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登谷關七雄之八仙山

2012.1.27 大年初五,與山友們相約去登谷關七雄之八仙山。

谷關距離台北好遠,八仙山山高路長,我只好清晨5點就自台北出發。

先到楊梅載山友柚子花夫妻,再到新竹與另二組人馬會合,之後直奔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抵達時已經快九點了。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係早期八仙山林場場址,與阿里山、太平山併稱台灣三大林場。

林業開發始於民國三年,伐木時期盛況之美曾入選為台灣八景。直至民國53年,結束直營伐木作業。

八仙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主峰海拔2424公尺,約為八千台尺,因而得名「八仙」

步道全長約六公里,來回約需八小時,爬升高度約1400公尺,算是難度高的山。

 

 

八仙山以溫暖的太陽與紅艷艷的山櫻花迎接我們,心情好舒暢!

 

 

櫻花盛開,吸引好多愛鳥人架著大炮等候牠們美麗的身影。

這麼美麗的天氣,不只鳥兒雀躍,我們也很歡欣,若不是目標在登山,晒晒太陽賞花聽鳥語也很愜意。

 

 

9:08 抵達位於靜海寺旁的登山口

 

 

登八仙山的路程很硬,一開始便是陡直的之字形爬升,幸好沿途陽光和煦,視野良好,可透過林間縫隙眺望遠山,心情愉悅!

 

 

陽光照在大樹上,把樹葉襯托得翠綠動人!

 

 

遠山含笑,近樹婀娜多姿,豐富的生態令我們目不暇給。

 

 

遠處大雪山方向山頂白了頭

 

 

10:23 抵達1.5K。 途中休息約十分鐘。

 

 

接下來這段路平緩些,陽光輕灑,樹影婆娑,走起來腳步輕盈許多。

 

 

10:28 抵達第一個避雨亭,歇息賞花。

 

 

二層樓高的大樹上長滿綠花寶石蘭」

 

 

 

 

10:48 抵達2K,海拔1500公尺。

 

 

山徑時而原始,時而有枕木階梯,全程爬升。

 

11:08 抵達2.5K,我的腳開始抽筋。我試著噴撒隆巴斯噴劑舒緩,休息放鬆,完全無效,每走十來公尺,又再抽筋。

 

 

我從2.5K開始一路抽筋,休息,抽筋,休息…….。走走停停……終於在 12:20 挺進到3K。

感謝三十年沒爬山的柚子花老爺一路陪我墊後,柚子花和我家大公子攻頂去。

 

 

木馬為早期人力運材的簡易工具,造型類似雪橇,藉由開闢約一公尺寬順坡之木馬道,木材放置於木馬上,以人力拖曳而行,將木材集運至土場之運材方式。

 

 

感謝山友蘭花達人特別尋得「小鹿角蘭」慰勞我!

雖然它長在十公尺高的大樹上,但因是我的首拍,還是非常開心!

 

 

13:30 抵達3.5K,第二個避雨亭,海拔1820公尺。

 

 

一路腳抽筋的我,決定在3.5K放棄前進。

說要放棄,其實心中很不捨,大老遠來沒攻頂,可惜了!

懷著依依不捨,再往前走了約一百公尺,巡視這片台灣杜鵑純林後才回頭。

 

 

台灣杜鵑

 

 

我在回程收到簡訊,四位健腳於2:00攻頂。(感謝山友柚子花提供照片)

 

 

(感謝山友柚子花提供照片)

這位登頂的帥哥是我家大公子,喜愛昆蟲的他,抓蟲子是他上山的動力。

他雖然極少跟我爬山,但年輕就是本錢,一路見他臉不紅、氣不喘,悠閒攻頂,再衝第一個下山來找我。

唉!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媽媽我不得不服老啊!

 

 

路上遇到的千年大樹,望之儼然,至少要4-5個人合抱。

 

 

15:20 回到1.5K,休息片刻。

這裡有五株樹合併長成一叢,前頭立了個「木荷」的解說牌,但依我觀察,其中一株與另四株不同種,到底何者為木荷,只見樹幹我分不出來?

 

將近16點回到約0.6K的山腰平台休息,我家大公子於4:10趕上我。

 

 

大武蜘蛛抱蛋,天門冬科。

 

 

玉山紫金牛,紫金牛科。

 

 

山白蘭,菊科。

 

我與大公子於17點回抵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第二停車場。

 

 

園區李花盛開

 

 

 

 

夥伴們陸續於5:30左右回到停車場,今日七人登山,四人登頂。我因腳抽筋鎩羽而歸,留下遺憾!

腳抽筋是過去少有的現象,可能前一夜睡眠不足,又一大早起來開車南下,體力不繼。

下回登高山,前一夜一定要睡飽,免得留下無法登頂之憾!

 

傍晚6:00起程北返,回程在東勢簡單吃碗陽春麵,之後一路北上,回到台北已經晚上10:30,好累的一天!

 

 

 

 

 

 

 

 

 

烏來大桶山

2012.1.14 今天是總統大選的日子,早上投完票後看天氣還不賴,趕快呼朋引伴去爬山。

爬哪好呢?新店獅仔頭山和大桶山二選一,因為想拜訪蘭花。

獅仔頭山去過N遍了,大桶山還沒去過,那就來去大桶山。

新烏路往烏來方向,到忠治村左轉,通過村子,續行產業道路,一路美麗幽靜,先逛到盡頭。

 

 

 

在一個轉彎處,遇上一樹紅花。哇!山櫻花開了,春天來了!

 

 

 

來到大桶山登山口已經10:30了,心想能走多少算多少,要登頂恐怕有點晚。

 

 

登山口的告示

 

 

拍拍翠綠好看的山蘇,剛起程就一路閒晃。

 

 

好大好大叢的大腳筒!

(如此美好的生態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哦!)

 

 

鳳蘭

 

 

虎紋隔距蘭

 

 

前段路非常寬敞好走,緩升。樹上地上都觀察,行進緩慢。

 

 

11:25 開始換成比較陡的枕木階梯步道了,一路上坡。

 

 

枕木階梯邊的蘭花,葉子約莫10cm長,2cm多寬,不知哪種蘭?

 

 

11:40 第一段平路,別高興太早,只有百公尺不到又要上坡了。

 

 

抬頭遇見美麗的菇菇

 

 

坡邊遇見一大片心葉葵蘭

 

 

滿地烏心石落花,留下它最後美麗的倩影。

 

 

11:55 指標指向羅宏山(落鳳山),這是哪?我不是在登大桶山嗎?

 

 

越來越多完好的烏心石落花滿地,乾脆拍個爽!

 

 

12:09 陽光小露臉,上去後又是一小段平路,我們在平路上喝了點小酒,吃了幾顆花生,哈拉了一下,在山裡,這樣就是-爽!

 

 

路邊好多好多山奈的果實,種子都不見了!

 

 

12:52 這個標示又變成指向大桶山東峰了,果如登山口的告示:標示有誤。每根木椿的標示都不同,令第一次來的登山客霧煞煞。

 

 

12:55 大桶山標高雖才916公尺,但落差有500多米,爬起來也很累人的。我穿一件短袖,爬得汗流浹背。

 

 

色彩鮮艷的菇菇

 

 

13:08 走一段稜線後,在往烏來山的指標處午餐。一人一個飯糰,切了1/4隻雞,一人二杯小酒。

本想酒足飯飽後就打道回府,但總覺得怪怪的,沒達成目標。剛好此時來了二位年輕人,他們要登頂,我們快速收拾好,2:00決定起程攻頂去。

接下來這段路程約40分鐘,一路在茂密的杉木林間爬升,沒拍照。

 

 

 

2:40 抵達大桶山與大桶山東峰岔路口,往大桶山東峰20m一分鐘,往大桶山165m五分鐘,先去大桶山。(原來這裡直行是往羅宏山)

 

 

三角點在右方,這裡有氣象局的雨量測量站。

 

 

直行往烏來駐在所?又是什麼地方?

 

 

二位年輕人比我們早些抵達,小姐~妳居然坐在三角點上!

 

 

大桶山,海拔916公尺。三等三角點No.4137號基石。

 

 

有緣山頂相遇,來張合照紀念。

 

 

在三角點停留10分鐘後,於3:00下山。

 

 

到東峰看看!哈!林蔭間一顆總督府圖根點基石,看不出為何叫東峰。

 

 

回程拍下來時一路陡上的茂密的杉木林。上山流汗,下山傷膝蓋。

 

 

3:30 回抵往桂山路岔路口

 

 

3:40 回抵午餐時的稜線,地上是一塊塊的豆腐岩。

 

 

4:30 回抵登山口

 

還好今天有遇到那二位年輕人,最後才會決定攻頂,有到達一個目標。

走完後覺得,其實登大桶山路程也不算長,上午10:30出發,下午4:30回抵登山口,休息至少用掉1.5小時,還一路拈花惹草,真正在爬山走路不超過4小時。

 

 

 

 

 

 

 

2012元旦李崠山大混山登山會師(下)

前段行程:2012元旦李崠山大混山登山會師(上)

12:15 昔日駐在所遺留的寬濶平台,上頭長滿了高聳參天的杉木,林蔭下正好做為我們一行19人的午餐場地。

冷颼颼的天,有暖呼呼的冬陽,還有夥伴們的歡聲笑語,在這片森林裡,熱情洋溢!

 

 

大哥在山中開伙煮麻油雞,麻油爆炒老薑,香氣四溢,彌漫在山中……..

 

 

 

放了9瓶米酒的麻油雞,在冷颼颼的山中吃起來暖胃又暖身!

 

 

 

另有一鍋麵和一鍋芥菜雞湯,營養豐富又健康!

 

 

山中的天氣變化萬千,前幾分鐘還是光影斑駁的晴天,稍不留意,猛然驚覺,怎麼霧氣彌漫了?

13:40 快速收拾好,二隊人馬分道揚鑣,大師家族續往李崠山爬,我們則往大混山前進。

 

 

離開時,拍下駐在所駁崁,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駐在所。

百年前的日治時期,李崠山到大混山這條山徑是理蕃隘勇線,駐在所密佈。如今,只剩昔日遺留的駁崁平台,世事變遷,遙想當年風華,灰飛煙滅,令人不勝噓唏!

 

 

指標顯示,往大混山登山口剩60~70分鐘,代表我們可以一路賞花慢行。

 

 

13:47 美麗夢幻的迷霧森林

 

 

 

 

 

 

 

14:02 第二個駐在所遺址

 

 

14:12 第三個駐在所遺址

這條路具有歷史人文上的意義,有關單位應該做個解說牌讓登山客了解,否則,這裡的故事很快就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楓紅點點,值得駐足構築自己心中最美的畫面!

 

 

 

 

 

樹幹上爬滿了成千上萬朵菇菇,真是奇特!

 

 

15:00 第四個駐在所遺址

 

 

15:02 抵達大混山,我因今年已二度登頂,今日繞過旁邊的乾溝。

乾溝旁一株高大的楓香紅艷艷,迷霧山林頓時亮眼了起來。

 

 

 

 

 

15:04 由右方的指標往上,二分鐘就抵達大混山三角點了。

 

 

 

 

15:12 經過亂石堆

 

 

遇見一株早開的阿里山根節蘭,一群人為它著迷,圍在它旁邊猛拍,至少耗了十分鐘。

 

 

 

 

屯鹿紫金牛,紫金牛科。

 

 

16:05 離開迷霧森林,煮茶歇腳。

 

 

16:30 抵達大混山登山口,結束7小時含賞花吃飯的李崠山縱走大混山會師活動。

 

 

回程往數碼天空及八五山方向走,車子爬上最高點,怱見遠山雲霧繚繞,夕陽餘暉打在雲朵上,泛著金黃色彩,好美的風景,趕忙停車拍照。

 

 

前方山上的建築物就是數碼天空

 

 

一年之始,我以踩踏山林做為美好的開端,但願新的一年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同樣祝福我的格友們!健康快樂!

 

 

 

 

 

 

 

 

2012元旦李崠山大混山登山會師(上)

2012.1.1 元旦與大師家族相邀登山會師,原本計劃去三峽熊空越嶺至烏來紅河谷,但因北部天候不佳,改登尖石的李崠山與大混山縱走。

二隊人馬在竹林交流道附近會合後,浩浩蕩蕩來到竹60往八五山岔路口,大家在此換車。

大師家族8人體能好,由大混山往李崠山上登;我們一行11人,有人要拈花惹草,選擇由李崠山往大混山走。大家相約在一處昔日駐在所的杉木林聚餐吃麻油雞,再交換回車鑰匙,下山後各自開車回家,不用走回頭路。

 

 

9:30我們這隊把車開到馬美部落登山口,9:40起登李崠山,全程2031m。

 

 

登山口前一棵山桐子結滿串串艷紅的東實,好吸睛啊!

 

 

 

 

 

9:50 在海拔一千六百米的中海拔,天氣雖冷,卻也很快走得全身熱呼呼,走不到500公尺,已經熱得脫外套。

 

 

踩踏在舖滿落葉的山徑上,心情與雙腳一樣輕快。

 

 

10:03 距離李崠山古堡1294m。一路緩坡,卻也走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我熱得只穿一件短袖。我好喜歡冷冷的天穿短袖爬山,清涼舒服極了。

 

 

楓葉落滿地,猶如舖了紅地毯,美麗浪漫!

 

 

色澤翠綠的葉狀地衣

 

 

10:26 到達薄葉虎皮楠指示牌,距離李崠山古堡700m。

 

 

八角金盤,五加科。

 

 

10:41 剩下最後二百多公尺山路了!

 

 

林間舖了滿地黃橙橙的落葉,好美啊!

 

 

美好的視覺,一定要用鏡頭收藏它的美麗。

 

 

李崠山古堡到了!高聳的牆外舖滿落葉,讓厚實的古城堡多幾分思古幽情!

 

 

 

10:53 李崠山古堡大門

 

 

李崠山,海拔1914公尺,有顆一等三角點。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在此建立李崠隘勇監督所,修築堡壘,配備兵力,設置大砲,監控附近三光、秀巒、玉峰等泰雅部落。泰雅族人曾在此地與日本軍警發生過激烈的戰役。

 

 

 

11:00 拍完合照後,下行往大混山出發。

 

 

薄霧籠罩,朦朧美好,山徑在林間緩下。

 

 

濕潤的路邊長滿了斑紋鹿蹄草植株,數量多得驚人!

 

 

無刺伏牛花,茜草科。紅果仍在,花苞已出來。

 

 

11:28 經過寬濶的乾溝,迷霧森林裡,無比幽靜,享受著芬多精與奇花異草,心情暢快。

 

 

11:34 從李崠山往大混山走,山徑在稜線上緩緩起伏下行,破空處長滿了一個人高的箭竹。

 

 

 

 

長柄千層塔,蕨類。

 

 

11:52 這裡有幾處臺灣杜鵑純林,我喜歡它茂密的枝幹線條,在薄霧中很優美。

 

 

 

 

11:56 經過杉木林,陽光露臉了!光線由林間灑下,金黃耀眼,挑動人飛揚的心!

 

 

 

 

12:02 我真喜歡這段路,走在林木茂密的山巔,腳下踩踏著鬆軟的落葉,眼睛搜索著花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耳畔傳來聲聲鳥語,好快活的行旅!

 

 

 

 

12:10 陽光與我們玩躲貓貓,時而露臉,時而躲在雲後,我們隨著光影的變化而歡呼、興奮!

 

 

美好的光影!美麗的森林!

 

 

一路可見無刺伏牛花的紅果,第一次見到寥寥一兩顆就興奮地拍它,越往下走越多,哇!這株是滿樹的紅果。當然,第一次拍的照片就,刪了!

 

 

12:15 筆直茂密的杉木林很美很美,林間透著灑落的斑駁陽光,瀰漫著淡淡的輕霧,不自覺心情愉悅到高點,步履也輕快了起來! 

 

 

前頭傳來夥伴們吵雜的歡笑聲,哈!令人興奮!與大師家族一行人碰頭了!二位帶隊的大哥實在內行,算計得剛剛好。

 

 

這片美麗寬濶的森林,就是我們今日中午的山中五星餐廳。

 

 

我們吃得有多好,請續:2012元旦李崠山大混山登山會師(下)

 

 

 

 

 

 

 

 

 

參加尖石鄉2011歲末感恩跨年晚會

2011.12.31 夥伴臨時通知尖石鄉那羅部落舉辦歲末跨年晚會,很令人心動!

大夥兒原本就約定隔日元旦要到尖石爬山,晚上又有地方住,於是就相邀傍晚出發去竹東,會合後去尖石那羅參加晚會。

會場在錦屏國小,抵達時正好7點,趕上領取摸彩券。

 

 

學校操場週圍擺滿了攤子,原以為要自費吃小吃當晚餐。不料大家都聰明,繞到操場另一側,哇!有免費的自助餐食,蔬菜、雞肉、炒飯、炒米粉……,我們一到場,工作人員就發杯子給我們盛裝,好熱情啊!

 

 

會中有歌舞表演,也有歌唱比賽。演出者多是尖石鄉民,台上主持人滿口泰雅族語,我雖聽不懂,但很喜歡他們的奔放的熱力。

 

 

會中不時穿插摸彩活動,似乎人人有獎,第一次一口氣就抽出60位幸運者,每人一罐沙拉油。

我們大哥運氣好,在第二次10位千元紅包抽獎中,幸運被抽中,樂得大家直喊,隔天爬山的麻油雞有著落了。

 

 

之後,還有二位夥伴抽到沙拉油。

其實還有液晶電視、冰箱、暖爐…..等大獎,我心想,萬一抽中還真不好意思咧!(想太多…….

 

 

晚會中,賽德克巴萊電影主角之一,林慶台牧師也來同歡。我衝到台前去看,他長得蠻帥的,右邊的是他太太。

他分享他如何能演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他說他不是天生就能演,是經過一個月的訓練,每天眼睛盯著蠟燭看………他話還沒講完,主持人就打斷,要他留待倒數後再說。

 

 

林慶台的魅力,讓台前站了一群慕名者,鎂光燈閃爍不停。

 

 

今年是尖石鄉第一年舉辦跨年晚會,各村村長、鄉公所各課室主管、地方士紳….全都到齊同歡,各部落村民也都不遠千里來參與,包括遠從斯馬庫斯來的,把原本寂寞的山村擠得人聲鼎沸。

山村的小女生,打扮得可愛動人來參加,腳上的鞋子還真卡哇伊內!

 

 

到了晚上十點,在表演台一側還有原住民烤肉,每村一個大烤肉台,一大包豬肉。

原住民烤肉不加調味料,只以鹽醃。原本期待好好品嚐,不料入口後發現,騷味重、味道鹹,真是可惜啊!不過,還是很感謝他們的熱情招呼!

 

 

很想跟他們一起倒數跨年,但因隔日要爬山,LKK的大哥早睡習慣了,已經在場邊打起瞌睡,最後大家在十一點離開,回到竹東,煙火四放,新的一年開始………

 

 

 

 

 

 

坪林尖山湖地區訪蘭

2011.12.25 昨日走了23公里的霞喀羅古道,走到腳都快廢了,連晚上睡覺翻身還感到腳在痠痛。

但一顆愛山林的心卻不因昨日的疲累而打退堂鼓,今日依約與夥伴上山,選擇輕鬆的訪蘭行。

我們經由國道5號來到坪林後,走北宜公路往宜蘭方向至碧湖,左轉尖山湖產業道路,先經過刣牛寮,續行到底為尖山湖地區。

把車開到終點,是一戶坐擁群山的民宅,尖山湖12-1號。前院駁崁下是梯田菜園,蔬菜長得翠綠可口,但沒人也沒狗吠,可能平日無人住。

略賞景後,車子調頭,往回開約一公里左右,轉彎處左方有一岔路,裡頭林蔭森森,環境濕潤,感覺是蘭花喜歡的環境,於是停車進入觀察。

果然樹上許多大叢大叢的大腳筒,水同木上也有一些扁球羊耳蒜,林下的台灣根節蘭更是多得不得了。

 

 

台灣根節蘭的花期已過,怎會還有一叢正冒花苞?

 

 

旁邊一叢也有花苞,好奇心的趨駛,觀察了好久,發現這叢的葉子比較不油亮,顏色稍淺。

 

 

看不出有明顯的根節

有了這些觀察,回來後比對圖鑑上的花期與照片。明白了!原來是連翹根節蘭,別名黃苞根節蘭。花期在一、二月間。

 

 

觀察一小段路後,回到產業道路繼續往回程走。路途中,經過一處淙淙流水的小瀑,停車拍照。

 

 

近來雨水充足,野溪水量豐沛,寧靜自然,小瀑美景不輸觀光景點。

 

 

 

 

 

沿產業道路續行。路邊有一藍天隊的指標往刣牛寮古道,我們順著指標往裡頭走不到二百公尺,雖然古道在山間腰繞平緩,但雜草叢生,就此回頭。

 

 

樹上的大腳筒

 

 

刣牛寮古道不能走,我們車子調回頭岔進尖山湖14號民宅。民宅無人,院子前停了三部車,想來是山客所有。

順著房舍與豬舍間的小徑,找到一條登山路。反正今日遊山玩水尋蘭,也就進入走走看。

 

 

過房舍後,回望民宅。古老的石板厝,屋旁幾株楓香,環境清幽,只是人去樓空。

 

 

山徑繞過一座又一座小山腰,時而下切,時而上行,路邊野生蘭不少,一樣是根節蘭、羊耳蒜、大腳筒的天下,或許還有更多我不認得的。

上圖是長在步道上的球根,看起來像劍蘭。這裡有十幾公尺的小徑邊都可見,雜草叢生處像是有人活動過的遺址,可能是以前人家種的。

 

 

很想近拍扁球羊耳蒜,無耐今日遇到的都住在高高的樹上,光線昏暗,拿它沒輒,僅拍照記錄。

 

 

 

 

這是我還沒拍過它開花的竹柏蘭

 

 

對它好奇好久了,是某種羊耳蒜嗎?

 

 

 走到這裡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走的是北宜古道。還有二、三小時路程,決定回頭,下回專程再訪。

 

 

同時,這裡也可登梳粧頭山。

 

 

三奈的果實,薑科。

 

 

回程轉入石槽地區的小巷,眼前突然出現一株美楓,透紅一樹,美麗醉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寒流醉紅了楓葉,楓葉染紅了山林。

 

 

楓紅層層是冬天最美的容顏!

 

 

 

 

 

 

 

 

 

 

 

霞喀羅國家步道賞楓行(下)

前段行程:霞喀羅國家步道賞楓行(上) 霞喀羅國家步道賞楓行(中)

14:05 離開白石駐在所後,到白石吊橋間的這段路,大多是比較陡的下坡路段。

 

 

14:30 抵達白石吊橋,橋墩上清楚刻著"建於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

 

 

白石吊橋長145公尺,與溪谷落差90公尺,吊橋兩邊的鋼絲很細,洞很大,橋高谷深,行走其上很沒有安全感,我兩眼不敢斜視,盯著前面人的背,帶著恐懼快步通過,好嚇人!

 

 

快走完吊橋時,鼓起勇氣停下腳步,拍了一張點點楓紅的風景,好美啊!

 

 

過白石吊橋後,又是一段陡下路,原木階梯圓滾滾的,加上最近濕潤的天候,好幾人摔得哇哇叫。

我小心翼翼地走著,放慢速度下,驚見坡邊不少好東西,包括上圖的長葉杜鵑蘭。

 

 

這株的葉面有黃綠色斑點,也是長葉杜鵑蘭嗎?(答案是:馬鞭蘭。)

 

 

14:40 來到大崩塌處,需爬二大段活動式木梯高繞。賞楓時節人滿為患,活動木梯搖搖晃晃,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靈活攀爬,在此塞人塞得很嚴重,排隊等了一會兒。

 

 

前面這位大哥老當益壯,揹了紙箱加大背包,一不小心沒踩穩滑倒,嚇死人,還好沒滾下來。還是保持距離比較好,免得萬一時沒有反應的空間。

15:10  經過15K。 天色昏暗沒有景,沒拍照。

 

 

遙望對面大崩壁上行走的登山客,感覺人在大自然中,顯得格外邈小。

 

 

15:28 山谷邊矗立著一棵大樹,枝幹線條優美,葉子橘黃,是大家注目的焦點。

 

 

我更關注的是,附生在大樹上滿滿的植物,非常可能是金草蘭,可惜後頭押隊的夥伴催得緊,未敢停留欣賞。

 

 

這段路順著溪畔繞,可望見對山滿山色彩繽紛的楓紅,如果有陽光,一定更美麗。

 

 

橋邊潺潺清流流向溪谷

 

 

15:38 因為沿途趕得很急,平常少有如此急促與長途的訓練,經過大崩壁時,我膝後的筋開始覺得不對勁,很緊,好像快要抽筋了。感恩押後的夥伴有噴劑讓我噴了鬆弛肌肉,暫時舒緩許多。

 

 

 崩壁邊一株清秀高聳的楓香,一枝楓獨秀幽谷,成了眾人取景的焦點。

 

 

 

 

 實在遺憾沒能看清這株上頭住滿蘭花的大樹,兀自聳立在溪谷邊,傲氣十足。

 

 

15:42 來到一片美麗的楓香林

 

 

大片楓香轉為橘紅色,優美醉人!

 

 

滿滿的感動與讚嘆在心懷,用相機框幾幅美景,放在格子裡與大家共賞,也留存在腦海中,給自己甜美的回味。

 

 

 

 

楓香,金縷梅科。葉互生,果實為具有芒刺的圓球形蒴果。

我們說的「楓樹」是無患子科槭(楓)屬,葉對生,果實為趐果。

二種不同科。清泉端多是台灣紅榨楓,顏色比較艷紅。養老端大多是楓香,色彩偏橘黃。

 

 

楓香紅葉的形成與許多落葉樹種相同,因為溫度的改變,葉片內的花青素、葉黃素取代了葉綠素,溫度越低,葉子越紅越美麗。

尤其東北季風南下,寒流來的時候,把楓香林吹出紅黃一片,色彩繽紛浪漫,美麗迷人!

 

 

 

 

漫步於這片楓香林裡,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意!

 

 

紅了!醉了!……..令人忘我!

 

 

 

 

 

 

終於馬鞍駐在所遺址就在前頭了,幸好這段路非常美,移轉了我腳部的不適感。

由於一路趕得很急,我雙腳開始感到吃力,很擔心會抽筋,影響團體,決定告知押隊夥伴情況,再度噴肌肉鬆弛劑。

剛好一群夥伴在馬鞍煮茶,跟著休息了一會兒,喝幾口茶,雙腳舒緩許多。

 

 

 

 

15:55 馬鞍距離養老還有5K,眼見天色逐漸昏暗,大家卯起勁認真走,速度之快就如急行軍,還好這段路還算平緩好走。

 

 

17:18 終於在天色完全暗下來之前抵達養老,我鬆了好大一口氣。

 

霞喀羅古道全程約22.5K,我們早上9:30自清泉端的石鹿入口起程,傍晚17:18抵達尖石端的養老,含午餐、拍照、賞景,不超過8小時走完全程。跟到這群赤兔馬,我走到雙腳都快廢了!好辛苦啊!

辛苦是一時的,沒有鐵腿很嚴重,回來不到二天就沒事了,平常有在走還是有差。

事過境遷,路途中所有美麗的、艱辛的過程,全都化為美好的回憶。若問我還會想再走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希望下回能放慢步調,好好欣賞品味古道上的美景與歷史人文!

 

感謝赤兔馬山友給我跟,給我挑戰自我的機會。走這段行程,看見許多大哥雖有年紀,腳力卻很驚人,給我很大的震撼,期許自己能堅持活到老走到老,未來也擁有健康的老年生活。

 

 

 

 

 

 

 

 

 

霞喀羅國家步道賞楓行(中)

前段行程:霞喀羅國家步道賞楓行(上)

11:40  平常習慣在山裡拈花惹草輕鬆行的我,跟一群飛毛腿走路很辛苦,沿途無法好好拍照,只能抓緊時間按下快門就走,完全沒有時間構圖或調相機。

 

 

湛藍的天空,迷人的紅葉,令人舒暢萬分!

 

 

11:42 薄霧輕起,穿透樹梢的陽光一束束照在古道上,行走其間,如入仙境。

 

 

這段路也走得好興奮,好似佛光在前指引,步履都輕盈了起來。

 

 

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薄霧中,滿地紅、黃、橙色的落葉夾道,美麗夢幻!

 

 

11:47 轉個彎,前頭又是一道道迷人的光束!

 

 

 

 

 

 

 

 

12:00 前方的霧氣越來越濃重,天氣變化之快,叫人措手不及!

 

 

 這處開濶地是楢山駐在所遺址,寬濶的廣場上除了零星有杉木造林外,就剩駁崁遺跡。這兒的黃葉美得叫人留戀,又是一陣猛拍。

 

 

 

 

 

 仰望枝頭鮮黃與橘紅的浪漫,卻因濃重的霧氣而變得悽悽然。

 

 

帶不走美景,卻能把感動填滿心再離開。

 

 

如果能多停留一點時間該多好!

 

 

肺形草與紫色的果實

 

 

點點楓紅零星綴在古道間,追楓前行,驚喜不斷。

 

 

 

 

色彩繽紛的楓葉因霧而失光彩,卻也因霧而迷濛浪漫!

 

 

走過一地黃葉,一次又一次。

 

 

走過一地紅葉,一次又一次。

 

 

匆匆間瞥見古道邊倒木上一大片似是黃萼捲瓣蘭的植株,興奮與之相遇,可惜無人同歡樂,只能暗爽在心!(感謝達人!這叢是綠花寶石蘭。)

 

 

 

 

古道經過一座座木橋,跨越一個個小溪溝。

 

 

12:43 來到一座繩索吊橋

 

 

 

 

繩索吊橋走起來雖搖搖晃晃,但很紮實安全。

 

 

12:49 過繩索吊橋後有一大片空地,好幾隊人馬在此午餐,我們也在此歇息補充體力。

 

 

同隊夥伴早些到達,煮了一大鍋香味四溢的丸子芋頭米粉湯,么喝大家一起吃。我吃了一顆自備的飯團,又盛了一大杯米粉湯,頓時體力恢復了起來。

 

 

這就是午餐的空地

 

 

13:20 半個鐘頭後踩著紅葉續行

 

 

13:25  經過10K處。霞喀羅古道每0.5公里都有如照片右方的里程碑,從石鹿往養老,里程一直在遞增,路程一直在遞減。

 

 

10K前方是朝日駐在所遺址

 

 

 

13:28 新的崩塌處,小小的高繞。

 

 

13:33 經過細流涓涓的美麗溪澗

 

 

13:36 經過霞喀羅吊橋

 

 

13:40 好濕好泥濘啊!

 

 

 

 

楓香葉落化春泥

 

 

13:55 白石駐在所就在100公尺的右前方了,路邊有山泉管線拉到這裡。

 

 

13:58 抵達位於12K的白石駐在所

白石駐在所位於11.8k處,標高1629公尺 ,為古道上目前保留最完整的駐在所,辦公與住宿建築體仍保留完整,前方空地或駐在所內,均適合紮營過夜,為古道的中點。

一般山友大多選擇在此大休息及午餐,單程往返者則以此為折返點。往前1.2K便是白石吊橋,但一路陡下,回程相當辛苦。

 

 

白石又稱薩克亞金,泰雅族語Sakayachin意指可用做磨利刀鋒的亮白石頭。在1917年(大正六年)與1920年(大正九年)兩次霞喀羅群與日警的嚴重衝突之後,即所謂「霞喀羅事件」,薩克亞金社基於血親同盟的關係,曾展臂容納來此避難的部份霞喀羅群族人。

而此處在警備道開通後更被日人視為重要的戰略據地,於1922年(大正十一年)設置薩克亞金駐在所,在東翼小丘上設有砲台、西側設有瞭望台,原基地四週並設有削尖木椿與夯土雙層圍牆,可謂戒備森嚴。自1926年「鹿場連嶺道路」系統完成之後,此地成為通為檜山方向的起點,與田村台並列為當時登山健行的重要驛站。

國民政府於36年接受後改稱「白石派出所」,直至民國78年隨著最後一名駐警的離開,而正式終結了這條舊道的警戒色彩,取而代之的是行旅山間的人們休憩落腳處。

 

 

大家白石駐在所前相互拍照

 

 

我也留下全程中唯一的一張照片。我戴這頂小斗笠很好用,一點都不悶熱,防晒防雨,但我兒子說我像賣高麗菜的。

 

 

14:05 離開白石駐在所,往養老還有10K,預計3小時。

 

 

 

後段行程:霞喀羅國家步道賞楓行(下)

 

 

 

 

 

 

 

 

 

 

霞喀羅國家步道賞楓行(上)

我的赤兔馬山友說她要跟團體去走霞喀羅古道,由五峰清泉進,尖石養老出。

我一聽到,耳朵都豎了起來。平常自己開車,接駁問題難以處理,只有跟團才有機會走完全程。

我曾經走過養老段,大致知道路況,雖全程有將近23K,跟了一群健腳級的赤兔馬,還是鼓足勇氣參加。

 

霞喀羅古道,因需跨越霞喀羅大山而得名,為日治時期的警備道,也是聯絡五峰與尖石之重要交通幹線,以秀巒及清泉為出入點。古道共長22.5公里,位於1300到2000公尺的中海拔山區中,沿途包含多個駐在所遺址,山林景色優美。

 

2011.12.24 早上6點台北出發,在龍潭耽擱一點時間接人後,小巴直接開往五峰清泉,9:10抵達登山口前約2公里多坍方處前,大家下車整裝出發。

走了幾百公尺,後頭小巴追了上來,領隊叫我們快上車。哈!真的有貴人相助吔!原本前幾日還無法通車的坍方處已大致壓實,車子開慢些可以通過了,少踢二公里路。

 

 

9:30 從石鹿入口出發!一群赤兔馬級的夥伴,一溜煙就不見人影。

 

 

雖然知道無法像平日一樣一路拈花惹草,但對地上的落果還是感到好奇,這是什麼?(感謝達人!是衛矛科的大葉南蛇藤。)

 

 

9:50 經過往羅山林道的岔路口

 

 

9:52 經過田村台駐在所遺址,上頭柳杉參天,基址隱沒在荒煙漫草中,只剩部份駁崁供人憑弔。

 

 

10:06 原本大霧瀰漫的山林,陽光奇蹟似的露了臉,頓時令人心情舒暢了起來!

 

 

10:10 遇到今天第一株燦爛的楓紅,前頭夥伴興奮的喊我們快步向前。

 

 

 

 

 

此時山徑上雲開霧散,陽光把紅葉照耀得亮閃閃的,醉紅迷人,大家開心地暫歇腳,讚嘆欣賞並拍照。

 

 

匆匆間看見兩大叢寶鐸花長在邊坡下,有結紫紅色的果實,喀嚓一張快閃!

 

 

前段路步道是緩坡上升,平均海拔在1700-2000m間,對短腿的我來說,跟健腳走很累人,一路氣喘吁吁。

但同行的健腳卻說,他一點喘都不會,這只是散步路線!生氣

 

 

 

10:26 經過一株傾斜的大樹,像張牙舞爪的黑山老妖。

 

 

10:33 爬一小段搖搖晃晃的木梯 ,有些濕滑,步步為營。

 

 

爬上木梯,透過林間縫隙遇見美麗的雲海,十分令人高興!

 

 

10:36 往前更開濶,近可賞楓,遠可觀雲海,風景迷人。

 

 

大家在這兒驚呼連連,紛紛掏出相機,我也忍不住由小DC換成單眼拍攝。

 

 

 

 

 

 

 

 

紅榨楓落葉飄滿地,舖滿一地醉紅浪漫!

 

 

全程就屬這段路花最多時間賞景,實在太美麗了。

 

 

 

 

 

 

 

 

10:56 前段路的第一個高點,約海拔2000m。

 

 

10:58 霞喀羅大山海拔2234m,由此處登落差200公尺,費時約1.5時,前段看起來好陡峭啊!改天有機會再來試試看。

 

 

11:01 古道過霞喀羅大山後開始緩緩下坡

 

 

11:20 平坦的古道上舖滿紅葉,幽靜神秘中帶著一股浪漫。

 

 

11:32 近來賞楓的人潮太多了,整條步道被踩踏得泥濘不堪,幸好我穿了雨鞋來。

 

 

高聳參天的大樹上長滿了蕨類,冬天裡依然綠油油,生機蓬勃。

 

 

11:33 起先看到步道上零星出現亮晶晶透明的東西,以為是玻璃碎片,正在納悶時,轉個彎,邊坡上舖了一層碎冰。抬頭望,枝枒上掛滿了冰晶,陽光一照射,劈哩啪啦掉落下來,美麗夢幻!

 

 

幾個人又是一陣興奮狂拍!

 

 

就這短短的幾十公尺有冰晶,為這段旅程帶來特別的驚喜。

 

 

11:37 前段路程美景多,驚喜不斷,二個小時才走了5K,押後的夥伴開始催人了。

 

 

後續行程:霞喀羅國家步道賞楓行(中)

 

 

 

 

 

 

 

 

 

 

 

稍來山賞楓行(下)

前段行程:稍來山賞楓行(上) 稍來山賞楓行(中)

12:55  中午時分,觀景台熱鬧得像市集,多數人都聚集在附近午餐,嘰嘰喳喳。夥伴們都很內行,尋得一處清幽的林下,遠離喧鬧,地上舖滿了紅葉,陽光輕灑,午餐愜意又悠閒。

 

 

陽光輕灑樹梢

 


 

一地浪漫的秋

 

 

14:20 往35K方向下山了!

 

 

硃砂根,紫金牛科。

 

 

 

 

川上氏菫菜,菫菜科。

 

紅果深柱夢草

 

 

14:55 山徑一路之字型緩下。

 

 

 

 

15:00 陽光穿透樹縫照射在森林裡,光影斑駁,空氣清新,舒暢極了!

 

 

 

 

15:08 前頭的夥伴腳程好快,我一面大步向前趕,一面東張西望,景緻雖美好,卻不能多駐足。如果我獨行,我會放慢腳步。

 

 

 

 

 

15:25 回到35K停車場,斜陽把紅葉照得羞澀醉紅,又是一番美景。

 

 

 

15:30 入園收費處

夥伴搭便車回29K開車,我們一路快步往前走,一路賞景觀察路邊的植物。

路上,有一輛小巴停下來,問我們要不要搭便車出去?我的內心好感動!

在山裡,人與人間似乎特別溫馨友善,我好喜歡這種感覺。

 

 

山白蘭,葉子摸起來有點粗粗的。

 

 

跟山白蘭和台灣馬蘭還不太熟,隔一年不見,對它們有些陌生吔!要常上山跟它們打招呼,才會變達人啦!

 

 

多花野豌豆,豆科蠶豆屬。

在一片坍塌山壁護坡及水溝邊看到這種植物,讓我想起在雲南見到婦女在田間收割用來當飼料,同時也可做綠肥,在那兒叫苕子。

我想它不是這兒野生的,應該是為了固定護坡撒種生長的。為何要撒多花野豌豆?當綠肥?我完全沒概念,也不懂,只是好奇亂猜!

 

 

去年九月來大雪山林道自然觀察就對它很好奇,是哪種菫菜?至今謎未解。有待它日花開時節再訪,一定把它搞清楚,林道邊很多的菫菜。

 

 

有點眼熟?但又毫無頭緒可查的植物。(格友說是毛地黃,難怪我眼熟!)

 

 

林木蓊鬱的林道,走起來很有感覺。

 

 

待查。(格友說是臭節草,我懷疑過,但不敢確認。)

 

 

 

 

蔓黃菀,菊科黃菀屬。

 

15:58 經過雪山橋,下車過橋,感受山中築橋之偉大工程。

2004年七二水災肆虐,這片路基整片滑落,導致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對外聯絡中斷,於是興建雪山橋,並於95年6月竣工。

 


 

山體滑落的舊路基

 

 

回望雪山橋

 

 

 

 

 

 

16:30 經過路程中賣菜的地方,帶些山中農戶自己種的蔬果回家。

連日的雨造成農損嚴重,菜價暴漲,只有山上大嬸種的蔬菜不漲,仍維持一大把20元,每把都可炒成二盤。100元買5把,超便宜!

紅通通的甜杮一斤50-80元不等,我買了三顆150元。

我喜歡爬山順道買菜,一來喜歡農家自種的,傳統小量種植的菜比較清甜,再來省去再上市場的麻煩。

 

 

18:00 回程經過三義,想起先前自然觀察團領隊帶我們去吃的金榜麵店很好吃,便繞進去吃。

一大碗乾粄條才40元,一大碗公小腸湯或餛飩湯也是40元,俗擱大碗!

 

 

金榜麵店

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中正路170-7號

 

這趟稍來山賞楓行有雲海、楓紅,回程還有美食,真是過癮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