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7 《小百岳No.90~花蓮月眉山【1】》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初航記

2014.08.17 小百岳No.90花蓮月眉山【1】岸山脈北段小縱走初航記

月眉山20140817(1)

 

    11:21 步行前往月眉山登山口途中

 

月眉山20140817(2)

 

原本單攻月眉山、又有高底盤車子的話

直達登山口起登

應該不是太難的路線

不過海岸山脈北段前三座基點峰:

賀田山、北月眉山、月眉山北峰

每一座都或多或少要開路

加上我們的車子只能勉強越過北月眉山登山口叉路不久

就得徒步前往月眉山北峰及月眉山登山口

所以就得耗費一整天來與這幾座山周旋

還好雖比正常情況辛苦一些

還是順利完成了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初航記

 

 

以下是月眉山部分的行程記錄:

 

再來就是今日主角∼月眉山一等基石,其實路上每一座山都是主角,但月眉山名列小百岳,今日最佳男角就讓它當了…。越過北月眉山南峰稜線後,前方豁然開朗,而月眉山稜線卻在遙遠的天邊,令人著實真想回頭去開車,哈哈!其實一路眺景賞蝶也不錯,只是苦了一雙“肉腳”啊…。行行復行行、經過三叉路口續取右行,此處立有月眉山指標,續行右路之路左有柚子園,累累柚子長在樹上,也掉滿一地、不知有無人在維護此片果園?路上仍持續有美麗蝴蝶可拍、也稍解了不少旅途跋涉之苦…。又一段“長路漫漫”、終於抵達月眉山…的步道北口(GPS h393m 305889*2636000),還有2.5K山路要走,才能真正抵達標高601公尺的月眉山山頂…。登山口標高389公尺,立有導覽圖,月眉山步道全長4.8公里,全程約需費時2至3小時。循步道前往月眉山,土路步道與階梯步道交錯前行,步道順著稜線開闢,路況還不錯、偶有倒木,一路上升至步道2.5K處、抵達月眉山基石空地高點。月眉山(又稱米棧山),位於花蓮壽豐鄉,標高614公尺,立有一等三角點與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鏽鋼立牌,列名小百岳No.90。

  

在山頂木椅上倒臥休息,小朋友也掛起了吊床、大夥一登頂累到不肯起來繼續走動了…。但時光飛逝、再怎麼依依不捨仍要踏上回程,此去又是2.5K的山路,約一小時漫步後,再度來到月眉山步道北口,如果有高底盤車或敢一路開車上來的話,能一路先行車至登山口再上登,那麼月眉山應該就是很friendly的一座小百岳了,奈何…!可能老天認為我們還需磨練吧,或者是準備了上好美景要給我們慢慢欣賞吧… 。一時搞不清楚要走那麼久,連正式午餐都沒帶著上山,水也攜帶不足,還好最後勉強度過、又數小時後也終於見到可愛的車子了…。開了十幾公里月眉產道回到台11線、取左再次回到花蓮山叉路,於黃昏時刻穿過狹窄的荒廢小路、磨著夾道植物直接行車至路底廢棄軍營,基石就立於營舍左(北)側約2公尺的草地上。花蓮山,也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標高77公尺,三等三角點728號基石。據說這一顆基石原本由山友保管,好像才搬回來重立沒有多久,另外附近草叢中還有一顆比較少人提及的三等內補基石,也順利摸到今日第五及第六顆基石。花蓮山的視野極佳,在此處登高欣賞黃昏的花蓮及太平洋景致,一直到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的美麗夜景出現…,而這也是辛苦一天後莫大的享受…。巧合的是這一晚住宿於花蓮吉安,翌日清晨窗外晨光照耀下的遠處連綿山巒,竟就是今日讓人雙眼雙手雙腳也不信的意外之旅∼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花蓮山、賀田山、北月眉山、月眉山北峰、小百岳No.90月眉山》的連綿山頭呢…。 

 

月眉山20140817(3)

月眉山20140817(4)

 

   一路上還有有不少美麗蝴蝶可追逐欣賞

讓人忘記不少疲憊

 

月眉山20140817(5)

 

   11:58 抵達月眉山步道北側登山口0.6KM指標叉路

  

月眉山20140817(6)

月眉山20140817(7)

月眉山20140817(8)

月眉山20140817(9)

月眉山20140817(10)

月眉山20140817(11)

月眉山20140817(12)

月眉山20140817(13)

 

  12:27 抵達月眉山步道北側登山口

 

月眉山20140817(14)

 

  月眉山步道北側登山口回往花蓮大橋13.8KM指標

 

月眉山20140817(15)

月眉山20140817(16)

月眉山20140817(17)

月眉山20140817(18)

月眉山20140817(19)

月眉山20140817(20)

月眉山20140817(21)

 

  12:30 月眉山步道北側登山口休息後

起步進入步道

▲ ▲ 回望登山口前空地

  

月眉山20140817(22)

月眉山20140817(23)

月眉山20140817(24)

月眉山20140817(25)

月眉山20140817(26)

月眉山20140817(27)

 

  12:58 抵達月眉山步道0.25K里程標示處

直往月眉山步道南側登山口4.5K

  

月眉山20140817(28)

月眉山20140817(29)

月眉山20140817(30)

月眉山20140817(31)

月眉山20140817(32)

 

  13:07 經月眉山步道0.5K里程標示處

 

月眉山20140817(33)

月眉山20140817(34)

月眉山20140817(35)

 

  13:13 經月眉山步道0.75K里程標示處

 

月眉山20140817(36)

月眉山20140817(37)

月眉山20140817(38)

月眉山20140817(39)

月眉山20140817(40)

月眉山20140817(41)

 

  13:28 經月眉山步道1K里程標示處

 

月眉山20140817(42)

月眉山20140817(43)

月眉山20140817(44)

月眉山20140817(45)

月眉山20140817(46)

月眉山20140817(47)

月眉山20140817(48)

月眉山20140817(49)

月眉山20140817(50)

 

  14:02 經月眉山步道2K里程標示處

 

月眉山20140817(51)

月眉山20140817(52)

月眉山20140817(53)

月眉山20140817(54)

月眉山20140817(55)

 

  14:11 經月眉山步道2.25K里程標示處

 

月眉山20140817(56)

 

  14:15 登頂月眉山

 

月眉山,標高614公尺

立有一等三角點,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月眉山20140817(57)

月眉山20140817(58)

 

 月眉山山頂另立有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銹鋼立牌

  

月眉山20140817(59)

月眉山20140817(60)

  

 月眉山山頂立有一顆一等三角點

 

  

﹝本篇選取照片數:60 張﹞

 

20141011 在海拔兩千四百公尺遇見的【栓皮櫟】與【高山櫟】

2014.10.11 在海拔兩千四百公尺遇見的【栓皮櫟高山櫟】
栓皮櫟20141011(1)

 【栓皮櫟】 ~ 殼斗科 櫟屬

高山櫟20141011(5)

 【高山櫟】 ~ 殼斗科 櫟屬

 

櫟櫟皆可愛

也粒粒皆辛苦

這兩種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植物

【栓皮櫟】與【高山櫟】

都是走了將近四小時

爬升約九百公尺左右

才在山頂附近相遇的可愛植物啊

  

栓皮櫟20141011(2)

 

  【栓皮櫟】

 

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

別名:栓皮櫟,軟木櫟,猴櫟、綿櫟、大葉櫟、

大葉橡、粗皮櫟、青杠碗、老櫟、花櫟、

粗皮青剛、厚殼仔、Kuigi(泰雅)

 

原產地:北非地中海沿岸。

分佈:台灣全境海拔 600~2,200 公尺間陽光充裕之處

耐旱,抗風,耐火,適應性頗廣

為火災後次生林之重要樹種,常成純林

  

栓皮櫟20141011(3)

 

 【栓皮櫟】實:

殼斗杯狀,由線狀鱗片組成

線狀鱗片伸張或反捲,黃綠色,幾無柄

包圍堅果 2/3 以上,直徑 1.8~2.2 公分

堅果近球形或卵形

直徑 1.3~2 公分

表面光滑;先端有尖突

 

栓皮櫟20141011(4)

栓皮櫟20141011(5)

栓皮櫟20141011(6)

栓皮櫟20141011(7)

栓皮櫟20141011(8)

栓皮櫟20141011(9)

栓皮櫟20141011(10)

栓皮櫟20141011(11)

栓皮櫟20141011(12)

 

 俯瞰台七甲線與環山部落

 

高山櫟20141011(1)

 

  【高山櫟】

  

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

 

常綠喬木

高可達25米

橢圓形至長橢圓形的葉片

先端圓或鈍

全緣或有刺狀鋸齒

中脈中部以上呈「之」字形曲折延伸

葉柄短,有時無柄

盤形殼斗

包圍球形堅果的基部

當年成熟

 

高山櫟20141011(2)

 

 分布於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

生長於海拔2,600米至4,000米的地區

一般生長在山谷櫟林、山坡和松櫟林中

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高山櫟20141011(3)

高山櫟20141011(4)

高山櫟20141011(6)

高山櫟20141011(7)

高山櫟20141011(8)

高山櫟20141011(9)

高山櫟20141011(10)

高山櫟20141011(11)

高山櫟20141011(12)

 

 馬武霸山:標高2496公尺,三等三角點6322號 

 

 

 ﹝本篇選取照片數:24 張﹞

 

 

 

◎網路參考資料(栓皮櫟)
http://kplant.biodiv.tw/%E6%A0%93%E7%9A%AE%E6%AB%9F/%E6%A0%93%E7%9A%AE%E6%AB%9F.htm

 

 

栓皮櫟

英文名稱:Chinese Cork Oak,Cork Oak

學名: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科名: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

別名:栓皮櫟,軟木櫟,猴櫟、綿櫟、大葉櫟、大葉橡、粗皮櫟、青杠碗、老櫟、花櫟、粗皮青剛、厚殼仔、Kuigi(泰雅)

原產地:北非地中海沿岸。

分佈:台灣全境海拔 600~2,200 公尺間陽光充裕之處,耐旱,抗風,耐火,適應性頗廣,為火災後次生林之重要樹種,常成純林。

用途:
1.軟木工業原料:樹皮具厚軟而有彈性的木栓層,昔日是製作軟木塞的材料。
2.可釀酒或作飼料:種子含澱粉,可釀酒或作飼料。
3.殼斗含鞣質,可作染料或提取拷膠。
4.木材紋理平直,結構較粗,供建築、車輛等用;樹幹可作為栽培香菇的段木。
5.藥用:性味:殼斗、果實:苦、澀、平。效用:果實:健胃,收斂,止血劑,止咳,澀腸。治痔瘡,惡瘡,癰腫,咳嗽,水瀉,頭癬。殼斗入藥,名「青杠碗」,味苦澀,性平,收斂,止血痢,治痔瘡及惡瘡等。

莖:高達 15 公尺以上,主幹樹皮灰褐色,作不規則縱向深溝裂,木栓層厚而軟,深褐色,厚約 1.5 公分,斷面呈淡紅褐色,小枝略光滑。

葉:葉革質,長橢圓狀卵形至闊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圓,葉緣為芒尖鋸齒緣,下表面灰白色,被星狀短毛,長 8~18 公分,寬 3~5 公分;葉柄長 1.0~2.9 公分,側脈 9~18 對。

花:同株異花,雄花的葇荑花序長於剛長出來的枝條基部,常數穗下垂,長 2.5~5 公分,花梗有絨毛,花萼淡褐色,3 裂或 4 裂,少數亦有 5 裂者,裂片背面上部有毛茸,內面光滑無毛;雄蕊 6~7 枚,花絲長;雌花多生長於新枝條葉腋或無葉枝條上,有短梗,單生或少數叢生,花柱短,柱頭顯著,3 枚。花期 4月。

果實:殼斗杯狀,由線狀鱗片組成,線狀鱗片伸張或反捲,黃綠色,幾無柄,包圍堅果 2/3 以上,直徑 1.8~2.2 公分;堅果近球形或卵形,直徑 1.3~2 公分,表面光滑;先端有尖突。

特性:落葉喬木,高達 15 公尺以上,主幹樹皮灰褐色,作不規則縱向深溝裂,木栓層厚而軟,深褐色,厚約 1.5 公分,斷面呈淡紅褐色,小枝略光滑。葉革質,長橢圓狀卵形至闊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鈍或圓,葉緣為芒尖鋸齒緣,下表面灰白色,被星狀短毛,長 8~18 公分,寬 3~5 公分;葉柄長 1.0~2.9 公分,側脈 9~18 對。雄花的葇荑花序,垂懸細長;雌花序短。殼斗杯狀,由線狀鱗片組成,線狀鱗片伸張或反捲,黃綠色,幾無柄,包圍堅果 2/3 以上,直徑 1.8~2.2 公分;堅果近球形或卵形,直徑 1.3~2 公分,表面光滑;先端有尖突。花期 4月,果實於11~12月間成熟,為飛鼠及山豬所喜食。

 

 

◎網路參考資料(高山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5%B1%B1%E6%A0%8E

 

【高山櫟】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殼斗目 Fagales
科:殼斗科 Fagaceae
屬:櫟屬 Quercus
種:高山櫟 Q. semecarpifolia

二名法
Quercus semecarpifolia
Smith

高山櫟(學名:Quercus semecarpifolia)為殼斗科櫟屬的植物。

形態:常綠喬木,高可達25米。橢圓形至長橢圓形的葉片,先端圓或鈍,全緣或有刺狀鋸齒,中脈中部以上呈「之」字形曲折延伸,葉柄短,有時無柄;盤形殼斗,包圍球形堅果的基部,當年成熟。

分布:分布於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2,600米至4,0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谷櫟林、山坡和松櫟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20140817 花蓮海岸山脈月眉山群峰 ~【北月眉山南峰】

2014.08.17 花蓮海岸山脈月眉山群峰 ~【北月眉山南峰】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1)

   產道途中遇見五色鳥 用長鏡頭拉到美麗倩影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8)

  北月眉山南峰,標高479公尺,三等三角點4285號 

 

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

雖順利連闖賀田山、北月眉山兩關、仍無法高興太早

因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登山口

及月眉山一等基石登山口還有不短距離呀

 

 

果然、再開了一段路之後,就在一處下坡且凹凸不平的陡坡前決定停車了,人在他鄉、不容僥倖,萬一車子下的去、卻爬不回來可就慘了。只好抱持較保守態度,自此一路頂著日曬,踢了約一個小時才抵達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點位附近產道處。我們自行找了一處產道較寬闊處缺口左入樹林,此去先是平緩前行,隨後取右上稜,左折沿稜續行…。稜線上依稀有路由右向接行過來,後來下山往月眉山繼續前行時,才發現往前不久路左才是掛著一些路條的真正登山口,不過看起來也不好走哩。約十數分鐘慢行步程後登頂,山頂兼有茅草及樹林,登頂前也茅叢處處,而基石就在平坦山頂被芒草所遮掩,我們還循著路條前行、兵分二路尋找基石…,還好及早發現點位已過,回頭翻找一會,順利擒獲今日第三顆基石(GPS h473m 307353*2639623)。回頭看著凌亂的芒草前行路跡及布條,看來也有不少山友在這裡團團轉啊。拍照後原路退回登山口,因上切之路未見路條、也不知之前是否有山友循此路徑登頂,又費了十數分鐘回到登山口。北月眉山南峰,標高479公尺,三等三角點4285號基石,亦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此顆三等原點基石,算是賺到的,因之前大家都以為已遺失,測量單位才於北方山頭另立補點,前幾年終於被山友找到了,感恩!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

 

    果然、再開了一段路之後

就在一處下坡且凹凸不平的陡坡前決定停車了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

 

  09:27 開始用雙腳踢漫漫長路了…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6)

 

   路況時好時壞

一會兒後悔沒開車

一會兒慶幸沒開車

呵呵~

一路上賞蝶、賞鳥、賞景…

也藉此忘掉了不少疲憊啊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7)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8)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9)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0)

 

    乍見五色鳥

用長鏡頭拉到幾張倩影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2)

 

   天色的變化也讓人擔心…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3)

 

   眺望縱谷另一邊的鯉魚山…

明天會順路二度造訪這座山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4)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5)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6)

 

   10:17 過了此處產道較寬闊處後

研究了GPS所測的方位

於是回頭取產道左側缺口左入樹林

其實續沿產道往前不久就能到達山友以前左上路徑

綁有舊路條

但看起來也不好走喔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7)

 

  自行找了一處產道較寬闊處缺口左入樹林後

此去先是平緩前行

隨後取右上稜

左折沿稜續行…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8)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19)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0)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1)

 

  稜線上依稀有路由右向接行過來

後來下山往月眉山繼續前行時

才發現往前不久路左才是掛著一些路條的真正登山口

不過看起來也不好走哩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2)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3)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4)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5)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6)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7)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8)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29)

 

  約十數分鐘慢行步程後登頂

山頂兼有茅草及樹林

登頂前也茅叢處處

而基石就在平坦山頂被芒草所遮掩

我們還循著路條前行

兵分二路尋找基石…

還好及早發現點位已過

回頭翻找一會

順利擒獲今日第三顆基石

 

(GPS h473m 307353*2639623)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0)

 

   10:46 終於找到了被芒草所遮掩的基石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1)

 

  終於發現被芒草所遮掩的北月眉山南峰日本原點基石囉~

三等三角點4285號

 

◎北月眉山南峰,標高479公尺,三等三角點4285號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2)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3)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4)

 

  北月眉山南峰﹝三等三角點4285號﹞登頂合照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5)

 

  拍照時一隻大蜈蚣自腳下鑽過…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6)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7)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39)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0) 

    11:06 原路下山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1)

 

  北月眉山南峰三等三角點4285號基石所立處全貌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2)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3)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4)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5)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6)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7)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8)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49)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0)

 

   11:15 返回產道自行選取之登山口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1)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2)

 

  11:16 出登山口前望續行產道…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3)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4)

 

   回望產道旁自行選取之登山口(路右)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5)

 

  11:17 往前不久路左才是掛著一些路條的真正登山口

不過看起來也不好走哩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6)

 

  往前不久路左掛有路條的登山口旁的電桿及前眺景觀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7)

 

  回望掛有路條的登山口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8)

 

  往前續行、俯瞰花東縱谷景色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59)

 

   月眉山一等點山頭

在前方遙遠的地方

等著我們…

   

北月眉山南峰20140817(60)

 

   月眉山稜線還在遙遠的天邊

令人著實真想回頭去開車啊

哈哈!

  

 

 

﹝本篇選取照片數:60 張﹞

 

20141020 出門就可悠遊波斯菊百日草燦爛花海

2014.10.20 出門就可悠遊波斯菊百日草燦爛花海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8)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2)

  小確幸 — 優游隨處可遇的百日草波斯菊花海

 

 近來十分活躍於生活周 「小確幸」一詞

一看就猜想應是由日文而來

所謂「小確幸」在日文讀作「しょうかっこう」

就是「小さいけれども、確かな幸福(小而確實的幸福感)」

 

而能夠用心觀察及擁有這些小而微不足道的幸福感

溯其根源~應該就是「知足」吧…

 

走出家門不遠

就有一大片波斯菊百日草等花海可悠遊

而且秋陽燦爛

映照花兒更嬌豔

何嘗不是「小確幸」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

波斯菊花海20141020(4)

波斯菊花海20141020(5)

波斯菊花海20141020(6)

波斯菊花海20141020(7)

波斯菊花海20141020(8)

波斯菊花海20141020(9)

 

相隔一小段距離

 迎面又出現更燦爛且更大片的花海任優游 

真是讓人心情飛揚、心曠神怡呀…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1)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2)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3)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4)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5)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6)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7)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8)

波斯菊花海20141020(19)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0)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1)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2)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3)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4)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5)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6)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7)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8)

波斯菊花海20141020(29)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0)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1)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3)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4)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5)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6)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7)

波斯菊花海20141020(39)

波斯菊花海20141020(40)

波斯菊花海20141020(41)

波斯菊花海20141020(42)

波斯菊花海20141020(43)

波斯菊花海20141020(44)

波斯菊花海20141020(45)

 

 

 

 

﹝本篇選取照片數:45 張﹞

 

20140817 花蓮海岸山脈月眉山群峰 ~【北月眉山】

2014.08.17 花蓮海岸山脈月眉山群峰 ~【北月眉山】

北月眉山20140817(36)

  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號 

北月眉山20140817(37)

 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號基石另一面

  

 

 花東縱谷四天行的第二天行程

砍完第一座賀田山~海岸山脈北段台11線往南第一座基點峰後

繼續海岸山脈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

北段小縱走行程之【北月眉山】…

 

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

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號基石

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GPS h413m 308093*2641373)

 

而下一座~北月眉山南峰,標高479公尺

三等三角點4285號基石,亦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北月眉山南峰的三等原點基石

因之前大家都以為已遺失

測量單位才於北方山頭的北月眉山另立補點

但幾年前

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原點基石

 因之前大家都以為已遺失已被山友找到了,感恩!

  

 

  

由賀田山下山、補充體力後,整裝後開車上路,途經中華電信賀田山機房,再經福德廟叉路繼續前行,計行約2.4K停車於左上一條土路叉路口。此處難以停車,低底盤轎車也無法上行土路,只好就停在叉路口,觀察此路也認為應該不會有車子出入,未料整裝後沿土路上行、途中還真遇到一輛車子停於路旁,但往返都只見車子、未見人影,還好沒有影響到其進出,不知此車由何處而來、來此作何?還以為也是山友來爬山呢。

 

沿土路上行,兩側路旁遍佈叢叢芒草,未見有路條,行約近十分鐘見路右依稀有缺口,測得基石點位距離,判斷後便由此處切入。意料之中,又再做了一次義工,揮刀猛砍上行,還好在高點處順利摸到北月眉山三等補點基石。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號基石,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GPS h413m 308093*2641373)。當然拍照後,循濃密芒草路跡而回,不消一會兒就返回芒草叢叉路了。哈哈、這次仍然是由小兒子手持GPS、對著點位揮刀再度擒獲今日第二顆基石,我就負責拍照就好囉…。

 

一趟苦工而回,雖順利連闖兩關、仍無法高興太早,因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登山口及月眉山一等基石登山口還有不短距離,不知車子還能往前挺進多少呢?而且第三座山的路況也令人不太樂觀,果然、再開了一段路之後,就在一處下坡且凹凸不平的陡坡前決定停車了,人在他鄉、不容僥倖,萬一車子下的去、卻爬不回來可就慘了。只好抱持較保守態度,自此一路頂著日曬,踢了約一個小時才抵達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點位附近產道處。

  

北月眉山20140817(1)

 

   於賀田山登山口的東方明珠福德祠眺望太平洋

及最靠近海岸線的另一座基點峰~花蓮山 

 

北月眉山20140817(2)

 

   於賀田山登山口對面的福德祠左側眺望點

回望東方明珠土地公廟廣場

 

北月眉山20140817(3)

 

  東方明珠福德祠對面即賀田山登山口

一早已有人上山運動了

 

北月眉山20140817(4)

北月眉山20140817(5)

  

  整裝後開車上路,途經中華電信賀田山機房…

 

北月眉山20140817(6)

北月眉山20140817(7)

北月眉山20140817(8)

 

  再經福德廟叉路

繼續前行

  

北月眉山20140817(9)

北月眉山20140817(10)

 

  計行約2.4K停車於左上一條土路叉路口

  

北月眉山20140817(11)

  

  此處難以停車

低底盤轎車也無法上行土路

只好就停在叉路口

觀察此路也認為應該不會有車子出入

 

08:25 起步

沿土路上行

 

北月眉山20140817(12)

北月眉山20140817(13)

北月眉山20140817(14)

 

  未料整裝後沿土路上行

途中還真遇到一輛車子停於路旁

  

北月眉山20140817(15)

北月眉山20140817(16)

 

  08:33 行約十分鐘見路右依稀有缺口

測得基石點位距離

判斷後便由此處切入

  

北月眉山20140817(17)

北月眉山20140817(18)

 

   意料之中,又再做了一次義工,揮刀猛砍上行

  

北月眉山20140817(19)

 

北月眉山20140817(20)

 

  仰望基石處高點…

繼續揮刀猛砍挺進

  

北月眉山20140817(21)

北月眉山20140817(22)

北月眉山20140817(23)

北月眉山20140817(24)

北月眉山20140817(25)

 

  08:44 終於再度穿越密芒陣

登頂北月眉山

 

◎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號基石

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GPS h413m 308093*2641373)

 

北月眉山20140817(26)

北月眉山20140817(27)

北月眉山20140817(28)

北月眉山20140817(29)

北月眉山20140817(30)

北月眉山20140817(31)

北月眉山20140817(32)

北月眉山20140817(33) 

  北月眉山登頂合照

 

◎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號基石

  

北月眉山20140817(34)

北月眉山20140817(35)

北月眉山20140817(38)

北月眉山20140817(39)

  

  按慣例、沒有忘記拍一張北月眉山的天空…

  

北月眉山20140817(40) 

北月眉山20140817(41)

 

  原路下山、路況依舊糟糕

但不用再砍路

就可以通行了…

  

北月眉山20140817(42)

北月眉山20140817(43)

北月眉山20140817(44)

北月眉山20140817(45)

 

  09:03 很快只消三分鐘

即返回廢產道最後登山口入口處

  

北月眉山20140817(46)

北月眉山20140817(47)

北月眉山20140817(48)

北月眉山20140817(49)

北月眉山20140817(50)

北月眉山20140817(51)

北月眉山20140817(52)

 

  09:09 再次經過不知是何人停泊於此的休旅車

 

北月眉山20140817(53)

北月眉山20140817(54)

 

  09:09 回到線叉路口停車處

下方可見花東縱谷北端起點處之花蓮吉安景致

及壯闊的中央山脈連稜

 

北月眉山20140817(55)

北月眉山20140817(56)

 

 一趟苦工而回,雖順利連闖兩關

仍無法高興太早

因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登山口及月眉山一等基石登山口還有不短距離

不知車子還能往前挺進多少呢?

而且第三座山的路況也令人不太樂觀

果然、再開了一段路之後

就在一處下坡且凹凸不平的陡坡前決定停車了

人在他鄉、不容僥倖

萬一車子下的去、卻爬不回來可就慘了

只好抱持較保守態度

自此一路頂著日曬

踢了約一個小時才抵達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點位附近產道處…

 

 

『海岸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台灣本島之東緣,北起花蓮,南迄台東,其縱長凡150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一般以秀姑巒溪切穿而分成南北兩段。北段北自花蓮溪口的花蓮山起(地質學家認為花蓮市的美崙山、花崗山亦係海岸山脈殘餘的山丘),經賀田山、月眉山、六階鼻山、八里灣山、大奇山而抵秀姑巒溪,八里灣山是北段最高峰,但高度未及900公尺。北段為台十一甲線光豐公路切斷,另有米棧-水璉產業道路、奉公越嶺路等古道。奇美以南是南段,自里牙津山起,經三間屋山、北花東山、成廣澳山、新港山、都蘭山而止於卑南溪,南段除有東河到富里的東富公路切穿外,新開通的台30線玉長公路,從卓溪鄉的南安瀑布起,經玉里、安通,鑿穿海岸山脈後,直抵台11線的寧埔;還有瑞穗到大港口的瑞港公路、安通越嶺路等古道。 山嶺高度多在1000公尺左右,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峰為高1680公尺的新港山。海岸山脈是菲律賓群島漂移而來的陸地,因此地質為安山岩的火山集塊岩,與綠島、蘭嶼相同,因為與花東縱谷的板塊不同,兩相撞擊下,使花東地區成為台灣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 』

 

 

 

﹝本篇選取照片數:56 張﹞

 

20141020 過了「九」月才巧遇的「韭」月雪 (桃園大溪)

2014.10.20 過了「九」月才巧遇的「韭」月雪 (桃園大溪)

韭菜花20141020(1)

 過了「九」月才巧遇的「韭」月雪

韭菜花20141020(2)

 韭菜~蔥科 蔥屬 多年生草本植物

 

 

趕不及在「九」月邂逅「韭」月雪

沒想到在騎鐵馬時

意外在美麗的黃昏秋陽中

巧遇「韭」月雪

難道是閏九月的關係嗎~呵呵

 

在秋天的夕陽西斜時刻裡

遇見這幾片雪白韭菜花雪景

格外充滿著詩情畫意啊…

 

韭菜花20141020(3)

韭菜花20141020(4)

韭菜花20141020(5)

韭菜花20141020(6)

韭菜花20141020(7)

韭菜花20141020(8)

韭菜花20141020(9)

韭菜花20141020(10)

韭菜花20141020(11)

韭菜花20141020(12)

韭菜花20141020(13)

韭菜花20141020(14)

韭菜花20141020(15)

韭菜花20141020(16)

韭菜花20141020(17)

韭菜花20141020(18)

韭菜花20141020(19)

 

韭菜花20141020(20)

韭菜花20141020(21)

韭菜花20141020(22)

韭菜花20141020(23)

韭菜花20141020(24)

韭菜花20141020(25)

韭菜花20141020(26)

韭菜花20141020(27)

韭菜花20141020(28)

韭菜花20141020(29)

韭菜花20141020(30)

韭菜花20141020(31)

韭菜花20141020(32)

韭菜花20141020(33)

韭菜花20141020(34)

韭菜花20141020(35)

 

 

  ﹝本篇選取照片數:35 張﹞

  

 

◎網路參考資料(維基百科:韭菜)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F%AD%E8%8F%9C

 

韭菜

學名:Allium tuberosum

蔥科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叢生,葉細長而扁,開小白花。葉和花嫩時可以食用。

韭菜原產於中國;中國人種韭菜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在《詩經》中就有「獻羔祭韭」的詩句;韭菜於9世紀傳入日本,後逐漸傳入東亞各國;今多在亞洲種植。

特徵:韭菜是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具宿根性,耐寒且喜歡在陰濕肥沃的環境生長,在日照充足和乾燥環境中會使葉尖呈現焦黃色。與大多數的蔥屬本物一樣,韭菜生有鱗莖,長有鬚根和細長的地下走莖。深綠色的葉子細長扁平,帶狀,閉合狀的葉鞘形成假莖;長約10~30公分,寬約1.5~1.8公分,單葉叢生,由假莖(韭白)中長出。花果期為7~10月,花莖自葉束中長出,總花苞呈三棱形,為頂生繖房花序。總苞片為白色膜質,內有20~30朵小花,花為白色,雄蕊6枚,雌蕊1枚,中間有一子房。花朵由外向內依次開放。果實為蒴果,綠色三稜形;黑色半球形的種子,扁平,邊緣具稜。

生態:韭菜頂端的生長點可發生分櫱;隨著分櫱的增加,根莖向地表不斷伸長,新的鬚根著生部位不斷升高,原有舊根不斷枯死。

韭菜適應環境的能力報強,能耐霜凍和低溫。當氣溫降至-6~-5℃時,葉仍不凋萎,根和根莖甚至能耐受-40℃低溫。生長最適溫度為12~24℃。

韭菜的葉綠素形成受光照影響,韭菜本身是綠色,葉鞘在埋土條件下軟化變白,稱為「韭白」;在弱光覆蓋條件下培養則完全變黃,稱為「韭黃」。養成韭黃很費時,要等到韭菜出了一兩寸葉子,就用土埋起來,綠葉因沒有陽光而變黃。

營養:韭菜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還有礦物質鈣和磷。裡面的胡蘿蔔素也有很多,僅次於胡蘿蔔,比大蒜多。此外,還含有鋅元素。

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韭菜的功效是:「生汁主上氣,喘息欲絕,解肉脯毒。煮汁飲,能止消咳盜汗。韭籽補肝及命門,治小便頻數,遺尿。」

 

 

20141018 植物界裡的蟬、綻放美麗容顏 ~【軟枝黃蟬】與【紫蟬】 (新竹北埔)

2014.10.18 植物界裡的蟬、綻放美麗容顏 ~【軟枝黃蟬】與【紫蟬】 (新竹北埔)

軟枝黃蟬20141018(14)

 【軟枝黃蟬】 ~ 夾竹桃科 黃蟬屬

紫蟬20141018(13)

  【紫蟬】 ~ 夾竹桃科 黃蟬屬

 

 進入秀巒公園

發現這裡的蟬聲唧唧

好不熱鬧啊

不要誤會

盛夏已過

是植物界的蟬

在綻放美麗容顏…

 

這裡有軟枝黃蟬和紫蟬

可惜沒有硬枝黃蟬和紅蟬…

否則就更熱鬧囉

 

 

【軟枝黃蟬】

夾竹桃科 黃蟬屬

 

別稱黃鶯、小黃蟬、重瓣黃蟬、瀉黃蟬、軟枝花蟬

原產南美巴西

台灣於 1910 年由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種植

目前全省各地普遍栽植,校園、公園及遊樂區內尤其常見 

 

軟枝黃蟬20141018(1)

 

  軟枝黃蟬果實為蒴果

圓形,密生銳刺

但結果率不高

蒴果 2 瓣裂

種子有紙質的翅

  

軟枝黃蟬20141018(2)

軟枝黃蟬20141018(3)

軟枝黃蟬20141018(4)

 

 軟枝黃蟬花

 

英文名稱:Campanilla、Common Allamanda、Golden Trumpet

 

莖:灌木,蔓性,全株平滑,幼枝呈暗紫紅色,莖葉有乳汁,具劇毒

葉:單葉 3~4 枚輪生,具葉柄

葉片長 8-12.5 公分,寬 3.5~5 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形

基部鈍形,葉尖漸尖形

葉緣全緣,上表面深綠色,光滑

 

花序為聚繖花序,頂生,腋出

花萼綠色,5 裂,裂片披針形

花冠鮮黃色,漏斗形,徑約 7~12 公分

先端 5 裂,裂片圓形,呈覆瓦狀排列

冠筒細長,略彎曲,一側膨大,長約 4 公分

喉部具有淡紅色的線紋

雄蕊 5 枚,花絲極短,花藥箭形

著生花冠筒中下部

子房 1 室,卵形

花期 3~9 月 

 

軟枝黃蟬20141018(5)

軟枝黃蟬20141018(6)

軟枝黃蟬20141018(7)

軟枝黃蟬20141018(8)

軟枝黃蟬20141018(9)

軟枝黃蟬20141018(10)

軟枝黃蟬20141018(11)

軟枝黃蟬20141018(12)

軟枝黃蟬20141018(13)

軟枝黃蟬20141018(15)

 

【大紫蟬】 

 科別:夾竹桃科(Apocynaceae)黃蟬屬(Allamanda)

英文名稱:Purple Allamanda、Cherry Allamanda

 

別名:紫蟬、紫蟬花、紫花黃蟬 

原產地:巴西 

 

紫蟬20141018(1)

紫蟬20141018(2)

 

 紫蟬花

  

莖:常綠直立蔓性藤本植物

株高可達 3 公尺

莖、徑枝密生絨毛,有白色乳汁

 

葉:單葉 3~4 枚輪生

葉橢圓至倒卵形,葉端突尖,全緣,徑枝和葉背的羽脈密生毛茸 

 

紫蟬20141018(3)

 

 花:花大形,淡紫紅色

冠喉顏色較深,花徑可以達 10 公分

頂生或者是腋生

組成總狀花序式的聚繖花序

花萼 5 深裂,內面基部無腺體,裂片披針形

花冠漏斗狀,下部圓筒狀,向上擴大而成鐘狀的冠簷

頂端 5裂,寬大,裂片圓至截形,基部向左覆蓋

 

紫蟬20141018(4)

 

果實:蒴果,扁卵形

未熟果青綠色,長約 5 公分

寬約 4 公分 厚約 1.5 公分

果皮密布 1~1.5 公分軟刺

熟後呈黑褐色,開裂成 2 瓣

內有圓形膜狀翅果約 20 片,互相覆蓋,扁平

邊緣具翅,翅果含膜翅徑約 2 公分

胚乳肉質,胚根短而在上

  

紫蟬20141018(5)

紫蟬20141018(6)

紫蟬20141018(7)

紫蟬20141018(8)

紫蟬20141018(9)

紫蟬20141018(10)

紫蟬20141018(11)

紫蟬20141018(12) 

紫蟬20141018(14)

紫蟬20141018(15)

紫蟬20141018(16)

紫蟬20141018(17)

紫蟬20141018(18)

紫蟬20141018(19)

紫蟬20141018(20)

 

 

  ﹝本篇選取照片數:35 張﹞

 

 

 

◎網路參考資料(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sirarong/5407078

 

【植物日誌】黃蟬、紅蟬、紫蟬~蟬聲唧唧 – udn部落格

2011年7月13日 – 每當蟬聲唧唧,就像是告訴人們暑假來臨了,就連植物界裡的蟬(禪),也都選擇在夏天綻放她那美麗的容顏。我家的蟬兒們~黃蟬、紅蟬、紫蟬也陸續 …

 

 

 

◎網路參考資料(紫蟬)
http://kplant.biodiv.tw/%E7%B4%AB%E8%9F%AC/%E5%A4%A7%E7%B4%AB%E8%9F%AC.htm

 

中文名稱:大紫蟬

英文名稱:Purple Allamanda、Cherry Allamanda

學名:Allamanda blanchetii
Allamanda violacea

科別:夾竹桃科(Apocynaceae)黃蟬屬(Allamanda)

別名:紫蟬、紫蟬花、紫花黃蟬

原產地:巴西

分布:被廣泛栽種為大型盆栽、圍籬、小花棚美化植栽

用途:1.園藝觀賞用:適合作大型盆栽、圍籬、小花棚美化。

:常綠直立蔓性藤本植物,株高可達 3 公尺,莖、徑枝密生絨毛,有白色乳汁。

葉:單葉 3~4 枚輪生,葉橢圓至倒卵形,葉端突尖,全緣,徑枝和葉背的羽脈密生毛茸。

花:花大形,淡紫紅色,冠喉顏色較深,花徑可以達 10 公分;頂生或者是腋生,組成總狀花序式的聚繖花序;花萼 5 深裂,內面基部無腺體,裂片披針形;花冠漏斗狀,下部圓筒狀,向上擴大而成鐘狀的冠簷,頂端 5裂,寬大,裂片圓至截形,基部向左覆蓋;副花冠退化成流蘇狀被緣毛的鱗片,著生在花冠筒的喉部;雄蕊 5 枚,著生在花冠筒的喉部;花絲極短,花藥與柱頭分離,披針形,頂端漸尖,隱藏在花喉內,基部圓形;花盤厚,肉質環狀,全緣或不明顯 5 裂;子房全緣,一室,具 2 個側膜胎座,花柱絲狀,柱頭基部膨大成環狀,頂部圓錐狀;胚珠多數,每胎座 2 至多排。

果實:蒴果,扁卵形,未熟果青綠色,長約 5 公分,寬約 4 公分 厚約 1.5 公分, 果皮密布 1~1.5 公分軟刺,熟後呈黑褐色,開裂成 2 瓣;內有圓形膜狀翅果約 20 片,互相覆蓋,扁平,邊緣具翅,翅果含膜翅徑約 2 公分;胚乳肉質,胚根短而在上。

特徵:大紫蟬為夾竹桃科常綠蔓性藤本植物,株高可達 3 公尺,莖、葉面及葉背之葉脈密生絨毛,有白色乳汁;單葉 3~4 枚輪生,葉橢圓至倒卵形,葉端突尖,全緣,徑枝和葉背的羽脈密生毛茸;花冠漏斗形,上緣 5 裂,裂片基部彼此交疊,裂端圓至截形。花頂生或者是腋生,淡紫紅色,冠喉顏色較深,花徑可以達 10 公分。植株的白色汁液,乳汁具有毒素, 皮膚接觸汁液會引起紅腫過敏, 誤食者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發高燒等症狀出現。全年均能開花,但以夏秋較盛開,性喜高溫多溼。

 

 

 

◎網路參考資料(軟枝黃蟬)
http://kplant.biodiv.tw/%E8%BB%9F%E6%9E%9D%E9%BB%83%E8%9F%AC/%E8%BB%9F%E6%9E%9D%E9%BB%83%E8%9F%AC.htm

 

軟枝黃蟬

英文名稱:Campanilla、Common Allamanda、Golden Trumpet

學名:Allamanda cathartica Linn.

科名:夾竹桃科(Apocynaceae)黃蟬屬(Allamanda)

別名:黃蟬、大花黃蟬、黃鶯、瀉黃蟬

原產地:原產南美巴西,台灣於 1910 年由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種植。

分布:目前全省各地普遍栽植,校園、公園及遊樂區內尤其常見。

用途:1.適合觀賞、庭園美化、花架或大型盆景用:尤其適合屋頂陽台花槽或花台栽培。2.藥用:性味:全株:辛、苦、溫,有毒。效用:葉及乳汁:瀉下,易引起皮膚炎。治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疥癬。

莖:灌木,蔓性,全株平滑,幼枝呈暗紫紅色,莖葉有乳汁,具劇毒。

葉:單葉 3~4 枚輪生,具葉柄;葉片長 8-12.5 公分,寬 3.5~5 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形,基部鈍形,葉尖漸尖形,葉緣全緣,上表面深綠色,光滑。

花:花序為聚繖花序,頂生,腋出;花萼綠色,5 裂,裂片披針形;花冠鮮黃色,漏斗形,徑約 7~12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圓形,呈覆瓦狀排列;冠筒細長,略彎曲,一側膨大,長約 4 公分,喉部具有淡紅色的線紋;雄蕊 5 枚,花絲極短,花藥箭形,著生花冠筒中下部;子房 1 室,卵形。花期 3~9 月。

果實:果實為蒴果,圓形,密生銳刺,但結果率不高;蒴果 2 瓣裂,種子有紙質的翅 

特性:軟枝黃蟬為常綠性灌木,蔓性,全株平滑,幼枝呈暗紫紅色,莖葉有乳汁,具劇毒。四至十二月間開花,花蕾的形狀和顏色均如即將羽化之蟬蛹,花色鮮黃,故名「軟枝黃蟬」。本屬植物有 12 種,產於中南美洲。台灣引進栽培 2 種。由於不容易結種子,因此大多以扦插繁殖為主,或是掩枝繁殖法繁殖。

 

 

◎網路參考資料(軟枝黃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B%9F%E6%9E%9D%E9%BB%83%E8%9F%AC

 

軟枝黃蟬

科學分類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龍膽目 Gentianales
科: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屬:黃蟬屬 Allamanda
種:軟枝黃蟬 A. cathartica
二名法
Allamanda cathartica
L.

軟枝黃蟬(學名:Allamanda cathartica),別稱黃鶯、小黃蟬、重瓣黃蟬、瀉黃蟬、軟枝花蟬,為夾竹桃科黃蟬屬植物,原生於巴西,現廣植於熱帶地區,為觀賞植物。花期為3-8月,盛花期為夏季,果期10-12月。因花蕾的形狀及顏色貌似即將羽化的蟬蛹,且枝條柔軟,故而得名軟枝黃蟬。 

形態特徵:軟枝黃蟬是一種攀緣性常綠灌木,藤本可長達5-10米呈彎垂狀。葉背主脈披柔毛近無柄,單葉3-4片輪生,有時對生或在枝條的上部亙生 ,披針或倒披針狀,長10-15厘米,闊2.5-3厘米。花為聚繖花序頂生,金黃色,花冠呈漏斗形五裂,裂片卵圓形呈覆瓦狀排列,花冠管內帶有橙褐色條紋,冠筒細長基部不膨大,長7-11厘米,直徑約10厘米。果為蒴果球形,具長剌,直徑約3厘米,種子長約2厘米扁平帶有紙質的翅。

種植:性喜高溫多濕,種在全日照等地均生長迅速,若長於蔭蔽處難於開花,而且枝葉也會顯得稀疏。夏季時每天灌溉1-2次,而冬季因進入休眠期待土壤乾燥時補充水份即可。由於不容易結成種子,因而多以扦插法作為繁殖。

醫藥用途及其毒性:全株具有毒性,尤其乳液,誤食會引致嘴唇紅腫、口舌乾燥、發高燒、腹瀉和嘔吐,皮膚觸及可造成紅腫現象。 皮膚濕疹、疥癬、瘡瘍腫毒等患者,卻可使用乳汁外敷患處,但使用之前須先確認患者皮膚對其不會過敏。

 

 

◎網路參考資料(維基百科:黃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8%9F%AC

 

黃蟬(學名:Allamanda schottii)別稱為硬枝黃蟬、夾竹桃葉黃蟬、小花黃蟬、叢立黃蟬及黃蘭蟬。為夾竹桃科黃蟬屬植物。原生於巴西,現廣植於熱帶地區,為觀賞植物。花期為5-8月,果期10-12月。因花蕾的形狀及顏色貌似即將羽化的蟬蛹,故而得名硬枝黃蟬。

形態特徵:硬枝黃蟬是一種直立灌木,高約1-2米。葉中脈及側脈披鱗片狀短柔毛,側脈每邊7-12條,背脈隆起,單葉3-5片輪生,卵形、橢圓形或長圓形狀,長5-12厘米,闊1.5-4厘米,葉柄短約長1-2毫米。花為聚繖花序頂生,鮮黃色,花冠呈漏斗形,裂片圓或卵形先端鈍,花冠管內帶有紅褐色條紋,喉部有毛,冠筒細長基部膨大,長4-6厘米。果為蒴果球形,具長剌,結果率高,直徑約2-3厘米[4]、[6]。

分布:原生於巴西,現廣植於熱帶地區。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福建、廣東、北京等地皆有人工引種栽培。

種植:性喜高溫多濕氣候,喜歡充足陽光,耐寒性較弱,待土壤乾燥時補充水份即可。適合以肥沃或砂質壤土栽培。

醫藥用途及其毒性:性味辛、苦、溫。全株具有毒性,尤其乳液,誤食可引致流產、嘔吐、腹瀉、發燒、噁心、嘴唇紅腫、心跳加快、循環系統障礙等,影響心臟、循環和呼吸系統。

 

 

◎網路參考資料(紅蟬花)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725976.htm&prev=/search%3Fq%3D%25E7%25B4%2585%25E8%259F%25AC%26espv%3D2%26biw%3D1280%26bih%3D643

紅蟬花:株高約20-40厘米,全株有白色體液。

拉丁學名:Mandevilla sanderi

別稱:紅花文藤

夾竹桃科

分佈區域:原產巴西

葉對生,長心形,兩面光滑。 夏至秋季開花,花漏斗形,花冠5裂,桃紅色,花管膨大呈鮮黃色,花姿花色嬌柔艷麗。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2-28度,冬季要溫暖避風。

紅蟬花,因其花形似黃蟬 ,故稱紅蟬花,又名雙腺藤, 飄香藤 。 它是夾竹桃科的攀緣藤本花卉。 原產南美洲,有野生種100多個,其花大色鮮,花呈喇叭狀,開放時有香味,花冠五裂,花期長達半年以上。

園林用途:適合盆栽或庭院叢植美化,不適合作陰棚植物。

繁殖養護:該花繁殖較容易,分株,壓條,扦插均可。 雙腺藤是熱帶陽性植物,性喜高溫,四季常青。 生長適溫22-30度,10度便呈半休眠狀態,低於5度就會凍傷。 性喜肥沃沙質壤土,春夏秋每月施肥一次。

防治病蟲:紅蟬花抗逆性強,較少感染病害,因此在生長期,每月噴灑一次殺菌劑即可對病害起到預防作用。

 

 

 

20141018 口愛的頷垂豆 (新竹北埔)

2014.10.18 口愛的頷垂豆 (新竹北埔)

頷垂豆20141018(12)

  頷垂豆未裂開時好像甜圈,真可愛~ 

頷垂豆20141018(22)

  頷垂豆 豆科 頷垂豆屬~裂開後更可愛…

  

可愛的頷垂豆~

有些植物經常在週遭出現

但不注意 就看不見它

 

 

【頷垂豆】

英文名稱:Chinese Apes-earring

豆科 ( Fabaceae) 頷垂豆屬(Archideneron)

  

別名:頷毸豆、圍涎樹、雷公柴、光金龜樹、

雞眉、亮葉圍涎樹、烏雞骨、番仔彎、

番仔環、Zabatobato(排灣)。

原產地:中國南部,海南島,香港,琉球,馬來西亞和台灣

分佈:台中、苗栗、南投、屏東、花蓮,低海拔山麓次生林內或開墾林地向陽山區

  

頷垂豆20141018(1)

 

  2003年5月4日曾攀登過新竹北埔邊高234公尺的二寮山

此山立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附近還有本省平地最大的樟樹~二寮神木

 

  不久前有緣再訪二寮山

卻在電塔以後遇到山路完全消失的狀況

因時間不足只砍路砍到一半

因此兩周後有緣繼續砍路二度登頂

同時再去看看口愛的頷垂豆…

  

頷垂豆20141018(2)

 

 莖高可達 10 公尺

胸徑 15~20 公分

樹皮灰褐色

小樹枝,嫩葉及花序都長有褐色柔毛

 

頷垂豆20141018(3)

 

  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胸徑 15~20 公分

樹皮灰褐色

葉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1~ 2 對 ,每一羽片有 6~8 枚小葉

子葉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長 6~9 公分,寬 2.5~4 公分

花白或淡黃色。多數,呈頭狀花序,直徑約 2 公分。

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

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開裂後種子有絲狀臍帶附著莢緣

喜陽光和通風與土壤肥沃環境

  

頷垂豆20141018(4)

 

 當然~

最可愛的就是它的莢果

未裂開時像甜甜圈

裂開時垂掛的種子更口愛…

  

 

果實: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

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

種子卵圓形,徑約 2 公分

黑色而帶有白粉狀,常有臍帶與莢果相連

果有毒 

 

頷垂豆20141018(5)

頷垂豆20141018(6)

頷垂豆20141018(7)

頷垂豆20141018(8)

頷垂豆20141018(9)

頷垂豆20141018(10)

頷垂豆20141018(11)

頷垂豆20141018(13)

頷垂豆20141018(14)

頷垂豆20141018(15)

頷垂豆20141018(16)頷垂豆20141018(17)

頷垂豆20141018(18)

頷垂豆20141018(19)

頷垂豆20141018(20)

頷垂豆20141018(21)

頷垂豆20141018(23)

頷垂豆20141018(24)

頷垂豆20141018(25)

頷垂豆20141018(26)

頷垂豆20141018(27)

頷垂豆20141018(28)

頷垂豆20141018(29)

頷垂豆20141018(30)

頷垂豆20141018(31)

頷垂豆20141018(32)

頷垂豆20141018(33)

頷垂豆20141018(34)

頷垂豆20141018(35)

頷垂豆20141018(36)

頷垂豆20141018(37)

頷垂豆20141018(38)

頷垂豆20141018(39)

 

  地上撿到的頷垂豆

 

頷垂豆20141018(40)

 

 

﹝本篇選取照片數:40 張﹞

 

 

 

◎網路參考資料(頷垂豆)
http://kplant.biodiv.tw/%E9%A0%B7%E5%9E%82%E8%B1%86/%E9%A0%B7%E5%9E%82%E8%B1%86.htm

 

【頷垂豆】

 

英文名稱:Chinese Apes-earring

 學名:

Archideneron lucidum (Benth.) I.Nielsen
Archideneron lucidum Benth.
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

科名:豆科 ( Fabaceae)頷垂豆屬(Archideneron)

別名:頷毸豆、圍涎樹、雷公柴、光金龜樹、雞眉、亮葉圍涎樹、烏雞骨、番仔彎、番仔環、Zabatobato(排灣)。

原產地:中國南部,海南島,香港,琉球,馬來西亞和台灣。

分佈:台中、苗栗、南投、屏東、花蓮,低海拔山麓次生林內或開墾林地向陽山區。

用途:
1. 庭植觀賞,果枝供花材。
2. 木材用途:木材可作建材或供箱板及薪炭用。
3. 藥用:枝葉入藥,可消腫袪濕。樹皮及果實有毒,入藥,性寒涼,外敷治燙傷,潰瘍,亦用治跌打、風濕等。性味:枝葉:微苦、辛、涼。效用:枝葉:有小毒。涼血解毒,消炎生肌,袪風消腫。治風濕痛,跌打損傷,燙傷,消腫止痛。

莖:高可達 10 公尺,胸徑 15~20 公分,樹皮灰褐色,小樹枝,嫩葉及花序都長有褐色柔毛。

葉:葉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 2 對 ,長 15~20 公分,葉軸細長,每一羽片有 6~8 枚小葉,子葉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長 6~9 公分,寬 2.5 – 4 公分,先端漸尖或短尾狀,基部歪而略呈楔形,紙質,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略帶褐色;小葉柄短,長 0.3~0.4 公分,略有茸毛。

花:花白或淡黃色,多數,呈頭狀花序,徑約 2 公分,再由多數的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花萼筒狀,先端淺 5 裂,花冠筒狀,長 0.3~0.4 公分,先端 5 裂,外面有毛茸,裂片舌形,毛緣,雄蕊多數,花絲挺出,基不聯生或筒狀,子房有柄,花柱與雄蕊同長。花期 4~6 月。

果實: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種子卵圓形,徑約 2 公分,黑色而帶有白粉狀,常有臍帶與莢果相連。果有毒。

特性: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胸徑 15~20 公分,樹皮灰褐色。葉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1~ 2 對 ,每一羽片有 6~8 枚小葉。子葉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長 6~9 公分,寬 2.5~4 公分。花白或淡黃色。多數,呈頭狀花序,直徑約 2 公分。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開裂後種子有絲狀臍帶附著莢緣。喜陽光和通風與土壤肥沃環境。

 

 

20140817 【賀田山之二】~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順遊花蓮山

2014.08.17 【賀田山之二】~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順遊花蓮山

賀田山20140816(68)

  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賀田山20140816(71)

 賀田山二等三角點1215號的另一面

 

 

賀田山行程記錄〈續〉

 

以下摘錄上篇記錄賀田山之部分…全文請參見: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95239532

 

前一晚於花蓮山叉路口續往南兩公里多的右邊遠來飯店叉路,取右沿月眉產道爬升至大約將近三公里車程的“東方明珠”福德祠對面的登山口(馬路右側)探過路,前段的廢棄水泥路還蠻好走的、有讓我們以為可以摸黑直抵山頂基石處的錯覺。前一晚(8/16)與小兒子先行探路,等走到“小徑”入口、右轉進入真正的最後茅草登山口,才發現登賀田山「這件事可沒這麼簡單哪…」。才草上飛一會兒就決定放棄,舉起雙腳褲管已有點沾濕的腳步,悻悻然回到月眉產道登山口…。

 

還好天氣不錯,第二天正式探訪賀田山,清晨天未亮、於登山口簡單吃點東西及整理裝備時,小兒子就先拾起草刀,說要先去開路,就帶著頭燈摸黑先去定位找路及砍路了。過了一陣子之後,我也出發先去支援,此時叢生雜草之間、已被砍出一條明徑,但走到上稜處附近時卻找不到“正路”了,原來小兒子本來是往前一直砍路,在此處遇阻,便往後改取左砍路上切,繼續往檳榔園上方爬升前進,喊話後退回取左上切,這才跟上了腳步了、也看到了雜草中的人影。稍後殿後的母子二人也趕上來了。結果發現前面砍了半個多小時路、基石卻還躲在叢叢密芒之後,還得努力繼續砍路呀。最後總共大概費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突圍、攀上賀田山基石處高點,享受居高展望四週的暢快感。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於山頂盡情賞景,俯瞰明天要走的花東縱谷,而下方有明顯偌大軍營,但只見到一輛貨車駛入、未見人蹤…。下山循著適才砍山的路跡,不消十餘分鐘即回到登山口,又做了一回遠道而來的義工囉

 

 

 

賀田山20140816(61)

 

   在賀田山頂欣賞花蓮美麗風光

   

賀田山20140816(62)

賀田山20140816(63)

賀田山20140816(64)

賀田山20140816(65)

賀田山20140816(66)

 

  賀田山登頂合照

  

賀田山20140816(67)

 

  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

 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賀田山20140816(69)

賀田山20140816(70)

 

賀田山20140816(72)

賀田山20140816(73)

賀田山20140816(74)

賀田山20140816(75)

賀田山20140816(76)

 

  賀田山 ~ 07:05 原路下山

  

賀田山20140816(77)

賀田山20140816(78)

賀田山20140816(79)

賀田山20140816(80)

賀田山20140816(81)

 

   依依不捨…

  

賀田山20140816(82)

賀田山20140816(83)

賀田山20140816(84)

賀田山20140816(85)

賀田山20140816(86)

賀田山20140816(87)

賀田山20140816(88)

賀田山20140816(89)

賀田山20140816(90)

賀田山20140816(91)

賀田山20140816(92)

賀田山20140816(93)

賀田山20140816(94)

賀田山20140816(95)

賀田山20140816(96)

賀田山20140816(97)

賀田山20140816(98)

賀田山20140816(99)

賀田山20140816(100)

賀田山20140816(101)

賀田山20140816(102)

賀田山20140816(103)

 

   07:22 返回小徑叉路

  

賀田山20140816(104)

賀田山20140816(105)

賀田山20140816(106)

賀田山20140816(107)

賀田山20140816(108)

賀田山20140816(109)

賀田山20140816(110)

 

  07:26 返回賀田山“東方明珠”登山口

  

賀田山20140816(111)

賀田山20140816(112)

 

  賀田山登山口~東方明珠

  

賀田山20140816(113)

賀田山20140816(114)

賀田山20140816(115)

賀田山20140816(116)

賀田山20140816(117)

賀田山20140816(118)

賀田山20140816(119)

賀田山20140816(120)

 

    驅車前往下一座目標~北月眉山

當然~小車子能開到多遠

就儘可能開到多遠

但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啊…

 

真是連闖數關的意外之旅啊

 

 

   

﹝本篇選取照片數:60 張﹞

 

20140817 【賀田山之一】~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順遊花蓮山

2014.08.17 【賀田山之一】~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月眉山》,順遊花蓮山

賀田山20140816(36)

  06:16 從天色還沒亮就開始砍路、登頂賀田山時正好看太平洋的日出…

賀田山20140816(60)

 06:31 登頂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欣賞縱谷風光俯瞰花蓮吉安景致…

 

 這一天行程是花東縱谷四天行的第二天

因為實在沒能夠有足夠時間好整理每趟行程

可以說大部分行程都沒辦法好好整理

但也沒關係

利用各種方式簡單記錄

像這趟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花蓮山、賀田山、北月眉山、月眉山北峰、小百岳No.90月眉山》

算是此趟花東行的意外行程(每次都是意外乎?!)

也是四天之中意外最累人的行程

當然也收穫滿滿

從辛苦砍路登頂欣賞日出的賀田山

到開車直接登頂欣賞夕陽美景與花蓮夜景的花蓮山

都讓人充滿回憶…

 

就先從賀田山記錄這一趟行程的片段雪泥鴻爪

其它行程有緣再一一挑選照片整理

因為還有太多行程也值得留下回憶呀…

 

 

海岸山脈其北端起點在花蓮縣吉安鄉的花蓮山(北花蓮山)、賀田山開始,一路往南延伸,是住在西部的我們比較不方便也難以接觸的一塊山域。而今天有緣胼手胝足、開疆闢土、意外開路…,弄到一身疲憊又滿足,真是讓人意想不到、連雙眼雙手雙腳也不信的意外之旅啊…。

『海岸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台灣本島之東緣,北起花蓮,南迄台東,其縱長凡150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一般以秀姑巒溪切穿而分成南北兩段。北段北自花蓮溪口的花蓮山起(地質學家認為花蓮市的美崙山、花崗山亦係海岸山脈殘餘的山丘),經賀田山、月眉山、六階鼻山、八里灣山、大奇山而抵秀姑巒溪,八里灣山是北段最高峰,但高度未及900公尺。北段為台十一甲線光豐公路切斷,另有米棧-水璉產業道路、奉公越嶺路等古道。奇美以南是南段,自里牙津山起,經三間屋山、北花東山、成廣澳山、新港山、都蘭山而止於卑南溪,南段除有東河到富里的東富公路切穿外,新開通的台30線玉長公路,從卓溪鄉的南安瀑布起,經玉里、安通,鑿穿海岸山脈後,直抵台11線的寧埔;還有瑞穗到大港口的瑞港公路、安通越嶺路等古道。 山嶺高度多在1000公尺左右,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峰為高1680公尺的新港山。海岸山脈是菲律賓群島漂移而來的陸地,因此地質為安山岩的火山集塊岩,與綠島、蘭嶼相同,因為與花東縱谷的板塊不同,兩相撞擊下,使花東地區成為台灣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 』

 

海岸山脈主要山峰

海岸山脈超過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峰有十餘座,由北而南詳列如下:

織羅山(1,152公尺)
麻汝蘭山(1,280公尺)
三間屋山(1,334公尺)
北花東山(1,242公尺)
花東山(1,135公尺)
烏帽子山(1,012公尺)
安通越山(1,085公尺)
大庄越山(1,010公尺)
成廣澳山(1,597公尺)
分水崙山(1,441公尺)
白守蓮山(1,561公尺)
新港山(1,682公尺)
麒麟山(1,544公尺)
嘉平山(1,016公尺)
富興山(1,023公尺)
里東峰(1,010公尺)
都蘭山(1,190公尺)

◎以上網路參考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5%B2%B8%E5%B1%B1%E8%84%88

 

昨天一日的舟車勞頓、沿路欣賞清水斷崖等風景蘇花公路兼爬山摸基石,一直摸到晚上又多摸幾顆(移位的吳全城三等三角點4317號還跑到人家屋子裡摸)才就罷。本想臨時改變計畫由露營改為住宿旅館,但花蓮市區觀光客不少、又正值暑期,不是老闆馬上站起身來說「客滿」,就是遊客不滿意老闆所開的價錢…。早年幾百元、就可以住一宿了,而現在價錢有點貴、還要多加我們可能吃不到的早餐費用…,其實依經驗、再沿路問下去應該還是會找到適合我們的歇腳處,不過考慮長途跋涉至此、已人仰馬翻,而且住宿旅館通常又比較會偷懶,再加上今天才是第一天旅程,最後四人一口同聲、還是按慣例決定到山裡窩一晚…。

 

花蓮山是海岸山脈越過台11線後,最靠近海邊的一座基石山頭,就留到最後的黃昏時刻,再來摸基石兼賞景…。沿台11線往南行,過花蓮大橋約6.5K里程處遇叉路、取左循小路行約數百公尺至廢棄軍營處,即可抵達花蓮山基石,但一早的畫是先南下往台11線由右起算的第一座基石山頭∼賀田山出發。前一晚於花蓮山叉路口續往南兩公里多的右邊遠來飯店叉路,取右沿月眉產道爬升至大約將近三公里車程的“東方明珠”福德祠對面的登山口(馬路右側)探過路,前段的廢棄水泥路還蠻好走的、有讓我們以為可以摸黑直抵山頂基石處的錯覺。前一晚(8/16)與小兒子先行探路,等走到“小徑”入口、右轉進入真正的最後茅草登山口,才發現登賀田山「這件事可沒這麼簡單哪…」。才草上飛一會兒就決定放棄,舉起雙腳褲管已有點沾濕的腳步,悻悻然回到月眉產道登山口…。

 

還好天氣不錯,第二天正式探訪賀田山,清晨天未亮、於登山口簡單吃點東西及整理裝備時,小兒子就先拾起草刀,說要先去開路,就帶著頭燈摸黑先去定位找路及砍路了。過了一陣子之後,我也出發先去支援,此時叢生雜草之間、已被砍出一條明徑,但走到上稜處附近時卻找不到“正路”了,原來小兒子本來是往前一直砍路,在此處遇阻,便往後改取左砍路上切,繼續往檳榔園上方爬升前進,喊話後退回取左上切,這才跟上了腳步了、也看到了雜草中的人影。稍後殿後的母子二人也趕上來了。結果發現前面砍了半個多小時路、基石卻還躲在叢叢密芒之後,還得努力繼續砍路呀。最後總共大概費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突圍、攀上賀田山基石處高點,享受居高展望四週的暢快感。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GPS h442m 308931*2642921) 。於山頂盡情賞景,俯瞰明天要走的花東縱谷,而下方有明顯偌大軍營,但只見到一輛貨車駛入、未見人蹤…。

 

下山循著適才砍過的路跡,不消十餘分鐘即回到登山口,又做了一回遠道而來的義工囉。返回福德祠休息及補吃早餐時,遇到當地清晨跑步上山的民眾,與我們攀談一會,說對面賀田山很難爬,以前曾想上去、但路太差而撤退,並說可能要等登山隊來修砍山路,才比較有機會登頂。因先前並未告知我們已登頂回來了,隨後告訴他好消息,並說明現在上山不消十分鐘即可登頂喔,他也很高興說待會跑步回來時,也要上去賀田山看看。大家相談甚歡,順便詢問待會要去的月眉山道路狀況。他告訴我們此去應該只能開車到下一個福德廟停車場,再來的路況就是不平整碎石路,聽起來令人有點忐忑…。整裝後開車上路,途經中華電信賀田山機房,再經福德廟叉路繼續前行,計行約2.4K停車於左上一條土路叉路口。

 

此處難以停車,低底盤轎車也無法上行土路,只好就停在叉路口,觀察此路也認為應該不會有車子出入,未料整裝後沿土路上行、途中還真遇到一輛車子停於路旁,但往返都只見車子、未見人影,還好沒有影響到其進出,不知此車由何處而來、來此作何?還以為也是山友來爬山呢。沿土路上行,兩側路旁遍佈叢叢芒草,未見有路條,行約十數分鐘見路右依稀有缺口,測得基石點位距離,判斷後便由此處切入。意料之中,又再做了一次義工,揮刀猛砍上行,還好在高點處順利摸到北月眉山三等補點基石。北月眉山,標高418公尺,聯勤測量隊三等三角點內補298號基石,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GPS h413m 308093*2641373)。當然拍照後,循濃密芒草路跡而回,不消一會兒就返回芒草叢叉路了。哈哈、這次仍然是由小兒子手持GPS、對著點位揮刀再度擒獲今日第二顆基石,我就負責拍照就好囉…。

 

一趟苦工而回,雖順利連闖兩關、仍無法高興太早,因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登山口及月眉山一等基石登山口還有不短距離,不知車子還能往前挺進多少呢?而且第三座山的路況也令人不太樂觀,果然、再開了一段路之後,就在一處下坡且凹凸不平的陡坡前決定停車了,人在他鄉、不容僥倖,萬一車子下的去、卻爬不回來可就慘了。只好抱持較保守態度,自此一路頂著日曬,踢了約一個小時才抵達北月眉山南峰三等基石點位附近產道處。我們自行找了一處產道較寬闊處缺口左入樹林,此去先是平緩前行,隨後取右上稜,左折沿稜續行…。稜線上依稀有路由右向接行過來,後來下山往月眉山繼續前行時,才發現往前不久路左才是掛著一些路條的真正登山口,不過看起來也不好走哩。約十數分鐘慢行步程後登頂,山頂兼有茅草及樹林,登頂前也茅叢處處,而基石就在平坦山頂被芒草所遮掩,我們還循著路條前行、兵分二路尋找基石…,還好及早發現點位已過,回頭翻找一會,順利擒獲今日第三顆基石(GPS h473m 307353*2639623)。回頭看著凌亂的芒草前行路跡及布條,看來也有不少山友在這裡團團轉啊。拍照後原路退回登山口,因上切之路未見路條、也不知之前是否有山友循此路徑登頂,又費了十數分鐘回到登山口。北月眉山南峰,標高479公尺,三等三角點4285號基石,亦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此顆三等原點基石,算是賺到的,因之前大家都以為已遺失,測量單位才於北方山頭另立補點,前幾年終於被山友找到了,感恩!

 

再來就是今日主角∼月眉山一等基石,其實路上每一座山都是主角,但月眉山名列小百岳,今日最佳男角就讓它當了…。越過北月眉山南峰稜線後,前方豁然開朗,而月眉山稜線卻在遙遠的天邊,令人著實真想回頭去開車,哈哈!其實一路眺景賞蝶也不錯,只是苦了一雙“肉腳”啊…。行行復行行、經過三叉路口續取右行,此處立有月眉山指標,續行右路之路左有柚子園,累累柚子長在樹上,也掉滿一地、不知有無人在維護此片果園?路上仍持續有美麗蝴蝶可拍、也稍解了不少旅途跋涉之苦…。又一段“長路漫漫”、終於抵達月眉山…的步道北口(GPS h393m 305889*2636000),還有2.5K山路要走,才能真正抵達標高601公尺的月眉山山頂…。登山口標高389公尺,立有導覽圖,月眉山步道全長4.8公里,全程約需費時2至3小時。循步道前往月眉山,土路步道與階梯步道交錯前行,步道順著稜線開闢,路況還不錯、偶有倒木,一路上升至步道2.5K處、抵達月眉山基石空地高點。月眉山(又稱米棧山),位於花蓮壽豐鄉,標高614公尺,立有一等三角點與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鏽鋼立牌,列名小百岳No.90。

 

在山頂木椅上倒臥休息,小朋友也掛起了吊床、大夥一登頂累到不肯起來繼續走動了…。但時光飛逝、再怎麼依依不捨仍要踏上回程,此去又是2.5K的山路,約一小時漫步後,再度來到月眉山步道北口,如果有高底盤車或敢一路開車上來的話,能一路先行車至登山口再上登,那麼月眉山應該就是很friendly的一座小百岳了,奈何…!可能老天認為我們還需磨練吧,或者是準備了上好美景要給我們慢慢欣賞吧… 。一時搞不清楚要走那麼久,連正式午餐都沒帶著上山,水也攜帶不足,還好最後勉強度過、又數小時後也終於見到可愛的車子了…。開了十幾公里月眉產道回到台11線、取左再次回到花蓮山叉路,於黃昏時刻穿過狹窄的荒廢小路、磨著夾道植物直接行車至路底廢棄軍營,基石就立於營舍左(北)側約2公尺的草地上。花蓮山,也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標高77公尺,三等三角點728號基石。據說這一顆基石原本由山友保管,好像才搬回來重立沒有多久,另外附近草叢中還有一顆70年8月中央研究院三角點(資料上是寫為No.137,實際看起來比較像是No.132,待確認),也順利摸到今日第五及第六顆基石。花蓮山的視野極佳,在此處登高欣賞黃昏的花蓮及太平洋景致,一直到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的美麗夜景出現…,而這也是辛苦一天後莫大的享受…。巧合的是這一晚住宿於花蓮吉安,翌日清晨窗外晨光照耀下的遠處連綿山巒,竟就是今日讓人雙眼雙手雙腳也不信的意外之旅∼海岸山脈北段小縱走 《花蓮山、賀田山、北月眉山、月眉山北峰、小百岳No.90月眉山》的連綿山頭呢…。

 

賀田山20140816(1)

賀田山20140816(2)

  

   前一晚想先摸黑登頂

轉入小徑才發現賀田山根本等於沒路了

看來翌日又要苦戰囉

只好專心回到登山口

再好好養精蓄銳、明日再戰…

 

賀田山20140816(3)

 

     04:57 賀田山登山口附近的花蓮黎明前景致

 

賀田山20140816(4)

 

    05:11 日(8/17)準備開始意外累人的一天行程

要先連砍三座山頭~

賀田山、北月眉山、北月眉山南峰

 

賀田山20140816(5)

賀田山20140816(6)

 

    05:20 往產道前方走一段距離

回望賀田山登山口及東方明珠

  

賀田山20140816(7)

 

   賀田山登山口

  

賀田山20140816(8)

 

   地上銅標~花蓮林區管理處GPS控制點 

 

賀田山20140816(9)

 

   05:25 進入賀田山登山口回望

小兒子已在天亮前迫不及待帶著頭燈先去砍路了

我也在吃早餐後先追趕上去支援

這次難得因應特別狀況大家沒有一起出發

不過待會大夥就會會合囉

 

賀田山20140816(10)

賀田山20140816(11)

賀田山20140816(12)

賀田山20140816(13)

 

   05:27 右轉小徑

看見山徑被砍出來了

 

賀田山20140816(14)

 

   小徑附近廢棄工寮

  

賀田山20140816(15)

賀田山20140816(16)

賀田山20140816(17)

 

   賀田山小徑挺進後回望廢棄產道

  

賀田山20140816(18)

賀田山20140816(19)

賀田山20140816(20)

 

   05:33 腰繞砍路

後段發現不太容易挺進

退回取左上切砍路至此處…

 

賀田山20140816(21)

 

   05:36 趕上小兒子了…

再一起繼續砍路上去

  

賀田山20140816(22)

賀田山20140816(23)

 

   邊走邊找相較容易應付的地方砍路前進

再取左上切

 

賀田山20140816(24)

賀田山20140816(25)

賀田山20140816(26)

 

   06:04 濃密芒草中努力奮戰

 

賀田山20140816(27)

賀田山20140816(28)

賀田山20140816(29)

賀田山20140816(30)

賀田山20140816(31)

賀田山20140816(32)

賀田山20140816(33)

賀田山20140816(34)

 

   06:15 終於登頂了

 

現在每個月都要砍好幾趟山路

已經習慣了吧…

  

賀田山20140816(35)

 

   山頂下方很接近軍事重地

請勿大聲喧嘩…

 

賀田山20140816(37)

 

賀田山山頂展望佳

山海縱谷風光盡入眼簾

景色壯闊美麗

令人心曠神怡

早上的辛苦砍路

一切也都值得了…

 

賀田山20140816(38)

 

   這個方向可眺望左邊的初音山、昨天登頂的初音山麓

及俯瞰也是昨天登頂的花蓮市區突起小丘~米崙山

和傍晚要去的出海口旁之花蓮山

花蓮山同樣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標高77公尺,三等三角點728號基石

據說這一顆基石原本由山友保管

好像才搬 回來重立沒有多久

另外附近草叢中還有一顆比較少人提及的三等內補基石

 

賀田山20140816(39)

賀田山20140816(40)

 

   這個方向可眺望鯉魚山

明天準備二度造訪

看能不能摸到上次仍在地板下方躲藏的基石

 

賀田山20140816(41)

 

   這個方向則是明天預定深入一路南下的花東縱谷…

  

賀田山20140816(42)

賀田山20140816(43)

 

   06:15 登頂賀田山~海岸山脈最北端二等基石

 

賀田山20140816(44)

賀田山20140816(45)

 

  06:15 賀田山(又稱鹽寮坑山),標高441公尺

立有二等三角點1215號,位於花蓮縣壽豐鄉

 

GPS實測:h442m、座標308931*2642921

  

賀田山20140816(46)

賀田山20140816(47)

賀田山20140816(48)

賀田山20140816(49)

賀田山20140816(50)

賀田山20140816(51)

賀田山20140816(52)

賀田山20140816(53)

賀田山20140816(54)

賀田山20140816(55)

賀田山20140816(56)

賀田山20140816(57)

賀田山20140816(58)

賀田山20140816(59) 

 

  山頂展望佳風景美

不枉費遠道而來、砍路上山…

 

 

>>>   http://mtff98.pixnet.net/blog/post/395240357

 

 

 

﹝本篇選取照片數:60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