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斑葉蘭

感覺認識大武斑葉蘭很久了,卻從來沒有拍過它鮮麗的花朵。

中秋看到它抽出花莖,心中一直惦記著今年一定要拍到它。

十月底安排一趟關西鳥嘴山之行,目標就是它,因二年前曾經在山徑上遇到過植株。

不料讓我意外的是,十月底上了鳥嘴山,這裡的大武斑葉蘭全都花謝了。

真是失望極了!我以為我今年與它無緣了!

 

 

不料,11月中去苗栗拍小鹿角蘭,在去程的路上見邊坡上幾株盛開的大武斑葉蘭,一長串的花朵新鮮無比,無一凋謝,真是令人興奮啊!

眾裡尋它千百度,默然回首,它卻在不遠的邊坡處!

 

因為目標在小鹿角蘭,我們先上山去,想說回程再拍。

回程再見時,被不知什麼生物吃掉一支花,吃得光溜溜只剩花莖,未見殘存碎屑,真叫人費解?不知何種蟲蟲這麼會吃?

 

 

 

這幾株大武斑葉蘭長在一層樓高的邊坡上,邊坡是一處坍方過的陡直碎石坡,不好拍,我只好從附近密林繞到邊坡上,想找一個好角度拍特寫。

爬上密林間,喜見林間到處都是大武斑葉蘭的植株,不過,不知是否林下太陰暗,全都沒抽花莖。

 

 

長在邊坡峭壁上的大武斑葉蘭全株,含花莖高約30cm。

 

 

為了拍下它美麗的特寫,我是搏命演出。

花開在邊坡上,我用樹幹把身體和腳頂住,一手抱著樹,一手持相機,屏氣凝神拍照,每拍幾張就得休息喘氣,好累人啊!

 

 

 

 

 

 

大武斑葉蘭 Goodyera daibuzanensis ,蘭科斑葉蘭屬。地生蘭。

 

 

葉5-7片,橢圓形至長卵形,銳頭,稍厚而硬,上表面有不規則之之白色斑紋,下表面灰白,葉片長7cm,寬2-3m。

 

 

花莖具密集之白毛;穗狀花序,外被毛。

 

 

花半張,白綠色;萼片外被細毛,白綠色。

 

 

花莖自莖頂葉間向上抽出,直立,長20-30cm,穗狀花序著生10-20朵花,花徑1-1.2cm,白綠色。

 

 

 

 

 

斑葉蘭屬的花好幾種花型都像展翅的小鳥,可愛又討喜!

 

 

 

 

 

 

 

 

 

 

 

 

很少見到全開又朵朵鮮麗的吧!

 

 

這株有19朵花,朵朵盛放,猶如一群展翅飛翔的小鳥,活力充沛,討人喜愛。

 

 

大武斑葉蘭通常長在中海拔原始闊葉林裡,喜歡潮濕、遮蔭、富含腐植質的環境。生長海拔高度約為700-1800cm。

 

 

花期約在秋季到冬季

 

 

 

 

 

 

 

 

 

 

 

 

 

 

 

 

原本對今年拍到大武斑葉蘭不抱希望,卻在意外中相遇,而且花朵盛開,美麗綻放,真是驚喜啊!

 

 

 

 

 

 

 

 

 

 

小鹿角蘭

同好邀我去苗栗拍小鹿角蘭,我欣喜不已,期待許久,翹班也要去拍!

2012.11.15 那天,真的翹班。

一大早六點半從台北出發,抵達登山口已快九點,一路馬不停蹄往它的棲地直奔,十點抵達。

先是遇到一株開一朵花的,沒有太大的驚喜,心中期待著開十朵花的。

再找,遇到一大叢開幾十朵花的。哇哈哈哈…..太樂啦!滿頭彩帶飄………

於是,三個人在山頭上一邊拍一邊到處翻找,稜線兩邊的樹幹上越找越多株,心情隨著發現而飛揚,快樂極了!

最後,一人霸佔一棵樹頭,或趴或仰或爬樹,在燦爛的陽光樹影間拍得忘我。山林中除了鳥兒啁啾,就只有快門彼此彼落的聲音,一拍就是二小時,只有一個字可形容,爽啊~

 

 

小鹿角蘭(鹿角蘭) Ascocentrum pumilum ,蘭科鹿角蘭屬。台灣特有種。

鹿角蘭屬台灣只有小鹿角蘭這一種,而且是植物體及花朵最迷你的一種。

小型附生蘭,植株高約3-8cm。

 

 

 

 

 

 

葉二列互生,針狀,略彎曲,上表面中央有一縱溝,厚革質。

 

 

花莖腋生;總狀花序具3-10朵花。花紫紅色,花徑約0.5cm,唇瓣基部有距。果長橢圓形。

 

 

 

 

萼片與花瓣相似,均離生;唇瓣3裂,具距,中裂片較大,舌狀;蕊柱短,無足;花粉塊2,臘質,具柄與粘盤;喙2裂。

 

 

 

 

 

 

 

 

 

 

 

 

 

 

 

 

鹿角蘭的葉子很特別,呈肉質針狀,十枚左右排列在短莖的兩邊,讓人聯想到鹿頭上的角,也因此而稱之為小鹿角蘭。

 

 

 

 

猶記得第一次見到開花的小鹿角蘭在八仙山,它開在高約二層樓的樹上,高貴又高傲,一點都不親民。

苗栗這兒的鹿角蘭真是親和力十足,株株長在眼前,不只可用微距拍特寫,要仰拍俯拍皆可,真是過癮極了!

 

 

 

 

 

 

 

 

 

 

這回來得正是時候,花朵盛開,鮮麗迷人,這株開了將近十朵花,沒有一朵凋萎,真討人喜愛!

 

 

 

 

 

 

 

 

小鹿角蘭生附生在原始闊葉林高大樹木主幹或枝條上,喜潮濕且陽光充足的環境。

這次拍攝的地點在海拔1500多公尺的稜線上,陽光可自林間透進來。

分布於中海拔山區,高度1500-2300m之森林。

 

 

林維明所著之台灣野生蘭賞蘭大圖鑑中記載花期為冬末至春季,主要為12月至翌年5月。

可是,我卻在11月中拍到如此多鮮麗盛開的花朵,實在叫人喜出望外!

 

 

 

 

 

 

 

 

 

 

羽唇指柱蘭

11月中去登谷關七雄的馬崙山,回程在休息,夥伴閒閒就鑽進林下探索,撿回一小撮掉落的連珠絨蘭問我是什麼,引起我的好奇。

幾個人跟著他跑進撿到連珠絨蘭的倒木邊東瞧西看,怱然有人對著地下開著小小小白花的小草說,這是什麼?

啊~~有蘭!是羽唇指柱蘭!

一路沒花的馬崙山之行,突然又變得滿頭紙花飛舞,樂歪了!

 

 

 

羽唇指柱蘭 Cheirostylis inabai ,蘭科指柱蘭屬。

植株5-15cm高的迷你地生蘭。

 

 

莖肉質,無毛,淡紅褐色;根莖匍匐,節間膨大飽滿,節處窄縮,根莖狀似毛毛蟲。

 

 

葉約5片,卵形至橢圓形,茸毛狀,淡綠色,長1-1.5cm,寬9-12mm。

 

 

 

花序頂生,具一或二朵花。花白色,管狀,無毛;萼片合生,長約9mm。

潔白的花朵不好拍,容易過曝。

 

 

花莖甚短,近乎無柄。分布於海拔1500-2400m,唯一生長在中海拔山區的指柱蘭。

 

 

羽唇指柱蘭的三枚萼片約有2/3的長度合生成管狀,前端1/3離生。

唇瓣大部份長度包裹在萼管裡,僅前端羽狀絲露在外頭,美麗的羽狀前裂是本種的辨認特徵。

 

 

花期在夏末至仲秋,8月底至9月中旬盛開。

我們很幸運,馬崙山這朵像是在等候我們的到來,直到快11月中了,依然美麗綻放。

 

 

隔日,我們又在屋我尾山遇到幾株已花落果成的植株。

實在是美事一樁,同時拍到花與果二種不同型態。

 

 

 

 

 

 

 

 

 

 

 

山芙蓉與木芙蓉

秋天的郊野,漫山遍野山芙蓉怒放枝頭,為蕭瑟的山林添色彩。

 

以前,只注意到有山芙蓉,以為山野裡開花的全是山芙蓉,從沒刻意去留意有木芙蓉,更遑論知道木芙容與山芙蓉,如何分辨了。

前陣子,被小妹問及如何分辨山芙蓉與木芙蓉,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完全搞不清楚。

看了cleyera達人分享的山芙蓉與木芙蓉,似懂非懂,昏頭腦脹,又是一組難以區分的雙胞胎!

對於簡誌上的說明,更是好幾個細節搞不清楚,於是決定帶著相機與放大鏡出門觀察去。

幾次在山裡觀察,也跑了一趟台北植物園,結果還是不太懂。

不過,希望透過整理分享,理出自己的觀察脈絡,請大家給我補充與指教!

 

 

山芙蓉,錦葵科木槿屬。台灣特有種。

簡誌上的描述:灌木,枝、葉被硬直毛。葉紙質,近圓形,3-7裂,裂片扁三角形,全緣或圓齒緣;葉柄長10-17cm,被長直毛。

花白色,變淡紅色;附萼片被長直毛;萼片被絨毛狀星狀毛。分布於全島中海拔地區。

 

 

木芙蓉,錦葵科木槿屬。

簡誌上的描述:小喬木,枝、葉柄及花梗均被星狀毛及短柔毛。葉紙質,圓形,常5裂,裂片長三角形,先端漸尖,圓齒緣,上下表面均被星狀毛。

花瓣粉紅色,漸變紅色;花梗長6-8cm;附萼片8-9。分布於全島低海拔灌叢中。

木芙蓉多半是重瓣的。

 

 

 

山芙蓉

 

 

山芙蓉,葉裂片扁三角形,先端銳尖。

 

 

木芙蓉

 

 

木芙蓉:葉裂片長三角形,先端長漸尖。

 

 

 

山芙蓉

 

 

山芙蓉

 

 

山芙蓉

 

 

山芙蓉副萼片狹披針形,長約為萼筒(含萼裂)之半。

 

 

木芙蓉:副萼片細長披針形至線形。開花時,副萼片的長度可達萼筒(含萼裂)的一半以上。

 

山芙蓉密被剛毛硬直毛,木芙蓉則被星狀毛跟短柔毛。

我用菜市場牌的放大鏡,看不出什麼不同。

但用手去摸,木芙蓉的葉子摸起來像絨布一樣厚厚的,而山芙蓉的質感明顯差很多。

 

 

 

 

 

 

 

 

 

 

再訪細莖鶴頂蘭

那天在三峽拍完白花肖頭蕊蘭,夥伴一直拱我帶他去拍細莖鶴頂蘭,因為我跟他說,十月初的山行曾見過好像是它的植株,含苞中。

可是咧!天啊~二地差了一個多小時車程,還不包括這邊要先下山,那邊要爬山…….

而且咧!10月初看到它到11月初,經過一個月時間,它開完了沒有?

其實我自己也很想揭曉,那株含苞的究竟是不是細莖鶴頂蘭。

幾經思量,從登山口到細莖鶴頂蘭的棲地在可以接受的路程時間範圍內。

Go! 決定睹一睹,瘋狂一下,從三峽山裡跳到復興鄉山裡去!

我們一伙四人是瘋子,不過,瘋得很快樂!

 

 

 

走下山路…..開車下山…..再開一個多小時漫漫崎嘔的山路…..再爬上莽莽荒山野嶺……

歷經千山萬水後,哇哈哈~細莖鶴頂蘭有開花在等我吔!也是恰如其分,怎麼那麼好啊!…………

 

夥伴不知燒了什麼好香,讓我今日順利協助他達成心願,我想他這一天一定作夢都會笑。

原本要去二個地方找白花肖頭蕊蘭,還要跑一趟中部山區找細莖鶴頂蘭,現在,一天全都夢想實現啦!

 

 

 

細莖鶴頂蘭又叫細距鶴頂蘭,去年此時在中部中海拔山區首次認識。

回頭看去年的記錄:細莖鶴頂蘭(細距鶴頂蘭)

當時實在好ㄔㄨㄛˊ,對它一點概念都沒有,遜斃了!

(咦?ㄔㄨㄛˊ蠻常常講的,卻打不出字來,這是哪種語言啊?

 

 

 

 

細莖鶴頂蘭的花徑約有5-6cm,初綻放時淺紫紅色,再慢慢轉為淺橘黃色,很具觀賞價值。

 

 

花那麼大朵,距卻小小的,或許就是它別名細距鶴頂蘭的由來。

 

 

距有分岔

 

 

 

 

花莖自莖中段的節間抽出,跟肖頭蕊蘭屬一樣。

 

 

 

 

細莖鶴頂蘭與綠花肖頭蕊蘭和白花肖頭蕊蘭的植株都是沒有假球莖,莖細長形的地生蘭。

不開花時,初學的愛好者不易分辨。

細莖鶴頂蘭:莖較挺較粗壯,葉片光滑深綠色,中段較寬。

綠花肖頭蕊蘭和白花肖頭蕊蘭:植株常呈傾斜姿態,葉片較薄而狹長,青綠色無光澤。

 

 

資料上說北部與中部較少,主要產地在南部,分布海拔高度為500-1500公尺。

這次拍攝到的海拔高度為一千公尺。

 

 

 

能見度高的花兒容易被怱略,這是一葉羊耳蒜,其實它也開得很美!

它是細莖鶴頂蘭的鄰居,夥伴都不理它。

 

 

這是香蘭,我順道去看它,希望它長得好,長得安全,明天開出美麗的花朵!

 

 

 

 

 

 

 

白花肖頭蕊蘭與綠花肖頭蕊蘭

這個季節,有些地方滿山都是綠花肖頭蕊蘭,山徑上三五步一叢,但就從來沒見過白花肖頭蕊蘭。

偶然間與同好談起,他說他好像有拍過,當時不確定。

白花肖頭蕊蘭很稀少,既然有看過,當然要專程去找找啦!

 

在對的季節、地點訪花,山林不會叫人失望!

幾個同好,開車一個多小時,懷著緊張期待的心情上山,好像等待奬券開獎。

好讚啊!在海拔高度八、九百公尺山坡上的雜木林下,它開得恰如其分在等候我們,哇!開心的咧!

 

 

不開花的時候,它的植株跟綠花肖頭蕊蘭幾乎一模一樣,很難辨別。

但實際上它們的植株大小是有差異的,綠花肖頭蕊蘭明顯身形高挑,白花肖頭蕊蘭較矮小。

如不開花,較矮小的白花肖頭蕊蘭容易讓人誤認為綠花肖頭蕊蘭的幼株,所以說,不開花時根本就很難分辨誰是誰。

這回很幸運,在白花肖頭蕊蘭身旁另有一大叢綠花肖頭蕊蘭,讓我們可以輕鬆觀察到植株的大小差異。

 

 

白花肖頭蕊蘭,蘭科肖頭蕊蘭屬。

花莖自莖中段的節間抽出,長15-25cm,總狀花序,著花10-25朵,花徑約1.5cm左右。

花初開時為白色,展開,然後漸轉為橘黃色,半開狀。有淡淡的芳香味。

 

 

初開時白色花淡雅脫俗,美麗高貴,真是蘭中極品。

 

 

初綻放為白花,張得較開,花朵抬頭挺胸。

 

 

隨著時間過去,花老瓣黃,越開越沒自信,頭越開越低,花瓣也越來越合。

跟多數的女人家一樣!

 

 

花序柄、葉柄、子房均被短毛。萼片與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與蕊柱基部合生,無距,蕊柱短。

 

 

白花肖頭蕊蘭在簡誌裡稱為鈴花肖頭蕊蘭,它還有個別名叫鈴花鶴頂蘭。

莖細長,葉子5-7枚,紙質綠色。常混生在闊葉林內的綠花肖頭蕊蘭族群中,分佈海拔高度300-1000公尺。

花期約在秋冬,這次拍到的時間是11月初,地點在三峽。

 

 

 

這叢是白花肖頭蕊蘭的鄰居—-綠花肖頭蕊蘭!

人家又大叢又美又香,偏偏夥伴們都去搶拍白花肖頭蕊蘭,還正眼都不瞧它一下,只能說「花以稀為貴」

 

 

憑良心講,綠花與白花有看頭,花大又香,美多了!

想認識它更多,請參考:綠花肖頭蕊蘭

 

 

這個季節上山,到處都是盛開的綠花肖頭蕊蘭,在幽靜的山林中默默地散發出淡雅的風信子芳香。

山行腳步勿匆匆,打開您的感觀,放緩步伐,去感知山林的豐富,會覺得山林更美好!

祝福您 與空谷幽蘭有緣,享受山林愉快!

 

 

 

 

 

 

 

 

 

湖桶古道輕鬆行

(湖桶古道登山口)

 

2012.11.3 與同伴們約好要去宜蘭礁溪走聖母步道,做為下週登馬崙山的行前訓練。

無奈一早到了礁溪都停好車了,雨越下越大,厚重的烏雲罩頂,只好回頭。

還好有雪隧,十幾分鐘就回到坪林。此刻這裡,烏雲與藍天的交會處,時而陽光耀眼,時而雲霧飄來,爬山不影響。

下了交流道,用手機上網查了資料,迅速決定去走湖桶古道。

由台九線轉水德產業道路至乾元宮,開車約20分鐘。湖桶古道入口位於乾元宮左側。

 

 

10:10 由乾元宮起程

 

 

古道幽靜而濕潤,鬱鬱蔥蔥,高大的古木上頭附生著許多植物,引人駐足。

 

 

樹頭上不知名的菌菇

 

 

古道起伏不大,落差不超過200米。

 

 

10:40 抵達鞍部往東坑山岔路口。

直行往湖桶古道及梳妝樓山,左行到虎寮潭,右行到東坑山。我們先直行。

 

 

雨後古道上滿地大頭茶落花,行走其間詩情畫意,湧起少女情懷。

 

 

拾起幾朵剛飄下的落花,不捨美麗的凋零!

 

 

高聳參天的大頭茶樹,守候在古道旁走過長長的年歲。

 

 

一路遇到不少綠花肖頭蕊蘭,多數仍在含苞中。

 

 

11:05 抵達三岔路口,直行是另一條往虎寮潭的路,右轉往湖桶遺址,我們右轉。

在此,想起2009年夏天我們曾由虎寮潭起登探訪湖桶遺址,當年也曾在此休息,那次熱得半死的記憶猶在。探訪坪林湖桶古道

 

 

路邊遇到幾株白肋角唇蘭,已經結蒴果了!

我的小DC廣角功能不錯,拍小花就是不行,太近容易糊了。

 

 

三岔路後有一段下坡路段,之後古道仍是沿著山腰蜿蜒前行,坡度不大。

 

 

11:47 抵達越溪處,溪水潔淨,潺潺流淌。溪畔幾棵高大的楓香,黃葉落滿地。

 

 

在這幽靜的山林裡,有種絕塵的美與浪漫,一群人忍不住停下腳步讚嘆。

 

續往前行幾百公尺,路上被偶遇的幽蘭牽絆住,興高采烈地拍照好久不忍離去。

小鴻隊長已經看完遺址回頭了,我還在原地拍花。

他只好交待我們,看完遺址回到溪畔,他先去埋鍋造飯。

跟山友們爬山好幸福,每次都有人煮好叫我吃!

 

 

12:23 抵達湖桶遺址立碑處

 

 

湖桶事件發生在189711月,日警據報湖桶村藏匿了抗日份子,於是軍警入山圍剿,湖桶村正值廟會,食客與村民眾多,日警在湖桶村殺戳三天,村民遭屠殺,共埋十三溝,人亡村滅。

 

 

遺址在荒煙蔓草中,歷史逐漸被遺忘。

 

 

有經幡,有人祭拜的遺跡,只是,歷史被時間的洪流不斷往後推,終究慢慢被淹沒消失。來此,只能感懷罷了!

 

 

回程遇到一株剛開完花的滿綠隱柱蘭

 

 

回到小溪畔,拿出碗筷就有飯吃,好幸福啊!

 

 

寧靜的山林無往來山友,有遺世獨立感,午後在溪畔拍照悠遊,享有一段心靈恬靜的時光。

 

 

 

 

流水潺潺不捨晝夜,花開花謝一年又一年。

想起三年多前,我們一群山友也在此埋鍋造飯,如今大哥已退隱山林,少了他,少了麻油雞飄香。

 

 

 

 

 

 

黃吊蘭,有結蒴果唷!

 

 

綠油油的苔蘚像地毯一樣,忍不住摸摸它,好舒服!

我喜歡它生機昂然的綠,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15:05 回到往東坑山岔路口,決定去摸一下三角點。

指標註明要20分鐘,我路上停下來拍了二次花,也只花了15分鐘。

 

 

綠花肖頭蕊蘭

 

 

見到美麗的花兒不拍它心中不舒暢!

 

 

虎紋隔距蘭

 

 

15:20 東坑山,海拔775公尺。

 

 

從東坑山可繼續前往建牌崙,此去約40分鐘。今天輕鬆行,就此回頭囉!

 

 

回到乾元宮前,忍不住又對著一叢綠花肖頭蕊蘭猛拍,好過癮!

 

 

綠花肖頭蕊蘭,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像是淺淺的風信子香味,站在它旁邊,輕風一吹,芬芳四溢。

 

 

 

 

16:15 離開乾元宮打道回府。此時,逆光的山丘被芒花染白了頭,真是好看!

帶著來自山林收藏的美好心情,快樂回家囉!

 

 

 

 

 

 

 

 

 

 

 

 

台灣馬藍與馬藍

(圖一)

 

(圖二)

 

以上兩張圖片,一張是馬藍,一張是台灣馬藍,雙胞胎似的,您會分辨嗎?

告訴大家,我花了二、三年不斷在山裡遊走,一直看一直看,終於弄懂了!

吼!想想自己真駑鈍,怎麼花了這麼長時間才明白?

我一直沒有刻意去比較,沒開花時更不去瞧它一眼,今年,奇怪了,突然就明白起來!

 

 

 

馬藍 Strobilanthes cusia,別稱大菁或大青,爵床科馬藍屬。藍染植物。

中國東南和西南一帶、印度、日本九州、中南半島、台灣均有分布。

馬藍於清朝時引進台灣栽植,成為聞名全台的三峽藍染的主要原料,後來逐漸擴散成野外植物,尤以台北郊山最常見。

 

 

馬藍,半灌木;幼枝被褐色短柔毛。葉膜質,倒卵、橢圓或卵形,長7-20cm,寬3-8cm,基部漸狹,幼時下表面脈上被褐色短柔毛。

花無梗,對生而排成穗狀,花冠淡紫色,長可達5cm。花絲無毛,子房末端具腺毛。蒴果無毛,約2.5cm。

分布於北部及中部低海拔山區森林中。

 

 

花序苞片葉片狀(卵、倒卵或卵狀長橢圓形)

 

 

荀子勸學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即是觀察人們從馬藍汁液萃取藍靛的過程而得。

 

 

日前在烏來山區遇到一大片馬藍花海,美麗一點都不輸紫藤!

 

 

一坨坨的開,茂盛極了!

 

 

 

爵床科馬藍屬的台灣馬藍 Strobilanthes formosanus ,則是原生的染料植物。

半灌木;枝密被長硬毛。葉線奬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14cm,寬2-4cm,基部漸狹,兩面密被長硬毛。

聚繖花序。臺灣特有種,分布於北部低海拔山區森林中。

 

 

馬藍屬植物對生的二片葉子大小不一,莖通常略呈四方形且莖節膨大。

台灣馬藍是枯葉蝶、黑擬蛺蝶等幼蟲的食草。

 

 

那結山登山口的台灣馬藍

 

 

臺灣馬藍:葉兩面密被長硬毛。

馬藍:植株較高,葉面光亮無毛,花較大朵。

兩者的差別就這麼簡單,我卻花了二、三年才把它搞懂!

 

您懂了嗎?經我的介紹,如果您在郊山看到能分辨得出來:

一、我介紹得不錯,二、您對辨識植物有天分!

 

 

 

 

上圖是我在2007年暑假在中國貴州拍到當地侗族人種植做為藍靛染料的馬藍

 

侗寨裡,每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當地人家門口擺放著一個大大裝著藍染原料的桶。

 

 

 

侗族人擅長紡織、刺繡。他們自紡自染的"侗布"是侗家男女最喜愛的衣料。

"侗布"就是用織好的布經藍靛等染液反覆浸染、蒸曬、槌打而成。

由於製作工藝複雜,"侗布"非常珍貴,侗族人除了自己用外,還作為贈送客人的最佳禮品。

上圖的二位婦女就是在槌打侗布。下圖為晾曬侗布。

 

在黔東南一帶,不管是苗族或侗族,傳承著古法織布、染布,人們身著青布衣。

 

這一身的穿著打扮够酷吧?

貴州岜沙的男人把頭頂的頭髮束于頭頂盤成髮髻,稱為[後棍],頭部四週的頭髮則定期用鐮刀剃光,腰間佩掛著砍刀,火藥,肩上背著獵槍。

身著土法染製的青布衣,寬大的直筒青布褲,頗有秦漢遺風。

 

岜沙,讀音很特別,要唸ㄅㄧㄚ ㄕㄚ,是純苗族村寨,距離從江縣城7公里多,但他們還保持戰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原始古樸生活習慣和民風,千百年來,他們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遵循著祖先的遺訓與信仰,代代相傳。

所以有人稱岜沙為古苗族文化的[活化石],[世界上最後的槍手部落],稱岜沙男人為[活著的兵馬俑]。

 

工業化生產逐年取代傳統工藝,貴州少數民族的藍染文化不知是不是會消失?

隨著年輕人到外地打工,接觸到外來的文化,越來越少人願意穿傳統民族服飾。

想著想著,不禁懷念起黔東南當年質樸的少數民族風,好想找個時間再去走一趟!

 

 

 

 

 

 

 

 

 

 

 

登新竹關西外鳥嘴山

2012.1027 一早六點鐘出門,先去新莊接好友Grace ,再到桃園八德接小鴻及Emma,到關西市場7:40,採買一些午餐,再到水田林道口,哈!居然8:45了!

停車處幾叢山芙蓉盛開,熱情豪邁展笑顏,長途跋涉的勞頓一掃而空。

白雲高空慢飄移,輕風徐吻臉龐,山林透著植物與泥土混合的野味,心中一股親切舒暢感油然而生,帶著一點感動與喜悅,山林!我來了!

 

水田林道,登那結山、外鳥嘴山,遊鴛鴦谷瀑布,都要經過這裡。

二年來走過很多次,每趟都沒有刻意的期待,卻常有令人驚喜的生態。

自然界裡一切公平,自有時序,自有因緣,強求不得,隨緣隨喜,快樂無比。

 

 

林道邊坡上遇到一隻怪蟲,不知其名。

回家問愛好生物的大公子,他馬上告訴我,這是臺灣鞭蠍,還翻開圖鑑給我看,跟我說曾經在外婆家看過。

真是太厲害了!書讀得很不怎樣,他喜愛的生物知識卻叫我驕傲萬分!

很特別的孩子,有時我得忍受揪心的煩憂,有時又樂得以他為榮,期待他以興趣為基礎,舖好快樂幸福的人生路!

 

臺灣鞭蠍,無毒,遇危險時,會從腹部的肛門腺噴出刺激性氣體–醋酸,味道很像醋酸般嗆鼻,因而被稱為醋酸蟲。

肉食性,主要以捕食小昆蟲為主,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牠的尾巴細細長長的,不像蠍子尾端有倒鉤會螫人,覓食時主要依靠前端的大螯。

 

 

 

狹葉櫟,殼斗科椆屬。

 

 

苞花蔓,茜草科苞花蔓屬。

 

 

長滿了長毛的葛藤豆莢

 

 

尖舌草,苦苣苔科。

 

 

一路拈花惹草,9:25抵達外鳥嘴山第一登山口。

起登後,山徑在原始林下陡升,今天有點悶熱,爬得氣喘吁吁。

前次爬,感覺不必太久就抵達與第二登山口上來交會的小山頭,今天怎麼路變長了?

上次來,是前年元旦,一路紅葉落滿地,賞著楓紅前進,心情愉悅,路程感覺比較短。

爬山對體能來說是挑戰,還好疲累過後很舒暢,感覺良好,所以事後都只留下路程中美好的回憶!

 

 

短尾葉石櫟,殼斗科柯屬。

 

 

山林無葉蘭的蒴果

 

 

10:30 抵達第一及第二登山口交會的小山頭。

咦!從登山口上來沒有走很久啊?怎會覺得很漫長?—-原因是,路上沒花!

 

 

 

尋尋覓覓,終於在一叢小灌木邊被我發現一株金線蓮!

剛綻放的花朵猶如大耳狗寶寶,可愛極了!

 

 

 

一葉罈花蘭的蒴果

 

 

好久沒拍紫金牛屬植物,趕快來複習一下!—-裡菫紫金牛。

 

 

走到海拔1100m左右,路上越來越豐富。瘦稜邊坡好多樹葉羊耳蒜,正值花期!

 

 

樹葉羊耳蒜(小花羊耳蒜)

 

 

哇!還有盛開的新店當藥!同海拔的尖石高台山二週前就謝了,居然這兒的仍盛開,實在令人費疑猜!

 

 

幾個年輕人一馬當先攻頂去,我和Grace被美麗的花兒牽絆住,遠遠落在後頭。

 

 

每週拍不膩的甜姐兒

 

 

竹柏蘭,蘭科蕙蘭屬。

 

 

每回看到如此龐大的根系都很感動,山林有大樹的守護才堅實,人們才安全!

 

 

竹葉根節蘭

 

 

黃萼捲瓣蘭

 

 

認識它以後真的覺得到處都是!

這麼講是誇張了點,但因為了解它的生長習性後,的確比較容易看到。

我慢慢了解到,隨著觀察經驗的累積,敏銳度會不斷進級,能够品味到的生態也就越豐富。

 

 

一葉羊耳蒜(折疊羊耳蒜)

 

 

一路訪花,我們還沒登頂,其他人已經休息完要下山了!

2:10 我和Grace才抵達鳥嘴山頂。山頂基石找不到,只有一塊大石頭。

天氣好的時候,擁有360度大視野,還可眺望石門水庫。可惜今日霧濛濛,什麼也看不到。

 

 

外鳥嘴山,海拔1350m,又稱關西鳥嘴山,以別於尖石鳥嘴山及五峰鳥嘴山。

本來今日想往那結山方向前進,抵達從水田林道登那結的岔路走O型從水田林道回。

哈!我現在知道了!除非我在登鳥嘴以前都不看花草,一路登上鳥嘴,才有可能再往前。(好像很難…..

在山頂休息了十幾分鐘後,一路趕下山,怕跟其他夥伴距離差太遠。

 

 

死翹翹的島嶼雪隱金龜,糞金龜科。

 

回程從第二登山口下。雖然路程短,但山路徒直,走得戰戰兢兢,讓第一次跟我爬中級山的Grace很緊張。

 

 

果實未紅的紅果薹?

 

 

繞去看看老朋友—-淡綠羊耳蒜!今年開花沒來得及拜訪,來看看它結果。

 

 

台灣敗醬,敗醬科。

 

 

 

 

 

 

 

 

 

聞風歡聚獅仔頭山賞花趣(下)

前段行程:聞風歡聚獅仔頭山賞花趣(上)

秋高氣爽的天氣裡,與同好登高賞花,愜意又逍遙!

邊走邊拍,尋花之樂樂無窮!

 

 

秋赤箭,蘭科。

 

 

秋赤箭,蘭科。

 

 

秋赤箭,蘭科。

 

 

秋赤箭,蘭科。

 

 

一葉羊耳蒜,蘭科。

 

 

一葉羊耳蒜,蘭科。

 

 

一葉羊耳蒜,蘭科。

 

 

一葉羊耳蒜,蘭科。

 

 

杜虹花(臺灣紫珠),唇形科紫珠屬。(原馬鞭草科)

 

 

我們一行人走走拍拍,抵達獅仔頭山前峰午餐後,續往三角點前進,再去觀音洞。

午後天氣十分晴朗,視野絕佳,可以遠眺三峽、鶯歌、桃園台地,青山疊翠,白雲飄飄,心情與風景一樣的美麗。

 

 

觀音洞又名佛祖洞,位於獅仔頭山西南面向陽乾燥的山壁斷崖處,曾有修行者於此供奉觀音佛祖。

觀音洞的山壁上爬了一株臺灣長春藤老藤,老藤在山壁上開枝散葉,爬出的圖案像是一幅畫,自然形成的線條,古韻十足。

 

 

臺灣長春藤

 

 

仰望觀音洞石壁,石壁斷崖雄偉,臺灣長春藤生命力堅韌,在藍藍的天光下,人顯得邈小而微不足道。

 

離開觀音洞,續往獅尾格坪前進。

 

 

透著斑駁光影的角桐草顯得格外亮眼,平凡的小花有了光,也顯得美麗動人!

 

 

瘤喉蝗

 

 

煙火薹,莎草科薹屬。

 

 

假柃木(賽柃木),五列木科。(茶科移入)

 

 

假柃木(賽柃木)葉背

 

 

虎刺楤木

 

 

一枝香,菊科斑鳩菊屬。

 

到了獅尾格坪後,帶大家去粽串尖,路上原本有很多臺灣根節蘭。

可惜的是晚來了,今年花況不佳,有開的也謝了!

 

 

不過,在粽串尖頂上拍到毽子櫟,也是一件開心的事!

 

 

毽子櫟的葉子會反捲,這個季節來還長了咖啡色毛絨絨的蟲癭,好特別!

為何叫毽子櫟?達人說,毽子櫟的新葉長得跟毽子一樣!

真有趣!這麼特別的特徵,我想我可以記住了!

 

 

黑星紫金牛,報春花科紫金牛屬。(紫金牛科移入)

 

 

臺灣根節蘭,蘭科根節蘭屬。

 

 

臺灣根節蘭,蘭科根節蘭屬。

 

 

臺灣根節蘭的蒴果

 

 

雙花龍葵,茄科。

 

 

快謝的冠毛玉鳳蘭,蘭科玉鳳蘭屬。

 

 

狼尾草,禾本科。

 

 

臺灣敗醬,敗醬科敗醬屬。

 

 

粗鋸齒薺薴,唇形科乾汗草屬。

 

 

粗鋸齒薺薴與石薺薴不好分,看了半天看不出端倪。

達人說:花萼上唇淺3裂,裂片長不過萼長1/3;葉粗鋸齒。—-是粗鋸齒薺薴。

被這麼一點,通了!觀察的最高境界,要在同中求異,才能明白細緻的差別。

 

今日的歡聚,有好天氣來配合,有好花可賞,還有美麗的奇緣!

像康樂股長一樣活躍的芳姐,在觀獅坪相中一位風度翩翩青年,想納為金龜婿人選。

還為格友阿德找到失連40年的大學舊識,這些山中奇緣,像夢境般美麗夢幻,卻又如此真實。

 

感謝大家僕僕風塵"聞風而來",木訥的風信子不善言詞,幸好芳姐的活躍補我的不足,讓這天的山行歡笑滿滿,留下難忘而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