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仙鶴和挺拔蒼勁的古松畫在一起,作為延年長壽的象徵。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大型鳥禽,常被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
丹頂鶴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素以喙、頸、腿 "三長" 著稱,直立時可達約1.5米高。它身披潔白羽毛,喉、頰和頸為暗褐色,長而彎曲的黑色飛羽呈弓狀,覆蓋在白色尾羽上。
裸露的朱紅色頭頂,好像戴了一頂小紅帽,因此叫丹頂鶴。
丹頂鶴是東亞地區特有的鳥種,體態優雅,顏色分明,被認為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丹頂鶴是典型的候鳥,每年隨季節氣候變化有規律地南來北返遷徙。它多棲息於開濶的蘆葦叢或多草的沼澤地帶,主要以魚、蝦、貝類和植物嫩芽及種子為食。
丹頂鶴成鳥每年換羽二次,春季換成夏羽,秋季換成冬羽,屬於完全換羽,換羽時會暫時失去飛行能力。
全世界現存野生丹頂鶴約2000隻,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的扎龍濕地就有400多隻,占世界野生丹頂鶴數量的五分之一。丹頂鶴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
丹頂鶴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蒙古、朝鮮半島和日本,其中日本的900多隻丹頂鶴僅局限於在北海道棲息繁殖,以人生餵養。真正長距離南北遷徙的丹頂鶴只有一千多隻,所以丹頂鶴也被稱為極其瀕危的鶴類。
丹頂鶴每年四月初開始擇偶,每天清晨或傍晚,人們常能聽到它們發出的求偶聲,叫聲頻繁響亮,可傳二三千米遠。求偶時,雄鳥主動求愛,引頸聳翅,總是 "嗝--嗝" 叫不停。雌鳥則翩翩起舞,報以 "嗝啊--嗝啊" 的回答。雙方對歌對舞,你來我往,一旦婚配成對,就偕老至終。
丹頂鶴實行一夫一妻制,以家族為單位活動,每年3月中下旬回到繁殖地,4月初開始築巢產卵,一窩2枚,孵化期約33天。
雌鶴產卵後,就開始臥窩孵蛋,雄鶴左右不離,待在附近警戒,在孵化期中,只有當雌鶴出巢覓食時,雄鶴才代替雌鶴孵卵。
小鶴出殼24小時即能下水遊玩,85天就能展翅飛翔,當年10月下旬隨雙親南遷,到江蘇盬城一帶越冬。第二年返回繁殖地後不久,丹頂鶴爸媽就將子女驅趕出家,讓牠們獨立生活,牠們再重新組家庭產卵孵化。
所以丹頂鶴家族成員總是不超過4隻。記得2007年11飛來台灣金山清水濕地渡冬的丹頂鶴也是一個家族4隻。
我在扎龍保護區的濕地裡與丹頂鶴近距離相遇
我與夥伴開心地為它拍寫真,輪流與它合影,它只自顧自的覓食,完全不怕生,也不搭理我。
規劃旅行路線時,我很快就把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扎龍保護區納入,主要是為了一睹丹頂鶴的優雅風姿,見到它時,真是興奮莫名。
丹頂鶴在嫩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繁殖,在長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東為旅鳥,台灣偶見。
2004年1月有隻丹頂鶴飛來台灣過冬,也是台灣70年來第一次發現丹頂鶴,2004年9月它飛到新竹空軍基地,在趨離時不小心中槍,被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手術兩次,也在動物園住了三年,好不容易才在2008年送到韓國,本來準備今年11月要讓它飛回西伯利亞,可是丹丹卻在今年2月的飛翔訓練中不幸撞網身亡。
最近的一次發現丹頂鶴是在2007年11月下旬,4隻丹頂鶴飛抵金山清水濕地渡冬,造成愛鳥人士與當地民眾的瘋狂追逐,所幸台灣人的保育觀念已很成熟,它們在台期間並未受到干擾,安然在台渡冬後於隔年3月離去。
它常棲息在蘆葦及其他荒草的沼澤地帶,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種子、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魚類等。
丹頂鶴羽色樸素純潔,體態飄逸雅致,鳴聲超凡不俗,在「詩經。鶴鳴」中就有「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的精彩描述。由於丹頂鶴的壽命可達50-60年,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喜歡將它和松樹繪在一起叫做「松鶴圖」,作為長壽的象徵。
丹頂鶴在濕地環境中屬於食物鏈的上層,是濕地生物多樣性的關鍵物種。但它們現在面臨到一些威脅,比如棲息地的縮小與被破壞,偷獵等因素,面臨絕種危機。雖然經過多年的保護,但數量的回升非常緩慢,人們應該要停止破壞濕地與水文格局的行為,也要停止捕撈濕地中野生魚類,為水鳥留下足够的食物。
人類總以為自己聰明,想用智慧上的優勢改變環境,讓人生活得更好。但在想要更好的過程與轉變中,卻不自覺地讓自己走向一條不歸路,失去森林,失去雨林,失去濕地,失去讓世界美好的動植物……….。只有當人與自然共存共榮,這世界保有豐富度,人類的生活才會美好,才有美麗的未來!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丹頂鶴的棲息地,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