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杜鵑蘭

去年4/23上山賞長葉杜鵑蘭,它才含苞,當時估計盛開仍要二週。

今年各種蘭花的花期似乎特別早,特別於4/29去找它。

哇!感恩上天的恩賜,花莖上朵朵鮮麗綻放,美極了,叫人看了不禁想哼唱「快樂頌呢!

 

 

不過,長葉杜鵑蘭的花雖美,若沒有充足的光線,暗色系的萼片與花瓣在密林下很難對焦,打閃光又過曝。

感謝夥伴充當燈光師,用手電筒協助打光,讓美麗的長葉杜鵑蘭得以展現最亮眼動人的花色。

 

 

 

 

 

長葉杜鵑蘭 Tainia dunnii ,蘭科小杜鵑蘭(鄧蘭)屬。

地生蘭,根莖匍匐。常見於北部至中部環境陰濕的山區。

 

 

假球莖長卵形或近乎圓柱形,無毛,具關節。

葉為狹長之橢圓形或線形,具三條主脈。

 

 

花序自根莖上長出,總狀花序,具許多疏鬆排列之花朵。

長長的花序大約有40-50cm,纖細的花莖承受不住盛開的十幾朵花,若沒有其他植物當靠山,整支花莖就彎了腰,要拍它得想辦法用枝條幫它撐起腰桿。

另外,纖細的花莖也讓它弱不禁風,讓人拍照時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免得晃動的花朵影響了照片的品質。

 

 

 

 

花伸張,寬3.5cm,萼片綠褐或棕褐色。唇瓣黃色,二側具細小紅棕色斑,前端成3裂片。

 

 

 

 

平常我們拍花是,見一朵、愛一朵,不斷在花間穿梭。

由於這株全數盛開,實在太美了,今日我們選擇單戀一支花。

估計我們在這棵花前耗了快個把小時,等待不同的光線、角度,期待拍到滿意的照片。

 

 

這幾張是拍到後來,林間透出陽光,總算可以不打光,補了幾張。

 

 

好可愛的長葉杜鵑蘭啊!像個害羞的小妹妹,臉脥紅紅的,雙手放在胸前頭低低的,令人愛憐!

 

 

 

 

 

 

 

要欣賞到美麗的照片,可知我們犧牲多大!

在濕潤的林間不計後果,或躺、或臥、或趴,就為了幫它留下最美麗的花顏。

 

 

喜好像是有魔力一般,吸引著我們不遠千里奔波,不計形象與潔淨,甘願為它犧牲。

讓您見識我們追求美麗背後的付出!

 

 

 

 

 

 

 

 

 

一葉罈花蘭

在竹林下發現一大叢一葉罈花蘭,美得令人屏息!

但自由奔放綻放的花姿,卻讓鏡頭難以掌握它的美。

竹林內來訪花的不只有我,還有成群結隊而來的蚊蠅,它們除了興奮地為花作媒,也樂得在我身旁嗡嗡飛舞,覬覦難得送上門的大餐。

我邊拍花,邊懊惱不知如何拍起,雙手還要邊揮舞趕蚊蠅,氣極敗壞的模樣一定很逗趣!

 

 

 

一葉罈花Acanthephippium striatum ,蘭科罈花蘭(延齡鍾馗蘭)屬。

 

 

一葉罈花蘭的特徵是,長棒狀的假球莖頂部單生一枚大橢圓葉。

 

 

有的葉面散佈著黃色斑點,看起來頗為美觀。

 

 

大約在四月中,花莖由假球莖基部側面抽出,花莖粗,但不長,大約十幾公分,一支花莖著花2-10朵不等。

 

 

 

 

花白色,外形像酒罈,上頭有縱向紅色脈紋,屬名因此為「罈花蘭」屬。

 

 

 

 

一葉罈花蘭分佈於全島低、中海拔高度300-1500公尺,而以海拔800公尺以下的竹林較多,常見於半透光或適度蔽蔭的環境。

 

 

 

 

 

 

 

 

它的花雖不好拍,但特殊花形卻可愛又獨特,很容易令賞花人印象深刻的花朵!

 

 

 

 

 

 

 

 

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三)

前段行程: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一) 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二)

午後來到八煙聚落,老農荷鋤下田去,走入恬淡懷舊的鄉村風光裡!

 

 

走在鄉間小路上,憶起童年在農地裡忙不完的農事,此刻的心情總是幸福無比!

 

 

聆聽水哥的人文解說

 

 

晴天的八煙,風光秀麗!

 

 

 

 

綠油油的土馬騌,展現旺盛的生機,也顯示這兒的純淨環境。

 

 

美麗的田園風光,是我們心靈的故鄉,舉目四望,視野遼濶,心情舒暢!

 

 

 

 

 

 

水田裡蝌蚪悠遊,青蛙快樂地呱呱叫,人與萬物在這片淨土上同享快樂,這種感覺真美好!

 

 

走在青山綠水間,聆聽蟲鳴蛙叫,幸福就是如此簡單!

 

 

 

 

 

很高興促成這美麗的機緣,介紹八煙給志工夥伴們。

 

 

在繁忙的生活外,生機昂然的田野是心靈沉殿的好地方。

 

 

走過田埂,老農在插秧,巧遇這遺忘在記憶深處的農事,令我內心感動萬分。

老農說,年輕學子來此體驗插秧,插得東倒西歪、有深有淺,他要一一拔起來重種。

我想,需要重種的不只有秧苗,還有感恩惜福的心苗。現代人離土地太遙遠了,沒了情感,少了珍惜。

 

 

秧盆!我內心吶喊著,好久不見吶!回憶起童年那木製古樸的秧盆,好懷念!

 

 

還能够看到人工插秧,多麼幸福!我在想,幾年後,還有人會插秧嗎?

人們到底在追求什麼?求溫飽之後,不就是幸福感?

吃米不知米如何來,分工與產能讓人成為生產的環節之一,縱然贏得財富,生命的豐富度降低了,有得到更幸福嗎?

 

 

我生活過溫飽都要擔憂的農村,如今在衣食富足的大都會,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我還不算富有,但我卻非常滿足。

能够不必煩心,帶一顆飯糰、一壺水,走在這麼美好的田野間,我就快樂得不得了了。

 

 

看到志工夥伴愉快地走在田埂上,我更是喜悅開心!

 

 

有沒有看見阿伯勞動後幸福的笑容?

 

 

 

 

 

 

 

 

學會品嚐樂趣是讓人感到幸福快樂的具體作法之一。

你看見開在水圳邊的佛氏通泉草了嗎?它是不是很美麗?能够隨時補捉身邊美好的事物,就能享有好心情,好心情會累積成好性情喔!

 

 

水哥帶大家走入山水畫裡

 

 

人在美景裡,真善美!

 

 

 

 

 

 

 

 

 

 

 

 

 

 

 

 

 

 

 

 

 

 

 

 

 

 

 

 

 

 

 

 

 

 

 

車前草

 

 

毛茛

 

 

 

 

 

 

 

 

現代人,縱使踩在爛泥汅水裡流汗,能心無罣礙就很幸福!

 

 

EQ志工聯誼活動在小逛一圈八煙聚落之後圓滿結束,於下午四點回到市中心。

感謝大家的參與,讓我嚐試用不同的活動方式,拉進夥伴及校際間的情誼。

也感恩老天的配合,給了我們舒適晴朗的好天氣,享有愉快的山野之行。

 

 

 

 

 

 

 

 

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二)

前段行程: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一)

經過許顏橋,前方山坡上西施杜鵑盛開,粉紅嬌媚映染山林。

 

 

許顏橋邊的紅子莢蒾,忍冬科。

 

 

 

 

水哥為夥伴們介紹筆筒樹與桫欏的差異

 

 

當大家在認真的聽解說,我除了耳朵聽之外,眼睛也四處掃瞄。

在步道邊綠油油的赤車使者草叢間,我發現了一株開得非常美麗的芳線柱蘭

 

 

 

 

原本擔心有雨,卻意外撿到一天舒適宜人的郊遊!

 

 

雨後的山溝水量充沛

 

 

一隻翅發育不良的緣點苔蛾,燈蛾科。

 

 

 

 

 

步道邊的燈稱花長出翠綠迷人的新葉,令人賞心悅目的色澤。

 

 

燈稱花

 

 

燈稱花

 

 

 

 

 

 

步道邊陸續發現不少緣點苔蛾,或許現在是它的繁殖季。

 

 

拎壁龍的新葉長在樹幹上,欣欣向榮,生機昂然!

 

 

筆筒樹

 

 

大還魂,防己科千金藤屬。

 

 

待查

感謝達人!是漆姑草 Sagina japonica ,石竹科瓜槌草屬。

 

 

後段行程: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三)

 

 

 

 

 

 

 

 

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一)

2012.4.10 約了光復、仁愛、市立教大等校的EQ志工夥伴,相邀走一趟魚路古道,並請自然觀察夥伴水哥帶領及解說。

大自然可以鬆軟人心,學會探索生態,除了可享其中的樂趣,也會讓人的EQ加分。

我們這群長期在校園推廣EQ教育的志工夥伴,透過親近大自然,放鬆心情,吸收能量,也提升夥伴間的情誼。

感謝水哥的盡心解說,從市區出發到下午回到原點,一路沒冷場,豐富的自然人文分享,開啟了媽媽們更寬闊的視野。

 

 

早上到了擎天崗,先在遊客中心了解先民在這一帶的活動歷史。

經過擎天崗土地公廟無數次,從未駐足了解,原來土地公廟後方還有一座小小的石砌土地公,已有百年歷史,是魚路古道先民行旅必經之地。

 

 

土地公廟旁的涼亭柱子上還有消滅共匪的字樣,在兩岸交流互動平凡的今日,看起來特別好笑!

 

 

水哥為大家介紹擎天崗水牛與類地毯草之間的生態平衡關係

 

 

曾經是大片綠油綠的類地毯草皮,在水牛被移走後,如今被芒草占據了大部份,只得請替代役當水牛除草。

 

 

活動的前一天下著令人忐忑不安的滂沱大雨,活動的取消與否讓我這主辨人一顆心七上八下。

整個傍晚雨勢未歇,但氣象報導卻說隔日降雨機率只剩10%,與水哥幾通電話的討論後,決定活動如期舉辦。我也發了簡訊給各校督導,通知活動照常進行,但有備案。

早上出發時,果真市區出大太陽,但到了陽明山,天空飄起了細雨,當我們在擎天崗遊客中心時,還下了一場雨。

天氣的陰晴不定,對主辦人來說,真是莫大的壓力。最後幸好老天賞臉,擎天崗大草原上無風也無雨,舒適宜人!

學習EQ後了解到,解決問題需要知識、常識與經驗,以增加評估後果的正確性。天候不佳雖會擔心,但由於知道如何面對問題,終能迎刃而解。

 

 

夥伴們坐在草地上輪流自我介紹,相互認識!

 

 

仁愛EQ美少女馨聆献唱「讓我們看雲去」

 

 

美妙的歌聲吸引一頭水牛走近我們,帶給遠離鄉村已久的夥伴好奇與歡樂!

 

 

經由金包里大道城門去走魚路古道嘍!

 

 

 

 

 

大家分二批人馬,一批走日人開闢的日人路」,另一批人走河南勇路」,也就是傳統的魚路古道。

稱為河南勇路」,是因為清朝時大油坑附近有守磺的河南營」

二批人馬中途還會交會,再交換走不同路,體驗走這二條路的不同感受。

 

 

「河南勇路」比較陡,日人路」因為要拖砲車,比較緩。

 

 

 

 

 

 

 

 

途中遇到一位大哥,宏亮的歌聲響徹山崗。

 

 

沿途綠意盎然的蕨類夾道

 

 

開闊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

 

 

經過大石公

 

 

進入林木茂密較平緩的步道,一株花開滿樹的奧氏虎皮楠矗立眼前,叫人驚嘆!

 

 

水哥解說石板路的鋪設

 

 

粟蕨美麗的嫩芽

 

 

停下腳步仰望牛乳榕透光的美麗葉脈線條。大自然的色彩與線條最親切美麗,能靜心、用心的人才能看見其美好。

 

 

土地公廟前烏皮九芎花落滿地,濃濃詩意!

 

 

 

 

烏皮九芎

 

 

烏皮九芎落花

 

 

經曾的梯田,早已荒蕪。

 

 

 

 

昆蟲媽媽精心製作的育兒袋

 

 

在山豬豐古厝地休息野餐

 

 

行程續: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二) EQ志工聯誼 — 遊魚路古道及八煙聚落(三)

 

 

 

 

 

 

 

 

 

 

 

 

 

帶老媽去玩,巧遇超大株東亞魔芋

看我多神氣!手持長槍兵器!

像不像野台戲裡的武旦演員?

 

哈!我可沒這麼無聊帶武器到郊外去拍照,我手持的,是一株東亞魔芋,又叫雷公銃或土地公枴。

 

我一週前分享過被春雷驚醒的東亞魔芋 ,老妹對這奇特的植物印象深刻。

當我們在老媽的老友的老家閒逛找桂竹筍時,老妹突然驚叫:哇!你看!

哈哈哈………!」我對著這株超大的東亞魔芋花興奮地又笑又跳,真是太幸運了,再度遇到它,可以介紹給家人。

老媽也興高采烈的說:真是太奇特了,我活到這把年紀第一次遇到!」

於是,我搬出我的專業腳架,母女三人把雷公銃當明星,輪留與它合照。

老媽說,要我洗一張照片給她,她要跟朋友分享今天的奇遇。 

 

 

 

關於雷公銃的介紹,請參考:被春雷驚醒的東亞魔芋

 

 

這株的新葉冒出來了!不過,植株與花的大小差異很大。

 

 

來看看這株東亞魔芋的花莖有多粗?差不多有女生手腕的2/3,旁邊的植株相形失色。

 

 

花朵好大呀!高過我的頭,完全拍不到內部構造。

 

 

 

 

 

 

母女三人,興奮地與奇特的東亞魔芋合照,玩得不亦樂乎!

 

 

 

2012.5.1 勞動節不用上班,陪老媽至醫院看診。天氣超好,藍天藍,白雲飄,讓人的心情好舒爽!

莫負好時光,帶老媽到石門水庫的小粗坑古道賞桐花去!

 

 

 

11點抵達小粗坑,賞桐的人潮蜂擁,好不熱鬧!

可是,古道上看不太到桐花,只有落花滿地,吸引很多攝影愛好者在溪澗邊取景。

 

 

中午時間,落花不鮮麗,老媽腳力有限,逛不到二小時就離開。

 

 

小粗坑附近的仙人掌開得閃亮亮,好吸睛!

 

 

滿滿的花苞,真是壯觀!

 

 

地蠶 Stachys geobombycis var. geobombycis ,唇形科水蘇屬。

 

 

 

 

地蠶,又稱土冬蟲草。塊根很像蟲體,常被一些不肖商人加工後,冒充高價的冬蟲。

 

 

離開小粗坑後,老媽說要帶我去她老友的老家,在新竹關西的山上,從關西鎮上過去,還要至少半小時車程。

我一路順著老媽的指示,車行過許多綠油油的鄉間小路,來到遠離塵囂的老友老家。

我很訝異,如此淺山居然有此世外桃源,果園、竹園處處,但方圓幾公里內毫無住戶,是一處遺世獨立的秘境。

 

見到這景象,突然想起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老媽的老友早已搬到鎮上去了,這裡是他們的老房子兼工寮,偶爾上山來休閒或照顧果園,當然,今天他們不在此,不然會更有詩意。

 

 

老房子邊的水池被水芙蓉占據了!

 

 

池子裡一艘小船早已荒廢!

生活形態變遷,人去樓空,只留下農業社會農家活動的空殼子。

青山依舊美,景物依舊在,只是生活改,令人唏噓無奈!

 

我們悠遊自在地在此秘境閒逛,才有機會遇到雷公銃,真是太奇妙又美好!

 

 

白色杜虹花

 

 

橄欖 Canarium album ,橄欖科橄欖屬。

 

 

橄欖果實

 

 

羅氏鹽膚木的新綠努力向藍天伸展,這樣的視覺感受真美好!

 

 

離開老媽的老友老家,我順著關西的鄉道往新埔走,陽光燦爛,綠油油的鄉村景緻無限迷人。

我們一路不斷讚嘆一些美麗古樸的祠堂、土地公廟或其他廟宇,有時也停車拍照,老媽歡樂的介紹她認識或走過的一些地方。

之後我們到新埔市場吃粄條,順便逛逛傳統的雜貨店,讓記憶拉回過去,懷念童年鄉居家中的用品。

像是遇到還有人在賣竹編的阿嬤用的暖爐,就叫我懷念不已。

最後我們繞經九芎湖、照門、龍潭三水村、南坑、小人國…回老媽家,這一路風光旖旎,醉人心弦,還勾起許許多多的回憶……..

愛好搜集草藥植物的老媽在園子裡種了許多稀奇的植物,回到老媽家一定要到處巡禮一番,採些老媽種的食茱萸、空心菜,又是一番逗留與哈啦……..

原本想在下午三點回台北做點事,不料回鄉與老媽的一日遊及互動太美好,回到台北已是晚上七點多。

不過,很超值的一天!陪老媽看醫生,協助她與醫生溝通如何照顧自己;帶老媽去玩,帶給她歡樂,還讓他看見奇特的植物。短短一日的付出,創造很大一筆親情存款。

 

* 拍了好多照片,但因無暇在格子裡詳細介紹,只把照片放在FB中,就請我的朋友到FB中欣賞嘍!

 

 

 

 

 

 

 

 

 

 

 

 

滿綠隱柱蘭

與夥伴相邀去尋訪滿綠隱柱蘭,從登山口起程眼睛就像雷達一樣四處搜索,一直到登頂,只遇見一株沒開花的。

內心有點失望,特地來拜訪它,擔心留下遺憾,忍不住 call out 。

還好 call out 沒成功,回程自己找到了,真開心!

 

 

 

雖然滿綠隱柱蘭是生長在淺山的地生蘭,對它美麗的花朵慕名許久,我就是一直沒機緣遇到它開花。

 

 

在花開的季節,找對棲地,刻意安排去追花,才有機會賞到它美麗的花朵。

在對的時候、對的地方、做對的事,實在太重要了!

人生何嚐不是如此,在不汲汲營營下,有些事值得刻意去營造,才有機會享受美好。

 

 

 

 

滿綠隱柱蘭 Cryptostylis arachnites ,蘭科隱柱蘭屬。

 

 

它有橘紅色鮮麗的唇瓣,上頭具暗紅色斑點,非常顯眼!

它不像其他蘭花的花梗會翻轉180度,所以花的唇瓣在上,花瓣及花萼在下,也因此有另一名稱為「美唇隱柱蘭」

 

 

為何叫滿綠隱柱蘭呢?

由於它的唇瓣向上直立,基部明顯向內凹,將短短的蕊柱隱藏起來,所以叫「隱柱蘭」

「滿綠」,指的是葉片全綠,與同屬的「蓬萊隱柱蘭」葉面有深綠色斑點有所不同。

 

 

 

據說隱柱蘭花色的鮮麗與唇瓣的直立演化是擬態雌細腰蜂的體色,以吸引雄細腰蜂訪花授粉,實在是有趣又奇特的花與昆蟲關係。

欲知更多詳細的說明,請參考:http://blog.roodo.com/ato543/archives/12229993.html

 

 

 

 

 

 

滿綠隱柱蘭的種小名為arachnites,意思是像蜘蛛的,指的是它的花形。

由於它的五片花萼與花瓣接近等長,邊緣皆向內卷曲,使得萼、瓣均呈線形,張開的模樣有幾分神似蜘蛛的腳,十分逗趣!

 

 

滿綠隱柱蘭偏好潮濕的環境,全省低海拔山區零星分佈。

像這株長在環境濕潤的步道枕木邊!

 

 

這株長在樹頭邊與大樹相依偎!

 

 

 

 

 

 

這二株也是長在殘破的步道枕木邊!

 

 

這株更長在腐爛的枕木上

 

 

葉子全綠,故稱「滿綠」,不開花時平淡無奇,沒人會注意到它是蘭花的一種。

 

 

 

 

 

 

滿綠隱柱蘭自花序基部由下而上依續開花,每回綻放2-3朵,花期可維持個把月。

 

 

美麗吧!滿綠隱柱蘭!

喜歡可以去看它、賞它、拍它,就是千萬別把它請回家!

讓它年年在山裡美麗綻放,子子孫孫都有花兒賞。

 

 

 

 

 

 

 

加里山的蘭花

小鹿腳蘭,蘭科鹿腳蘭屬。

小鹿腳蘭是愛爬樹的蘭花,總是躲到高高的樹幹上,開出小小紅紫色的花朵,讓愛花人仰著頭流口水!

 

 

難得遇到如此平易近人的小鹿腳蘭植株,不開花也要幫它寫真一下。

 

 

阿里山豆蘭

 

 

紅斑松蘭,蘭科松蘭屬。超級迷你的小蘭。

第一眼看到它會懷疑,啊!你是小蘭? 全株沒有我一根拇指大。

 

 

花呀!厚!真的是開給螞蟻看的,0.5公分的花徑叫人怎麼看?

我對焦半天都拍不好,幸好記憶卡可以不限量喀嚓。

 

 

說實在,拍的時候我根本看不清它的花長成啥樣子,回來後放在電腦上放大看才發現,原來長得像杯子,也像送子鳥的大下巴。

 

 

人就是喜歡挑戰困難,越難拍越愛拍,幾個同好圍著它猛按快門。

偏偏隊長在前頭猛催,越催心越急,越是拍不好,心兒蹦蹦跳,急如熱鍋上螞蟻。

 

 

一株長花苞,另一株結蒴果。

 

 

全株葉面、葉背、花朵都佈滿了紅褐色的小斑點,所以叫紅斑松蘭,全株最長不超過10cm。

 

 

花序集中在莖的前端,花像可愛的小囊袋。

 

 

 

 

囊袋底部見紅斑,舷略小於囊袋口,半圓形,中央黃綠色。

 

 

紅斑松蘭,下回幫你拍美一點再為你出專輯嘿!

 

 

紅檜松蘭,蘭科松蘭屬。

這株個頭嬌小不打緊,還長在比我頭頂還高的樹幹上,恨不能腿長長20公分。

在極度失望的情況下,請求高個兒夥伴幫我喀嚓一張。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還是要自己按快門才有fu啦!

何年何月何日才再有機會與美麗的紅檜松蘭相遇?我一定要好好把妳拍個過癮,補足今日之遺憾。

 

 

連珠絨蘭,蘭科絨蘭屬。假球莖像花生米,暱稱土豆蘭。

 

 

哇!好可愛的小土豆!等你開花!

 

 

這也是阿里山豆蘭吧!

 

 

中海拔山區經常籠罩在雲霧中,濕潤的環境給了附生蘭良好的棲息環境。

樹上的寶貝不少,只可惜霧大、視線不佳、行程又趕,只有期待他日再來訪嘍!

 

 

 

 

 

 

 

 

 

被春雷驚醒的東亞魔芋

車行經過山路,眼尖的我發現路邊冒出一枝怪東西,隨即倒車。

對著它的佛燄花苞左拍右瞧,不知其名,但猜想是天南星科的某種魔芋,果然回家馬上查到,是「東亞魔芋」

 

 

東亞魔芋又叫「雷公銃」,因為三、四月份春雷乍響,雷雨後長出佛燄花苞,像一支令人望之卻步的長槍。

 

 

這朵東亞魔芋的花苞大約和我使用的登山杖等長,這還不算很高,我看過格友的分享,有超過二米高的。

真是奇特的植物,怎麼單獨一株跑到這光溜溜的山路邊?恐怕是鳥兒吃了它的果實屙大便在此。

因為它通常是先開花結果再長葉子,所以它光棍一支,很突兀地孤立在路邊。

 

 

資料上說它的花有惡臭味,以吸引野外的蒼蠅前來授粉。我有鼻子湊前去聞,也許是好天氣,沒聞到臭味咧!

聽說雷雨後更能聞到它的臭味,所以它的另一個名稱叫「電公屁」

還有一個別名叫「臭狗鞭」,因花開的惡臭加上其初長之嫩枝有如狗的整副性器官而得名。

 

 

可是,你們知道嗎?居然它的地下莖是「蒟蒻的原料」吔!

 

 

魔芋的球莖植物鹼含量高,除狀似馬鈴薯外,切開的組織色澤亦似馬鈴薯般潔白,但卻不可直接取食。

我們所吃的蒟蒻是將魔芋的球莖切片,晒乾磨粉加石灰去植物鹼而成。

所以,東亞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屬,也可稱為「蒟蒻屬」喔!

 

 

東亞魔芋性喜淺山坡向陽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且落葉有機質基底豐富的地方生育狀況特別良好。

在土壤溫度及濕度漸升之時,為其適合生長氣候,因而入秋九月其植株即漸凋零,待來年春雷響起復又竄出。

 

 

來看看花的構造:最上端黑色的是「附屬物」,然後是米黃色的「雄蕊」,最下部綠色的是「雌蕊及果實」

 

 

東亞魔芋具有隔年開花的習性,未成熟的植株每年只長營養葉不開花,營養葉吸取大地精華儲存養分使地下球莖長大,待球莖够大時,即進行隔年開花的特性。

 

 

花莖與花苞有蛇紋似的斑紋

 

 

 

 

這是花莖從地面抽出的部份

 

 

當花穗漸進成熟時,顏色會由綠轉淡紫,進而深紫。

 

 

天南星科魔芋屬共有四種,分別是台灣魔芋、密毛魔芋、疣柄魔芋及東亞魔芋。

台灣魔芋與密毛魔芋均為台灣特有種,產於北迴歸線以南,高雄壽山、柴山為其主要分布地,其中密毛魔芋是台灣的大王花,是台灣地區現有植物中花形最高大的。

而疣柄魔芋的族群在台灣甚為稀少,看來要再遇到其他同屬的奇花不容易了!

 

 

 

過了二週,我又遇見一株更大株的,請來分享:帶老媽去玩,巧遇超大株東亞魔芋

 

 

 

 

 

 

 

 

與大樹約會 — 加羅林魚木

才4月中,愛花的網友就發出訊息,位於溫州街的加羅林魚木盛開了。

按奈不住一顆蠢蠢欲動的心,強烈的慾望想來看他,一顆轟然開花的樹,會讓人心花怒放的樹。

 

2012.4.23早上,陰霾多時的天氣轉晴,陽光耀眼,晨光入班結束後騎車飛奔到溫州街。

轉進巷道間,迎面就是繁花滿樹的加羅林魚木,黃白相間的花色襯在綠葉間,散發著淡淡的馨香,真是驚艷醉人啊!

 

 

我在它的前面佇立良久,看紅嘴黑鵯愉快地在枝頭跳躍,看陽光與白雲不斷改變樹的光影,讓輕風送來花香,這一刻,內心好滿足。

 

 

強壯的大樹開滿一樹花,花香陣陣飄,壯碩中帶有溫柔,像是個新好男人,剛毅的外在,卻有細膩柔軟的內心,令人傾心。

 

 

 

 

 

 

加羅林魚木 Crateva spec' osa,山柑科白花菜屬。

型態特徵:落葉無刺喬木,高達10公尺以上,樹皮呈灰白色。指狀複葉,具長柄,先端急尖或漸尖,背灰綠色。全綠、平滑。4月開花,花大,初綠黃色,後變淡紫色;7月結漿果,漿果近球形,果皮外面散布斑點。種子多數,花期為春季。

生境分佈:原產太平洋諸島、澳洲。大部份為野生,少部份栽於村落、庭園或行道旁為風景樹。

 

 

 

 

這棵位於溫州公園旁的加羅林魚木,樹齡30多年,每年四月盛開時,滿樹金黃色的花朵和花蕾,在微風吹拂下擺動落絲,堪稱當地社區的美景,因國內少見,也被譽為「國寶」樹,被列為台北市受保護樹木。

 

 

 

 

這棵美麗的加羅林魚木其實是台電員工無心插柳的結果。

民國71年,台電員工想在園區內種三棵芒果樹,不料其中一棵長出來不是芒果樹,於是被移植到現在的位置自生自滅。

後來台大植物系的教授看到這棵奇樹,認出是台灣少見的外來樹種-加羅林魚木。

隨著樹形越來越大,盛開時的美麗總能吸引眾人目光,台電才在樹的外牆豎立解說牌,妥善照顧。

 

 

 

 

 

 

 

花朵像是一隻隻美麗的蝴蝶停佇在大樹上,真是超吸睛的!

年年都想與它來場美麗的約會!

 

 

 

 

 

 

 

 

 

 

 

仁愛路圓環也有二棵加羅林魚木喔!分屬在敦化南路二側的外環分隔島上,站在人行道或經過慢車道就可以看到了。

它們年紀雖小,開花的賣力程度不輸溫州街的大樹,也很有看頭呢!

 

 

 

去年5月8日的賞花記錄:一棵開花的樹 — 加羅林魚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