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玉里神社《縣定古蹟》 (花蓮玉里)

 2016.08.22 玉里神社《縣定古蹟》 (花蓮玉里) 

玉里神社20160822(1)

 玉里神社入口。

玉里神社20160822(2)

 玉里神社入口的「玉里神社遺址」說明牌。

 

住過幾次玉里,只是單純登山活動旅程的休息點,並未特別研究此處的歷史遺跡。這次因為要留在玉里走瓦拉米步道,攀登佳心山(標高770公尺、森林三角點、位於花蓮卓溪)、順摸瓦拉米山風基石(標高662公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通信部BM36、位於花蓮卓溪)及觀賞南安瀑布、尋訪「八通關古道越嶺記念碑」等,連續住了兩個晚上(兩家不同旅館),因此才有時間拜訪此地幾處古蹟,玉里神社就是重要的目標了。不管神社當時代表的意義如何,在跨過了一個時代之後,這些都已成值得保存的古蹟,參訪這些日本遺跡,單純就帶著文化懷舊的心情而來,感受歷史的氛圍。

 

玉里社(俗稱玉里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位於花蓮港廳玉里郡玉里街(花蓮縣玉里鎮),2008年7月23日由花蓮縣政府以「玉里社殘蹟」的名義指定為縣定古蹟。而在1939年的《玉里郡要覽》中提到玉里郡沒有「神社」(指社格在無格社以上的神社),但有玉里、春日、觀音山三社。可能該書選定的神社為社格在無格社以上的神社,玉里社的等級還不夠格。之後隨著戰爭與政治版圖的變遷,玉里神社埋沒於荒草中數十年,直到近年才在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志工的關懷投入下,重現世人眼前。目前神社遺跡留有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等,並有一座表忠碑,在花蓮縣境內現存的神社遺址之中可說是保有相當多的文物。

 

〈前往方式〉

花蓮縣玉里鎮西邊街,玉里車站沿大同路往玉里國中,在民族街左轉接西邊街,西邊路靠近往玉泉寺方向的巷弄,即可見第一座鳥居。  

 

玉里神社20160822(3)

花蓮縣縣定古蹟–玉里社殘跡」說明牌。

玉里神社在玉里車站後方,

若沒有查詢一下資料

可能還是不太好找…。

玉里神社20160822(4)

入口處的第一座鳥居

鳥居腳已經嵌入民宅裡了

所謂的鳥居是用來區分人與神的界線

玉里神社20160822(5)

清晨時間來參觀

天氣仍是很熱

隨便走走就滿身大汗

還好步道入口大樹繁蔭

玉里神社20160822(6)

回望入口及第一座鳥居

玉里神社20160822(7)

走上石階、

再度回望入口及第一座鳥居

1928年的石階  

算算也有88年了(2016年)

玉里神社20160822(8)

石階上的石燈籠

殘破不堪

往上走則可見保存了

相當多對的石燈籠

玉里神社20160822(9)

越爬越

再度回望俯瞰入口及第一座鳥居

玉里神社20160822(10)

鏡頭拉近

看豎立在民宅中的表忠碑

待會參觀神社下來之後

再去探訪…

 

資料引述:

「玉里社入口的右前方,

保留一座「表忠碑」,

上面字樣依舊清晰可見,

據說當時有許多日本警察因壓制強悍原住民、遭瘴癘之氣感染

為開拓「八通關越嶺道路」而殉職,

遂建立表忠碑以紀念與表彰。 

表忠碑連座底算起高有一層樓高,

是慰靈和和感謝的象徵物,

據說當時看到祂的人,

自然而然向祂低頭致敬。」

 

玉里神社20160822(11)

登高可見遠處的綿延海岸山脈

玉里神社20160822(12)

 廢棄房舍旁仍有不少殘破石燈籠,

雖然殘破

至少有保留下來

玉里神社20160822(13)

上行石階穿過第二座鳥居

據說第二座鳥居並非和神社一起興建

玉里神社20160822(14)

石燈籠上面刻著捐贈者的姓名,

如同中國廟宇習慣刻上某某某敬獻一樣。

玉里神社20160822(15)

第二座鳥居

玉里神社20160822(16)

這裡保存不少的石燈籠

玉里神社20160822(17)

玉里社參道上遠眺玉里風光」說明牌

玉里神社20160822(18) 

玉里神社20160822(19)

玉里神社20160822(20)

玉里神社20160822(21)

玉里神社20160822(22)

玉里神社20160822(23)

 「玉里社本殿及拜殿」舊照 。 

玉里神社20160822(24)

「玉里社結婚照」舊照。

 

這張於神社拍攝的結婚老照片在無意間被發現,  

喚起居民對神社的記憶。

也保存了神社原貌的影像

  

玉里神社20160822(25)

拜殿遺跡

 

後方的本殿基座

仍然是很完整

 

玉里神社20160822(26)

俯瞰玉里風光 

玉里神社20160822(27)

神社位於玉里鎮的小丘陵上,

是玉里的制高點,

可以俯瞰整個鎮景 

玉里神社20160822(28)

俯瞰玉里車站及海岸山脈風光 。

玉里神社20160822(29)

回望拜殿及本殿遺跡。

   

玉里神社,

1928年10月22日鎮座, 

主要祭神為大國魂命、大己貴命、 

少彥名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當時是玉里鎮民眾或日本移民的信仰中心 

神社內的文物

也是花蓮保存文物最多的遺址之一

 

玉里神社20160822(30)

往回走、 

沿途的參道及石燈籠 。 

玉里神社20160822(31)

參道及石燈籠 

玉里神社20160822(32)

第二座鳥居

是由東台灣無盡株式會社在昭和11年(1936年)捐建。

 

第二鳥居為昭和十一年由東臺灣無盡株式會社所奉納的鳥居。

東臺灣無盡株式會社為合會性質之儲蓄機構,

戰後與臺灣勸業株式會社、臺灣南部無盡株式會社、

臺灣住宅無盡株式會社合併為臺灣無盡業股份有限公司,

為今日臺灣企銀的前身。

 

玉里神社20160822(33)

西部的神社這些昭和字樣,

應該都早已被塗毀了吧。

玉里神社20160822(34)

 回望第二座鳥居。

玉里神社20160822(35)

「表忠碑」說明牌。

玉里神社20160822(36)

途中的廢棄房舍,

裏頭還有縫紉機。

玉里神社20160822(37)

立在雜亂民宅間的表忠碑,

紀念因理蕃或病故之殉職警察

玉里神社20160822(38)

拉近看表忠碑 

因為位置關係, 

不太好拍… 。 

玉里神社20160822(39)

望玉里神社入口 。

 

玉里神社是目前東部最完整的神社

讓人感動的一處神社遺跡

感謝一群愛好文化的志工

將玉里神社重見天日

好幾年前

在花蓮阿榮號召徵志工整理前

當時的玉里神社

還是在一片荒煙蔓草中

  

玉里神社20160822(40) 

回望玉里神社入口 。 

 

《玉里神社所在地》

昔:花蓮港廳玉里郡玉里街玉里

今:花蓮縣玉里鎮西邊街21號窄巷進去的山麓上

 

 

 

花蓮縣玉里鎮

玉里神社地址:花蓮縣玉里鎮西邊街21號旁的窄巷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_特約記者謝佳真

比起花東其他景點,玉里鎮的人潮相較之下少了許多,相較於特地前來此地的遊客,或許因前往六十石山而中途停留的人還更多,玉里古神社至今仍默默地隱身在巷弄間,僅有少數人前來此緬懷歷史。

玉里鎮西邊街的一個窄巷裡,錯落的民宅間竟藏著一座鳥居。灰色的柱子與周遭磚瓦、鐵皮屋頂奇妙地融合,電線交錯其上,將本應顯眼的鳥居隱藏在環境中。玉里神社在1928年(昭和3年)落成,主殿已經傾頹,目前僅存表參道階梯、石燈籠與兩座鳥居,是花蓮縣內保存最完整的神社遺跡。

玉里神社本已埋沒在荒煙蔓草中,成為流失在歷史裡的神祕遺跡,直到民國98年,一群玉里在地的年輕文史工作者主動發起清掃活動,結合在地人的力量,讓隱沒在樹林間的神社遺跡重見天日。經過規劃與整理後,成為如今所見的樣貌。沿著參拜道行走,沿路可見到許多石燈籠,如同中國廟宇的梁柱上經常寫有捐贈者姓名,石燈籠上通常會寫「奉獻」、「奉納」,並刻上捐贈者或是單位的名字。

在日本神社建築中,鳥居有分隔人間與神之領域的意味。石燈籠的作用除了裝飾外,亦有為來者指引道路之意,走了幾分鐘後,會看到石頭階梯出現,代表即將接近神社本體,也就是以前的拜殿與本殿。從入口的鳥居走到山坡頂雖然是一路上坡,卻相當和緩好走。玉里神社的頂端是一片平坦的空地,沿著照片中看似綿長的階梯直行,不過幾分鐘就能抵達終點──本殿遺跡。

本殿於二戰後日軍撤退時被摧毀,之後雖然有熱心志工重整此處,但仍無法修復。如今只能將遺跡圍起,供人憑空想像。山坡頂也是眺望玉里鎮的好地方,以前樹木還未長高時,能在這裡將平原盡收眼底。如今樹木已高,就只能從縫隙間窺望,自行在腦海中拼湊出全景了。往回走下山坡又是不同的風景,在高處俯瞰綿長的階梯,蓊鬱的樹林將表參道包圍其中,直撲參觀者,多了一分寧靜與神秘。

 

 

﹝本篇選取照片數:40﹞

 

20081201 桃園神社《市定古蹟》 (桃園市桃園區)

 2008.12.01 桃園神社《市定古蹟》 (桃園市桃園區)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

 停妥車後隨即爬上成功路旁神社入口寬闊的石階。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  

 於石階回望成功路神社入口。

 

桃園忠烈祠即日治時代的新竹縣「桃園神社」,是當初大日本帝國外地的神社建築中唯一完整保留者。造訪虎頭山基石多回,這趟再次重遊虎頭山行程,就特別安排了順路參觀新竹縣「桃園神社」,最近整理了部分這些年曾到訪的各地神社,而保留最完整的「桃園神社」,當然也不會讓它成漏網之魚囉。「桃園神社」興建於西元1938年(昭和13年),是台灣日治時期建造的一座神社,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鄰近虎頭山公園,現已充為桃園市忠烈祠。 

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各地建造了約200座神社,包括台灣神社(現址為圓山大飯店)、新竹神社、嘉義神社、台南神社等。昭和9年,日本開始在台灣推行「一街莊一社」的政策,桃園神社與台灣大多數的神社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桃園神社係昭和10年(1935年)擇定現址開始建造,由春田直信所設計,於昭和13年(1938年)6月10日落成,並舉行鎮座式。社格定為縣社的桃園神社除了奉祀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外,也加祀掌管五榖豐收的豊受大神及明治天皇。國民政府遷台後,桃園神社充為「新竹縣忠烈祠新竹縣」,1950年才改為桃園縣忠烈祠。主祀神改為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遺像,並在朵殿設置反清、抗日烈士靈位。

隨著日本戰敗,台灣回歸祖國,全台各地二百餘座原本就得不到台灣民眾認同的日本神社,或無人拜祭,任其殘舊,或遭破壞而毀損,有的神社,則被加改做為忠烈祠,以祭祀抗日烈士。桃園神社能保持如此完整,實在是很難得了。桃園神社現列為市定古蹟,參觀時桃園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原來是列為三級古蹟,文資法修改通過後,改列為縣定古蹟。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

神社前的廣場中間是參道,

兩旁有日式石燈籠。

參道兩側有草坪,

右側草坪盡頭有兩、

三間日式舊舍,

參道左側則是停車場。

參道直向前走,

前方可見到鳥居。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4)

桃園縣忠烈祠修繕工程完成紀念碑。

鳥居前參道左側的這個紀念碑文,

記載桃園神社修繕工程始末,

說明何以要保存住這台灣唯一完整的日本神社,

碑文反映出了當年為拆除或

保存這座神社涉及的正反爭論。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5)

桃園神社社務所。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6)

由參道直向前走有幾級石階,

迎面前方有一鳥居,

鳥居後方又有石階

爬向更高一層的神社主殿所在之處,

這是日本神社空間佈置的特色,

讓參拜者以瞻仰的心情,

逐步向上爬,

以走向神社主殿。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7)

回望夕陽下的鳥居及參道。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8)

桃園神社社務所。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9)

從中門遠望拜殿。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0)

回望高麗犬(又稱「貊白犬」或「唐獅子」)及銅馬。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1)

回望高麗犬、銅馬、參道及鳥居等。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2)

再向右回望高麗犬、銅馬、參道及鳥居等。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3)

進入拜殿回望鳥居。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4)

拜殿為全區面積最大的殿宇。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5)

進入拜殿內部。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6)

從拜殿回望中門。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7)

氣壯山河匾額。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8)

拜殿。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19)

往右拍攝。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0)

再往左拍攝。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1)

本殿說明牌。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2)

海老虹樑說明牌。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3)

桃園神社主殿。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4)

桃園神社主殿。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5)

拜殿正景為彷中國唐朝的寺廟風格。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6)

瑞垣與透(土屏)說明牌。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7)

彷中國唐朝的寺廟風格的拜殿正景。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8)

桃園神社的中門、

「切妻造」式(懸山頂式)造型,

屋頂銅皮瓦。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29)

參道右側的社務所,

為日式木造瓦屋,

是神社的管理辦公室,

後來則改為遊客詢問服務處。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0)

桃園神社門牌:桃園市成功路三段200號。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1)

石燈籠說明牌。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2)

石燈籠。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3)

桃園神社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8:30至下午4:30。

時間到了,

管理人員也要打烊了。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4)

桃園神社立有一個昭和十三年的石碑。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5)

昭和十三年石碑。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6)

桃園神社開放時間結束後,

這裡還可以走走逛逛。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7)

桃園神社參道、石燈籠及鳥居。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8)

由參道下往成功路入口,

離開神社續前往虎頭山。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39)

第五度造訪桃園虎頭山基石

 

◎虎頭山:標高251公尺,三等三角點991號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40)

虎頭山基石另一面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41)

虎頭山夕陽芒花美景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42)

虎頭山基石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43)

虎頭山基石及週遭芒花美景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44)

虎頭山夕陽芒花美景

桃園神社之行20081201(45)

今晚正好是金星木星拱眉月

摸過基石後,

就順路到附近的環保公園,

欣賞「金木拱月微笑星空奇景」。

 

 

﹝本篇選取照片數:45﹞

 

20170804 莎韻紀念碑 (宜蘭南澳)

2017.08.0莎韻紀念碑 (宜蘭南澳)

莎韻紀念碑20170804(1)

 沙韻紀念碑。

莎韻紀念碑20170804(2)

 原碑寫著:「愛國乙女莎韻遭難之地」。

 

在宜蘭南澳登立有森林三角點的橫山(標高65公尺),是坐落在武塔村往金洋村途中,登過橫山要開車回往武塔村時,在路邊一座涼亭前方空地暫停,抬頭才發現涼亭旁有一個石碑,還好有上去一瞧,原來這裡就是充滿故事性的景點:「莎韻紀念碑」,此碑就在南澳南溪堤防旁的道路盡頭。紀念碑看起來曾受過嚴重摧殘,部分字跡已難辨別,原碑寫著:「愛國乙女莎韻遭難之地」, 「乙女」即日文「少女」之意。而石碑上的「愛國」及「莎韻」等字已遭抹去。 石碑背面的日本紀元亦已被刮除。大致智目前可識別的是:「愛國乙女○○遭難之地」及「○○年九月○○」,年代已無法確認。日據時代,泰雅族少女莎韻冒著風雨,為返國入伍的老師送行,不幸失足落水而亡,日人特立此碑強化此事,塑造動人且具當時的時代教育意義故事。紀念碑與莎韻之鐘是同期設立,石碑及鐘上都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遭難之地」,但仍逃不過與其他日治時期遺跡相同的命運,遭到了毀損破壞,也因為道路拓寬,石碑歷經幾次搬移,而它們能一直保留至今而未消失,其實也真是不簡單了。

 

莎韻紀念碑20170804(3)

沙韻紀念碑,背景為武塔村。

 

2011年8月10日,業餘登山家、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因為尋找莎韻之路而失足身故於南澳束穗山中,又重新讓台灣探討起該事蹟,甚至有人仿原曲填詞於網路上悼念他。台新金總經理林克孝曾以kehhsiao之名,在知名登山網站『登山補給站』發表過數篇有關「沙韻之路」的文字記錄,記錄詳細而富有人文意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登山補給站網站,去追尋他找尋沙韻之路的傳奇過程。這幾篇應該也是林克孝出版的【找路】一書的​原始記錄。

 

1.沙韻之路─老武塔,流興,布蕭丸溫泉環型​路線  

2.沙韻之路二—古道下線以及流興下布蕭​丸之古道  

3.哈卡巴里斯舊部落遺址─沙韻之路系列三  

4.『沙韻之路』系列四─庫莫瑤舊部落與大濁​水北溪驚魂記  

5.『沙韻之路』系列五─庫巴玻叢林中的大駐​在所遺跡

  

莎韻紀念碑20170804(4)

石碑上的「愛國」及「莎韻」等字已遭抹去。

 

在林克孝【沙韻之路─老武塔,流興,布蕭丸溫泉環型路線】一篇曾如此敘述這個故事:「沙韻.哈勇 (Sayun Hayon) 是一位永遠留在17歲的泰雅少女。1938年9月27日,她和其他幾位族人協助日本警官(兼老師)田北正記揹運行李由南澳山區的流興社走下山,在過南澳南溪的獨木橋失足落水,香消玉殞且毫無蹤影。族人為了紀念她編了一首歌,因緣際會,日本台灣總督長谷川清不但聽到了歌,也知道了故事,感動不已,特別鑄了一口鐘贈給流興社。這個故事經過想像與宣染,竟成了一部電影「沙韻之鐘」,歌曲也漸漸轉化成電影的主題曲。多年以後,故事已完全被遺忘了,流興社荒廢了。「沙韻之鐘」安安靜靜的吊在蘇花公路旁為她特別蓋的小鐘亭裡,沒有什麼人注意。只有那首歌曲,被翻譯成美麗動人的「月光小夜曲」,仍不斷的讓很多人喜愛並唱著,只是不知道背後沙韻的故事。我決心去把這一條路走一遍,這條沙韻17歲時,生命最後一天走過的路,我稱它「沙韻之路」。」,很可惜林克孝也已隨著沙韻而去、殉山了。另外在其它網路中的記錄亦有述說:「經泰雅族耆老游清豐先生證實,此一事件實為日本人所杜撰。」。距今不到百年的莎韻故事,卻一直有著互有矛盾的紛歧說法,也許這也正反映出台灣歷史的特殊性吧。 歷史的考證就交給歷史學家吧,我們只是來感受一下這裡的氛圍。

 

莎韻紀念碑20170804(5)

 石碑背面的日本紀元亦已被刮除。

莎韻紀念碑20170804(6)

大致目前可識別的是:

「愛國乙女○○遭難之地」及「○○年九月○○」,

年代已無法確認。

莎韻紀念碑20170804(7)

「莎韻紀念碑」就位在南澳南溪堤防旁的道路盡頭。

莎韻紀念碑20170804(8)

「莎韻紀念碑」及涼亭平台全景。

莎韻紀念碑20170804(9)

武塔村及「莎韻紀念碑」涼亭平台全景。

莎韻紀念碑20170804(10)

群山環繞的「莎韻紀念碑」。

莎韻紀念碑20170804(11)

平台上的「莎韻紀念碑」。

莎韻紀念碑20170804(12)

武塔村社區的入口意象作品。

莎韻紀念碑20170804(13) 

宜蘭縣武塔國民小學。

南澳橫山20170804(1)

位於南澳武塔村後方的橫山、山頭在稜線後方。

南澳橫山20170804(2)

橫山:標高65公尺,森林三角點 (宜蘭南澳) 

南澳橫山20170804(3)

橫山:標高65公尺,森林三角點 (另一面)

南澳橫山20170804(4)

 回望橫山(基石山頭在後面)

 

不要看山小

夏天砍路陡上

爬起來

也是滿頭大汗

噓累累…

 

 

【關於林克孝】

 

他寫的書…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我出門去登一座沒爬過的山了-悼林克孝先生

Robert Frost: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

 

林克孝: 2009/1/13
我有時也會獨自上山,也很快發現在任何再安全的地方不小心摔一跤,
都可能讓自己陷在別人想找都找不到的地方。
所以也會揣摩如果陷入這種困境,我會怎麼想。
我會非常想念家人,我會在山上大聲喊我愛他們。
我會希望大家能堅強地原諒我的疏忽。
我希望大家能把有限的生命與相聚無線延長到想像中的一生。
我對山的浪漫想像使我走上這條路,希望大家在怪罪我之餘,
也能因為這個浪漫本質而用另一個角度欣賞我的莽撞。
不過,如果怪我可以使大家能消一些氣,我也會很甜蜜的接受。
被罵,此時是甜蜜的。大家要好好過這輩子。
我暫時回不去,如同我不能回到童年。
但我們一定會再相見。
我想知道我走後的地球發生什麼事,
也會準備一些我在另一個世界看到的其他地球難以想像的趣事,
讓我們下次相會有說不完的話題。
像爬山前的短暫分別,我出門去登一座沒爬過的山了!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總座林克孝墜谷 台新金證實:全力搶救中,目前情況不明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針對傳出台新金總經理林克孝在宜蘭登山時不幸墜谷消息,台新金今(11)日也證實這
項消息,林克孝這幾天確實休假,不幸發生意外,但目前情況不明,已請相關單位全
力搶救當中。

據了解,林克孝是在8月7日與兩名友人到南澳登山,進行泰雅族文化部落調查,原本
預計今日要下山,不過,昨日晚間當地搜救單位接獲通報,有3名登山客受困山中,其
中林克孝因在經過斷崖,不幸失足墜落70公尺深的山谷,目前空勤總隊正在救援當
中。

其實,林克孝不僅是金融家、經濟學者,更熱愛登山,高中還與學長們創立「登山
社」,就讀台大經濟系時,還一度鑽研技術攀岩,辦了台灣第一屆攀岩比賽,而且即
使身為台新金總經理,工作繁忙,林克孝有空還是會往山裡跑,尤其喜歡在山間找尋
古道,尋覓歷史遺跡,還曾出過相關書籍,這次傳出登山墜谷消息,也讓令人相當震
驚。

台新金也證實林克孝墜谷的消息,但台新金表示,目前情況不明,已請相關單位全力
搶救當中。

台新金今日股價盤中接近11時曾一度上漲至14.05元,隨後股價往下震盪,由於時間剛
好與傳出總經理林克孝墜谷送醫消息差不多,到11時33分左右台新金股價拉回至13.7
元。

 

◎林克孝與山 情緣數十年

2011-08-12 工商時報 【藍鈞達】

  身為經濟學博士,又是金控總經理,台新金總經理林克孝對全球金融情勢或銀
行經營哲學滿腹經綸,對時事也常有不凡的見解;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只要一講到
「山」,林克孝往往眼睛一亮,更加忘情的侃侃而談。

  山和林克孝從小就結下不解之緣,國中時他跟著父親登山,高中時甚至成立登
山社、學攀岩,大學挑戰十峻之首的玉山東峰北壁,就連終身大事都在山裡完成。林
克孝說過,到山裡可以感受「大地之母」的保護,山彷彿是他的摯友,跟他一起長
大。

  對於各條登山路徑,林克孝都瞭若指掌,舉凡初階的玉山、南湖大山、甚至是
奇萊主北峰等,對林克孝來說都是相交多年的好友,他也能信手拈來,說出哪段路最
美,或哪個時間點最適合攀爬。

  近年隨年齡漸長,加上結婚生子,林克孝曾說,自己的心境也有了轉變,過去
登高望遠的「征服」心態逐漸散去,反而愛追尋人煙罕至,原始又帶有生命力的山
林。

  去年,林克孝寫了「《找路》月光.沙韻.Klesan」這本書,敘述他被70年前宜
蘭南澳山區發生的泰雅女子「沙韻」失足落水的傳奇故事吸引,之後整整10年一頭栽
進尋找當地日據時代古道的探尋過程。

  也因此,林克孝和泰雅原住民結下了深厚的緣分,一同尋找各條古道,許多讀
過這本書的人都說,書中的他,更接近他們認識那個大學時愛登山,還擔任過現代詩
社社長的林克孝。

  在《找路》這本書中的照片,林克孝在山裡滿頭大汗,一頭亂髮,但臉上洋溢
著滿足的微笑,這是林克孝與山,數十年情誼最美的證明。

 

 

﹝本篇選取照片數:17﹞

 

20170804 莎韻之鐘 (宜蘭南澳)

2017.08.0莎韻之鐘 (宜蘭南澳)

莎韻之鐘20170804(1)

 莎韻之鐘就座落在蘇花公路旁,不注意容易錯過。

莎韻之鐘20170804(2)

 入口有一座類似鳥居的牌坊, 進入後隨即抵達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

  

車行台九線經宜蘭南澳很多回了,要不是因進入武塔村攀登立有森林三角點的橫山(標高65公尺),再加上兩次停車休息確認資料時,剛好停在【沙韻紀念碑】及【莎韻之鐘】旁,冥冥之中似乎註定要我們這次不能錯過這兩處充滿故事性的景點…。 

 

莎韻之鐘20170804(3)

莎韻紀念公園。

  

莎韻之鐘,或譯莎鴛之鐘、莎勇之鐘;該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已遷村,1960年轉移至今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一名泰雅族少女沙韻·哈勇(サヨン,sayon)因替日籍教師田北正記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而台灣總督為了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莎韻之鐘20170804(4)

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

  

莎韻之鐘位於蘇花公路134.7K里程指標旁、面對「葉家香」休息站左側的「莎韻紀念公園」內。這座公園並不大,入口有一座類似鳥居的牌坊, 進入後隨即抵達莎韻之鐘所在的鐘亭。鐘亭旁環繞著一片草坪,但今日所見的「葉家香」休息站並未營業、也似乎有一段時間未營業了,「莎韻紀念公園」雜草叢生、也似乎已荒廢好一陣子了。莎韻之鐘掛在鐘亭的中央高處,亭下有一塊大理石碑,正面寫著「莎韻之鐘」,背面則有莎韻之鐘」事略簡介:『西元一九三八年秋,本鄉泰雅族發生一起可歌可泣的事蹟,利有亨社少女莎韻‧哈勇,為送老師出征, 遭遇暴風雨,不幸失足掉落南澳南溪殉難,當時台灣總督為表彰莎韻的事蹟,頒贈了一只鐘給利有亨社, 以資紀念,這只鐘就稱為「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20170804(5)

莎韻之鐘。

  

根據網路資訊,每當整點時, 莎韻之鐘的鐘聲便會響起。先是日語的歌聲、即著名的《莎韻之歌》, 隨後則是國語版的《月光小夜曲》。但因行程匆匆、未能久留,不確定現在是否仍有所謂的整點歌聲之播放。創作於七、八十年前的《莎韻之歌》,即後來被翻唱成為國語歌曲的「月光小夜曲」。台灣總督府獲悉莎韻墜溪失蹤的事蹟,為配合當時戰時動員的需求,於是以此做為政治宣傳,將莎韻塑造成一位愛國少女, 因協助老師順利出征而不幸遇難。為了宣揚莎韻的「愛國行為」,總督府發動藝文界宣傳莎韻的英勇事蹟。 昭和16年(1941),台灣總督長谷川清親自頒贈一只紀念鐘給莎韻的家屬,並在莎韻遭難的地點立碑紀念。 《莎韻之鐘》的流行歌曲、繪畫、戲劇及小說紛紛問世,風靡一時。昭和17年(1942年),莎韻的故事更被改編成為電影, 也被編入小學教科書,而成為當時台灣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

  

莎韻之鐘20170804(6)

莎韻之鐘。

  

戰後,莎韻之鐘遭到了冷落的命運,紀念鐘下落不明,而莎韻的遭難紀念碑也遭到人為的破壞。莎韻的故事,在戰後也出現了種種不同的版本。距今不到百年的莎韻故事,卻一直有著互有矛盾的紛歧說法,也許這也正反映出台灣歷史的特殊性吧。 歷史的考證就交給歷史學家吧,我們只是來感受一下這裡的氛圍。據說【莎韻之鐘】只剩殘存的基台,已被人們遺忘在僻遠的舊利有亨社(流興社)的山林中。後續依維基百科資料,在二戰後鐘和紀念碑被毀。直至1990年代之後,該事蹟才再被流傳,亦有不少相關活動。例如:2004年10月份於桃園龜山、南投水里、雲林莿桐;由臺灣文建會主辦,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承辦,臺灣原住民原緣文化藝術團負責演出之原住民歌舞劇〈莎韻的故事〉。

 

莎韻之鐘20170804(7)

回望入口。

 

除此,2007年11月23日至24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亦於宜蘭南澳舉辦名稱為「臺灣的歷史記憶-莎韻之鐘殖民地文化的國際學術會議。會議中,不少臺、日、中、韓學者及事件見証人應邀參加。2011年8月10日,業餘登山家、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因為尋找莎韻之路而失足身故於南澳束穗山中,亦重新讓台灣探討起該事蹟,甚至有人仿原曲填詞於網路上悼念他。

 

莎韻之鐘20170804(8)

「莎韻之鐘」事略:

『西元一九三八年秋,本鄉泰雅族發生一起可歌可泣的事蹟,利有亨社少女莎韻‧哈勇,為送老師出征, 遭遇暴風雨,不幸失足掉落南澳南溪殉難,當時台灣總督為表彰莎韻的事蹟,頒贈了一只鐘給利有亨社, 以資紀念,這只鐘就稱為「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20170804(9)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雜草叢生、似乎已荒廢好一陣子了。

莎韻之鐘20170804(10)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現況。

莎韻之鐘20170804(11)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現況。

莎韻之鐘20170804(12)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現況。

莎韻之鐘20170804(13)

「莎韻紀念公園」周遭現況。

莎韻之鐘20170804(14)

回望入口類似鳥居的牌坊。

莎韻之鐘20170804(15)

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20170804(16)

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20170804(17)

離開前回望鐘亭。

莎韻之鐘20170804(18)

回望「莎韻紀念公園」。

莎韻之鐘20170804(19)

「莎韻紀念公園」牌坊。

莎韻之鐘20170804(20)

今日所見的「葉家香」休息站並未營業、

感覺也似乎有一段時間未營業了。

莎韻之鐘20170804(21)

莎韻之鐘位於蘇花公路134.7K里程指標旁、

面對「葉家香」休息站左側的「莎韻紀念公園」內。

莎韻之鐘20170804(22) 

蘇花公路134.7K里程旁的「莎韻紀念公園」及「莎韻之鐘」。

 

  

﹝本篇選取照片數:22﹞

 

20170806 台東海岸遇見「墾丁之花」~棋盤腳 (台東成功)

2017.08.06 台東海岸遇見「墾丁之花」~棋盤腳 (台東成功)

棋盤腳20170806(4) 

< /span> 棋盤腳,玉蕊科(Lecythidaceae)棋盤腳樹屬(Barringtonia)

棋盤腳20170806(15) 

< /span> 棋盤腳,俗名:棋盤腳樹、墾丁肉粽、魔鬼樹

 

這幾年拍過了幾次「穗花棋盤腳」

卻還沒遇見名字類似的棋盤腳樹

以前數次的環島台東及墾丁山旅

其實也忘了到底是否見過它?

不過這次雖然環島登山行程匆匆

但還是掛念著是否能在台東有緣一見…

沒有機會與時間

去耐心尋覓夜間開花的棋盤腳

但在尋找【南成功】三等基石的一大早

卻幸運巧遇了棋盤腳樹的花與果~~~

 

棋盤腳20170806(1)

 

【棋盤腳】Indian Barringtonia

學名:Barringtonia asiatica (L.) Kurz

科名:玉蕊科(Lecythidaceae)

棋盤腳樹屬(Barringtonia)

別名:墾丁肉粽、恆春大肉粽、

魔鬼樹、濱玉蕊

水茄苳、水貢仔、細葉棋盤腳樹

 

原產於臺灣東、南部及蘭嶼海岸、

馬來西亞、澳洲及太平洋諸島

現分布於台灣北部、南部海岸林

蘭嶼、綠島亦可見。

 

棋盤腳20170806(2)

 

棋盤腳為常綠喬木

樹高可達20公尺

樹幹常呈彎曲狀

樹枝平滑

葉大形

枝端叢生

長倒卵形

革質全緣

 

棋盤腳20170806(3)

 

棋盤腳的葉片大而光滑

花期在五月至十月

自傍晚開始展開

凌晨盛開

於清晨受粉完便凋落

花瓣呈白色

大多是4片,有些為5片

雄蕊佔多數

約300至500多枚

雌蕊只有1枚

有「墾丁之花」的美譽

 

棋盤腳20170806(5)

 

棋盤腳的名字來自於它的果實

最早幫它取名的學者

大概認為長得像棋盤的腳

所以稱呼其為「棋盤腳」

因為它也長得像肉粽

有人就叫它為「墾丁肉粽」

  

棋盤腳20170806(6)

 

葉叢生於枝條頂端

葉片成呈倒卵形

主脈明顯且光滑、革質

葉長可達25至40公分

寬約15至20公分

幾乎看不見葉柄

 

棋盤腳20170806(7)

 

總狀花序大型且頂生

花的直徑約10公分

有4枚花瓣為乳白色 

雄蕊高達300至400枚

花絲上端為淡紅色 

下端為白色很纖麗 

多在夏季夜間開花

 

棋盤腳20170806(8)

 

花開的時候

直徑可以有十公分長

小蕊比花瓣長

而且伸出花瓣之外

頂端的花藥是金黃色的

花絲的上半部是粉紅

而下半部是白色的

棋盤腳樹開花時間很短

主要是在晚間綻放白天凋謝

花朵的顏色是淺粉紅色

具淡雅幽香

到了白天多數的花瓣和雄蕊會先凋落

只留下一個長長的花柱

及綠色的「花萼筒」

隨著果實的成熟、長大

花柱會枯萎

花萼筒幾無變化

隨著果實的顏色由綠色轉為黃色

 

棋盤腳20170806(9)

棋盤腳20170806(10)

棋盤腳20170806(11)

棋盤腳20170806(12)

棋盤腳20170806(13)

 

夜間開花的棋盤腳樹

被蘭嶼的達悟族人稱為魔鬼樹

因為它所生長的熱帶海岸

恰巧是珠光鳳蝶與蘭嶼角鴞經常出沒的地方

而這兩種生物在達悟族人心中

如同惡靈與惡靈的化身

加上蘭嶼的海岸多為達悟族人的墓地所在

因此族人對棋盤腳是敬而遠之

任何部位都不予取用

據說綠島那裡的人們則稱它為「夏欖」

而台灣各地的人們

又另外給予了它們一堆名字

隨著時代的演進

它美麗的花朵與深沉的香氣

應該會慢慢洗刷它「魔鬼樹」的稱謂吧

  

棋盤腳20170806(14)

棋盤腳20170806(16)

棋盤腳20170806(17)

棋盤腳20170806(18)

棋盤腳20170806(19)

棋盤腳20170806(20)

棋盤腳20170806(21)

棋盤腳20170806(22)

棋盤腳20170806(23)

  

果實通常具有四個稜角

外型像古式棋盤的桌腳而得名

有4稜4面

少數是5稜5面

另也狀似粽子

又稱「墾丁肉粽」

果實構造與可可椰子相似

適於海漂及靠潮流傳播

 

棋盤腳20170806(24)

 

核果有四個稜形摺角為陀螺形狀

由側面看像似肉粽

由上往下面看像似棋盤桌腳

果皮富纖維質

既輕且具漂浮性

可藉洋流傳播繁衍

是海漂型的成員

棋盤腳可做為熱帶海岸防風樹種

惟缺點是不耐寒冷

  

棋盤腳20170806(25)

棋盤腳20170806(26)

左邊這棵即是棋盤腳樹 

棋盤腳20170806(27)

 

 

 

棋盤腳20170806(28)

 

現今因生育地經人為開發破壞

棋盤腳在台灣正逐漸減少

因此棋盤腳的保育

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

才能讓後代子孫

也能享有這珍貴的天然資產

  

台東成功20170806

 

放眼望去

四周盡是藍天及

雄偉的海岸山脈

  

南成功20170806(1)

 

南成功:標高46公尺,三等三角點730號

現已移位於台東縣成功鎮的

三民國民小學校園內

 

南成功20170806(2).JPG 

南成功三等三角點730號基石另一面

 

 

《墾丁棋盤腳花季》

棋盤腳樹在恆春半島,又有「墾丁之花」的美稱,並被墾丁國家公園列為瀕臨絕種的國寶級稀有植物,棋盤腳花的花期為每年5月至10月間,其中又屬6月至8月為開花最大期,讓暑假期間前往墾丁的遊客可於夜晚時分就近觀賞豔麗奪目的花姿,由於棋盤腳花有著純白4片~5片花瓣,並只擁有一枚雌蕊,但雄蕊多達300~500枚之多,故被戲稱為「男朋友最多的花」,棋盤腳花花苞於傍晚時分開始綻放,約兩個小時後完全盛開的花柱及花絲長達10公分,猶如夜間施放之煙火,隨後雄蕊便隨著花瓣一同慢慢掉落直至清晨僅存果實。

 

  

﹝本篇選取照片數:32﹞

 

20170708 嘉義神社《市定古蹟》 (嘉義市東區)

2017.07.08 嘉義神社市定古蹟》 (嘉義市東區)

嘉義神社20170708(1)

  
嘉義公園的古蹟園區內,主要就是日治時代嘉義神社的歷史遺跡。

嘉義神社20170708(2)

  
嘉義神社參道。

  

南下登山途中,突然想到位於嘉義公園內的嘉義神社,從國道三號的交流道過去應該不會太遠,便順道繞過去拜訪。

 

嘉義神社位於臺灣嘉義市嘉義公園內,社格屬國幣小社,神社本殿於中華民國統治臺灣後改為忠烈祠,並於1994年4月24日受火災全毀,原址於1998年改建為「射日塔」。其附屬館所在1998年被核定為嘉義市市定古蹟,古蹟範圍包括齋館、社務所、手水舍、參集所、神輿庫以及參道和參道兩旁的石燈籠和高麗犬石雕,其中的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經整修後於2001年1月5日開館啟用,命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嘉義神社20170708(3)

▲參道兩旁的石燈籠,

有的刻大正十年,

也有的刻大正九年。

 

嘉義神社創建於大正4年(1915年),當時的建築方位為坐北朝南;昭和15年(1940年)嘉義神社改建,昭和17年(1942年)完成社殿,成為坐東朝西的建築;昭和18年(1943年)其附屬館所齋館與社務所亦興建完成。齋館與社務所合起來即今日的嘉義市史蹟資料館。齋館與社務所兩棟建築使用的建築方式是屬於日式的「書院造」木構造,兩棟建築的空間互為串聯。兩棟建築的內部建築素材皆包括天花板、塌塌米地板、紙橫拉門、玄關、外廊道,皆是傳統的日本建築式樣。齋館的室內面積70坪,內部設有祭壇、式場與房間。社務所室內面積為61.16坪,整體格局略成L型,有中廊可以進出齋館,社務所的兩側則被隔為數個房間供神社的工作人員使用。

 

嘉義神社20170708(4)

▲參道兩旁的狛犬(高麗犬)石雕。

 

『射日塔』為一座高62公尺的塔式建築,共12層,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與『卓建光』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設計,有『嘉義市的新地標』之稱。其建築造型構想來自阿里山神木,塔身褐色的鋁條所形成的紋理與神木的外皮相似,塔的中間留有高40公尺的『一線天』,造形彷彿是劈開的神木。塔的基座為改建後的忠烈祠,以現代美術館方式設計,內部空間寬敞明亮,有別於傳統中國式的忠烈祠建築。二樓以上為射日塔主結構,大廳地版上有原住民祖靈百步蛇的馬賽克鑲嵌畫,三至九樓為為『一線天』主結構,第十、十一樓為三百六十度的眺望廳(可由二樓的電梯直達),可眺望嘉義市、阿里山、玉山、諸羅山河美景可盡收眼底。因時間匆匆且要收門票(50元)才能進入,此行並未入內參觀。

 

嘉義神社20170708(5)

▲參道兩旁的狛犬(高麗犬)石雕。

 

台灣尚存的日本神社遺跡,大多只剩殘跡而已, 其中以桃園神社保存最為完整,其次應該就屬嘉義神社了。這些倖存下來的遺跡,也成為了國家珍貴歷史古蹟,讓人們能親眼感受這些曾經存在的古老歷史文化遺跡。

 

嘉義神社20170708(6)

▲嘉義市忠烈祠。

嘉義神社20170708(7)

▲忠烈祠。

嘉義神社20170708(8)

▲嘉義神社參道。

嘉義神社20170708(9)

▲參道兩旁的石燈籠,

有的刻大正十年,

也有的刻大正九年。

嘉義神社20170708(10)

▲忠烈祠牌坊。

嘉義神社20170708(11)

▲嘉義神社已改為忠烈祠。

嘉義神社20170708(12)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館內展出嘉義相關的文史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13)

▲手水舍。

嘉義神社20170708(14)

 

▲手水舍內設置解說牌讓參觀民眾認識手水舍使用步驟:

(1)以右手拿長柄勺取水(每人只取一次水),洗左手。
(2)交左手持勺,洗右手。
(3)再交回右手持勺,將水倒於左手掌,用來漱口(或象徵性的用水拍嘴唇)。
(4)把勺子立起,以剩餘的水洗勺柄。
(5)最後將水勺放好,讓下個人使用。

 

嘉義神社20170708(15)

▲手水舍旁建築。

嘉義神社20170708(16)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館內展出嘉義相關的文史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17)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市長的話。

嘉義神社20170708(18)

▲進入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左為嘉義神社社務所,

右為嘉義神社齋館。

嘉義神社的社務所與齋館,

落成於昭和17年(1942),

內部建築素材包括天花板、

塌塌米地板、紙橫拉門、

玄關、外廊道等,

都採傳統的日式建築式樣。

嘉義神社20170708(19)

▲嘉義神社齋館。

嘉義神社20170708(20)

▲嘉義神社社務所。

嘉義神社20170708(21)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22)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23)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24)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25)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26)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27)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28)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29)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30)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部展覽資料。

嘉義神社20170708(31)

▲嘉義神社分為兩代,

第一代神社於1915年啟用,

其位置在現在射日塔的右前方,

當時因參拜人數多,

空間不敷使用而另建第二代神社。

嘉義神社20170708(32)

▲嘉義神社主祭神:能久親王

嘉義神社20170708(33)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一景及珍貴老樹黑松。

嘉義神社20170708(34)

▲往射日塔。

嘉義神社20170708(35)

▲射日塔。

嘉義神社20170708(36)

▲射日塔前石階回望神社參道。

嘉義神社20170708(37)

▲射日塔前石階俯瞰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嘉義神社20170708(38)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全景之一(左)。

嘉義神社20170708(39)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全景之一(中)。

嘉義神社20170708(40)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全景之一(右)。

 

隨後雨勢變大,

趕緊匆匆回到停車處,

隨即轉為滂沱大雨,

差點淋成落湯雞。

 

隨後繞到嘉義公園另一側,

大雨中尋訪十二門古砲遺跡。

 

 

﹝本篇選取照片數:40﹞

 

20160609 圓山水神社《市定古蹟》 (台北士林)

2016.06.09 圓山水神社《市定古蹟》 (台北士林)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6) 

  「圓山水神社」石碑。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2)

  由水神社第二層俯瞰。

 

圓山水神社位在臺北自來水事業處陽明分處(地址: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82號之1)旁的後山坡,就在熱鬧的圓山捷運站旁,只要不到十分鐘的步行時間,就能來到這座日式神社遺址。日治時期為了提供台北地區水源,日本政府在1928年動工,興建了「草山水道」,將陽明山的湧泉往下輸送。圓山水神社便屬於草山水道系統的遺跡之一。 當初興建工程艱辛,過程中有人員因此殉職。日後自來水公司的員工便募款興建了圓山水神社祭祀水神,祈求水道運作順暢,並告慰工程人員在天之靈。以前貯水池因屬水源重地不對外開放,功成身退後,2003年7月草山水道系統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圓山水神社屬於其範圍內,一般民眾遂得以參觀。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

▲自來水公司陽明分處入口。

 

圓山水神社雖不大,但仍具完整格局,由表參道拾級而上,依序會經過三層平台:入口處的淨手池、第二層的狛犬,主神社位於第三層。現在看到的水神社是根據日治基礎在79年因老舊而復建的,但仍保留了大多原始樣貌,並立了新石碑作紀念。神社在亭子內的石平台上,僅有小小數十公分高的迷你祭祀台。圓山水神社本來是採用日式木造神社的形式,戰後重建才改為中國式的紅柱青瓦亭。而本來祭祀的日本水神,也因為國民政府來台後,實施去日本化政策而改祀中國水神(大禹)。神社雖迷你,卻也承載了數十年歷史,並見證了政權之演變,復建至今雖還不到30幾年,但依舊能感受到其歷史的餘韻。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

▲入口處「圓山水神社路徑地圖」。

圓山水神社20160609(3)

▲由自來水公司陽明分處左側石階拾級而上。

圓山水神社20160609(4)

▲石階步道。

圓山水神社20160609(5)

▲圓山貯池旁邊的高塔,上方有「活水頭」的字樣。

圓山水神社20160609(6) 

▲民國79年所立「飲水思源」石碑。

圓山水神社20160609(7)

▲圓山水神社說明牌。

圓山水神社20160609(8)

▲由圓山水神社第二層俯瞰。

圓山水神社20160609(9)

▲由第二層仰望上層主神社。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0)

▲主神社前方兩側立有石燈籠。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1)

▲石燈籠,下方有著捐獻者「水道課有志…」芳名。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2)

▲由水神社第二層俯瞰。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3)

▲圓山水神社及石燈籠。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4)

▲圓山水神社共有三層。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5)

▲昭和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所立石碑(民國28年)。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6)

▲「圓山水神社」石碑。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7)

▲進神社前必須要洗手的手洗缽,

有「昭和十三年四月武部八三郎」捐獻者大名字樣。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8)

▲手洗缽(淨手池)。

圓山水神社20160609(19)

▲圓山水神社全景。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0)

▲石狛犬。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1)

▲面對水神社左邊帶著小狛犬的石狛犬,應該是母的吧。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2)

▲面對水神社右邊的石狛犬,應該就是公的囉。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3)

▲近看帶著小狛犬的石狛犬。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4)

▲水神社俯瞰。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5)

▲水神社後方有小徑可通往列為台灣小百岳的「劍潭山」。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6)

▲劍潭山,標高152公尺,二等三角點1064號。

圓山水神社20160609(27)

▲基石另一面號碼。

 

 

﹝本篇選取照片數:27﹞

 

20110410 猴硐神社《猴硐神社古道》 (新北瑞芳)

2011.04.10 猴硐神社猴硐神社古道》 (新北瑞芳)

猴硐神社20110410(20) 

  
黃金神社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12) 

  下方的第一個鳥居,為石造鳥居,屬明神鳥居系統之鳥居。

 

猴硐雖已來過多次,不過今天卻是第一次挑鐘萼木的花季前來造訪,鐘萼木花長的高、很美,輕海紋白蝶也是以此樹葉為食物。這次來也順便走了猴硐神社古道,探訪猴硐神社等猴硐景點。猴硐神社(こうどうじんじゃ)是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一座神社,創建年份不明(約昭和9年),原本稱為猴硐社,為社祠,可能是由當年興盛的瑞三礦業所奉獻,二戰後,猴硐神社並沒有馬上被破壞,但是隨著瑞三礦業的衰退,以及侯牡公路的開闢 ,最後難逃被拆除的命運,實際上損壞的年代不明,約在1975~1990年間(約民國64年~79年)。

 

猴硐神社20110410(1)

▲猴硐神社古道導覽圖。

 

隨著猴硐貓村的興起,本來已被歷史長河所遺忘的猴硐神社再度被人們所注意,目前拜殿已被改造成涼亭,頂端即本殿的基座遺址,在此可眺望整個猴硐地區、大小粗坑和三貂嶺等景觀,本殿基座後方另有一新建的階梯步道蜿蜒向下,可通往猴硐路上的懷德亭,離猴硐火車站很近。本殿已經消失,存留石製鳥居一座,木製鳥居一座,皆為明神系鳥居,參道已經修復,並且在兩旁有新製的石燈籠。猴硐神社位於猴硐坑上方的小山丘上,有數個入口可前往猴硐神社拜殿(猴硐神社主參拜道、猴硐神社副參拜道、前北縣政府新設步道等),目前拜殿已拆除,改建為涼亭。

 

猴硐神社20110410(2)

▲猴硐神社古道導覽圖。

 

猴硐神社,奉祀「天照大神」,每年大拜一次。由於此神社並非日本政府所建設的,所以規模不如國家級的神社規模,算地方級規模之神社,而再區分其規模,應屬為「社」級。目前猴硐神社規模除主殿外改拆除,其餘大致與原貌相同,目前神社遺址有石燈籠四座、鳥居兩座、參拜道石階等,並無發現任何相關石碑。

 

猴硐神社20110410(3)

▲猴硐神社古道導覽圖。

猴硐神社20110410(4)

▲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5)

▲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6)

▲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7)

▲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8)

▲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9)

▲拜殿已被改造成涼亭,頂端即本殿的基座遺址,

在此可眺望整個猴硐地區、大小粗坑和三貂嶺等景觀。

猴硐神社20110410(10)

▲鐘萼木花。

猴硐神社20110410(11)

▲我們從反方向過來,

先到達的鳥居應為位於上方的第二個鳥居,

為木材製造,

看起來已殘破不堪、似乎乏人照料。

猴硐神社20110410(12)

▲木造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13)

▲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14) 

▲拜殿目前已被改造成涼亭。

猴硐神社20110410(15)

▲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16)

▲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17)

▲回望木造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18)

▲回望木造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19)

▲我們由上而下、所以先經過了木造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20)

▲再經下方的第一個鳥居,為石造鳥居,

屬明神鳥居系統之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21)

▲石造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22)

▲神社指標。

猴硐神社20110410(23)

▲回望石造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24)

▲石燈籠。

猴硐神社20110410(25)

▲石造鳥居。

猴硐神社20110410(26)

▲美麗的鐘萼木花。

猴硐神社20110410(27)

▲猴硐神社俯瞰猴硐車站。

猴硐神社20110410(28)

▲新設步道仍在鋪設中。

猴硐神社20110410(29)

▲下抵公路之步道入口。

猴硐神社20110410(30)

▲北37-3.5K往「猴硐神社」指標,約5分。

猴硐神社20110410(31)

▲還在鋪設中的新建步道。

猴硐神社20110410(32) 

▲俯瞰猴硐車站全景。

 

 

﹝本篇選取照片數:32﹞

 

20100306 金瓜石神社《市定古蹟》 (新北瑞芳)

2010.03.06 金瓜石神社市定古蹟》 (新北瑞芳)

黃金神社20100306(14)

  黃金神社鳥居。

黃金神社20100306(22)

  回看黃金神社(金瓜石神社)遺址殿柱、石燈籠及鳥居。

 

來九份登山旅遊很多回了,但卻是第一次造訪「金瓜石神社」,「金瓜石神社」是金瓜石的重要遺址。這次並不是從黃金博物館後步道往山上走,而是改由地質公園往下走。今日傍晚時分、霧氣很重,也增添幾許懷古幽情。

 

黃金神社20100306(1)

▲此次是由地質公園下行前往黃金神社。

 

「金瓜石神社」又稱「黃金神社」,於日治時代興建、又稱山神社,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臨近九份,為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座具完整神道信仰空間而興建之神社,於2007年3月14日經臺北縣政府正式公告登錄為定為台北縣縣定古蹟(升格新北市政府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1897年(明治30年)10月,田中組投入開發金瓜石礦山。為了安定民心,翌年(1898年)旋於本山大金瓜岩嶂東側平地間初建該神社。1933年(昭和8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將神社移至現址並擴建之。當時神社包括寢殿、拜殿、洗手亭、參道,並於參道所經之處建立了鳥居三座、旗幟台五座、入苑銅牛乙座、石燈籠數十座。每年固定舉辦祭祀典禮,主祀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三神祇,為日本礦業人守護神。

 

黃金神社20100306(2)

▲黃昏時分、霧氣很重。

 

日人離台後,神社廢除並遭破壞棄置,現僅存有鳥居兩座、石燈籠四對、旗幟台一對及正殿石柱。後經重新認定後,神社現有遺跡,均被劃分於黃金博物園區園區範圍內的古蹟建築。前往方式若自行開車:1.瑞芳暖暖交流道下→台二丁線再往九份方向→黃金博物園區→入內依指示前往即可。2.花蓮、宜蘭地區:台2線旁水湳洞停車場→上行至黃金博物園區→入內依指示前往即可。

 

黃金神社20100306(3)

▲地質公園(Geo Park)。

黃金神社20100306(4)

▲地質公園步道。

黃金神社20100306(5)

地質公園路線圖。

黃金神社20100306(6)

▲步道前段平緩,後面則是要往下走。

黃金神社20100306(7)

▲往「黃金神社」指標。

黃金神社20100306(8)

▲下行接岔路。

黃金神社20100306(9)

▲金瓜石礦山紀要。

黃金神社20100306(10)

▲黃金神社位置圖。

黃金神社20100306(11)

▲礦區遺跡。

黃金神社20100306(12)

▲續上行往黃金神社。

黃金神社20100306(13)

▲續行。

黃金神社20100306(14)

▲抵達黃金神社。

黃金神社20100306(15)

▲金瓜石山神社說明牌。

黃金神社20100306(16)

▲黃金神社遺跡,兩旁有石燈籠及前方神社主殿的十根殿柱。

黃金神社20100306(17)

▲回望鳥居。鳥居(鳥居,Torii)是日本神社的建築之一,

傳說是連接神明居住的神域與人類居住的俗世之通道,

屬「結界」的一種。鳥居有多種形狀,

但大多均以兩根支柱與一至二根橫樑構成,

部分鳥居在橫樑中央有牌匾。

黃金神社20100306(18)

▲日人離台後,神社廢除並遭破壞棄置,很可惜。

黃金神社20100306(19)

▲黃金神社(金瓜石神社)殘留遺跡。

黃金神社20100306(20)

▲黃金神社(金瓜石神社)全貌。

黃金神社20100306(21)

▲黃金神社(金瓜石神社)殘留遺跡。

黃金神社20100306(22)

▲回看黃金神社(金瓜石神社)遺址殿柱、石燈籠及鳥居。

黃金神社20100306(23)

▲黃金神社(金瓜石神社)殘留遺跡。

黃金神社20100306(24)

▲回程。

黃金神社20100306(25)

▲離開黃金神社。

黃金神社20100306(26)

▲回望黃金神社(金瓜石神社)遺址。

黃金神社20100306(27)

▲回程步道途中。

黃金神社20100306(28)

▲回程步道途中。

黃金神社20100306(29)

▲回程步道途中。

黃金神社20100306(30) 

▲返回「黃金神社」指標處。

 

 

﹝本篇選取照片數:30﹞

 

20090426 通霄神社《歷史建築》 (苗栗通霄)

2009.04.26 通霄神社《歷史建築》 (苗栗通霄)

通霄神社20090426(7)

  通霄神社全貌。

通霄神社20090426(12)

 通霄神社外觀。

 

這是第五次拜訪通霄虎頭山,也是通霄神社重修後初訪,在登頂虎頭山基石前,會先經過通霄神社,就先參觀重修後的通霄神社。通霄,舊名「吞霄」,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吞霄」(Tonsuyan)社的居住地, 日據時代改為今名通霄。通霄設庄,屬於新竹州苗栗郡。此地最著名的歷史古蹟,是位於通霄市區北側的虎頭山公園山腰之「通霄神社」, 另外在虎頭山山頂基石旁,還有一座台灣僅見的「日俄戰爭紀念碑」。通霄神社興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昭和十二年(1937年),主祭天照大神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通霄神社20090426(1)

▲重修後的通霄神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台灣各地的日本神社多遭破壞拆毀,北台灣僅有桃園神社保存最為完整,其次就屬通霄神社了。當時的第二任通霄鎮長湯長城將拜殿改為通霄鎮忠烈祠,因除供奉先烈義士外還有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地方上遂又稱為鄭成功廟,神社社務所是通霄神社保存最完整的附屬建築物,但長期遭民眾佔用,遭到了改裝及部份破壞,缺乏妥善的維護。「通霄神社」於2002年11月26日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並得到文建會1700萬元補助而展開修復,正式的整修工程於2004年5月17日開始,於民國2005年1月24日完工。在九二一震災重建委員會襏款2000萬元維修復原通霄神社時,因為裡頭佔用的住戶不肯搬遷,故未能對歷史更悠久、更值得保存的原社務所部份進行維護。現在神社的主體建築物,僅剩拜殿較為完整,是光復之後改造過的面貌,拜殿依既有樣式修復,不再恢復神社舊貌。拜殿屋面則採取傳統日本神社銅皮包覆的樣式,因此形成了兼具中式與日式建築風味的日本神社。 

   

通霄神社20090426(2)

▲社務所是通霄神社保存最完整的附屬建築物,

但長期遭民眾佔用, 缺乏妥善的維護。

 

通霄神社社域由神官宿舍(或為休憩所)、社務所、第一鳥居、手水舍、參道及石燈籠、第二鳥居、拜殿、幣殿、本殿等建築組成。本殿周圍有玉垣圍繞,與幣殿、拜殿皆為神明造式樣,而目前本殿與幣殿只存基座,拜殿則雖留存部分原有木構但外觀已改為閩南建築式樣,至於已不存在的手水舍則為流造式樣,社務所為入母屋造,宿舍(休憩所)為寄棟造。通霄神社主殿只剩基台,神社前有車道盤桓而上,車道旁也有步道可通往山頂。虎頭山,海拔93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149號及三等三角點127號。山頂基石旁有一座日俄戰爭紀念碑的遺跡,台灣光復後,這座日俄戰爭紀念碑被駐守於虎頭山的國軍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原有的刻字被以水泥抹去,重新刻字漆色。

 

 

通霄神社20090426(3)

▲通霄神社外觀。

通霄神社20090426(4)

▲通霄神社外觀。

通霄神社20090426(5)

▲通霄神社外觀。

通霄神社20090426(6)

▲歷史更悠久、更值得保存的原社務所並未受到完善維護。 

通霄神社20090426(7)

▲通霄神社全貌。 

通霄神社20090426(8)

▲未在整修範圍內的社務所。 

通霄神社20090426(9)

▲未能維護完善的的社務所。

通霄神社20090426(10)

▲通霄神社全貌。

通霄神社20090426(11)

通霄神社鳥居及社務所。

通霄神社20090426(12)

通霄神社外觀。

通霄神社20090426(13)

通霄神社外觀。

通霄神社20090426(14)

通霄神社的石燈籠及鳥居石柱上的

「昭和」紀元已被抹去,未做復原。

通霄神社20090426(15)

通霄神社參道及石燈籠。

通霄神社20090426(16)

通霄神社後面的外觀。

通霄神社20090426(17)

通霄神社後面的展望。

通霄神社20090426(18) 

霄神社主殿只剩基台。 

通霄神社20090426(19)

通霄神社重修誌。 

通霄神社20090426(20)

通霄神社後面的外觀。

通霄神社20090426(21)

通霄神社後面另一角度外觀。 

通霄神社20090426(22)

虎頭山,海拔93公尺,二等三角點1149號及三等三角點127號。

通霄神社20090426(23)

虎頭山,海拔93公尺,二等三角點1149號及三等三角點127號。

通霄神社20090426(24)

山頂基石旁有一座日俄戰爭紀念碑的遺跡。

通霄神社20090426(25)

台灣光復後,這座日俄戰爭紀念碑被

駐守於虎頭山的國軍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

 

 

﹝本篇選取照片數: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