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5 《變臉的世外桃源》— 中坑古道行

 

日期:2008.10.5(日)    
天氣:早上陽光燦爛,下午雷電交加
成員:SamHuang夫妻及兩個女兒(小三及小六)&MYMM夫妻及兩個兒子(小三及小四)

06:30 出發。經台66轉大溪交流道,北上二高。
07:34 接國道5號,出石碇交流道,縣106、縣106乙三叉路口會合。轉平溪方向往雙溪續行。
08:10 經平雙隧道至柑腳右轉北42往盤山坑方向行,路口見到一群山友集結,不知何往?續行約0.4K叉路取右經威惠廟,再1.4K叉路取右,續行0.7K抵達電桿外柑腳高分#45,路邊已停有三部車。考慮走路底民宅登山口或盤山坑古道接駁,續開車前探。
08:25 約行2.8K,經新興宮、興旺橋抵行車路底。領隊考量後決定退回外柑腳高分電桿#45,採中坑古道右線去左線回,順登枋山坑山的行程。
08:34 回外柑腳高分電桿#45,停車整裝。出發前一車5人(2男3女)隊伍也正好到來,路線相仿,看來一路上將熱鬧許多。
08:46 與5位山友同時出發,循電桿外柑腳高分#45叉路下行。
08:52 抵溪流前,左側有一座古橋,右向有路續行。溪旁停有一部吉普車及怪手,似乎持續進行著野溪整治工程。踏石過溪,右轉續行寬大土路,經電桿中坑高分#1。
08:54 經電桿中坑高分#4。
08:58 直行過溪後再左過溪,右轉續行。原有水泥路面,似乎已為大水沖刷斷裂。
09:00 經開啟的鐵門進入柚園,鐵門左側有一座水尾土地公,左上叉路可見工寮,但雜草叢生,水氣甚重。在此聞柚香及野薑花香,暫且歇息。
09:17~09:22 續行穿過大片柚園後再過溪。頻頻過溪,還好大家穿雨鞋,踏石涉水,順利通過。後方的5位山友腳著登山鞋,可能更要多花點工夫了。
09:26 途經開滿山徑兩側大片野薑花,右下方溪水淙淙。再經一小段柚園區。
09:28~09:35 直行過溪,溪前圍有牛欄,小心跨過。一番折騰後,全員過溪。過溪後上行,陽光下前方出綿延梯田草原風光,大家看到的第一句話就是:真是美啊!不久5位山友也來到草原,據說有人落溪,鞋子弄濕了。不過大家腳下好像都是濕的,也看不出來是誰落水,反正天氣好,影響也不大吧。
09:47 續行草原,右轉尋適當點,踏石過溪。直行方向也有路條引導向前。
09:50 抵達左右線交會處,先取右線。
09:54 出谷地,再過小溪,進入小徑。
09:55~09:57 小溯溪後,上乾溝路,明顯上坡。
10:04~09:19 出樹林,一處小草原~隱藏古道其中的美麗祕密基地,前方將陸續出現。隨後5位山友到來,稍聊後先行離開續行。左過小溪,左繞而上。
10:25 經小草原,暫歇。
10:28 續行。經小草原中段,右轉上行山徑。
10:31 經草原直行後,右上小徑。
10:36~39 經古厝遺址,香果樹林圍繞,雜草中散落磚牆殘塊。
10:41 經小草原,直行上切後,再出現一處狹長草原。前方正好山路分歧,直行續往中坑頭鞍部、枋山坑山,右往盤山坑古道。先至前方叉路前唯一的林蔭下席地而坐,歇息吃點心。
10:49 之前SAM兄與前輩開路時已造訪過附近盤山坑古道上土地公,此行我僅召集到小兒子及老婆共3人順路拜訪。取前方叉路右向盤山坑古道前行,10餘公尺後有路可左上接回中坑古道續行路徑。取直續行。
10:51 抵達大正十三年「福安宮」土地公祠。位水源上方,路徑右側數公尺處。
11:02 回程。遇5人隊伍也走過來,經說明他們剛才應該要取直行續走中坑古道,建議他們就順道前行10秒鐘,看一眼大正十三年的土地公吧。
11:05 回到小草原歇息處。
11:10 續走直行路線,經叉路,右可接回盤山坑古道。沿途左看尖尖無名山峰,一路讓人注目。
11:18 上到小草原,路左指標說明:「回往:1.中坑口、2.盤山坑;直往中坑頭鞍部、土地公、界石。」。續行緩上。
11:22 經右向墓地,應已遷移,只殘留凹陷痕跡,附近有金斗甕頂蓋。續行緩下,略左而行。
11:27 經指標:「回往中坑口(右線)、盤山坑,直往中坑頭鞍部、枋山坑山、左右二線10分後會合。」。
11:28 最後小草原前叉路,左可繞切草原下方竹林路,直接上切抵達小草原。卸下背包,好好逍遙一番。
11:34 歇息時間,5人隊伍也到來,他們決定於此午餐。我們則揹起背包準備續行,但小朋友異口同聲要留在這裡午餐,決定還是留在去程的最後一處草原享用午餐,也讓小朋友在這裡好好玩耍,滿足他們的願望。現下陽光雖然燦爛,心裡隱約感覺午後天氣會有變化,因雲氣已不斷自左側掩來,不過既已上山就好好享受吧。草原美好,陽光美好,一切有如人在桃花源。期間有幾位山友下山途經此處,原來是SAM兄舊識阿滿大姊等。休息期間,小朋友到處跑四處玩,在草原右側發現一大片古厝遺跡,稍事清理後還可以進入遺址內,憑弔一番。
13:45 不知不覺逍遙了兩個小時多,得出發了。
13:48 過小溪,為午餐水源處。小兒子說中午在此發現美麗瀑布,當然也要順道看一眼。循溪右行至瀑布處,幾道小而美的瀑布傾瀉而下。
13:57 觀瀑後回到續行路徑。
14:03 山徑陡上,應該是今日最陡的路段,沿途可見石階舊路遺跡。不久遇午餐時刻先行的5位山友撤退,應該還未到達中坑頭鞍部。不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之後將風雲變色。
14:20 上行步出山徑,接廢產道,左行一小段廢產道,即抵右向陡上中坑頭鞍部續行山徑入口。但該來的終於來了,昏暗的天色終於下雨了。撐傘,準備撤退。
14:30 到底雨會不會停,難以預測,只剩5分鐘路程到中坑頭鞍部,至少上去看看吧,也算完成中坑古道路線。等了10分鐘,最後依舊全員起步上登。
14:36 抵達中坑頭鞍部(H597M)。此地是古道"十字路口",立有鑛務課No.675及大正元年所建刻有「北頂雙溪行、南往闊瀨行、西石碇行」方向碑,及大正十一年翻修的「福安宮」(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非常熱鬧。
14:53 雨沒有打算停,我們也沒有打算繼續走枋山坑山(H676M,3-969)了,就此折返。大家的決定是正確的,之後可怕的雷電交加,重重的草原沼澤,強渡一道道惡水,這片世外桃源將徹底改變美麗、可愛的面目而變臉了。我們一家四口在2004/7~2005/7期間,已完成造訪闊瀨四星,所以沒有順登倒也不感遺憾。
14:57 下接廢產道,左行不久原路右下山徑。雨不僅未停更轉為大雷雨,想不到10月天有如此典型夏季型天候,一個多月前在高頂山、北五指山的下撤惡夢重演,都遇上當日全台累積雨量最大的地區。
15:15 原僅撐傘想捱過陣雨,也不得不停步穿上雨衣了。
15:19 左經瀑布處,過小溪。不經午餐處草原,直接由右側竹林繞過。
15:22 經叉路回頭看午餐處草原,已積水處處。後面的路改取草原左線回,雨始終未曾停過,這場超大雷陣雨,雷電交加,所有的梯田草原已成水鄉澤國,幾道溫馴野溪也將成為重重惡水等著我們!
15:30 經落差處左路,上行。
15:33 經草原,雷聲隆隆加閃電不斷,原本美麗的草原反而變成我們擔心的透空處,儘量快步通過,避開雷電時刻。
15:48 經草原、牛欄。山徑早已變成一道河流,積水處處,兒子見識過類似狀況,爬山爬久了難免遇到,也只能一路下山。
15:51 過溪,滂沱大雨中以為已接回左右線交會點,但走一走發現還不是。
15:58 一片大草原,由左緣通過,經一處樹枝架起的小橋,再通過梯田草原,其實要改叫"水田"了。
16:00~16:05 左過暴漲溪流,對岸可見牛欄,好像快返回左右線分岔點了。
16:08 續過梯田。
16:13 終於回抵左右線交會點,沿途的美麗草原、明媚風光,看來已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16:14 取右過河,雨鞋勉強還能撐住。
16:19 回抵第一處梯田草原,已經讓人難以相信早上時的景象,此刻積水處處如水田沼澤。
16:22 再過溪。暴漲的野溪,當然比﹝9:28﹞通過時困難多了,只是未料惡水一關比一關難過。
16:30 續經來時最後一處柚園,馬上右轉過溪,踏石早已淹沒,以拐仗摸索踏點,終於過關。還在後頭對著柚子品頭論足的兩個媽媽隨後趕上,也只能"潦"下去,整雙腳踏入水中,雨鞋直接下水了。續行通過大片野薑花叢。
16:37~16:43 去程﹝9:17﹞的溪水成為更大的連續兩處惡水障礙,完全找不到過溪點,終於我的雨鞋也不保了。左涉水接力強渡後,再幾個人手拉手通過湍急而較寬闊溪流處,八雙腿全部浸泡湍急溪水之中。
16:47~16:56 經柚園,暫歇聞柚香。續行通過水尾土地公及鐵門,以為一切關卡已過,殊不知更難通過的最後一道惡水在前方正等著考驗我們。
17:00 最後一道溪流前,原來的過溪踏石早已在滾滾溪水之下毫無蹤跡,原先的溪旁空地也不見蹤影了。
17:17~17:21 還好SAM兄在上游河堤下方找到過溪處,雙腿浸泡溪中接力渡溪,雨鞋裝滿溪水舉步維艱,加上河水沖力,細雨綿綿中好不容易終於全員安然通過了。兩個小男生過溪後還帶著興奮神情,直說好好玩!這趟行程又是一次腳本寫不出來的劇情啊!真是上山逍遙過頭,下山卻刺激過頭啊。
17:26 回到停車處,雨還是下著。
19:34 抵家。

【備註】闊瀨四星:

1.枋山坑山,標高676公尺,三等三角點969號。  

2.北豹子廚山,標高62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3.楣子寮尖山,標高599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4.南豹子廚山,標高593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1.柚園聞香(去程)。

2.踏石過溪(去程)。

3.草原處處(去程)。

 

4.午餐處草原~隱藏古道其間的最後一處美麗"祕密基地"。

 

5.午餐處草原附近的小瀑布。

 

6.中坑頭鞍部(H597M)的鑛務課No.675及大正元年所建方向碑。

7.處處水田(回程)。

8.重重惡水(回程)。

 

 

◎中坑古道土地公集錦。

1.柚園鐵門旁的水尾土地公。

2.盤山坑古道上的大正十三年「福安宮」土地公。

3.中坑頭鞍部大正十一年翻修的「福安宮」土地公(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

 

 

20080921 意外的幽徑~重遊峰頭尖!意外的展望~滿眼尖頭峰!

 

日期:2008.9.21(日)
天氣:晴
成員:MYMM夫妻及兩個兒子(小三及小四)

"平"溪出"尖"山,眾所周知,其中薯榔尖(H622M)、石筍尖(H520M)及峰頭尖(H609M)合稱平溪三尖,名聞遐邇,自然也很早就對其有所憧憬。初嚐平溪三尖滋味是在1997/8﹝薯榔尖、石筍尖連走–夫妻同行﹞、1999/8﹝峰頭尖–獨行﹞。並在2005/7帶著兩個中、大班兒子連登三坑山、石筍尖,再於2007/8抽空走薯榔尖O行,也讓小朋友深刻感受了這兩尖之『山雖不高、氣勢卻不凡』的味道。但峰頭尖對我來說印象普通(最深刻之印象是途中第一次看到豔紅鹿子百合花),重爬時機也許因此而遙遙無期。近日兒子帶領表哥表姐再登皇帝殿東西峰O行,望著前方壯闊峰頭尖連稜,他們也就逕自將其列為近期"登山目標"了。昨日四度探訪荷蘭古道、內寮古道周遭山徑,依舊悠遊至天黑,也終於把平等里到瑪蕃山、頂山西南峰、杏林山及竹篙山南峰所包圍的這塊區域及錯綜複雜路線,大致探索清楚了。隔日小兒子指名要爬峰頭尖,雖時已近中午,但心已動就行動吧。

13:20 台106線往平溪方向里程55K前藤寮坑站右轉靈糧堂叉路,行約0.9K取左上叉路,再行0.2K抵左向登山口,停車整裝起登。(H210M)
13:33 九年前走過這條路,但登山口樣貌已變,前段雜草多但尚無礙行走。經過溪流左上竹林後,粗大倒竹阻路,道蕪難行,又值正午時刻秋老虎發威,熱氣難擋,決定撤退,另尋他徑。
13:43 回抵登山口,另尋未曾走過的菁桐坑白石腳路線。車行回台106線經里程82K,續過平菁橋隨即右轉。在台106線小朋友說沿途有看到峰頭尖登山路線往前指示標誌,想著薯榔尖、石筍尖登山步道早已建設多年,或許峰頭尖現在也已有一條"康莊大道"路線了吧。不料,按圖索驥光找登山口就找了好一會,甚至起登後還不太確定是否走對,登山口附近並無明顯指標。正確路徑為過平菁橋右轉,約0.6K叉路左轉,再約0.3K民宅空地的左向小徑上登。
14:20 再次起步出發,距前次起步正好晚了一小時。取左入小徑,隨即右上。(H240M)
14:23 循寬大土路而行,天氣依然很熱,先找陰涼處休息補吃午餐。
14:43 續行。不久可見右下方水泥路底的廟宇建築,應是停車處的直行水泥路盡頭。
14:50 抵寬大溪流水源匯聚處。直行轉為小徑,右下過溪。
14:55 路旁野薑花陣陣香氣傳來。
14:59 空曠處姑婆芋叢生,左右皆可行,隨後兩路會合。
15:02 左過溪,循徑右轉上坡。
15:03 空曠地,竟見一畦畦菜園。
15:07 抵工寮,炊煙嬝嬝,一位老人家與我們打招呼,只聞聲不見人:「你們甘係來爬山?」。工寮僅露出屋頂,屋身為草樹遮蔽,一時還不知要從何處才能進入工寮。取右繞過工寮,溪前終於看到藍天隊指標:「往峰頭尖約90分」。隨即右下過溪,此刻時間似乎已非唯一能否登頂因素,前方路況明顯變差,卻是較大關鍵。取刀慢行,決定走多少算多少。
15:21 經右側小石洞。
15:40 經兩株併立猴不爬。
15:45 景觀原始,路徑濕滑,草長掩徑,小心前行。行進間大兒子驚見一條綠蛇自腳邊竄逃,不知是青竹絲或是青蛇?想不到這條路線如此原始有意境,若台106線沿途的峰頭尖指標是引導至此,一般遊客應該是不太可能勇往直前吧。
15:48 一處滑石壁,小心上攀。
15:53 擺脫迂迴緩上滑石路段,開始拉繩陡上。
15:58 上稜,此處還不是主稜。取左續行。
16:06 終於翻上主稜三叉路口,樹上有指標說明:「右往峰頭尖5~10分;左往瓜寮坑、平溪國中、臭頭山約150~180分;回往白石腳、菁桐車站約90分」。
16:08 取右續行攻頂。沿稜依舊有附近山區常見的雙扇蕨滿佈路徑兩側。
16:13 右向出現開闊視野,前方也轉為岩稜路段,兩個兒子高興地哇哇叫,他們最喜歡走岩壁攀上攀下的路了。小兒子邊走邊說:「我都不知道這裡有這麼漂亮的群峰啊!」,其實他大概也忘了周遭有很多山峰以前也登臨過了。沒想到這裡有這麼好的視野,也讓我對峰頭尖的舊有印象改觀,這次重爬看來收穫不少。
16:16 小兒子走在前面,已經先歡呼登頂了。
16:20 沿途賞景漫步登頂峰頭尖,山頭標高609公尺,立有一顆內務局補助三角點。此種三角點較少見,不過小兒子馬上想起上個月在宜蘭爬的貢仔子湖山、崩山湖山也是內務局補助三角點。而續行路段就是﹝13:20﹞所選擇的第一條路線,也是九年前登頂的路線。這次登頂也打破我心中長久以來峰頭尖無視野的舊印象,找個好角度,至少有三個方向可以讓人盡情覽景,尤其夕陽西下風景特別好看,難怪不管早出發晚出發常常都要賴在山上,而山頂也較昔日清爽許多。
16:50 夕陽西下表示時間不多了,趕緊原路下山。沿途再次左眺薯榔尖、石筍尖連稜及後方更高大的姜子寮山等連綿山脈,俯瞰台106線周遭景致,尤其前眺往臭頭山的聳立連峰,夕陽映照下的彩妝,令人無比震撼與嚮往,看來兒子又要把它列為近期的"登山目標"之一了。跟他們說前面也有一座爸爸媽媽爬過的"中央尖",小兒子說:「哇!這裡也有中央尖啊,只要有"尖"的山我都要去爬!有"尖"的山都很精彩!」,開始一路唸有"尖"的山名。
16:57 回抵稜線三叉路口。很想往前繼續走,但天色已晚,下回就從另一個方向來吧。取左原路下山。
17:00 右轉續下,雖然路況依舊原始、溼滑,但經來時踩踏一回,回程效率明顯提昇。
17:19 經左向小石洞。
17:26 經乾溝。
17:27 下抵竹林,循徑左折過小溪。
17:30 竹林處暫歇。
17:36 續行。
17:39 右過溪,回到「往峰頭尖約90分」指標及工寮處,老人家好像已經回家了。
17:42 續行。
17:44 左過溪。
17:54 右過最後一處溪流,回到平坦寬大土路,沿途野薑花香處處。
18:08 回抵登山口,天色已黑。
18:18 開車賦歸。
19:46 抵家。

 

1.菁桐坑白石腳路線登山口回眺薯榔尖、石筍尖。

2.沿途景觀原始,路徑濕滑,草長掩徑,頗有意境。

3.登頂峰頭尖前右眺薯榔尖、石筍尖等連綿山峰。

4.峰頭尖,標高609公尺,立有一顆內務局補助三角點。

5.峰頭尖眺望峰頭尖東峰往臭頭山、中央尖連稜。

6.峰頭尖山頂現況全貌。

7.峰頭尖南向展望。

8.峰頭尖回程途中眺望夕陽映照下的東向連稜及石壁景觀。

9.鏡頭拉近一點的峰頭尖眺望"中央尖"的照片(最後一座"尖頭峰")。

◎在同個地點看了好幾回的峰
頭尖連稜景致。

20080920 【平等森情祕語四】內寮古道、竹篙山南峰、擎天崗南峰、擎天崗東峰、擎天崗《濃濃牛味清幽行》

 

日期:2008.9.20(六)
天氣:晴
成員:一家四口

◎路線:平等里平菁街93巷內寮車站~內寮古道~▲竹篙山南峰~番婆厝~▲擎天崗南峰~▲擎天崗東峰~▲擎天崗山(未竟)~擎天崗~▲擎天崗南峰~內寮古道~內寮車站

◎行程記錄:

08:45 出發。
10:20 北上中山高至台北,轉士林循至善路行,經故宮續行再左轉平菁街,行約5K後抵達93巷及95巷叉路,取左邊的平菁路93巷至內寮車站附近停車整裝。炎夏已過,蚊蟲還是不少。
10:33 整裝後起步,經內寮車站。續直行過平菁街93巷100號民宅,門口大石上刻有「青山綠野淘夢園、日月星河彩虹谷」。隨即左上4.8K標示處步道,經水塔。
10:54 山徑有點混亂差點下切回到馬路。右上切回接正路,山徑寬大好走。
10:59 經左下內寮站叉路,續直行於竹林間遇到四位暫歇山友。
11:06 經左向兩座不鏽鋼水塔。
11:14 經3.9K標示處(H655M)叉路,右向過溪可接回100號民宅直行路線。取直續行,右下方溪流潺潺作響,有如悅耳的森林交響樂。
11:20 (~11:22)過溪,溪流由右變左。
11:25 經路左陽明山界柱,附近有駁崁。
11:29 左過溪後遇叉路。先取左上,下方沿溪行亦有路,不久兩路合一。
11:33 (~11:45)抵達廟身刻有「白雪知公老,黃金賜福人」土地公,暫歇。遇一對夫妻下山,說上次有在溪邊看見我們午餐,真巧,也承蒙告知後頭的牛隻路段。
11:50 (~11:56)續行抵達叉路。路口標示「左上往竹篙山南峰約10分」,先取左上。
12:02 經左向叉路,取直上行。途經小草原,散發濃濃牛騷味,偏左續行再右入林中山徑。
12:05 (~13:27)抵達竹篙山南峰,基石位於草原前方靠近柵欄附近。右向可仰望竹篙山,相對於南峰看起來高大許多。烈陽下於草原邊緣樹蔭下午餐。餐後原路退回,改取右路。

▲竹篙山南峰,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96號,標高713公尺。

13:30 接回12:02叉路,右轉原路下山。
13:36 (~13:51)回抵主線叉路口。小兒子眼尖又發現一隻虹彩叩頭蟲,喜不自勝地說:「爬山就有好東西,都市只有蟋蟀蚱蜢!」。先到前方右下方小溪畔休息。天候炎熱,有整路的清涼溪水真是不錯!
13:52 右過溪。
13:55 (~14:05)抵達番婆厝(H680M)。
14:07 經3.4K標示處叉路。直行或右路皆標示通往擎天崗,先取直行。
14:22 上行陡峭溪溝路,末段拉繩而上。
14:27 山徑右折上行接芒草中叉路,右向通往新圳頭山,即9/6上行路線,取左續行。
14:30 (~14:35)叉路。右轉步入草原,再次造訪碉堡前的擎天崗南峰。此次不原路退往擎天崗環型步道,暫歇後改取右下切茅草中山徑。

▲擎天崗南峰(瑪礁山北峰),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99號,標高780公尺。

14:33 經3.4K標示處。
14:36 陡下木梯。
14:39 (~14:45)過溪,接回3.6K標示處叉路。右向可接回前幾趟經過數次的帳篷休息處,先取左行。
14:56 接擎天崗環型步道,取右沿步道行。
15:07 (~15:13)經左碉堡處,視野不錯,一些遊客在碉堡下方陰影休息。於此遇見大批人員好像在進行登山訓練課程。續行接風櫃嘴步道,取右往風櫃嘴方向。
15:24 (15:58)抵達左向兩根木樁附近的擎天崗山東峰,應有基石但芒草叢生並沒有發現。坐在小草原泡茶賞景,感覺不錯,幸好也還沒有咄咄逼人的午後雷陣雨,不過仰望雲氣實在也很難確保呀。歇息後回到步道,原路折返往擎天崗遊客中心方向續行。

▲擎天崗山東峰(陽明山農場),台灣省政府精密導線點及北市三角點No.49,標高791公尺。

16:05 經擎天岡環型步道叉路,取直行。
16:06 (~16:08)經金包里大道叉路,城門旁一顆大正專賣局基石。
16:15 (~16:18)經擎天崗往竹篙山叉路。
16:20 過柵欄抵達土地公,廟後有路通往擎天崗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44號,H799M)。取刀入涼亭後方不明顯山徑,但芒草濃密,若硬上看來要付出不少代價,時間已晚,放棄登頂,先到遊客中心洗手間清理一番。此處遊客依然眾多,汽車也依然一位難求,小朋友不想待在熙攘人群中,催促趕快離開這裡。
16:55 往竹篙山方向下山,在擎天崗草原附近路旁,發現一頭悠哉泡澡的牛,吸引一堆遊客駐足觀看。續行經左向涼亭後,往竹篙山陡上。
17:01 過碉堡叉路,取右線直上,此回不登竹篙山,途中左入地面噴有"24"記號叉路,棄環型步道入草原。
17:03 經左向14:30擎天崗南峰叉路,不登南峰繼續直行。
17:05 經右向14:27上山叉路,改取直行路線下山。
17:07 出芒區,入雜木林山徑。
17:08 (~17:09)抵達叉路。直行路線前回已走過,改取右線下山。沿途濃濃牛騷味,不時有牛糞堆在路中,推糞龜快樂爬行其間。
17:14 經3.2K標示處。
17:18 接回14:07叉路,取左原路下山。
17:19 經番婆厝。
17:21 左過溪,經杉木空地。
17:23 經竹篙山南峰右向叉路,取直續行,經3.6K標示處。
17:24 經土地公。
17:26 (~17:31)暫歇,左向接近溪畔。續行左過溪,有牛欄。再經3.8K標示處。
17:35 經右向陽明山界柱。
17:37 直行過溪,續經3.9K標示處。
17:39 抵達11:14叉路,改取左向路徑下山。下行過溪後,再右轉山徑下坡而行。
17:44 攀繩而下,沿溪左行。
17:45 拉繩45度下行,這條路線應該比另一側上山路線要稍微"難走"些。
17:49 經4.4K標示處。
17:51 直行過乾溪,再直行通過一道溪流。
17:56 (~17:57)經4.7K標示處叉路。左過溪上行可接陽明山農場界柱叉路,再右轉即通往新圳頭山及清風亭。取直續行。
17:59 (~18:17)抵達出口路底民宅上方休憩平台,有桌椅可供歇息。天色漸黑,在此吹著晚風,享受清幽。
18:20 經內寮站,隨即抵達停車處,蚊蟲依舊不少。
18:35 整裝後賦歸。
19:50 抵家。

◎備註:

平等里至擎天崗周遭山徑雖易於親近,但實際路線錯綜複雜叉路極多,擁有草原地型且易起濃霧,牛隻經常出沒其間,行進間宜多加注意。

 

1.內寮古道途中「白雪知公老,黃金賜福人」土地公(11:33)。

2.竹篙山南峰,擁有一片草原,自成一處小天地。

 

3.竹篙山南峰基石近照(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96號,標高713公尺)。

4.內寮古道途中一景。

5.內寮古道途中番婆厝。

6.擎天崗金包里大路入口處。

 

7.回程仰望夕陽下的竹篙山。

8.回程叉路取右下往內寮古道下山,一路濃濃牛騷味

 

 

◎濃濃牛味的擎天崗下~~~尋幽探秘行~~~~~

1.﹝2008/08/30﹞北五指山下吃草的牛群!

2.﹝2008/09/06﹞竹篙山下嬉遊的牛群!

3.﹝2008/09/20﹞擎天崗草原泡澡的牛隻!

 

 

◎難怪擎天崗山東峰(陽明山農場)的兩顆基石如此難尋,
原來分別躲在芒區內,還隱藏得頗為隱密呀!
謝謝熱心山友前輩讓它們再度現身!

1.擎天崗山東峰的北市三角點第49號基石。(2008/11/16)

2.擎天崗山東峰的台灣省政府精密導線點基石。

3.幾度與牛狹路相逢!(2008/11/16)

 

 

20080906 【平等森情祕語三】雙胞鵝尾山、瑪礁古道、瑪礁山、擎天崗南峰、竹篙山《8字覓秘行》

 

日期:2008.9.6(六)
天氣:晴
成員:一家四口

◎路線:平等里平菁街95巷內厝車站~▲鵝尾山(基石之一)~▲鵝尾山(基石之二)~清風亭~瑪礁古道~▲新圳頭山~▲擎天崗南峰~▲竹篙山~93巷內寮車站~95巷內厝車站

◎行程記錄:

08:20 出發。
09:42 北上中山高至台北,轉士林循至善路行,經故宮續行再左轉平菁街,行約5K後抵達93巷及95巷叉路,取最右邊的平菁街95巷,至內厝橋附近停車。
10:03 整裝後起步。隨即在內厝橋與內厝站牌之間右上石階小路。小朋友發現"台灣大蝗",觀察一番後續行。
10:06 經叉路,左下可接回內厝站牌直行馬路。續行經路底民宅,四隻猛犬追出門口狂吠,幸經女主人吆喝制止,隨即接山徑上行。
10:11 抵達左向鵝尾山登山口。進入後發現路況不佳,先退回叉路口休息再次整裝。
10:16 重新取刀進入小徑,蚊蟲不少。
10:27 (~10:46)經雜草叢生山徑陡上後抵達鵝尾山的第一顆基石處,未列名No.1基石位在山頂右側數公尺山路間,夫妻二人十幾年前曾來此造訪。左向小徑續接清風亭,休息期間正好一位山友由此匆匆行至,隨後原路退回。暫歇後,先取右續行,經未列名No.1基石。

▲鵝尾山(基石之一),未列名No.1基石,標高523公尺。

10:55 抵達叉路,直行續往至善路約3公里。取右進入小徑。
10:56 (~11:16)抵達另一座鵝尾山基石處。山頂芒草叢生,竟然不太記得這裡到底來過沒?稍事清理,再原路折返。

▲鵝尾山(基石之二),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標高510公尺。

11:24 回抵鵝尾山未列名No.1基石山頂,改取直行。
11:31 經大石展望點。
11:34 接石階步道,取左行。
11:37 抵達清風亭。
11:48 稍歇後右轉進入涼亭後方山徑,續行瑪礁古道。
12:03 抵達基石立於山徑右側的新圳頭山。上周才剛來過,續直行。

▲新圳頭山(瑪礁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37(民國68年),標高550公尺。

12:26 經1.3K指示處,水管橫向而過。
12:27 抵達輔導會陽明山農場界柱叉路(1.3K標示處,H585M)。左路下往內寮車站,續直行。
12:37 (~12:47)小兒子肚子稍微有點感覺不舒服,暫歇。
12:49 (~12:54)抵達叉路。左上稜線路通往擎天崗、竹篙山,右線為溪谷線亦可通往擎天崗及北五指山、石梯嶺等,暫歇後取左上往擎天崗南峰、擎天崗環型步道。
13:01 (~13:55)抵達1.6K標示處空地,涼風習習。決定於此用餐,掛上兩頂吊床,兩個小朋友舒服躺臥午休。餐後續行,午飯期間,並無任何山友經過。
14:00 過1.7K標示處後,隨後經大片竹叢,左向有路條往下而去,不知是否可接往內寮古道?
14:08 經2K標示處。
14:13 路上一坨新鮮牛糞,共有三類昆蟲匍匐其上,當然包括推糞龜。遇二位山友下山,交會而過。
14:30 經2.7K標示處,山徑略緩下。之後山路二分,取左泥濘路徑行,隨後兩路會合。
14:32 經左向大水池,路中也有小水池。濃濃牛騷味,想必牛群常來休息。
14:34 (~14:35)經叉路(H765M)。指標說明左往內寮約50分,取直續行。
14:37 進入芒區。
14:40 經3.2K標示處。
14:41 經芒草間左向叉路,可通往內寮車站,取直續行。
14:43 (~15:22)離開直行山徑,右入草原,行一小段路後抵達碉堡前的擎天崗南峰基石處。直行有路下行,循徑可一路接回12:49直行叉路。享受此地草原氣氛後,原路退回叉路口,取右續行。

▲擎天崗南峰(瑪礁山北峰),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99號,標高780公尺。

15:29 接擎天崗環型步道,叉路口附近地面噴有"24"記號。取左沿步道行。
15:37 (~13:55)上行抵達已多次造訪的竹篙山,山頂一座碉堡,圖根點已遺失,有一顆陽明山農場界柱及立有足印草山之「草」字拓牌木樁。地圖有路可通往竹篙山南峰,但芒草濃密,下方平台還有牛群嬉遊,放棄續行。賞景後原路下山。

▲竹篙山,圖根點遺失,標高830公尺。

16:01 經右往南峰叉路,改取直行。
16:03 經木橋。
16:04 (~16:10)抵達右向小徑叉路。暫歇後取右行。      
16:16 又遇溪澗。夏日行走於此處處水源,真是不錯。
16:22 經3.6K標示處三叉路口,右過溪可上行抵達擎天崗南峰。取直續行。
16:30 溪流旁丁字叉路口,8/23曾在大雷雨中於附近迷航,而多晃了好一會,正好順登石梯嶺。
16:31 (~17:08)經搭有一頂帳篷的休息平台,休息泡茶。小朋友脫了鞋,在溪畔盡情享受清涼。歇息後續行。
17:09 經左向叉路,上次大雷雨中大概是在此錯過叉路。取直續行。
17:11 (~17:13)經三叉路口。左向為接往北五指山路徑,取直經8/30的午餐休息處。天色已晚,過溪續行。
17:16 經3K標示處後,左過溪。隨後再右過溪,水量因近日雨水充沛而明顯變多。
17:24 經台灣石。
17:29 下接平坦水管路。
17:31 經2.2K標示處。
17:33 (~17:35)經左水源柵門。取左下探。
17:37 (~17:39)過溪後接到8/23最後回程往水源頭的三叉路口。原路折返。
17:42 回抵叉路,取左續行。
17:52 (~17:54)經12:49叉路。取左直行回程。
17:55 (~17:56)返抵12:27陽明山農場界柱叉路,不取直行新圳頭山方向,改取右下往平菁街93巷內寮車站。
17:59 過溪後接小水泥路。右向亦可接往內寮古道,取左沿路下行。
18:01 (~18:05)抵達路底民宅上方休憩平台,有桌椅可供歇息。天色漸暗,暫歇後續行。
18:07 經右向4.8K標示處內寮古道叉路,取右上稍探,預計下回走此路線訪竹篙山南峰及其它遺漏的路線。
18:09 步出平菁街93巷100號宅,下行寬大馬路。
18:11 經內厝站牌叉路,取左路直行下山。
18:15 經土地公。
18:20 經法輪禪寺站。
18:22 經土地公右向叉路,續直行。
18:24 再經土地公。
18:33 經玉皇宮站。
18:34 步出93巷出口,左轉進入95巷,此刻天色早已全黑。
18:35 回到內厝站附近停車處。
18:52 整裝後賦歸。
20:00 抵家。

 

 

1.鵝尾山山頂之一(未列名No.1基石,標高523公尺)。

 

2.鵝尾山山頂之二(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標高510公尺)。

 

3.清風亭循瑪礁古道至瑪礁山途中,整齊排列、引人注目的陡上杉林路段。

4.過瑪礁山後的陽明山農場界柱叉路,下行可通往平菁街93巷內寮車站及內寮古道。

5.樹林間掛上兩頂吊床,兩兄弟卻寧可擠在同一頂吊床悠哉午休?

6.擎天崗南峰山頂,擁有一片草原,可眺望擎天崗周遭山景(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96號,標高780公尺)。

7.擎天崗南峰基石近照(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99號,標高780公尺)。

 

 

◎擎天崗環型步道有兩處叉路可接行擎天崗南峰,站在竹篙山頂則可清楚眺望擎天崗
山、擎天崗東峰、擎天崗南峰等各山頭。


8.擎天崗南峰接擎天崗環型步道,叉路口附近地面噴有"24"記號

9.擎天崗環型步道取此叉路經3.6K標示處三叉路口,右過溪亦可上行抵達擎天崗南峰(16:04)。

10.自竹篙山由左而右眺望擎天崗山、擎天崗東峰、擎天崗南峰等各山頭。

 

11.搭有一頂帳篷的休息平台處,鄰近溪流極為舒適方便。

 

20080830 【平等森情祕語二】新圳頭山、北五指山、高頂山、頂山、頂山西南峰、瑪蕃山、坪頂古圳步道《O形悠幽行》

 

日期:2008.8.30(六)
天氣:晴
成員:一家四口  

◎路線:平等里平菁街95巷內厝車站~清風亭~瑪礁古道~▲新圳頭山~坪林坑溪古道~▲北五指山~▲高頂山~▲頂山~▲頂山西南峰~▲瑪蕃山~風行咖啡~坪頂古圳步道~清風亭~內厝車站  

◎行程記錄:

07:20 出發。
08:35 北上中山高至台北,轉士林循至善路行,經故宮續行再左轉平菁街,行約5K後抵達93巷及95巷叉路,取最右邊的平菁街95巷,至內厝橋附近停車。
08:52 整裝後起步。
09:13 (~09:18)經內厝站不久,續行石階步道抵達清風亭(H480M)。一位爸爸帶著國中女兒來此作暑假"親山"作業,與我們一同步行至此,很可惜他們也僅到此為止,建議他們還是可以走走百年古圳步道也是不錯。暫歇後不取直行的兩條石階路,與他們告別,取清風亭左側後方山徑續行瑪礁古道。
09:33 (~09:54)抵達基石立於山徑右側的新圳頭山。

▲新圳頭山(瑪礁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37(民國68年),標高550公尺。

10:16 (~10:22)抵達陽明山農場界柱叉路口(1.3K標示處,H585M)。左下往內寮車站約10分,取直續行。不同上次荷蘭古道行,今日來往山友眾多,極為熱鬧。
10:26 抵達叉路(1.4K標示處,H595M)。左上稜線路通往擎天崗、竹篙山,右線為溪谷線亦可通往擎天崗。取右線(坪林坑溪古道)續行。
10:39 經右向柵門叉路,下行過溪後可通往水源頭(右)及北五指山(左)。
10:44 小朋友路上觀察推糞龜,雖有"異味",但推糞龜"踢"糞球動作狀極可愛。路上還有水管漏洞噴水,卻好像溫泉冒煙的特別景象。
10:58 (~11:02)經"台灣石",我們看起來的感覺是比較像一個"足印"或"足跡"。
11:15 右過溪。與於此歇息、沿途數度交會及請益的山友告別,隨後再左過溪,右轉續行。
11:20 經3K標示處。
11:25 (~12:32)過溪。前方空地為重要叉路口(H693M),左線續往擎天崗環型步道(左)或石梯嶺步道磺嘴山登山口(右),右線則通往北五指山、高頂山及風櫃嘴步道杏林山登山口。此處來往山客眾多,也有不少人於此休息或用餐。找一處遠離主線稍有一段距離處的溪邊午餐,其間來往山友及隊伍絡繹不絕。餐後取右線上行。
12:34 經叉路,有廢厝遺跡。左向仍可接往擎天崗環型步道,與方才左向叉路會合(8/23大雨中於此錯過下往瑪礁山轉折點)。取右續行。
12:38 經3.3K標示處。
12:44 經右向叉路。標示「往水源頭、內雙溪古道,H765M」。取直續行。
12:44 經3.5K標示處。
12:48 上抵叉路。取右續行。
12:56 抵4K標示處叉路。
13:11 續行抵達叉路。左向通往石梯嶺,取右續行。
13:23 (~13:56)一周內兩度登頂北五指山。天氣不錯,這回就好好躺臥草原,盡情享受北五指山頂的美好風光。歇息後循右向圍欄續行,前往荷蘭古道及高頂山方向。

▲北五指山,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86,標高795公尺。

14:02 (~14:10)也是一周內兩度登頂高頂山。直行續往荷蘭古道及風行咖啡登山口,不取。退回續往風櫃嘴步道。

▲高頂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40(民國68年4月),標高787公尺。

14:22 接上風櫃嘴石階步道,此處立有木製指標「左往擎天岡3.1K;右往風櫃口3.0K、內雙溪6.0K」。取右沿風櫃嘴石階步道往風櫃嘴方向行。
14:23 經「目前位置3.6Km」標示處(擎天崗0Km、風櫃口6.6Km)。
14:38 經「目前位置4.4Km」標示處(擎天崗0Km、風櫃口6.6Km)。
14:40 (~14:47)抵達步道右側草原中的頂山基石。暫歇後續行,不取直行之風櫃嘴步道,取右側隱藏頂山後方山徑續行。

▲頂山,三等三角點No.1033,標高768公尺,另有水源保護區界石及足印草山之「足」字拓牌木樁。

14:53 (~15:01)經叉路,右上芒草路,抵達茅草山頭的頂山西南峰基石。短暫停歇後取直續行,穿越一路芒草路。

▲頂山西南峰,No.3001基石,標高702公尺。

15:09 出芒區抵達杉林四叉路口。左方一條路,前方兩條路,都結有路條。手中地圖有一條左向叉路可通往頂山南峰(頂山溪山,北市三角點No.65,H660M),叉路口不是很確定。因2007年3月我們已經順路由風櫃嘴步道登頂過頂山南峰,今日計劃擬循瑪蕃山出風行咖啡再接清風亭回到95巷停車處。先取前方右路,有點難以前進,退回再走前方左路。
15:17 於芒區穿梭循徑右轉,進入雜木林區。
15:23 沿途僅見崇稜隊路標,續行路況不太明朗,決定退回杉林叉路口。
15:29 再次穿梭芒區,回到杉林四叉路口,改取左路續行。
15:29 經右向叉路,取直。
15:34 經左向叉路,取直。
15:39 經右下叉路,取左循芒區右緣穿越。
15:43 穿出芒區。看來瑪番山基石是隱藏在這附近芒草山頭之間,今日暫且擦身而過,下回有緣再訪。續行下坡。

▲瑪蕃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38號,標高702公尺。

15:52 一路陡下後,續行跨過駁崁,經一排竹叢。
15:58 步下小石階,右轉再經一排竹叢。
16:03 步出路底民宅前登山口。一部休旅車剛好開車來此探路,原來是風櫃嘴步道遇到的一對夫妻。他們好意要載我們一程,看著腳下雨鞋,好像今天沒弄得很髒,一家人就上車囉,謝謝他們的好意。小朋友爬山偶爾搭到便車,對他們也是很有趣的經驗之一呀。
16:08 隨即經過風行咖啡荷蘭古道登山口叉路(H460M),下行抵達坪頂古圳步道右向叉路。於此處下車,向熱心的山友夫妻感謝告別,也向他們簡單說明如何前往至善路。
16:12 取右下行階梯路,循水圳右行,沿途不少遊客於此消暑。途中巧遇數月前虎豹潭古道之行碰過面的幾位山友前輩迎面而來,打聲招呼後續行。看到前方母子三人停步與一位山友聊天,原來是再次巧遇AMILY山友。能在山中再次相遇真是有緣,大家聊了一會,也差點擔擱她追上隊友的腳步。
16:29 (~17:15)抵達上回8/23雨中下行的竹林水圳叉路,依舊在此駐足休息泡茶。此地不時有山友、遊客來往,與上次幽靜蒼涼氣氛殊異。歇息後,續沿水圳路行。
17:24 經小橋叉路。左為下行石階路,應取右上石階。先直行一遊屬於三條水圳最下方之"登峰圳"。
17:29 步道盡頭,水圳右折轉入"隧道"。稍歇後原路退回。
17:42 回到石階叉路,取左上行石階路。
17:43 經第二層水圳的"坪頂新圳",繼續上行石階路。
17:48 抵達第三層最高的"坪頂古圳",左轉沿水圳路行。其實不管"古"圳、"新"圳,都是百年老圳呀。
17:54 經右向刻有"坪頂古圳"字樣水圳隧道柵門。
17:56 (~18:05)經石階叉路回抵清風亭。稍歇後,續直行石階路下山。
18:08 下抵石階路底。
18:15 經內厝站回抵停車處。
18:25 整裝後賦歸。
19:40 抵家。

 

 

1.新圳頭山(瑪礁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37,標高550公尺。

 

2.新圳頭山基石近照(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37,標高550公尺)。

 

3.途經〈台灣石〉,
感覺頗似一個〈足印〉或〈足跡〉。

4.一周內兩度登頂高頂山,這回無大雷雨催人,就盡情享受北五指山頂草原美景。

 

5.高頂山附近圍欄是由荷蘭古道方向經高頂山往風櫃嘴步道、杏林山或左往北五指山的重要判斷地標。

6.頂山,三等三角點No.1033,標高768公尺。續往頂山西南峰山徑隱藏於頂山基石後方。

 

7.頂山基石近照(三等三角點No.1033,標高768公尺)。

8.頂山西南峰為芒草山頭,立有No.3001基石,標高702公尺。

 

9.頂山西南峰No.3001基石,位山徑旁芒草側。

 

10.頂山西南峰基石近照(No.3001基石,標高702公尺)。

11.回程於水圳步道泡茶歇息,正好洗滌奔波山林一日的身心。

 

 

20080705 夏日清涼行—【尖山湖(下洞)瀑布、順訪北宜古道(鞍部)土地公~水路去稜線回】

 

日期:2008.7.5(六)
天氣:晴
成員:一家四口

08:35 出發。又逢暑假來臨,這個出門時間勢必遇到國道五號的更嚴重塞車情況,而且回堵北二高的機率極高。還好前往位在坪林北宜古道附近的尖山湖瀑布,還有幾條替代道路可選擇。炎炎夏日到尖山湖瀑布一遊,應該是既清幽又清涼,但似乎許久未聞此區路況如何,研究周遭路線可長可短、可左可右,到時候再隨機應變了。
09:30 果然北上二高才過樹林收費站不久,就自收音機傳來福德隧道回堵兩公里的消息,不得已當機立斷,續行轉安坑交流道改走台九北宜公路。而北宜公路早已變成自行車、重型機車的天堂了,但仍要小心不時穿梭的大卡車。
10:05~10:15 坪林暫歇。
10:30 續行約11公里,過碧湖橋左轉台九約里程82.1K的尖山湖產道。
10:45 左入尖山湖產道行約3.9K,經台(刀部的台、注音:ㄓㄨㄥ)牛寮古道登山口,再行約0.3K右轉電桿尖山湖幹#69叉路,續行0.4K小車道,隨後停車尖山湖14號古樸石厝旁。這條路不易會車,還好最後20公尺才遇到一輛廂型車,車主好像躺臥後座正在午睡。此處變得有些髒亂,石厝前晾曬如萬國旗般的衣物,與一年前經此的印象比對,令人有些詫異。
11:10 大太陽下整裝後出發,穿過石厝前院,右向登山口往北宜古道、四堵戰備道;而登梳粧頭山、尖山湖瀑布應左行進入石厝旁小徑。不久再遇叉路,右路可經"幽美山稜"路線接北宜古道﹝指標:往北宜古道、專賣局基點;1.台牛寮十字鞍部約120分;2.鶯子頂山約180~200分﹞,取左往尖山湖瀑布方向前進﹝指標:梳粧頭山約100分(下洞水路上登)﹞。
11:23 山徑右下方溪水淙淙,不時可看到下切溪流路徑。
11:24 經小溪澗。
11:30 叉路。路口標示左向陡上約70~85分可上登梳粧頭山,直行尖山湖瀑布約120分。取直續行。
11:33 山徑右轉而下,踏石過溪。才走不到半小時,此處有水好玩,小朋友已吵著就地午餐,那就開爐囉。
12:39 四分之三的隊員提議,就在這裡玩水午覺,待到傍晚就回家。提議甚佳,但前頭有更"好玩"的尖山湖瀑布水路,還是向前邁進吧。沿溪右雜草路前行,發現右側似有平台石牆遺跡,一路向前延伸。
12:51 抵雙溪匯流處。涉水左過溪入Y字溪流中間小徑,沿兩溪中間小徑而行。
12:56 叉路。樹上指標說明:「取右過溪可往北宜古道馬鞍格最低鞍部,回往尖山湖14號約60分,直往尖山湖(下洞)瀑布、北宜古道土地公」。取左續行。
12:58 再經叉路。樹上指標說明:「右循稜線往北宜古道土地公;直經尖山湖(下洞)瀑布往北宜古道土地公」。取直續行。行未久,似乎聽到遠處山羌吼聲。前行之路為雜草荒徑,取出草刀循路條路跡而行。
13:03~13:04 左過溪,自此開始一連串的過溪路段。
13:05~13:06 右過溪,入小徑。
13:08 再左過溪。
13:24 溪水迴轉處,先取左過溪,溪中一顆大石長滿綠草,甚為有趣。過溪後右轉沿溪行,一條倒掛藤蔓好像鞦韆似的。
13:28 再右過溪,回望方才地型好像若順著溪邊右轉就可以直接過來了。
13:33 下溪處再右轉幾步,左轉涉水過溪。
13:37 左過溪。
13:41 左過溪,溪水稍深。
13:45 左過溪。
13:52 叉路。右向為過溪續行陡上路徑,取左循聲趨近瀑布,果然看見了不遠處秀麗雅緻的尖山湖(下洞)瀑布身影,是屬於秀氣的瀑布型態。雖非氣勢磅礡,但清幽寧靜、涼爽怡人,瀑底亦擁有一處深潭,小螃蟹、小蝦、小魚兒亦悠游自在。
14:42 在此處恬靜小天地,不知不覺也悠遊近一小時,按計畫至少還是要到北宜古道鞍部土地公繞一繞。啟程!退回叉路,過溪。自此即一路陡上,直到稜線三叉路口止。這段上行北宜古道的路徑,是今天唯一的連續陡上路段。
15:15 拉繩陡上。原先的悠閒心情,此刻轉為一身汗水淋漓。
15:20 陡上途中已可回望南向山頭稜脈。
15:24 左橫切上支稜,右轉繼續陡上。
15:32 陡上之間,衣衫已盡為汗水濕透,一路自瀑布爬升約兩百多公尺後,終於來到稜線三叉路口。樹上指標說明:「右向循稜線往尖山湖14號約120分;回經尖山湖(下洞)瀑布往尖山湖14號約120分;左往北宜古道約5分、土地公約10分」。
15:35 稍歇後,取左續行。
15:40~15:42  接上北宜古道,路口指標說明:「回往 1.下洞瀑布、2.循稜線往尖山湖14號約120~150分;左往土地公鞍部5分、梳粧樓山70分;右往北宜古道、四堵戰備道約160分(字跡不清?)」。
15:45~15:49 沿途古道路況不錯,幸好今天也沒遇到午後雷陣雨,看前方山頭陽光燦爛,陡下處先取右樹林小山頭前眺山景。
15:50 續行一小段下坡路後,抵達土地公鞍部。樹上掛有牌子:「北宜古道土地公,海拔:760M」。坐在此處休息片刻,感覺十分涼爽舒適,取溫度計一看,約莫23~24度左右,難怪如此涼爽怡人。廟身刻有"福德正神",而土地公早已雲遊去也?
16:12 今天時間不夠,若再續行頂河崙(專賣局No.11、H820M)則太趕(約45分),決定到此為止,原路折返。
16:16~16:18 北宜古道叉路。本來是打算取馬鞍格(約40分)、台牛寮鞍部(約45分),循幽美山稜(約90~120分)回程,估計約需3小時。但陰錯陽差之下未取直前行,今天就改走右向下切山徑回﹝12:58﹞三叉路口。北宜古道之緣,下回再續。
16:20 回抵﹝15:32﹞三叉路口,右下為原路往尖山湖瀑布水路,改取直行稜線路下山。
16:27 循路徑右轉下行。
16:31 拉黑繩陡下。
16:37 指標處,循稜右轉下行。
16:43 指標處,循稜左轉下行。
17:02 一路陡下,回抵﹝12:58﹞三叉路口。
17:03 接回原路取左續行下山,經左往北宜古道馬鞍格最低鞍部指標叉路,先取左過溪一探究竟。左過溪再入林中小徑不久,見到一處還在使用的簡易獵寮、設備不少。稍退回再循路徑左轉過溪,溪前見一張藍天隊老舊路條,左過溪再見到一張老舊路條,此後似乎路徑不清,時間不足也就不再前探,回到叉路附近溪水處休息吃點心。
17:36 歇息後回叉路左轉,原路續行下山。
16:37 左過雙溪匯流口。
17:41 經駁坎遺跡。
17:42~17:45 經午餐處,再次踏石過溪。
17:47 過乾溪溝。
17:53~17:56 經梳粧頭山叉路。
18:12 返回尖山湖14號石厝,看見一群人打著赤膊已經在圍爐吃晚餐了。怪不得早上看到一堆晾曬衣物,看來這群原住民應該是暫宿此石厝吧?不好意思打攪,打聲招呼後開車到台牛寮古道登山口附近的土地公廟休息整裝。換上一身乾淨衣物後,開車賦歸。

◎相關行程記錄:

山雨欲來梳粧稜、幽幽古道悠悠情《尖山湖古道~梳粧頂山~梳粧頭山~往下洞出14號石厝O型連走》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9976

 

 

 

1.探訪尖山湖(下洞)瀑布途中過溪路段。

 

2.前往尖山湖(下洞)瀑布途中過溪路段(13:28)。

3.尖山湖(下洞)瀑布(1)。

4.尖山湖(下洞)瀑布(2)。

5.尖山湖(下洞)瀑布(3)。

6.北宜古道(鞍部)土地公。

7.北宜古道(鞍部)土地公近照。

8.北宜古道上尖山湖瀑布、土地公三叉路口(16:18)。

 

 

印象中在台灣山岳雜誌創刊初期內容,曾經看過一篇與北宜古道鞍部土地公有關的文章,事隔多年才在拜訪尖山湖瀑布後,特別"順路"探訪這座土地公廟。

在網路查詢到該篇文章連結提供參考。

◎土地公、梳妝樓、湖桶古道七度行(作者:王志堅)
http://www.bignatural.org.tw/story/huton/huton.htm

 

20080628 一處勝景、兩座山峰、三段古道.....及無限韻味 ~ 【大平山、三方向山、紅壇古道、芊蓁坑古道、虎豹潭古道、虎豹潭】

 

 

日期:2008.06.28(六)
天氣:晴→陰→雨
成員:SAM夫妻及兩個女兒(小二及小五)&MYMM夫妻及兩個兒子(小二及小三)

前言:這條路線穿越古今、千迴百折,銜接前輩記錄中所稱呼的紅壇古道、芊蓁坑古道、虎豹潭古道,並可順登大平山、三方向山。雙泰產道9.9K與戲水勝地-虎豹潭兩處登山口相距約2.4K,可選擇O形、8字形等路線拜訪。全程在海拔高度620公尺(最高點:三方向山)以下漫走,溽暑季節前往,燠熱自然難免,但除進入古道伊始路段及三方向山山頂,幾乎全程行走林蔭之中,潺潺溪水不斷。中途過溪數次,且需經過泥淖之境,以著雨鞋為佳。當中部份路段,需仔細確認續行路條,以判別前進之正確途徑,以免全程約8~9小時的路程,有所擔擱。串聯此有山有水、古意盎然之境,部份路段容易再次湮沒,有緣能在汗水和雨水之中,親身走過一遭,也約略體驗了古道的曼妙風光及親山親水之無限韻味。

08:43 經兩個小時左右車程,與SAM一家四口會合虎豹潭。於此停放一部車,再共乘前往雙泰產道約9.9K處登山口,隨即於豔陽下步行出發。由往宜蘭向電桿:三叉坑高分#182左入小徑。行未久見左側一幢民宅,往左稍探,路止於溪流落差處前。仍取直行小徑,經菜園。
08:51 左過古意小橋。
08:56 經左側溪流匯集水窪,見到第一處指標:「直往大平山、橫山(紅壇古道)、虎豹潭;回往紅壇大平15號江宅」。
09:02 經右向寬大土路,取直續行。
09:06 穿梭幽暗林中山徑,乍見左側一道長長駁坎圍牆之物,看起來可能是廢棄宅厝遺跡。
09:11 上接寬大造林路,上切後旋即右轉,路徑寬大好走。
09:16 抵達四叉路口。直行為預定續往民宅方向路徑(指標:往破子寮山約60分),右向兩條山徑,前方第一條可接往8字路線之古橋四叉路口﹝15:31處﹞(指標:往橫山約100分、三方向山約120分);後方第二條則通往大平山頂(指標:往大平山約20分),先取之上坡續行。
09:23 中途透空路段,右向有不錯展望。
09:27 抵達▲大平山(大坪山),標高575公尺,立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樹林圍繞無展望。
09:42 原路下山。
09:53 回抵叉路口,巧遇登聯隊大隊人馬。Mori領隊前陣子辛苦踏查之餘,今日再次領軍讓隊員不必費神自行覓路,而能一窺古道奧妙,熱心精神令人感佩。曾有一面之緣的潘姐熟悉身影隨後抵達,兩年之後終於有機會說聲哈囉了。這塊空地一時齊集了二十幾人的身影,也頓時變得極為熱鬧。
10:00 與上登大平山的登聯隊分道揚鑣,取直續行。
10:18 出山徑,接馬路轉彎處。取右沿馬路上行。
10:21 電桿竿蓁高分#23附近棄馬路,右入小徑。小徑沿途可見木製電桿。
10:24 下坡抵鞍部小溪澗,續行上坡。
10:26 經右向叉路,取直續行。
10:31 過左側民宅,犬聲大作,其中一隻為三腳白犬。與屋主揮手致意,隨即通過民宅前院。續行馬路不久,於電桿竿蓁高分#35分10取右下切菜園。再轉入菜園右前方小徑,本應取小徑叉路右向不明顯下行山徑,一不注意,取直向寬大山路續進。
10:38 沿溪行至路底溪水匯集處,休息吃點心。
10:56 暫歇後找不到續行路,原路回頭尋找,這才發現路口正確下切山徑。
11:01 取正確路下切,回頭望見民宅主人在菜園上方馬路看著我們離去。
11:06 拾級而下,右有溪流,再拾級而上。
11:12 上切後再接寬大山路,取右續行。重覆之前類似的轉折路,有著熟悉感。不久循徑左折上行,山徑轉窄。
11:28 抵左向叉路,樹上釘有指標:「左往丁蘭山、破子寮山;回往大平27號、芊蓁坑古道、芊蓁橋」。取直續行。
11:36 穿越箭竹山徑。
11:52 穿過樹林縫隙,前眺三方向山突出山頭。續行下坡。
12:03 抵右向預定下山叉路口,指標說明:「直往三方向山約10~15分;回往丁蘭山約120分;右往紅壇、大平山、破子寮、虎豹潭(三方向山古道)」。取直續行。
12:09 續行上坡進入芒區。
12:12 經山徑右側一顆大溪水源保護區界水泥柱(76年)。
12:14 抵達芒草環繞的▲三方向山(大溪山),標高620公尺,立有三等三角點No.1126。太陽此刻正好短暫露臉,陽光灼人,令人難以久待。2004年11月曾自內寮土地公鞍部上登三方向山,當時還有一隻獵犬自登山口隨行上登,小兒子也還清楚記得。但當時山頂整闢寬大,芒草不高,站立山頂可盡情眺望。而此刻視野依舊不錯,桃源谷連稜、窖寮山連稜、來時路稜脈、龜山島等均一一陳列,只是要稍微移動身軀,避開高芒找個好角度。
12:35 原路下山。
12:36 出芒區。
12:39 回抵叉路,取左下行。
12:54 下抵雙溪匯流處,溪水潺潺,是午餐兼避暑的好地方。再次巧遇走8字路線與我們反向至此的登聯隊,他們正好餐畢準備上登三方向山,萍水相逢,就此告別。午餐期間小朋友玩水玩得盡興,但天色似乎越來越差。出門前已注意氣象預測,下雨機率70%,午後雷陣雨是躲不過的。裝水時被牛虻趁機連叮兩下,好比針刺一般,真是煩人的傢伙。上周在七兄弟山594峰午餐時,牛虻也是一直纏人,這小傢伙點蚊香也驅不走,叮人又很痛,蠻惱人的。
14:15 午餐完畢,整裝後沿溪繼續下行。
14:20 左過較寬闊溪流,經左向小徑,取直續行。
14:26 沿溪左行,雜草蕪然。
14:29 沿溪路而行,發現不對,仔細找尋路條,原來溪右可接回正路。
14:31 右下溪,過溪右。
14:32 沿溪左行,雜草荒嶺中隱約可見廢棄梯田處處。
14:37 左過溪,見到回往三方向山約60~70分指標,隨後見到左向叉路。發現兩條路均釘有續行指標,也都可通往紅壇、大平山、破子寮,只是左向多了可往"大平10號"及"橫山山路"的字跡,先停步確認。
14:43 研判地圖後,取左向叉路續行,一路雜草倒枝,路況不像近日有人使用,決定回撤。
14:47 回抵叉路,改取直而行。
14:50 沿溪左行,再右過溪。原先下著的絲絲細雨,漸漸轉大。
14:53~14:58 雨勢漸大得停步穿上雨衣了。續行通過兩段爛泥路,雨鞋在踩拔之間,穿越泥淖之境。
15:08 續行路徑雖寬大明顯,卻一路未見路條,回頭尋找正路。
15:10 回到正確叉路,應循路條取左向較不明顯叉路,再下切鑽過爛泥路。
15:12 直行仍為寬大路徑,取左下切過溪。
15:13~15:18 抵達雙溪會合口,左側深潭上方有一道寬闊的美麗瀑布景觀。雨中觀景,隨後通過溪流,溪流中屹立一株香果樹,有如中流砥柱。
15:26~15:28 穿越一大片"野牡丹花園",印象中好像不曾見過野牡丹如此大範圍、大規模盛開景觀。雨中賞花,好像身處花園之中。續行,再次向右趨近溪流。
15:31 抵達四叉路口。右向通過古橋,應該就是8字路線,可接往大平山四叉路口。直行左上階梯土徑可接往石盤寮瀑布、大平10號、橫山,應該就是接往﹝14:37﹞左向叉路;取右則可續往虎豹潭。SAM夫妻取出第二盒冰綠豆,雨中再次享用可口點心。
15:41 取虎豹潭方向續行。
15:48 直行溯溪而行,發現不對,退回下溪處,找到對向路條。取右過溪,小心踏石通過。
15:50 過岸右,取左行。
16:02 再左過溪,水有點深度,過溪左轉循路條續行。這一路而來,處處有叉路,常常要過溪,荒湮蔓草中,需仔細循路條而行,若一段時間不見路條
,則退回前一路條處尋找正確路徑。
16:07 左過小橋,續行上坡。
16:17~16:18 通過左側廢宅,直行似乎不對,仔細尋路及順便觀察周遭地型。確定後,續行通過廢宅之右向寬大土階下坡路徑,並取出雨傘,加強遮擋看來不打算停歇的雨勢。
16:33 先下後上行經越嶺點,高點右側木製電桿為竹子山高分#33。前眺山嵐景致,續行下坡。
16:41 下抵叉路,直行前方不遠處可見幾幢紅頂民宅及產業道路。沒想到既已看到廢宅,也接近民宅、產道,但此處叉路口的指標卻告訴我們,往虎豹潭尚需時約40~50分。取左續行,回程末了還是得在雨中通過這條雜草叢生路段,山徑沿途仍可見一路木製電桿。
16:57 通過一座美麗的"秋海棠橋"。
16:59 寬大土路枯木倒枝不少,經過右側溪水迴轉處,河面寬大,景色秀麗。
17:01 經左向叉路,路口指標說明:「左往橫山;直往虎豹潭約25分」。
17:02 通過古樸石橋及小土地公廟。
17:19 左下接小水泥路,左向通往大平34號民宅,有"此路不通"告示。取右下續行。
17:23 右過溪,抵達虎豹潭觀光步道。取左經公廁,回到虎豹潭入口處。雨勢暫歇,山景乍現,不久雲霧卻再度掩至,雨勢也再不曾停歇了。小朋友戲水一陣子,決定換上乾淨衣物,煮點心再逍遙一會的計畫也放棄了。
18:20 雨勢不斷之中,開車賦歸。經雙泰產道9.9K今日登山入口起點,實測兩地相隔約2.4K。
19:28 經雙溪、平溪,接國道五號石碇交流道。
20:17 抵家。

 

 

1.﹝08:52﹞越過小溪,走入親山親水古道之旅。

2.﹝09:27﹞大平山(大坪山),標高575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3.﹝10:27﹞通過民宅,續行不久需右轉下切菜園。

4.﹝12:14﹞三方向山(大溪山),標高620公尺,三等三角點No.1126。

5.三方向山的回憶~狗狗要先下山囉!(2004.11)

6.﹝15:00﹞雨中穿行廢棄梯田,不時踩過泥淖之境。

7.﹝15:13﹞雙溪會合口瀑布景觀~美麗的回饋。

8.﹝15:26﹞穿越大片"野牡丹花園"。

9.﹝16:17﹞通過廢宅,取右下行。

10.﹝17:02﹞通過古樸石橋(及小土地公廟)。

11.﹝17:50﹞終點站~虎豹潭戲水。

 

 

20080823 【平等森情祕語一】荷蘭古道、高頂山、杏林山、北五指山、石梯嶺、坪林坑溪古道《雷雨迷航行》

 

日期:2008.8.23(六)
天氣:早上晴朗,午後超大雷雨
成員:一家四口

◎路線:(至善路三段370巷)頂山車站~風行咖啡~荷蘭古道~▲高頂山~風櫃嘴步道~▲杏林山~▲北五指山~坪林坑溪古道~石梯嶺步道~▲石梯嶺~坪林坑溪古道~水源頭~坪頂古圳步道~頂山車站

◎行程記錄:

08:50 出發。
10:38 北上中山高至台北,轉士林循至善路行,經左往平菁街叉路不取,續直行再右轉過聖人橋,接上右往風櫃嘴叉路,取左經金雞土雞城、土地公,於路邊寬闊處停車。沿路探尋幾處登山口路況,多花了點時間。
10:56 整裝後起步。
11:10 經左下﹝溪山平等地區﹞坪頂古圳步道叉路(右側圍牆標示:直行往至善路三段370巷40-76號),取直上行過頂山站牌。
11:17 抵達風行咖啡叉路(H460M),取左上行進入荷蘭古道,路口有﹝休閒咖啡農園/荷蘭古道入口/←風行咖啡﹞標示。上行未久遇四人下山,其中一位山友自製寵物背架,架上背負一隻小型犬,吸引小朋友注目,饒富趣味。
11:31 經左樹枝搭建工寮。
11:36 經左木門,裡頭亦有小工寮。
11:45 經5.9K標示處(為熱心山友於山徑標示之里程,可對照清風亭、內寮車站等處詳細地圖),遇數人於此休息,續行不久拉繩陡上。
11:54 路徑漸漸平緩,隨後抵達叉路口。取右線上行,經5.6K標示處。
12:04 經5.5K標示處,遇1人下行。
12:15 晴朗天候開始變化,已下起毛毛細雨。
12:18 (~12:21)停步準備雨具,雨還不太大,先撐傘續行。
12:23 進入草原前遇一名老外帶犬下行,不久即進入美麗草原地帶。
12:28 (~12:58)於草原山徑左側一處草堆後方尋獲高頂山基石,此基石若不留意容易錯過。草原四周展望不錯,氣氛佳,還好細雨也僅飄落一會,駐足眺景,享受草原風光。休息後續直行,經過一道圍欄。

▲高頂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40(民國68年4月),標高787公尺。

13:12 接風櫃嘴步道,此處立有木製指標「左往擎天岡3.1K;右往風櫃口3.0K、內雙溪6.0K」。右轉沿石階步道續行,尋找左側杏林山入口。
13:22 感覺已偏離杏林山太遠,循原路上坡退回。
13:26 發現疑似山徑入口,離開石階步道,右入林中山徑。
13:29 上切草原再左轉上行往高點前進,途中遇叉路可左切下山。
13:31 直行入林。
13:32 抵達林中小草原地帶,杏林山基石即立於其中,另有山徑可續行通往瑞泉古道。

▲杏林山(森林山),北市地測精幹點市208,標高790公尺。

13:51 原路退回,改由中途叉路右轉下切。
13:56 (~14:00)接回風櫃嘴步道。暫歇後直行再次進入往高頂山草原區。此次不再登頂高頂山,進入圍欄之前,右轉往另一邊草原區高點緩步上行。
14:08 (~14:25)抵達草原區高點北五指山基石處,此處視野甚佳,已有一位山友坐在此處歇息。小朋友一來到大片草原,免不了奔馳跑跳,愉快至極。山友手中有一份清風亭取得之地圖,借來稍微瞭解下切往瑪礁山路況及叉路情形,不料烏雲快速襲捲而來,午後雷陣雨蓄勢待發,還未及盡情享受草原氣氛,大雨已然傾盆而下,趕緊揮別山友,撐傘取直下往新圳頭山(瑪礁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37)。

▲北五指山,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86,標高795公尺。

14:30 經叉路右往石梯頂,取左行。
14:31 經4.1K標示處。
14:33 雷雨越來越大,滂沱大雨中穿上雨衣,雷聲逼近,聲勢驚人。續經4K標示處叉路,左下往水源頭,取右續行,打算由地圖上最上面最後頭叉路再左下經瑪礁山、清風亭下山。大雨中一路前行,途經搭建一頂帳篷的休息處,雨並無停歇之意,暫停後續行。
15:19 (~15:42)經路右古厝遺址,大雨仍未有稍歇之意,雷聲隆隆,仍響在近處。暫於古厝帆布下躲雨,頭頂暴雨,腳踩爛泥,淒風苦雨中吃土司麵包配開水,補充體力。雨勢一直不停,看來不是"陣"雨而已,只好冒雨續行,路徑早已變成小河。
16:03 路幅漸漸變小,且雜草滋生,感到納悶。續行穿過小草原再入林中山徑,大雨之中左切右繞走了一小圈,沒想到又回到入林處。再重新入林,直行荒徑,路況不佳。
16:10 竟再度接上風櫃嘴步道。原來一時不察,不僅錯過了左下往瑪礁山叉路,也早已越過往擎天崗環型步道叉路。
16:13 霧濛濛雨不歇,幸好不再打雷。只好取右行打算重新由北五指山下山,隨後經磺嘴山柵欄叉路。
16:28 (~16:31)霧雨濛濛中辛苦上坡,順路登頂石梯嶺。中午時分的絡繹人潮,早已不見半點蹤影。寒風肅殺,氣氛蒼涼,霧茫茫中已無山景可眺。暫歇後續行。

▲石梯嶺,保林基石No.18、立有足印草山之「印」字拓牌木樁,標高862公尺。

16:43 右向發現叉路,改由此下切過溪。路徑已變湍急小河,山澗水勢暴漲。
16:54 再次回到14:30左上北五指山叉路,取右續行,今天第二度走上這條下山路。
16:56 再度經4K標示處,時間因素只好放棄瑪礁山路線,改取左下往水源頭,隨後通過兩道溪水。
17:12 左向溪瀑水勢明顯壯盛不少,這片山區的溪水、瀑布壯觀場面,應該難得有人能夠身臨其境吧,這也算是午後奔波狂暴雷雨下的"收穫"之一吧!
17:21 經5K標示處叉路,取直續行。
17:31 再遇叉路,取左續行。
17:37 經5.5K標示處,續行右過寬大溪流,左轉經大石上噴有5.6K標示處。
17:46 終於看見水管,表示快到水圳了。
17:47 下接水圳,右轉循水圳行,霧雨濛濛,天色昏暗,氣氛詭異。
17:55 (~17:59)出水圳柵門。此處標示「直往清風亭0.9K,左下往清風亭1K」。取左下行,渡溪後右轉經竹林續行。
18:11 (~18:18)再次接到水圳路,循水圳右行可通往清風亭。於此泡杯熱飲暖身後,取左續循水圳路行。雨勢不歇,濃霧籠罩,朦朧暮色散發紅光,透露極度詭異氣氛。
18:29 接上寬大水圳路,右下石階路可通往清風亭,取直續行。
18:32 左上階梯路,上行接回11:10叉路。
18:42 取右循馬路漫步回抵停車處,夜幕低垂,細雨卻不見停歇。
18:58 整裝後賦歸。
20:25 抵家。上網查詢氣象資料,今天大雨幾乎全集中在士林地區,真是運氣運氣呀!

 

 

1.高頂山基石隱藏於草原山徑左側一處草堆後方,若不留意容易錯過。

2.離開高頂山,直行續往風櫃嘴步道,杏林山山頭就在前方,擁有一片美麗的草原風光。

3.離開杏林山,再次越過風櫃嘴步道,進入草原續登北五指山。草原中一株開滿紅色果實的野鴨椿,引人注目。

4.北五指山頂眺望四周山景,不料烏雲快速襲捲而來,午後雷雨蓄勢待發。

5.離開山徑旁古厝遺址,冒雨前行意外順登石梯嶺。

 

 

◎高頂山、杏林山、北五指山之基石照片。

1.高頂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NO.140(民國68年4月),標高787公尺。

 

2.杏林山(森林山),北市地測精幹點市208,標高790公尺。

3.北五指山,北市地測精幹點市186,標高795公尺。

 

 

20080816 探訪陽明山區最長的瀑布【阿里磅瀑布】及竹子山古道、尖山湖步道〈青山瀑布〉、土地公嶺越嶺串連O形遊

 

日期:2008.8.16(六)
天氣:晴,途中飄點小雨
成員:SamHuang夫妻及兩個女兒(小二及小五)&MYMM夫妻及兩個兒子(小二及小三)

今日的行程是位在陽金公路附近的竹子山古道、阿里磅瀑布,清晨﹝6:30﹞出發後,未選擇二高-萬里-金山的路線,決定自仰德大道穿越陽金公路,前往約里程3K多處的北25叉路口會合。途中稍微擔擱,約﹝8:15﹞才在一路仰望竹子山、竹子山北北峰反射板的奔馳中,到達北25叉路口。一會合立刻左轉北25,附近廟宇廣場氣氛熱鬧,好像有黃金甘藷節的活動舉辦,還好一早通過此鄉間窄道,未受影響。行約4.5K遇叉路取右,再0.1K循天霞寺指標取左,再遇叉路取左循"竹子山古道"指標下行,行約0.4K於﹝8:33﹞抵達最後路底民宅前路邊停車。﹝8:53﹞整裝後出發,穿越前方幾戶民宅前院,最後通過倒照湖51號及49號土角厝不久,隨即離開水圳取右進入登山小徑。入口處有座古墓,山徑前則立有紅色告示牌。本來有一對夫妻遊客也要跟隨我們探訪陽明山區最長的瀑布~阿里磅瀑布,但一方面他們還要等人,我們則路程遙遠,還是與他們告別先行了。

今日天氣悶熱,於林中行進依舊揮汗如雨,﹝9:34~9:50﹞緩上抵達一處乾溪溝旁空地,大夥先於此暫歇,吃些點心、調整狀況。﹝9:55﹞循徑續行抵達幽靜空曠的林中 『福德同』土地公廟,廟前刻有一幅對聯「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福德同義工邱先生提供的指標說明:「右轉往觀瀑平台(約20分)、阿里磅瀑布(約40分)」〈一路可見邱先生提供之叉路指標,感謝〉。﹝10:02﹞休息後取道右上,﹝10:16﹞抵達四叉路口,樹幹上指標說明:「右往大崙稜線步道(返回倒照湖51號)約50分、左往竹子山北北峰(反射板)90分、回往福德同土地公廟10分、直往阿里磅瀑布約30分」。取直行方向繼續前進,先下後上。﹝10:23﹞抵達觀瀑台,是一處平坦空地,正好可遠眺路徑右方懸掛半天高的阿里磅瀑布全景。樹幹上懸掛有唐李白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提供過往訪客吟詩賞瀑。此處另有指標說明:「往阿里磅瀑布約20分」。﹝10:29﹞離開觀瀑台,繼續前進。﹝10:34﹞經乾溪溝,一路緩上緩下後,於﹝10:48﹞抵達阿里磅瀑布。還不到中午,但還是決定在此提前午餐,小朋友高興喊yeah,因為有一段長長時間可以玩遊戲了。

今日來訪,看到的陽明山區最長的瀑布~阿里磅瀑布,水量並不豐沛,呈現著"溫柔婉約"的樣貌。Sam夫妻回憶昔日造訪此地,水勢較大,下方則積水為潭。此刻岩石裸露,卻呈現著枯水期樣貌,然瀑布絕壁高聳環繞,也甚為可觀。。大夥在這些未被潭水淹沒的平坦大石上午餐休息,享受著無轟隆作響的幽靜瀑布景觀與氣氛。﹝12:17﹞午餐結束收拾完畢後,啟步續行。於瀑布處稍退回後,循路過溪床,陡上瀑步右方佈滿大石的高繞山徑,一路上切陡行,而此刻卻仍未見到停車處那對夫妻的身影。午後雲霧漸起,雖無風悶熱,卻也避免了烈陽直曬。山路步步高昇,往左繞行,開始陸續穿越幾段芒草叢,偶爾還飄下幾滴毛毛細雨。﹝12:43﹞陡上高點芒草山頭,回望北海岸風光,右眺高聳的竹子山、竹子山北北峰反射板,隨即循徑右下,繼續鑽行芒草山徑。再略為上昇後,轉為高大濃密箭竹林稜線路段,腳下不時出現隱藏凹縫,小心摸索前進。﹝12:43~12:46﹞抵達高點箭竹林山頭,猜測應該就是785M山頭吧。循山徑續行左下,路況漸漸轉佳、路幅也越來越寬闊。﹝13:00﹞經左向二坪頂古道叉路,取直續往土地公嶺、尖山湖紀念碑、青山瀑布方向。﹝13:05~13:10﹞對昆蟲頗有興趣的小兒子在雜木林行進中,一眼認出躲藏頭頂上方的虹彩叩頭蟲,興奮地告訴大家這是保育類昆蟲,大家也取出相機,努力拍下這隻散發彩虹光芒的美麗身影。

﹝13:13~13:16﹞續行再遇叉路,樹上指標說明:「右路往土地公嶺,左路往尖山湖紀念碑、青山瀑布、回往竹子山、二坪頂古道、阿里磅瀑布約70分、竹子山古道約180~200分。」。最終我們是要經土地公嶺越嶺鞍部福德祠繞回停車處,這兩條都是可行路線。大夥一陣七嘴八舌後,決定取左繞大圈走青山瀑布路線。再次出發隨即陡下,長長的幾段輔助繩索,新架設的居多,也感謝前人愛心。﹝13:33~13:38﹞下抵溪溝,暫歇後續行上坡。﹝13:39﹞上抵稜線,再遇叉路。此處立有:「左往二坪頂古道〈690M〉及右往青山瀑布、回往土地公嶺」指標,隨即取右往青山瀑布方向前進。續行的寬大山徑,令人走來頗為舒適,﹝13:51~13:56﹞於稜線之間行走,望著對面的豬母屏山,吹著涼涼山風,不論大小朋友,全都醉倒在這舒爽的氣氛中,決定在此暫時停下腳步,好好享受這股難以言喻、涼風吹到心坎裡的感覺。﹝14:17﹞續行山徑再次陡下,走在前方的小朋友已高喊接到寬大步道了。不久全員下抵尖山湖步道,而寬大的步道卻毫無過往遊客,就暫時在此坐臥歇腳、補充體力。

此叉路口附近樹幹上釘有藍天隊指標說明:「左往青山瀑布約45分」,因考慮會多繞一段距離不算短的馬路,也計畫下回也許再繞行另一圈青山瀑步、二坪頂古道之O形路線,﹝14:33﹞決定取右拾級而下,放棄順訪青山瀑布,原本的雙瀑遊計畫就此隨緣改變。此去寬大的石階步道,漸形陡峭,途中也未遇任何遊客。﹝14:41~14:53﹞下抵尖山湖紀念碑,又一陣涼風襲來,正好駐足享受徐來清風。尖山湖紀念碑位在步道旁,中間豎立一塊石碑,刻有「海軍將士戰死之地」字樣,兩側立有紀事碑文。仔細端詳內容,原來此處是紀念昔日戰亂年代於此墜機身亡的七名日本官兵。﹝15:03﹞續行之字陡下後,步出尖山湖步道最後入口,右轉沿小車道下行,不久遇叉路取左續下。﹝15:12﹞下抵北17,右轉續行馬路,隨後抵達右向閭山法主宮叉路。此刻又有了新的抉擇,其一是續踢馬路轉土地公嶺古道越嶺鞍部福德祠回兩湖村;其二是經法主宮、循山徑經土地公嶺接越嶺鞍部福德祠回兩湖村,既然先經此處就轉上去探探再做定奪了。隨後在抵達路底房舍前的右向雜草堆中找到續行山徑,而被雜草掩蓋的藍天隊指標說明:「往土地公嶺約50~60分」。看著山徑路況似乎不佳,還是決定回到馬路走第一條路線了。

在法主宮遇到當地一位長輩說明天好像有大隊人馬預約此處午餐,再蒙這位長輩指示,不用走回頭路,可左下經法主宮接回馬路。向他道謝後直接下切小路,不料這段捷徑的最後幾公尺,竟然遇倒木雜草阻路,還好隨身帶刀得以順利通過。﹝15:33﹞接上車道,左轉下行,隨即再次回到主線馬路,右轉續行。依手上地圖要找電桿#109的土地公嶺越嶺登山口叉路,一路確認、最後於﹝15:43﹞找到了電桿#113及#111之間的右向小車道叉路。七年前我們曾攜稚齡小兒造訪土地公嶺,但記憶已淡也不知是對是錯,上行小車道後,於﹝15:49﹞見到登山口上方的福德祠,才確信沒錯。長途跋涉後再次陡上,也再次一路揮汗如雨,在大夥的喘息聲中,爬昇了百公尺左右,在大家幾乎逼出最後一滴汗之後,﹝16:11﹞終於上抵古道越嶺鞍部福德祠〈H435M〉。大夥就先在此休息喘氣,至於左右路的山徑,依舊雜草叢生,此刻當然已無人想"順道"造訪右邊的土地公嶺(H525M、3-1013)或左邊的九芎林山(H420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了。不過這兩座山頭早年均曾造訪過,而第二度的緣份這回也只能就此擦身而過了。今日遠方不時傳來隆隆雷聲,幸好全程只飄了幾滴細雨,小朋友在此又發現了8隻十幾公分長的竹節蟲,忙得不亦樂乎。

﹝16:32 ﹞啟步直下越嶺古道,﹝16:50﹞經菜園,﹝16:52﹞下接柏油路。出口右向有間工寮,路底好像還有間宅舍。暫歇後取左沿小車道下行,﹝16:57﹞下接叉路,此處正好位在北21-10K里程指標,取右續沿北21回程。﹝17:09﹞經右向天霞寺,隨即通過電桿竹里高分#20及北21-9K里程指標,一路尋找地圖上標示的串連小徑。﹝17:11﹞過竹里一橋後,發現右向有一條明顯石階卻雜草叢生的保甲路,但小朋友異口同聲說不想走這條小路,老爸老媽也不想再砍路了,決定休息後繼續沿北21前進。稍後接上8K里程指標處右向往兩湖村叉路口,一位老伯好心自後追過來指點,與老伯拜謝後取右上行,循兩湖村指標繼續前進,不久即看到5.5K里程指標。﹝17:42﹞右轉叉路,再次見到熟悉的"竹子山古道"指標。﹝17:46﹞在滿眼的美麗梯田風光中,返回停車處。民宅老伯於路底迎接我們,說看我們停了一天車,如果6點前還沒回來,天也黑了就打算報警。好險!像我們有時喜歡逍遙到天黑的行程,對於一些好心的山友或是當地主人,偶爾還真的會發生這種可能的誤會,好像也難以百分之百避免,也只有感謝他們的關心了。幾位老伯、大嬸對4個小朋友能走一天山路,不免好奇詢問,也不忘讚賞幾句,我們也順便跟他們買了兩大袋地瓜及一些蔬果。﹝18:08﹞整裝後開車賦歸,原路經北25回到陽金公路,改取道台2線經金山、萬里、二高,南下回程。﹝20:05﹞順利返家,結束這趟探訪陽明山區最長的瀑布~阿里磅瀑布及竹子山古道、尖山湖步道、土地公嶺越嶺的串連O形遊。

 

 

1.竹子山古道~『福德同』土地公廟,廟前對聯「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

2.觀瀑台~遠眺阿里磅瀑布全景。

3.阿里磅瀑布近影。

 

4.阿里磅瀑布下方岩石裸露,呈現著"枯水期"樣貌。

 

5.一路伴隨的竹子山、竹子山北北峰(反射板)。

 

6.尖山湖步道最後之字陡下出口。

7.土地公嶺古道越嶺鞍部福德祠。

8.黃昏時刻O形繞回倒照湖49號登山口(前方路底)。

 

 

20080503 【坪 林 焱 遇 記 】火炎山、火炎山北峰、火炎山東峰

﹝前言﹞

苗栗以北地區,以火炎山為名者,有不少座。如三義火炎山(另有南火炎山)、三灣火炎山、澳底火炎山(澳底尖)、坪林火炎山(另有火炎山東峰、火炎山北峰)及名字類似的土城火燄山等。在過往拜訪山林的歲月裡,除了坪林火炎山群峰,全家也或多或少造訪過各地同名火炎山了。而此次拜訪的坪林火炎山群峰,比起其他同名山峰,或許較為冷門。但悠遊其間滿山茶園風光及翡翠水庫上游北勢溪景致,也是美景處處,值得一遊。而入夜後,"繁星"點點,更是處處驚奇。但其副峰之一的北峰,攀爬起來較為冷僻辛苦,想順道一遊者得作好心理準備。

﹝記錄﹞

日期:2008.05.03(六)    
天氣:晴
成員:MYMM夫妻及兩個兒子(小二及小三)

09:05 趁梅雨季節來臨前的好天氣,啟程北上拜訪坪林火炎山群峰。
10:18 北二高轉國道五,下坪林交流道。經坪林市區往新店方向,於市區可見﹝九芎根登山步道11.1公里﹞指標。一路前行過﹝黃櫸皮寮站﹞後不久,於台九線約35.6K里程處左轉,循﹝九芎根登山步道﹞指標前進。
10:48 停車最後工寮登山口。一下車就感受灼人熱氣,令人驚覺爬山較為辛苦的溽暑季節又將到臨。

【實際里程:台9線約35.6K里程處左轉→ +1.1K:過橋左轉→ +2.8K:丁字叉路取右→ +0.4K:過金溪二號橋右轉﹝新城坑027農路﹞→ +1.8K:大工寮空地左上小車道→ +0.5K:路底工寮登山口】。

11:10 整裝後出發。
11:18 上行茅草山徑,循茶園右路陡上抵稜線叉路,茶園展望不錯。東峰叉路口樹上藍天隊指標說明「右往火炎山東峰約30~40分;左往火炎山主峰約5分;回往金城坑、金瓜寮約45分(2008.2.17)」。先取左行。
11:22 左入樹林間山徑,不久即抵達火炎山主峰。山頂樹林圍繞,無展望。藍天隊指標說明「回往火炎山東峰約30分;左往芋子園尖約140分(92.7.12)」。算算時間及預估接下來路況,決定選擇此處提前午餐。

▲坪林火炎山(金瓜寮山),標高545公尺,無基石﹝指示牌說明:1、基點未找到;2、可能未設點﹞。

12:11 餐後續行。直行似有路跡,取左陡下。不久回到原先上行茶園的另一側,續沿茶園邊下行。此處展望不錯,歇息覽景。
12:20 抵達茶園下方叉路口。直行往芋園尖,右下(北向)路徑則通往火炎山北峰。樹上長青登山協會指標說明「往火炎山北峰,下溪溝再上約90分」,另有掉落地面的藍天隊指標說明「往火炎山北峰約120~150分」。看前方路徑一路下坡,陰森森又頗潮濕,早知這條路不太好走且今日天氣頗熱,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往這座乏人問津的北峰前進囉。
12:50 路徑雜草蔓生,順溪溝一路下行。在濕滑溪溝中攀上爬下,此刻總算見到潺潺溪水,讓人稍稍感受涼意。
13:04 抵大落差處,不好下腳,兩個兒子用抱的方式接駁,由溪溝左側繞回溪澗中。
13:25 一路偶爾切出小徑,大部份時間仍沿溪溝路下行。邊走邊找路,邊看邊判斷,此刻總算離開溪溝路,右上切出溪溝。穿過蔓生雜草小徑,陡上竹林區。
13:32 上稜,暫歇。
13:38 左入芒萁路徑,而這條稜脈將一路伸入翡翠水庫上游的北勢溪畔為止。一路緩上緩下,荊棘叢生,路況荒僻,幸好有一些前輩路條可跟,亦步亦趨。
13:59 小山頭不斷,忽上忽下,此刻難得出現展望點。
14:19 經▲山字水泥柱小山頭。左側視野可感受已慢慢接近北勢溪了,而右邊稜線末端小山頭,還不知是否即為北峰?
14:25 暫歇後續行。
14:39 再過一座小山頭,下坡續行,隨後經紅色土地界標。
14:42 經一處鞍部水甕後,鑽入芒區。還好芒區路段不長,之後續行稜左路徑,小心濕滑避免落崖。
14:55 再度下到一處鞍部,前方又出現一座小山頭,猜想應該是北峰了吧。小兒子自告奮勇,帶頭先幫大家探探。
14:57 聽到兒子歡呼「到囉!」,隨後大家也走完最後一段上坡路,抵達冷門荒僻的的火炎山北峰。可惜的是竟然山頂沒啥展望,連苦盡甘來的一點點回饋也沒有。經過一路波折後,鋪上兩塊坐墊,先躺下休息再說。

▲火炎山北峰(北火炎山),標高320公尺,殖產局圖根三角補點。

15:47 原路下山。面對前方漫漫雜草山徑及溪溝上坡路,不知道還有時間與餘力順登火炎山東峰否?先回茶園三叉路口再說吧。
15:58 過芒區,經水甕。
16:08 上山頭,過竹林,再下坡。
16:13 經▲山字水泥柱山頭。芒萁之中,小心跟錯路。
16:26 過竹叢。
16:30 經"吳"字樁。
16:43 出芒萁,右下竹林。火炎山主峰稜脈此刻看來如一道屏風,矗立前方異常高大。
16:49 下切竹林後,右向接回溪溝路。
17:27 還好濕滑溪溝路上行比下行感覺還好走些,又是小兒子領頭率先返回茶園三叉路口。沒想到登北峰來回一趟後,竟已超過五個小時。
17:29 茶園水槽附近大石上休息,吹著涼風賞著山景。美景當前,而危機就在腳下,還好不知誰發現了隱身水槽邊的一條赤尾青竹絲。歇息後還是決定續登東峰。
17:32 不用走原路回主峰,直接橫向切過茶園,朝斜對角的茶園上方東峰入口前進。
17:38 抵東峰山徑入口。剛剛才在酷暑之中疲憊登完北峰,又時近黃昏,若看到入口指標還要30~40分鐘,可能就要放棄了。不過參考前人記錄,估計應該20分左右可抵東峰,要大家發揮"硬頸精神",反正三不五時摸黑也習慣了。
17:39 進入山徑。
17:52 經另一處茶園上方,展望也不錯。
17:53 棄直行路,左上山徑。
17:56 抵達火炎山東峰,山頂略有展望。一隻半路遇到的食蛇龜,跟著我們一起登頂,當然隨後牠還是要跟我們說拜拜的。雖然是第三次遇到小陸龜了,小朋友依舊非常興奮,算是又一次的"豔"遇了。

▲火炎山東峰(東火炎山),標高520公尺,總督府圖根補點。

18:21 原路下山。
18:41 回抵東峰入口。
18:46 頭燈尚未取出,已藉著最後一絲光線返回停車處。一如往昔,朦朧夜色中許多提著燈籠的小傢伙紛紛出現,而這漫山"火燄蟲",也為我們今日三座火炎山主副峰組成的"焱"遇記,有始有終,一路~焱~焱~焱~焱~焱~。

 

 

 

1.於最後工寮啟登,循茶園右路陡上抵稜線叉路。左向登火炎山主峰,右向登火炎山東峰,左下往登芋園尖、火炎山北峰。

2.前往火炎山北峰前段,先沿溪溝一路下行。

3.登火炎山北峰途中的"吳"字樁。

4.登火炎山北峰途中山字水泥柱。

5.登火炎山北峰途中俯視北勢溪。

 

6.火炎山北峰,標高320公尺,殖產局圖根三角補點。

 

7.隱身茶園水槽邊的赤尾青竹絲。

&n
bsp;

8.火炎山東峰,標高520公尺,總督府圖根補點(小陸龜陪同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