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桃花源 — 馬祖(十九) —  南竿仁愛國小與大漢據點

 

我們會進入馬祖連江縣的仁愛國小主要是被他的生態池所吸引,早晨與夥伴探險,循著此起彼落的蛙鳴聲到此,看到如此多的青蛙正在求偶,不帶小朋友來觀察真是太可惜了,於是央求導遊空出一點時間給我們入內參觀。

 

 

可以這麼近距離觀賞到青蛙真是難得,不管大人小孩都趴下聚精會神看個够。

 

 

 

 

大漢據點就在北海坑道的對面,行程第二天去北海坑道時沒能順便參觀,改在第三天的早上來。

 

 

這裡是大漢據點的山頭上,弄個假人手持步槍有點怪異,是原本如此?是為觀光?反正很假很好笑!

 

 

我們從山頭上順著階梯往下走,走下階梯就可進入坑道。階梯兩旁用護牆圍起,好像迷你長城一般。不過,我想這階梯應該是為觀光用途而建的,在兩岸緊張的年代,海防可是很重要的。

面海的地方用大炮對準中國大陸,現在,只是觀光用罷了!

 

這樣的坑道馬祖處處皆是,當年駐守於此的軍人們可能未曾想過,有一天這些坑道成了觀光休閒之地,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繞完坑道由此出來,這裡遙望過去就是北海坑道哦!

 

海上桃花源 — 馬祖(十八) —  南竿鐵板聚落探險(下)

 

鐵板社區重要的商店街道主要位於面向南澳口的斜坡上,從公路邊的仁愛綜合市場延伸而下。

 

 

由於鐵板面向中國大陸的海域,戰略地位很重要,早年台灣與中國緊張對立的時期,在此地駐紮有重兵防衛,二十年前我家弟弟也是在此服役。

 

 

過去村民的經濟來源,除了早期依靠漁業維生外,商業與服務業亦相當重要,因為當時大量駐軍,軍人消費成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尤其是從台灣徵調來此當兵的年輕人們,每逢休假無處可去的情況下,就只能在此吃喝玩樂,於是因應軍人休閒和飲食的店舖可說是門庭若市。

 

 

隨著大量撤軍,居民失去賴以為生的消費群,陸陸續續遷移到台灣,這裡處處繁華落盡的遺蹟…………

 

我與夥伴在仁愛國小遇見一位阿兵哥,行色匆匆的他只有短暫的休假,但很高興他願意帶領我們到仁愛社區街上,否則我們一直陷在雜亂曲折的石板巷中。

 

街道上空蕩蕩的,只好向店家問路。

這裡有好幾間阿兵哥的秘密基地,就是網咖啦!

街道上唯一的一棟木造房,還有美人靠哦!

 

林義和古井,民國30年由馬祖傳奇人物林義和部隊所鑿。

 

 

這個角落叫 〔1+6口袋公園〕,這個不起眼的角落原先是個髒亂堆滿垃圾之處,經由社區居民自發性整理美化後,成為一個可以聚會休憩的空間。

 

好久不見這個招牌了,以前鄉村的雜貨舖若有掛上這個招牌,就會協助郵局收取要寄的信件及賣郵票。

 

鐵板商店街的入口處,我們在走步道時遇見過這一家的男士,他也給了我們一些指引。

步道邊的金銀花,嬌羞地綻放在晨露中。

 

探險完鐵板社區已是8點多,晨霧一直未散,這樣的天候,讓夥伴們擔心起回不了家。

 

道路的左邊是海洋,希望下回再來時,馬祖用蔚藍的海岸迎接我。

 

 

我用晨間將近三小時,細細閱讀了津沙與鐵板!

 

 

海上桃花源 — 馬祖(十七) —  南竿鐵板聚落探險(上)

 

鐵板社區探險是一段額外的旅程,因為骨子裡有著對新環境的好奇,促使我想一探這個曾經繁華一時的小村落。其他夥伴只想走走步道,但我想深入探訪這個社區,很感謝夥伴佩慧願意陪我一闖秘境,短短一小時,卻有著滿滿豐富的回憶。

 

 

鐵板社區隸屬於南竿鄉仁愛村,舊地名為「鐵板」,因該村澳口的海床有一大片猶如堅硬鐵板的暗紅色之沉積岩,每當退潮的時候就會顯露出來,因此「鐵板」就成為這個聚落的名稱由來。

 

 

 

老頭將軍廟,查不到簡介及由來。

又濃又重的霧,天地只剩黑白色調。

 

建於1775年間的三君子廟,經國先生到馬祖時,這個廟就是他的臨時辦公室,裡面空間約莫四五坪大。

為使廟宇能華蓋容蔭,經年永青,由福建移植二株榕樹種於廟旁。民國73年為保勝蹟,美化四周環境,修整榕樹後命名為『神榕』。神榕下為經國先生約談會議之所,後方防空洞規劃有寢室,現在這一區域規劃為經國先生紀念公園。

 

具有140年歷史的天后宮

 

仁愛社區裡的巷弄非常不規則,初到此處的我們只能憑自己的方向感隨意穿梭,在有趕回津沙用早餐的壓力下,實在很匆忙刺激。不意間發現了這個社區發展協會的招牌。

張望一會兒,不見來人,我們就從這條通道進去,進入後才發現這裡像是有人居住之地,裡面放了一些社區簡介,我們隨意取閱,仍不見來人。在這蛋丸之島,想必也不擔心宵小,門戶可以放心地敞開著。


走出建築物,發現它可真特別,木構造,有美人靠,我的思緒馬上連結到貴州苗族的建築,還真類似呢!我不明白?他們的先祖來自何處?在這裡有這樣的建築型式,這應該不是閩東建築呀!

 

仁愛社區曾經繁榮一時,但在馬祖轍軍後,居民銳減,巷弄間隨處可見傾頹的石頭屋。

 

繞來繞去的巷弄把我都搞糊塗了,一度陷入迷魂陣中。

 

 

 

 

殘垣斷牆成了種植防風最好的依靠。

茼蒿花

我還是要強調馬祖的生趣昂然令我很是驚訝,只要一點土地,一個角落,都能種出肥美的蔬菜及美麗的花朵,人對土地的依戀與親密,展現無遺。人性本質當如此啊!不管在貴州山區或馬祖小島,我都看到人們對土地的充分利用,人與土是如此之親近。

 

正當我們陷入迷魂陣中,遠處陣陣『嘓-嘓-』聲吸引了我,跨越這片菜園走上階梯,啊!仁愛國小在此,原來這兒有個生態池,正值蛙兒結婚望季,『嘓-嘓-』求偶聲不斷

 

馬祖南竿仁愛國小,嘿!我們是台北市仁愛國小的吔!

離島的仁愛國小也流行花草,大片薰衣草開得熱鬧!

教室旁還有一整片牆的金銀花,好久不見了!真想念金銀花,小時候家附近的田野間到處都是,香香的花朵是我扮家家最好的材料呢!曾幾何時,它卻成了記憶中的植物,得特別尋找才得以一覽芳踪!

 

 

海上桃花源 — 馬祖(十六) —  津沙-仁愛晨霧裡漫步

 

在津沙的這一晚過得很古早,寧靜得誰家駡孩子都一清二楚,只好早早上床。說早,對鄉下人來說可能也不算早,晚上10:00進入夢鄉。

 

 

早上會醒來是因為隔壁的夥伴開始盥洗了,這時才5:30,若在都市裡,現在還是睡得很深沈的時候。可是此時推開窗,我卻捨不得再回到被窩,寧靜安詳的小漁村罩著一層薄紗,有著一份神秘的美等待我探索呢!

 

 

這裡真的是〔一家有動靜,全村皆知曉〕,不到6:00,不用鬧鐘,大家都梳洗完畢不約而同走出戶外。我們決定依前一晚的約定,去走步道。

 

總算見識到馬祖的霧,濃得廟旁的山都看不見。

 

這是我們要走的津沙-仁愛風景步道起點。

 

美麗自然的石板階梯。

 

 

 

這些石板階梯帶我們從津沙聚落回到環海公路,途中在半山腰有一些完全荒廢的民居,不是門牆傾倒,就是爬滿薜荔,人去樓空的無奈全展現於此。

 

 

 

 

小徑旁生態依然豐富蓬勃,是不是可以為沒落的津沙重燃希望?

 

破曉的時刻  像霧般的美彩
可愛的鳥語  喚醒睡中大地

溫暖的晨光裡  親蜜的漫步
可愛的露珠  已陶醉綠茵中

記得這首歌嗎?鳳飛飛的〔碧城故事〕,清晨走在這裡,會讓人想唱這首歌!

 

 

清晨的這條公路幾乎沒有車輛行走,可以任我們悠閒地漫步

路邊一個小小的水庫,在馬祖,有很多個這樣的小水庫。

一群人就這樣走在霧裡閒逛閒聊,好不快活!

 

看到雲霧裡尚未發芽的樹枝,會讓人以為是冬天,其實這時正值春天呢!

 

 

過了這個軍營就到仁愛聚落了。

 

就在這個叉路與夥伴們暫時分手,他們直行,我跟佩慧從右邊小路進入社區探險去。

 

 

 

海上桃花源 — 馬祖(十五) — 南竿津沙聚落民宿

津沙原名「金沙」,因為澳口一片美麗金色沙灘而得名。曾經是昔日馬祖人口最多漁村之一,由於六十年代以後馬祖地區漁業沒落,人口外流,漸漸人去樓空、殘破凋零。獨留金色沙灘及海岸岩石,伴隨著幾戶人家,成為一座被遺忘的幽靜村落。

 

 

津沙保存著很多完整的閩東式古厝,臨港依山而築,錯落有致的石頭屋舍,呈現馬祖最美的建築美學。在村落巷弄中漫步,是一種特殊的空間體驗。山坡上荒廢的老石厝,襯著山海寒風別具淒美。

 

津沙這條街道或許曾經繁華,從殘破的店面留下的字跡可以遙想當年。

 

 

 

空蕩蕩的街道獨留這間傳統的雜貨店。

 

殘破的店面,人去樓空。

 

 

 

最近幾年津沙被劃定為聚落保存區,政府出資修繕倒榻殘破的古厝,地方人士集資裝璜與經營。充滿古早風情的「老酒工坊」,是村中唯一可以品嘗地方美食與休閒小憩的據點。我們的晚餐及早餐都在這裡解決,除了那間苟延殘喘的雜貨店,這裡是唯一能讓旅客消費的地方。

 

 

 

 

聚落中現有「觀海山居」、「澳中民居」與「古街客居」三棟民宿,可以讓旅客體驗居住閩東石厝的感覺。我們這群就包下了「澳中民居」與「古街客居」這二棟。

 

 

 

 

我們在津沙的家就在這條巷子裡,出了巷子就是那條沒落的街道,街道邊的一個閘口出去就是沙灘,感覺寧靜簡單而悠閒!

 

 

 

晚上八點多的巷弄間儘是家家戶戶電視的聲音,嚴格的說,其實沒幾戶人家。

我住「澳中民居」這棟,是由舊民居重新裝璜整修的。一樓是一房一廳一衛,二樓二房一廳。房子外頭是堅固的石板,裡頭卻是木隔間,一人起身活動,驚動全棟樓。

這是二樓的起居室,小朋友們聚精會神盯著電視看。

我與二個兒子住這間三人房,寬敞舒適,盥洗要下樓,很有家的味道。

 

清晨窗外的遠山籠罩在一片迷濛裡,總算見識到馬祖的霧。

 

 

 

 

 

 

 

 

前一天戲水的沙灘,早晨也陷在迷濛的雲霧中。

 

 

 

洋槍大炮已然過往,此刻搖身為最佳的裝飾品。

 

 

早上八點,戲水的沙灘已完全被漲潮的海水所淹沒,孩子們看了嘖嘖稱奇,不用書本,他們知道了大自然潮汐的變化。

 

巷弄間數不盡的繁華過往,如今大多人去樓空,或僅留斷垣殘壁,令人不勝唏噓。

 


 

褪色的春聯,斑駁的門扉。

訴不盡的前塵往事…………….

 

 

養生肉粽

 

 

小時候住鄉下,物資缺乏,當時媽媽包的糯飯粽啥料也沒放,只包油飯,對我來說,有些寒酸。我自己有家庭之後,我發誓要包豐富的粽子來彌補幼年時的心願。我包的粽子雖沒有山珍海味,但一定有炒菜脯丁、滷肉、香菇、花生、蓮子、粟子、蛋黃,豐富又紮實的料,滿足了我童年時想要的虛榮。

 

今年,為了符合健康原則,所包的料不變,我改包養生肉粽。即將糯米的比例做了調整,加入燕麥及紫米,口感不錯,深受好評呢!

 

 

 

養生肉粽的內饀:

1.  滷肉及香菇:黑豬梅花肉切小塊,先用一點米酒、醬油、滷包、大蒜、二片薑片、冰糖等醃1-2小時,以小火滷一小時。香菇沖溼放5分鐘,不要泡水,變軟後大朵的剪成適當大小,在肉滷了一小時後,把香菇放入一起再滷10分鐘。

2. 炒菜脯丁,作法請參考炒菜脯丁 — 好吃的粽子內饀

3. 粟子,洗淨泡水1-2小時,挑去果肉夾縫中的膜,若怕澱粉太高可切半。放入小鍋中加入掩蓋過粟子的水量,用小火煮約30分鐘至鬆軟。

4. 蓮子,洗淨泡水1小時,可以挑去苦的芽心(我沒挑),放少量的水以小火煮10分鐘。

5. 花生,洗淨泡水1-2小時,水煮1小時至鬆軟。

6. 鹹鴨蛋黃,我買生的鹹鴨蛋回來自己打,每個切四等分,以免吃太多不健康。

 

 

米的配比:長糯米二斤,燕麥一斤,紫米一斤。

燕麥顆粒較大,先泡水三小時後,用電鍋煮熟,以免與糯米同炒會太硬。紫米與長糯米可以一起洗,泡水三小時。

利用炒過菜脯丁的餘油加二大匙油葱酥(作法詳油葱酥 )及滷肉的滷汁炒米,炒至半熟再加燕麥繼續翻炒至均勻。炒的時候可以放入二大匙的菜脯丁一起炒,米飯會更香。若炒的過程太乾,可以灑點水。最後熄火時可以蓋上鍋蓋讓它燜個半小時再包。

 

其他材料:棉線。粽葉。北部肉粽用蒸的,選擇用竹籜(ㄊㄨㄛˋ)來包最好。竹籜要事先泡水並清洗過備用。(竹籜是桂竹筍的外衣)

 

包肉粽嘍!

竹籜的反面摺在裡頭,摺成漏斗狀放入一大匙米飯,再放入一大匙炒菜脯丁。

再陸續放入滷肉、香菇、粟子、蓮子、蛋黃、花生等材料。

 

在內饀上再放一匙米飯,略為壓實。

 

 

包好後把多餘的粽葉剪掉。

 

綁好成串嘍!

 

水開後放入蒸鍋中以中火蒸一小時。

 

好吃健康的養生肉粽出爐嘍!

第一批做了六斤米,將近60顆,送人三串(一串10顆),我只吃了二顆就沒了。因為配料還有剩,前二天又做了第二批40顆,總算不遺憾!

 

 

散發著月桃清香的客家粄粽

 

客家粄粽就是粿粽,市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販售,實在是做的過程很耗時繁瑣。身為客家人,粄粽是我引以為傲的美食之一,每到端午,我享受著採月桃葉,做粄粽,與朋友分享的樂趣。繁瑣不會痛苦,也不覺厭煩,而是對兒時等待節慶的追憶,是甜蜜,也是喜樂。

 

去年也紀錄了一篇包客家粄粽 今年把做法重新整理,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傳承客家美食。

 

 

材料:

1. 月桃葉,請參照月桃花 ,我把採集和處理的過程介紹在此篇。

2. 內饀,請參照炒菜脯丁 — 好吃的粽子內饀 ,如何炒都詳細紀錄在這篇裡哦!去年我加包了鹵肉及香菇,今年未放也很讚。內饀豐富度可依個人喜好。

3. 粄皮。請恕我的堅持,做粄一定要自己磨米,絕不用糯米粉,在此僅介紹自己磨米的作法。糯米與蓬萊米的配比為1:2,洗淨泡水3-4小時後磨成米漿壓乾。做粄皮時一定要做〔粄母〕一起搓才會有彈性容易包,1-2斤粄大約做一個,粄比較乾就一斤一個,較溼就二斤一個,搓到Q而有彈性就可以開始包了!做〔粄母〕搓揉過程請參照包客家粄粽 。(搓外皮時要記得撒一點點鹽,讓外皮帶一點鹹味)

 

 

取一粄糰先搓圓,再做成碗狀,裝入二匙內饀包起來。

 

取一片月桃葉摺成漏斗形。

 

將包好饀料的粄裝入月桃葉的漏斗狀中。

 

與一般包粽子相同的方式包裹,包的時候邊包邊捏出粽子的形狀。

 

包好後用棉線綁成串。

綁好一串嘍!等著下鍋。雜貨舖的棉繩一串可綁20個,我將它分成10個一串,方便小家庭。
 

  

蒸粄粽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哦!一定要特別用心!

 

水開後將粄粽放入蒸籠裡以中火蒸40分鐘,蒸的過程要每5分鐘掀一次鍋蓋,以減低鍋內的壓力,使粄不會因高溫而過度膨脹失去Q度。

 

客家粄粽最佳的食用時間為起鍋放涼後,香Q的粄皮配上香氣逼人的炒菜脯丁內饀,把米食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難以抵擋其誘惑!

 

我通常一次不做太多,以二天內一次食用完畢為原則,粄類回鍋蒸後的Q度會略降,不建議冰後再蒸食。

 

 

 

體驗高鐵

 

2008.6.2 參觀完烏日酒廠,我與兒子沒跟老爺去參加獅子會的聯誼,就在烏日跳車搭高鐵回台北。我搭過日本新幹線及法國TGV子彈列車,就是還沒搭過台灣的高鐵,對我來說,這次搭高鐵可是一次新鮮的體驗之旅呢!

 

現代感十足的高鐵台中站。

下午5:12我進站準備買票。

想要預留一點時間拍拍照,我選擇17:52的直達車。

未滿11歲的兒子可以買半價的孩童票,只要350元吔!沒有預期這麼好康,還真是開心呢!母子倆花了1050元來趟體驗高鐵之旅!

 

這是高鐵台中站內的一角,寬闊舒適,有如機場大廳!

跟以前坐捷運一樣,插卡進站!

乘坐長長的電扶梯上到月台,月台上空無一人,可能前一班車剛離開!

 

我必須在2A月台等待,標示很清楚明確。

 

列車進站了!這不是我要搭的列車啦!

 

母子二人像極了觀光客,趕忙奔跑到列車頭,為的是在流線型的車頭邊留下鏡頭。喀嚓!喀嚓!我幫你照,你幫我照,二人各在此連拍了好幾張照片。快門按個不停,深怕還沒拍好列車開走了!

 

 

這班列車才是我們要搭的哦!線條很優美的列車吧!

兒子說:媽!不要再拍了啦!大家都上車了。

老媽我說:沒關係啦!還有這麼多人沒上,反正我們有位子呀!再拍一張上車前的照片做個紀念嘛!


 

看著窗外飛逝而過的景物有如走進時光隧道,快速平穩舒適,小寶貝一會兒就夢周公去了。

6:42準時回到台北,轉捷運返家,回到家7點正。

 

這趟旅程真是快呀!5:52台中上車,7:00就到家,一日生活圈不是夢!

 

 

 

再訪阿勃勒

 

大安森林公園中的阿勃勒開花了,按耐不住想去觀賞的慾望。背起相機,約女兒同行,深怕沒人與我分享這美景!

 

 

靠近信義路捷運站工地的旁邊開始出現零星的幾棵,再往新生南路方向走一會,哇!眼前是一整區的阿勃勒,正綻放一樹的鮮黃向大家招手呢!只是,公園裡熙來攘往,沒有幾個人發現她的熱情!

 

 

 

 

 

這裡的阿勃勒樹齡尚年輕,花朵不算茂密!

 

中間掛著二條黑黑的就是阿勃勒的果實,像不像臘腸?這就為什麼阿勃勒又叫臘腸樹的原因。

 

 

 

 

 

 

 

 

 

 

 

 

這裡是拍照的好地方,我幫女兒在這裡拍了很多美美照片哦!

 

 

 

 

 

 

突然,一下子出現了三四隻小松鼠在花間跳來跳去,可惜它移動的速度太快,拍了很多都不好看,只有它停在這裡吃果子才被我偷拍了幾張。

 

都市裡的人沒有自然觀察的習慣,美景當前視而不見的彼彼皆是,真是可惜!希望我的介紹能引起您探訪的慾望,邀您一起來大安森林公園賞阿勃勒!

 

炒菜脯丁 — 好吃的粽子內饀

 

這道又香又好吃的炒菜脯丁很有客家味,與米食非常搭配,可以用來包肉粽客家粄粽鼠麴草粿,或是帶便當配飯吃

 

材料:

1. 菜脯丁(一斤),洗淨泡水備用可以買現成剁碎的,若是大塊的蘿蔔乾可請肉攤協助以絞肉機絞碎。通常蘿蔔乾很鹹,可以取一小塊,嚼一下試鹹淡,若太鹹可泡水泡久一點,並多換幾次水去鹹味

2. 香菇(10-15朵),洗淨,使其變軟,用剪刀剪成丁備用。香菇最好使用本省產的,尤其是一些原住民鄉鎮產的野生香菇更棒。香菇不要泡水,先用水沖濕,過幾分鐘再洗,軟度就足够了

3. 蝦米(小半碗),洗淨泡水3-5分鐘備用。蝦米可選用較小的,若大的可略為刴一刴,挑選顏色不要太紅的比較好

4. 絞肉(0.5-1斤),請用黑豬肉

5. 油葱酥(二大湯匙),作法請參考油葱酥

以上材料沒有一定的配比,完全可依個人喜好添加

 

 

 

步驟一:香菇丁先放一小半匙鹽抓一抓,炒菜鍋中放一大湯匙的油,以中火先爆香香菇。

 

步驟二:香菇丁炒到香味出來,放入蝦米續炒。

 

步驟三:蝦米續炒1-2分鐘後放入絞肉。

 

步驟四:絞肉炒至表面熟了,散開了,再放入菜脯丁續炒。

步驟五:炒的中間若太乾可以加一點水來炒,才不會太乾。菜脯丁放入炒2-3分鐘後可陸續加入調味料:油葱酥、白胡椒粉、一點點鰹味素、一小匙糖。灑一點醬油,醬油的多寡可視鹹度而定,菜脯丁有鹹味,若試了鹹味不足再加醬油。喜歡有辣味者可以多放一點白胡椒粉。最後可加一小杯水後翻炒一下,蓋上鍋蓋,小火燜個3-5分鐘,開蓋後翻炒到合適的濕度即可。

 

大部份人都難以抗拒的香味,讚哦!

想不想來一碗白飯嚐嚐?

作法都在這裡了,試試看,保證讓你的家人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