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難為,家長無奈

 

 

最近接連二位家長向我求助 關於 老師的問題,也許因為我有三個孩子,老么已是六年級,對於小學教育生態了解,算得上資深家長;而且,我一直擔任班級家長代表,與老師的互動經驗豐富。另外,這幾年在EQ志工團及家長會裡,溫暖的角色扮演得還不錯,讓我成為一個他人想要諮詢的對象。

 

 

 

第一位家長抱怨的老師「嚴以律己,嚴以待人」,教學用心嚴謹,做事及規劃活動有條不紊、一絲不苟。對學生的要求一如她的自我要求,要學生按照規定的方式寫作業、訂正作業、按時交作業,她每天必完成作業批改,那位小朋友的作業沒交,或那裡未確實訂正,完全掌握在她手中。像這樣用心的老師,被家長指陳功課太多,太過嚴苛;有時可能無法掌控情緒,高分貝的責駡甚至體罰也會出現,更有家長指出孩子已有恐懼上學的困擾。

 

 

 

第二位被指控的老師是許多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與孩子的互動亦師亦友,不只關心孩子的課業,也關照孩子的生活常規。最近,也不知那個環結出了問題,家長陳述這位老師未按時批改作業,測驗卷考完許久未發還,管教學生有時出現情緒無法掌控的情形,以罰寫方式處罰學生失當的行為,造成學生及家長的負面觀感。

 

 

 

 

這二位老師原本都是我心目中教學認真的老師,或許「愛之深,責之切」,也或許個人生活上出現亂了陣腳的情形,也或許是家長們太過心疼孩子,捨不得老師用比較嚴厲的方式要求孩子,親師間顯然有了很大的歧見。家長不敢找老師,深怕因為自己提出異議而使孩子往後受到不公的待遇,只好向我打探諮詢。

 

(平溪線火車)

 

親師是教育的合夥人,只有雙方的理念與想法一致,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否則犧牲的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成長無法等待,不容許 家長與 老師慢慢磨合理念。

 

老師是教室裡的主導者,家長的角色應該是輔助教師,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宣賓奪主。過去曾有強勢的家長直接槓上老師,向學校控訴老師的缺失,最 後弄得 老師無心教學,自己的孩子在班上也待不下去,最後二敗俱傷。

 

 

(秋天也有油桐花唷!在平溪一帶的山區可見到桐花零星一叢叢的開在山野間。)

 

老師的力不從心與情緒失當免不了,人有七情六慾,就算做父母的我們,當履勸孩子不改時,也一樣會對孩子使出語言暴力與恐嚇,或者動手的情形。雖然不管任何形式的體罰對教育的作用都不大,但這是大人們最常用也最快速的方法。我可以理 解 老師難為,面對每一個不同資質與特質的孩子,希望他們有一致的學習與成長實在不容易,我 容許 老師用他的方法來教導我的孩子。孩子的一生將會面臨各種個性或做事方法的同學、老師、同事、上司、朋友,學會配合不同老師的要求,將使他的人生路更能適應不同特質的人,我沒有必要為孩子煩惱太多,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老師,這就是他人生功課,他必須自己修煉。

 

家長的無奈與焦慮也是可以理解的,校園裡教師管教不當的事時有耳聞,有些老師的個人EQ明顯有問題,或甚至到了不適任的情形,家長許多時候只能被迫接受。教育無法提供素質均一的教師,每到分班時刻,大家只好各自求神拜佛,祈求抽中上籤,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分到所謂名師,有如中頭彩;不幸遇到惡名在外的老師,就只好自求多福了。

 

(山芙蓉:每年9-11月隨著秋風來報到,此刻山野間到處都開著山芙蓉,花朵美麗嬌艷動人,隨風飄曳。早晨的山芙蓉花朵為白色,中午轉為粉紅佳人,傍晚時分則以深紅躲藏,完成一天多變的花開花謝。賞山芙蓉時別忘了一日看三回,才能欣賞到她的嬌艷多變。)

 

 

對於家長們的求助,我建議他們直接與老師溝通,畢竟這二位老師大多時候的表現都是令人讚許的。當我們不滿意他們的某些做法時,直接的溝通才能直接面對問題,或 許老師對於造成家長的困擾仍不自覺,或許家長無法了解老師的苦心,直接溝通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雖然家長還是很擔心因為找老師談而造 成老師對孩子貼標籤,但我有信心,好老師是可以接受不同的聲音的。

 

我期許更多樂於奉獻在教育上,有愛心與耐心的人來擔任教職,畢竟教育是百年樹人的職業,如果抱持做完工作交差了事的敷衍心態,就請別選擇當老師這個工作吧!以免造成「老師難為,家長無奈」!

 

 

吾家有女初長成

 

 

六月三日女兒滿18歲, 六月四日 她從高中畢業。

 

滿18歲,在生命歷程有其特殊重要的意義,代表從此有了投票權,可以考駕照,幫媽媽買米酒不會被店家拒絕……..在法律上算是成年了,從此她該為她自己的行為負全部的法律責任。

 

高中畢業則是通識教育的結束,從此她將邁入大學進入專業領域,可以悠遊於喜愛的設計相關科目,不必再辛苦的K不喜歡的史地或理化。她也將離家住校去,脫離媽媽每天的絮絮叨叨。

 

 

...........................

 

 

我清楚記得:將近18年前,女兒才五六個月大的某天,我被自己的夢嚇醒,我夢到自己來不及參與女兒的成長女兒就唸小學了。今天,這個曾經令我驚嚇不已的夢依然清晰在腦海,感嘆的是歲月匆匆,如今女兒已高中畢業,過往教養的辛勞與淚水,有如南柯一夢,倏忽而過。

 

女兒小時候就很“精”,對答反應很敏捷。滿一歲就會說話也會走路,有一天,她的小阿姨抱起她問:「婷婷!妳怎麼那麼“精”啊?」她馬上回答:「我本來就那麼“精”呀!」小妮子是家族中的第一個小朋友,深得舅舅阿姨們的竉愛,跟著外公外婆在鄉下住到四歲才被我帶回台北上幼稚園。擁有鄉居童年的她,幼年過得逍遙自在!

 

小學時期的女兒乖巧可愛,除了拓展人際關係的功力一流,功課還算不錯。中學的她可就讓我頭痛萬分,她有個長長的青春期,如脫韁野馬一般,我行我素,我難以駕馭掌控,而她自己也是跌跌撞撞,功課一落千丈,每學期總在驚險中渡過。我則被她的率性訓練得心臟超強,為了避免親子過渡衝突,我只能靜候這匹小野馬玩倦了。幸好高三時她懂得懸崖勒馬,及時回頭,最後奮力一搏,成了全班進步最多的一個,也順利推甄上大學景觀設計系。

 

 

.............................

 

 

女兒的叛逆與率性讓她很獨立,她的大學甄試過程我沒參與太多,除了潤飾自傳,她有她的堅持,不放手我會跟她有很多的衝撞,是她訓練我放手。

 

4月份面試的那天是個綿綿細雨天,她老爸開車帶她到大學校門口就離開了。她要帶畫具、顏料、切割版、作品集、加上自己的包包,手上掛滿了東西,還要撐傘,就這樣自己走入校園迎接挑戰。

 

早上考術科三小時,題目是:請畫出最難忘的一次用餐經驗,把它帶給你的感受或想法做成一個抽象的模型,並加以文字敘述。

 

現場發下一張4開的西卡紙,一張厚紙板,二個半張A4影印紙,厚紙板的一半規定以文字與作畫呈現,另一半必須是立體模型。

 

事後聽女兒敘述她的創作構思,我竟第一次為女兒的思想感到感動。她的作品以黑色為底,文字與作畫呈現的那一半畫二隻手要一個會發光的麵包。她說因為她最難忘的一餐是參加飢餓三十的活動,讓她體會食物很珍貴。(哈!雙子女兒很會掰!她根本從未參加過飢餓三十的活動)

 

立體模型的部份做一高一矮二個高塔,矮塔上是一個穿西裝打領帶的人躺在塔上,一手拿魚一手拿肉,滿地的食物碎屑。另一更高的塔上頂端有一個麵包,塔底下有一個很髒的紙片人跪在地上,雙手合十朝拜著肯求得到麵包。光聽她敘述,我就覺得她的創意定能得到評審教授的青睞,果然事後驗證她的術科拿到很高的分數。

 

考完術科到面試中間有將近五小時,她就在校園中拍校園特色及系館,及設計學院附近的設施,找機會與學長姐聊天。因為來面試前她曾看過高中學長姐留下的資料,知道系主任喜歡與學生在某個地方喝咖啡交換心得,她就特地前去拍照,面試教授剛好問到:「妳從校門口走到系館,一路上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景觀?」她事前的觀察及拍照給足了思考與準備的時間,所以回答起來很流暢。

 

其他的問題及測驗還有:為何父親學建築而妳要申請景觀設計系?是誰啟發你對植物的興趣?請自行介紹作品集中的部份作品。觀察三種葉子後將它描述出來。玩圖卡分類遊戲。

 

面試完在校門口看到公車,她問了司儀多少錢?司機說17元,她沒零錢,就請司機等一下,跑到幾十公尺外的便利商店換零錢,司機也很有耐心的等她。公車只開到火車站附近,對當地完全陌生的她就一路問到火車站,搭火車回到台北。她不害怕,我也不擔心。我知道,我的女兒够精够獨立。

 

她是極少數沒有家長陪同面試的考生,她還嘲笑那些面談前接受父母耳提面命的人,認為他們這麼大了還無法獨立,像個小學生。

 

在年輕的草莓族群中,女兒的闖蕩能力讓我感到欣慰。雖然叛逆讓她的中學生涯摔得鼻青臉腫,但我的支持與鼓勵没斷過。我不知道我給她的背後支援是不是讓她有爬起來的力量?現在的她也依然自我。至少,身為母親的我,看她順利通過大學門檻,即將進入自己喜愛的科系,可以暫時解除現階段教養的壓力,也可以大大鬆一口氣!

暴力的一幕

 

 

 

晨光入班結束,我照例收拾麥克風,關檔案,卸除隨身碟,同時一面催促這班的孩子迅速整隊去上自然課。

 

 

不一會兒,走廊上傳來一陣男子盛怒的叫罵聲,這班的孩子有如驚弓之鳥排得整整齊齊的,原以為哪位家長如此嚴厲責備自己的孩子,或是指責這班孩子的行為。一向不多管閒事的我好奇的探出頭,原來是隔壁班老師在駡自己班的孩子。

 

 

幾個孩子趴在走廊的地板上寫功課,一個孩子頭低到不能再低地站在老師面前。老師的怒氣不因孩子的低頭有所消減,持續用氣急敗壞的高亢語調數落孩子。我很怕別人生氣,害怕地躲回教室裡。不一會兒,乒乒乓乓…..砰砰…..,只見課桌椅飛了出來,簿本文具散落一地。老師的情緒有如雷雨般,我好想躲得遠遠的。

 

 

臨走前我遲疑了一下,如果留下暴力的這一幕,想必社會必大聲譴責撻罰。我覺得自己很膽小,並不想製造事端。那一刻我很無奈、心痛、想哭。走出校園,我的心如陰霾的天空,雨點隨時可能落下來…………..

 

 

 

 

親愛的老師父母呀!孩子就是孩子,他還在學習階段,他還沒成熟,他還不知事情的輕重,他調皮,他愛玩,他偷懶,他不想寫功課,這就是孩子啊!所以他需要上學,需要老師耐心的教導。老師能不能容許孩子犯錯?能不能容許有的孩子嚐試更多次的錯誤?能不能容許有人的領悟較慢?如果你不能容許,我不認為你適合從事教師這個職業。

 

 

也許今天這一幕裡的幾個孩子真的偷懶不寫功課,但老師要用方法來教導呀!有必要怒氣沖天嗎?盛怒只有顯露自己的無能罷了!把頑強的孩子導向正軌才是教學的挑戰,需要方法與耐心。

 

 

我不認為今天這場雷雨可以讓這幾個孩子記取教訓,我想很可能成了他們生命中負面的印記。老師呀!請別忘了你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的過程,「言教不如身教」,今天你用暴跳如雷的方式來處理自己因孩子不乖而產生的情緒,將來孩子長大了,他很可能也複製你今天處理情緒的方式來對待他的家人、他的學生,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呀!

 

 

不管是老師或父母,我們經常陷在自己習慣的教導模式裡而不自知,這些都是來自成長過程所接收到的。以前我常用責駡的方式來糾正女兒的錯誤,後來看到女兒駡弟弟的樣子像極了自己,那真是當頭棒喝,驚覺到自己不恰當的教導方式已使女兒深受其害。我會用責駡來教導女兒,其實也是因為自小我的長輩習慣用責罵來管教我們,我竟然把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加諸在女兒身上而不自知!

 

 

習慣可以調整,我期盼每個父母老師都有自我覺察的能力,別把從上一代接收到的不好教育方式持續用來殘害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千萬別對孩子說:你活該!

 

 

早上我進教室去收我入班講授EQ班級小朋友們所做的EQ小書

有位五年級小朋友的心得寫道:

 

廖媽媽:

我覺得我是一個快樂就手舞足蹈,歡天喜地的人

但我更是一位會把傷心,難過和生氣放在心底的人

有時候也只能找比較不會笑我,會安慰我、鼓勵我的人來跟他們說我的不開心

例如:xx…..,這些都只是朋友

我好希望有一天能像大家一樣,把心事告訴家人

因為,我完全不敢在我媽媽面前說這種話,她會駡我活該,我很不喜歡

 

 

看完這段心得,我內心真是不捨

父母親是如何的與孩子互動會造成孩子這樣的困擾?

 

 

我想起自己小四時,有一次成績不理想告訴爸爸

他也回我:自己不够認真,怪誰?

被〔你活該〕刺傷的那種痛永遠記得

我想,我當時要的只是一個同理心, 一句安慰

 

 

做父母的常會不自覺的用批判的語氣來與孩子互動

忽略了他小小的心靈也有細膩的一面

不管孩子在外遭受到怎樣的挫折

其實,只要一點同理與關懷,他的傷就能撫平,生命即刻充滿能量再出發

如果他每次受傷得到的是批判而不是關懷

家,對他而言就不是一個溫馨的避風港了,不是嗎?

 

 

我想我給這個孩子的回饋會先讚賞這位小朋友很幸福

能擁有可以吐露心聲的好朋友

鼓勵她珍惜這份友誼

同時也告訴她:其實妳的媽媽是很愛妳的

只是她習慣用那樣的方式與妳互動,讓妳覺得很不舒服

媽媽沒像妳們這麼幸運,小學就可以學EQ

媽媽通常的情緒處理方式,是依照他原生家庭所給予的

媽媽可能不了解其實親子溝通可以有其他不同的方式

建議在媽媽心情好時,與她分享妳所學到的EQ

對媽媽多一份同理心,這是我們EQ高手的特質喔!

 

 

沒有人天生就是好爸媽,當父母是要學習的

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路,曾經你自己不喜歡的,孩子一定也無法接受

教養的方法與觀念是可以調整的

所有的批判指責都不能以「我都是為他好」做為搪塞

 

 

我希望所有的爸媽都能多用一點心思在教養上

別讓孩子的心靈在退縮中成長

下次當孩子向您傾訴時,千萬別對孩子說:你活該!誰叫你………

如果孩子與你分享他的傷心、難過和生氣

請你回答他:如果我是你一定也很傷心!(或難過生氣)

你一定不喜歡這個樣子,對嗎?

最後再把你想教導他的教條搬出來

有了同理心,孩子會願意接納你的指導,會增進你們彼此的親子關係哦!

 

 

母親難為

 

 

 

 

前二天幫女兒送大學推甄資料去印製,看到她的備審資料成品,說實在的,還真是高興!

 

 

女兒的確長大了,很獨立,有自己的想法。除了自傳的潤飾,我完全沒有插手,全部由她自己處理,資料有系統,版面清晰。我看過去年甄選上同校系的資料,比較起來覺得女兒的確適合走設計路線。

 

 

唯一讓我看很不順眼的是她的個人照片,其中一張個人照片眼睛瞪得大大的,嘴角壓得可愛可愛的,但我看起來有點像被驚嚇到的照片(好像現在的高中女生都喜歡拍這類的照片)。另一張大頭照用魚眼鏡頭拍,齜牙咧嘴,我稱之為像恐怖片的宣傳照。

 

 

我堅持她不可以用這麼挑戰評選委員的照片來做前途的睹注,她堅持認為我沒創意,干涉她的作品。我們娘倆各自堅持,僵了大約半小時。我一再向她強調,我同意她有時很有創意,但是,評選教授是跟媽媽上下年紀的世代,看法可能較中規中矩。

 

 

最後我選擇退一步,只堅持一定要換掉那張齜牙咧嘴的照片。她也做了一點妥協,願意配合我的要求。但是,當我協助她挑選替換的照片時,每一張漂亮的、可愛的生活照,她都說很醜或不好看,全都予以否決,最後她自己換成證件用大頭照。也罷!至少在我看來不壞。

 

 

在寄送截止日的前一天傍晚,我為她再送印一份我心目中的正常版,隔天寄出,希望這正常版能贏得評選教授的青睞!而先前的一份我稱之為創意版,就留作孩子美麗的回憶吧!

 

 

前幾天的EQ課裡,老師才提到有位朋友很苦惱他那高三的孩子,問他對什麼有興趣要選什麼科系,全答不知道,自傳怎麼做也沒概念。我很慶幸自己放手得早,女兒獨立,有自己的思想與看法。我也聽 從 老師的耳提面命,對青少年要抓大原則就好,不要什麼都管。我也學會多看孩子的優點,用鼓勵代替責備。不管如何努力學做一位好母親,在關鍵時刻面臨與新世代角度不同時,如何拉鋸還是一門大學問!

 

 

不知是我太嚴謹?還是孩子太自我?唉!現代母親難為啊!

 

 

 

兒子的獨生子朋友

 

 

 

兒子的朋友愷愷是家中的獨子,與所有的獨生子女一樣孤獨,一樣渴望朋友。

 

 

愷愷跟兒子同年級不同班,他們的結緣在幼稚園,儘管只有短暫的同窗,但因愷愷媽媽曾是我家老大老二的老師,因為我與愷愷媽媽的親師緣,讓愷愷有許多機會與兒子一起玩,所以愷愷很喜歡來我們家。

 

 

上學期,愷愷媽媽提到愷愷對數學不感興趣,對媽媽安排的課外輔導或補習一概不領情,於是我建議愷愷媽媽讓孩子與我兒子一起去同一個地方上數學課。哇!想不到友情會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愷愷居然可以為了與同伴一起而開心地去上數學!

 

 

愷愷媽媽還在研究所進修,學校放學送走學生後她自己還得去當學生,當愷愷和我兒子一起去上數學的這天,我就請她讓孩子下課後二人一起回到我家等媽媽下課。愷愷得知這個消息真是樂不可支,星期三下午上完數學來我家成了他一週最大的期待。幾次之後,愷愷媽媽可能覺得孩子太常來叨擾不好意思,於是和愷愷取得共識,一個月只能來我們家一次。

 

 

昨天是星期三,愷愷又來我們家。他們三點多就回到家一起做功課,但我兒子四點半要去補英文到七點,愷愷一點也不以為意,他一個人認真的待在家裡做功課,等待著我們家人回來,等我做晚飯,等我兒子回來陪他玩。我想:愷愷等待的不只有我兒子陪他玩,他還喜歡我們家的熱鬧。我們家有三位小朋友,比起他那爸爸不常在的家,我們家真是溫馨又熱鬧呀!

 

 

晚上9點,愷愷媽媽下課來接他時,愷愷不但功課做完,也玩得滿頭大汗滿臉通紅,快樂無比。現在的家庭孩子生得少,獨生子女少了同儕的互動,有些甚至在人際溝通上產生了障礙。看到愷愷與兒子如此盡興享受互動,我覺得這才是做為父母該給孩子的童年,即使無法給予孩子兄弟姐妹,至少為他們多製造與同儕互動的機會。

 

 

送愷愷下樓時,愷愷媽媽說:「Jimmy媽媽!妳沒發現嗎?這小子才月初就把額度用完了!」

 

 

也許我該欣喜兒子的好人緣,被一個好朋友這麼喜愛著。但是,我內心多少也有一些悵惘,工商社會又少子,孩子的內心誰人知?爸爸媽媽呀!我們是不是可以想想我們自己童年時也有過對擁有同伴的渴求?能不能多多關照孩子孤獨的心?只有快樂成長的孩子才會有健全快樂的人生觀哦!

 

 

思考了一天,我決定要問愷愷媽媽:「我可不可以為愷愷多申請幾次額度?只要他的考試進步了,就可以獎勵他來我們家玩。」

 

 

 

(上學期末,愷愷跟我們一起去參加我們家爸爸的高中同學會,他與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大家還以為這個小帥哥也是我兒子呢!)

 

 

 

每一塊地總有一 粒種子適合

 

 

家有高三生,學測成績揭曉,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個網路流傳ppt檔,標題是:每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觸動我內心深深的感受,謹此與朋友們分享!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與優勢。」這樣的觀念在EQ培訓課裡不斷地強化著我。但是,遇到孩子的叛逆或堅持時,仍不免傷心無奈。說實在的,還挺感激三年多來參與EQ課程,不斷地給我注入看待孩子優點的針劑,在女兒不斷讓我流淚的中學階段,縱使傷心失望經常煎熬著我,但我沒放棄她。

 

 

沒有被放棄的孩子終就會想通,在大學學測的前幾個月,女兒終於卯起勁來讀書,這是她中學六年來最用功的階段。學測成績揭曉了,雖然她的分數不算高,但是,她進步了。她的學習終於在班上倒數了六年後,在重要關鍵的一刻拉回一些。

 

 

如果女兒沒能在這個關卡扳回一些,我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毅力與耐心等待孩子成長?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因不斷受傷而陣亡?父母親要有恒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真的很不容易。雖然每一粒種子總有適合他的地方,但不管是要找到合適的土地或等待成長,都是一條漫漫艱辛的長路!

 

 

催熟的果子不够甜美,我願以愛燒灌,以耐心與毅力等待孩子自己探索人生,自己長大。她人生道路上曾經的慢下腳步,曾經的東張西望,相信能化為豐富的閱歷,等她好奇够了,體驗够了,她自然會收起玩心正視自己的未來。辛苦的是父母,用愛堅定的支持,最後應該會有甜美的果實,願與所有的爸爸媽媽共勉!

 

 

 

孩子,我覺得你很棒!

 

(台灣萍蓬草的花)

 

學期末,八年級兒子的老師與我通電話,劈頭就說:

 

妳兒子這次很糟糕,退步了三名!

 

 

 

**************************************************************

 

 

 

其實,這不是老師第一次批判我兒子,在她的眼中,我的兒子懶散,常忘東忘西,不按時完成功課,全班都不喜歡他……….她幾次打電話給我,不斷地數落孩子的缺點,每一句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在我的胸口,刺得我在電話這頭淚水吞不下,只能任其流………

 

 

 

是的!我的孩子有點懶,學習沒有企圖心,有時會忘了完成功課,在家也會和弟弟拌拌嘴…….

 

 

但,他很愛小動物,照顧魚兒及楓葉鼠無微不至;可以很專注觀察及研究昆蟲;很用心地做生活科技的作業,為了如何加強橋樑的負重,一次又一次的測試加強;他喜歡動手做,他會幫我修家中的東西;他會幫我洗菜、炒菜、洗碗…….;出外旅行時,他很會照顧小小朋友;……………

 

 

他的功課也沒多差,平均在班上中等稍後一點而已,但他理化可以考95分,雖然他的國文在及格邊緣飄盪,但在我的眼中,他很厲害了。在這首善之區的學校,他每天要面對考不完的試,早上7:30到校,將近6:00才回到家,壓力讓他失去了動力,失去了企圖心,失去了文字的鑑賞能力,考試逼迫他要快速地消化很多東西,他,目前很難完全做到

 

 

 

孩子不只一次告訴我:媽媽!給我多一點時間,我一定會更好!

 

我能怎麼回答他?……………..

 

 

 

其實我很開心他還有一些學習的動力,他不是完全沒有企圖心,他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但無奈也無選擇權的媽只能告訴他:孩子!你面對的是一個競爭強烈的環境,你要加油!你要更努力!

 

 

孩子扭曲著臉,苦得不知如何是好………….

 

 

 

「人的生命歷程中如果太多挫敗的經驗,最後孩子就是放棄自己」EQ培訓課老師的話語一直浮現在我腦海中我想,面對孩子目前的狀況,我要給的應該是更多的陪伴與信任,我要相信他是有能力有潛力的,我要鼓勵他,等待他長大

 

 

*****************************************************************

 

 

 

這一天,我不再等待老師向我數落孩子,我也不想再只會回答:是!是!是!我會督促他!

 

 

我很明確地告訴老師:老師!我的孩子這次考試雖退步了,但我覺得他這次很棒!為什麼呢?因為這次是他自己準備考試,以前我會陪他為他複習,這次我完全沒有陪他讀書,這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且他這次學會向我分析每科的成績,他已經學會找到問題了!

 

 

老師:好!那下次他功課沒交我就直接記過嘍!

 

 

這分明就是威脅,我第一次如此堅定地對老師說:老師!沒關係!孩子必須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他需要長大,我會叮嚀他的!

 

 

 

 

第一次我們之間沒有太多的對話,老師心裡一定很不舒服,其實我又何嘗不是?

 

 

結束談話後我很難過,難過的不是老師說我兒子退步,而是,親師不是教育合夥人嗎?那我們在幹嘛?為什麼老師不能站在協助的立場,了解的立場,我的孩子不笨也不壞,為什麼在她口中要把我的孩子說得如此糟?填鴨式的教育不見得適合每個孩子,智育表現不够頂尖,也不代表他將來成就也不如人,多元的時代應給孩子多元成長的機會

 

 

台灣中學的孩子在學校受到太多的壓力了,如果身為母親的無法給予鼓勵與關懷,學校駡孩子,家長駡孩子,試想,孩子的人生多麼晦暗啊!在晦暗中成長的青少年,他的心會寛嗎?我們自以為嚴加督促是為孩子好的家長啊!您放心把您的未來交給這樣成長的未來主人翁嗎?

 

 

 

12招養出快樂小孩

資料來源:網路流傳文章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 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一生【2006/04 遠見雜誌】

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一生【2006/04 遠見雜誌】
 
新聞點閱數:205
  一位朋友的孩子因恐懼上學而常逃學,後因自殺在醫院中才被診斷出來為失讀症 dyslexia)。她一夜之間老了十年,看到我,抱著我痛哭,她說她哭的不是這個病,而是她冤枉了孩子這麼多年。她一直以為孩子是懶不長進、是廢物,不知道原來是病 我聽了很感慨。

 也曾有個校長在退休後,才知道什麼是妥瑞氏症。他一直以為是孩子壞,上課故意出聲音、罵髒話、做怪動作,不知道原來是基因的關係。他很後悔打了孩子二十年,但人生不能逆轉,後悔已莫及了。

 後天教育可扭轉先天基因

 大腦跟學習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最近花了9000萬美元設了四個國家型腦與學習中心,用磁振造影( MRI)來探討有效的學習方式,尤其用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來看大腦神經連結的情形。智慧的定義現已變為神經連結的密度和方式,效率(efficiency)是知道該怎麼做( doing things right),效果(effectiveness)是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前者是有能力,不浪費時間與精力去達成目的,是神經連結的方式;後者是有知識,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迅速產生預期效果,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學習要事半功倍,必須知道大腦的運作。

 近年來最大的突破是知道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是個交互作用,基因決定某個行為的出現,而這個行為回過頭來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連接。從腦造影圖片中看到,即使是同卵雙胞胎,基因相同,大腦結構相同,他們在做同一件事時,大腦活化的神經迴路也不同,因為他們後天的經驗不同。後天經驗正是我們教育可以著力的地方,我們的態度對孩子有決定性的影響。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的過了一生。

 教育界也流行四不一沒有

 1885年就知道有妥瑞氏症(即所謂罵髒話的 侯爵 夫人),失讀症則跟我們的染色體2361518 有關,許多名人也有閱讀障礙,如邱吉爾、洛克斐勒、愛迪生、愛因斯坦、湯姆克魯斯,但都不因此而減少他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其實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失讀症的記載。南朝宋孝武帝時令群臣賦詩,沈慶之不會寫字(史書說他「每恨手不知書,眼不識字」),只好跟皇上說「臣不知書,請口授師伯」。皇帝便命顏師伯執筆,慶之口授說:「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崗,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不會讀、不會寫,一樣可以作詩,因為心智的啟發不是只有視覺,其他管道也都可以。他敢自比作張良,可見自視極高,沒有因自己不能讀寫而覺得低人一等,我們現在反而不及古人,不會讀書,便連人都不是了。

 現在流行的四不一沒有是:老師不會教,學生不快樂,家長不放心,政府不負責,畢業沒頭路。政府什麼時候能放下權力鬥爭,正眼看一下世界教育的趨勢呢?

 【作者:洪蘭專欄由洪蘭、黃達夫、黃碧端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