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 — 山東曲阜孔府

(孔府旁的鼓樓)

 

2010.1.23 我來到有五千年歷史的東方聖城-山東曲阜。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化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著稱。

 

 

我們就住宿在孔府旁的鼓樓前,跨過馬路走進這條巷道就到孔府大門,而孔府隔壁就是孔廟,住這裡真是方便!

路旁這些仿古馬車是載觀光客的,想要體驗孔子坐馬車周遊列國,可以考慮搭乘。

 

 

孔府又稱衍公府,位於曲阜孔廟東側,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子孫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

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守廟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已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住在孔廟東邊。

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封爵的提高,孔府建築面積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的規模。

現在孔府占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註:孔府又稱衍聖公府,當地俗稱“公府”,是在1055年正式建造的。當時宋仁宗下令將孔子四十六代嫡孫孔宗願的封號由“文宣公“改為“衍聖公”,並正式建府,世代襲封。孔子嫡孫受帝王賜封是從漢高祖開始的。漢高祖劉邦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祀君”,漢元帝初年封孔子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北周靜帝又封孔子三十一代孔長孫為“鄒國公”。歷代帝王對孔子嫡孫的賜封晉爵,由“君”到“侯”又到“公”,不斷提高。住處也不稱“宅”而稱“府”。從宋仁宗開始賜封“衍聖公”以後,這個封號經歷了宋、金、元、明、清、民國,從四十六代傳到七十七代,世代承襲,延續了三十一代,歷時近千年。

歷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廟的有:漢高祖、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共十一個皇帝十九次出巡來過這裡,這也是歷史上所有的貴族之家都沒有得到過的皇帝的“寵幸”。乾隆皇帝八次來曲阜,還將皇后生的公主嫁到孔府,即七十二代衍聖公孔憲培夫人。到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時,慈禧特許他在紫禁城騎馬、賞戴雙眼花翎、賞穿月素貂褂。

 

 

上圖是孔府大門,匾書聖府二字,門上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其中字少上面一點,寓富貴無頭字一豎則通到上面的立字,寓文章通天

 

 

 

這是重光門,又稱儀門,四柱回樑,懸山肩挑,前後重花蕾各四朵,所以又稱垂花門。明代建築,只有在迎接聖旨,重大盛典才在禮炮聲中打開。

 

大堂是衍聖公迎接聖旨,處理重大公務之處。上懸清順治皇帝御賜管理孔氏族人匾額,中設暖閣和公案,兩旁設卤部儀仗。

大堂東西兩側為六廳,東廂知印廳、典籍廳、管勾廳、西廂掌書廳、司樂廳、百戶廳,是衍聖公屬下的主要辦事機構,類似於朝廷六部,各廳職官秩視四至七品不等。

 

 

 

大堂內景與大堂內象徵一品爵位的儀仗

 

 

 

 

與大堂、二堂相連,呈工字型的穿廳及閣老凳。閣老凳傳說為明代奸相嚴嵩在聽說皇帝將要對其治罪時,托衍聖公代為求情時,坐候之物。

 

 

三堂庭院內的太湖石

 

 

這個叫石流,內宅門西側院牆嵌放石雕流水槽,挑水夫將水由此倒入,隔牆流進宅內水池,供衍聖公及眷屬使用。

石流,以前我小時候家裡也有!

 

 

前上房,是孔府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本府舉行婚喪嫁娶儀式的地方。

 

 

前上房前面的照壁上的獸叫(貪),像麒麟又不像麒麟,想象中的貪婪之獸,它擁有所有寶物,還想去吃太陽。這幅畫在內宅門裡牆上,為出內宅必走之路,用以告誡府人,不要貪贓枉法。

後堂樓院是孔德成的住宅。為七間二層台樓,東西兩側各有五間二層配樓。

 

 

後堂樓內景

 

後堂樓院兩側的配樓

 

 

 

來去逛後花園嘍!

 

 

後花園一景

 

五柏抱槐

 

 

孔府特產

 

西路北花廳

 

 

 

 

 

 

 

 

 

侯硐金字碑古道連走大粗坑步道

據說侯牡公路附近可以賞鐘萼木,我們就決定2010.4.4來這附近爬山。經過員山子分洪道,順便看看這讓瑞芳、汐止不再颱風天淹大水的重要工程。

分洪道的出水口在照片中間偏右的山洞,當基隆河上游雨量過大,河水自然會溢流進入右邊的分洪道,導入東北角的大海中,讓下游免除水患之苦。

 

 

淡蘭古道是古人由艋舺通往噶瑪蘭的主要孔道,金字碑步道是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

 

古道幽幽,罕無人煙,有青山綠樹相伴,歡聲笑語相隨,輕鬆悠然。


 

 

心有所想,很快在步道邊發現鐘萼木,長在茂密雜林間,無法親近欣賞。鐘萼木分佈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山地,喜向陽潮濕的山坡。

 

 

鐘萼木,無患子科,花期在4月間,開花時抽出長花序梗,淡粉紅色花朵各具短花柄。曾被列為保育類植物的稀有性,讓人特別珍惜,能與它相遇倍感榮幸。

 

 

賞過鐘萼木,續行。一路上仍可見山坡處零星出現鐘萼木,大多在叢林間,只能遠遠地欣賞。

 

 

此時是烏來月桃的花季,我愛它白中透點粉紅的花苞,嬌羞美麗極了!

 

 

這株是島田氏月桃,先前拍於三峽。與烏來月桃的花序明顯不同。

 

 

古道一路爬升,清涼的天氣也走得汗流浹背,終於到達第一個休息平台。左邊是古道,右邊上休息平台。

 


 

路旁不時有鐘萼木出現,雖然賞不到樹冠上的花,但根部新發的小枝幹卻很容易看清它的葉子。一回奇數羽狀複葉,長25~50公分;小葉卵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長7~14公分。

 

 

古道上的鐘萼木落花,白中帶粉紅,花瓣5枚。

 

翠綠的葉子妝點著淡粉紅花朵,鐘萼木是古道邊最迷人的植物。

 

 

只可惜我的拉鏡頭也只能拍到這樣,它長得太高啦!

 

 

指標中的奉憲示禁碑在古道的最高點

 

也可以通往102縣道,瑞雙公路。無盡的階梯就如古道悠遠的記憶般,隱没在林中深處。

 

山徑邊林間的這棵樹真奇妙,遠遠看以為被白蟻侵蝕了,更靠近才發現原來是樹皮脫落後露出土色,在墨綠色的林間非常突出,不看到它都難。

2012.12.23補充:多年疑惑終得解,請參考:黃土樹

 


 

快11點時,原本清朗的好天氣,突然一陣陣山嵐飄過來,不一會兒,整座山都籠罩在雲霧裡。

 

 

眼前霧茫茫一片,走在古道上思古氛圍濃重,悠遠而富詩意。

 

 

也因山路崎嶇難行,常有濃霧,清同治六年,鎮台總兵劉明燈巡路至此,在山壁上題七律詩一首,以鎮嚴峻氣候,並貼上金箔,後人稱之為金字碑,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金字碑以篆體鐫刻於岩壁之上,字體極不易辨識,我們試著讀了大半天,仍不知其意。回來後查資料才知詩文內容如下: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

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

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隨著古道爬升,霧氣越來越濃重,我喜歡霧裡看景,披上一層薄紗的朦朧美更迷人!


 

這裡是金字碑古道的最高點,在二山間的鞍部,有一涼亭及土地公廟,涼亭前有一石碑,是立於清咸豐年間的「奉憲示禁碑」,內容警告路人勿濫砍伐附近山林,是台灣最早的環保碑文。

山上雲霧濃重,原本應可居高眺望侯硐、東北角一帶,但此刻只能感嘆「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縁身在此山中」!

 

略為休息補充體力後,我們循涼亭後方的山徑下山。剛開始的山徑很原始,植被豐富,有山寶鐸花、傅氏唐松草、芳線柱蘭、杜若……..,無奈霧氣夾雜濃重的水氣,山徑濕滑,只好收起相機。在等待夥伴的時候,看到島田氏澤蘭,還是忍不住取出相機拍了幾張。

 

沒想到這麼棒的山徑只有短短的路程,後來就進入比人高的芒草叢中,我穿著短袖,亳無準備就鑽草叢,真擔心自己殺出叢林時傷痕累累,變成斑馬。 

濃濃的霧裡鑽草叢,不知前面是何處,路程有多遠,小徑濕滑無比,後面又有同行夥伴的擔憂叨唸,走得真辛苦!

 

原來我們鑽的是102縣道旁山上的草叢,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回到康莊大道的地方,才脫離不安。在102縣道我們走了3公里,霧氣濃到能見度不到十公尺,看不到前方,感覺路程變得好遙遠。

 

 

過了午後一點,終於看到大粗坑古道指標,可以下切回停車地。此時,空氣中的濕氣已不知是霧還是雨,頭髮都濕了,決定穿上雨衣,戴上帽子。

 

在霧中見到一座像溜滑梯的建築物,原來是高架步道,迷霧中走起來像是走在天空步道般,眼前一片白茫茫,什麼也看不到。

 

 

這個山谷是瑞芳鎮大山里大粗坑聚落遺址,在採礦的黃金時期,這裡原有400多戶人家。如今繁華落盡,滄海桑田,曾經繁盛的聚落,如今只剩斷垣殘壁堙滅於荒煙蔓草中。

 

 

右邊是以往提供一至三年級學童就讀的侯硐國小大粗坑分校,隨著採礦業的没落,人口外移,於民國67年廢校,留下兩層樓建築物。分校旁的是大型土地公,大德宮,很特別的石頭厝。

 
 

曾經繁華,如今廢棄在荒煙蔓草中,在此憑吊,令人不勝唏噓!

 

 

 

沿著古道續行,一路都可見斷垣殘壁與礦坑的遺跡,曾經400戶的繁華與如今人去樓去的蕭寂,天壤之別!

 

黃中透綠的台灣黃蓳,在細雨中更顯柔嫩清新。

 

 

一路苧麻的嫩葉都被採光了,被採去做草仔粿,我還是覺得鼠麴草做的比較健康好吃啦!

 

 

霧中走在古道上賞花、懷古,別有意境吔!

 

經過一處大坍方,居然全數覆蓋水泥,也許暫時解決了坍塌的問題,但小小的洩水口能否承受超大的雨量?一但山體水份飽和,會不會坍塌更嚴重?我不懂這方面的專業,但總感覺覆蓋水泥解決坍方是對待大自然最粗魯的方式,我擔心有一天老天爺會要回去!

 


 

回到下方的大粗坑古道登山口,距離我們停車處還有一小段產業道路。幸好夥伴賴桑帶了艾粄給我們填肚子,否則從早上9點半走到下午2點多,可能要餓倒在路上。

 

 

 

2000年象神颱風來襲,大粗坑溪引發土石流,造成嚴重災情,所以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這裡設了大粗坑土石流觀測站,利用微氣象、地聲、CCD等監控這裡的土石情況,避免災害發生。


 

 

 

松葉佛甲草

 

 

路邊坡上美麗鮮嫩的石板菜,葉子跟前一張圖的松葉佛甲草不一樣吔!

 

路邊坡上正開花的密花苧麻

 

 

路邊民宅種的台灣百合


 

2:40終於回到停車點,今天連走了金字碑古道與大粗坑步道,花了5小時,從藍天白雲走到煙雨濛濛,由今走到古,又由古回到今,豐富的感知與視覺,縈繞在腦海,回味無窮!

 

 

這是淡蘭橋旁的梳子霸,可以阻擋上游的土石,也可以兼顧生態,是比較理想的欄砂霸。

 

 

我們的車子停在淡蘭橋邊的涼亭旁,回到涼亭,煮一鍋熱騰騰的麵,退去一身的疲憊,留下美麗的記憶。

都已經休息了好一陣子,夥伴才提醒:檢查一下有沒有螞蝗!

我一拉褲腳,一隻肥嘟嘟的螞蝗掉了出來!我立刻跳了起來:我的媽呀!

想起來就噁心可怕、頭皮發麻,第一次被螞蝗咬得如此嚴重。螞蝗掉出來後,傷口還一直流血,直到晚上10點才好不容易止住。被螞蝗咬,也算是此行難忘而深刻的記憶了。

 

 

 

內湖老噟尖、翠湖、內溝山環形走一圈

原本想開車到翠湖爬山,因為我路不熟,GPS導航裡有翠湖公園,設定好後,沒想到真的把我帶到大湖山莊旁的翠湖公園,不是我要去的翠湖。

只好停車路邊求救兵,依指示再往東湖開,我以為這下走對了,我又不是沒到過翠湖。最後,我還是錯了,來到內溝溪生態園區這裡,就只好從真武山親山步道去翠湖了。

看別人開車我都以為路很容易找,輪到自己開車才發現,即使走過好幾次,不熟的地方還是會走錯。凡事還是要有親自操作的機會,比較容易熟練。所以,千萬別為孩子做太多事,留給他成長學習的機會。


 

 

從真武山親山步道走到油桐嶺,接上內溝山親山步道,我們順時鐘方向繞行,往老鷹尖方向走。

「哇!教官!你身後有一大叢守城滿山紅!」

 

 

「咦!真的哩!」看教官笑得多開心,在山裡與花草相遇是我們共同的喜悅。

 

 

 

守城滿山紅,杜鵑花科。更多的介紹請參照:雲霧飄渺的新山夢湖行(上)

 

 

 

 

 

第一次與守城滿山紅如此貼近,它就長在山徑邊,有人還用白膠在樹幹上寫下:「稀有植物,請勿攀折」之類的字樣。這樣的提示是好或不好不知道,愛惜珍稀植物的觀念要自愛鄉土的教育做起,從小貼近自然能養成好的習慣,愛鄉土就會珍愛環境,自然生態與人文就都能兼顧了。可惜我們的教育一直以分數競賽為主,孩子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太匱乏。

 

 

山徑邊長在落葉堆裡的東西,不知是啥,像是菇或寄生植物,也像插了幾柱香。

感謝植物達人告知!太不可思議了,居然這是一種腐生蘭,叫赤箭(也叫天麻)。天麻是一種中藥材,是取赤箭的乾燥塊莖。我又拍到寶了!

 

 

會結像小杮子的樹,待查。(有像俄氏杮,還要再觀察確認。)

 

青斑鳳蝶與澤蘭

 

 

內湖一帶的山徑縱橫交錯,植被豐富,是遠離塵囂,尋幽訪花的好去處。

 

 

 

爬上老鷹尖山頭,小小一塊園地好幾種植物都開花,令我目不暇給。上圖是我最近剛認得的花,應該是夾竹桃科的細梗絡石吧!

 

我還不太會分辨這是哪種莢蒾,一簇簇的白花很吸引人,但有的很臭,臭到十幾公尺遠都聞得到,這棵就是。(呂宋莢蒾)

 

 

又叫裡白忍冬的紅星金銀花,以前鄉下到處都是,又香又美麗,是我的好玩伴,上學總愛採幾枝插在教室裡。

 

 

今春真忙碌,來不及賞到串串白鈴噹的馬醉木花,它就結果啦!

 

地膽草,我一點也不喜歡他,以前鄉下的土路上一大堆,刺刺的,感覺像是很陽剛的臭男生! 一天到晚總喜歡欺負小女生,走在路上我都得對他閃閃躲躲。

 

 

賴桑是今日爬山的新朋友,遠從新埔來跟我們一起共享山林,希望他不介意我們一路拈花又惹草!

 

 

左右二株線柱蘭的花不太一樣,竹林邊不難見到,左邊的花梗很常,花序比較細,與右邊的不太相同,不知是不是兩種不同的線柱蘭?(都是芳線柱蘭)

 

非假日來山裡的人少,一路清幽怡人,享受悠閒,享受鳥語花香。

 


 

山中春意濃,花草樹木競相綻放花朵向我打招呼,我來不及認得他們,只好先拍照,記下他們的容顏,有空再慢慢查吧!

(感謝老山胞前輩的指導,讓我很快查到這株茜草樹,別名龍蝦,中低海拔闊葉林中的常綠喬木。)

 

老鷹尖南峰是另一個置高點,登高遠眺,視野遼闊。

 

 

遠處層層山巒起伏,五指山、新山歷歷在目。近處眼前的桃金孃正含苞,露出粉紅花瓣難掩羞澀。

 

 

這裡也有不少大葉越橘提燈來相見

 

 

奧氏虎皮楠,常綠小喬木,生長於全台低至中海拔闊葉林中,他的花朵很奇特,應該用微距鏡頭拍下來!


 

我在山徑上常見在成群它的幼株,葉縁的線條很優美,色澤很清新,長大後的葉縁跟小時候有些不同,令我很好奇。(感謝植物達人解惑,這是奧氏虎皮楠。)

 

 

長花厚殼樹

 

走過老鷹尖南峰,山徑開始下切。

 

 

終於抵達半掩在山林裡的翠湖

 

 

翠湖的名字優美,可是湖水渾濁,淤積嚴重。

 

 

繞行翠湖一週,續登內溝山。這段山徑陡直爬升,爬得氣喘噓噓,汗流浹背。

 

 

登上稜線俯瞰翠湖,隱匿在青山綠樹間。

 

 

續行,來到內溝山。內溝山,海拔137米,又名大尖坪山,位於汐止與內湖交界處,林相豐富。

 

 

 

因為氣候因素使中高海拔植物的生理現象朝北方低海拔地區下降稱為北降現象,難怪這裡可以看到台灣馬醉木、金毛杜鵑、守城滿山紅、大葉越橘等。

 

 

 

大葉越橘開得真熱鬧,有如樹上掛滿聖誕燈飾。

 

 

內湖一帶的山勢不高,但地形變化多端,可以享受幽靜的步道,也享有攀岩的樂趣。

 

 

偶爾需要拉繩索輔助

 

平實的路線中有點小小的挑戰,讓走在這裡隨時有柳暗花明的喜悅。

 

我們邊走邊賞花,繞行一圈大約三個多小時,回到油桐嶺,循真武山親山步道回到停車地。午後的登山,心情豐富愉悅!

 

 

相關行程:晨遊汐止內溝山自然步道與翠湖

 

 

 

黑眼鄧伯花

從三峽插角到東眼山的北113公路旁,一叢叢開著鮮橘黃色花的爬藤植物引起我的好奇。

 

 

有沒有見過它,不記得,但確定的是,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回來後沒有即刻查,睡前才想起,翻了幾頁圖鑑,不敵瞌睡蟲的騷擾,進入夢鄉。夢裡一直糾纏著二種花名,一種叫大鄧伯花,另一種叫小鄧伯花。醒來自己很清楚,不會是大鄧伯花,會不會真的叫小鄧伯花呢?

真有趣!做夢還當真!一查之下,還真的跟鄧伯花有關,它叫黑眼鄧伯花。晚上沒睡好,所以有黑眼圈嗎?特別的名字讓人不容易忘掉她!

 

 

 

大鄧伯花

 

 

黑眼鄧伯花,又叫翼柄鄧伯花,爵床科,鄧伯花屬。原產地在熱帶西非,1910年才引入台灣觀賞用,因氣候適合,已馴化成野生狀態,在台灣中部、東部、南部低海拔山坡常見。

 

 

多年生蔓性草本,莖多分枝,蔓纖細,綠色,表面有白色細毛絨,能攀附他物或匍匐地面生長。

 

 

葉有長柄,具狹翼,葉片菱狀心形或箭頭形,長3.5~7.5公分,寬1.5~3公分,基部心形耳垂狀或截形,先端尖或尾尖,葉縁全縁或有不規則淺裂。

 

花單出腋生,具長梗。苞葉大形,2枚。花萼小形,隱藏苞葉內。花冠漏斗狀,橙色或黃白色,中央喉部黑紫色,色彩金黃明艷,花冠5裂,平展,裂片卵圓形,波縁或全縁。雄蕊4枚。子房球形,柱頭2枚。春末至秋季開花。

 

 

 

 

 

路邊爬滿了黑眼鄧伯花

 

 

過了大板根前行不遠右轉東眼橋,就是北113公路,道路寬敞車少,蜿蜒在山巒疊翠中,舒適宜人。不過,這條路可無法通往東眼山,繞完這幾個髮夾彎就上到路的盡頭。若要到東眼山,只能步行。2010.4.3 今天天氣不佳,純粹車覽賞花。

 

 

 

串串紫藤迎春風

紫藤,花朵美麗,色澤優雅。

 

 

掛起串串的浪漫,叫路過的人心醉!

 

為她記錄今春最美麗的容顏,封存在心底!

 

 

讓紫色的幸福,迴盪在心!


 

春天遇見紫藤,嘴角揚起淺淺的微笑!

 

只因曾經燦爛,無怨無悔!

 

 

 

 

 

紫藤,豆科,紫藤屬。台灣於1930年代引進,庭園觀賞植物。

 

 

淡紫色小花成串垂下,如成群小蝴蝶翩然而降,甚是美麗。

 

 

 

 

 

 

 

鼠麴草與清明粿(艾粄)

鼠麴草是春天大自然的恩賜,鮮嫩的植株是做艾粄的最佳材料,也是我童年賺外快的來源之一。春天與它在郊野相遇,總叫我墜入甜美的回憶裡!

 

鼠麴草又叫清明草,因為清明節用來祭祖的暗綠色清明粿就是用鼠麴草做的。閩南話把這種清明粿叫草仔粿,客語叫艾粄。

鼠麴草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莖高約十幾到三、四十公分,全身披著白色的柔毛,主要生長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三月初多留意,便可在菜園邊、茶園裡或淺山坡上發現它們的踪影。

每當爬山遇見一大族群叢生,我內心總是澎湃不已,童年採鼠麴草賺外快的感覺快速湧上,興奮莫名,忍不住想採。

在民國五、六十年代,一包王子麵才二塊錢,採一斤鼠麴草可以賣十幾元,能不叫孩子們興奮嗎?就算採了不去市場賣,那個沒有零食或點心的年代,做成艾粄吃在嘴裡的感覺,也幸福到不行。

童年的記憶,總在每次遇到熟悉的植物、味道、場景…….時,一一浮現,我的兒童分身經常在郊野被挑起。

 


 

鼠麴草金黃色的花富麗而浪漫,為春天增添青春氣息。

 

 

有天爬山,終於忍不住手養,這裡的鼠麴草太肥美了,不採實在有點暴殄天物,於是動手採了起來。採摘鼠麴草的心雀躍不已,彷彿時光倒轉,回到童年。就這樣,採回三大盆鼠麴草,够我儲存起來做好幾次艾粄。

 

 

採回的鼠麴草要挑過,有時候不免採到雜草。挑後洗淨,放入沸水中,加入少許小蘇答粉,除可保持鼠麴草的青綠外,也比較容易煮爛。大約煮十幾分鐘,撈起放入冷水中,過二三次冷水,讓鼠麴草冷卻。

冷卻後的鼠麴草隨意捏成球型放入冰箱冷凍,要使用時才拿出來退冰,可以在沒有鼠麴草的季節也有材料做艾粄。

 

圖中這團是我要做艾粄了,拿出二小團冰涷的鼠麴草,放在鉆板上剁得碎碎的,刴的同時要擠去汁液,相同的動作要做好幾次,直到鼠麴草的纖維變得又短又細。

 

 

粿粉材料:糯米5斤(或加入1/5蓬來米)泡水3-4小時,磨成米漿,壓乾。

把粿粉捏碎放入盆子裡,同時做二個[粄母]下鍋煮。粿粉捏碎後放入糖,讓粄皮有甜度即可,不用太甜。

 

 

接著將鼠麴草撕成小塊放入

 

 

[粄母]浮起水面後,先撈一個與一半材料一起搓,等大致均勻成團後,另一半再加另一個[粄母]一起搓。

 

搓到所有材料都均勻,粿團的顏色變為草綠色才算完成。

 

 

全部材料搓均勻的粿團,做為外皮用。

 

內餡材料有:1. 菜脯米,炒法請參照炒菜脯丁 — 好吃的粽子內饀 這篇。2. 紅豆餡:一斤紅豆煮爛,撈起放入炒菜鍋中,依喜好甜度加入適量的二號砂糖(大約10茶匙),邊壓邊炒,炒至水份適中可以捏成球形,待冷卻,捏成如乒乓球大備用。

其他材料:香蕉葉(墊粿用的)、花生油(包好抹在粄與葉子的接觸面,防沾黏,也增加香氣。)

 

 

包艾粄不難,取一小塊搓好的粿團,捏出一個可以裝餡的碗狀,裝入內餡,收口捏圓,底部抹油,墊上香蕉葉,完成。(做法可參照:客家菜包 — 飄著淡淡的柚葉清香 這篇)

 

 

做好後,等蒸籠水開,放入以中火蒸40分鐘,蒸的過程每五分鐘要掀一次鍋蓋,以免因鍋內壓力過大蒸出來的粄都變形了。

 

完全循傳統方法做的清明粿,香Q好吃,真材實料,外面幾乎買不到。只是做一次耗費不少時間,我並不常做。

清明假期將至,外頭細雨紛飛,讓慎終追遠的日子,多了幾分愁滋味。謹此分享我親手做的清明粿以應景,先別流口水,以後有縁一定請大家品嚐啦!

 

 

山花爛漫的菜公坑山

三月裡,想要拜訪春天的那顆雀躍的心,就如同山野裡不斷冒出的新芽,蠢蠢欲動,只要有機會,我就想往郊外尋花搜奇去。

2010.3.28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豐富的植物就像一個超大的吸盤,吸引著來我到菜公坑山,期待著今天美麗的邂逅。

 

 

登山口一株艷紅的金毛杜鵑正綻放,像是多情女子熱情在揮手。

 

 

烏皮九芎則像是青春美少男,含蓄地站在一邊觀看。

 

 

從登山口起程後,我們沒有左上登山,而是決定直行先下山至菜公坑瀑布。

 

 

才下山不久,我就見到萎蕤(ㄖㄨㄟˊ)搖著一串白中帶綠的鈴噹歡迎我。真高興認識妳,我常在圖鑑上看到妳,初次見面真開心!

這段原始的山徑少有人走,地面溼滑,走起來步步為營。但,原始溼潤卻給了植物最佳的生長環境,我認真地觀察,深怕引頸翹望的美麗花兒錯過我的關愛。

 

 

大花羊耳蒜正含苞,四月初應該是她的日子。

 

萎蕤,百合科,別名玉竹、馬兒花、句隱草,多年生草本。不開花時,葉片看起來和竹葉沒啥差別。通常在北部山區腐植土較為豐厚的林下、林縁較常見。


 

 

從葉腋伸出串串長筒下垂的花朵,花冠頂端淺淺開裂。開過淡雅清爽的花朵後,萎蕤的地上部份會漸漸枯萎,只留下地下莖過冬。

 

超級幸運!前一天在三峽熊空山拍到纖花根節蘭,今天又在菜公坑山遇見她,真是有縁!我覺得我跟她之間好像有個接收器,不管她隱身何處,總會被我遇見。

 

纖花根節蘭的花雖細小稀疏,但姿態優美,有如舞動中的仙子般迷人!

原始的山徑除了我們幾個山客,只有啁啾鳥叫聲,清幽寧靜。

 

 

山徑邊不知名的植物,它的葉子真奇特,中間葉脈是白色的。

感謝Hsu福欣告知,真的是鳥嘴蘭吔!花期在秋天,期待秋天與她的花喜相逢!

 


 

山徑下切到溪谷邊,接上菜公坑古道,可以通往三芝地區,幾個禮拜前曾從三芝方向來過,今日則走右邊,順著大水管前進到瀑布。

 

 

右邊的呂先生是我們在陽明山上臨時撿到的夥伴,退休的他每天背著相機一個人遊山玩水拍照,聽說我們要來菜公坑山,便加入我們的行列。

 

 

瀑布的水量少得可憐,因為水被二支大水管引走了。我們在瀑布前歇息、午餐,餐後循原路回到登山口,不到下午3點。

 

我們決定繼續由登山口進入後的左邊步道上山

 

 

我愛這裡的山徑,綠色的青苔爬滿石階,多了幾分古意幽情。

 

 

路邊的紫花蓳菜

 

路邊有好幾種蓳菜,真難以分辨!原來我覺得自己能認得蓳菜就不錯了,沒想到蓳菜還這麼多兄弟姐妹冒出來,要一一辨識它們的差別,還真得用心觀察。

 

 

傅氏唐松草,它的花像個小毛球,可愛極了。

 

 

傅氏唐松草的葉子跟鐵線蕨有幾分相似

 

 

紫花蓳菜和台北蓳菜夾雜生長

 

一路享受鳥語花香,期待著與花仙子的美麗邂逅,好不愜意!

 


 

春天裡,不只小草開花,大樹也開花,競相綻放比熱鬧。這棵昆蘭樹是三疊紀的孑遺植物,也是陽明山區特有植物,嫩綠色的新葉與花苞正探頭出來,神采奕奕。

 

 

豬腳楠也不惶多讓,吐露新綠的花與葉較勁一番。

 

眺望位於七星山、大屯山、竹子山等三火山間的小觀音山,其流出的熔岩流漫流入海,形成麟山鼻和富貴角兩個岬角,狀似仙女舞衣的長裾,因而有觀音火山或小觀音火山之稱,具有大屯火山群中最大的火山口,大致呈圓形,俗稱大凹崁。

 

 

我在步道上努力的比對,試圖找出何者是金毛杜鵑,何者是唐杜鵑,有點困難,至今還無法確定自己的判斷正確與否。像這棵,花朵、葉子都明顯較小,花色比較橙紅,不知是不是唐杜鵑?

(猜半天猜錯了,這二張照片是金毛杜鵑,謝謝格友cleyera幫忙確認。)

 

 

 

步道兩旁豐富的植物讓人目不暇給,我在自然寶庫裡東張西望,喜悅探索。

 

地上的紅星杜鵑落花


 

從落花找到位於步道旁叢林中的紅星杜鵑,看來許多愛好者都來探訪過,地上許多踩踏過的足跡。期待大家來此只用眼睛欣賞,或用相機留下美麗的鏡頭就好,沒有過多的干擾,明年,她依然會亮麗登場。

 

 

 

紅星杜鵑

我好像走在百花大道一般,一路各種花草熱情迎接,路邊的蓳菜開滿邊坡,熱鬧到讓人會大聲歡呼!

 

 

 

再次與紅星杜鵑相遇


 

步道最高點在反經石,據說這是一塊帶有磁性的大礦石,會讓指北針錯亂。

 

由反經石往北眺望,三芝、石門歷歷在目。

 

 

往南下山,路邊長滿了匐蓳菜,小一號的白花舖在綠草地上,清新美麗。

 

 

原來是如意草,別稱匐蓳菜,多年生草本,走莖直立或斜上,葉子是可愛的心形。感謝格友cleyeraHsu的告知與分享!有達人們的協助,期待很快將蓳菜家族搞清楚。

 

 

回到百拉卡公路,路邊花圃中的南國小薊正監盛開。南國小薊別稱南國薊、小薊,多年生草本植物,雖然全株都有刺,其淡紫色的花卻大而鮮艷,很容易吸引人目光。

 

百拉卡公路邊的領角鴞穿越道標示。

山林原本是動物鳥類的家,人們基於各種因素的需求開發,把他們的家園搞得支離破碎,生態廊道的設立,只能說是彌補。不過度開發,把山還給動植物,留給後代子孫永續豐富的自然環境,是我們要不斷努力與思考的課題。

 

 

到三峽熊空山找尋奇花異草

2010.3.27 風光明媚的早晨,陽光笑臉迎人,我們歡聲伴笑語,從台北出發經過約莫一個小時後到達三峽台灣農林熊空休閒農場籌備中心,我真驚喜,這裡簡直是個世外桃源,週邊山巒疊翠,居高臨下,視野遼闊。

 

 

原來這裡大遍山林都屬台灣農林公司所有,因應許多自行車愛好者,這裡開闢了新的休閒中心,簡單的餐飲,讓遊客得以休憩與填飽肚子。

外頭有賣小吃,也有雅座。裡頭也有賣飲料、茶點,是遊客歇腳的好地方。

 

 

空間寬敞雅緻,還展售一些農林公司自行產銷的商品。

 

前頭有大片柳杉林,可以走入林間享受芬多精。

 

還有一個大大的觀景台,眺望大漢溪流經的樹林三峽地區。


 

後山,有長長的茶園步道,讓人可以徜徉在青山綠意中。

 

 

茶園裡長滿車前草、鼠麴草、光風輪、捲耳、……..,多樣豐富的植物夾雜生長,讓我好懷念,想起小時候家裡的茶園,也是這樣長著各種草。原來,植物也會勾起思念,我一個人走著走著,好懷念家裡有茶園的那段日子。

 

 

 

美麗的熊空茶山風光

 

 

我們繼續前行,路邊一棵高大的台灣泡桐,開著美麗的紫花。

 

 

忍不住雀躍的心,停車拍照,鏡頭拉到最近,也只能拍出這樣。

台灣泡桐,玄參科,台灣特有種。木材可作傢具、櫥櫃。

 

 

乾脆走到樹下,哇!滿地紫色落花,舖滿一地的浪漫吔!

 

 

台灣泡桐落花特寫

 

台灣泡桐的葉子

 

把車停在竹崙路的最高點,這裡有個指標通往熊空山,我們自此起登。

 

陽光自林間撒下,走在原始林裡等著與奇花異草相遇,心情輕快無比!

 

竹林邊發現的線柱蘭,正含苞未開,花很小很難拍,真想添購微距鏡頭。

 

 

日本山桂花的花

 

日本山桂花的葉

 

日本山桂花的果實

 

 

山徑邊撿到一朵落花,淡粉紅色,裡頭跟杜鵑一樣有紅點點,我判斷開花的植株一定就在附近,找了好久想放棄,就在要離開時,回望縫隙中的樹冠層,哇!開滿了這種花吔!好興奮喔!只是,這裡林木茂密,我左看右看,又請夥伴去搖樹,就不知是哪棵樹開的花,只能猜測可能的那株,拍下樹根發出的新芽,也不知這是什麼花?可能是杜鵑科的吧!(西施花)

 

山徑邊坡上不起眼處發現的纖花根節蘭,我幾乎是跪在斜坡處才能拍到,非常不容易。花小又有風,不容易對焦,拍了十幾次才拍成功沒幾張,起來的時候腳都麻了,差點站不直。為了追花,犧牲真大!

 

纖花根節蘭的花,小巧美麗,清新脫俗。

 

 

竹笙嗎?我猜是的。有深綠色的菌帽,圓柱狀的菌柄,菌柄外有網狀裙罩著,挺美的。後來又發現一株已經過熟的,我仔細觀察它的菌柄,就是竹笙呀!吔!我第一次看到竹笙。因為這一帶竹子不少,竹笙通常長在腐爛竹子的根部。(白裙竹笙)

 

別名硃砂根的萬兩金,這一帶真多!


 

林蔭下的玉山紫金牛,跟萬兩金好像啊!下回到山裡要把它們分仔細。

 

 

這一帶肺形草不少

 

 

熊空山,海拔972公尺,三等三角點,沒有展望。一路拈花惹草上山,不知不覺登頂,真快活!

 

 

下午2點多回到山腰溪澗邊,一大鍋麵,一罈大陸汀州客家窖藏米酒,三個人吃光喝光。一個下午,悠閒地把心靈交給山野,享受在山中微醺的美好。

 

 

我希望我是這粒種子,有著羽毛可以帶我去旅行,飛向遠方………

當年逃離鄉村到都市,曾幾何時,我又開始眷戀山林,總是想著飛到高山,飛到原野…………

 

 

 

 

雲霧飄渺的新山夢湖行(下)

前段行程:雲霧飄渺的新山夢湖行(上)

雲霧飄渺、變幻莫測的新山美麗又夢幻,令人陶醉不已!

 

 

前一秒還清晰的山巒,一陣雲霧飄過來,馬上變得夢幻迷離,速度之快,叫人目不暇給。

 

 

 

 

我真捨不得離開,好美好美,有如身在黃山。


 

 

我就是站在這山崖上拍照、賞景、驚呼!眼前的美景讓我忘却了腳下是深谷懸崖!

 

不好意思讓夥伴在對山等太久,縱然不捨離開美景,還是要趕快追上。

 

 

我到了夥伴們所在的山頭了,山徑邊的金毛杜鵑艷紅綻放,令人興奮!

 

 

新山,海拔499公尺,峰頂突向天際,巨岩陡峭,聳立於懸崖深谷上,視野遼闊,站在峰頂眺望雲海,倍感險峻。

 

 

 

幫夥伴們拍完照,也不忘請他們為自己留下記錄。此時一陣風吹來,雲霧快速飄散,原本霧茫茫的身後,青山若隱若現,迷濛而美好!
 

 

在峰頂旁遇見這種跟馬醉木一樣,有著串串風鈴狀花的植物,是杜鵑花科的大葉越橘,跟同科的米飯花超像。米飯花的花較小而細長,大葉越橘的花比較圓胖,希望有機會遇見米飯花,把她看個仔細。

 

享受山嵐、享受探索植物,爬小山也可以樂趣無窮!

 

 

我們循 O型走一圈下山。下山路旁依然有不少值得觀察的植物。

 

 

這個季節最熱情艷紅的金毛杜鵑,我喜歡她的葉子,毛絨絨摸起來很舒服。

 

 

清新淡雅的桔梗蘭

 

 

山徑上舖滿一地風車狀的淡黃綠色小花,不知是不是小錦蘭?藤蔓爬在高高的樹上,無法觀察。

 

 

因為有樹根牢固地抓住土地,讓我的下山路順暢而安全。我超喜歡這樣的山徑,希望一切永保原貌。

 

 

山徑指標明確,短短路程,卻可以享有在原始山林探索的樂趣,真是超級幸福!

 

 

 

回到夢湖,拍婚紗照的人群已散,更顯幽靜。

 

 

山嵐比中午更濃重,夢湖更夢幻美麗。

 

 

 

再次享受她輕披薄紗的美景


 

幽靜脫俗,恬淡宜人。

 

 

難得的浮生半日閒,賞盡山中美景,遇見眾多美麗的花仙子,與大自然相會的每一刻,就是如此的令人欣喜快樂。

 

 

相關行程聯結: 山中秘境 — 汐止夢湖

 

 

 

雲霧飄渺的新山夢湖行(上)

2010.3.24  這天的春陽溫柔而燦爛,人心跟著驛動飛揚,禁不住山花的招手,與夥伴們相邀來到汐止夢湖。夢湖是一隱匿山中的偃塞湖,冬日裡經常雲霧飄渺、如夢似幻,今日造訪,果不其然,山嵐輕飄,如入仙境。

 

 

臨時覓得的浮生半日閒,到達夢湖時已是午餐時間,簡單煮鍋麵,花生配小酒,祝賀山友教官今日長尾巴。幾位背包客好久沒湊齊了,今日難得聚首,把酒言歡,放情山水,真是愜意!

 

 

湖邊沒有喧鬧,只有洋溢著濃郁的浪漫與幸福!

 

 


片刻的寧靜與悠閒,就在這山中夢湖。

感謝柚子花給予此張回應:塵囂摒於桃源外,山嵐鳥語滿心懷;青山碧水映天光,小舟伴我入夢來!

 

 

 

幽靜的環湖步道,是用來聆聽大自然的,只有台灣藍鵲才有資格在這裡活潑喧鬧。

 

 

碧綠清澈的湖水是魚兒的天堂

 

 

復育有台灣蓋班鬥魚、大頭魚等

 

 

不起眼的小花向我招手,我看見妳了,妳叫……….  

唉呀!我跟妳一起扮家家酒長大的,我還帶鵝寶寶來找妳玩,從來沒問過妳叫什麼名字吔!

(感謝福欣老師解惑,她叫地耳草,金絲桃科。草藥植物,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淡紫紅花的是細竹篙草,鴨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她有好多別名:中國水竹葉、水仙竹、水竹葉、斑茅膽草、十二妹、雲茅草、紅韭菜、土洋參、見血愁。這麼多綽號怎記啊!

 

 

 

長在山壁上的哈哼花,又叫抱壁蟑螂、家蛇草,因為喜歡貼近陰濕的山壁生長,所以才會有如此逗趣的名字。

別看她不起眼,她可是很好用的草藥植物呢!對於清熱、解毒、消炎、退癀、消腫、降血壓都有功效哦!

 


 

白花蛇根草,生長在中低海拔山谷林下陰濕地,全草可止咳袪痰,活血調經,外用治扭挫傷。


 

溝渠邊遇見一大片水豬母乳,真是驚喜,才剛去華梵大學後山拈花惹草 認識她,今天就見到一大群。經詢間咖啡小屋主人,原來是他們種的,他說嫩株採取炒食,有利尿、消腫、解毒、通便的效果。

 

 

跟蓳菜家族的花很像,但葉子毛絨絨的,她也是伴我成長的花,我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吔!

(謝謝福欣老師解惑,原來是蓳菜科的茶匙黃,她的蓮座狀葉還真像茶匙呢!我記得她了!)

 

 

悠遊夢湖畔,有浪漫,也有知性。我對山林與植物的熱情,在此沸騰!

 

待我跟花草打完招呼,熱騰騰的咖啡等著我,大哥催促著:喝完咖啡登山去嘍!我們順著夢湖畔的登山指標起登,目標是新山。

 

山徑穿梭在林間,偶爾陽光輕撒,偶爾山嵐飄渺。我不改對探索植物的熱切,東張西望,期待與它們看對眼的感動!

 

新山夢湖是近幾年很熱門的郊山,路徑被踏得有如康莊大道,腳下的泥土與樹根被踩踏得油亮油亮。好家在沒有過多的人工改造,就保持這樣的原貌最好,讓落葉可以歸根,再次滋養樹木,維持一個美好自然的生態循環。

 

 

在快抵達稜線前,地上掉了許多杜鵑花,抬頭一看,興奮極了!她,該不會就是守城滿山紅吧!

第一次遇見守城滿山紅在七星池,記錄在陽明山上花與音樂的盛宴 這篇裡,很感激格友Hsu告知。

守城滿山紅,一個很有武俠味的名字,一點都不像花名。守城滿山紅又叫滿山紅杜鵑,屬於杜鵑花科的落葉性灌木,花期為每年四至五月。

剛好今天福星花園報導守城滿山紅,讓我得以快速確認,真是太開心了!看了格友whiteworld福欣的回應才知:守城滿山紅花名的由來是因為發現在守城大山,故名。守城大山為雪山山脈西南端的餘稜,守的城就是現今埔里,海拔2420公尺,為中部四大名山之一。

 

 

 

守城滿山紅的葉子三出生於枝端,紙質、略呈菱形,幾無毛。福欣老師說,新葉一出,即見花苞。可惜我事先不知道,沒有仔細觀察。

 

 

這段山徑不長,但有點陡,爬得我汗水淋漓,過癮極了!

 

 

上到稜線探頭一看,陡直的斷崖下一棵杜鵑,隱身在萬綠叢中艷麗至極,可惜鏡頭拉到底也只能拍到這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只是,妳是西施杜鵑?還是高山杜鵑?經過與植物達人們討論,應該是紅星杜鵑型玉山杜鵑。有興趣深入了解,請點入福星花園的紅星杜鵑

 

 

賞花又賞景,我忙得目不暇給,手忙腳亂,夥伴們都跑到對山去了,我還陶醉在雲霧飄渺、變幻莫測的夢幻世界裡!

 

 

事後我才知道,原來我是站在如此驚險的山崖上賞雲霧美景,難怪夥伴們要說風信子的膽子越來越大了!

這天的雲霧變化快速多端,讓我彷如置身黃山,賞著雲海飄乎不定,站在山頂真捨不得離開!

 

更多的分享,請閱讀下篇:雲霧飄渺的新山夢湖行(下)

 

 

 

 

相關行程聯結: 山中秘境 — 汐止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