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10 中午我們就停歇在這戈壁上的蒙古包家庭。
在戈壁裡,除了極少數零星的遊牧人家,放眼望去,滄滄茫茫,空無一物,吃飯時間去拜訪牧民成了最佳的選擇,除了有個遮掩風沙日晒之處,還可以瞭解遊牧民族的生活與風俗。
時間差不多,若遇到蒙古包,就要趕快去瞧瞧有沒有人在家,能否借個地方歇腳。沙漠裡,錯過這個家庭,要遇到下個蒙古包可能要再開車二小時。
他們家很簡單,只有二頂蒙古包,但在牧民中,應該算是富有的。怎麼說呢?首先,有二個蒙古包,門口還有太陽能發電板和摩托車。
這家人的爸爸和哥哥放羊去了,家裡只剩媽媽及三個小孩。很感謝他們的盛情,願意讓我們在他家停車煮飯。
蒙古包旁養了十幾匹馬,一匹馬可抵十頭羊,您說有錢不?
蒙古包的最裡面中間處放了色彩鮮艷的櫃子,櫃子上擺滿了家人的生活照。
蒙古包的一角正在製作乳酪。
酸奶煮沸後,將凝固的蛋白質裝入綿布袋中,濾去多餘的水份壓乾,切成塊狀置於蒙古包頂晒乾就成了好吃的乳酪。牧民自製的乳酪香濃醇,但是很酸,許多外人無法接受,我個人覺得好吃極了。
我們送一套募得的衣服給這家人,與他們結善縁,照片中二位小朋友穿的藍黃色運動服便是。
蒙古包媽媽隨即端出她特製的酸馬奶給我們喝,還特別交待,如果不常喝酸奶,請不要一次喝太多,不然你的腸胃會特別順暢。 因為她的交待,我們大夥共飲一大杯,深怕跑不及。
後來才知道,原來蒙古媽媽請我們喝的,其實就是所謂的馬奶酒(Airag)。外蒙的馬奶酒是將鮮馬奶放置半天,讓它自然發酵而成,一點酒精的感覺都沒,難怪我們喝了還不知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奶酒。
蒙古媽媽特別厚愛我,大家都喝完馬奶酒後,又端了一大杯給我。天啊!在蒙古的習俗裡,接手過來的馬奶酒一定得喝完,不可「杯底養金魚」。
其實,馬奶酒奶味香醇,我很喜歡喝,於是咕嚕咕嚕一大杯下肚,享受「 大口喝酒」的暢快。後果可想而知,一個下午找草叢好幾次。
拜訪牧民,除了瞭解遊牧民族的生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借用人家的爐灶,我們的廚娘才有地方可以煮飯。
這個火爐位於蒙古包中央,是標準的蒙古包配置。火爐代表了家族的傳承與興旺,平日可炊煮,冬天是暖爐,是個神聖的地方,除了燃料,不可隨意丟垃圾雜物進去燒,這樣是不敬的行為。燃料通常是曬乾的牛糞與馬糞。
蒙古媽媽好悠閒喔!中午時間我們的廚娘在她的廚房忙得不可開交,她都閒閒沒事做,不用煮飯啊! 原來牧民沒有固定三餐的飲食習慣,夏天家裡有的是酸奶、優格、乳酪或油炸果,餓了就自行取用,沒有一定的用餐時間。
還有,大家都很好奇:你們去蒙古,是不是每天都大口吃肉?我們都被僵化的認知誤導了,其實我們每幾乎每天都吃素!不可思議吧!
夏天是蒙古高原水草最豐美的季節,牛羊肥、馬兒壯,牲畜盡情吃草繁殖,乳汁豐沛,牧民通常不會在這個季節宰殺牛羊。所以,他們夏天以白食為主,也就是吃乳製品;冬天人們需要熱量,才會宰殺牛羊吃紅食。
懂了嗎?不是到了蒙古就餐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這觀念是錯的!
猜猜看!這位小朋友是男孩?女孩?
每個人看了他一定說是女孩,秀氣的臉龐,綁二條小辮子,我們還為他別上二個美麗的小髮夾。
不知聊到什麼話題談起,才知這位小朋友是個弟弟。大家都目瞪口呆,不敢相信,還去偷看他尿尿,驗明正身。
原來蒙古的小朋友出生後不剃胎毛,直到三歲或五歲才為他慎重舉辦剃髮禮儀,這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習俗。所以,到了蒙古好像看到小妹妹特多,其實有很多是小弟弟哦!
這些是他們家的小駱駝,一匹駱駝可換一~二匹馬,所以我說他們家很有錢。牲畜是蒙古人的經濟命脈,養得越多,家庭經濟能力越好。
駱駝寶寶真可愛!
牠們就在距離蒙古包附近幾百公尺的地方吃草
牠們很怕生,看到我靠近牠們,就連忙排成一字縱隊走開!
我只想拍拍牠們可愛的模樣而已啊!
結果,我往前靠近幾步,牠們就走離我幾步,越走越遠。
最後,整群小駱駝被我趕回蒙古包旁邊。
蒙古包附近大多是礫石地,許多顏色與礫石相同的小蜥蜴竄來竄去,牠們的保護色讓人不易發現牠。
午餐終於準備好了,大家聚在蒙古包裡,有人坐床,有人坐地板,享受熱騰騰的一餐。
我們真的沒有大口吃肉哦!這餐還是馬鈴薯、胡蘿蔔、洋葱。今天好一點,加上一點罐頭肉末。吃過義大利麵、白米飯了,今天也換上長麵條。
一碗麵都還沒吃完,怱聞蒙古媽媽要去擠馬奶。好玩吔!這麼有趣的事怎可錯過,飯碗一丟,抓起相機,趕快跟去瞧瞧。
為啥一條繩子綁了好多匹小馬呀?原來綁住小馬,馬媽媽就會寸步不離地守在小馬旁邊,馬奶又不會被小馬吸光。怎麼可以利用馬性的弱點啦!好可憐!
蒙古媽媽熟練地擠著馬奶,兩手交替「咻!咻!咻!」,一下就把馬媽媽的奶給擠光了。
再看清楚擠馬奶的操作過程:首先,先把小馬牽到馬媽媽身邊,讓小馬吸幾口馬媽媽的奶。
等馬媽媽的乳汁分泌後,就把小馬拉開,換蒙古媽媽去擠奶。小馬無辜又無奈地站在旁邊被拉著。
無奈的小馬與笑咪咪的蒙古媽媽
好厲害!他們都知道哪匹小馬是哪個馬媽媽的孩子,重覆地一匹擠完換一匹。
哇!一下子一大桶香濃的鮮馬奶吔!
在這空曠袤廣的大漠,只有少量的水草綠洲,人必需依存動物生活。動物不但做為人類的交通工具,也提供牧民飲食所需的乳肉品,連動物拉出來的便便也不浪費,晒乾就成了最好的燃料。
所以說,沙漠裡的人要學會就地取材、無中生有,才能生存下去,相較於在台灣的我們,只能說我們是生活在豐饒的天堂。
蒙古牧民的生活條件雖簡陋,但卻保留了最質樸、最環保的生活方式,順應天理,善用資源,千百年來改變不大。但不知文明世界造成的全球暖化,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承襲舊文化多久?缺水問題日益嚴重,間接衝繫到牲畜的食物來源,與牧民共生存的動物無法生活下去,人,也就無以為靠了!工業革命帶來的文明,讓許多傳統文化正在消失中。
草原上的牧民一年要搬好幾次家,紮營地附近的水草被牛羊啃食得差不多了,季節交替了,就準備轉移陣地。收起行囊家當,趕著牛羊,另覓一個合適的地方。遷移流浪,就成了蒙古牧民的家常!
明年此時再經過這裡,你不一定能再遇見他們,你永遠不會知道,他的家將會在何方!
但是,相逢自是有縁,蒙古媽媽的美麗笑容將永存我腦海,祝福他們一家人,永遠平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