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汶水 — 客家甜點

 

日前一位朋友的朋友給了她很多炒花生,她正苦惱如何處理時,我自告奮勇提議做客家點心牛汶水給大家品嚐,既可解決掉一些花生,又可以推廣客家美食,真是一舉二得。

 

牛汶水,又叫熝湯粢

材料:糯米糰、花生、老薑少許、紅糖

 

將花生去掉紅色的外膜,拍打成碎花生。(整顆花生或花生粉都不對味哦!)

沒進過廚房的人可能真不知如何去掉紅色的外膜呢!我還是把程序說清楚吧!把花生放入有點深度的盤子中,用手用力抓花生,外膜與花生就會分離,二手輕輕上下搖動盤子使外膜集中在盤緣,再輕輕吹一吹,外膜就飛走了。做的時候可以在水糟吹,容易清理。再把去膜的花生放入塑膠袋中,用菜刀輕輕拍擊,使花生變成大小不一的碎花生粒。

 

製作粿粉糰的方法就請參照我的紅豆湯園這一篇,我有介紹哦!取粿粉糰如乒乓球大小,搓圓後壓扁,中間用壓一凹陷痕,好像牛到河邊玩耍踩過的痕跡一樣。

 

這時就可準備紅糖薑汁,煮的時候拍入幾塊老薑,要多辣多甜,可依個人喜好。

 

鍋中水煮沸後,將粄放入煮熟。(大約是浮起來一分鐘後就熟了)

將粄撈起放入紅糖薑汁中,加入碎花生粒,好吃的客家田間點心牛汶水就可上桌了。

 

 

牛汶水在我家叫熝湯粢,記憶中是做湯圓時順便做的一道甜點。為何叫牛汶水呢?粢粑放入紅糖薑汁中的樣子是不是很像夏日午後水牛戲水若隱若現的樣子。汶(ㄨㄣˋ)在客語的意思就是去沾的這個動作。

 

 

客家祖先來台較晚,取得開墾的地方大多在丘陵地,農事上較耗費體力,所以早上十點及下午三點都有點心。這些點心包括牛汶水、米苔目、水粄…………。我記得我小學五六年級去幫人採茶也吃過點心,那時的點心除了傳統的之外,有包子、炒米粉、麵……….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元。

 

 

去幫人採茶的工資一天100元,那是民國六十年代初期的事,好苦好苦的記憶。得在大太陽下撐八小時,非常耗費體力的勞動,就為了多賺一點貼補家用。那時的農村普遍經濟不好,一般人的平均月薪也不超過三千元,而且我的同學們也和我一樣會利用假日去幫別人採茶,或到磚廠去拉磚塊,所以我並沒多少怨言。只是,當我知道書唸得好就可以不用一輩子在大太陽下為五斗米折腰時,我真的立定志向要脫離那樣辛勞的生活。能有今天,我一直很感恩童年的歷練,讓我有持續向上的動力。

 

 

 

 

 

在〈牛汶水 — 客家甜點〉中有 28 則留言

  1. 這不是什麼名點,是刻苦年代的簡易又耐飽的客家點心,喜歡甜食的人會覺得很好吃!有機會到北埔或內彎可以嚐嚐看!

    跟甜湯圓有點類似,但薑汁紅糖水有其獨特的口感!

  2. 這不是什麼名點,是刻苦年代的簡易又耐飽的客家點心,喜歡甜食的人會覺得很好吃!有機會到北埔或內彎可以嚐嚐看!

    跟甜湯圓有點類似,但薑汁紅糖水有其獨特的口感!

  3. 謝謝你推薦的好文章,我對以前診所的模樣也有深刻的記憶。尤其想起小時候鄉裡德高望重的老醫師,每隔一段時間便到家裡為祖母看診,他們之間不只有醫病關係,而且還攀親帶故很禮貌地稱呼祖母為xx姐,現在社會少了那種純樸的溫馨!

    牛汶水原本是古早田間點心,太簡單太普通了,不適合送禮,不過很好吃哦!下次到內彎北埔一帶可以嚐嚐!

  4. 謝謝你推薦的好文章,我對以前診所的模樣也有深刻的記憶。尤其想起小時候鄉裡德高望重的老醫師,每隔一段時間便到家裡為祖母看診,他們之間不只有醫病關係,而且還攀親帶故很禮貌地稱呼祖母為xx姐,現在社會少了那種純樸的溫馨!

    牛汶水原本是古早田間點心,太簡單太普通了,不適合送禮,不過很好吃哦!下次到內彎北埔一帶可以嚐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