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行腳(六) — 岜沙苗寨 — 貴州南部一個奇特而傳統的槍手部落

 

2007.7.23 離開榕江縣後,車子蜿蜒在曲曲折折的都柳江岸,行過一山又一山,路的兩旁一邊是山,一邊是江,江的對岸是一個個的苗寨或侗寨。

 

苗寨及侗寨的房屋都是取材當地的杉木所建,要如何區分是侗寨或苗寨呢?苗族的房屋是有美人靠的吊腳樓,而侗族的是屬於杆欄式吊腳樓,通常侗寨會有鼓樓,看到有鼓樓的寨子就是侗寨。

 

 

這些吊腳樓,和諧地鑲嵌在大自然的青山綠水間,是不是令人感到舒暢?

 

 

 

 

快到從江的路上,一座新建完成的鼓樓,據說將是全亞洲最高的一座鼓樓。這裡正在整地,不久之後,將會有一間現代化的旅館落成。

 

 

這座鼓樓的柱子足足需要三個人才能環抱,而且是整株原木的。

 

 

令人欣慰的是,整地興建旅館的同時,保留此地好幾株百年的大榕樹。照片中隱約可見的一棟建築是一間小學,而且是唯一的一棟,教室及辦公室合計不過八九間,大小約只有台灣小學教室的三分之二大。暑假期間正在整修,看起來非常殘破。這間學校沒有操場,只有一個半場的籃球場,靠近教室的榕樹應該就是伴隨孩子們玩耍的好地方。

 

貴州行最苦的莫過於解放時刻,一路除了飯店餐廳有正常的洗手間外,其他時候找個能掩蔽之處回歸自然勝過於當地提供的廁所。

 

我們停留此地的目的是上廁所,看到有學校很開心,以為找到了好地方,沒想到學校的廁所也是簡陋到不行,就在學校右手邊的駁坎邊,隔間地板都是用木板釘成的,走上去嘎嘎響,老舊的地板讓人覺得好像隨時會斷裂,當然沒有門,地上的木板挖個四方洞,往下可瞧見小花小草及污穢物。到這種地方通常要在門口吸一大口新鮮空氣,進去慢慢吐完再憋著,迅速完成迅速逃出,否則會被醺得作噁。

 

回想第一次拉車了二個多小時後,小朋友提出想尿尿,師傅(大陸的司機)在此曲折蜿蜒的山路間,還得尋找開濶能會車,不影響行車安全之處停車。一群小男生排排站在山溝邊,好不壯觀,可惜拍照不雅,畫面只能存於腦海或各憑想像。媽媽們循著一條通往梯田的小徑,想要找到一個隱蔽之處,沒想到爬上坡更開濶,眼前盡是梯田,田中的稻禾無法做掩護,猶豫半天後,決定左右謢法各持一把傘,中間的人就享受回歸自然解放的樂趣,既緊張又刺激。

 

 

 

岜沙,讀音很特別,要唸ㄅㄧㄚ ㄕㄚ,是純苗族村寨,距離從江縣城不過才7公里多,但他們還保持戰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原始古樸生活習慣和民風,千百年來,他們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遵循著祖先的遺訓與信仰,代代相傳。所以有人稱岜沙為古苗族文化的[活化石],[世界上最後的槍手部落],稱岜沙男人為[活著的兵馬俑]。

 

傳說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個兒子, 岜沙人就是第三個兒子的后裔。當年蚩尤被黄帝打敗,率領部落開始向西南的千年長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遷徙的先鋒部隊——九黎部落的一支。

 

 

這一身的穿著打扮够酷吧?

岜沙的男人把頭頂的頭髮束于頭頂盤成髮髻,稱為[後棍],頭部四週的頭髮則定期用鐮刀剃光,腰間佩掛著砍刀,火藥,肩上背著獵槍。身著土法染製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褲,頗有秦漢遺風。我們一下車,他們就鳴放火槍歡迎我們。

 

 

隊長示範如何裝填火藥。

 

 

到黔東南別的寨子是看女人,只有到岜沙看男人。黔東南少數民族的女人們平日還是身著傳統服飾,男人則大多與一般漢人差不多,而岜沙則是例外。縱使開發旅遊後岜沙人有了保育觀念不再打獵,但他們依然不忘狩獵傳統,習慣腰間别著砍刀及牛角火藥筒,出門時槍不離身。

 

與他們合照,我們像不像走入古裝劇中?

 

 

走過茂密的森林後,豁然開朗,岜沙寨子就在遠離塵囂的林海深處。

 

 

幾個當地的小娃兒好奇的盯著我們瞧,看來我們闖進了他們好奇的世界。

 

 

 

村民帶著我們循著小經上上下下參觀寨子。

 

村民腰上掛的靴子狀竹簍是鐮刀鞘,特別又環保,我太喜歡它了,很後悔沒帶一個回台灣。

 

 

這樣的水泥路據說是開發旅遊以後才有的,以前可是泥土路呢!

 

導遊說,苗族人的孩子一出生,家人就會為他種一百棵樹,孩子長大,樹也長大可用。真是有智慧啊!像我們這樣的使用,人的一生需要砍伐多少棵樹呢?我們這輩子種了幾棵樹?相較於沒有多少機會受正規教育的苗族人,我們是不是該感到汗顏?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下回用紙時,更該知福惜福啊!

你知道嗎?苗人用杉木蓋房子,屋頂就用杉木皮覆蓋,細的樹枝當柴火,一點都不浪費。

 

 

滿山遍野都是覓食的土雞,我們這群都市孩子好奇地到處追逐,每到一個村寨最好奇的就是滿山跑的雞,還問我牠們吃什麼?這些雞根本不需要餵養,牠們自由自在地隨處啄食小蟲。那如何分辨哪些是誰家的呢?反正白天抓也抓不到,晚上牠們自會歸巢回家,莊稼人自然很明白自己的雞是哪幾隻,就如同你不會認錯你的孩子般。

 

 

自村寨的半山腰向遠處眺望,是無窮遠起伏連綿的山巒,層曾疊疊。

 

 

利用邊坡高高架起的糧倉,下方通常會用幾塊石頭墊高以防基礎太潮或被蟲蛀。

 

 

 

照片右邊的架子就是禾晾架。苗族侗族人還保存古老的水稻收割晾曬方式,收割後的稻禾紮成捆,晾曬在禾晾架上,待乾後再放入穀倉中。因到訪的季節看不到晾禾盛況,下圖取自網路。

 

 

 

糧倉通常不與住家一起,以免火災時全部家當付之一炬,需要時再取一些來舂。逛村寨時巧遇一少女在取稻穀,任憑我[臘妹!臘妹!]叫好幾聲,她就是很害羞,不願抬頭給我照像。

 

 

每一轉身都是一幅美景,這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

 

 

穿過一片參天密林後,來到一處廣場,這是岜沙人的古蘆笙堂,用來迎客人、賽蘆笙、祭祖先的地方。這個廣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只是山頂一個被大樹包圍的平台,地上沒有舖水泥,保留傳統的泥土地,大樹下有一些村民自製的木椅,沒有一點對大自然產生負荷的現代產物,只有山風透過叢林,帶著來自遠古、來自自然、來自天地的回音。

在廣場邊的一棵大樹下,有祭祀後的香火,問過村民才知他們的祭祀方式很環保,崇拜自然山川的他們沒有祭拜偶像,不用祭品,只需一顆虔誠的心,一炷清香,代表了他們對大自然最崇高的敬意。

 

 

 

簡樸的杉木吊腳樓,裡頭看不到一點現代化的物品。

 

 

巧遇這戶的女人家帶著孩子在門口做手工,我們一群人便過去用糖果和鉛筆和小朋友交流。

 

 

 

這戶人家的屋簷下就晾曬著傳統的苗家服飾,看到沒?他們把百褶群用米漿漿得硬硬的,再披掛在圓形的竹簍上晾曬。

 

注意到沒?村寨裡的人大多是不穿鞋的,習慣不穿鞋的他們光著腳丫走得比我們還快呢!

 

 

最後,我們來到隊長的家參觀,這是他新裝修未完工的房子。

 

上下這兩張照片是從隊長家的後門往外拍的景象,無法記錄下的還枝頭上鳥兒悅耳的歌聲及徐徐的涼風,住在此地,真是人間天堂啊!

 

這是隊長家樓上的一張床,蓆子下墊的是用稻草編的稻草蓆。

在我小的時候,床舖很簡陋,用磚頭墊高幾塊門板就成了。我們家種茶,沒有稻草,冬天來臨前,爸爸也會去向鄰居要些稻草編成稻草蓆舖在草蓆下,使得冬天多了些溫暖。我年紀不大,但三十年前的台灣鄉村的確也是如此克難,感恩台灣的經濟起飛,我家茶園沒了,老房子沒住人了,兄弟姐妹沒人承襲農業。此行,讓我有點追憶,有點感慨,……….我想我是屬於大自然的……….

 

離開岜沙前,在隊長家旁的一間小店裡,隨意翻閱了一本書,書名為[黔東南山寨的原始圖像],一本人民幣50元,其實不便宜,在沒有太多時間思考下,想想在台灣隨便一本書也要二三百元,於是就買了。買了之後上車細讀,才發現這本書真是太棒了。作者潘年英是一位侗族人類學家,二十多年來從人類學的角度一次次深入村寨訪查,對黔東南村寨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與描繪,這本書豐富了我的黔東南之行。

 

 

潘年英
 
二十多年作者一直在黔東南美麗的山地中行走和觀察,尋找自然與生命的自然狀態。寫擺貝、寫岊沙、寫小主、寫小黃、銀潭、光輝,寫這些在文明海洋中即將被淹沒的山頭最後的詩意,寫巨變與巨痛,如何發生在美麗的寧靜中。

潘年英,筆名帕尼,侗族,1963年生于貴州天柱盤杠村。在故鄉生活17年。1980年考入貴州民族學院,攻讀漢語言文學專業,1984年畢業,分配至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工作,從事民族學和人類學研究。1997年10月調入福建泉州黎明大學從教。2003年7月到湖南科技大學任教。現為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湖南科技大學文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大學期間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90年正式投身文學創作,作品散見于《上海文學》、《民族文學》、《青年文學》、《山花》、《花溪》、《天涯》等刊。 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4年當選為貴州省作協理事,1995年至今,任中國侗族文學學會副會長。 1994年獲中國作協莊重文文學獎。1996年獲貴州省政府茅台文學獎。部分作品被譯成法文和英文。

 

 

 

 

 

貴州行腳(五) — 車江三寶千戶侗寨 — 都柳江岸的天下第一侗寨

 

2007.7.22  侗族同苗族一樣是依山傍水建村寨的,也是過著農耕自給自足的生活。走進車江三寶千戶侗寨,彷如走入時光隧道,回到遙遠的古代,人們穿著自已織染的藍靛土布衣,荷著鋤頭,擔著薪柴,或扛犁下田,或在河邊洗衣服,一幅悠然自得的安逸圖畫。

 

侗族屬古代越人的一支,主要聚集在湘桂黔交接的地方,他們習慣同一宗族聚居在一起,大多時候是同一姓氏的人聚在同一村寨,每一個姓氏都有屬於自己的鼓樓,每戶的樓房都不得高過鼓樓。鼓樓是侗族人聚會的地方,下方有煹火,上有牛皮大鼓,村寨有聚會時,可依鼓聲的不同而知道所要通知的事項。

 

 

車江三寶千戶侗寨距離榕江縣城約莫10分鐘車程,這是修建後的入寨大門。

 

 

這就是鼓樓,有鼓樓之處必定有侗族村寨,其功能有點像我們現在所謂的社區活動中心。

 

鼓樓內部繪有大幅的畫,通常都是敘述侗族祖先的故事。

 

 

越過鼓樓後有一個操場大的廣場,是村民聚會或舉辦活動的地方。

 

 

在我高中之前,家裡並沒有洗衣機,每天傍晚用大灶燒水洗澡後,每個兄弟姐妹各自拎著自己的衣服到池塘邊洗。假日的時候有比較大籃的衣服要洗,有時便會與媽媽一同去,有時還有其他鄰居也來,記憶中去池塘邊洗衣服是東家長西家短聊八卦的時間。70年代以後,記憶中的河邊洗衣洗菜不複見,在千里之外的貴州侗寨都柳江畔,我拾回童年的記憶………

 

 

 

物換星移,曾幾何時,兒時池塘邊洗衣的苦差事,如今回憶起來確甘甜無比。

 

 

 

要搭船遊都柳江嘍!大家坐好不要動,一動船就搖攞得厲害,好可怕呦!

 

都柳江,珠江水系的西江上遊,曾經是黔南的航運要道,商賈雲集。公路取代水運之後,我們只能在此憑弔過往。

 

 

 

 

遊寨時,巷道邊幾隻剛滿月毛絨絨的小狗引起這群孩子的注意。

 

 

打赤腳,牽著牛,背著犂,準備下田去,五十年代的台灣鄉村亦如此,現在,這樣的鏡頭離我好遠!

 

 

你玩過這樣的翹翹板嗎?半倒的樹,坐上去,搖啊搖….搖啊搖….真是快活……

 

 

 

 

村寨裡真的很純樸,人們身著傳統服飾,一根扁擔就可以扛起生活裡的所有。

 


 

一條鑲嵌著十二生肖圖案卵石的花徑在清風鳥鳴下延伸,栩栩如生,人行其中,耳畔似有雞鳴犬吠。婦人擔著竹籃走過,引人發思古之幽情。果不其然,一隻雄糾糾氣昂昂的公雞正快步在我前頭走過.

 

 

 

大門半掩,我拿起相機按下快門馬上閃人,因為沒向主人打招呼就拍了.

每一戶的客廳陳設都十分簡樸,一個神位,幾張凳子……其中一戶的客廳一角堆了一堆的南瓜。那情景又讓我想起小時候家中的南瓜堆得比這戶人家還多,占去了井間的一大半,夏天餐餐南瓜湯,吃得我倒盡味口,很長一段時間對南瓜一點興緻也沒有,不知這戶人家的孩子是否也如當年的我?

 

 

巷道旁的籬笆上爬滿著生意盎然的苦瓜藤。
 


 

古樸的村寨雖簡陋,但處處是美景,隨便舉起相機都可以拍得很美,不說你不知道,其實……….這是豬圈。
 

這位小妹妹很害羞,半掩著窗戶看人。

我問她:[可以照一張相嗎?]她才露出靦腆的笑容讓我拍,拍完要請她吃糖,她不好意思,就蹲了下去。一會兒,又偷偷地探出頭來瞄一下,我再三請她出來她都不肯,但她害羞的模樣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張照片我很滿意,我一定會把它託到她手中。

 

 

就在小妹妹家不遠,看到有一戶人家客廳有織布機,剛好家中有人,於是大膽詢問能否參觀?侗家主人很和善,請我們進去。主人告訴我們,家裡人穿的土布衣都是自己織染的。

 客廳後面就是廚房,有燒柴火的大灶及水缸,及一些些廚房用品。


 

我們到訪時已快中午,今天午餐掌廚的是國一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叫楊光亮,刀法熟練地切著辣椒。

 

弟弟負責生火,他利用長長的竹管吹幾下,馬上火就旺了起來。

 

 

兄弟兩分工合作,今天要炒的是韮菜,一會兒就可以下鍋嘍!

 

弟弟在爐灶上放下鐵鍋,倒入油,哥哥把菜放入開始拌抄,看他拿鏟子的姿勢,我就知道這是常做家事的孩子。他們媽媽說,家中的每一餐都由他們兄弟掌廚。相較於這回同往貴州的孩子們,他們兄弟顯得成熟老練而穩重,我想他們不會為了一點小事兄弟間爭得不可開交,他們知道,唯有家中的每一份子樂於付出,才會有飯吃。

我小時候與妹妹也和這對雙胞胎一樣,家中沒有瓦斯爐,必須你燒火我炒菜,合作無間才能換得一頓飯,爸媽忙工作,家事孩子們要承擔,誰都不敢嘔氣不做事,嘔氣除了沒飯吃外,還會招來處罰。記得燒柴炒菜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國中左右,那個年代沒有冰箱,家裡從不上市場,媽媽不會準備菜給你煮,有時先前採回來的菜沒了,還得自己到菜園裡找。現在的我仍然可以回到農耕日子,我知道什麼菜什麼程度可以採收,如何種植。窮困的年代造就我豐富的童年,也讓我練就了一身生存的基本技能。

我很感恩自己的人生可以從貧窮到富足,小時住家的地板從沒舖水泥的泥土地,到現在家裡的大理石地板,家裡舖上大理石的那刻,感動到不行。這樣豐富的成長經驗,是別人沒有機會體驗的際遇,我很知足,很感恩!

 

他們家沒有大餐桌或一張方桌,我想他們每餐大概就是這樣。桌上已有的是一小盆青菜煮豆腐,一小碗辣椒沾料,還有一道就是兄弟倆合作炒的韮菜。富足的我們,可以忍受幾餐這樣的簡單?

 

 

這一家的媽媽,我們請她示範如何梳侗族的髮髻,她取出了自己做的一件新衣服給我們看。

 

 

佩玲穿上媽媽拿出來的新衣服,穿起來很好看。

 

穿上侗衣,梳起侗族髮髻,侗族媽媽又拿出兩條銀項鍊帶上,佩玲真是美呆了,我們趕忙邀侗族媽媽一起合照。起初她不願意照,因為她用來盤髮髻的梳子借佩玲用了,沒把頭髮梳好不行照相,她很堅持,我告訴她請孩子留地址給我,我會幫她把照片寄過來,她才又重新梳好頭與我們合照。

我的女兒不認得佩玲,看到她的穿著覺得這個人看來好時尚。是的!我也一直覺得這身打扮很後現代,離開寨子的當夜我們就有點後悔沒買下來,回台後看到照片,不知佩玲是否更懊惱?

 

隔壁這位在一旁看熱鬧的媽媽聽到我要寄照片來,也馬上說要與我們合照。

照完像後集合的時間也快到了,就在我們決定使用了人家的新衣服該給點補償的時候,侗族媽媽也開口提了,我想,寨子開放觀光後,他們也學會從交流中取得一點補償做為家中的收入補貼,過去的他們真的很清寒,觀光是他們翻身的一點希望。這親切的互動絕對不只值人民幣十元,這是合理的。

但我自私的期待,文明人的市儈千萬別去污染他們,我喜歡他們的真與誠與善……….

貴州省榕江縣車江鄉五村一組的楊家,謝謝你們一家人的親切的招待,我一定把照片寄到你們手上。

 

 

貴州行腳(四) — 榕江縣城 — 懷舊市集

 

2007.7.21-22  越過千山萬水,經過將近4個小時的長途拔涉,終於來到舊名古州的榕江縣城,這是一個苗族侗族村寨都有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往來原住民的服飾及髮髻樣式來判別他是哪個族群。

我們在這個炎熱的縣城待了二天一夜,值得參觀的景點只有車江三寶千戶侗寨及古榕樹群一處,而且這二個點根本就在一起,多餘的時間讓我這個愛逛市場的人一點也不無聊,三進市集,捕回很多兒時鄉居的記憶。

 

這是從大街上進入榕江賓館的入口。

 

走進牌樓後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通往榕江賓館,這通道讓人想起標準的公家單位設計,而且兩岸皆相同。

 

沒錯!這裡就是榕江賓館,以前公家單位的招待所,現在改為民營旅館,目前是榕江最好的住宿地,準二星,其實還挺乾淨的,很像台灣的國民旅社。

 

從賓館走出大街上,好幾間這樣的玩具店,頗有古風,只是賣的都是當紅玩具的膺品。我家小朋友看別人買一個yoyo才 RMB10元,也想買一個來玩玩。不料我們再去時,10元的東西已漲成30元,可能我們看起來很像待宰的肥羊,怎樣價格都講不下來,對這樣的狀況當然要堅絕抵制,說不買就不買了。

 

榕江的主要街道就這條,人行道兩旁種的都是榕樹。上午時間可以看到很多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當地人擔著自家的農產品來此銷售,三三兩兩蹲在路邊,既可以做生意賺錢又可以跟朋友聊天,看起來他們是知足的。

 

大街旁可以看到賣狗肉的招牌,對我們而言是很不可思議的。

 

侗族婦女,你背娃兒,我挑擔,一起上街採買去!

有時候挑到市集銷售的擔子裡只有幾個大黃瓜,或幾把葱,或少許韮菜。
 

一根扁擔挑起街上所有的採買。

 

市集裡露天賣烤豬排。

這一攤賣的是烤各種鳥肉。

市集裡人潮川流不息,熱鬧程度與台灣的傳統市場差不多。

 

市集裡販售的新鮮胡椒子,有了它及乾辣椒來炒空心菜,真是美味加三級。

 

 

一袋袋各式的米等待出售,500g約人民幣5元,對當地人來說並不便宜。苗族或侗族人大多務農,自給自足,有自己的糧倉,每次需要時舂個三五斤米,吃完再舂。

 

市場裡二排的雞販排排坐著等待有人來買雞,公雞喔-喔-的啼叫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這樣的雞籠以前台灣鄉下也使用,我小時候60年代左右還有,不知何時起,這麼環保的用品已被不锈鋼製品或塑膠製品所取代。我好興奮在這裡再度看到它,我懷念它的環保,懷念已過世的父親也會編織雞籠的手藝,懷念著以前鄉居日子的美好……….

不管住在苗寨或侗寨的人們,承襲著遠古祖先在中原農耕生活的傳統,承襲著祖輩遺留的工藝,不管是竹編藝術或刺繡。此行讓我非常詑異,過去的千百年,我的祖先與苗家祖先應該沒有機會有所交流,但是很多生活器皿的編織方式,甚至生活模式都那麼的相似,讓我好感動,那是中華兒女原遠流長的文化啊!但台灣工業化的這二三十年,讓這些祖輩會的手藝都失傳了。當我和母親聊起這段見聞,她向訴說著家中某個祖父編織的提籃工藝是多麼的細緻,父親也會編竹器皿,工藝稍遜,到了我們這一輩,男不耕,女不織,家中沒有一個人會這些手藝了,聽來令人感慨!

 

這是另一種雞籠。農民挑著自家養的雞,自家種的菜,山裡採集的野味,可能要挑好幾里路,可能是天剛亮就出門,來到市集安逸的坐在路邊,沒有吆喝與叫賣,老老實實地等待顧客上門。

 

俗話說:“ 貴州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怕不辣。 ”貴州因為地處溼熱,吃辣可以去溼解熱,所以貴州有句俗話說:[無辣不成餐]。這裡市場裡到處都賣有各式辛香料及辣椒。

 

我喜歡這個市場裡沒有太多現代文明的產物,用竹扁擔挑竹籃,賣著自家種的菜,樂天知命。與我們相較,誰比較快樂?誰比較幸福?

而且這些菜正是用我們所謂的有機種植,吃起來特別香,特別好吃。每回到大陸,我最愛吃的就是青菜。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吃的是家中自己種的菜,自己養的雞,幾乎不用上市場,離開鄉村到都市生活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適應市場販賣的青菜,對我而言,這些青菜吃起來沒味道。都市人少吃到鄉下阿嬤種的菜,哪裡了解吃到好吃的青菜的幸福感?

 

這些都是即可食的醃製品,每一盆都紅紅的,可見其辣度。

其實走進這兒的市集可聞到空氣中一股臭酸味,這是此地居民醃製食物散發的味道。貴州人除吃辣外也吃酸,不管雞鴨魚肉還是青菜,通通都可以醃製。

 

市集裡的魚並不大隻,因為貴州不靠海,沒有海魚,貴州也不時興水產養殖,所有的魚都來自河川,要吃自己向大自然去要,不然就只能上市場買這種別人打撈的魚。

我喜歡她們使用的竹籃。

這些河裡抓的魚種類不少,但不大隻。此行餐餐有魚,都是淡水魚,我想就是來自河裡的,味道非常的鮮美。

 

夏天是這兒李子盛產的季節,本想買些來吃吃,但試吃了一顆覺得不够味就沒買。最後一天領隊買了一些請我們吃,味道十足又香甜,還好有品嚐到了貴州的李子。

 

西瓜是榕江的農產,美味多汁,路上到處可以看到成堆等待販售的西瓜,而且此行餐餐的飯後水果都是西瓜。

 

7.22下午我們去了一趟古州苗王廟,這是旅行社規劃的行程之一。資料上說這裡是中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的供奉苗族始祖的廟宇,被稱為[苗族天下獨一廟]………。原本懷抱著期望而去,導遊司機對地點也沒把握,找來計程車帶路,還向當地人問路。大熱天爬了一小段山坡汗流浹背,沒想到苗王廟整修中,苗王神像被當地巫師請回家暫時安置,所以我們只看到一間關起門的現代建築。建議往後想遊榕江者,這個點其實可以不用去看了,不如請導遊多講一些苗家故事較實在…….

 

 

貴州行腳(三) — 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 苗疆的聖山

 

2007.7.20  到逹雷山縣城時夜已黑,距離住宿的雷山國際大酒店前不遠,一群苗族婦女就在路邊空地圍起圈圈在跳舞,好奇的我要求導遊給我們十分鐘,下車欣賞兼拍照。

 

 

 

2007.7.21  今天早上的行程是到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的自然保謢區,世界十大森林旅遊勝地之一。雷公山是苗嶺山脈的主峰,位于雷山縣東部,在苗族人的心目中,它是謢佑村寨造福子孫的聖山。在這原始森林覆蓋的高山峽谷間,生息繁衍著這個古老民族的眾多生命,演繹著古老民族的滄桑史,無數迷人的故事在這裡發生,也傳承保留著一個古老民族的文化。

 

 

黔東南一路上都可遇見擔著自家種的葡萄在路邊販賣的村民,她告訴我,她的葡萄園就在河對岸的山坡上。這種葡萄不酸,有一種非精緻種植的清甜,散發著濃郁的葡萄香。

 

 

我很好奇,這麼高的的梯田,水源如何取得?導遊回我:[這裡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貴州的年雨量在1100-1300mm間,其實雨水是充足的,只是喀斯特地型的不易保水,使得部份地區用水有問題。苗民的先祖很有智慧,懂得選擇接近水源,不易發生土石流的山坡地居住,四週開闢為農耕之地,有水的地方種植水稻,水源缺乏的就種玉米或蔬菜,哪怕是路邊小小的一畦地,苗民都能用來種植,真不愧為最古老的農耕九黎部落之後。

 

 

雷公山附近的梯田或循著山體重疊而上,或層疊在山腰間,滿山滿谷的綠,彷彿那個仙人在山間施了魔法似地,令人驚奇不斷,目不暇給。

 

 

 

雷公山的綠色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到處蓊蓊鬱鬱,峰巒疊翠。資料上說這裡有許多珍貴的物種,還有黑熊、獼猴……..啥也沒見著也就算了,連導遊也都沒提起或介紹,真是很可惜!

 

 

步道沿著溪谷建而,行走在其間可以享受芬多精的洗禮。

 

孩子一路迫不及待想親近溪水,好不容易有個開濶地,連忙跳進小溪旁尋找魚蝦。這兒溪水清澈見底,冰冰涼涼,但是少有魚蝦。

 

等不及趕快捲起褲管下水玩。

 

 

 

這裡就是雷公山裡著名的響水岩瀑布,轟轟的水濤聲震谷不絕,非常壯觀。此時大人們也捲起褲管享受著飛瀑帶來的負離子,孩子們全都樂得下水嬉鬧,只是這兒的水實在有够冰冷,擔心孩子們吃不消,玩一會後便轉往下游另一開濶之地戲水。

 

 

 

 

 

 

淙淙的溪水清澈而湍急,水又不深,真是做spa的好地方,大家又紛紛捲起褲管站到水裡享受著水的流速衝擊的快感,孩子們則退去上衣玩得不亦樂乎!

 

 

中午時分回到雷山縣城用餐。

 

 

雷山縣城位處黔東南的要道上,但文明的進住並沒有帶來多少的喧鬧,街道整齊乾淨清悠,是個怡人的好地方。

 

 

 

 

未到黔東南前,一直擔心這裡的物質不是那麼充裕,飲食會不會造成困擾?觀光不發達,廚師的下手會不會太鹹而不合我們的味口?事實上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經由導遊的要求,這裡的菜做得很合我們的喜好,鹹淡合宜,有時我們還嫌太台式了呢!

這裡的炒空心菜非常好吃,除了菜本身是有機種植口感滑嫩外,加上花椒子及乾辣椒一起炒,真是美味極了!這兒的豬肉也很好吃,肉質香甜。其實,由於精緻農業沒有進到這裡,所有食物都保有其原味,吃起來特別有味道,我的味蕾彷彿又找到了兒時的記憶。

 

 

下午,從雷山拉車到另一個縣城--榕江,總共約220公里。車子同樣沿著彩帶似的彎彎曲曲公路向南行,路就在山巒間時隱時現地延長下去,時而來到山嶺間,時而下到深谷間,上上下下,曲曲折折,轉了又轉,彎了又彎,不知抛過多少村寨………..

 

 

看到沒?上張照片上較翠綠的二塊是稻田。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大山裡,小山丘的頂部鑿平一樣可以種稻呢!真是不得不佩服苗民的勤奮。

 


 


 

美麗的人間仙境就在這群山峻嶺間!

 

 

 

 

約莫五點鐘,我們好不容易才甩開這層層疊疊的山嶺,來到榕江縣城………

 

 

貴州行腳(二) — 西江千戶苗寨 — 一個青山綠水環抱的寨子

 

2007.7.20下午  遊過郎德上寨後,我們繼續趕往另一凱里周圍規模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

 

一路上的民居都是這種層層疊起的吊腳樓,和諧地鑲嵌在青山綠水間,黑瓦木質結構的質樸不斷吸引著我的視線,令我一刻都捨不得休息.

苗民多是同一支系或家族聚居一起,形成一個個集村式的寨子,寨子有大有小,就這麼和諧地散落在黔東南的群山峻嶺間.不同的寨子可能完全迴異的語言,也可能完全不同服裝,所以貴州有〔十里不同俗〕這句話.據說苗族有130餘種不同的服飾,依女子服飾的不同可以區分為長裙苗(郎德上寨的苗民即是),短裙苗,黑苗,紅苗,長角苗………

 

 

 

不知名小村寨旁路邊賣豬肉的小攤販.豬肉就很簡陋的攤在木板上,隨意用帆布略為遮掩,當然是到處蒼蠅飛舞,衛不衛生是他們從不思考的問題.

 

 

雲貴高原的土壤層很薄弱,下方又是保水性很差的石灰岩地質,喀斯特地型造就了這兒的貧困.

 

 

車行大約30分鐘後突然停了下來,原來前方正在舖柏油,必需等待另一頭的工頭說可以放行才能通過,這方的工頭與前方這輛車上也被卡在此的人打牌消磨時間,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大山裡,碰到事情只能豁達些.

在大陸,很多時候只要主事者規定如何就如何,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權益與想法,就像黔東南少數民族博物館無預警休館打掃一樣,完全不用知會誰,也不用公告.其實,好像這樣也沒啥好計較的,我們問也被卡在前頭那輛車的人,他說他等了快一小時了,只有三輛車,而我們等在那兒的一個小時左右,後面也只來了二輛車,這樣的車流量又何需大費周章通報呢?

生活在此的人自有他的人生哲學,不是事事都要爭取權益,大家都學會聽著山嶺間的蟬鳴鳥叫靜靜等待時間的逝去,沒有抗議,没有爭吵……….

 

 

被卡在此進退兩難之地,小朋友一點都不受影響,在路邊就玩了起來,還可以發現小蟾蜍及螳螂等小昆蟲.

 

一個小時多點的時間過去後,車子重行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奔馳在波峰浪谷間,忽而在山頭上,忽而下到山谷間,走過層層長帶似梯田環繞的山頭,走過河水清清的溪流邊,帶著我流浪遠方的心奔向山的那一方…….

在這樣的夏季,隨處可見一群群大人小孩結伴在河裡戲水,河水不深,清澈見底,河床布滿卵石,任憑在裡面如何戲水都不混濁,看得車上這群小男生羨慕不已.

 

傍晚時分來到譽為〔苗都〕的西江苗寨,這裡是全世界最大的千戶苗寨,於位雷山縣東北部,距首府凱里81公里.

西江千戶苗寨的房屋依傍山勢而建,延著中間有一條小溪的山坡依次向上延展,有如二座巨大的寶塔,非常的壯觀.數百座吊腳樓鑲嵌在山腰,以其質樸的外觀與大山融為一體,透露出不同的文化理念及人文氛圍.

 

 

 

寨中全是吊腳樓鱗次櫛比,次第升高,別具特色.

 

 

 

寨前廣場.

西江是〔蘆笙的故鄉〕〔歌舞的海洋〕,人人能歌善舞,各種節慶要唱各種不同的歌,這個廣場大如學校的操場,若逢節日,其盛況可想而知.

 

 

廣場左轉的球場邊就是一個小市集,家裡養的種的全都可以帶到這裡來銷售,這裡賣的全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包括裝農產品的容器大多是用竹籃,這裡沒有太多文明世界的東西.村民賣的菜與台灣鄉村一般種的菜差不多,有南瓜, 茄子, 大黃瓜, 蕃茄, 辣椒, 葱, 空心菜, ………….

 

 

 

這位大姐手上提的可不是高麗菜,而是一顆南瓜.這種南瓜口感有點像大黃瓜,但又不及大黃瓜脆,與肉片一起拌炒不錯吃,在大陸常可以品嚐到,但台灣好像沒有.

 

廣場及市集對面有幾間小店賣點包包衣服等,店家不像其他觀光點會熱切地招呼你買東西,非常的純樸與詳和.

我喜歡蒙藏等高山草原民族的歌曲,於是進到小店中挑了幾張CD,小夥子向我推荐苗族歌手-阿幼朵,在之後的一個晚上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介紹她成長及成為歌手歷程的節目,果然阿幼朵是苗族之光,歌聲已代表苗族推向海外.

 

 

沿著石板小徑走進村寨彷若時光倒流,回到幾十年前的台灣,家家戶戶養牛養豬養雞鴨,有自己的田地種植蔬果及稻米,一幅自給自足安和樂利的世外桃源景象.生活雖簡單,但能在這青山綠水間悠閒自在,怡然自得,真是人間仙境啊!

 

 

出發前我們就得到訊息,知道可以帶點糖果文具來與這兒的人交流,一路上我們因此而與當地人有了交誼的開端.

 

 

寨子裡的孩子不需要玩具,不需要電視,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就是玩具,昆蟲小鳥就是最好的玩伴.

 

 

 

這麼美麗的村寨所幸遊客不多,到訪的同時除我們一行人,只有在等待柏油路乾時遇到的幾個老外,還有來自貴州民族學院到此寫生的學生們,清清悠悠,伴隨我們的只有青山綠水與寧靜.我非常羨慕坐在青石板上寫生的學生們,一筆在手,盡情享受自然.原以為這些學生是美術科系的,個個功力都不淺,探詢之下才知是建築系的學生,難怪可以很寫實地繪出苗家吊腳樓.

 

 

苗家人捨不得將寨子蓋在坪壩之上,平坦的土地要用來耕作,所以吊腳樓都沿著山坡興建,一樓的半部是房子的基礎,吊腳的部份用來養牲畜及堆放雜物,二樓才是起居住房,三樓通常用來存放玉米馬鈴薯等雜糧.

 

 

 

夏天的貴州天黑得晚,7點多了,下田的村民才荷鋤歸.

 

離開村寨,車行約莫5分鐘來到半山腰,有一觀景台可以將西江苗寨盡收眼底.

 

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寨子背靠雷公坪,面臨白水河.遠古的苗族祖先很有生活智慧,懂得尋找一個依山傍水之處落腳.跨越河上的是風雨橋,寨子對面是一所苗族建築式樣的學校.

 

 

遊畢西江千戶苗寨,帶走我們的打擾及依戀,把寧靜歸還這個人間仙境…………..

同時,我也自私的期盼文明不要擾亂了千百年來這個村寨與自然的和諧…………..

 

 

貴州行腳(一) — 郎德上寨 — 黔東南一個開始被文明襲擊的旅遊勝地

 

2007.7.19 我們一行大小12人約好清晨4:40集合出發前往機場,但我昨夜加班及整理行李到深夜,一覺醒來天已亮,此時牆上的鐘已是5:00整,頓時整個人清醒,二個要同行的孩子也不用我叫就跳起來,五分鐘梳洗換裝完畢,此時同行的夥伴等不到人已殺到樓下來按門鈴了。

 

一早的延誤註定這是不順遂的開端。

 

當初為了想提早到貴陽,特別捨香港直飛貴陽班機,而選擇取道深圳,沒想到班機延誤,在深圳寶安機場整整等待了三個鐘頭,原本該在5點多就到達貴陽的,沒想到直到快9點才下機,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出了貴陽龍洞堡機場已9點多,是個雨後涼爽的夜,氣溫21度,舒適宜人,整天不順暢一掃而空。

 

2007.7.20 早上終於可以展開嚮往已久的黔東南行,從貴陽拉車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凱里市,總共約270公里,幸而一路都是高速公路,費時3個多鐘頭。

貴陽往凱里一路的翠綠,綠的稻田,綠的玉米田,綠的山巒,…….

 

在這山巒起伏之地,高速公路只能高高地被架起來。

 

路旁滿眼的翠綠,顛覆我們對雲貴高原貧瘠的印象。

 

 

 

原本要參觀的第一個點是黔東州少數民族博物館,到達門口才發現館方為了迎接7/23的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藝術旅遊節而封館打掃,沒有任何的公告與知會,說休館就休館,沒辦法,這裡是中國大陸。

 

 

離開凱里市區後,道路兩旁不時出現像這樣的村寨。

 

餐後再一小段車程,我們來到位於雷山縣,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的郎德上寨,一個有670餘年歷史的苗族村寨。

 

 

上寨前遇到二位身著苗族傳統服飾的小朋友。

 

村民在寨老的帶領下,以苗家最隆重的禮儀盛裝列隊歡迎我們。

 

當我們接近寨腳的公路上時,村民首先燃放鞭炮.繼而從寨腳到寨門,設置迎賓攔路酒12道。導遊告訴我們,千萬別用手碰觸盛酒容器,用手去碰代表你要喝完它。舉杯敬酒是苗族人歡迎賓客最高的禮儀,如果你不會喝也要做個樣子,在酒碗將碰到嘴唇時,快速地把頭微微一側,就可巧妙躲過又不失禮。

攔路酒就是用小碗裝米酒敬客人,我有點酒量,喝了一點,還真是香醇好喝呢!酒碗裡的酒其實不多,大約兩三大口酒,苗女敬酒的速度超快,閃避不及就會被灌下肚,本想淺嚐一點的我就這樣不小心灌了好幾口。

 

遠處是一座風雨橋,為紀念苗族英雄楊大六而修復,橋體為鋼筋水泥的拱橋,橋上全是木構造,翹檐飛閣,青瓦蓋頂,橋兩旁設有長椅供休憩。

 

我們進寨時除了喝攔路酒,還有一排男人吹奏蘆笙及芒筒歡迎我們,場面甚為壯觀。

 

進入寨子通往蘆笙坪的巷道上,一個四五歲,眼睛黑不溜丟的小妹妹認真的幫忙洗碗,讓大家佩服不已。

表演廣場旁蹲滿提著苗族飾品兜售的婦女。

 

 

為舞者擊鼓的婦女。

苗族的舞步並不複雜,通常是老老少少圍個圈圈一起跳,一幅歡樂融融的景象。舞蹈的種類有蘆笙舞、銅鼓舞、木鼓舞、青蛙舞、板凳舞、錦鷄舞………

 


 

 

 

苗寨的房屋稱為吊腳樓,純木構造,大都建築於半山腰間,順著山坡層層疊疊,屋脊鱗次櫛比,十分壯觀。

參觀完歌舞表演後,我們順著山坡往上走,見村民就與之閒談。

苗寨家家戶戶屋前屋後都掛著串串的玉米,看起來一幅豐收的景象。路旁的小夥子告訴我們,這些玉米除了做種(ㄓㄨㄥˇ)外,其他的給牲畜吃。

在行程中的幾天後,我才想起小時候家裡也種了一些這種玉米,對其口感依稀記得,不怎好吃,主要是給牲畜吃的,猶記得當時問爸媽說,為什麼不種(ㄓㄨㄥˋ)給人吃的?沒有零食的年代,我多麼期盼能有一根香噴噴的玉米!

2000多年來,客家與苗族這二個相隔千山萬水的中原民族,基本的農業社會生存方式居然是這麼的相同,真是有趣啊!

 

在下山途中,一個老婦人邀我們到她家看染布,心想去看看人家家裡也不錯,於是隨之前往。她家就在旁邊的巷子裡,家中低矮昏暗,所謂要出售的貨物,就堆在一張有點破舊的沙發上,有的衣服是穿過的苗族服飾,但有些地方油亮亮的,應該是有歷史的,還有一些繡片,她說是她用手工繡的。

 

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佩玲選購二片經老婦解說圖騰含義的繡片後,我們便告別老婦。臨走前,老婦取來二條黃色的大黃瓜請我們吃,我感受到她濃濃的盛情,一路上我咀嚼著香脆的大黃瓜,也咀嚼著兒時貧窮年代啃大黃瓜當點心的美好記憶。

 

回到停車的公路邊,發現先下山的小朋友已有人耐不住清澈的溪水的誘惑,脫掉衣服與當地小孩一同在溪邊戲水,對他們而言,應該也是一個難得的體驗。沒下水的兒子告訴我,溪水潔淨清澈外,還有魚蝦悠遊其間,講得他眉飛色舞,我很感慨自認給孩子很好的學習環境,卻無法給他這樣貼近自然而真情流露的歡愉,相較於那些物質不是很充裕的鄉下孩子,我們都市的孩子幸福嗎?

 

 

 

 

包客家粄粽

2007.5.31與EQ志工夥伴們前往朱銘美術館的途中,快到前的山路上儘是一叢叢的月桃,除了開著串串美麗的花朵外,翠綠的葉子讓我聯想到的就是可以包客家粄粽.當下把我的想法說了,好心的司機季叔叔馬上問我們要不要停車下來採.大夥兒於是下車在路邊採摘起來,也興起了我邀大夥兒到家裡來見識如何包客家粄粽.

 

剛採下來的月桃葉不能馬上用來包粽子,必須要開水穿汆燙殺青,去除掉過重的味道,並修掉過硬的梗,洗淨備用.

 

包之前的準備工作才嚇人,前一天要採買糯米,棉繩,蘿蔔乾,香菇,豬肉,蝦米,紅蔥頭.

 

脥心肉切塊用醬油,米酒,蒜頭,冰糖,鹵包,先醃一小時,再用小火煑40分鐘.之後加入香菇再煑10分鐘.

 

我家小幫手幫忙剪香菇,他很得意協助這項家事呢!

 

雜貨店買的蘿蔔乾很鹹,可以用水泡個20分鐘,換水2-3次,沒把握就取一小塊嚼嚼看味道.

 

香菇可剪成二種大小,香菇傘可剪成2-3塊,用來鹵.傘柄可以剪小丁,與一部份的香菇丁一起炒蘿蔔乾用.

 

準備一些豬絞肉.洗一些蝦米.

 

紅蔥頭去外衣,洗淨,切成每小段0.5公分左右.買肉時跟賣豬肉的要點豬油,將紅蔥頭炸成油蔥酥備用.(炸紅蔥頭的火候很重要,人千萬不要離開爐子,一不小心色太深就苦掉了.起鍋前淋點醬油,馬上香味四溢.)

 

可用撈起紅蔥頭的油鍋繼續炒蘿蔔乾.先炒香菇丁,再加入蝦米,絞肉,最後加入蘿蔔乾一起炒.別忘加入二大湯匙的油蔥酥,這可是讓人垂涎的利器呢!要不要加盬就視蘿蔔乾的鹹度而定,起鍋前攦點胡椒粉更棒!

 


你們很難相信,這是在我家陽台哦!這是一台電馬達磨粄機,是我的嫁妝呢!跟了我快20年了.可以把米磨成米漿,也可以磨豆漿.

 

磨米前要先將米洗淨泡水3-4小時,然後把米放入機器上的漏斗中,水龍頭的水開小小的,插上電源,拉開檔片,米漿就汨汨的流入下方備好的麵粉袋中.

 

在我小的時候,母親也逢年過節都要做粄, 那時已開始用電動馬達磨米, 不過機器很大台, 價格昂貴, 不是每個家庭採購得起這樣的裝備, 通常大家庭才會有這個設備. 我們是小家庭, 於是便要挑著米到附近鄰居家去[磨粄], 小時就跟在媽媽屁股後面, 為的是乘機去串串門子. 這樣的記憶, 可是現代小朋友不可能經歷的有趣體驗.

 

磨好嘍!要將一大袋的米漿口綁緊,壓乾時才不會漏出來.

 

以前在鄉下,老媽都是地上擺個竹簍,米漿袋放上去,再用乾淨的大石頭壓在上面.我住在台北繁華大都市,別說沒竹簍,當然也不可能有大石頭,聰明如我就用大盆子裝水,一樣可以達到壓乾米漿的功效.

 

記得每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要翻翻袋子重新壓一次,以免袋子角落的米漿乾燥不均.大約3小時就成了粿粉糰了.

 

要開始搓揉粄皮了!首先要取一些粿粉做成像月餅大小的〔粄母〕,放入已開的水中煮至浮起,再撈起與其他粿粉一起搓揉.其用意在使粄皮有Q度,能做型狀且能包餡.

 

三斤米大約做3-4個,放多少視粿粉壓乾的程度而定.

 

揉到粿粉糰有Q度有彈性,就可以準備開始包了.

 

首先取比乒乓球略大的粿粉糰搓圓.

 

開始包餡了,一匙蘿蔔乾,一塊鹵肉,一塊香菇.小孩也可以幫忙喔!

 

月桃葉派上用場啦!使用月桃葉包可是需要功力的,不能綁太緊或太鬆,從小當媽媽的幫手,與大夥兒一比,我的功力就出來了.

 

 

放入蒸籠用中火蒸30分鐘,這也是有竅門的,每5分鐘要掀一次鍋蓋,以免鍋內的壓力過大,粄皮膨脹過度就會垮垮的不Q,也有可能會爆出粽葉來.這鍋蒸好了,沒有爆出來的,不錯吧!

 

好好吃的粄粽哦!

 

有朋友說,他第一次知道粄粽怎麼做出來的,這一天真是功德無量,讓很多人上了一課.

多采多姿貴州 ~ 黔東南十日少數民族之旅

因為導讀經典雜誌的[貴州脫貧夢]單元,讓我捨棄心儀已久的桂林及張家界,決定與夥伴們深入貴州,了解人文的貴州,時間暫定7/20-7/29,以下是旅行社給我們排的行程:

 

第一天 臺北Q香港Q貴陽                                     宿:銘都大酒店或同級  準5★

集合於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搭機前往有東方之珠之稱的香港,抵達後,轉機飛往有「森林公園」之稱的貴陽。抵達貴陽龍洞堡機場後,出關由專車接往貴陽市酒店休息。

 

第二天 貴陽-雷山                                              宿:雷山國際大酒店  準4★

早餐後,前往【郎德上寨】;郎德上寨是苗語“能兌昂糾”的意譯,“能兌”即歐兌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糾”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屬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徵,所以又稱“長裙苗”。在這裏除了可以欣賞到苗族獨有的木吊腳樓建築外,還可以欣賞到寨民表演的攔路酒歌、盛裝苗舞、蘆笙舞等等節目,此外尚有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 西江中國僅有的,世界無雙的千戶苗寨,素有"苗都之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為全省13個保護與建設的民族鄉鎮之一;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層層疊疊,是瞭解和研究苗族幹欄民居文化的最好去處。西江有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苗族銀飾製作具有極高水準。苗族銀飾如大角銀、小角銀、銀冠、銀衣等的珍品大多出自西江。

 

第三天 雷山-榕江                                             宿:榕江賓館或同級  準2★

今日將前往被世界鄉土文化保護基金會授予全球18個生態文化保護圈之一,在亞洲,只有西藏和它榜上有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世界十大“返樸歸真,回歸自然”旅遊目的地首選地之一的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苗嶺之顛,海拔2178.8米,雷公山冠貴州名山,現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視爲世界十大森林旅遊勝地之一。雷公山山形切割明顯,山高水深,飛瀑成群,著名的有【響水岩】三疊瀑、烏茫千丈瀑、迪慶雙瀑及高岩滾牛大瀑布,如洪水濤聲,震穀不絕,甚爲壯觀。雷公山綠色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在已知的1390種植被中,被列為國家瀕危、珍惜植物的有20種,即禿、紅豆杉、馬尾松等,這些珍惜物種,都是距今200-7000萬年之間的新生代第三代物種。在雷公山保護區內尚有黑熊、獼猴、林麝、大鯢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及500多種動物,與人類和諧共處。所以雷公山不僅是物種基因庫,更是一座神秘的山。

 

第四天 榕江                                                   宿:榕江賓館或同級  準2★

早餐後,驅車前往車江三寶千戶侗寨欣賞“三寶千戶侗寨風光”和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的侗族“三寶鼓樓”等侗鄉標誌性建築、薩瑪祠及侗族長廊、傳統四合民居,侗寨內沿江兩岸生長著千年翠綠挺拔的古榕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遊具有百年樹齡的【古榕樹群】,感受三寶千戶侗寨侗族獨特習俗。尤其是在古代傳說中,以秦娘美和珠郎為代表的侗族青年,為追求美滿愛情向邪惡勢力抗爭的動人故事,早在50年代就通過電影《秦娘美》而享譽中外,使“秦娘美”的故鄉-三寶千戶侗寨成為中外遊客到侗鄉旅遊的首選勝地。隨後前往古州苗王廟;為中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被稱為“苗族天下獨一廟”,堪稱中國人文景觀之精品。民國時期出版的《榕江鄉土教材》記載:“縣城之西山坡上有苗王廟,建立之時期不可考” 。苗王廟坐西南朝東北(以懷念故土中原),為磚木結構,高封火牆青瓦頂,氣勢宏偉。廟中有苗王塑像身高七尺,赤足芒鞋,頭纏包帕,手持長竹煙杆。每年清明之前,苗民必至苗王廟,高懸火把,上供煙葉,焚香燒紙,厚祭苗王。廟為古州苗胞紀念開闢苗嶺原始大荒的苗族始祖而建,歷代香火鼎盛,名聲遠播。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早在本世紀初就有榕江古州苗王廟的檔案資料,泰國曼谷一家五星級賓館的世界旅遊圖上,有榕江古州苗王廟的顯著標圖,此外,在《中國名勝詞典》、《中國旅遊地圖》、《世界旅遊地圖》等資料上都有古州苗王廟的史料記載。榕江古州苗王廟是苗族遷徙到西南地區留下的唯一歷史建築物證,飽含著深遂的苗族文化內涵,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

 

第五天 榕江-從江-肇興                                               宿:肇興賓館  準3★

上午前往岜沙苗寨坐落在從江縣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餘戶,因地處偏遠,保留了古老的生活習俗。其裝束有秦漢遺風,岜沙男子在頭頂挽著髮髻,穿著自家紡織的無領右開襟亮布衣,直筒大褲管亮布褲,長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藥槍,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則穿著自己製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銀飾。如有賓客來臨,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門前吹奏蘆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攔門米酒,一曲笙歌奏畢,三聲鐵銃響起,火槍對天鳴放,打開寨門迎賓入內。隨後沿林中石板小道走進寨子,表演民族風情習俗。接著前往全國最大的侗寨—【黎平肇興】

 

 

第六天 肇興-黎平                                                 宿:黎平大酒店  準3★

肇興侗寨是黔東南侗族地區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萬平方米,居民800餘戶,4000多人,號稱“黎平第一侗寨”。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肇興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並觀看欣賞天籟之音【侗族大歌表演】爾後參觀全國最大【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據說堂安建寨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巒疊嶂,籲陌縱橫,梯田層疊。山腰間的民居依山就勢,懸空吊腳。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樓是該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靈魂。鼓樓為九層密平簷四角攢尖頂,與戲樓、歌坪形成三位一體,顯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徵。寨中四通八達,小徑曲曲。寨中通道均用青石板漫地。堂安是侗族文化的一個縮影,有旅遊資源開發價值和人類生態保護價值。

 

第七天 黎平-雷山                                              宿:雷山國際大酒店  準4★

上午前往和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旅遊勝地-大利侗寨】,欣賞宰蕩侗寨八角鼓樓、風雨橋,大利侗寨自然風光,世界罕見的古楠木群、五角葉楓樹以及侗族古井、古墓、三疊飛瀑等景觀。隨後遊覽侗寨風雨橋(五座)、青石板古道、侗族清代四合院。前往【大塘鄉】新橋村,有座被建築專家譽為“罕見的建築風格,舉世無雙”的水上糧倉,古樸的建築、精妙的設計,使人為之著迷;糧倉建於水塘上,具有防火、防鼠、防蟲蟻三大功用。在黔東南大山深處,有一支服飾特別古老而時尚的苗族,在五百年前他們就已經穿著“超短裙”,特別是姑娘、婦女,無論春夏秋冬,她們都穿著僅有十多公分長的短裙,後來由於服飾的明顯特徵,在苗族的分支中人們稱他們為“短裙苗”,這個“短”字實際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這就是“大塘短裙苗”。

 

第八天 雷山-鎮遠                                                    宿:府城酒店  準3★

今日前往【鎮遠】。鎮遠位於舞陽河下游,因舞陽河以倒“S”形流經小城,而被視為“太極古城”,有西南水鄉之稱,自古即為兵家必爭的水陸都會,其“遠鎮一方”之意即由此而起。前往鎮內貼崖修築的古建築群【青龍洞】,其久負盛名,與甘肅麥積山、山西懸空寺合稱中國古代三大“空中建築”。(★特別安排:到青龍洞的對岸遠眺這建築群),接著前往鎮遠北面的【石屏山】;石屏山是一座壁立如屏風的石山,古建築群從山麓到山頂分別為天后宮、紫皇閣、青獅洞、四官殿,為古城增色不少。在祝聖橋旁爬石屏山登高,相當於30層樓,為鎮遠最高處遠眺整個城及舞陽河,山上另有明代苗疆長城的遺跡。隨後遊覽別有風味的【鎮遠小巷】,尤以衝子口巷、仁壽巷、復興巷、四方井巷為最。

 

第九天 鎮遠-凱裏                                                宿:金冠酒店或同級  4★

早餐後,前往【舞陽河風景區(★特別安排:遊船)【舞陽河風景名勝區】是指西起黃平舊州,東至鎮遠城東月亮灣之舞陽河河段,全長95公里。從施秉城出發,西行9公里,在觀音岩旅遊碼頭登船遊覽的26公里舞陽河段,為“上舞陽三峽風景區”;東進6公里,在諸葛洞旅遊碼頭登船遊覽的25公里舞陽河段,為“下舞陽三峽風景區”。整個景區以顏色取勝:河水色彩多變;兩岸的奇峰異石,紋路和色彩也豐富多樣。破眼前的寧靜與神秘,往往會屏住呼吸,生怕嚇走了龍池的仙氣。隨後前往黔東南州府-【凱裏】,參觀貴州最大的少數民族州博物館-【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可瞭解貴州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第十天  凱裏-貴陽/深圳-香港/臺北

早餐後,驅車返回【貴陽】午餐後,搭飛機至深圳搭船到香港轉機,返回臺北,結束這趟愉快、難忘的知性之旅。

 

孔子印名片

孔子印名片  ~這個好笑 !!

 

孔子收到美國「世界漢學國際研討會」的請柬,邀他在開幕典禮後作專題 演講。

孔子十分高  興,準備先去印一盒名片。

文具店老闆見聖人來了,異常恭敬,問清楚名片要中英文對照,就對孔子說:

 

「英文的一面,不知該怎麼稱呼?」 

 

   「不是有現成的 Confucius嗎?」 孔子反問。

 

「那是外國人對您老的尊稱, 把『孔夫子』拉丁化的說法。」

 

老闆笑笑說, 「您老不好意思自  稱『孔夫子』吧?」

 

「那倒是的。」 孔子想到自己平常鼓吹謙虛之道, 不禁沉吟起來。「那,該怎麼印呢?      」

 

 

「杜甫昨天也來過,」 老闆說。 

 

 

   「哦,他的名字怎麼印的?」孔子問。 

 

 

   「 杜先生本來要印 Tu Fu,」老闆說,「我一聽表示不好,太像『豆腐』了。」 

 

 

   杜先生說, 「那就倒過來,叫 Fu Tu好了。」 

 

 

   我說,「那更不行,簡直像『糊塗』!」

 

 

  「那怎麼辦?」孔子問。

 

 

 「後來我就對詩聖說:『您老不是 字子美嗎?子美,子美 ……有了!』 

 

 

  杜甫說:『怎麼有了?』

 

 

  我說:『杜子美,就 叫 Jimmy Tu吧!』」 

 

 

   孔子笑起來,叫一聲「妙!」 

 

 

  「其實韓愈也來過 ,」老闆又說。 

 

 

  「真的呀?」孔子更好奇了。

 

 

「他就印 Han Yu吧?」

 

 

 「本來他要這樣的,」 老闆說。「我一聽又說不行,太像 Hang you了。 」 

 

   韓老說,那『倒過來呢?』

 

 

 我說,「 You hang?那也不行。 不是『吊死你』就是『你去上吊吧』,太不雅了!」 

 

 

   「那後來呢?」孔子問。 

 

 

「後來呀,」老闆得意洋洋,「還 是我想到韓老的故鄉,對他說:『您老不是韓昌黎嗎?』他  說『是呀』, 我說就印 Charlie Han好了!」 

 

 

 「太好了,太好了!」孔子笑罷 , 又皺起眉頭說,「他們都解決了,可是我到底怎麼印呢?」

 

 

 老闆想了一下,叫道,「有了!」 

 

 

   「怎麼樣?」 孔子問。

 

 

 「您老不是字 仲尼 嗎?」老闆笑道。

 

 

「對呀,」孔子滿臉期待。

 

 

老闆大聲道「而且還曾周遊列國 ..是吧! 」 

 

 

 那就印 …

 

 

 

 

 

 "  JOHNNIE   WALKER  "

享受生活

你不必求優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一個人如果太努力在活給別人看

就會痛苦得不得了

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還不錯

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的時候

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別花一輩子的時間問去過生命

而不用一天的時間去享受生活

 

因為你要求完美,你會期待未來

唯有走出完美,你才能得到真愛

〔真愛〕是無條件的付出與接受

〔真愛〕有愛你所愛的執著與自由

〔真愛〕是愛當下的選擇

 

 

享受生活(配樂Libura)
享受生活(配樂Libura).pps
Hosted by eSn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