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另一個女人約會

(網路流傳文章)

結婚了廿一年後,我發現了一種別出心裁的方法,可以讓愛的火花永保新鮮不久以前,我和另一位女士約會,其實那還是我妻子的主意,有一天她說:「我知道妳很愛她。」

我很驚訝,立刻爭辯說:「但我愛的是妳呀!」

「我知道,但你也愛她呀!」我妻子要我去看的女士是我的母親。

她已經寡居了十九年,然而我忙碌的工作和身為三個孩子父親的責任,令我分身乏術,以至很少有時間和她相聚。

那晚,我打電話給她,邀約她第二天和我一起吃晚餐和看電「怎麼了,你還好嗎?」她問道。母親是那種會認為晚上那麼晚打電話,又突然邀約她,一定不會有什麼好事的人。

「我想如果有機會和妳單獨約會,一定很有意思。」我回答。

她想了一會兒,然後說:「我非常樂意。」

那個星期五下班以後,我開車去接她時,心裡有一點緊張,因為從未嚐試過這樣的約會。

當我到達她家時,我看她對這樣的約會,似乎也有一點緊張。她在門內等著,身上穿著大衣,裡面那件禮服還是最後一次慶祝結婚紀念日所穿的呢!

她的頭髮還特意捲了一下,臉上的微笑像天使一般。

上了車後,她得意洋洋地說:「我告訴我的朋友,我要和我的兒子外出約會,他們都好羨慕,迫不及待要聽聽我們約會的情形。」

我們去一家雖不豪華,但十分雅致,溫暖舒適的餐廳。我母親挽住我的臂彎,好像第一夫人一般。入座以後,我必須幫她看菜單點菜,因為她的眼睛現在只有大的字才看得見。

用餐一半時,我抬起頭來,看到母親正在凝視我,嘴角帶著懷舊的笑容說:「記得當你小時候,總是我為你看菜單的。」

「那現在妳正好可以休息,輪到我來為妳服務了。」我回答。

一面享用晚餐,我們一面聊天,聊得很愉快,談了許多最近幾年來,各自生命中的一些事。我們聊得太久了,所以趕不上電影。

 
當我送她回到家門口,她說:「我要再和你一起外出,但下次讓我作東好嗎?」我答應了。

回家後,妻子問我:「你的晚餐約會如何?」

「非常有意思,比我想像的好多了!」我回答。

幾天以後,母親因心臟病猝發而去世。這事發生得太突然了,讓我完全措手不及。

不久以後,我收到一封信,裡面是上次我和母親約會的那家餐館的一張收據,上面有一張字條寫著:
「我已先付了賬,因為我確定自己不可能再有機會去了,但我還是付了兩人份的賬──你和你的妻子。你絕對想不到那一晚的約會對我有多大的意義,我愛你。」

從那一刻起,我深深體會,一定要及時說:「我愛你」,並且要常常撥出時間給我們所愛的人。

世上沒有任何事比上帝和你的家庭更重要,多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因為這事絕不能拖延到「以後有時間」。

我40歲,我迷惑

我40歲,我迷惑-【2007/05/08 聯合報/王文華】

20歲,你因為玩而累。30歲,你因為工作而累。40歲,你因為家庭而累。為家庭而累,是三者中唯一在自己身上看不到立即成果的。喔,不對,在自己身上會有成果。那個成果叫肝腫瘤。更可怕的,是憂鬱症……

HBO最近常提醒我:我已經40了。

兩個月前的早上,HBO在演《七個畢業生》。這部1985年的片子,講的是社會新鮮人的故事。主題曲〈聖艾摩之火〉,曾經紅遍半邊天。主角羅伯洛、黛咪摩爾、安德魯麥卡錫是當年的青春偶像。

如今,黛咪摩爾45歲了,不再是青春玉女,忙著照顧家裡的小弟弟。而羅伯洛在現在年輕人心中,可能已經變成了我這一代人的勞伯狄尼洛。「聖艾摩之火」指的是水手在暴風雨的夜空中看到的光芒,可以指點航行的方向。40歲的人,已經從水手變成火光。

一個月前在上海的旅館,又看到HBO演《40處男》。主角40歲還沒有失身,最後愛上了有個青春期女兒的媽媽。嗯……這種案例雖然很少,但這種心情卻非常普遍。我們在行為上雖然身經百戰,但心態上都是40處男。

一個禮拜前在紐約,我經過約翰‧藍儂在西72街的故居。1980年,藍儂在家門口被自己的歌迷槍殺,死時40歲。

我從72街散步到53街,走進「現代藝術博物館」。來這裡,當然要到五樓看梵谷的〈今夜星光燦爛〉。梵谷結束自己生命那一年,37歲。

回台灣的飛機上,看到CNN訪問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他今年45歲,很多人把他跟甘迺迪相比。甘迺迪當選美國總統那年,只有43歲。

突然間,圍繞在我身旁和心中的,都是40歲的人。

我當然可以厚著臉皮,繼續賴在30歲末期。畢竟回國後去診所看病,藥袋裡的處方單,寫著我的年齡是39歲3個月。健保局是慈善的,算年齡的方法很科學。但我想唬誰?論中國人的虛歲,我已經41。

40歲,是什麼感覺?老實說,跟30歲沒什麼差別。我們會覺得自己老的唯一原因,是身旁的人老了。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身體不好。我們這才驚覺:已經40歲。

過年時,參加高中同學會。來了十個同學,卻有三十個人。大部分時間不是同學之間敘舊,而是照顧妻小的需求。「不要跑」、「慢一點」、「這個不許碰」、「那個放下來」。管教聲亂劍齊飛,大家在小孩背後步步相隨。很少機會坐下,一坐下就低頭看時間。好不容易找到空檔,先啃一口白飯,再打聽哪裡有好的幼稚園,好的醫院。

打聽醫院,當然是為了父母。40歲,要照顧上下兩代。有時候父母,變得比小孩更像小孩。很多同學把父母接到家裡來住,卻沒有時間親自照顧他們。於是操著鄉音的爸媽被操著菲律賓音的小女孩推到公園,爸媽看著樹上的蜘蛛,菲傭看著手機螢幕。

子女雖然「不孝」,但開完會後還是會溜出來陪爸媽看病。坐在醫院擁擠的塑膠椅上,不時低頭看手上的黑莓機。牆上紅色的數位號碼緩慢前進,有時還突然倒退二十號。那一刻,我們後悔自己沒有學醫。

我們學了文法商,但到了40歲似乎都變成商人。學文的同學現在和文的唯一接觸是看《壹周刊》,但看的還是社會財經那一本。當年我們談風花雪月,如今只談金銀銅鐵。每個人都知道「勤美樸真」,誰還記得當初的校訓「勤樸誠勇」?

我們墮落了嗎?也沒有。大家還是清清白白地賺錢,壓抑了大部分的邪念。庸俗了嗎?不盡然。孩子還是統統送才藝班,琴棋書畫學不完。我們只是慢慢從書本中,走到現實裡。雖然在隨波逐流,但還是用力地撥水和換氣。

同學會只來十個人,因為一大票去大陸了。「現在大家在上海吃飯,比在台灣頻繁。」感嘆的這位同學全家搬到上海,孩子上當地的雙語學校。他繼續說:「現在上班天,坐港龍從上海飛香港,飛機空得很。為什麼?因為大家不飛了,統統住在上海了!」此話一出,另一位同學立刻用「愛台灣」回堵。搬到上海的這位站起來,吃了一塊鳳梨酥。

我們是欠台灣最多的一群。我們念公立高中、公立大學、受國家的栽培、享盡榮華富貴。然而一旦要開始盡義務時,大家都跑光了。第一波跑到了美國,在那裡過著舒服生活。第二波跑到了上海,在那裡開創未來。

「你愛台灣嗎?」同學追著問。

「當然愛。」上海的同學說。

「愛怎麼沒有行動表示?」

「我想40歲這一代,都受了兩種迷思。一種是小時候的愛國教育,那讓一些人跑到了美國。另一種是現在的愛台灣教育,那讓一些人跑到上海。愛在台灣,一向是政治的工具,不是真誠的關懷。」

「好虛偽的風涼話。」

我們看氣氛就要變僵,趕緊起來打圓場。有人講起林志玲,有人說他認識林志玲。在故意營造起來的熱鬧中,我知道這兩個同學以後不會講話了。他們高中時曾是橄欖球隊最好的搭檔,一起衝過大半場,一起受過傷。

我知道他們兩個都愛台灣,我知道我們都是。但我們貢獻得不多,的確應該羞恥。我們曾被期許成為社會的中堅,現在拚命匯錢到國外投資證券。我們曾被期許成為國家的棟樑,現在在被拘提前逃離桃園機場。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我們其實沒有高中時自以為、和大家覺得的、那麼優秀。我們會讀書考試,也許能泡泡馬子,但20年後,當每天的生活變成在幼稚園、醫院、辦公大樓、候機室之間奔波,我們也捉襟見肘了。慢慢的,我們不知道怎樣去愛國,只好把愛的範圍縮小到自己的家。我們自私,但也無私。因為伺候的順位,永遠是子女、父母、老闆、配偶,然後自己。

是啊,我們還是保存了一點點好學生的本性,它顯現在永遠把孩子擺在第一。誰不喜歡買Gucci?但為了幫孩子買鋼琴,我可以穿達新牌雨衣。誰不想周末晚上去威秀看電影?但為了陪孩子,我可以在家看迪士尼。孩子搞定了,再照顧父母。父母睡著了,再回公司加班。於是很多夫妻三個月沒有性生活,為什麼?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力氣過自己的生活。

你問40歲的人最近怎麼樣,標準答案是「累」。20歲,你因為玩而累。30歲,你因為工作而累。40歲,你因為家庭而累。為家庭而累,是三者中唯一在自己身上看不到立即成果的。喔,不對,在自己身上會有成果。那個成果叫肝腫瘤。更可怕的,是憂鬱症。

我已經有好幾位同學,因為憂鬱症而自殺。他們都是我們那一屆最有才氣的。他們走了,留下我們這些比較平凡的,繼續跟人生奮鬥。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已經四十,感覺像困在熱鍋。

同學會結束後,大家各奔東西。

「你要去哪裡?」我問同學。

「幫老婆買生日禮物。」同學說。

「喔,你老婆過幾天生日?」

「我老婆上個月生日!」

我們都笑了出來。孩子吵著要吃麥當勞,硬把他拉走,他頻頻回頭說「我們再約吃午飯」。我揮揮手,點點頭,但當然知道,他沒有時間跟我吃午飯。看著他的背影,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我們都會OK。我們走到這一步了,應該就可以再走下去。像螞蟻上樹的粉絲,灰頭土臉,但軟而不斷。像麻辣火鍋的湯頭,久煮不爛,越陳越香。我們會忘掉你的生日,但會補上禮物。我們會遲到,但我們遲早會到。今夜星光燦爛,聖艾摩之火在燒,40處男在街角得到第一個親吻,但願他知道未來的性愛只會越來越少。孩子在哭,爸媽在叫,我們不年輕,也不老,會繼續在迷惑之中,搖啊搖。


 

包鹼粽

2007的端午我包了二次鹼粽,成果還不賴,同輩中應該少有人勤勞如我.

 

我小時候常跟在媽媽身旁當助手做粄, 從小到大,不知不覺練就一身的好手藝.當我結婚以後,磨米機已不是龐然大物, 小巧得可以放在公寓的陽台,於是我添購了一台,傳承母親當個賢妻良母, 逢年過節也做些粄來增加年節氣氛.當我肩挑大樑時, 才發現受教育不高的母親頭腦可不簡單, 所有粄的材料配比及做法全在她的記憶中, 不像我需藉助食譜或筆記.

十幾年來,逄年過節我就向媽媽請益如何做出好吃的粄,問清材料,蒸煑訣竅,往往做出來的成果是〔青出於藍〕.今年由於媽媽健康不佳沒包粽子,就輪到我提二串回去孝敬她嘍!

 


冰涼的鹼粽,內包自製紅豆沙,淋上蜂蜜,真是好滋味.

 


三斤圓糯米洗淨,加上鹼粉拌勻,放置半天或一夜.(鹼粉的量依米的量而定,可請雜貨舖配)

一斤米約可做20個,洗淨適量竹葉備用.

開始包嘍!

可以自製一些紅豆泥包入,紅豆泥的製作超簡單,紅豆一斤泡水2~3小時煮爛,撈起豆子放入炒菜鍋中,視個人喜好之甜度加入適量2號沙糖,在鍋中不斷用鍋鏟按壓及翻炒紅豆,注意火候不要太大,大約中小火,翻炒到紅豆變泥狀,可以捏塑的軟度即可.待紅豆泥冷卻,捏成比乒乓球略小之球狀備用.

竹葉折成漏斗狀,裝入半匙米,放入紅豆泥球,再放入約一匙米,包起來即可.

大功告成嘍!三斤米總共綁了三串又4個.

開始煮鹼粽了!可以與冷水同時下鍋,先大火將水煮開,之後用中火煮三小時.

湯匙預防感冒法

湯匙預防感冒法
感冒是萬病之源,也可能是癌前症狀。預防醫學專家、人稱「防癌教母」的莊淑旂博士,今天首度公開她最新研發的「湯匙預防感冒法」,此法不同於刮痧,重點在預防、避免感冒,只要每天 睡前刮1次 ,徹夜好眠後,可確保向疲勞說拜拜,自然不容易感冒。

在86歲大壽前夕,莊淑旂將她延年益壽的健康法首度完整公開,時報出版公司將這些獨家的24小時自我健康管理秘訣,均收錄在《管好健康活到老》書內。今天在新書發表會上,莊淑旂也首度將「湯匙預防感冒法」的做法及原理,告諸大眾。

所謂的「湯匙預防感冒法」,動作與傳統的刮痧雷同,但原理卻大大不同。首先,湯匙法不需要將衣服脫掉,也不需抹上潤滑油,只要使用一般沒有破損的 瓷湯匙,隔著衣服,順著 肩胛骨2側 由上往下、適度施力地刮,馬上可以感覺到通體舒暢,人瞬間輕鬆得不得了。

莊淑旂說,傳統的刮痧是「有病」才刮,用於急性炎症如感冒、發燒、出汗、中暑後才刮;但湯匙法是1種按摩,強調「 今天的疲勞.今天消除」,它可 刺激體內淋巴腺新陳代謝 活化免疫力細胞 ,即可達到預防感冒的效用。

湯匙法建議每天晚上 睡前進行5分鐘 ,莊淑旂說,這是促進親子或夫妻之間感情和樂的運動。被刮者坐在椅子或床上,2手要伸直到比肩膀稍高之處,且稍微往後一點,全身放鬆、頭不能低下去,而刮者的手則要壓緊在被刮者的身上。

然後使用瓷湯匙在背部2側,緩緩地自上由下刮下來,刮完後再適度使力拍打背部;之後,把被刮者的背部整個往後拉提開來,目的在打開胸部橫隔膜,讓心臟、腸胃、腦部都活化起來。

莊淑旂說,疲勞光靠睡覺是沒用的。使用湯匙法後會發現,愈疲勞的人,刮起來愈舒服,反而不會痛。湯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消除疲勞,如果每天的疲勞不清除,就很容易感冒。1個人若1年感冒到4次,就容易有前癌症狀

在施行湯匙法之前,要先調整日常姿勢、動作,因為姿勢不正確,效果比較難達成,所以要先矯正身體,練習 縮小腹、提肛等。此準備動作依性別、年齡、體型有不同的預備動作,進行湯匙法之前起碼要先做個5到7天。

86歲莊淑旂氣色紅潤自創 博士養生法

高齡86歲的預防醫學專家莊淑旂,氣色紅潤,思慮清楚,她的養身秘訣就是「白天宇宙健康操.晚上湯匙預防感冒法」,每天持之以恆,再搭配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把體內所有的「氣」給排出來,自然就不容易感冒。

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一生【2006/04 遠見雜誌】

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一生【2006/04 遠見雜誌】
 
新聞點閱數:205
  一位朋友的孩子因恐懼上學而常逃學,後因自殺在醫院中才被診斷出來為失讀症 dyslexia)。她一夜之間老了十年,看到我,抱著我痛哭,她說她哭的不是這個病,而是她冤枉了孩子這麼多年。她一直以為孩子是懶不長進、是廢物,不知道原來是病 我聽了很感慨。

 也曾有個校長在退休後,才知道什麼是妥瑞氏症。他一直以為是孩子壞,上課故意出聲音、罵髒話、做怪動作,不知道原來是基因的關係。他很後悔打了孩子二十年,但人生不能逆轉,後悔已莫及了。

 後天教育可扭轉先天基因

 大腦跟學習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最近花了9000萬美元設了四個國家型腦與學習中心,用磁振造影( MRI)來探討有效的學習方式,尤其用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來看大腦神經連結的情形。智慧的定義現已變為神經連結的密度和方式,效率(efficiency)是知道該怎麼做( doing things right),效果(effectiveness)是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前者是有能力,不浪費時間與精力去達成目的,是神經連結的方式;後者是有知識,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迅速產生預期效果,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學習要事半功倍,必須知道大腦的運作。

 近年來最大的突破是知道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是個交互作用,基因決定某個行為的出現,而這個行為回過頭來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連接。從腦造影圖片中看到,即使是同卵雙胞胎,基因相同,大腦結構相同,他們在做同一件事時,大腦活化的神經迴路也不同,因為他們後天的經驗不同。後天經驗正是我們教育可以著力的地方,我們的態度對孩子有決定性的影響。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的過了一生。

 教育界也流行四不一沒有

 1885年就知道有妥瑞氏症(即所謂罵髒話的 侯爵 夫人),失讀症則跟我們的染色體2361518 有關,許多名人也有閱讀障礙,如邱吉爾、洛克斐勒、愛迪生、愛因斯坦、湯姆克魯斯,但都不因此而減少他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其實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失讀症的記載。南朝宋孝武帝時令群臣賦詩,沈慶之不會寫字(史書說他「每恨手不知書,眼不識字」),只好跟皇上說「臣不知書,請口授師伯」。皇帝便命顏師伯執筆,慶之口授說:「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崗,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不會讀、不會寫,一樣可以作詩,因為心智的啟發不是只有視覺,其他管道也都可以。他敢自比作張良,可見自視極高,沒有因自己不能讀寫而覺得低人一等,我們現在反而不及古人,不會讀書,便連人都不是了。

 現在流行的四不一沒有是:老師不會教,學生不快樂,家長不放心,政府不負責,畢業沒頭路。政府什麼時候能放下權力鬥爭,正眼看一下世界教育的趨勢呢?

 【作者:洪蘭專欄由洪蘭、黃達夫、黃碧端共同主持】

溫馨五月情

今年的母親節真是溫馨,這份感動是來自於504這群害羞靦腆的孩子們。

 

這一班的EQ課及經典導讀都是我帶,平時的他們真的是我見過最最害羞的班了,包括他們的自我認知也是普遍覺得自己很害羞。可是,孩子們的EQ小書確有熱情滿滿的回饋與心得,這部份我已幫他們打字放入EQ部落格。

 

上學期上完RET課程我就收到他們一大疊的卡片及小禮物,這次母親節我又收到他們一大張全班簽名的大卡片及一束自製的花束,還有一些小朋友很用心額外寫卡片給我,給我可愛的小禮物。你們知道嗎?我真的好感動,孩子們拿出他們的壓箱寶與我分享吔!有小吊飾、手工鑰匙圈、貼紙……雖是小小的禮物,但在我內心,比收到任何貴重的東西都令人珍惜!

 

以下我節錄一些小朋友寫的卡片內容與夥伴們分享:

 

昶毅:謝謝您教我們EQ,讓我們知道如何控制情緒。我真羨慕你兒子,他有一個這麼好的母親。

(我兒子看到後,突然發現自己真的是幸福無比!)

 

孟孺:謝謝您用心的教我們EQ課及經典雜誌,這幾個星期我收穫豐富,認識了台二線,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非常謝謝您的用心!

您教了我們好多東西,例如:如何制情緒(EQ課),教我們認識台二線、太陽能,謝謝您的用心。在這幾個期,我收穫多多,每個禮拜都有新的知識帶回家和家人分享,謝謝您的用心!

 

雅嫒:感謝您花時間告訴我們有關台二線的秘密及教導我們EQHappy Mother’s Day!

 

櫪玉:您就像農夫,我就像種子,您的耕種使我日漸長大,當我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功勞都要歸於您。

 

奕德:上次,媽媽帶我坐車到宜蘭,我把台二線的事說出來,受到讚美。也因上了您的EQ課,讓我能控制情緒。

 

瀚文:您花那麼多心血、時間,我很感動,所以我一直很專心聽您上課,經過您的教導,讓我對EQ更加了解了。

愛是動詞

屏東大仁科技大學 許修齊教授

《僕人》這本書中的內容,有一個標題是「愛是動詞」。愛是動詞?書本裡面說:愛是動詞,不是形容詞,也不是名詞。愛就是把正確的事情做出來。

說真的,我不懂。九十四年的寒假,我參加福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全國教師成長營的時候,看見許多的大專寶寶,為我們加退菜飯的時候,心中曾經浮現過一絲「愛是動詞」的想法。這些大專寶寶如此細心體貼的為我們服務的時候,他們的心裡充滿什麼?如果要選擇一個字眼來形容,我竟然只能找到「愛」這個字那是我第一次模模糊糊地了解到「愛是動詞」的意義。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善於表達真情的人。在七天六夜的教師成長營中,活動課程的點點滴滴一直打動著我;當我心中的真情被敲動以後,我開始思考,我可以用什麼樣的行動,表達我心中的愛?晚歸的時候,帶碗廣東粥給等門的父母那是我的抱歉。夜深的時候,在孩子的親師聯絡簿上,多寫幾句話給老師那是我的期許。更早五分鐘起床,去陽台澆花,那樣能讓妻子不要太擔心她的花。

我也只能做到這樣而已。更多的言語我說不出來,更多的事,我也做不來,我自己的工作已經夠累了。

母親節將屆時,我要求班上學生回家為媽媽做點事,感恩媽媽的辛苦。學生哇哇叫:「要做什麼啦?」「我媽說不用啦!我媽叫我好好讀書就好了。」「我媽叫我少惹她生氣就算孝順了。」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那你呢?你要為你媽媽做點什麼事?」我一聽,傻眼了。是啊,我呢?我能為媽媽做什麼?吃一頓飯?送一個紅包?送一束花?我把媽媽照顧得很好,媽媽應該沒什麼需要的吧?

好吧!為了要逼學生在母親節的時候感念母恩,我決定自己親自「下海」示範:我要在母親節的時候,為媽媽洗腳。消息一出,學生開始騷動,學生跟我說:「老師,你敢我就敢!」我心裡還想:有什麼不敢的?

然而,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我的心卻一天比一天更膽怯。看著媽媽斑白的頭髮、駝駝的背影,想起小時候在她的身邊「魯來魯去」的情形;而今我已經四十歲了,實在很難啟齒跟她說:「母親節借你的腳來洗一洗好不好?」

母親節當天,我真的很想打退堂鼓。我無法想像我這樣的男人,要彎下身子做這麼柔情感性的事情。但是不少學生傳簡訊來給我加油打氣,妻子也跟我說:「為什麼不敢把正確的事情做出來?」當天吃完晚飯後,我跟母親說:「為了慶祝母親節,今天我要幫你洗腳。」母親一聽,開始彆扭尷尬,頻頻追問:「為什麼要這樣啦?為什麼要這樣啦?」我說:「學校要交報告啦!別問這麼多了啦!」母親一向全心全力支持我的工作與一切,聽到是學校要交的報告,不敢多說,就乖乖坐下把腳伸出來,但她轉過頭去問我的妻子:「學校為什麼要交這麼奇怪的報告?」

撫摸著她蒼老的小腳,肥皂打上去,我的眼淚就開始掉下來。想起小時候媽媽替我洗頭,肥皂進了眼睛,我哭得很大聲;想起我大學時出車禍,大腿骨折,媽媽在醫院裡替我擦澡,翻身時弄痛了我媽媽驚惶的眼神。我的三個孩子在身旁看我,品頭論足我的手勢不溫柔,還很「雞婆」的要幫我給阿嬤洗腳,妻子規範孩子們在一公尺外觀賞;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因為眼淚一直掉下來。

洗完兩隻腳,擦乾後抹上乳液,所有的標準程序都已完成,而我卻不敢站起來。妻子把媽媽帶離開沙發,孩子一擁而上,吱吱喳喳,趁著混亂,我趕快起身把水拿去浴室倒掉。我看見鏡中的自己,自長大以後,我從不曾這樣哭過,今天卻是為了什麼呢?

第二天,我把為媽媽洗腳的照片上傳到網路,學生紛沓而至傳來訊息:「老師,算你厲害!」「好吧!既然你都洗了,那我也來洗吧!」陸陸續續地,家族網站中,越來越多學生們為媽媽洗腳的照片傳上來,大家互相嘻笑分享心情,有學生說:「我媽感動到不行!我媽說大仁有本事叫我給媽媽洗腳,這份學費繳得很划算。」也有學生說:「我爸哭得很慘,因為我阿嬤已經過世了。」

也有學生說:「老師,你好勇敢喔!」我笑了笑。一個年輕的母親幫她的孩子洗腳,我們會不會讚賞她很「勇敢」?一個四十歲的男人幫媽媽洗腳,卻能夠得到「勇敢」的讚美?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情感傳達的路徑上,我們的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不是有大智慧的人,我弄不懂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愛」的傳達如此令人難以明瞭?但我開始明白,「愛」就是把正確的事情做出來,如今我開始著手,希望愛的傳承,能夠一代又一代。

孩子無所謂的態度

上週五女兒打電話告知,放學時在公車上遺失了錢包,除了損失千餘元,身份證及學生證也在裡頭.

 

她又問我:我可不可以去士林買點東西?

 

我當時很火大,錢包丟了妳用什麼買東西?證件遺失了妳不在乎?儘管我曉以大義,她還是堅持要去士林,原來當時約6點,她早已到了士林,其實我說了也白說,只告訴她要趕快打電話向公車司機查詢….等等,她很樂觀的說,車上大多是同校同學,應該會有人撿到,而且她有打電話請其他同學幫忙留意.

 

這個週一晚,當我忙完晚餐,看到女兒才想起她的證件不知找到沒?結果是沒下聞,女兒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告訴她:身份證遺失處理不當會衍生出一些法律問題,一定要小心處理……,才猛然想起,她隔天要去畢旅四天三夜不在,今天不處理不就要隔週了?

 

馬上打電話給派出所報失,派出所說不用報失,趕快去戶政單位重辦就好.馬上又撥了通電話到戶政事務所,阿彌陀佛- 有人接電話.我說明狀況後還記得問可以辦到幾點,抬頭一看鐘正好7:40,距離打烊還有二十分鐘,當下決定帶女兒去重辦.

 

叫她找照片,沒照片,怎麼辦?再打電話問,戶政說裡頭有快照,OK了!騎上機車帶女兒飛奔到戶政事務所重辦,幸運的是在一年內重辦不用再繳交照片,只要二百元規費即可.

 

我們是戶政事務所這一天最後一個服務的對象,走出大門如釋重負,只是,女兒呀!妳都高二了吔!為啥總是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呢?為啥總是捅一些漏子讓家人擦屁股?急死妳媽了.

 

心理學家說:「當一個錯誤已經發生、覆水難收時,發再大的脾氣,也都是於事無補,大聲責罵小孩,也只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懼而已;況且,憤怒,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在生活中,當錯誤已是既成的事實時,就必須勇敢面對、勇敢承擔;歇斯底里地發脾氣,不僅使別人遭殃,受害最大的更是自己。」

 

當我看到這段文字時,對女兒遺失身份證這件事有了些自省.是啊!錯誤已發生,發脾氣真的於事無補,不如平心靜氣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錯誤,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只是,對於一再出錯的孩子,即使修煉再好都很難不發脾氣.我只能說,孩子啊!不要一再考驗妳媽的EQ武功,我的修煉是有限的!

 

 

桐花錦簇在眼前

上週日回娘家有二個目的,第一是送回那隻在台北不受歡迎的小公雞.牠每天天微亮就開始喔喔啼,叫聲宏亮威武,清晨的台北街頭有隻神氣的公雞叫,倒也成了奇景,對我而言是很親切自然的,但晚睡的鄰居可受不了牠,只好儘快送回鄉下.

第二個目的是賞桐花去也,在媽媽的引導下來到小時候常去的崗尾,就在渴望園區裡(即高原村與三和村交界處),十幾年沒來此處,怎麼都追不回以往的記憶.

果然滿山遍野繁花簇簇,令人興奮不已.順著這條新開闢的路往下走可以到三和村,我們邊走邊回憶著孩提時的點滴,一個多小時間見到不超過三輛車,真是難得的清悠之地.

渴望園區邊的空地上長滿了鬼針草,此時開滿了白花,數大還真美呢!

回程走過已不是我們家茶園的茶園,回憶著小時候恐懼我許久的一件事.

那時候家中茶園邊種了一排排的相思樹,在我大約小一的有天夏天傍晚,獨自一人去茶園喊爸爸回家吃晚飯,無意間看到樹上掛了一隻死貓,對小孩來說,那是多麼恐怖的事,但當年乖巧內向的我一直深埋著這個恐懼,從未想過要向家人表達自己的害怕,印象中到國中這麼大了,每到傍晚還是不敢看那個地方,只要不小心撇見那排相思樹,心中莫名的恐懼就悄悄的爬上來.

這件事一直到我二十幾歲才對爸爸說起,現在想想當年的自己,多麼的膽小,為什麼要讓這個陰影埋藏這麼多年?也許是父母的權威使然吧!

回到家旁赫然發現最美最茂盛的一株桐花竟在眼前,由於此株油桐樹並不高,可以近距離欣賞拍照e-mail給弟妹分享.

當老妹告訴我:媽咪說這株油桐是爸爸栽種的,可知我心的悸動?光陰荏冉,爸爸離開我們快十年了,歲月沖不淡對親人的思念,每次回去都想起爸爸生前最後一次站在門口揮手送我們回台北的情景,他生前栽種的樟樹已高過二層樓,楊梅每年到初夏結果滿樹,桐花也繽紛熱鬧,誰說不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