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3 普萊氏月桃與月桃名稱的紛紛擾擾

2014.04.13 普萊氏月桃與月桃名稱的紛紛擾擾

普萊氏月桃20140413(1)

( 普萊氏月桃 ) 

 

 

 

爬山的過程

月桃也是常見的植物

平時也常順手拍下經過的月桃之照片

 

今天主要是剛好手邊有前一陣子拍的幾張月桃照片

就稍微記錄一下有關【月桃】的一些內容

 

以前曾經在MIT台灣誌節目

看過一集在中部某林場介紹過月桃的種類

因為那個林場剛好有研究月桃的專家

也把每一種月桃都種在園中

 

因此~

也發現【月桃】同樣是讓人區分有點麻煩的植物

 

以後….基本上還是統稱為【月桃】~ 呵呵

 

 

目前專家大略整合出台灣的月桃約有七個親本種~

呂宋月桃 (A flabellate)

山月桃 (A. intermedia)

山薑 (A. japonica)

普萊氏月桃 (A. pricei)

島田氏月桃 (A. shimadae)

烏來月桃 (A uraiensis)

月桃 (A. zerumbet)等

 

餘下例如宜蘭月桃 (A. xilanensis)、台灣月桃 (A. xformosana) 等等

均為後六個親本種雜交而來

 

 

 

這一篇月桃照片及內容是《普萊氏月桃》 (A. pricei)

 

 

◎參考網路【普萊氏月桃】資料內容於下

 

 

Alpinia pricei Hayata 普萊氏月桃 [薑科]

 

Alpinia sasakii Hayata

 

別稱:短穗山姜(中國)

 

特徵:中小型月桃,高約1m。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

長30~50cm,寬3~9cm

邊緣及下表面中肋被毛,上表面常疏被毛

恆春半島族群,中肋上疏被毛。總狀花序,被毛

每朵花具短梗;小苞片,缺或短於3mm不明顯

花,筒狀,白色,唇瓣白色,具紅色點狀及條狀斑紋

蒴果,球形,徑約1cm,成熟時紅色;種子黑褐色

 

分布:特有種。全島1000公尺以下山區,北部

大屯火山群 海拔500~700m常見

多出現於林緣以及疏林內

花期通常在4~6月

 

 

 

(因非植物專家、純為拍照欣賞記錄,如有謬誤、敬請先進不吝指正賜教)

 

 

相關網路查詢相關資料

請參閱文末之【備註】

 

 

 

普萊氏月桃20140413(2)

普萊氏月桃20140413(3)

普萊氏月桃20140413(4)

普萊氏月桃20140413(5)

普萊氏月桃20140413(6)

 

 

 

 

 

原則上【月桃】就整理這一次

以後就不一一專篇記錄了…..

 

 

 

 

﹝本篇選取照片數:6 張﹞

 

 

 

【備註】

 

 以下相關參考資料來源、請連結點閱:

 

 

 

◎Hsu的部落格(201205221926普萊氏月桃)
http://blog.xuite.net/hsu042/twblog1/122927574-%E6%99%AE%E8%90%8A%E6%B0%8F%E6%9C%88%E6%A1%83

 

 

201205221926普萊氏月桃

 

Alpinia pricei Hayata 普萊氏月桃 [薑科]

 

Alpinia sasakii Hayata

 

別稱:短穗山姜(中國)

 

特徵:中小型月桃,高約1m。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30~50cm,寬3~9cm;邊緣及下表面中肋被毛,上表面常疏被毛,恆春半島族群,中肋上疏被毛。總狀花序,被毛,每朵花具短梗;小苞片,缺或短於3mm不明顯;花,筒狀,白色,唇瓣白色,具紅色點狀及條狀斑紋。蒴果,球形,徑約1cm,成熟時紅色;種子黑褐色。

 

分布:特有種。全島1000公尺以下山區,北部 大屯火山群 海拔500~700m常見,多出現於林緣以及疏林內。花期通常在4~6月。

 

台灣的 中型月桃種類多,差異細微,加上中間型個體數量多,是很難區分的一群;通常是根據葉被被毛情況,小苞片的有無以及形狀來區分。大屯火山群是個人常行走的山區,這裡海拔500~1000m範圍,常見 普萊氏月桃和 島田氏月桃(A. shimadae)兩種中型月桃。

 

兩者可根據植株大小判斷,前者通常高不及一公尺,後者可高達兩公尺以上;但僅以植株大小區分盲點太多,可以觀察有無小苞片加以區別。不過開花初期,小苞片緊密包裹花被片,似有若無,不好判斷;須待花開到一定程度,小苞片顏色稍深或子房裸露,才易區別。

 

人其實是很矛盾的,對自己熟悉的種類被合併,總覺得很無奈,如 杜鵑花科(ERICACEAE)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被大幅合併,即使說不出所以然,至少在情感上難以接受。當知道長期搞不定的一群 薑科(ZINGIBERACEAE) 月桃屬(ALPINIA),近20種(含變種)被整合成7個親本種時,感覺還真是高興,不能說幸災樂禍,但至少短期不會再冒出“新種”。

 

學者根據 台灣的 月桃分子及形態,大略整合出7個親本種,計有 呂宋月桃 (A flabellate)、山月桃 (A. intermedia)、山薑 (A. japonica)、普萊氏月桃 (A. pricei)、島田氏月桃 (A. shimadae)、烏來月桃 (A uraiensis)、月桃 (A. zerumbet)等,其他皆可能為上述種類天然雜交種。嘿、嘿、嘿,既然可能是雜交種,其變異必然極大;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僅就“標準特徵”介紹7親本以外種類,月桃的困擾就降低許多了。

 

 

 

 

 

◎台灣植物分類學會系列演講(三十)
http://www.tsps.org.tw/tsps_activities/tsps_activities_speech_100_30.htm

 

 

台灣植物分類學會系列演講(三十)

 

亂點鴛鴦譜-月桃篇 談植物種間雜交 – 劉淑娟 博士

 

主辦單位:台灣植物分類學會

 

協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林業試驗所
 
時間:2011年04月27日晚上七點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國際會議廳

劉淑娟 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亂點鴛鴦譜-月桃篇 談植物種間雜交

記錄/黃秉宏

 

月桃是劉淑娟博士就讀研究所期間的研究材料,這屬的植物當年是為了紀念植物學家 Alpini,故將該屬植物命名為 Alpinia spp.。這屬植物在生活上有相當多的用途,例如民俗、食品加工等等,某些月桃的品系在園藝上也相當受歡迎。

 

介紹了月桃生活上的用途後,劉淑娟博士也花了些時間與眾位介紹月桃的特性,月桃屬植物喜歡潮溼的地方,主要分在熱帶及亞熱帶,形態上可以依花序、小苞片的有無、唇瓣的大小顏色等協助區分月桃的種類,亦討論到部分形態特徵與月桃的分類鑑定等等是否穩定,例如花序下垂與否。
介紹完月桃大致的分類及類群,劉博士切入主題,月桃屬的植物雜交的情形是相當常見,然而雜交產生的個體卻常被命名為新種,劉博士整合其分子及形態證據,大略整合出台灣的月桃約有七個親本種,呂宋月桃 (A flabellate)、山月桃 (A. intermedia)、山薑 (A. japonica)、普萊氏月桃 (A. pricei)、島田氏月桃 (A. shimadae)、烏來月桃 (A uraiensis)、月桃 (A. zerumbet)等,餘下例如宜蘭月桃 (A. xilanensis)、台灣月桃 (A. xformosana) 等等均為後六個親本種雜交而來。對台下的聽眾而言,那麼多的月桃忽然間只剩七個,無不覺得驚訝。不過奇怪的是,7種親本種,卻只發表了9種雜交組合,似乎少了一些特別的雜交組合,而原因究竟為何?劉博士認為親本種海拔分佈的不同,或是各個親本種花期略為錯開等等,使得特定的月桃王不見王,不過劉博士也私下表示,尚不能排除發現新雜交種的可能性。

 

那究竟是誰替這些月桃們亂點鴛鴦譜呢? 劉博士一開始認為可能的「嫌犯」有蜂類、螞蟻、蝶、蝸牛等等,最後藉由多項觀察,認為蜂類「嫌疑」最大。同時於觀察授粉情況與探討前人文獻,發現月桃雖能自交,但卻因為其花柱彎曲性上午下午彎曲情況不一,使得雌蕊方向與花粉掉落時間錯開,難以自力授粉,讓台下對月桃授粉議題上有更深一層認識。

 

初步了解了台灣月桃雜交的情況,劉博士認為,未來可以針對月桃間雜交對於其多樣性的影響來探討,例如雜種種化 (hybrid speciation) 或基因滲入 (introgression) 都還未對月桃屬進行探究,未來是可以進行的目標。會後,聽眾發問非常的踴躍,許多聽眾對於月桃雜交的議題非常感興趣,有些聽眾也與劉博士分享自己野外觀察月桃的心得,也有部分聽眾期許劉博士未來可以再發現新的月桃親本種,或是雜交組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月桃屬植物之分類研究)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ntnugsweb.cgi?o=dntnucdr&i=sid=%2281NTNU0112007%22.&searchmode=basic

 

 

論文名稱: 臺灣月桃屬植物之分類研究
A taxonomic study of Alpinia Roxb. (Zingiberaceae) of Taiwan

 

研究生: 楊正仲 Jeng-Jong Wang
指導教授: 王震哲 Jenn-Che Wang

 

摘要:

 

本論文共處理臺灣產月桃屬植物14 個類群及一未確定類群。長穗月桃
( A. dolichocephala ) 及濁水月桃 (A. schumanniana) 分別併入島田氏
月桃(A. shimadai) 及月桃 (A. zerumbet);將川上氏月桃 ( A. kawaka-
mii ) 與考氏月桃 (A. copelandii)分開,並處理為島田氏月桃(A.shima-
dai) 之型(forma) ;屈尺月桃 (A. kusshakuensis) 與烏來月桃(A. ura-
iensis) 分開﹔將阿里山月桃 (A. sessiliflora) 處理為普來氏月桃 (A.
pricei) 之變種。另外確定兩個疑問種──角板山月桃(A. mesanthera)及
通洛月桃 (A. tonrokuensis) 之存在。其中臺灣月桃、屈尺月桃、角板山
月桃及通洛月桃等四分類群具中間型形態, 疑似為雜交種。依據外表形態
﹐尤其是花序及唇瓣之特徵﹐將這些種類歸屬於4 個亞節。
除傳統之形態特徵外﹐ 本研究另觀察染色體數目、花粉形態、地理分
布及生殖週期,並首次報導11個分類群之染色體數目。 省產本屬植物之染
色體皆為 2n =48 (四倍體),無種間差異;大部份種類之花粉可染率在90%
以上,但前述4 疑似雜交類群則僅35-65 % ,可支持形態觀察之推論; 而
共域分布、 花期重疊及同數染色體之現象或為導致雜交之有利因子,唯仍
需進一步研究以證實之。

 

 

 

( 為方便閱讀相關連結資料,部分參考資料摘錄如上,如有問題、請告知,回即刻將之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