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河到拉不大林,巧遇油菜花盛開!

 

中午從敖魯古雅原始部落回到根河市區,我們先到汽車站了解往拉不大林的車班及購買車票。

看看我前後各背一個背包的樣子,像不像一隻大烏龜?

 

 

買好往拉不大林的車票後,我們就先去找午餐的地方。根河市位於內蒙東北端,大興安嶺北段的西側山坡上,來此自然是要品嚐有蒙古味的飲食嘍!離車站不遠的幾家手扒羊肉店家家客滿,我們走了一小段路來到一家涮羊肉店,點了二份羊肉,還有青菜、木耳、粉條、酸白菜、土豆………,足足六個人吃到撐,才人民幣100元,便宜又好吃。道地香濃的沾醬,鮮美的羊肉,好吃得沒話說,想起來就令人唾涏……………..


 

用過午餐,搭上2:30前往拉不大林的大巴,車子行駛在山路平緩的大興安嶺西側,或許已視覺疲乏,我不再這麼的好奇睜大眼,午餐後的腦部缺氧,讓我昏昏沉沉的,很快地在車子的搖晃中進入夢鄉……………

當我被車子的顛簸搖醒,睜眼一瞧,頓時清醒。這裡的景物完全迵異於先前的森林草原帶,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開濶的草原,以及遠處微微起伏的山巒,視野變得寬大許多。

 

山巒上有著黃色色塊,我驚喜地發現,那是油菜花田!完全沒有預期或想像此行能遇見油菜花開,真是令我欣喜若狂!

 

夢中的蒙古草原出現了,我心中低吟起出塞曲,想像著曾經成吉思汗與他的大軍在這大草原上馳騁,一股熱血奔騰的豪邁感油然而生,內心無限悸動…………..

 

我的座位在中間稍前靠窗,看到窗外的美景,想要拍照的衝動沒斷過。直到一群羊兒在我們前面成群結隊過馬路,我們的車子停下來讓路給羊兒,我終於忍不住衝動,拿起相機衝到司機旁邊隔著車窗拍下這可愛又有趣的一幕。在放牧區域,車子是要讓路給牲畜的。

 

綠油油的大地,讓我強烈感受到蒙古大草原的肥美!

 

或許過往看太多風蕭蕭兮的悲壯草原故事,總以為大草原是蒼茫的!

 

也沒有想過,蒙古也會有油菜花田吔!

 

一景一幕,都是令我如此的驚訝與託異!

 

隨著車子的行進,越往拉不大林,視野越開濶!

 

原來草原還有豐沛的水流經過

 

我的心跟著車子一起飛揚在蒙古的草原上!

 

路邊的野花一樣讓我心花朵朵開,恨不得跳下車去仔細端詳!

 

如果你來到這裡,保證你也會驚呼她的美!

 

鮮黃色的油菜花吸引著車上每個人的視線

 

可惜坐大巴的我們無法停車欣賞,只能定睛認真地看,想要把所有的美景通通深印腦海!

 

幸好打聽到,拉不大林快到了,這片美麗的油菜花田距離市區不遠,我們決定隔天一定要包車來此,把自己放到油菜花田中,儘情地享受花海!

 

 

前面行程請閱讀:

從大興安嶺的滿歸鎮到根河市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

探訪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原始部落

森林中充滿歡樂與花香的敖魯古雅鄂溫克

 

後續行程請閱讀:

認識拉不大林

亞洲第一溼地 — 額爾古納根河溼地

我一眼就愛上的內蒙拉不大林路邊美景

拉不大林縱橫阡陌的油菜花田

 

 

森林中充滿歡樂與花香的敖魯古雅鄂溫克

 

姻緣聚足才能在意外下造訪敖魯古雅原始部落,我以喜悅歡樂的心情暢遊這兒,這兒也處處令我好奇與驚喜。

 

森林底層有著許多美麗的花朵

 

朵朵花兒艷麗嬌美


 

狍子苑

 

狍子,俗稱傻狍子,大興安嶺的經濟動物,鹿科的一種小型鹿種,活躍在山林和草原地帶,體長約1.3米,頸長,頭短而純,眼大,耳短圓。雄性頭上有一對三叉形的狍角,角基粗糙而有結構,四肢細長,蹄尖小,尾短,嗅覺、聽覺和視覺靈敏而機警。生態移民前鄂溫克人可以獵取,搬遷後,他們放下手中的獵槍,以特色養殖來增加收入。

 

茂密的森林綠意盎然

 

林下綻放著各色鮮艷美麗的野花

 

 

 

 

每一朵花都能挑起我的喜悅,加入賞野花,旅行變得更多采多姿!

 

與敖魯古雅原始部落老闆古先生夫婦合照,古先生具有鄂溫克及俄羅斯血統,高大英俊,有張明星級的臉哦!

 

當我們參觀完景區回到入口處,景區來了一位貴客,就是最左邊那位女士,據說她是當地非常有名的一個民族音樂歌手,在眾人的期盼與掌聲中,她為大家獻唱一首民歌,中間穿鄂溫克服的女士則繞著她跳起舞來。

 

大家和著歌聲打拍子,深深陶醉在她們的歌舞中。

 

在這寧靜的森林裡,聽著悅耳的民歌聲,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歌舞能令人放鬆,增添歡樂氣氛。這段即興表演,讓我在敖魯古雅留下一個歡愉的回憶!

 

帶著意猶未盡的歡樂,向夾道的野花揮手道別!

我知道再來的機會渺茫,我用心記取這兒的美好!

 

 

在離開景區的路上,看到許多人載著大把柴火回家,文明與古老交織的畫面!

 

從景區出來沒有公交車,也沒有計程車,只能背著重裝徒步了!

 

順便欣賞路邊大片的馬鈴薯田,這個季節正開著或白、或粉紅、或紫的小花,有著一份壯碩的美!

 

不能錯過路邊的野花

 

小鎮的空曠讓人更感天地之壯濶

 

到處盛開著野罌粟花

 

 

 

 

不知要等多久的公交車,我們決定攔計程車到汽車客運站,卸下背包,坐在路邊等車,看來很有流浪的味道吧!

 

 

前面行程請閱讀:

從大興安嶺的滿歸鎮到根河市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

探訪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原始部落

 

 

 

探訪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原始部落

在距離敖魯古雅鄂溫克移民新村幾百米遠的地方,有個專為觀光規劃的敖魯古雅原始部落」。

 

敖魯古雅鄂溫克人原本生活在密林深處,以狩獵、放養馴鹿為生,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也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

他們的祖先在西元二千多年前,原本居住在外貝加爾湖和貝加爾湖沿岸,1658年移居到額爾古納河右岸地區,1965年定居於根河市的敖魯古雅河畔。這裡的鄂溫克族是個微型族群,現有人口總數為243人。

2003年,根河市政府為了讓鄂溫克獵民有穩定的生活,對敖魯古雅鄉進行了生態大搬遷,他們從此放下獵槍,住起了磚瓦房及木刻楞房子,也改變了謀生的方式。

 

敖魯古雅原始部落的負責人古先生,原本也是獵民,2007年向敖鄉政府免費承包了政府打造好的旅遊點經營旅遊業,他把這裡規劃成一個可以體驗鄂溫克民族風情的景點。看看收費標準,實在不便宜,難怪媒體報導,他三個月就賺了二萬元。

 

接待者是老闆娘古太太,後來才知道,她是漢族人,嫁給鄂溫克族老公,她身上穿的是傳統的鄂溫克民族服裝。


 

進入景區前,鄂溫克人會先用一種產於大興安嶺,味道類似迷迭香的植物,在客人身上比劃,據說是可以驅邪避兇。

 

驅邪儀式

 

第二關要喝迎賓酒,特別的是酒瓶與酒杯都是用樺樹皮做的。

 

喝迎賓酒

我也乾了一杯,好香醇啊!

據資料顯示,鄂溫克人除了打獵、養鹿外,就是愛喝酒,許多壯年男子的過世都是因為酗酒。


 

順著步道我們進入位於鬱鬱葱葱森林中的景區

旁邊有一彎溪流經過,孕育著這片森林。

 

 

鄂溫克人住撮羅子」,是一種用小樹幹和樺樹皮做成的房屋。骨架呈圓錐形,是用25-30根落葉松樹幹搭建的,高3米左右,底部直徑約4米,在外面圍上樺樹皮或獸皮,頂部留出通煙口。它有大小之分,較小的能睡四五人,較大的能睡七八人。撮羅子搭建方便,至今仍為進山放鹿狩獵的鄂溫克人所使用。

 

 

這間撮羅子」裡展示著鄂溫克人的生活及狩獵物品,供遊人參觀。

 

馴鹿犄角上的那根,是讓鄂溫克人在森林裡得以叫回自己養的馴鹿的工具,聽說馴鹿聽到這個工具發出的聲音,就回乖乖的回來。

 

小桌上展示著以樺樹皮做成的工藝品及紀念品

 

地上還有獸皮展示

 

樹上倉庫,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把倉庫架高的習慣,可以防老鼠啃食,也可以保持乾燥。

 

敖鄉政府剛打造好的森林廁所,在當地算是五星級的。

 

 

解說員帶著我們進入森林中參觀講解

 

步道邊這些簍子是用樺樹皮編成的,裡頭裝了許多苔蘚,一簍一塊錢,是賣給遊客餵馴鹿的。

 

 

用樺樹皮蓋的房子,味道十足!

 

祭拜神樹前,要先洗手,再取一把在地上有著迷迭香味的植物。裝水的容器也是用樺樹皮編成的唷!


 

因為鄂溫克族沒有文字,所以對神樹和岩畫是最尊崇的,可以祈求平安、子孫長存。他們的祖先一生祈求大自然的神靈,自然神是萬物的,他有著自然的靈性。如薩滿神、熊神、松鼠神、瑪魯神,所以他們祖先有祭拜神樹和岩畫的傳統。

….

我們入境隨俗,也很誠心地繞樹神三圈,心裡說著感恩惜福的話,然後把手上的植物插在神樹上。

 

這是鄂溫克人的手拉車。如果我才18歲,夥伴一定拉得動我!

 

雖然每一個項目都是為觀光而規劃的,但對於讓我們認識鄂溫克族卻有很大的幫助。

 

鄂溫克人的休閒娛樂 – 盪鞦韆

這個翹翹板超好玩的,二個人輪流向同方向蹬腳,一上一下旋轉,很有飛翔的快感!

 

景區森林底層開滿各色的野花

 

圖騰崇拜

 

亮麗的小野花

 

馴鹿是鄂溫克族使用的運輸工具,喜食盬、碱、苔蘚、蘑菇等,善於走沼澤、游泳,有森林之舟的美譽。它頭似馬、身似驢、蹄似牛、角似鹿,俗稱四不像」,既是聖誔老人的坐騎,也是傳說中姜子牙的坐騎。此鹿雌雄皆長鹿茸,現存1000餘頭,是亞洲唯一的鹿種。鄂溫克人以放養馴鹿為主,是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好興奮唷!我帶著一簍苔蘚來餵馴鹿嘍!

 

馴鹿很溫和,餵牠吃苔蘚很有趣!

 

我像個樂不可支的孩子,興奮得又叫又跳的。

 

呵呵!旁邊一頭馴鹿要來搶食我手上的苔蘚了,牠雖溫和,可是牠很大隻吔!嚇得我趕忙跳開!

 

還是這隻馴鹿比較乖,規規矩矩吃草,還配合跟我合照。

 

這裡共有六七頭馴鹿,滿足我們這些遠到觀光客的好奇心!

 

圈養馴鹿的地方

 

樺樹皮船是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的水上交通工具,它兩頭尖尖,用樺樹皮製成,順水划船每小時可達15-20公里,逆水可達3-5公里,它最大的優是小巧、輕便、快速、載重大。

 

撮羅子

 

這裡的觀光客對於我們來自遙遠的台灣都感到非常的好奇,會跟我們詢問關於阿扁的事,也喜歡跟我們攀親帶故,順便統戰一番,說什麼兩岸一家親,希望我們回歸祖國…….政治的問題太敏感了,輕描淡寫含糊過去就好,不用太認真!

倒是他們若想了解觀光問題,我會大力推銷台灣。他們最想造訪阿里山,因為書本上說阿里山的姑娘很漂亮。

他們問我:阿里山的姑娘真的很美嗎?

我說:看我就知道台灣的姑娘都很美!

在這裡,撇開敏感的問題,其實大家聊得很開心,我就暫時充當阿里山的姑娘和他們合照,滿足一下他們對台灣的好奇心!

 

 

行程未完,請繼續欣賞:森林中充滿歡樂與花香的敖魯古雅鄂溫克

 

 

 

從大興安嶺的滿歸鎮到根河市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

 

2009.7.21 傍晚6:30,我們完成三個小時穿越大興安嶺的探險之旅,到達內蒙古滿歸,一個林業小鎮。

在此之前,我從沒聽過滿歸這個地方,甚至有的地圖還找不到它的名字,若不是臨時決定穿越大興安嶺,我這輩子不會跟這個地方有所連結。我們來此,也只想把它當作旅程的驛站,在這裡打尖休息。

 

沒有觀光的加持,這裡安靜得有點蕭瑟。連找旅館都不用去比較,像樣的旅店就此一家招待所,老闆娘的先生是本地的警察,一個床位15元人民幣,沒有淋浴間。確定下榻後,老闆娘告訴我們:要吃飯,旅店出去左前方有飯館;要洗澡,旅店出去往前十字路口右拐,再前行三五分鐘有澡堂,一個人5元!簡單到讓我這個生活在豐富的都市人有點悵然!

 

住宿搞定、資訊搜集好,我們相約出去逛,順便到火車站買隔天到根河的火車票。滿歸是大興安嶺的火車終站,也是小站,一天僅此一列火車進入,隨即又回頭開離。我們到火車站時,車站大門深鎖,好不容打探到,這裡不賣預售票,隔天一早5:05有火車。

 

晚上7:15,斜陽仍在天邊高掛,望著地下被拉得長長的身影,一股離家萬里的悵惘油然而生,旅人的思鄉之情被深深挑起!

 

這個隱匿在大興安嶺中的山城,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複雜的工商業,原始而質樸,歲月在這裡悠悠靜靜地流淌著!

 

整個滿歸小鎮就這麼二條街,街上空空蕩蕩,幾間小店做著可有可無的生意,在這傍晚時刻,頗有邊城的寂涼!

或許是傍晚滿歸絢爛的晚霞勾起自己內心的思愁,大兒子幾千里之外的一通來電,讓我這雲遊在外的母親,不禁望著彩霞潸然淚下,百感交集,在20年的尿布奶瓶與教養歲月後,家人放我出來流浪圓夢,無限的感恩與感動,也有些許的不捨!

 

吃過晚餐回到住宿的招待所,想到要拎著灌洗衣物走將近十分鐘去洗澡,洗完還得摸黑走十分鐘回來,也不知道澡堂的衛生與安全如何,夥伴們紛紛打退堂鼓,今天不洗澡了!

很感恩招待所老闆,雖然沒有浴室,但提供了熱水與腳盆給我們洗腳。思緒在腦海中搜索,憶起小時候冬天在鄉下坐著小圓板凳洗腳的情景!

這一夜,我在滿歸,過得簡約單調,心情被感性的思維挑動得起起伏伏。或許這麼質樸的小鎮我不該只待一個晚上,讓傍晚邊城的愁悵由它來承擔。

 

這間就是我在滿歸住宿的呼倫招待所,外觀是一棟二層樓的現代樓房,房間在樓上,算得上乾淨,一個床位人民幣15元,沒有淋浴設備,在小鎮中心,離火車站不到十分鐘路程。當晚住宿的,就只有我們幾個背包客,還有幾位騎重機的旅者。

隔日大清早4:00我們就起床了,4:20離開這裡,趕赴5:05往根河市的火車。在滿歸短短的驛站之旅,卻有著多變的心靈感受,交織成豐富的回憶!滿歸,讓我滿意而歸!我永遠不會忘了這個在大興安嶺上的山城……….

 

 

滿歸往根河的火車全程4小時,一路行駛在鬱鬱蔥蔥的大興安嶺上,這段路的山嶺更加平緩了,不時夾雜著豐美的草甸,草甸上開著燦爛繽紛的野花,風景優美迷人!

對我們來說,4小時車程算是短途,我們選擇搭乘硬座,可以在火車上與當地人交流,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並打探風景點。

 

這列火車位子坐得滿滿的,因為一群家長帶著他們的高年級孩子,要到根河市參加為期一週的軍訓。在我旁邊的是家長也是老師,我特地與她閒聊了一些關於當地的教育。原來在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下,即便在偏遠的內蒙,也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一樣有補習、才藝學習等等,只是沒有台灣的嚴重罷了。

 

這二位即將升上六年級的小朋友,落落大方,對於我的詢問毫不怯諾,侃侃而談,令我大為驚訝!

 

這幾位男士其中一位是孩子的父親,他送孩子去參加軍訓,他的三位友人一路相伴,陪同他搭8小時火車來回。這種情誼也令我嘖嘖稱奇,不可思議,或許在民風純樸的滿歸,人與人間才有這樣珍貴的互動吧!

 

這位大爺一看就像東北大叔,豪邁率直,聲音宏亮,一路提供我們不少旅遊資訊,增加我們的見聞。

4小時的車程,14元人民幣車資,因與這些當地人的交流而收穫滿滿,得知到根河不可錯過敖鄉這個地方,一個在森林裡的少數民族。這條路線是臨時決定的,我沒有搜集過任何這裡的資訊,敖鄉?敖鄉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啊?下火車後只能心裡默念著這個地名,隨即在火車站前問到往這裡的公交車,然後跳上車去。

 

 

敖鄉是當地人給它的簡稱,正確的地名是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我以為路程很遠,而且會在一個原始森林裡,沒想到搭了十分鐘車,當地人就喊:敖鄉到了!」

下車後,沒看到少數民族?也沒有森林?只有一片新開發的區域,裡頭有個鄂溫克博物館,心裡非常納悶。帶著疑狐往前走,看到一些傳統的房子,我們想:這就是鄂溫克人的住宅了。

 

敖魯古雅」為鄂溫克語譯音,意思是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鄂溫克人原本生活在密林深處,過著原始遊獵生活,以放養馴鹿為主,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2003年,中國政府投入1200萬元在山下的根河郊區為鄂溫克獵民建立移民新村,將他們請」下山。每戶居住面積50平方米,由政府免費提供傢俱、有線電視、抽水馬桶、自來水、電話,和集中供暖的暖氣設備。遷出大山的獵民開始從事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商業、民俗旅遊、工藝品生產等工作,獵民的生活、醫療、教育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現在敖魯古雅鄉有240多名鄂溫克人,其中有30多人至今仍保留著他們祖先原始的生活方式,不願離開大山。

 

敖魯古雅鄂溫克移民新村裡的住宅

 

敖魯古雅鄂溫克移民新村裡的住宅

 

敖魯古雅鄂溫克移民新村裡的住宅

 

鄂溫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古老生活方式就是放養馴鹿,所以說敖魯古雅鄉是馴鹿之鄉」,當之無愧!

 

造型優雅的敖魯古雅博物館


 

整齊劃一的商店街

 

鄂溫克族人有了一個現代化的移民村固然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但是,這麼迷你的一個少數族群,是否會因此而斷送了他們的傳統文化與生活型式,值得我們去深思!

 

這裡其實還不是我們到敖鄉真正想要參觀的,附近的森林中另規劃有一個敖魯古雅旅遊景點,在那裡,更能深刻了解有關鄂溫克人的風俗與生活。

 

請繼續閱讀:探訪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原始部落

森林中充滿歡樂與花香的敖魯古雅鄂溫克 

 

 

穿越大興安嶺

位於中國最北面,緯度最高的「大興安嶺」,被譽為聚寶盆,並以「遍地皆為寶,天下也難找」稱之。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和黑龍江省西北部邊陲,東接小興安嶺,西鄰呼倫貝爾盟,南瀕松嫩平原,北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嶺內海拔平均約600-1000米。

這裡的地上、地下資源極為豐富,是中國最北、面積最大的現代化國有林區,總面積8.4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個奧地利,林木蓄積量占全中國總蓄積量7.8%。大興安嶺下轄塔河、漠河、呼瑪3縣,加格達奇、松嶺、新林、呼中4區與10個林業局。氣候上,冬長夏短,尤其在漠河、洛古河地帶,冬季長達7個月以上,且日照時間非常短,夏季只有2個月左右,然而每年68月份,日照時間長達17個小時,為旅遊熱門時節。

 

決定走這條路,過程有點曲折,內心有點忐忑。這條路的資訊非常有限,夥伴有興趣冒險一搏,但身為行程規劃與考量自身安全,我不得不慎重與思量再三。在請求包車師傅向同業打探後,我想:師傅都願意載我們穿越大興安嶺了,我們擔心什麼?

 

2009.7.21下午3點,我們從漠河包車,打算穿越大興安嶺到內蒙古的滿歸。

在我先入為主的觀念裡,以為穿越大興安嶺的路必定在莽莽大山中,四週古木參天,林木茂密,可能還有東北虎或大野狼之類的野生動物出沒………..。

 

 車子進入大興安嶺裡才知道,原來大興安嶺山體渾圓,山坡和緩,行走其間完全沒有爬坡下坡的感覺,也感受不到穿越山路的曲折驚險。

而且由於大興安嶺屬於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2.6度,全年冰封期長達七八個月,樹木的生長速度極慢,道路二旁的林木枝幹不粗,一點都沒有走進莽莽森林的神秘感!

車行一段路後,我終於卸下了心頭的忐忑與內心的緊繃,開始悠遊享受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之美。

 

大興安嶺前段路,沒有想像中的茂密原始森林景象,原來這裡也是1987年那場震驚全世界的森林大火火場之一,至今仍未能復原。火災是這地區人們的最大隱憂,我們的包車師傅進入森林後就很緊張,仔細檢查車上有無火柴或打火機,因為進入大興安嶺是不准攜帶火種的,路上隨時都可能遇見臨檢。

 

大興安嶺漠河至滿歸這段路沒有一個村落,杳無人煙,一個鐘頭遇不到三輛車。每隔一段路的路旁就有這種森林防護站,就如同我們的林務局檢查站一樣,護衛著大興安嶺的森林安全。

這個岔路就在森林防護站前,但防護站裡空無一人,無法問得正確路徑。在這罕無人煙的大興安嶺上,只能憑經驗判斷了。走了一段路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師傅也只在很多年前走過一次這條路,原來他路況不熟,才膽敢帶我們勇闖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上的土路,大多時候筆直延伸,兩旁林木蒼翠蓊鬱,路邊點綴著夏日漫爛的野花。

路旁出現的,除了浩瀚的林海,幾乎就是防護站與防火警示標語。

 

偶或有一輛車經過,土路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車子早已不見縱影,但路上的茫茫塵土仍未散去。

 

車行將近二個鐘頭後,我們終於抵達黑龍江省與內蒙古的交界處。

 

 

看到內蒙古三字,我們很興奮,或許有些許挑戰與冒險過關的喜悅吧!

 

我們在此停車休息,我與漠河北極村的包車司機合影。這位司機人還不賴,腦筋轉得快,專做旅遊包車生意。

我答應幫他在網路上多加推薦。周顯雲先生,手機:1384-5721920,1384-6569072

 

美麗的森林小屋前一整排太陽能板

 

美麗的森林小屋,讓我想起白雪公主………。可是,你知道它的用途嗎?

我拍了內部,明瞭了嗎?美麗的森林小屋居然是一棟廁所吔!外觀造型美麗夢幻,可是,裡頭只在地板挖一個小方洞啦!所有的排泄物就直接掉入板子下的森林中!

 

老槽河的水潔淨清澈,靜靜地順著土路邊流淌著。

 

5:30來到修路路段,路基正在整修中。

 

路上不時有工事正在進行,像在這裡,我們的行程就不得不因此而耽擱,急得師傅滿頭汗,因為把我們送到目的地後,他還得趕回漠河呢!

 

道路暫無法通行,也只能欣賞週遭景物嘍!


 

據說這條路修築了很久,經費一直撥不下來,或許因這條路的利用率不高而被擺在一邊吧!

幸好這段路在我們到達前灑過一陣雨,才免除了一陣塵土飛揚。

 

施工的工人全身穿得黑鴉鴉的,遠遠望去,還真以為森林裡出現了大黑熊呢!

 

這些工人大多都帶這種臉部加上網罩的帽子,因為大興安嶺的蚊子又多又兇猛,叮人又痛又癢!

 

穿越大興安嶺,心情由緊張,轉而興奮、喜悅。未到大興安嶺前,總以自己的想像編織著大興安嶺的驚險與恐怖,實際走一趟,才發現大興安嶺是如此的親切、和緩,茂密的森林樹林不高大,大多是白樺樹與松樹,森林底層因常年冰封,夏季融雪後,到處是溼潤的水澤,夾雜著各種苔原,孕育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人們用"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來形容大興安嶺的野生動物資源,實在不為過。

 

在千山萬壑間縱橫流淌的小溪,水量豐沛,水質清澈。

 

我們的包車是黑龍江省的車子,無法進入內蒙古的滿歸,在距離滿歸10幾分鐘車程的地方,一輛怪手橫擋路中間,硬是攔住往來車輛,我們的包車師傅安排好內蒙的車子到這個地方來接我們,我們與他就此揮別。此時,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像是慶祝我們完成穿越大興安嶺壯舉。

 

我們帶著所有行李下車繞過怪手,換搭另一輛車子。

 

十幾分鐘後,大約是傍晚6:30,我們完成穿越大興安嶺,到達內蒙古滿歸,一個林業小鎮。

 

 

 

 

浴火重生的黑龍江省漠河縣

 

漠河縣在黑龍江省,位於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上游南岸,是中國最北、緯度最高的邊陲縣城素有金雞之冠天鵝之首的美稱。漠河資源豐富,尤以森林、礦產、旅遊、珍稀動植物資源聞名於世。

 

在漠河,人們茶餘飯後最大的話題,始終是那個火燒大興安嶺的傷感故事。

走進位於漠河縣城的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可以感受到1987年那場震驚全世界的森林大火慘烈的場面。

198756,大興安嶺森林發生特大火災,經過28,大火才被撲滅,火災過火面積101萬公頃,211死亡,漠河縣城等城鎮嚴重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億多元人民幣。

 

198810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落成並對外開放。走進展館,首先就可以看到醒目的圖表顯示造成森林大火的三大氣候因素是高溫、大風和乾燥。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場大火的起因是由於伐木工人隨意丟棄未完全熄滅的煙蒂所引起,因為春天氣候乾燥,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在八級風的助長下,大火延燒的時速最高可高達每小時60公里,快得嚇人!四個林場及漠河縣城,均在這場森林大火中付之一炬。

 

火災紀念館中一個巨大的日曆,時間定格在火災發生的那天,時刻提醒著人們注意用火、防火。自從大火之後,當地居民的防火意識都非常強。春天的時候,如果有5級風,居民就沒有一家點火做飯,消防隊也會拉警報,全城都能聽到,就知道不能點火做飯了。如果在防火戒嚴期內,不能在野外吸煙。

每年56日 ,漠河縣會展開各種主題活動,反思火災教訓,樹立公德意識。學校也會定期展開消防自救逃生的模擬演習。反思的不僅僅是防災減災本身,更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由於1987年那場大火,已經將當年的漠河縣城整個化為灰燼。所以,現在的漠河縣城,是在大火廢墟之上重新建設起來的,市區全是新建的建築。

 

漠河縣城的街道

 

漠河縣城的建築

 

我們剛到漠河縣城要參觀西山公園時,一對新人正要去拍婚紗照,新娘子撩起裙擺,裡頭穿的居然是牛仔褲與布鞋。

 

由上西山公園的階梯上眺望漠河縣城

 

西山是漠河縣城裡的小山丘,上頭建有一座高大的紀念碑―北極之星,碑頂是北極星,碑座是天鵝與金雞,天鵝象徵著黑龍江省,金雞象徵著中國,整個碑的寓意,漠河是天鵝和雞冠上閃亮的北極星。

 

 

198756的大興安嶺森林大火,給漠河造成了嚴重損失,除了人員死亡上百人,建築全部燒毀,漠河人擦乾了眼淚,在廢墟上重新建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市。

 

西山公園頂

 

森林大火過後保存下來的,一是一小片原始森林,二是清真寺,三是家家戶戶都有的茅廁,四是墳地。為了紀念這場大火的死難者和這些奇跡,漠河把倖存下來的森林修成[松苑原始森林公園],並立了一塊碑-松苑記。

 

松苑記中解釋了為什麼會有森林、清真寺、茅廁、墳地留下來。是因:松苑森林是吉祥之地,火魔不忍;清真寺是神聖之地,火魔不敢;茅廁乃污穢之地,火魔不屑;墳地是因為鬼魅同宗,互不相犯。

 

松苑是漠河縣城內的一片蒼翠蓊鬱的原始林,占地五公頃,苑中蒼松挺拔,直指青天,每棵樹都掛有身份證唷!

 

松苑內樟子松的身份證標示有編號、樹種、樹高、樹齡、胸徑等。

 

離開漠河前,我們特地包車前往當地人口中美麗的九曲十八彎風景區,這裡是個天然形成的原始生態濕地,額木爾河蜿蜒而過,自然形成的九曲十八彎猶如銀絲飄舞,別有洞天。只可惜我們到的時候觀景台正在重新修建中,只能與施工者情商,我們慕名不遠千里而來,總是讓我們進入瞄幾眼、拍個照。

 

 

沒有觀景台可以登高遠眺,我只能在蒼翠的林木間找個視線尚可的縫隙拍照。

如此壯濶、蒼翠的濕地未能登高一窺其全貌,真有點可惜!

 

帶著些許失望與遺憾,我們在下午3點離開了漠河,結束了中國北陲之旅。我們接下來的行程是穿越神秘的大興安嶺到內蒙古!

 

 

林蔭深處的漠河觀音山風景區

 

離開胭脂溝後,師傅推薦我們到觀音山。觀音山在距離胭脂溝不遠的公路旁,入口的山路是條非常崎嶇不起眼的土路,但不以為然的心態剛燃起,馬上就被眼前大片茂密的森林震懾住了!

停車格是以棧板搭建在森林中,不用水泥,土地仍能呼吸,質樸自然,與週遭環境合而為一,親切得令人驚嘆!原來那不起眼的土路是留給大地最樸實的原貌。是未開發的落後?還是環保意識抬頭的文明與進步?其實也在一念之間!

從停車場通往景區的路是條蜿蜓曲折在森林裡的棧道

 

夏日裡的森林蓊鬱蒼翠,涼爽舒適!

 

溫帶的林木樹幹雖不粗,卻蒼勁有力地往上爭榮。

 

 

或許經過長長寒冬的蟄伏,夏日的森林倍感活力!

 

在藍天白雲下是如此的堅毅挺拔

 

漫步於林間,聽著佛寺放出寧靜莊嚴的梵音,心靈無限平和愉悅!

 

森林裡大多是白樺樹與松樹,我愛它們的筆直高聳!

 

 

我真難忘那天坐在樹影婆娑的棧道邊,仰頭靜靜聆聽白樺樹與清風的沙沙呢喃對語,天地與自然是如此的壯濶,我是如此的卑微渺小。

 

 

 

天是如此的清朗,雲是如此的潔白,風是如此的清柔,森林是如此的蒼翠,我的心是如此的輕鬆自在。幾百公尺的棧道,走走停停,走了好久,真想就坐在這裡不走了!

 

 

觀音山景區位於漠河觀音山頂,海拔666米 。20069月,南海10.8米觀音像從海南三亞南山寺運至漠河奉安於此,20076月正式向遊人開放。據說這塊福地是由來自台灣的一位高人相中的,地點選定後,原本晴朗的天氣還突然下了一陣雨,更憑添其神秘性。

 

觀音塑像的材質是漢白玉,慈眉善目,三面分別持經卷、念珠和蓮花,當地人解釋說這是與南海的三面觀音呼應。我們到的時候還正整修中,寺廟也在興建之中。

 

難忘那婆娑樹影,清風與白樺樹葉共奏的大地樂章,我心遺忘在漠河觀音山的森林裡………….

 

 

 

漠河李金鏞祠堂與胭脂溝

 

李金鏞祠堂位於漠河通往北極村,金溝林場西部一座山腰上,建於1898年,1935年頽毀重建,1966年文革時被毀,1997年再重建,2007年擴建。整座祠堂為木質結構,雕梁飛簷,黑色匾額上的五個金色大字李金鏞祠堂蒼勁有力。

李金鏞,江蘇無鍚人,生於1835年,卒於1890年。清光緒十四年,他奉朝旨深入黑龍江漠河孤寒之地開礦屯墾,對中國北方黃金文化的形成貢獻很大。他188810月正式上山開礦,創辦漠河金廠,僅1889年清政府從這裡獲得黃金達 兩萬兩 ,1895年獲5萬多兩。由於李金庸的清政廉潔,不辭辛苦,苦心經營,金溝的黃金開採達到了頂盛時期。1890年李金鏞病故,經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光緒皇帝恩準,在今漠河金溝林場附近為李金鏞建祠堂。

 

到北極村的遊客必然會到此一遊,這個季節,景區入口前一整排賣藍莓的小販。

 

藍莓就盛裝在杯子或小罐子裡賣,價格不貴,嚐一粒,哇!怎麼這麼酸啊!嚐嚐就好,不買了!

 

 

 

祠堂門前有長階通到山腳,兩側蒼松翠柏,綠草茵茵,野花嬌艷。

 

因李金鏞被稱為金聖,所以以往的淘金者在淘金前必先來此拜祭,此處現已成為一處旅遊勝地。

 

金聖”石碑後有關於李金鏞的介紹

 

 

邊坡上嬌艷的野花對我比較有吸引力

 

李金鏞祠堂前的山腳下就是胭脂溝的村莊

 

 

胭脂溝在平緩的大興安嶺山腳下,視野開濶。

 

 

“胭脂溝”之名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這裡淘來的黃金,都被慈禧太后拿去向外國買了胭脂,供她自己享用;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隨著這裡淘金的人越來越多,因而有來自日本、俄國、朝鮮和中國的妓女達千人,妓院上百家,早晨妓女們洗臉的胭脂染紅了河溝,所以此處得名“胭脂溝”。不管哪個傳說才是真的,故事總是憑添景點的豐富度。

 

 

規劃中未來的胭脂溝,有沒有發現?是一條魚的造形吔!
 

 

胭脂溝紅瓦民宅旁種了一畦艷紅的罌粟花,馬上吸引了我的目光,立刻請包車師傅停車給我們拍照。

 

美麗的花兒人人愛,夥伴拍照的神情多專注啊!

 

 

 

揮別漠河北極村

前天到達北極村時是晚上8點左右,剛下車就被一鼓股寒氣逼得直打哆嗦,沒來得及在北極村風景區入口拍照。今日要離開了,背起我所有家當,在北極村入口補拍。

朋友們問我,妳自助旅行都背著大背包到處逛嗎?當然沒這麼辛苦嘍!我身後的大背包只有在移動不同地方時才背,同在一個地區遊玩時,我只背我的多功能相機包,重要的財物證件放在腰包裡,大背包裝日用品衣物,就寄放在旅舘或餐廳中。

 

這是要離開住宿的農家院時,他們正在做這道炖菜當早餐,因為我們的好奇,女主人盛了一盤請我們嚐嚐,味道還不錯!

東北人喜歡吃炖菜,把菜都燒煮得軟軟爛爛的,我們覺得這樣是把蔬菜的維他命C煮掉了,他們卻認為我們炒豆子的火候不足,無法煮去豆子中所含的毒素。 我第一次聽到他們這個說辭,無法理解?

 

北極村有拍不完的美景,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北極村入口的野花

 

進入北極村景區門票人民幣60元/人,電瓶車10元/人。電瓶車票根保留著,在景區內可打電話叫車,隨叫隨到,服務挺好的。

 

入口旁由大陸前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的「中華北陲」黑色大理石碑。

 

從漠河縣城到北極村88公里,目前只靠這條唯一的道路。為發展北極村觀光,正在修築中國最北的高速公路-漠北公路,預計2011年完工交付使用。

 

在這中國的極寒邊陲地帶,一年的無霜期不到三個月,不管是施工或材料機具運送,相對其他地方困難,但以中國目前的幹勁,是指日可待的!

 

離開北極村,我們踏上返回漠河縣城的路,途經飛來松」景區。這裡之所以成為景點,是因為在漫山遍野皆是落葉松的大興安嶺,居然出現一棵紅松」,是如何來到這里的呢?人們眾說紛紜,於是稱之為飛來松」。

 

飛來松在離路邊約100公尺遠的森林裡,這裡都是高聳的落葉松與興安美人松。

 

圍起來的那棵就是被稱為飛來松」的紅松

 

呵呵!我對樹種沒研究,實在看不出紅松何特殊之處。不過,僅此一棵還挺有獨特性,足以叫所有遊客千里迢迢特別下車到此一看。

 

返回漠河縣城的這條路屬大興安嶺的腹地,兩旁林木茂盛,蒼翠蓊鬱。

 

夏日的興安美人松盡情地往藍天伸展

 

經過一大片白樺樹林,夏季裡鬱鬱蔥蔥,配上白色的樹幹與藍天白雲,是一幅生機盎然的風景畫。包車師傅告訴我們,秋天裡,這片林子每天換一種色彩,由綠轉黃到紅,色彩豐富多變,美麗極了!

 

這條公路除了少部份路段因漠北高速公路施工較難走外,大部份的路況都很好。

 

其實,我們這段路都在北極村國家森林公園範圍內,看到路邊這幾個有紀念性的字,我們馬上要求師傳停車拍照與賞花。

 

漠河縣北極村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大興安嶺山脈北麓,黑龍江上游南岸,與俄羅斯赤塔州、阿莫爾州隔江相望。是1992年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的全國首批四十一家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占地總面積36376公頃,公園內山勢起伏、層巒疊嶂、江河澎湃、原始壯麗。整個公園有92%的面積被原始森林所覆蓋,主要樹種有樟子松、落葉松、白樺、黑樺、楊樹、柳樹等,野生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鹿、駝鹿、水獺、雪兔、麅子等。可以說,北極村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座天然的生態寶庫,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是極為巨大的。

 

夏日蓊鬱的森林讓人很難想像冬季的雪白與蒼茫

 

路邊美麗的野花

 

這邊是陸路訪黑龍江源頭洛古河村與源頭哨所的岔路,但我們的行旅是要往漠河縣方向。

在這離台灣三千公里外的漠北公路上,我的心情不斷地被週遭景物所帶來的興奮而飛揚著…………

 

 

遊漠河北極村北極哨所賞花行

我在北國邊陲的黑龍江邊,你一定料想不到我後面這棟美輪美奐的建築物會是一間五星級廁所,看到沒?門口掛了「WC」二字!

 

在北極村的第二個早上,我們往黑龍江的東邊散步!我走的這邊是中國,江的另一邊是俄羅斯。在這三千里之外也有一邊一國吔!

 

守護黑龍江的北極水兵

 

北極水兵前的碼頭與巡邏艇

 

沿著黑龍江邊漫步,賞花、閒扯,悠閒而美好!

 

黑龍江上的水上餐廳

 

我們沿著江邊與棧道前行,目的地是前方二三公里處的北極哨所。

 

棧道邊高聳的興安美人松

 

好不容易看到北極哨所了,但這裡頭的阿兵哥不讓我們進去,叫我們從旁邊走,但我們明明就見到一群人自此進入哨所參觀啊!」他們是我們的眷屬!」沒辦法!這就是大陸,情重於法!

 

我們依指示從旁邊走,北極哨所還是大門深鎖,來回幾趟溝通,仍不得其門而入,只有在大門口拍幾張照。只是怎也想不通,在觀光導覽圖上,這是一個被推薦的旅遊點,怎不開放?而且觀光電瓶車也有到此啊?這如果在台灣,早就被遊客K臭頭了!

 

令人遺憾,千里迢迢趕來不得進入的北極哨所。

 

雖然走了一個多鐘頭,好不容易才到北極哨所,就算沒能進入參觀,但一路悠閒賞花也足以令人開心愉悅了!

白色的花苞是野韮菜,跟食用的韮菜花幾乎一樣吔!

 

野韮菜開花了

 

這些不知名的野花很美,邀您一同來欣賞吧!

 

 

 

野罌粟

 

野罌粟花

 

 

 

 

 

 

 

 

蒲公英

 

我很有興趣想要知道這些花,如果您認識,請不吝賜教!

 

在北極村,每項建築物都被冠上最北的」,滿足人們找尋最北的」的新鮮與好奇!這間應該是中國最北的中學了!

 

北極鄉人民政府,算是中國最北的政府單位吧!

 

人們對於中國的最北之地總存有很大的憧憬,這是一塊莫大的觀光資源。目前北極村的旅遊配套措失仍不足,尤其是住宿方面,在夏至前後幾天,大批遊客慕名白夜與北極光現象而來,一床難求!

在北極村廣場前,一棟三層樓高的大型高級旅館正在日夜趕忙興建中,在不久的未來,能滿足更多遊客的需求,也能提升北極村的旅遊品質與服務!

 

興建中的北極村大型旅館

看到我在漠河北極村超過十篇的分享,你可能會以為我在北極村玩很久,其實,我們待在這裡不超過40個小時唷!只是,不管賞景、賞花、了解風土民情,我都用心體驗與感受,希望你們喜歡我的分享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