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旁的鼓樓)
2010.1.23 我來到有五千年歷史的東方聖城-山東曲阜。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化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著稱。
我們就住宿在孔府旁的鼓樓前,跨過馬路走進這條巷道就到孔府大門,而孔府隔壁就是孔廟,住這裡真是方便!
路旁這些仿古馬車是載觀光客的,想要體驗孔子坐馬車周遊列國,可以考慮搭乘。
孔府又稱衍公府,位於曲阜孔廟東側,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子孫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
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守廟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已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住在孔廟東邊。
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封爵的提高,孔府建築面積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的規模。
現在孔府占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註:孔府又稱衍聖公府,當地俗稱“公府”,是在1055年正式建造的。當時宋仁宗下令將孔子四十六代嫡孫孔宗願的封號由“文宣公“改為“衍聖公”,並正式建府,世代襲封。孔子嫡孫受帝王賜封是從漢高祖開始的。漢高祖劉邦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祀君”,漢元帝初年封孔子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北周靜帝又封孔子三十一代孔長孫為“鄒國公”。歷代帝王對孔子嫡孫的賜封晉爵,由“君”到“侯”又到“公”,不斷提高。住處也不稱“宅”而稱“府”。從宋仁宗開始賜封“衍聖公”以後,這個封號經歷了宋、金、元、明、清、民國,從四十六代傳到七十七代,世代承襲,延續了三十一代,歷時近千年。
歷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廟的有:漢高祖、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共十一個皇帝十九次出巡來過這裡,這也是歷史上所有的貴族之家都沒有得到過的皇帝的“寵幸”。乾隆皇帝八次來曲阜,還將皇后生的公主嫁到孔府,即七十二代衍聖公孔憲培夫人。到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時,慈禧特許他在紫禁城騎馬、賞戴雙眼花翎、賞穿月素貂褂。
上圖是孔府大門,匾書「聖府」二字,門上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其中「富」字少上面一點,寓「富貴無頭」,「章」字一豎則通到上面的立字,寓「文章通天」。
這是重光門,又稱儀門,四柱回樑,懸山肩挑,前後重花蕾各四朵,所以又稱「垂花門」。明代建築,只有在迎接聖旨,重大盛典才在禮炮聲中打開。
大堂是衍聖公迎接聖旨,處理重大公務之處。上懸清順治皇帝御賜管理孔氏族人匾額,中設暖閣和公案,兩旁設卤部儀仗。
大堂東西兩側為六廳,東廂知印廳、典籍廳、管勾廳、西廂掌書廳、司樂廳、百戶廳,是衍聖公屬下的主要辦事機構,類似於朝廷六部,各廳職官秩視四至七品不等。
大堂內景與大堂內象徵一品爵位的儀仗
與大堂、二堂相連,呈工字型的穿廳及閣老凳。閣老凳傳說為明代奸相嚴嵩在聽說皇帝將要對其治罪時,托衍聖公代為求情時,坐候之物。
三堂庭院內的太湖石
這個叫石流,內宅門西側院牆嵌放石雕流水槽,挑水夫將水由此倒入,隔牆流進宅內水池,供衍聖公及眷屬使用。
石流,以前我小時候家裡也有!
前上房,是孔府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本府舉行婚喪嫁娶儀式的地方。
前上房前面的照壁上的獸叫(貪),像麒麟又不像麒麟,想象中的貪婪之獸,它擁有所有寶物,還想去吃太陽。這幅畫在內宅門裡牆上,為出內宅必走之路,用以告誡府人,不要貪贓枉法。
後堂樓院是孔德成的住宅。為七間二層台樓,東西兩側各有五間二層配樓。
後堂樓內景
後堂樓院兩側的配樓
來去逛後花園嘍!
後花園一景
五柏抱槐
孔府特產
西路北花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