光美好,沿途不時駐足賞景,在久違的龜山島一路陪伴下,抵達大溪車站暫歇。仰望車站上方的鶯石岩,正好兩隻老鷹繞著岩峰盤旋。
09:22 開車續行約0.5K左轉宜1鄉道,再約4K過明山寺,前方不遠處即鶯石尖、七兄弟山登山口(宜1約5.9K處)。昔日除了此處登山口曾造訪過外,宜1約5.1K處的外大溪山登山口也曾造訪。另外在2.1K(往窖寮山約60~90分)、1.55K(往窖寮山約60分)、0.2K(往740峰約80~90分;窖寮山、叢雲山約120~150分)則分別有藍天隊剛闢開的上登路徑。
09:40 停車宜1線1.55K登山口附近。準備先上窖寮山,再循稜取叢雲山。
10:00 整裝後步行抵1.55K登山口。此處有一道水泥護牆,有點高度,不過幸好中間洞孔插有粗枝,正好單腳一蹬順利上攀。此後一路陡上,沿途落葉枯枝,果然是剛闢開的路徑,若久無人行,看來也應該很容易再次的湮沒。
10:29 逐漸出現展望,回望北向,山海景觀值得期待。難得一段平緩山路後,拉繩陡上。今日濱海公路上雖陽光可人,但宜1鄉道濕漉漉,猜測早上應曾下過雨,加上昨日天候亦不佳,感覺沿途路徑有點濕滑。
10:48 進入芒區。兒子問我今天爬的山風景好嗎?當然以今天天候,展望值得期待,但稜線上的烈陽卻也難以避免了。
10:53 上稜抵三叉路口。指標說明:「直行往740三叉峰、橋板湖山、叢雲山;回往宜1線1.7K(應該是1.55K)、明山寺幹#155約45分」,取左續行數公尺隨即登頂▲窖寮山(又名溪邊頂山,標高737公尺、三等No.1011)。站立山頂展望極佳,東北向為三方向山一帶連綿山脈與海岸景觀,西南向740峰、叢雲山連稜景致,也是一覽無遺。但此時正好太陽發威,也只能站立山頂感受陽光毒辣滋味。
11:37 最近天候不穩定,原本擔心午後陣雨,由此上登窖寮山可攻可守,若續往七兄弟山方向行,視狀況也有多個登山口可供選擇下撤。立在山巔遙望四周,覺得短時間內天氣應無問題,決定退回叉路,續往叢雲山前進。出發前已跟大家說明此行"八腳蟲"(硬蜱)甚多,要特別注意。與"八腳蟲"交手多次的兩個兒子,離開山頂前果然同時發現弟弟背包上此行的"第一隻"。後面叢雲山附近將會更多,囑咐大家要注意。回叉路取左南向下行,山徑陡峭濕滑,並不好踩踏。兩個小孩已經有一段時間變得喜歡走在前頭帶路,大致上平時叮囑的注意事項再重覆幾次,以體力上來說兒子們也好像早就超越我們兩老了,路況還好就由兒子帶頭先行了。忽然聽到前方左側草叢動物竄逃聲響,只有走在前頭的小兒子依稀看到,說是50公分大小的灰色動物。聽聞此行沿途有不少山豬窩,叮囑大夥注意,難道走在最前頭的小兒子"幸運"看到小山豬?皮繃緊點,繼續陡下。
11:44~11:47 陡下處前眺整片蘭陽平原,真的是一覽無遺,美麗風光引人駐足,但還是得往下繼續"滑行"。
12:03 下到右向展望處,稍歇眺景後依舊繼續陡下,稍不留神就會"溜滑梯"。
12:07~12:11 下行途中左邊出現小溪澗,取水準備到前方鞍部午餐。大兒子在前方枝幹上舒服躺著等候,小兒子則早就先到鞍部戲水了。
12:14 鞍部午餐。旁邊正好有一道小溪澗,水量不大,小朋友還是玩得很愉快,也多了一點清涼感。此處不虞日曬,但坐井觀天老覺得天色變得昏暗,似乎要下起大雨。不時傳來隆隆雷聲,結果被糾正是飛機聲,後來上到稜線再仔細聽才發現大家都錯了,應該是附近海域的船鳴聲哪。
12:57 餐後續行陡上,上稜馬上穿越芒區,前方的兒子回頭說:「好大的路啊!」對啊!真是感謝前人的辛苦開路。旋即進入雜木林,繼續上行。
13:08 抵達叉路。藍天隊剛釘上的指標說明:「左下橋板湖山、北關農場;回往窖寮山約40~60分;直往:1.叢雲山約60分、2.宜1縣界」。
13:10 取直續行。
13:13 稜線上左向好像是第一次出現龜山島景觀。
13:26 陡上740峰前回望窖寮山,龐大山勢立刻讓人對它另眼相看。兩個兒子在前方剛闢開的芒草山徑陡上,也已快要登上740峰了。
13:33 抵達▲740峰,頂上擁有360度極佳展望。包括龜山島、蘭陽平原均一覽無遺。,左前方目標叢雲山及連稜,也清楚可見。
13:45 賞景後續行下坡,隨即遇三叉路口。指標說明:「右下烏山、宜1縣界、內大溪」,為預定下山途徑。取左往叢雲山前進,指標說明:「往叢雲山約30分」。
13:52 行進中可見右前方叢雲山明顯芒草山頭,相對小巧可愛。
14:03 下坡,一段平緩路徑後再上坡。
14:09 抵達▲叢雲山(標高711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同樣擁有360度展望。圖根點立在山頂中央,右上最高點續行陡下芒草區有路條,標示可往梗枋,左下方向則可往北勢坑橋。站立山巔,山海景觀讓人直呼值得。之前就瞭解此處八腳蟲很多,沿途也特別注意。登頂時與小朋友站立右側高點賞景未久,立即發現大兒子放在地上的背包出現八腳蟲,拾起背包一算竟有5隻之多,趕緊驅離,大夥也迅速遠離這處高點。後來又忍不住輪流到此高點賞景,也陸續在地上發現好幾隻,來此真的要特別注意。遠眺鶯子頂山、鶯子嶺山方向雨線明顯,雨應下得不小。但叢雲山山頂四周視野一直不錯,但看來下雨也應該是遲早的事。
14:42 原路下山。
15:00 先下坡經鞍部續上坡,途經路中一塊指標:「回往叢雲山約30分」。
15:10 上坡回到740峰下方三叉路口,同樣也是立著指標:「回往叢雲山約30分」。
15:12 續行,取左下山。
15:25 一段下坡後再上坡,抵達一座小山頭。
15:27 小段平緩路段後再下坡。
15:30 已可俯瞰右下方宜1線兩排電桿。
15:32 再上坡。
15:35 經指標:「下往宜1縣界約30分」。
15:39 上抵枯木山頭後,再下坡。
15:47 下山途中雷聲隆隆,之前已飄下雨絲,此刻雨珠稍微變大。樹林間穿梭尚不致淋濕,雨衣還用不著取出。淋著小雨,穿越漸濕山徑,反倒感覺清涼不少。
15:49 路中出現小洞,請大家注意通過。
15:51 雙扇蕨、竹子陸續出現。
15:58 下抵宜1之里程0.2K處登山口(對向電桿:明山寺#192)。
16:02 短暫歇息後,細雨中依舊不需穿雨衣,也不用撐傘,取右沿宜1線緩下坡而行。
16:05 經宜1里程指標0.5K處。
16:10~16:20 電桿明山寺#180的小廟遮雨棚休息吃點心,雨勢漸大。
16:26 經里程指標1K處。
16:32~16:33 經路左石棺空地(電桿明山寺#162~#161之間),停車處已不遠。
16:35 經里程指標1.5K處(電桿明山寺#158)。
16:36 經1.55K之登山口(電桿明山寺#155),回抵停車處。
17:00 雨勢變得較大,撐傘整裝後改行雙泰產道,經雙溪、平溪返程。
17:03 經0.2K登山口。
17:48 久未回到雙泰產道,沿途細數歷年此處山行記憶。接台2丙、左轉經雙溪。
18:15 經平溪。
18:44 上石碇交流道接國五,再轉二高南下。
19:30 返家。

 

1.宜1線約1.55K處窖寮山登山口。

 

2.窖寮山(溪邊頂山),標高737公尺,三等No.1011。

 

3.窖寮山往740峰陡下路段眺望740峰、叢雲山及蘭陽平原。

4.740峰回望窖寮山。

5.740峰眺望龜山島。

6.740峰眺望叢雲山及蘭陽平原。

7.叢雲山,標高711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8.叢雲山頂俯瞰蘭陽平原。

 

20070806 千里邂逅金針山

 

日期:2007.8.6(一)
天氣:晴偶陣雨
成員:一家四口  

因滿山紅黃金針花海而聞名的太麻里山,標高1340公尺,擁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基石。對居住在台灣西北隅的遊客來說,它的位置恰恰就在台灣狹長地型斜對角的最遙遠東南端,想要一親芳澤,實在免不了要長途跋涉。還好有座雪山隧道,讓旅途的舟車勞頓程度稍稍舒緩。而久違的東海岸環島旅程中,在蘇花公路上遇到了由桃園騎機車單日往返花蓮的雙騎父子檔,也在台東八仙洞遇到聲稱經常自中壢遠赴花東景點的家族,而海岸公路上看見更多的堅定身影,則是烈陽下全身緊緊包住的單車勇士。只能說執著(瘋狂)的人真不少,而我們呢?趁難得的幾天假期,就一站一站慢慢流浪吧。在熱得一塌糊塗之際的第三天,終於來到了椰子樹林立、恍若東南亞的台東地區,卻也似乎熱到了最高點。本來還三心二意、想在正好都是一等點的都蘭山與太麻里山之間作抉擇,但熱浪實在難以抵擋之下,混沌局勢即刻明朗,贏得全員青睞的,是輕鬆愜意的太麻里山,而高度稍矮卻比較具挑戰性的都蘭山(海拔1190公尺),則留待未來有緣再說。這回先悠閒賞玩金針花海,暑氣逼人的原因之外,還得留些氣力橫渡南橫、登高避暑,繼續我們準備超越一千公里的長途旅程。

【鴨子蘭山】

由台東市南下台11續行轉為台9後,過太麻里車站叉路右轉東63鄉道,路口標示往金針山13公里。不久遇叉路左轉行9.1K經瞭望台「馨風台」。再2.8K見11K里程標示。又1.4K,經路左紫雲山莊,取右叉路停車農特產品展示中心前停車場。由涼亭「緋櫻亭」左上茶園步道行3分鐘左右上抵車道,,此處有「湛藍若洗」瞭望平台可遠眺山景,左有步道應可續行獨立山(東太麻里山,標高1124公尺,不明基石)。取右行,不久可見左側上行山徑步道(步道高點有一座涼亭),因此時遇驟雨仍取右車道行,經興建中的民宿「輝煌山莊」,再遇叉路取左上,約10分鐘左右兩路合一,前方路底見到營區。從營區左邊順圍牆走到後面,再走一小段階梯上到最高點,即抵達擁有三顆基點的鴨子蘭山。登頂時遇到一場不小的陣雨,撐傘回程,約花費22分鐘回到停車處。

鴨子蘭山~又名南太麻里山,位於台東縣金峰鄉及太麻里鄉交界處,海拔934公尺,擁有三顆基石:三等三角點No.4217、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058(民國66年6月)及空軍ACMI參考標No.R3-2銅標(聯勤測量隊.82年11月)位在階梯上。

【太麻里山】

回到紫雲山莊叉路口循主線右轉續行,0.1K遇右叉路,為往鴨子蘭山車道。續沿主線行,中途會遇環型車道叉路(可行小車),左去右回。自紫雲山莊起算約5.8K,可抵最高點。停車取右階梯步道而上(入口標示:往1340 88公尺),一分鐘不到即抵達最高點基石處。基石位於千禧亭前方空地,其左方有一塊「日昇之鄉-太麻里」石碑。此時雲霧乍起,擁有360度的視野再度受阻,但風起雲湧別有一番風味,真是登高望遠的極佳地點。在山頂左側、續行車道下方及山頂前1.3K處的忘憂谷,均有一大片不虞錯過的金針花田,可駐足觀賞。開車續行2.9K,經福德祠、亮易山莊可接回環型車道叉路口,再2.4K經紫雲山莊,又4K過馨風台,再10K不到即回到太平洋海邊的台9公路。

太麻里山~金針山,位於台東縣金峰鄉,海拔1340尺,一等三角點,為新版台灣小百岳之一。

【後記】

1.從海邊的台9公路,十幾公里的爬昇(標示金針山13公里,實際至太麻里山頂約19公里左右),就一路直上到比七星山(1120公尺)還高220公尺的海拔1340公尺山頂,的確悠閒愜意。依換算,至山頂溫度約可降個8度左右,暑氣也隨之稍解不少。

2.沿途發現旗海飄揚,原來金針花知性之旅活動正在如火如荼舉辦(花現~金針花.悠遊太麻里,7/28~8/31),慶幸不是昨天假日時間趕路拜訪,否則可能就沒有這般閒情逸致了吧?

3.自酷熱海邊直上山路,才停車準備爬鴨子蘭山,雲霧就鋪天蓋地掩來,下了一場不小的雨,讓人虛驚一場,也讓人頓時暑氣全消。下午回到台9公路,卻發現山下依舊是熱到讓人不敢領教的熱!熱!熱!

4.沿路「往1340」的標示牌,老讓人以為是還有1340公尺,還是…..,原來指的就是目標~海拔1340公尺的太麻里山最高基石山頭。

5.至於金針花海,眼見為憑,也沒看過所謂滿山遍野的金針花海,無法想像及比較。而賞花也不是行程的唯一重點,有看到就好了,至少忘憂谷的那片山坡花海,再配上山景,足以令人看得心曠神怡。

6.查看南島地圖發現,原來太麻里山並不是在台東縣太麻里鄉,而是座落在台東縣金峰鄉。

 

 

 

1.鴨子蘭山,標高934公尺,山頂立有三等三角點No.4217及三等內補058(另有No.R3-2銅標在階梯上)。

 

2.鴨子蘭山的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058號基石。

 

3.鴨子蘭山的空軍ACMI參考標No.R3-2銅標(聯勤測量隊‧82年11月)。

 

4.車道終點營區後方小山頭即是鴨子蘭山基石山頂。

5.前往忘憂谷、太麻里山途中,眺望鴨子蘭山。

6.忘憂谷。

7.太麻里山頂俯瞰環型道路及另一座併立山頭(雙乳峰)。

8.太麻里山~金針花景之一。

9.太麻里山~金針花景之二。

10.太麻里山~金針花景之三。

 

11.太麻里山,標高1340尺,一等三角點,為新版台灣小百岳之一。

 

 

20070806 《花東雙鯉》台東市鯉魚山,展望台東市的絕佳觀景點 【基石現況~橫臥山頂】

 

在花蓮拜訪過名列小百岳之鯉魚山後,一路來到台東市,發現這裡也有一座鯉魚山。在前往太麻里之前,就先順道探一下這座小山。由山腳下忠烈祠之左右側登山口,皆可循步道繞行這座標高僅75公尺的台東市鯉魚山。這陣子步道正好在施工期間,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目前已被整支拔起,橫躺在山頂上。期望山頂施工完成後,圖補基石能安然無恙,不要搞失蹤或如花蓮鯉魚山的三等基石躲在觀景平台之下,羞於見人…..。

台東市鯉魚山,標高75公尺,三等三角點No.1142已遺失。目前山頂平台處立有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鏽鋼立牌。山雖不高,卻是眺望台東市的極佳地點。但炎夏登臨,短短十幾分鐘左右的路程,也可以讓人汗水淋漓、全身濕透。

 

1.近看鯉魚山頂。

2.步道正好在施工期間,省政府圖根補點目前已被整支拔起,橫躺在山頂上。

3.台東市鯉魚山的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

4.台東市鯉魚山的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

5.台東市鯉魚山山頂現況。

6.台東市鯉魚山山頂現況全貌。

7.台東市鯉魚山展望。

8.台東市鯉魚山步道展望。

 

 

20070805 《東台勝景》越八拱橋覽海蝕景,遊三仙台訪一等點

 

三仙台是台東成功的一處著名風景區,早年經過時就聽聞此處有一顆一等三角點,也蒐集了相關資料,只等待有一天前來時順道造訪。不料多年以後才有這個機會,但資料早已不知放在何處,出發前也未特意再去搜尋,僅憑著約略印象就隨興前來尋寶及見識見識跨海大橋~八拱橋的英姿。花蓮南下後特別自台9經台11甲轉行台11,在暑氣難消的酷熱中,又是攀爬石梯坪的單面山,又是到八仙洞探索諸山洞等地,無一景點不是暑氣逼人。來到三仙台,幾乎已是強弩之末,毫無鬥志了。原本只想摸摸三角點,了卻心願後就拍拍屁股走人,但連拍拍屁股的力氣也沒有了,就在這裡消磨了三個多小時。拖著疲憊腳步(實在太熱了)在三仙台嶼走透透,也見識了海蝕平台、海蝕洞等等算是偏離一般步道的天然奇景。若不是兩個小孩子到了海邊,興奮地一路奔跑前進,只得一路跟在後面走,還真會錯失這些美景天成的好景致啊。而此行找個難得的陰涼處,躺臥其間、吹吹海風,就是難以言喻、最大的享受了。而飄飄然的心中,也漸漸浮起了這些年在許多山稜間、海岸邊,那陣陣涼風令人醺醺然的熟悉感覺了。

三仙台,標高7公尺(另也有標示8公尺,南島地圖標示為7.3公尺),擁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鏽鋼立牌。由台11南下遇三仙台風景區指示,左行約700公尺,繳交停車費50元後,即進入風景區內。往八拱橋方向走,八上八下過了大橋後順步道續行,兩側濃密林投樹,讓人不禁懷疑要如何走下步道尋找基石。走約數分鐘,見到左邊有明顯草坪處,即可順著一塊木板左下走約20~30公尺,再左行約10公尺即可見到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鏽鋼立牌,一等三角點就在其右前方2~3公尺左右林投樹叢邊緣處。

 

 

1.三仙台嶼跨海人行步橋~八拱橋景觀之一。

 

2.三仙台嶼跨海人行步橋~八拱橋景觀之二。

 

3.八拱橋回望礫石灘。

 

4.三仙台基石 ~ 一等三角點。

 

5.三仙台基石處全景(立有一等三角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鏽鋼立牌,標高7公尺)。

 

6.回望八拱橋來時路及步道接往三仙台一等三角點草坪路段。

 

7.海蝕平台。

 

8.海蝕洞(合歡洞)入口。

 

 

20070804 《花東雙鯉》花蓮鯉魚山之夜景與日出 【基石現況~羞於見人】

位處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東南側的鯉魚山,目前擁有多條步道(請參考照片),也有車道可直上山頂附近轉播站。山頂建有兩層式木製觀景平台,視野極佳。只可惜日出景致正好被一棵樹木遮蔽,無法盡覽。但在縱谷平原之中一峰突起,附近再無高山阻撓視野,確實是一座絕佳觀景點。不論摸黑看夜景或早起看日出,都能夠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花蓮鯉魚山,標高601公尺,擁有一顆三等三角點No.4302,名列台灣小百岳之一,山頂另設有一座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自動氣象及雨量遙測系統鯉魚山中繼站。目前基石依舊躲在觀景平台底下,木板釘得很牢固,位置與木條又配合的“恰到好處”,讓人摸得到“基石”卻看不到“號碼”,徒呼奈何。像台北土城天上山的觀景平台就設計的很有“人性”,至少看起來對基石的處理,就相對地感覺有多付出了一些些的“心思”。

 

 

1.鯉魚山步道導覽圖。

 

2.鯉魚山山頂建有兩層式木製觀景平台(第一層平台中央附近白色三角形記號底下即基石處)。

 

3.花蓮鯉魚山,標高601公尺,三等三角點No.4302在觀景平台底下,讓人摸得到“基石”卻看不到“號碼”。

 

4.花蓮鯉魚山的夜景。

 

5.花蓮鯉魚山的日出。

 

6.花蓮鯉魚山的展望。

 

7.鯉魚山山頂附近飛行傘起飛場俯瞰山下風光。

 

8.鯉魚潭與鯉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