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6 台南【七股鹽山】黃昏遊、順探【鹽場】(三等內補點)

 

日期:2012.8.6 (一)

天氣:晴

 

昨日台南過夜,原本今日要往南續行

但小兒子又出主意了~~

記得前年暑期遊墾丁

途中兩探塭子(一等三角點)、兩探埔頂(二等三角點)...

因臨時看地圖尋找、資料不全又逢大雨

就過而未竟.....

 

本來以為應該不會再有機會再去尋這幾顆摃龜基點

沒想到去年暑期不知是心中念念不忘

還是興之所至、而有機會再遊墾丁.....

這次資料有先準備較為齊全

也順道一舉成功摸到塭子(一等三角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立牌、標高7公尺,屏東佳冬)

不過雜草叢生,再度當了一次砍草義工、清開了一片空地

回想起來南島地圖確實有誤

真正找到基石後、倒也覺得此塭子(一等三角點)確實不好找...

 

而墾丁鵝鑾鼻龍磐公園的埔頂( 二等三角點No.1164、標高119公尺,屏東恆春) 

也在眾多遊客造訪的龍磐公園,一家四口往右深入無人草原

也成功順利找到這顆台灣最南二等原點

前面另有一顆基石

去時有經過、回程卻沒路過,草原太寬廣之故、去返路線有差

 

去年這趟旅程最後一天賦歸時

看圖順路夜探土城子(三等三角點No.592、標高4公尺,台南市安南區)

結果當然一無所獲...

 

沒想到今天一早小兒子又叨叨念著要先去找土城子基點

而土城子方向往西北、與原欲南下路程並不順路

但看小朋友這麼有興致~~

好吧!先找到土城子三等三角點再說...

等找到土城子三等三角點後

想想算了、今天就在這條台17線附近找找幾顆基石

不趕路了

不過天氣熱、效率不彰,才摸了幾顆基石就已近傍晚

途中看指標~~七股鹽山好像不遠了

幾次匆匆而過、對一般【景點】觀光區本就較無興致且時間寶貴

所以從未親眼目睹鹽山真面目

既然是鹽“山”

那這趟有緣就順路看看囉~~

一、探【鹽場】(聯勤測量隊內補三等232號)

( 16:56 七股鹽場辦公室 )

 

途中經過七股鹽場辦公室,門牌號碼:七股鄉鹽埕66號 (現在應是台南市七股區)

導航的小兒子說這裡有【鹽場】基石

臨時順路停車一探、因沒有事先準備資料

只能四週繞了一回試找看看

小兒子斬釘截鐵說基點位置在辦公室裡頭

但資料不全、無法掌握狀況

怎知~~還真的確實是有一顆鹽場基點~

【鹽場:台南市七股區,標高13公尺,聯勤測量隊內補三等232號銅標】


資料:

『若說明來意經同意後可由樓梯走到三樓,

再由右邊的門出辦公室屋頂,取左梯子至頂樓屋頂,

即可見到鹽場的內補232號三等三角點銅標;不在最高的蓄水塔上,

屋頂可眺望七股鹽山與鹽業博物館。』

( 七股鹽場辦公室,門牌號碼:七股鄉鹽埕66號 )

( 場區內散步找基石 )

( 17:00 在七股鹽場辦公室後面草原見到一根水泥柱 )

( 17:02 還好夏天天色晚暗,去看鹽山時間還夠 )

 

因資料未準備,當時不知台鹽公司七股鹽場辦公室頂樓確實有【聯勤測量隊內補三等232號銅標】

不過~現在心境已與早年不同...

錯過就錯過了,不強求之!

 

二、【七股鹽山】

( 17:05 沿指標來到七股鹽山大門口,才知道是要收費的景點 )

 

因時間已晚,就放棄不進入“攀登”鹽山了

反正遠眺鹽山、由各個角度眺望

也別有一番風味..

 

( 17:17 回眺鹽山 )

( 17:20 七股鹽田旅遊服務中心 )

( 17:20 沿176號公路原路南下 )

 

在天黑之前又奮力一登安平三等三角點

【安平:標高10公尺、三等三角點 546號 (台南市安平區)】

 

原本今天一路悠遊的行程

就因這一上一下幾乎沒路的風水山頭【安平

在天黑前下山後已是一身狼狽...

幸好有美麗的晚霞回饋全身冒汗的幾個傻子

忘了剛才強攻之苦、忘情在紅色霞光之下...

 

今天只好在台南繼續待上一晚了

再度回到昨天的舒適旅館

兩個小朋友沒想到不用等一年

又住進他們很喜歡的這家旅館

心裡可樂著呢 

順路先買好7-11便當、趕著去旅館看【三國】

小朋友更樂了

 

 

 

 

【備註】


◎ 補充資料:【七股鹽山】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七股鹽山位在台南市七股區和將軍區,是臺灣面積最大、最晚發展的七股鹽場遺蹟之ㄧ,總面積有2,700多公頃,全盛時每年產鹽11萬噸。目前已停止曬鹽生產,轉形成為著名的鹽業觀光據點,即新南瀛八景之一「鹽田曬玉」的所在地。由於鹽山如白雪耀眼,像長年堆雪的長白山,也稱作「南台的長白山」,來臺觀光的日本人則戲稱是「台灣的富士山」。最主要的鹽山有兩座,為鹽山主峰和鹽山北峰,前者是為七股鹽場末代的曬鹽,海拔高度為20公尺,約相當於七層樓高,堆儲之鹽約六萬噸;後者來自西澳洲,為粉碎鹽工廠的原料鹽。

 

歷史主條目:七股鹽場

七股的曬鹽最早是在明鄭時期1665年由鄭成功將領陳永華出任「統領勇衞」時開始教民曬鹽。在日治時期1935年分別由「台灣製鹽」、「南日本鹽業」兩株式會社逐步闢建,台灣戰後時期1971年由「台灣製鹽總廠」再加以闢建而成。全盛時期面積廣達2,700多公頃,每年產鹽110,000噸佔全臺總產量十分之六。由於鹽灘結晶池屬於土盤構造,所以成為工業用鹽的重要供應地。但是後期因生產成本偏高,無法與進口鹽競爭,台塩公司於2002年5月關閉曬鹽場,338年的曬鹽產業從此走入歷史,移轉產權為國有。

 

七股鹽場有三座鹽田如下:

台區鹽田:位於七股區鹽埕里西、北側,為「台灣製鹽株式會社」於1935年12月投資興建,1938年4月完成,面積398甲。

南鹽鹽田:位於七股區中寮里、頂山裡及將軍鄉口寮地區,是「南日本鹽業株式會社」於1938年6月投資興建,1942年完成,面積1691甲。

扇形鹽田:為台灣戰後時期台灣唯一新開發的鹽田,位於台區鹽田以北、將軍漁港以南,由「臺灣製鹽總廠」(後改制為臺鹽實業公司)於1971年1月投資興建,1977年6月完成,面積716公頃。

觀光資源台灣鹽博物館:外觀仿鹽山而建,是兼具傳統意象與現代感設計的博物館建築,館內介紹各國的鹽,展場內容有:歷史文物館、動手做實驗區、新產品體驗區、世界各地曬製鹽資訊與模型展示。館外有傳統示範鹽灘,可供遊客體驗與學習。

不沉之海:不沉之海的原理如同死海是海水密度大於人體密度,使得人體沉不下去,大約是三分之二浮在水面上,而剩餘的三分之一在水裡。因海水蘊藏着接近人體結構的胺基酸以及礦物質,可以促進細胞活化、養身、美容;另外有鹽泥,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能鬆弛神經、去除疲勞,有益於膚質改善。

 

附近景點

黑面琵鷺保護區:位在曾文溪出海口;由於有豐富浮游生物及溫暖氣候,主棲地近300公頃的潮坪淺灘為「黑面琵鷺保護區」。每年10月,吸引來自西伯利亞的黑面琵鷺來此渡冬。全世界目前黑面琵鷺總數800多隻,而來此地過冬的就約有500隻。

觀海樓:位於七股潟湖的中心,登高可遠眺潟湖的全景。湖內蚵架片片,為特殊的淺海養殖景觀。
七股潟湖:為古台江遺址,原為台江內海因山洪爆發導致陸化形成今日之景觀。形成全台最大之潟湖。
紅樹林:位七股溪出海口,面積約有2公傾,有成群鳥類聚集,是賞鳥的好地方。此處的紅樹林,大多為海茄苳,欖李、紅海欖(五梨跤)、水筆仔則較少看到。

將軍漁港

方圓美術館

蕭壠文化園區

麻豆鱷魚王

麻豆代天府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參考資料《七股舞琵琶》(台灣文學旅行系列:18)陳艷秋作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七股鹽山&oldid=18795512」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8%83%E8%82%A1%E9%B9%BD%E5%B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