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萼樓週邊的田園風光

 

廣東大埔是台灣客家人的原鄉之一,不管建築、生活方式或田園景觀,對我們來說,都有一份濃濃的熟悉感與親切感。

花萼樓的鄰居養了一頭大豬公,吃飽就慵懶地躺在屋角,那主人的穿著與身影,就像我從小看到大的鄰家叔伯。

 

 

 

 

花萼樓依存著這彎流水,隱藏在山千萬水間的丘陵地,彷如世外桃花源。


好一幅悠然的田園風光!


老農牽牛下田去

 

田園當地人特地帶我們來看田邊的大樹與土地公,這樣的情景在台灣鄉村也很普遍與雷同,只是他們特別推薦我們看大樹,同時具有男女性器官??同屬中華兒女,兩岸人的想像同樣豐富,像不像?憑個人想像。

 

傳統終究難以抵擋現代化的浪潮,才短短幾十年間,幾百年的老宅開始被西式樓宇的簡捷俐落所取代,這樣不協調的景緻紛紛在各地出現。

 

廣東大埔花萼樓

花萼樓位於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距縣城45公里,建於明萬歷36年(西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歷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廣東土樓之最的稱號。

 

要來這裡可不容易,我們的導遊一路問過來,車子越開越偏僻,路還越走越小,真令人懷疑是否走錯路了。就在十分狐疑的當下,路似乎到了盡頭,一堆土石擋在路上,呵!真的沒路了,原來花萼樓就在道路的終點。其實,這裡在地圖上看起來與福建土樓相隔不遠,中間隔了一座山,但我們卻歷經千山萬水的跋涉,好不容易才抵達。

 

 

一下車就看到花萼樓旁的另一棟房子的廊前一位大伯在用竹篾編畚箕,兒時的記憶頓時浮現,父親在世時也時常利用農閒用竹篾編畚箕或籃子。

 

 

花萼樓前的雞群悠閒地覓食,有大雞,也有母雞帶小雞,這情景彷如時光倒流,我在廣東回憶兒時………

 

整座樓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大門框用厚而寬的花崗岩石板組成,大門板釘上堅厚的鐵板,這些門窗設施是為扺御外人侵擾而特意設計的。

這裡的遊客少之又少,婆婆媽媽與小孩坐在門樓賣點農產貼補,也順便閒聊。

 

 

花萼樓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86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圓形建築。共有三環,內環為一層30個房間,二環為二層60間,外環為三層120間,共有210個房間。樓高11.9,頂層宽1.3。樓頂為木梁灰瓦。

樓的第一層不設窗,第二、三層牆上設有內小外大,呈三角的槍眼,樓內有面積為283.4平方米的圓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鵝卵石舖成,中心裝飾著一個直徑3 的古錢幣圖案,寓意著人們祈求豐衣足食的心願。

 

 

天井一側有口古井,用於防火和生活之用。樓內還有礱、碓等常用生活設施。整個土樓布局合理、通風採光、冬暖夏涼。現樓內還住著十多戶林姓人家。

花萼樓設計精巧、結構獨特,顯示了客家人圓滿、團結、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廣東土樓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築,是世界民居建築的一大奇觀。199212月,中央電視台在該樓拍製了「神州百姓鬧元宵」文藝節目;19934月廣州電視台在該樓白製了「客家人」專題片;19991月中央電視台、中國影視總公司又在該樓拍製了八集電視連續劇「嫂娘」;200010月,客家土樓千人茶會又在這裡成功舉行。

 

 

這位九十幾歲的老人家獨居,眼力不好又不受族人的歡迎,同行的夥伴與我母親上前與她寒喧,她就開始訴苦,兒孫都不理她,不願照顧她的生活起居,說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我進去參觀她的房子,簡陋又單薄,黑漆漆一片,的確非常清苦。她的族人卻對她嗤之以鼻,據說是她年輕時為人苛薄,族人認為這是她的因果報應。唉……..,母親不忍她年紀一大把,包了個紅包給她。

 

廣東大埔

 

離開福建土樓,我們的行程持續往粵東。車子奔馳在廣大的丘陵間,讓人有種回到台灣的錯覺,稻田、星羅棋布的房舍、竹籬、田間的香蕉樹、路邊的扶桑花,有如行走在台灣的客家鄉村一般,在此,不會有思鄉愁緒,這裡是台灣客家人的原鄉,有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

 

我真懷疑我們導遊的專業素養,就算行程沒走過,起碼也要做功課;就算沒做功課,至少也要看看地圖。整個行程他都在找路、問路,我為他拍的照片都可以出專輯了。

 

費了好一番功夫,導遊司機終於才找到我們預訂的廣東大埔縣城的金帆酒店。我受不了沒有地圖在手,到達酒店後把夥伴安頓好,即刻到大街上閒逛找書店,順便覓食。原本以為在下塌縣城應該很容易找到飲食店或餐館,沒想到逛了幾條街,連賣小吃的都找不到。或許對這裡的人來說,外食是一種奢侈,沒人消費沒有商機,對於來自美食天堂的我們,確實不太習慣,最後還是決定回到酒店吃大餐。


 

這是在廣東地區夏天路邊常見的水果,可不是龍眼哦!它的味道比較像很甜的桔子,枝葉也很像柑橘類。由於閩粵漫遊記錄太久了,已經忘記了它的名稱。

感謝Money遊大陸告知,這種水果叫黃皮果,芸香科,可生食,亦可藥用,相關資料請參考黃皮果


遍尋大埔縣城沒有適合的小餐館,只有奢侈地享受下塌酒店的大包廂,一張16人座的大圓桌,旁邊還有電視沙發,有專人服務,這一頓晚餐才吃掉我們RMB436元,一個人平均花費台幣135元,吃在中國,真的是物超所值的享受。

顧著吃,我沒有把所有的菜拍下來。這道不知什麼豆,說了我也不懂,據說是道地的大埔菜,吃起來很粗,很不討好。

馬鈴薯與地瓜拔絲

算盤子,大埔地區頗負盛名的客家菜。用薯粉及芋泥做成的,汆燙後再加肉末、香菇、韭菜等香料一起炒。口感很像鹹的芋圓。


客家封雞

糍粑,不管福建或廣東,居然都是溼的,與台灣客家很不同。

艾草粄

 

福建土樓 — 環極樓

 

環極樓坐落於湖坑鎮南中村,建於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全樓四層,高約20,樓的直徑43.20,周長130,底層牆厚1.70,牆頂0.9;第一層32間(廚房與餐廳),並設有一個較大的門廳與正廳,第二層34間(糧倉),第三、四層各34間(臥房)。樓的內環建有二廳十室(待客之用)與男女浴室各二間。樓內走廊寬1.56,樓外簷廊寬1.82。樓門高2.96,寬3.4,加釘了鐵皮。樓的內外各有水井一口。樓外附屬建築還有臥室16間、馬房8間、碓磨房6間。環極樓現住有21戶,116人。蘇卜臣裔孫在本鄉有400餘人,不少在南洋,其中僑居緬甸較多。

 

 

取名”環極樓",有一種說法是:北極星又稱北辰星,居子位向午方,常居其位而不見移,為天體眾星之主。有人作詩說:有水必趨東,無星不拱北,意思是眾星拱繞北極而旋轉。這座樓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所以取名環極樓;還有一種說法是:環即圓,圓(環)乃吉詞,環極,即願其吉祥(圓好)至極。

 

 

 

 

 

環極樓有個很特別之處,樓內部中心環不設祠堂,而是空曠的院落。在中心點上,用力跺腳或放聲呼喚、歌唱,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回聲,好像北京天壇的回音壁。

 

 

 

 

 

 

 

 

 

 

 

 

 

 

福建土樓 — 立本樓遺址

 

立本樓位於衍香樓後方,為蘇氏民居,始建於清嘉慶二年(公元1822年),座東朝西,占地約2100平方米,高4層,內通廊式。全樓設一個大門,4道樓梯,內有二口水井,祖堂設於內院中間。民國二十年冬毀於戰火,僅存主樓殘牆。主樓前弧形、單層附屬建築與位於南側的外大門圍合成一個院落,外大門僅存門框,附屬建築保存基本完好。懸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

立本樓雖毀於半個世紀前,但高大的夯土牆卻仍高聳矗立,用另一種形式與天地共存。樓內生機蓬勃,綠意盎然。

 

 

毀損的牆有著如羅馬競技場般的雄偉壯闊,窗櫺的框架依舊,一個個的方孔即為內部杉木樑架支撐穿越的孔。

 

這樣的滄桑,令我不禁要想起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雖然不同的景,但同樣有著人去樓空的深深遺憾。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芭蕉樹在斷垣殘壁裡仍挺拔地延續著生命力

 

正午時分參觀立本樓遺址,艷陽下應該感受到的是較多的壯闊感,有如置身古羅馬。而我,遙想著過往人聲鼎沸的繁華,滄海桑田的無奈油然而生……….

 

 

衍香樓裡的午後時光

衍香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築,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我們就在古意濃厚的中堂享用午餐。會留在這裡午餐,要感謝樓主蘇先生的真誠招待。

 

由於行前對土樓的資訊一知半解,以為到南溪這個地方每個樓都能供餐,實則不然。在衍香樓參觀完已是正午12點,原想在參觀環極樓時再用餐,但樓主蘇先生告訴我們,環極樓不供餐。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揣度樓主是不是想搶生意才如此說,但看蘇先生說得中肯,也就答應在衍香樓用午餐。我先點了菜,在他們備餐的一個鐘頭裡,我們就先去環極樓參觀,之後證實,環極樓果真不供餐,顯見在這純樸之地,人與人間是可以多點信任的。

 

環極樓的介紹留在下篇。先說說這兒的點菜吧!在衍香樓用餐比在其他地方更隨興了,真的要看他們有什麼,我們就點什麼,菜都是自己種的或鄰居種的,對我們來說,其實就是有機種植的當令蔬菜,每種菜都有我們平常品嚐不到的原味。

 

點菜時發生一點小插曲,蘇先生及女兒都一直推薦”黃瓜”,第一字的發音用客語,我這個客家人就直接給它解讀成小黃瓜,但蘇先生說用煮或炒都好吃!黃瓜怎煮啊?我用手比劃著小黃瓜或大黃瓜的大小,看來應該沒錯啊!又是一番雞同鴨講,現場又沒食材可看,點了再說吧!上桌一瞧,唉呦!原來是南瓜呀!就像我家把南瓜以客語說成「黃莆」,若非懂客語,還真被考倒呢!

 


衍香樓精緻的瓦當

 

方桌、長板凳、農家菜,在徐徐涼風下的百年廳堂裡,我們享用一頓古味十足的午餐,彷如時光回朔到阿嬤的年代,親切又悠遠。

 

 

 

這頓午餐的菜單值得為大家介紹:

煮南瓜 10元 x 2

炒苦瓜 12元 x 2

竹筍湯 18元 x 2

炒禾筍 15元 x 2

炒地瓜葉 5元 x 2

悶鴨子 35元 x 2

紅燒魚 12元 x 2

飯 8元 x 2

以上單位為人民幣,15人分二桌,這餐共花費230元。味美、氣氛佳,超值的一餐!

 

炒禾筍,用客家話唸就懂啦!禾筍就是茭白筍!

 

這道炒苦瓜苦中帶甘,味美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這裡的每道蔬菜都很夠味,深深挑動大家的味蕾。在台灣我們大部份的時候都吃大量種植的蔬菜,缺乏蔬菜的甘甜味,來到這裡品嚐到有原始菜味的青菜時,真是開心與感動!

 


飯後請廚房切我路上買的西瓜,可以坐著吃,也可以拿著四處走動吃,那種自在的感覺是在都市公寓中無法享有的。

 

大廚料理過我們的餐食,才輪到她與小孩。我真的喜歡那扛著飯碗的自在,讓我想起童年總是端著飯碗到處逛的記憶!

 

我想要替樓裡的小朋友留下純稚的童顏,小朋友剛開始很靦腆。

 

但我用看螢幕中的畫面來跟小朋友搏感情,看到自己出現在相機的畫面中,小朋友很快就開心地配合。

 

感謝老妹為我側拍,留下這有趣的記錄過程。

 

 

 

 

 

 

 

衍香樓的午後是如此之悠閒,大家坐在門樓的長板凳上話家常,相較於都市人的匆忙,這才叫生活。門樓,是可以凝聚家族情感的地方。平常,大家會扛著飯碗來這兒吃飯聊天;下田回來,也會坐在這兒抬槓。

 

 

 

 

 

在土樓裡,小朋友們不需現代玩具,玩伴多,空間大,不管是無理頭的閒嗑牙,或是玩起躲貓貓,甚至你爭我奪,都是一種遊戲與學習。

 

 

如果有機會再來,我會想在衍香樓裡住上幾天,坐在門樓裡發呆,坐在溪邊聽水聲,走向後方不知通往哪裡的小徑,看看天空看看雲。呵!我太愛土樓了,自從土樓回來後,我總愛編織著再度置身土樓的夢!

 

 

延伸閱讀:

書香門第 — 衍香樓(一)

書香門第 — 衍香樓(二)

書香門第 — 衍香樓(三)

 

 

書香門第 — 衍香樓(三)

 

衍香樓裡的馬廄,以現代的角度來看,這裡可是當年賓士級的車庫呢!

 

衍香樓的後方,遠處即是鼎鼎大名的古松。

 


 

據說這幾棵古松曾連續三年在夏秋之際的傍晚冒出縷縷青烟,除引起眾人的圍觀外,也大大提升了衍香樓的知名度。

這幅景象勾起我在潺潺溪流邊洗滌的記憶,令人無限回味!

 

思緒飄盪回小時候,爸媽在田間拔了整籃的魚腥草或仙草,也會要我們提到池塘邊蹲在石板上清洗藍天白雲下池裡波光潾潾,池邊一簇簇粉紅的野牡丹花盛開著,草叢間草蟬快樂地歡唱,遠處雲雀啾啾地飛向高空,這樣美麗的鄉村圖畫一直留存在我的記憶裡過往的美好,總會在來到這樣的山村一再被翻攪起來,想像著失去的悠遠與醉人………..

這位大伯洗的是肥嫩鮮綠的仙草

 

 

 

在衍香樓用過午餐,我獨自一人順著樓邊小徑,沿著溪流往上游漫步。

一邊是涓涓細流的小溪,溪邊偶爾幾棵柿子樹,累累的果實仍是綠色的;香蕉樹在這裡也不缺席,在陽光的照射下翠綠飽滿,遠處還有一棵山楂樹佇立在田埂邊。另一邊則是剛抽穗綠油油的稻田,而慘遭祝融毀壞的立本樓遺蹟就突兀地矗立在不遠處,艷陽下絲毫不減其滄桑

經過三棵古松旁,一位大嬸剛從田裡摘了二顆大南瓜要回家,我不好意思拍她的正面,只好待與她擦身而過之後,留下她豐收回家的背影

 

立本樓的遺蹟

 

層層的梯田,彎彎的小徑,我不知道要延伸到哪裡,獨自一人漫步,我不敢走得太遠如果有時間,如果有夥伴,我喜歡遊走在這樣的鄉野小徑,找尋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我還是走了一小段梯田小徑,回首青山田野間的衍香樓,就如嬌羞的少婦半掩在竹林間,多了幾許風蘊與神秘。

 

書香門第 — 衍香樓(二)

 

衍香樓座落在永定縣湖坑鎮新南村,為圓型土樓民居,高四層,直徑40米,底層34間,全樓設三廳四梯一大門。廳堂外樓外小門雕樑畫棟,工藝精巧。2000年7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通過世界文化遺產申報。

 

 

 

大門釘有鋼板,門內的頂端設有滅火的水喉水箱,過去曾有匪賊想縱火燒門,均不能得逞。

 

衍香樓內有二口水井

 

 

 

 

樓中間的祖堂是仿府第式建築

 

 

 

 

 

 

 

 

衍香樓可供食宿及小車接送

樓主:蘇恒瑞

TEL: 0597-5531847     002-86-1304-3565588

 

 

 

 

 

 

 

日前格友留言,衍香樓主曾為他們在歷史悠遠的樓內天井彈奏掦琴,令我羨慕不已,單是想像那悠揚的樂聲飄盪在古色古香的樓內,就覺得醉人心弦。

 

留一點想像,留一點夢,隨時都會想回到那樂聲悠揚的衍香樓………….

 

 

 

書香門第 — 衍香樓(一)

 

潺潺的小溪悠悠地流經衍香樓邊,孕育著土樓裡的世世代代

 

 

衍香樓位於福建永定湖坑鎮南溪,建於清代(1880年),因其廿世祖谷香公被誥封為奉直大夫,因此又稱大夫第

 

 衍香樓樓名的含義是繁衍子孫昌盛發達,書香門第世代流傳樓外大門上書大夫第,兩旁對聯:積德多蕃衍,藏書發古香”。上聯意謂行善積德自會有美好家風家聲代代發揚光大,下聯謂書香世家有其優良傳統,上下聯合起來看有開來繼往之意。警示人們要發揚行善積德的優良傳統,並發揚光大。橫披是詩禮傳家,蘇谷春後裔十三個孫輩中有五個秀才,一個舉人供職於福州等地而得譽稱。

 

樓外大門的內側

 

大門和圍牆的設計如猶龍頭和龍身,大門面山向水,環境清幽。據樓主說,當初建樓時找不到好的方位,只能選擇土樓大門偏西,但西邊剛好對準自西而下的溪,形成風水上的一個煞,於是把圍牆設計成一條龍來鎮煞。圖上右方用鵝卵石砌成的圍牆就是龍身。

 

 

衍香樓大門


 

衍香樓主樓按八卦構建,一樓為各家廚房餐廳,二樓為糧倉,三四樓為臥室。祖堂位於樓中間,仿府第式建築,單層方形,磚木結構,古樸清幽。據說河坑的振成樓設計就是仿衍香樓的,衍香樓的一位姑娘受父母媒妁安排,要嫁到振成樓,因未知狀況一路哭著去,花轎到了振成樓後,姑娘破涕為笑,因為到了振成樓有回家的感覺,振成樓與衍香樓都是依八卦隔局設計的。

 

 

衍香樓的中間祖堂為仿府第式建築,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雕樑畫棟,書畫滿牆,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後代子孫人才輩出,旅居港澳東南亞發展者多達幾百人。

 

遠山近水土圓樓,

隔壁殘垣且伴留,

耕讀傳家猶傳世,

詩情畫境何悠悠。

這是中國國家文物委員會副主任鄭孝燮考察衍香樓後的題詩。衍香樓的確是個地靈人傑的風水寶地,難怪蘇姓家族在此開枝散葉,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