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斷橋

 

2008.6.1 老爺所屬的獅子會要去台中聯誼,順道一路玩下去,我也就搭便車一道去玩。

 

第一站來到舊山線的名景-苗栗三義龍騰斷橋。一下車就聽到有人說:破橋有什麼好看的?

 

殊不知這紅色斑駁的磚造斷橋遺蹟是有歷史的,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龍騰斷橋由日本人建於1905年,跨越景山溪支流龍騰溪深谷上,是少數的糯米橋之一。在民國24年的關刀山大地震中嚴重損毀不堪修復。

 

斷橋古樸,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不管從橋墩遺蹟的那個方向取景,都是攝影的最佳取材。就請跟我的鏡頭一起來欣賞吧!

 

 

 

 

 

 

轉向斷橋另一側可以拍到橋斷以後在西側另建的山線鐵路,新舊並存,但山線鐵路現在也廢棄不用了!

 

 

 

這個季節正是槭葉牽牛花盛開的季節,我喜歡它淡紫的花朵綴滿山邊田間,像個幽雅不多話的村姑,正等待懂得欣賞的人!

 

停用的舊山線鐵道與龍騰斷橋一樣,終究走入了歷史!

 

 

 

 

舊山線鐵道邊的這株開著鮮黃花朵的植物深深地吸引著我的好奇心,或許曾經見過,或許不曾,陌生得很難讓我把植株的樣貌烙印在心,當下決定拍照回家查。

 

對於完全陌生的植物我是如何查起的呢?我想跟格友Carol分享我查詢的歷程。植物的特徵不外乎由葉、花、果、樹皮、樹幹等去辨認,賞樹賞花草不妨經由觀察上述特徵學會找大分類。像圖中這種植物我原本不認得,但我的經驗告訴我,下圖左方穗狀花序花朵謝掉留下的應該是小豆莢,所以我判定是豆科植物。縮小範圍後我再找到同屬的再查。還記得生物學過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嗎?哈!幾十年前的所學還記得用吔!所以我很快就查到啦!

 

 

這種植物名稱是:翅果鐵刀木。別名:翼柄決明、翼軸決明、翼柄旃那、翅莢決明、有翅決明、對葉豆、印度黃槐、山扁豆、七金燭台原產地為衣索匹亞等熱帶地區或熱帶美洲,常被種植為庭園觀賞樹

 

查到以後有時很難一次就記得,但只要你對植物的觀察建立起興趣後,自然下回遇見就不再視若無睹,你會像遇見老朋友般想去看看它,想想它的名字,人與大自然就會產生情感了!希望我的朋友也跟我一起喜愛觀察自然,你會發現,出去玩這件事更有深度呢!

 

 

 

重遊石門山

 

2008.5.18 重遊久違的龍潭石門山,車從關西方向往石門水庫開,遠山的桐花染白了山頭。此時,我的心早已飛躍到桐花樹下,當時真希望我家老爺仍有年輕時的浪漫,邀我密探五月雪,可惜務實的他只想著目的地-石門山。

忘了有幾年沒來石門山了,離登山口大老遠路旁就停滿了車輛,附近多了許多商店及攤子,好似一場廟會正要開始,熱鬧非凡,舉凡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通通都有;還有不少賣蔬菜的,對於一早外出尚未上市場的我,倒是一件開心事,爬山不但可以順道買菜,還可以買到鄉下阿嬤種的有機蔬菜,一舉二得。

我比較喜歡五六年前較清悠的石門山,可以較自在地享受山林中的芬多精,現在遊客太多了,部份路段被踩得油亮油亮的,整路人潮嘰嘰喳喳。還有人自以為歌喉好,卡拉OK的高分貝大老遠就殘害他人的耳朵,真是掃興!

石門山位於石門水庫右側,標高550公尺 ,步道高低起伏不大,很適合全家大小一起登山,活動筋骨,所以才會遊客如織。

 

登山口

 

一上山就巧遇二隻小松鼠

眺望石門水庫

油桐花開

 

 

 

再一次遠眺石門水庫,兒子特別要我拍下大漢溪因石門水庫截流而乾涸的景象,走向大自然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課本的知識讓他在此得到印證。

步道旁儘是高大茂密的樹林,有相思樹、油桐樹、水同木、構樹…….,還有許多蕨類,植被豐富。

 

這間違章廟宇是我們的目的地,廟方免費提供素的米粉湯及飲品供登山客自由取用,唯一需要配合的就是自行洗碗筷,當然也不能每次白吃白喝,偶爾當然也要添點香油錢才好哦!

 

 

 

在快回到山腳下時巧遇一隻大狗及二隻小狗,看來牠們跟著主人爬了不少山路,可能又累又餓吧!只見這隻狗妹妹實在累趴了,除了不時嘴裡發出ㄧ~ㄧ~的聲音像是求援或低聲哭泣,看見炒花生的攤位還湊過去不想離開,牠的主人硬拉牠走,牠就像個心不甘情不願的小孩被拖著走。主人腳步只要一慢下來,牠逮到機會就趴下來躺著不走,像極了賴皮的孩子。這樣的動作一直重覆出現,我覺得又不忍又好笑,趕快拿起相機留下這可愛的鏡頭。原來狗妹妹才二個月大,儘管牠一路耍賴,我也替牠向主人求情,牠的主人還是不願抱牠,我想牠回去後一定累趴在地,動也不想動了!可憐的狗妹妹~~

 

大溪後慈湖春遊之旅

 

97.3.16    參加桃園縣建築師公會及工務局舉辦的「後慈湖、石門水庫」春遊活動,有機會一探目前仍屬管制區的大溪後慈湖的神秘面紗。

 

後慈湖去年剛由桃園縣接手管理,縣府斥資二千萬整修,預計今年四月初開放。為保護生態,縣府維持總量管制,之前採申請許可制,聽說未來也會限制每天進出的人數。我很認同用適度的管制來維持環境的原貌,景區開放的初期通常會引起群眾的新鮮感而一窩蜂前往,妥善的管理可以維持好的環境品質。

 

我們先在慈湖停車場集合,三月的春陽有點嬌羞,時而露臉,時而與我們玩躲貓貓,不管如何,我已感受到她暖暖的善意。停車場旁楓香滿樹的鮮嫩更引起我的駐足,忍不住為他留下清新美好的鏡頭,我愛這樣有生命力的綠,令我心情舒暢無比。

 

 

 

後慈湖的入口位於百吉隧道入口前的左方,是條可供車輛通行的柏油路。我們在此再次的集合。

 

途步約一公里多後,可以看到一個管制哨,沒有申請的人是無法進入的。

 

由於此地封閉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保留很自然完整的植物生態。

 

 

 

 

新月形的後慈湖,原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灌溉埤塘,稱為「龍過脈埤」,蓄水面積 四公頃 多,主要灌溉區域為三層地區,溪水以一百八十度轉彎繞過山頭,到另一個築壩而成的埤塘,舊稱「牛角湳埤」或「新埤」,也就是所謂的前慈湖。

 

後慈湖恬靜的美令人難忘。

 

 

 

 

 

 

聽說這裡將會整理成咖啡屋這樣的休憩場所。

 

曾經後慈湖是舊時代總統與五院院長的秘密機地,也可說是後花園。隨著時代的變遷,慈湖的憲兵撤了,後慈湖也將開放,曾經的重要軍事基地,如今神秘面紗就將揭開。不變的,仍是那幽靜湖水。

 

喜愛大自然的小男生最適合來此,一路上很多的驚喜等待著他們來探索。

 

回程的路上,離這個攤子20公尺遠我就聞到一股芭樂香,這股香味吸引我走向前去探詢,老闆娘毫不吝嗇地切了一塊讓我品嚐,連帶兒子們也都有。這種芭樂聞起來比較香,吃起來甜度略為失望,於是我轉問下一種,老闆娘又切了一塊請我吃。真是不好思!怎可不買呢?挑了一些共135元,我請老爺子付他140元,因為吃人家這麼多真不好意思。沒想到老闆娘挑了一個比手掌大的蕃茄放入裝芭樂的袋子裡,他說:這個給你拿回去炒蛋!我就只好一直說:唉呀!這怎麼好意思呢!真不好意思!謝謝!謝謝!

不管是他的誠心,還是他的生意手段,至少這個互動令我很舒服。這個攤子的老闆聰明,他懂得收服人心,下次若再遇到他,我會喜歡再跟他買東西。

 

 

這一路的健行沒有高低起伏,走在林蔭間十分悠閒,我與孩子們非常享受觀察路邊的野花、昆蟲、小草的體驗,透過深入的探索,心靈滿滿的感動與驚奇。掃興的是這一路沒人如我們有這般的閒情逸緻,大家都行色匆匆,為的是抵達目的地。我家老爺子也深受大家腳步的影響,不斷回頭喊叫落在隊伍最後頭的我們:快一點啊!等一下領不到便當了!

嘿!我們出遊的目的不為洗滌心靈嗎?吃不吃得到便當我跟孩子們可不是那麼在意,重要的是我們的視覺與心靈都填得飽飽的。

通泉草

紫花藿香薊

菝契

大花咸豐草

兔兒菜

 

紫花酢漿草

櫻花的新葉

桑樹的新葉

 

 

復興鄉角板山公園

 

2008.3.9  雖然大家都很忙碌,但為了坐坐家中剛換的車,決定到郊外走走。身為桃園兒女,對復興鄉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我們選擇經由三峽走台7線乙往復興,約莫一個小時多點就到了。

 

桃園縣復興鄉,是北橫公路的大站,以角板山公園聞名。復興,舊名「角板山」,相傳是台灣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至此,見山峰突起如角,河階面平坦如板,所以命名為「角板山」。角板山,泰雅族人稱為Pyasan(比亞山),是指「物品交易的場所」。

 

首站來到復興鄉一個停車場,可以眺望彎延在層層疊疊山巒中的北橫公路,偌大的停車場沒幾輛車,沒想到一下車就有人來收費,真是掃興!環顧四週空曠無比,只下車怕幾張照便離開了。

 

記不得幾年沒進入角板山公園了,每回經過北橫只當個過客,這次可是專程來拜訪,依稀記得有個形象商圈及蔣公行館。車子穿越一小段熱鬧的街道,角板山公園應該就在盡頭處,可是怎看都不復記憶,到處施工,整個公園看來就像個工地,殘破不勘,挖得亂七八糟。我夢中那個樹木高大蓊鬱幽靜之地,怎麼比對都不像?

 

直到停好車,看到這個熟悉立碑,我才確定這裡真的角板山公園。

 

這兩株相連如拱的就是當年蔣公及蔣夫人二人手植的夫妻樹。三十年前讀高中時曾經幾度來此,印象中必需穿越短短蓊鬱的林道才能到此,而且前方應該是日式的蔣公行館才對呀!進到新建築裡才知道,原來的行館毀於民國八十一年的一場祝融之災,復改建為救國團復興山莊。

 

 

從角板山公園內俯瞰大漢溪及溪口台地。這裡地形與蔣介石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所以深得他喜愛。

 

三月初的櫻花已開始凋謝,很幸運在復興的街道邊能看一株正綻放花朵的櫻花。

 

 

復興鄉的街道兩旁都是一些賣香菇山產的小店,還有一些飲食小吃。這一天的遊客並不多,逛起來頗悠閒。

老爺子在這間店點了炸溪蝦、炸魚、炸薯片、炸杏鮑菇,還有炒山豬肉竹筒飯及筍湯。一堆炸的食物,我實在不很感興趣,最後沒吃完打包,總共付了八百多塊錢,我有點無法苟同這價錢!實在是不比自己的料理好……

 

吃完飯在回程上看到街上圍了一群人在一間店門前,原來是有人在捶打小米麻糬。正當大家聚精會神觀看之際,認真捶打麻糬的勇士一不小心讓麻糬黏在木棒上,不偏不倚地就整坨掉到地上,他們一點也不以意,撿起來放入石臼中繼續捶打。想起這一幕我就不禁發笑,所有觀看的人沒有人有意見,不知之後他們吃不吃我不知道,不過,下回吃麻糬時,我一定不會忘記這一幕!

 

八煙溫泉會館 — 雲煙中的人間仙境

一波波的大陸冷氣團來報到,整個年假溼溼冷冷的,創幾年來的紀錄,也苦了我們這些好不容易等到年假的上班族,美好的假期多半只能躲在家在避風寒。像我,連初二回娘家都免去了,一來因為年前剛去過,再來因為娘家在鄉下,這樣溼冷的天氣回去就不好玩了,幸好我們常回去,媽媽應該不會在意我們這個決定。

 

溼冷的天候可苦了風景區靠假日吃飯的旅遊業者,這個假期可虧大了。唯一賺到的可能就只有溫泉業者吧!初二這天一家人睡到快中午,午後二點多才出發往陽明山跑,目的地是金山的八煙溫泉會館。會來這裡是因為溫泉會館的總經理是我家老爺的老同事,否則以前要泡湯我們都選擇附近的日月農莊,水質好又平價。

 

 

一路上沒有往常的車潮,走起來非常的順暢。煙雨中的陽明山籠罩在霧氣中,雖蕭瑟卻不失浪漫,雨天出遊別有一番滋味………

 

 

陽明山頂籠罩著濃濃的霧氣,能見度大約只有三五十公尺……….

 

 

 

陽金公路過了馬槽約十來分鐘就可看到左手邊的八煙溫泉會館招牌,左轉往下一二百公尺即可到達。從台北東區出發,我們總共花了一小時五分鐘。

 

 

入口處有個360度大轉彎,起先我們跟著其他車在排隊,經老爺子聯絡後才發現原來那是排汽車湯屋的,幸好沒有呆呆的跟著排。

 

八煙有露天的男女裸湯及大眾湯,還有供二位成人使用的鴛鴦池湯屋,也有住宿。老爺子的老同事三四年前來此購地整建,打造了這個雅緻的溫泉會館,他領著我們一一介紹,我們也分享了他蓽路藍縷的驕傲。

 

溼冷的天候一點也沒有對這兒產生衝擊,相反的還有加分作用,不管是泡湯或吃飯,到處都是人,沒等個一小時半小時沒位子,看來年假期間就屬溫泉業者最開心了。

 

 

雖身為老總的朋友,我們一樣也是他的顧客,還是要等待哦!我與女兒選擇了鴛鴦池湯屋,要等一小時,二個男生則由老爸陪同玩大眾湯。等待的時間裡我們點了水果茶及鬆餅,三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永遠像餵不飽的小鳥,食物一來便張大嘴,你爭我搶,最後禮讓的總是老媽我。

 

 

這是鴛鴦池湯屋,裡面有一張休息用的單人床梳妝枱,毛巾、灌洗用具等一應具全,應該至少有四星級的溫馨舒適。假日一小時1200元,平日一小時20分1200元。


 

 

泡湯處有冷熱水二個池子,還有一個淋浴蓮蓬頭及坐椅。左邊的較大,是熱水池,有按摩功能。右邊的較小是冷水池。我們的這一間面向河及遠山,只用約一米高的毛玻璃做隔屏,因為是三樓,不可能春光外洩,泡在溫泉池裡通體舒暢,外面飄進來的冷空氣倍感清新,真是冬天裡最大的享受。

 

 

泡完湯大家都飢腸轆轆,就順道在此用晚餐。對餐挺挑剔的我來說,這裡的菜做得還不錯,值回票價。我們點了生魚片、花壽司、烤鯖魚、豆豉蚵仔、炒烏龍麵,還有一大鍋的牛肉沙鍋。每道菜一上桌,三五分鐘即被搶食完畢,我們家這三位十幾歲的大孩子,正是能吃的時候,幸好有所節制,否則荷包要被他們掏光。不過,他們的嘴巴也很精,食物要好吃他們才會搶哦!他們並不一定要吃貴的食材,重要的是餐廳要有品味,食物要美味,這可是精打細算的爸媽調教出來的。

 

新鮮美味的生魚片。

 

五人剛好五片花壽司,不知是湊巧還是每人只有一片?很好吃,好像不太够吔!

 

什麼?考鯖魚只有半片?老爺子說這種魚很貴的,可以降低膽固醇、血脂肪、預防心血管疾病,多吃有益身體健康………..。哪騙得了我這個愛上市場的主婦?市場裡的鯖魚便宜得要命,不是什麼名貴的魚,很多主婦都不屑買它吔!只是,到了大廚手裡烤一烤,加上排盤擺飾,說一堆優點好處,半片就要賣好幾百,下次我烤給你吃……….。不過,還真的好吃哦!小孩意猶未盡呢!


 

可能他們真餓了,連這道豆豉蚵仔都搶著吃,下次老媽我也去市場買一斤來炒,讓你們吃個够!


 

炒烏籠麵一人分一小碗,不錯吃!老媽最後只分到幾條麵加一堆青菜。

 

幸好有這一大鍋牛肉沙鍋壓底,連裡面的粉絲及白菜都一掃而光,大兒子說再來一份牛肉都不够看,正處於發育期的他總是覺得吃不够,不過,我經常要幫他踩煞車,免得他太貪心而力不足浪費食物。

 

老爺子的老總朋友一直很熱情招待,一會兒送炒高麗菜,一會兒送水果,還親自為我們添茶水。我想,依他親切的熱忱,必能生意興隆,贏得顧客的信賴。

 

溼冷的這一天,我們卻因朋友的熱誠而溫馨快樂!離開八煙溫泉會館,取道台二線經金山萬里,從國道三號接國道一號,從堤頂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回到東區。嘿!回程快了約十分鐘!

 

 

花東之旅(三) — 奇美部落巡禮

 

2007.8.6 奇美部落是一個我從不曾留意過的一個地方,聽夥伴說我們要到部落體驗原住民生活,不免對野炊竹筒飯烤山豬肉等有所聯想,伴隨著自己對阿美族的意象,我來了……..

 

遊覽車沿著秀姑巒溪邊的公路繞過一山又一山,兩旁的青山綠水跟黔東南的景緻還頗相似,使我對原始部落開始充滿了期待。

 

當車子進入一個開闊的台地,我知道我們快到部落了,路邊開始出現水泥樓房,少了原住民的傳統原素-住宅及服飾,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個阿美族部落。車子停在一個舖著柏油的大廣場,只有廣場一側的茅草屋可以透露出一點部落的特色。

 

其實,早期的奇美因交通不便,部落接受現代化與漢化很晚,一直處於傳統封閉的狀態,一直到民國53年才有電,民國75年部落聯外的瑞港公路才開通,民國81年才有電話。到民國70年代,部落居民仍普遍居住在傳統的茅草屋裡。

 

下車時,我聽到小朋友開始抱怨:ㄏㄚˊ!我們晚上要住這裡喔!不會吧!

 

接待我們的部落人員馬上回應:你們說希望到部落體驗原住民生活,所以為你們安排這裡,如果覺得不妥,你們商量一下,可以改住到民宿。不過,夏天民宿的二樓會很悶熱,這裡都沒有冷氣,茅草屋會比較涼快!

 

抱怨歸抱怨,我們這群孩子還是很乖的,安撫一下後就沒聲音了,迫不及待地隨部落人員去秀姑巒溪邊裝蝦籠。

 

我們來到秀姑巒溪畔開始升火烤丸子,可不是要自己吃哦!我們要將丸子烤得焦焦香香的當誘餌抓蝦啦!

大熱天烤丸子實在太熱了,聰明的小朋友把竹籤插在竹棒上,這樣就不會把人給烤得汗流浹背了!

 

烤好的丸子裝在蝦籠裡,要到溪裡找個好地方放蝦籠嘍!

我對蝦籠原本有很大的期待。以前我小時候大家都用竹編的蝦籠,二十多年沒在鄉村生活,一直沒再見到這東西,直到日前去貴州才又發現,覺得既興奮又親切。這趟來奇美,很期待能享受親自使用的樂趣,沒想到在台灣即使是原住民部落,也不堪現代化的衝擊,轉而使用塑膠蝦籠,這點我真是大失所望!其實,能保存原有文化才更能發展觀光特色,來到部落不就為了找回人類的自然生活原貌嗎?我認為使用竹編的蝦籠才能展現原始的風味及原住民的工藝,我期待當地能有人傳承這項手工藝,下回我們再造訪時,不要再用塑膠蝦籠了!

 

大家一窩蜂地在同一個地方附近放蝦籠,但我卻逆勢操作。蝦子是逆游的,我卻偏偏找個最上遊的點遠離大家放蝦籠,搬二個石頭將蝦籠壓住以免漂走,也順便做個記號,免得忘了置放地點。

隔日早上收蝦籠時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的籠子裡抓到二隻拇指大的大蝦,還有一些中小型蝦子,合計超過十隻以上,跟大夥兒比起來,可算是豐收了。

 

放完蝦籠我們就直接在河床邊撿麥飯石,我至今仍不太會選,只知道石頭要黑中帶點紅,有白色斑點,用力敲一敲,沒有裂痕的為佳。這些麥飯石是要用來做「石頭火鍋」的。



我們所用的鍋子是用檳榔葉做成的。

 

上圖是我們自己做的〔鍋子〕哦!很環保呢!

 

煮石頭火鍋時要先堆起九芎木將石頭燒紅,燒紅的麥飯石再放進裝了水及河裡捕撈的魚蝦蟹的「鍋子」,這時水「滋」的一聲,瞬間煮沸,鮮美的魚湯就可以上桌嘍!


這些就是我們的晚餐,有三層肉溪蝦、炒地瓜葉、黃藤心湯及石頭火鍋。這地瓜葉很多人吃不慣,口感不是很好,帶點苦味,依我農家子弟的經驗推斷,這是品種問題,以前我家都用這種做豬菜,因為口感不佳人們不喜歡吃。黃藤心湯很苦,湯頭倒是不錯,但體質太涼者不宜多吃。我們所期待的石頭火鍋呢?食材是新鮮的,原汁原味,不免有點腥味,不知如果放點葱薑米酒之類的是否會好點。不管如何,這是到地的阿美族風味餐,嚐了才知其飲食習慣,早已飢腸轆轆的我們其實也不太挑,還是吃得飽飽的。

 

 

坐在院子裡,星空下聽著澤蛙呱呱叫,享受著清風,享受著阿美族風味餐,享受著山居的樂趣…………..

吃過飯後,民宿主人要我們開始輪留去洗澡,因為近日乾旱缺水,她叮嚀我們要省水。這裡只有一間浴室,我們一團二十幾人,只好到別家民宿去洗。可是,這家民宿到另一家民宿要走十幾分鐘,有的人坐車,有的人抱著灌洗用具踩著星空。為了洗澡來回奔波,在大熱天裡洗過好像沒洗一樣,最後還是一身汗。不過,洗完後坐在院子的星空下看流星,微風習習,所有都市的紛擾皆抛之腦後,還真是一大享受呢!

 

 

上面這棟茅草屋果真是這夜大夥兒的棲身地,所有的人這輩子都不曾有過這的體驗。旁邊還有一棟不准女生進住,據說是阿美族男人聚會的場所,神聖之地不可犯,於是吳爸爸領著幾位小男孩住這間,其他的婦女及離不開媽的小孩就住上面這間。

這個夜既漫長又不安穩,茅草屋裡的地板是用細竹編的,裡頭有個火塘外,沒水沒電沒廁所,10點鐘民宿主人搬來睡覺舖的墊子及睡袋,所謂的墊子也只是草蓆或藤編的蓆子。我與佩珊母子共用一張藤蓆,為了增加空間就橫著擺,躺了一會兒,實在不怎麼舒服,想到外頭的清晰明亮的星空,怎可錯過,就爬起來到外頭。廣場上幾個興奮的小孩也睡不著,博學多聞的導遊於是充當起星座解說員,為大家上起一課星空解說,比在天文館聽解說更來得真切。

11點多了,不得不回到茅草屋裡躺下,時間不知過了多久,不管如何就是無法入眠,平躺側躺都不對,每隔一二分鐘就得翻身一次,否則骨頭就疼痛不已,真搞不懂阿美族人如何適應的?躺久了覺得很不耐煩,開始膀胱也有意見了,外邊除了蟲鳴蛙叫外一片漆黑,公共廁所在二十公尺外,我必須持手電筒,經過另一棟茅草屋,穿過花圃,才能到達。掙扎許久後才說服自已,反正睡不著,去上上洗手間或許回來就能入睡,但事實證明我是錯的,一點效用都沒,上完廁所回來依舊翻來覆去,而且這一夜的膀胱也特別不耐撐,一晚起來二次,幸好我膽量够大。這一夜好長好長,既痛苦又難挨,迷迷糊糊中聽到有相機的喀嚓聲,睜眼一看,原來有夥伴為這歷史的一刻留下見證。此時,天空已露曙光,終於,我有理由不必再躺在這個令人痛苦的茅草屋裡了。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這一夜我會睡得如此之痛苦,原來,我必須順著藤墊的方向睡才會舒服,我們為了增加空間把藤條與骨頭交錯,難怪會非常痛苦。這個經驗一次就够了,太辛苦了!

 

 

大清早我們在榕樹下吃清粥配小菜。

 

阿美族的眺望台。

 

 

茅草屋前的大廣場真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堂,一起玩紅綠燈木頭人,一起欣賞昆蟲,這才是他們童年應有的啊!

 

 

上圖是奇美國小的司令台,裡頭有許多阿美族的樂器供小朋友體驗。

清晨的陽光很短暫,不到九點天空就變成風雨欲來的詭異狀,十點不到雨就飄下了,原來是有颱風來襲。四十天未雨的花蓮,因為我們的造訪而帶來甘露,何嘗不是一種喜悅?

 

奇美國小操場上有一顆很大的番龍眼,吃起來的感覺果肉很像哈密瓜的囊肉,非常的香甜,可惜高掛樹梢無法採得,下雨天只能在低矮處搆幾顆體驗一下。

 

 

別人家院子裡的釋迦,北台灣可沒機會看到!

這也是別人家院子的波羅蜜。

阿美族文物館裡擺放著一些原住民的竹編器皿尚未整理,期待下回有機會再造訪時能有很好的陳列。

茅草屋裡火塘上方的這個架子是阿美族擺放食物的地方,其功能就如同我們現在的冰箱。

這就是讓我一夜睡不安穩的茅草屋內部。在奇美的第二天雨勢不歇,原訂的活動無法進行,我們就在這茅草屋裡或坐或趴或躺,聽著阿美族的故事,享受著颱風天的悠閒。

 

 

 

花東之旅(二) — 舊地重遊太魯閣國家公園

 

我第一次到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在民國72年冬天參加救國團的中橫健行隊時,那一年的冬天特別冷,原本要從大禹嶺才開始健行,卻因自梨山以上的高山全都白雪皚皚,車輛無法上山,所以從梨山起就開始健行,因而留下難忘的一段記憶。當時還是個窮學生,無法人人有相機,同行唯一有帶相機的同學最後也底片曝光影相全毀,沒能留下任何記錄,真是可惜!

 

記憶中的中橫山巒疊翠,公路像條玉帶纏繞在山腰,山谷間的溪水清澈湛藍,清晨及雨後飄著山嵐更富詩意迷人。大約八九年前再度造訪太魯閣國家公園時,我失望透了。修築時開鑿的痕跡有其自然的美,但因為防止落石工程的施作,讓有些地方原貌全失。

 

2007.8.6    我又來到這世界級的遊覽勝地,可能因環境保護意識抬頭,我沒看到當年突兀的景象,山川依舊秀麗,景緻依然美好。

 

立霧溪不斷切割太魯閣這塊台灣地質史上最古老的大理岩層,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再加上風化與侵蝕作用,造就了的令人驚嘆連連的太魯閣峽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怎不叫人驚奇?

 

 

上圖是砂卡噹溪。有名的砂卡噹步道就在右方,從砂卡當隧道口旁的迴旋梯下去就可通往步道。

 

我們的孩子們為的是去玩清澈潔淨的溪水,而不是來享受漫步林間的樂趣,車子一停就像急行軍似的,不到二十分鐘就來到一處可下到溪谷邊的地方,脫去上衣鞋子就迫不及待跳下水。

 

 

 

花東之旅(一) — 布洛灣太魯閣風情

 

2007.8.5 早上9:25我們從台北搭上1079次自強號,在火車上聊聊暑假生活,看看沿途風光,火車沿著東北角海岸帶著我們隆隆前行,約莫11:50就到了花蓮。

 

只不過二個多鐘頭,我不禁要問,為什麼還要蓋蘇花高速公路?花蓮的美好在於她潔淨的自然風光,辜且不論建造時對環境的衝擊,一旦高速公路建成後,大批的人潮進入花蓮,同時也將帶入大量的污染,花蓮還會是我們的後山花園嗎?我們的後花園只需要一條走不膩的幽幽小徑,讓人隨時想去,甚而流連,沒有人會笨到在自家美麗的後山開一條大路,我怎麼都無法認同………..

 

 

參觀慈濟靜思堂及精舍。

 

晚上我們住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布洛灣山月村,立霧溪畔的叉路蜿蜒上行即可抵達,這個五星級的住宿點就在一個河階平台上,四週被青翠的高山擁抱著,像是一個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我們住的是獨棟雙拼的小木屋,前頭有一個大大的廣場,後面是一片原始山林,晚上就伴著蟲蟲的合奏曲入眠。

 

這個飯店的特色是員工全用太魯閣族人,晚餐過後,原本是烤山豬肉的或準備餐點的太魯閣族青年,一下搖身為舞者或歌手,盡情地展現原住民豪邁的歌舞。由於我們來的時候是暑假期間,一些小朋友也來參與演出,山月村的村長(管理者)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個捐獻竹籠,讓來此觀賞演出的房客自由樂捐,再從捐款中撥一小部份作為孩子們的零用錢,其餘的則成為太魯閣族孩子們的急難救助基金。

 

我欣賞經營者這樣的方式,不只可以傳承少數民族的文化,也給他們樂於保存自己文化的信心,讓這些勢微者有就業機會與展現自己的舞台。更有趣的是這位村長在節目進行到一半時,自己下去主持,也跟著大夥兒又唱又跳,盡情歡樂,我想,他才是這裡最大的收穫者。


 

最左邊那位就是快樂的山月村村長。

這個就是收授捐款用的小竹籠。

 

 

清晨的山月村有都市沒有的清新與寧靜,我捨不得不看這麼美好的景色,一早就起來拍照了。這幾間就是我們晚上住的小木屋,除了有濃濃的原住民風格,還有一點日本懷舊味道。

小木屋後面有一條小步道,走一圈最多不超過半小時,就在蓊蓊鬱鬱的林木間,保持著最原始的生態原貌,清晨漫步於此無限舒暢,可以盡情享受最美好的空氣。

 

這是原住民的雙肩背包哦!跟我在貴陽街上看到的具有相同的功能,這麼環保的背簍工藝已快失傳,年輕人都不會編了,山月村至少提供了一個舞台,讓太魯閣族人願意再度學習傳統的技藝。不只是竹編,還有木雕,飯店裡所有的木雕都是出自於太魯閣族員工之手哦!

 

在布洛灣的山月村,我很開心看到一個傳統與現代並存,幫助弱勢找到生命出口的範例,這是我此行住宿於此的最大收穫。

 

山月村不適合來去匆匆的過客,最好能在這裡耗上整天,帶一杯咖啡一本書,享受一下山居的靜謐與安詳,讓身心靈充分的放鬆。

 

這是我們中午吃的達基力風味餐的飯,木桶裝著拌有小米的飯,好香好好吃,尤其是我後來把剩飯捏成飯糰,被小朋友搶食一空。

 

什麼是達基力呢?我特別上網查了一下。原來,達基力就是太魯閣族在立霧溪北岸建立的部落,太平洋戰役後,改名為崇德。自國小退休的郭文貴老師,為了讓後人對太魯閣族有更深的了解,以木雕、石雕來紀錄族人的歷史故事。來到這裡除了用餐,還可以欣賞郭老師工作室的作品,由於先前沒做功課,我只到此吃了一頓難忘的餐,真是有點可惜。

 

 

達基力風味餐廳裡有二叢很特別的竹子,居然竹筍是從竹節長出來的,非常特別,問了老闆,他也不知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