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製鹹酸甜檸檬片

三月中到摩天嶺採青梅 ,山友的親戚採了好多又大又香的香水檸檬叫我自己拿,主人一直說沒關係,多拿幾顆,貪心的我拿了一大袋。

拿了這麼多,一定要好好利用,不能辜負主人的一番美意。於是想起有人請我吃過自己醃製的鹹酸甜檸檬片,鹹甜適中,含在口中,生津止渴,我也想做做看。

我從沒醃過檸檬片,但拜網路發達之賜,想做什麼,上網一查,方法訣竅全都有。

 

首先,把檸檬洗淨晾乾。等水份完全乾燥後,對切,再切薄片,厚度小於0.5mm,去籽。

全數切好後,加鹽拌均勻放入冰箱冷藏醃製7天。之後每天拿出來拌一拌,使鹽分均勻醃到所有檸檬片。

 

提醒:

1. 檸檬一定要十分乾,製作過程不能沾到水,容易發霉。

2. 鹽的份量與煮菜的鹹度差不多即可,因為最後要放梅粉,梅粉有鹹度。

 

 

 

 

醃了7天後的檸檬片由於鹽分滲透到檸檬皮中,檸檬片變得有點潤透的感覺,鍋子底部也會有汁液,要留著喔!

 

 

 

以鹽醃7天後要加梅粉下去拌嘍!梅粉最好買純的,我是在市場買信義鄉農會展售的,據說不加糖,所以我拌梅粉時有加二三大匙的二號砂糖。

若要問我放多少梅粉,真是歹勢,我沒有稱梅粉的重量,我做東西都憑經驗用歐巴桑目測量。 愛吃梅粉就多放些,少放也無所謂,口味濃淡自行決定。

 

 

 

拌好梅粉的檸檬片再放回冰箱中放置二或三天,每天一樣端出來拌一拌。

 

 

 

做的過程心中很忐忑,從沒做的經驗,不知用香水檸檬恰不恰當,口味好不好……。醃了二天梅粉後,忍不住掐了一小片來嚐。 美味啊!極品! 馬上決定不再掐一小片,而是一大片送入口,鹹甜的梅粉味帶點淡淡的檸檬香與酸,生津止渴,令人垂涎!

今天放入托盤中拿到陽光下晒,我邊晒邊吃,實在太好吃了!忍不住請朋友、女兒也嚐嚐,女兒說:不用晒了!我帶一罐到宿舍冰著吃!

迫不及待與大家分享我醃製的成果,晒不晒乾不打緊,好吃最重要。或許,還沒有晒乾已經被我吃完了呢!

 

提醒:湯汁不要倒掉喔!倒入托盤中一起晒。請不要用鐵製或錫做的托盤喔!檸檬的酸具腐蝕性,會把不好的金屬物質溶解出來。

 

 

 

 

 

 

鼠麴草與清明粿(艾粄)

鼠麴草是春天大自然的恩賜,鮮嫩的植株是做艾粄的最佳材料,也是我童年賺外快的來源之一。春天與它在郊野相遇,總叫我墜入甜美的回憶裡!

 

鼠麴草又叫清明草,因為清明節用來祭祖的暗綠色清明粿就是用鼠麴草做的。閩南話把這種清明粿叫草仔粿,客語叫艾粄。

鼠麴草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莖高約十幾到三、四十公分,全身披著白色的柔毛,主要生長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三月初多留意,便可在菜園邊、茶園裡或淺山坡上發現它們的踪影。

每當爬山遇見一大族群叢生,我內心總是澎湃不已,童年採鼠麴草賺外快的感覺快速湧上,興奮莫名,忍不住想採。

在民國五、六十年代,一包王子麵才二塊錢,採一斤鼠麴草可以賣十幾元,能不叫孩子們興奮嗎?就算採了不去市場賣,那個沒有零食或點心的年代,做成艾粄吃在嘴裡的感覺,也幸福到不行。

童年的記憶,總在每次遇到熟悉的植物、味道、場景…….時,一一浮現,我的兒童分身經常在郊野被挑起。

 


 

鼠麴草金黃色的花富麗而浪漫,為春天增添青春氣息。

 

 

有天爬山,終於忍不住手養,這裡的鼠麴草太肥美了,不採實在有點暴殄天物,於是動手採了起來。採摘鼠麴草的心雀躍不已,彷彿時光倒轉,回到童年。就這樣,採回三大盆鼠麴草,够我儲存起來做好幾次艾粄。

 

 

採回的鼠麴草要挑過,有時候不免採到雜草。挑後洗淨,放入沸水中,加入少許小蘇答粉,除可保持鼠麴草的青綠外,也比較容易煮爛。大約煮十幾分鐘,撈起放入冷水中,過二三次冷水,讓鼠麴草冷卻。

冷卻後的鼠麴草隨意捏成球型放入冰箱冷凍,要使用時才拿出來退冰,可以在沒有鼠麴草的季節也有材料做艾粄。

 

圖中這團是我要做艾粄了,拿出二小團冰涷的鼠麴草,放在鉆板上剁得碎碎的,刴的同時要擠去汁液,相同的動作要做好幾次,直到鼠麴草的纖維變得又短又細。

 

 

粿粉材料:糯米5斤(或加入1/5蓬來米)泡水3-4小時,磨成米漿,壓乾。

把粿粉捏碎放入盆子裡,同時做二個[粄母]下鍋煮。粿粉捏碎後放入糖,讓粄皮有甜度即可,不用太甜。

 

 

接著將鼠麴草撕成小塊放入

 

 

[粄母]浮起水面後,先撈一個與一半材料一起搓,等大致均勻成團後,另一半再加另一個[粄母]一起搓。

 

搓到所有材料都均勻,粿團的顏色變為草綠色才算完成。

 

 

全部材料搓均勻的粿團,做為外皮用。

 

內餡材料有:1. 菜脯米,炒法請參照炒菜脯丁 — 好吃的粽子內饀 這篇。2. 紅豆餡:一斤紅豆煮爛,撈起放入炒菜鍋中,依喜好甜度加入適量的二號砂糖(大約10茶匙),邊壓邊炒,炒至水份適中可以捏成球形,待冷卻,捏成如乒乓球大備用。

其他材料:香蕉葉(墊粿用的)、花生油(包好抹在粄與葉子的接觸面,防沾黏,也增加香氣。)

 

 

包艾粄不難,取一小塊搓好的粿團,捏出一個可以裝餡的碗狀,裝入內餡,收口捏圓,底部抹油,墊上香蕉葉,完成。(做法可參照:客家菜包 — 飄著淡淡的柚葉清香 這篇)

 

 

做好後,等蒸籠水開,放入以中火蒸40分鐘,蒸的過程每五分鐘要掀一次鍋蓋,以免因鍋內壓力過大蒸出來的粄都變形了。

 

完全循傳統方法做的清明粿,香Q好吃,真材實料,外面幾乎買不到。只是做一次耗費不少時間,我並不常做。

清明假期將至,外頭細雨紛飛,讓慎終追遠的日子,多了幾分愁滋味。謹此分享我親手做的清明粿以應景,先別流口水,以後有縁一定請大家品嚐啦!

 

 

地瓜圓

 

您喜歡吃九份的芋圓嗎?我特別愛那QQ有嚼勁的口感,作法超簡單,成本又便宜。


 

上週去北投參加EQ培訓課程,一位志工夥伴跑來問我,她有一些婆家在萬里種的地瓜,問我要不要,我雀躍萬分,當即收下,非常感恩夥伴的分享!

在此回饋大家,教大家如何做地瓜圓。學會以後,同理可做芋圓、南瓜圓、山藥圓……….

材料一:地瓜

 

材料二:地瓜粉或樹薯粉

重要提示:地瓜與地瓜粉的重量比例為1:1,但我通常用經驗法則,從來不稱重量。1:1會比較Q,其實1:2/3也就可以了。如果是做芋圓,因為芋頭本身比較黏稠,芋頭與地瓜粉的比例大約是2:1。

 

作法一:將地瓜削皮後切塊放入鍋中,倒入可蓋住地瓜的水,煮至地瓜熟透。

 

作法二:趁熱將地瓜壓成泥狀,待冷。將地瓜粉依比例放入冷卻後的地瓜泥中攪和成麵團狀。

重要提示:煮地瓜時不要放太多水,地瓜煮爛後,湯汁與地瓜塊一起拌壓成泥。地瓜泥若太濕,麵團會太軟,剛開始儘可能水份少些。若有大同電鍋,地瓜用蒸的更好!

 

地瓜泥與地瓜粉和成的麵團

作法三:取一小塊麵團搓成長條型,切成每一公分一小段,也可以用搓湯圓的方式搓成圓形。

重要提示:切的時候在砧板上舖一條紗布,才不會因為水份下沉而黏在砧板上。

 

作法四:把切好的地瓜圓放入開水中,以中火煮。
 

煮的同時在大碗或小鍋中放二或三大匙糖備用。

 

待地瓜圓完全浮起後,再煮一分鐘即可撈起放入前述裝有糖的大碗中。

 

 

拌一拌就是好吃的地瓜圓嘍!

放點冰塊冰鎮一下更Q更好吃,或者放入冰箱冷藏2-3小時也可以。可以加在綠豆湯或紅豆湯等甜品中,也可以同時做芋頭、地瓜、紫山藥……,不同口味、顏色的加在一起,更能引發小朋友的食慾。可以吃冷的、冰的、熱的,愛怎吃都可以,簡單好做又好吃,我常做來當做聚會的甜點,很受好評唷!您也來試試看!

 

重要提示:沒有防腐劑,做了一定要當天吃完,不可以冰到隔天,會變硬不好吃。我通常做一大塊麵團,要吃多少煮多少,因為麵團可以冰二三天。

 

 

金桔果醬

金桔又叫金棗或金橘,是宜蘭的名產。冬日造訪宜蘭,到處都可見結實累累的金桔樹。

果色金黃,散發出特殊誘人的果香。

 

讀書會上,夥伴Kay帶來了自製的金桔果醬泡茶,特殊香甜的滋味誘發我也想做做看。迫不及待跑去市場買了一斤金桔,哇!一斤要60元,好貴唷!

金桔果醬:

材料:金桔一斤,冰糖一斤(或不想太甜可改為1:3/4)

作法:

1. 金桔洗淨晾乾,去蒂,切半去種子,切成絲狀。(去種子有點麻煩,但吃起來才不會苦唷!)

2. 把冰糖和切好的金桔絲一起放入鍋內,用小火熬煮。此時要不斷的攪拌,以免鍋底燒焦。

3.  一會兒後冰糖會充分溶解成液狀,把爐水關到最小,可以每5-10分鐘攪拌一次。

4. 要煮約二小時,直到變成黏稠狀。煮的時候要用心唷!像我就離開做其他事,一不小心爐火自動變得稍大,底部有點焦。

5. 二小時後變得黏稠狀就可以關掉爐火。不用懷疑!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待涼後再裝入乾燥的玻璃瓶內,放入冰箱冷藏存放。沒有加防腐劑的金桔果醬,最好在7-10天內食用完畢。

 

吃法呢?取一大匙金桔果醬沖熱開水,濃濃的果香隨著熱氣飄散開來,滿室芬芳,不管是早餐或下午茶飲用,健康又好喝唷!或者加一包紅茶包一起泡也很有風味。

 

讀書會夥伴Maggiee很有創意,想到用金桔果醬加咖啡來沖泡,對於了解食物特性的我及Kay可敬謝不敏。Maggiee嚐了一口後,面無表情,要我們也試試看,Kay好奇地嚐了一口忍俊不禁,要我試試,我也嚐了一口, 好像喝感冒糖漿哦!我只能說Maggiee很有創意,有勇於嘗試的勇氣,也為讀書會製造一點笑料!

 

 

以下是有關金桔對健康的好處:

金桔的果實含豐富的甘類,具有理氣、止咳、化痰、消食、解酒的功效,可改善胸悶鬱結,心悸亢進、風寒咳嗽、痰多久咳,食積脹滿、酒傷乾渴。


金桔維生素A含量豐富,可預防色素沉澱、增進皮膚光澤與彈性、減緩老化、避免肌慮鬆弛生皺。也可預防文明病,如血管病變及癌症,更能理氣止吐、健胃、化痰、預防哮喘及支氣管炎。金桔亦含維生素P,是維護血管健康的重要營養素,能強化微血管彈性,可作為血壓、血管硬化、心臟疾病的輔助調養食物。

 

金桔 80%的維生素C都存於果皮中,果皮對肝臟之解毒功能、眼睛的養護,免疫系統的保健皆頗具功,而且金桔的果皮比果肉甜。

 

金桔性溫,不宜過食,過食會上火。如果食金桔上火,可取金桔葉泡茶飲,可解之。吃金桔前後一小時不可喝牛奶,因牛奶之中蛋白質遇到金桔中的果酸會凝固,不易被腸胃消化吸收,會腹脹難過。飯前或空腹時亦不宜多吃金桔,因金桔中的有機酸會刺激胃壁粘膜,胃部會有不適感。喉嚨疼發癢,咳嗽時,喝金桔茶不宜加糖,糖放多了反易生痰,另外,糖漬金桔熱量極高,想減肥者不宜多食。

 

養生肉粽

 

 

小時候住鄉下,物資缺乏,當時媽媽包的糯飯粽啥料也沒放,只包油飯,對我來說,有些寒酸。我自己有家庭之後,我發誓要包豐富的粽子來彌補幼年時的心願。我包的粽子雖沒有山珍海味,但一定有炒菜脯丁、滷肉、香菇、花生、蓮子、粟子、蛋黃,豐富又紮實的料,滿足了我童年時想要的虛榮。

 

今年,為了符合健康原則,所包的料不變,我改包養生肉粽。即將糯米的比例做了調整,加入燕麥及紫米,口感不錯,深受好評呢!

 

 

 

養生肉粽的內饀:

1.  滷肉及香菇:黑豬梅花肉切小塊,先用一點米酒、醬油、滷包、大蒜、二片薑片、冰糖等醃1-2小時,以小火滷一小時。香菇沖溼放5分鐘,不要泡水,變軟後大朵的剪成適當大小,在肉滷了一小時後,把香菇放入一起再滷10分鐘。

2. 炒菜脯丁,作法請參考炒菜脯丁 — 好吃的粽子內饀

3. 粟子,洗淨泡水1-2小時,挑去果肉夾縫中的膜,若怕澱粉太高可切半。放入小鍋中加入掩蓋過粟子的水量,用小火煮約30分鐘至鬆軟。

4. 蓮子,洗淨泡水1小時,可以挑去苦的芽心(我沒挑),放少量的水以小火煮10分鐘。

5. 花生,洗淨泡水1-2小時,水煮1小時至鬆軟。

6. 鹹鴨蛋黃,我買生的鹹鴨蛋回來自己打,每個切四等分,以免吃太多不健康。

 

 

米的配比:長糯米二斤,燕麥一斤,紫米一斤。

燕麥顆粒較大,先泡水三小時後,用電鍋煮熟,以免與糯米同炒會太硬。紫米與長糯米可以一起洗,泡水三小時。

利用炒過菜脯丁的餘油加二大匙油葱酥(作法詳油葱酥 )及滷肉的滷汁炒米,炒至半熟再加燕麥繼續翻炒至均勻。炒的時候可以放入二大匙的菜脯丁一起炒,米飯會更香。若炒的過程太乾,可以灑點水。最後熄火時可以蓋上鍋蓋讓它燜個半小時再包。

 

其他材料:棉線。粽葉。北部肉粽用蒸的,選擇用竹籜(ㄊㄨㄛˋ)來包最好。竹籜要事先泡水並清洗過備用。(竹籜是桂竹筍的外衣)

 

包肉粽嘍!

竹籜的反面摺在裡頭,摺成漏斗狀放入一大匙米飯,再放入一大匙炒菜脯丁。

再陸續放入滷肉、香菇、粟子、蓮子、蛋黃、花生等材料。

 

在內饀上再放一匙米飯,略為壓實。

 

 

包好後把多餘的粽葉剪掉。

 

綁好成串嘍!

 

水開後放入蒸鍋中以中火蒸一小時。

 

好吃健康的養生肉粽出爐嘍!

第一批做了六斤米,將近60顆,送人三串(一串10顆),我只吃了二顆就沒了。因為配料還有剩,前二天又做了第二批40顆,總算不遺憾!

 

 

散發著月桃清香的客家粄粽

 

客家粄粽就是粿粽,市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販售,實在是做的過程很耗時繁瑣。身為客家人,粄粽是我引以為傲的美食之一,每到端午,我享受著採月桃葉,做粄粽,與朋友分享的樂趣。繁瑣不會痛苦,也不覺厭煩,而是對兒時等待節慶的追憶,是甜蜜,也是喜樂。

 

去年也紀錄了一篇包客家粄粽 今年把做法重新整理,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傳承客家美食。

 

 

材料:

1. 月桃葉,請參照月桃花 ,我把採集和處理的過程介紹在此篇。

2. 內饀,請參照炒菜脯丁 — 好吃的粽子內饀 ,如何炒都詳細紀錄在這篇裡哦!去年我加包了鹵肉及香菇,今年未放也很讚。內饀豐富度可依個人喜好。

3. 粄皮。請恕我的堅持,做粄一定要自己磨米,絕不用糯米粉,在此僅介紹自己磨米的作法。糯米與蓬萊米的配比為1:2,洗淨泡水3-4小時後磨成米漿壓乾。做粄皮時一定要做〔粄母〕一起搓才會有彈性容易包,1-2斤粄大約做一個,粄比較乾就一斤一個,較溼就二斤一個,搓到Q而有彈性就可以開始包了!做〔粄母〕搓揉過程請參照包客家粄粽 。(搓外皮時要記得撒一點點鹽,讓外皮帶一點鹹味)

 

 

取一粄糰先搓圓,再做成碗狀,裝入二匙內饀包起來。

 

取一片月桃葉摺成漏斗形。

 

將包好饀料的粄裝入月桃葉的漏斗狀中。

 

與一般包粽子相同的方式包裹,包的時候邊包邊捏出粽子的形狀。

 

包好後用棉線綁成串。

綁好一串嘍!等著下鍋。雜貨舖的棉繩一串可綁20個,我將它分成10個一串,方便小家庭。
 

  

蒸粄粽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哦!一定要特別用心!

 

水開後將粄粽放入蒸籠裡以中火蒸40分鐘,蒸的過程要每5分鐘掀一次鍋蓋,以減低鍋內的壓力,使粄不會因高溫而過度膨脹失去Q度。

 

客家粄粽最佳的食用時間為起鍋放涼後,香Q的粄皮配上香氣逼人的炒菜脯丁內饀,把米食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難以抵擋其誘惑!

 

我通常一次不做太多,以二天內一次食用完畢為原則,粄類回鍋蒸後的Q度會略降,不建議冰後再蒸食。

 

 

 

炒菜脯丁 — 好吃的粽子內饀

 

這道又香又好吃的炒菜脯丁很有客家味,與米食非常搭配,可以用來包肉粽客家粄粽鼠麴草粿,或是帶便當配飯吃

 

材料:

1. 菜脯丁(一斤),洗淨泡水備用可以買現成剁碎的,若是大塊的蘿蔔乾可請肉攤協助以絞肉機絞碎。通常蘿蔔乾很鹹,可以取一小塊,嚼一下試鹹淡,若太鹹可泡水泡久一點,並多換幾次水去鹹味

2. 香菇(10-15朵),洗淨,使其變軟,用剪刀剪成丁備用。香菇最好使用本省產的,尤其是一些原住民鄉鎮產的野生香菇更棒。香菇不要泡水,先用水沖濕,過幾分鐘再洗,軟度就足够了

3. 蝦米(小半碗),洗淨泡水3-5分鐘備用。蝦米可選用較小的,若大的可略為刴一刴,挑選顏色不要太紅的比較好

4. 絞肉(0.5-1斤),請用黑豬肉

5. 油葱酥(二大湯匙),作法請參考油葱酥

以上材料沒有一定的配比,完全可依個人喜好添加

 

 

 

步驟一:香菇丁先放一小半匙鹽抓一抓,炒菜鍋中放一大湯匙的油,以中火先爆香香菇。

 

步驟二:香菇丁炒到香味出來,放入蝦米續炒。

 

步驟三:蝦米續炒1-2分鐘後放入絞肉。

 

步驟四:絞肉炒至表面熟了,散開了,再放入菜脯丁續炒。

步驟五:炒的中間若太乾可以加一點水來炒,才不會太乾。菜脯丁放入炒2-3分鐘後可陸續加入調味料:油葱酥、白胡椒粉、一點點鰹味素、一小匙糖。灑一點醬油,醬油的多寡可視鹹度而定,菜脯丁有鹹味,若試了鹹味不足再加醬油。喜歡有辣味者可以多放一點白胡椒粉。最後可加一小杯水後翻炒一下,蓋上鍋蓋,小火燜個3-5分鐘,開蓋後翻炒到合適的濕度即可。

 

大部份人都難以抗拒的香味,讚哦!

想不想來一碗白飯嚐嚐?

作法都在這裡了,試試看,保證讓你的家人讚不絕口!

 

 

 

紅豆鹼粽

 

紅豆鹼粽放入冰箱冰得涼涼的,沾蜂蜜吃很清爽可口哦!

 

 

去年端午前包鹼粽PO上部落格,深得親友喜愛有的要求千里送情意,要我寄到南部;有的請求指導作法。這次的內容介紹以補強之前不詳盡處為原則,希望大家會喜歡,一起來動手做做看哦!

通常我會在前一夜睡前把圓糯米洗淨,拌上鹼粉。上圖白白的就是鹼粉,在雜貨舖買糯米時,順便請老闆依所買的糯米量配好量即可。拌過鹼粉的糯米需放置一夜或6~8小時。

上圖是放置一夜後的糯米,黃黃的,可以包了!

 

喜歡紅豆饀的朋友可以包紅豆泥。我不喜歡買現成的紅豆泥,甜而膩,我喜歡自製紅豆泥。紅豆一斤約可做50顆粽子的饀,首先將紅豆先洗淨泡水3小時再煮爛,水分可以不要太多,煮爛後撈入炒菜鍋中,加入2號沙糖,以中小火翻炒,並以鏟子背面邊壓邊炒。(甜度可以略甜,因為包入粽子中經過水煮會變淡)

 

炒至紅豆成泥狀,水分略乾,以能捏成形為原則。

可以捏紅豆球了!每顆比乒乓球略小,這是小朋友最愛的工作,別忘邀請家中的小朋友來捏哦!

 

包鹼粽前要準備好:

1. 以鹼拌好糯米備用。

2. 粽葉洗好備用。葉面要刷乾淨,是用正面包哦!一顆粽子用二片葉子。

3. 紅豆泥準備好。若不包紅豆泥,單純的水晶鹼粽沾蜂蜜也很讚!

4. 粽繩。雜貨店一串可綁20顆,我通常把它改為10顆,比較符合小家庭。

 

包鹼粽要注意米量的多少,要留給米膨脹的空間,我這次包的比去年大顆,一顆粽子有二磁湯匙的米量。亦即粽葉做好漏斗狀,先放一匙米,再放入一顆紅豆泥,再放一匙米,包起來後搖動粽子要能聽得到米粒晃動的聲音,也不能綁得太緊。

上圖是包好的未煮的鹼粽,今年包五斤米,約有100顆。

全部包好才一起煮。哇!100顆一大鍋放不下吔!我用大小二個鍋一起煮。粽子可以與冷水一起放,或水開了再放入都可,我今年是把水先煮開再放。最重要的是水一定要蓋滿粽子,不够水要隨時加,要用中火煮三小時哦!

 

包粽子那天我很貪心,一口氣包100個鹼粽及60個養生肉粽一早開始買材料備料、包粽子、蒸煮粽子,到最後要煮鹼粽時已是深夜11:30,算起來要煮到凌晨快3點。天啊!體力會吃不消,我只好把水加得滿滿的,鬧鐘調到3點再起來。

 

凌晨3點起來,人還呆呆的,只想到可以起鍋了,趕忙掀鍋蓋一看,成果不錯,每顆粽子都紮實飽滿,就熄火撈起來。之後才想起忘了放一點點硼砂,讓粽子較Q,不過,硼砂不是什麼好東西,不放較健康,睡眼惺忪的自己也懶,就決定不放了,所以今年包的確確實實是健康粽哦!

 

高雄的同學可能想吃我的粽子不好意思!特地先寄了一箱愛文芒果來,意思是我非得寄粽子下去不可了!其實不會啦!有人肯定我的手藝就很開心啦!

千里粽香情,我想高雄的同學感受到了!我寄了三串紅豆鹼粽及一串養生肉粽去,希望他們吃得開心!

 

 

 

 

牛汶水 — 客家甜點

 

日前一位朋友的朋友給了她很多炒花生,她正苦惱如何處理時,我自告奮勇提議做客家點心牛汶水給大家品嚐,既可解決掉一些花生,又可以推廣客家美食,真是一舉二得。

 

牛汶水,又叫熝湯粢

材料:糯米糰、花生、老薑少許、紅糖

 

將花生去掉紅色的外膜,拍打成碎花生。(整顆花生或花生粉都不對味哦!)

沒進過廚房的人可能真不知如何去掉紅色的外膜呢!我還是把程序說清楚吧!把花生放入有點深度的盤子中,用手用力抓花生,外膜與花生就會分離,二手輕輕上下搖動盤子使外膜集中在盤緣,再輕輕吹一吹,外膜就飛走了。做的時候可以在水糟吹,容易清理。再把去膜的花生放入塑膠袋中,用菜刀輕輕拍擊,使花生變成大小不一的碎花生粒。

 

製作粿粉糰的方法就請參照我的紅豆湯園這一篇,我有介紹哦!取粿粉糰如乒乓球大小,搓圓後壓扁,中間用壓一凹陷痕,好像牛到河邊玩耍踩過的痕跡一樣。

 

這時就可準備紅糖薑汁,煮的時候拍入幾塊老薑,要多辣多甜,可依個人喜好。

 

鍋中水煮沸後,將粄放入煮熟。(大約是浮起來一分鐘後就熟了)

將粄撈起放入紅糖薑汁中,加入碎花生粒,好吃的客家田間點心牛汶水就可上桌了。

 

 

牛汶水在我家叫熝湯粢,記憶中是做湯圓時順便做的一道甜點。為何叫牛汶水呢?粢粑放入紅糖薑汁中的樣子是不是很像夏日午後水牛戲水若隱若現的樣子。汶(ㄨㄣˋ)在客語的意思就是去沾的這個動作。

 

 

客家祖先來台較晚,取得開墾的地方大多在丘陵地,農事上較耗費體力,所以早上十點及下午三點都有點心。這些點心包括牛汶水、米苔目、水粄…………。我記得我小學五六年級去幫人採茶也吃過點心,那時的點心除了傳統的之外,有包子、炒米粉、麵……….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元。

 

 

去幫人採茶的工資一天100元,那是民國六十年代初期的事,好苦好苦的記憶。得在大太陽下撐八小時,非常耗費體力的勞動,就為了多賺一點貼補家用。那時的農村普遍經濟不好,一般人的平均月薪也不超過三千元,而且我的同學們也和我一樣會利用假日去幫別人採茶,或到磚廠去拉磚塊,所以我並沒多少怨言。只是,當我知道書唸得好就可以不用一輩子在大太陽下為五斗米折腰時,我真的立定志向要脫離那樣辛勞的生活。能有今天,我一直很感恩童年的歷練,讓我有持續向上的動力。

 

 

 

 

 

桂竹筍福菜湯

 

桂竹筍的季節到了!早上在市場上看到有人賣桂竹筍,一斤要60元,並不便宜,但美味的記憶讓我蠢蠢欲動,最後顧不得自己的慾望,買了二斤,同時買了一副黑豬的腮幫骨,準備回家煮桂竹筍福菜湯,一道濃濃客家風情的菜。

 

 

能品嚐新鮮桂竹筍的時節相當短,通常大約在四五月上市,比較早上市的較肥美較貴,四月底以後量產時就會便宜多了。我今天買的品質並不算很好,應該有泡過水,不過,就是想吃,沒辦法!

 

 

我很喜歡剛採收的桂竹筍,剝竹籜時有一股淡淡的桂竹香,幸福又迷人!味道可以打開塵封的記憶,可能在只能撿食颱風天被風颳下的竹筍的年代,偶爾得到幾隻新鮮的桂竹筍是一個美好的回憶,那記憶會隨時跟著熟悉的味道而來。

 

 

材料:桂竹筍二斤、福菜半斤、黑豬腮幫骨一副

 

將腮幫骨洗淨,汆燙後再洗淨,小火熬煮一小時,將腮幫骨撈起,留下高湯煮竹筍。腮幫骨肉剝下,倒點日式醬油,滑嫩清甜,很好吃哦!若不用腮幫骨熬高湯,用排骨或雞湯也可。

 

將竹筍以滾刀切片放入高湯中小火慢煮,至少煮一小時。我常常煮到忘掉,發現時已是二三個小時以後了,還好通常是煮一大鍋,否則還真危險!

 

因為桂竹含鹼,福菜不宜太早放入同煮,大約在關火前十分鐘放入煮一下並調味就好了!

 

這是一道客家味十足的湯,到關西新埔一帶的餐館都可以吃得到。每年春季桂竹筍上市我總不忘買幾回,讓自己好好享受味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