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志工們到陽明山校外教學

2010.4.27 我與經典志工團的媽媽們相約,帶大家上陽明山瞧瞧教案提到的生態廊道,同時也帶領夥伴們認識植物,我希望透過引導,讓夥伴們發現探索植物的樂趣。因為認識,就會喜愛,喜愛就能珍愛。珍愛自然便會珍愛環境生態,才能還給後代乾淨的地球。有了喜愛自然生態的情感基礎,做環保、愛地球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天雖然天氣微雨,有點令人懊惱,但雨水洗禮後的大地更清新舒暢,別有風情。

我們自百拉卡人車分道入口起程,出發前,我先告訴大家如何認識植物。

認識植物跟認識人一樣。原本有些人我們不認識,但常遇到,你會想認識他;認識植物也一樣,常看到這種花,總會有股好奇心,想知道這種花的名字。或者,偶然遇到一種植物,它特殊的花或葉或果實會引起你的好奇,你會想知道它叫什麼名稱,就如同一個穿著打扮很特殊的人會引發你的好奇心一樣。

認識植物,就從好奇心開始。每次到郊外用心觀察一兩種植物,並用相機記錄起來,回家再查資料,培養自己的好奇心,當好奇的慾望被挑起,就會發現探索生態是一件有趣的事。

從格友那兒學來王陽明的一句話:「你的心中必需先有花,然後當你看到花,花的美麗才會在心中明白起來。」

我在當植物媒婆,誘發夥伴們把花放在心中。

除了我會介紹一些植物讓夥伴認識外,我請每人至少拍三種自己看對眼的植物回家查資料,進一步認識他們。

 

 

雖然我努力引導,事先也請大家先看我部落格裡二篇關於陽明山當令的野花分享,但是夥伴們心中的花沒有出現,我看得到的,他們還看不見。走了一會兒,忍不住問大家:「你們都沒看見花嗎?」

 


 

終於有人看到花向我求助了!它是含苞的金石榴,野牡丹科。我在探訪金山阿里磅瀑布 這篇裡有拍到它開花的樣子哦!

 

 

有人的好奇心被挑起後,大家的探索慾也逐一冒出來,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或詢問。大家都是都市人,平日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不多,沒有人帶領,還真不知從何切入了解呢!

 

 

有人發現步道邊都是這種植物,開著粉紅色的小花。我先問大家,你們覺得它的葉子像什麼?

這些媽媽們都應該讀過教科書中對中國地理的描述。於是,在思考一會兒後,有人聯想起「秋海棠」。

我才揭曉答案:這是水鴨腳秋海棠,喜歡陰涼潮濕的環境。

 

前行不久,路邊剛好有一「水鴨腳秋海棠」的解說牌,證實我所言為真:

本種係屬秋海棠科,是一種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肉質草本植物。喜生於遮蔽潮濕的林下或流水潑濺的石塊上,常成群聚生長。在莖節可長不定根並可靠其繁衍拓展。因葉形似鴨腳故名。

 

呵呵!我的解說處女秀總算有了好的開始!

 

 

結滿翅果的尖葉槭

 

 

經過一處石壁,上頭長滿好可愛的植物,像撐起一把把小傘,美麗極了!我被考倒了,這是什麼呀?我猜是苔蘚植物,不知是苔?是蘚?無從查起!

 

放大這些小傘,真是美麗又可愛!雖然我一時無法給大家解答,但是這個美麗的邂逅已勾起了某些夥伴探索植物的興趣。

(感謝植物達人cleyera指導,這些小傘屬苔蘚植物門苔綱地錢目地錢科,中文名稱叫:地錢,別名:巴骨龍、膿痂草、米海苔、地梭羅、龍眼草。)

 

 

牛乳榕,與榕樹同屬桑科植物,折斷任何部份都有乳汁。牛乳榕的果子是隱花果,成熟的紅果是小鳥最愛的食物。

 

 

前幾日在竹子山古道上遇到許多這種開著小黃花的樹,來到百拉卡又遇到,好奇心趨使,想知道它的名字。

 

 

感謝達人指導,這是馬鞭草科的臭黃荊,別名小葉魚臭木、臭娘子。

 

 

煙雨濛濛的天氣,濃濃的詩意與濕意!

 

 

濕意擋不住雀躍的心,一路我們還分享了墨點櫻桃、南國薊、東瀛珊湖、島田氏月桃、台灣馬藍……。每個人心中能裝的花不同,你問我答,能記多少就隨縁,我只希望勾起夥伴主動探索的慾望。

 

 

紅楠,又名豬腳楠,樟科。現在結滿翠綠色的果子,有時也掉了滿地帶著紅梗的綠果。

 

 

大戟科,野桐。

 

 

遠方的七星山,竹子湖的海芋,彷如披上一層薄紗,夢幻而美好!

夥伴在望遠鏡中投了十元,她說山下好美,我想她看到了美麗的海芋田,我瞧了一下,的確望遠鏡中的世界很不同。後來才知,她根本沒看到海,因為她心中裝著採海芋的阿伯,不是花!

 

日本女貞,滿樹花苞,真令人興奮!

 

 

台灣山菊,不屬於這個季節的花!

 

 

平緩的林間步道,綠意盎然,可以談笑,可以賞花木,不知夥伴們可感受到大自然的親切?

 

這是我今天特地提來與夥伴們分享的便當。

早上一提上車,大家都很好奇,想知道裡頭裝什麼?我說:「這是便當!」大家都一臉狐疑!

這個籃子是二年前去貴州旅行時,從苗族人家廚房讓購回來的。 這是他們的便當,通常用這個藍子提飯到田裡上工,保溫又環保。

今天我在裡頭裝了二十幾顆我親手做的鼠麴草粿來與大家結縁,分享古早味,也分享古早的環保生活哲學。我沒有用任何塑膠的東西,用月桃葉墊粿,也用月桃葉覆蓋,食物吃完,月桃葉丟棄後很快化做春泥,地球沒負擔。

 

 

茶科,柃木屬,細枝柃木。

 

 

拈花惹草的人速度緩慢,2.2公里走了二個小時,中午抵達鞍部氣象站對面的鞍部驛站餐廳用餐。

鞍部驛站,有放山雞,炒青菜。聽說雞是自己養的、菜是自己種的。

台北市北投區湖山里竹子湖110號 TEL:2861-7297

 

 

鈎柱毛茛

 

 

 

虎耳草科虎耳草,一堆別名裡有個叫金線釣芙蓉,前幾天才查到大還魂的別名叫金線釣烏龜、金線釣蛤蟆,真有趣吔! 

 

虎耳草的花真美!真像老虎耳或貓耳,難怪也有老虎耳及貓耳朵這樣的別名。


 

粗毛小米菊

 

蛇莓

 

午餐後回到遊客中心參觀野生動物穿越道路涵洞系統解說看板與即時監控系統,並欣賞「愛上草山」影片,之後循遊客中心旁的陽金公路人車分道往260公車總走。

 

 

 

墨點櫻桃的花

 

位於陽金公路邊的生態廊道誘導網,可以引導動物利用生態廊道過馬路。

 

 

接近生態廊道時,路邊會有標示牌,提醒開車人放慢車速,讓動物們安全通過,不驚擾牠們。

 

華八仙花謝結果了,要換狹瓣八仙上場嘍!

 

 

假赤楊的落花,我差一點以為是大葉溲疏。

 

滋潤的山徑植被豐富,放慢腳步可以欣賞到多樣的植物與昆蟲。

 

 

再次遇到生態廊道誘導網

 

 

把動物誘導到一個不起眼的涵洞入口,讓牠們循著地下通道過馬路。

 

 

這是生態廊道的另一頭,裡頭有攝影機、照像機等監控設備,可以記錄動物利用的情形。

 

動物有生態廊道,人也有屬於人可以安全穿越的地下廊道。

 

 

旅程要結束了,我們穿越地下廊道後,在出口大合照!

 

 

菊科的金腰箭舅,到處都看得到的雜草,沒有人注意到它!

 

 

回程的車上,夥伴們把剩餘的鼠麴草粿分享完畢,看著大家滿足的表情,我也很開心!

有些傳統的食物做起來雖然耗費時間,但在慢慢準備食材的過程中,具有深厚飲食文化之內涵,無形的收穫難以用金錢來衡量。

 

 

 

遇見蛾中之王 — 皇蛾

皇蛾,鱗翅目天蠶蛾科蛇頭蛾屬,全世界最大的蛾,展翅可達20-30公分。

 

 

 

跟我的手比一比,你就知道有多大隻了!

 

 

 

牠的翅面呈紅褐色,前後翅中央各有一個三角形無鱗粉的透明區域,周圍有黑色帶紋環繞。

 

 

 

前翅先端整個區域向外明顯地突伸,像是蛇頭,有恫嚇天敵的作用,因此皇蛾又叫蛇頭蛾。

牠的天敵有:蜥蜴、螞蟻、鳥類、蜘蛛、寄生蜂、虎頭蜂

 

 

 

皇蛾的身體有毛,與翅膀比較之下,顯得非常細小。

 

 

 

我拍的這隻應該是母皇蛾,因為牠的腹部較大。通常雄性皇蛾的體型與翅膀都比雌性的小,然而雄性的觸鬚卻比雌性的寬闊及稠密。

成蟲後的皇蛾口部器官會脫落,不能進食,牠們僅靠幼蟲時代吸取在體內的剩餘脂肪維持生命,大概一至兩星期後便會死去。 

皇蛾的生命任務只有繁衍下一代!

 

 

 

雌性皇蛾的性活動是被動的,牠會釋放強烈的性費洛蒙以吸引雄性皇蛾接近。雄性皇蛾的羽狀觸鬚擁有敏銳的化學物質接收系統,即使遠在數公里之外,只要迎著順風,牠就能感應雌性皇蛾所釋放的費洛蒙。

 

 

 

皇蛾普遍沒有穩定的飛行習性,因此雌性皇蛾並不會在破蛹後飛得太遠,牠們只會在附近觀察空氣的流動方向,找出一個滿意的棲身之所,以便傳播牠的費洛蒙。

交配後的雌性皇蛾每次生產一定數量的卵,每枚直徑僅2.5mm,牠會會把蛾卵藏於樹葉的陰暗面,待其孕育。約二周後,呈綠色的毛蟲出生,並盡情地啃食出生處的葉子。

 

 

這是我去年十月在龍潭石門山上拍到的皇蛾幼蟲,背部長有一列肌質的角刺,角刺上鋪著一層白色的蠟質。幼蟲約成長至12cm長的時候,便會開始在枯葉間結蛹。成蟲皇蛾約於四周後破蛹而出。

 

 

 

能在復興鄉三民村的產業道路邊遇見皇蛾,真的美妙的機縁!

若不是夥伴的車子卡到異物發出怪聲放慢車速,我就不可能發現牠。

 

 

 

真是令人開心的邂逅,我們趕快拿出相機拍照留影!

 

 

今天最大的收穫,遇見全世界最大的皇蛾。

 

 

 

 

探訪金山阿里磅瀑布

2010.4.25 往阿里磅瀑布的登山口在金山鄉兩湖村倒照湖47號民宅旁,我們把車停在民宅前路旁後啟程。

 

 

民宅旁水溝邊的葶藶,我差點以為是蔊菜。十字花科的葶藶嫩莖葉可供食用,也可供藥用,也是紋白蝶幼蟲的食草。

 

 

蓊鬱的山徑是竹子山古道,據說是古代先民的採筍古道,路徑明顯,不難走。

緩緩爬升的山徑生機昂然,濕潤的環境是水同木、菇婆芋、冷清草等植物生長的好地方,棵棵碩大肥美,欣欣向榮,看了心情都跟著舒暢了起來。

 

螢科的黑腹櫛角螢

 

九頭獅子草

 

 

在步道間尋花搜奇讓爬山行程變得豐富而有趣,專注於探索,忘卻了路程的艱辛勞頓,也忘卻了臉上的汗水。

 

 

這株藤蔓植物的葉子鮮綠吸引人,葉脈特殊明顯,很像金蓮花?

經查為防已科千金藤屬大還魂,別名:玉咲(ㄒㄧㄠˋ)葛藤、金線釣烏龜、金線釣蛤蟆。 好特別的名字,大還魂含毒性強,卻也是解毒的好藥材,或許如此,才叫大還魂。另外,叫金線釣烏龜、金線釣蛤蟆也令人好奇!烏龜和蛤蟆差很多吔!有趣!


 

 

七葉一支花的花期快結束了!

 

山徑邊一叢開著小白花的植物是什麼花呀?夥伴們見到不名知的花總是第一個喊我去看,從它的葉型、花型來看,我判斷是野牡丹科植物,先拍照記錄。

 

回家一查,果然是野牡丹科的金石榴,花瓣四瓣,邊縁有著淡淡的粉紅色,花絲黃色配合淡粉色的花藥,非常漂亮!

 

 

或許它跟野牡丹有幾分相似,只是花型大小及顏色不同,但葉形、花絲、花藥的彎曲都極為相像,讓小時候經常把野牡丹拿來扮家家酒的我很容易就辨識出來。

 

我在拍金石榴時,發生了一段插曲。我要拍前,夥伴拿著登山杖敲打旁邊的雜草,希望鏡頭清爽些。當他打完,我聞到一股淡淡的人蔘香氣。

咦!是什麼植物被打一打就有人蔘香?」我很好奇,拍完照也用登山杖打一打,有時有香氣,有時又沒有?!

換了另一叢金石榴。咦!怎麼又有人蔘香?」我以為遇上了何種稀有植物,正當說要po上網尋求達人解惑時,謎題終於揭曉,眾人皆捧腹。

原來夥伴不知何時口裡含了一顆人蔘糖,濃郁的香氣隨著他說話而四散,當我質疑時,他也不拆穿,讓我這個好奇寶寶存疑大半天!

 

歡聲、笑語、拈花、惹草,悠然而愜意的古道行。

 

 

約莫一個小時來到古道上知名的休憩點,「福德同」土地公廟。

 

「福德同」取名自福德同佛」,並不是工匠雕刻「福德祠」的筆誤。土地公廟門上的對聯是: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

 

 

續行的山徑在福德同右側,一小段徒坡上行後,進入平緩的密林間。穿行在豐富多樣植被的山徑,強烈的探索慾油然而生,期待著與花草相遇的喜悅。

 

 

狹瓣八仙,濃濃的花香是難聞的腐臭味,每次經過都要快步閃開,有够難聞,但是昆蟲卻很愛它。

花期在5-7月,白色部份的是花序外圍無性花的花萼變形而成的苞片,不是花哦!真正的花是小小黃色的,毫不起眼,所以要用誇大的苞片來招蜂引蝶。

 

好奇特的植物,只有一片葉子。拍的當時認為是八角蓮,回來查後不敢確認,經達人證實,的確是八角蓮。

 

腐木上密密麻麻的菌菇

 

 

稜線岔路口,阿里磅瀑布往左。

 

 

這一路很多墨點櫻桃,三五步就能遇到一棵,大棵小棵都有。葉片尖端的長尾狀,有利於在多雨的環境中排水。

現學現賣,取一片葉子搓揉後給大家聞聞看。哇!肚子咕咕叫的我們,每人頭上頓時冒出一杯熱氣蒸騰的杏仁茶! 墨點櫻桃的特徵,葉子搓揉後會有濃郁的杏仁味。

 

這條山徑雖時有上下,但高差不大,平緩好走,很適合拈花惹草。

 

 

野牡丹科的肉穗野牡丹

 

 

哇!這麼深山裡也有茶樹,可見這兒以前是先民活動的範圍。在古道旁遇見茶樹、香果樹、含笑花、桂花……等先民的農作或庭園植物,總叫人禁不住遙想當年,濃濃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薄葉風藤,居然是胡椒科植物,有沒有胡椒味啊?下次來聞聞看!

 

11:30抵達觀瀑平台空地,眺望遠方懸崖峭壁上的阿里磅瀑布,分段直瀉而下,宛如玉帶懸掛於兩山間。

最右方的樹幹上有人掛著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阿里磅瀑布或許不如廬山瀑布,但由高崖峭壁直沖而下的磅礡氣勢,唯有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意境最能展現,真是感恩心思細膩的山友留下如此貼切的詩句。

 

 

燈蛾科縁點苔蛾

馬兜鈴,久聞其名,它是鳳蝶類蝴蝶幼蟲的最愛,只是一直無縁與它在野外相遇。今天在山中相見,我有如遇見老朋友般驚喜,大叫:「啊!馬兜鈴!」

 
 

馬兜鈴的花真特別,外形好像一隻薩克斯風,也像五線譜上的音符。這朵花尚未開,不然喇叭口應該是紫褐色的圓形舌片,可以吸引昆蟲來覓食傳播花粉。

 

 

原始的山徑滿眼綠意,樹、草、石頭,所見無不是綠色的,不由自主地大口呼吸,享受最純淨的空氣與芬多精!

 

接近瀑布的山徑佈滿許多大石塊,深綠的顏色看起很濕滑,走起來步步為營。

 

 

 

山坡上的山蘇正冒新芽,這是大自然賜給人們最天然的美味。夥伴爬上山坡採集,為今日的午餐加菜。

 

 

12:15抵達阿里磅瀑布,嘩啦啦的溪水自瀑布流過來,無比清澈。

 

 

以清泉煮麵、泡咖啡,享受大自然裡最天然純淨的水質,每個人都吃得眉開眼笑。勞頓後坐擁山林填飽肚子,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阿里磅瀑布,高約30-40公尺,氣勢磅礡,為陽明山第一大瀑布,照片中所見只是其中的一段而已。

 

 

回程遇到幾次大花羊耳蒜,拿出放大鏡觀察。哇!放大鏡裡的世界,花朵更美了!

滿樹小白花的虎耳草科小花鼠刺

 

 

回程或許不再尋花搜奇,感覺路程特別遙遠!

 

 

沒拍很清楚,不知是哪種石龍子。

 

 

島田氏月桃

 

 

4:30回到倒照湖47號民宅旁的水圳,清澈的水流剛好可以洗雨鞋。

 

就在停車處準備打道回府的同時,接到北二高大走山的訊息,不可思議的是天氣晴朗,為何走山?

好好的一座山被硬截成三段,高速公路的興建破壞了大自然原有的平衡與支撐,如今老天爺只想把它恢復原狀,一切只是回復到最初而已。我們能不能想清楚,天災出自人禍,人禍縁自人心,地球環境已經失衡了,追求文明進步的腳步該停止了,唯有回歸敬天愛地的思維,才能與天地共存榮。

 

 

5:30經過陽金公路上的海芋園,被大片優雅的海芋所吸引,特別停車欣賞。

 

 

手抱海芋的是海芋園的老闆娘,真是歹勢!參觀大半天沒買一朵花,還讓妳送了一支明日葉的葉子。

 

 

明日葉開花了

 

 

 

世界文化遺產 — 山東曲阜孔林

位於山東曲阜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久,面積最大的墓園,已經延續了2340多年。歷代以來,隨著孔子的地位提升,孔林的規模也日益擴大,不斷地重修、增建至今,面積已達2平方公里。

 

 

 

孔林神道長達1266米,檜柏蒼翠,夾道林立。

 

 

歷經風霜的枝幹,蒼勁有力,彷如龍爪,多為宋、元時期所植。

長長的神道


 

神道二旁已經很商業化,店舖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失去了長長神道讓人醞釀恭敬之心的用意。

 

 

神道的盡頭是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

 

 

如果腳力比較差,進了孔林大門可以選擇搭電瓶車遊覽,每人10元,只要20分鐘即可遊完。

 

我選擇用走的,又是一段長長的一段路。

 

 

路旁蒼勁挺拔的古柏

 

二林門,一座城堡式的建築,又稱觀樓」。從這裡起,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

 

 

 

 

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我到訪的時間是2010.1.23 ,零下的氣溫讓河水凍結了。

 

 

通過洙水河上的洙水橋

 

洙水橋北不遠處是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

 

 

 

殿前的文豹和角端等石獸

享殿前的翁仲、望柱。

 

 

子貢親手栽植的楷樹遺跡

 

 

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做駐蹕亭」。

 

沂國述聖公」是孔子的孫子孔伋,他的墓在孔子墓的前方。

 

泗水侯」是孔子的兒子孔鯉,他的墓在孔子墓的東邊。


 

大成至聖文宣王」墓即為孔子之墓,封土高6公尺,看似一隆起的馬背,俗稱馬封」,是一種特殊尊貴的築墓形式。

孔子墓東是其子孔鯉之墓,南邊為其孫孔伋之墓,此種墓地佈局在古代稱之為攜子抱孫」。

 

 

仔細看孔子之墓碑上有裂紋,這是文化大革命遭破壞的痕跡。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將第七十六代衍聖公掘墳開棺,暴屍於野,以至於第七十七代衍聖公孔德成先生(在台灣)發誓不再踏入大陸一步!

 

 

子貢廬墓處

孔子死後,弟子們為孔子守墓三年,唯有子貢哀思未盡,又再守孝三年。後人為紀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

 

子貢廬墓處就在孔子墓的旁邊

 

 

遠代諸墓望祭之壇

此為祭祀孔氏遠代各支宗親及孔氏無嗣諸墓的地方。祭壇始設年代不詳,壇前有明永樂21年立林中無嗣宗親神主碑」。壇前遠代諸墓望祭之壇碑」當為清康熙23年(1684年)所立。

 

 

孔林中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孔林內有柏、檜、柞、榆等名貴古木數十種,共二萬餘株。

 

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外,林內尚有明清書法名家親筆題寫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碑林。

 

 

 

 

在山東,處處都有攤子在賣這種紅肉綠皮的蘿蔔,就像我們這兒賣西瓜一樣普遍。他們不斷吆喝要我們買,大娘說跟梨子一樣脆一樣好吃,我要了一小塊試吃,就跟白蘿蔔差不多,比較紮實不辛辣,不過,我不習慣生啃蘿蔔,還是看看就好。

 

相關行程:

世界文化遺產 — 山東曲阜孔府

世界文化遺產 — 山東曲阜孔廟

 

 

 

 

七星山夢幻湖拈花惹草趣

2010.4.21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原本就與夥伴們相約出外踏青,又看到植物達人格友留言相邀到陽明山冷水坑一帶賞花,雀躍的心飛揚無比,那就大家一起拈花惹草去吧!

 

 

和煦的春陽,飛揚的心,我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期待著與每一株植物相遇的喜悅,不管是老朋友或新朋友。

 

 

上圖的如意草與下圖的台北蓳菜都不算是新朋友了,它們都是蓳菜家族的成員,相似的長相常讓我對著它們瞧半天不敢叫出名字,深怕自己錯認,今天有達人指點,終於豁然開朗了!

以下整理只是我個人簡易分辨的觀察法,其實還有許多不同點,下次再帶放大鏡給它仔細瞧。

如意草,具走莖。葉子基部闊心形,葉面比較光滑。花比較小,基瓣先端凹。

台北蓳菜,具走莖,密生蓮座狀葉。葉基部心形,葉面有毛。花較大,基瓣先端尖。

 

 

 

 

名稱跟外型難以連結的植物,很快就把它的名字忘了!(山茶科,柃木屬,賽柃木)

放慢腳步仔細觀察,山徑上的探索樂趣無窮。

 

麗紋石龍子探頭出來跟我們打招呼!

 

 

島田氏澤蘭,日人島田彌市1923年在新竹十八尖山發現,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陽明山大屯山主峰下最多,臺灣東部少見,西南部及南部還未有採集的記錄,是分布局限的植物。

島田氏澤蘭與田代氏澤蘭外表幾乎無異,差別在島田氏澤蘭的葉背具有圓珠狀的腺點,田代氏澤蘭無,但需要放大鏡才能觀察到。比較簡易的分辨法是,島田氏澤蘭的葉柄近無柄或短柄,可以容易與田代氏澤蘭區別。

 

 

臺灣天南星,跟長行天南星很像,要翻開佛焰苞,看它的花序才能分辨。

 

 

花序軸末端變細的,就是臺灣天南星。

 

 

翻開這株的佛焰苞,花序軸末端粗粗大大的,是長行天南星。

嘿嘿!夥伴們戲稱說,要會分辨臺灣天南星與長行天南星,要先學會掀裙子!

 

長行天南星

 

 

玄蔘科的台北水苦賈,又叫阿拉伯婆婆納,特殊的名字與美麗的花,讓我很容易記得她!

 

 

最近常遇到它的南國薊

用放大鏡觀看南國薊的筒狀花,超級美麗,讓我驚嘆連連!

 

 

 

樹上來了一隻攀木蜥蜴,超級可愛!

 

 

我們七嘴八舌地討論牠是男生還是女生?會做伏地挺身的是男生哦!

聽我們這麼一說,牠馬上從樹上跳下來,做幾個伏地挺身以證明自己的性別!

 

變葉懸鉤子,因為它的葉子不是每片都相同,是有變化的哦!從狹狀等腰三角形至三裂都有。

 

 

木犀科,女貞屬,日本女貞,已經含苞嘍!

 

 

日本女貞的葉對生,革質,光滑,葉背灰白,葉脈不明顯。

 

這株是刀傷草。刀傷草、黃鵪菜、兔兒菜,猛然一看,簡直就是三胞胎!但仔細看,她們還是各有特色。刀傷草的葉子是革質,不同於黃鵪菜的紙質。下回再把她們一起找來做比較!

 

風輪菜,有夥伴說她跟夏枯草很像,我倒是一眼可看出她們很不同。不過,風輪菜的確有個別稱叫小本夏枯草。

 

 

杜鵑花科的南燭,花苞已冒出,再二週有花可賞嘍!

薔薇科梅屬的墨點櫻桃,她的葉背有黑色腺點,不難認得,更特別的是,把它的葉子搓揉後,有一股濃郁的杏仁香味。

 

 

坐在神秘浪漫的夢幻湖畔,吹著徐徐涼風,聽著各種蛙鳴,輕鬆而喜悅!

 

夢幻湖中的台灣水韭(淺錄色者),是極為稀有濱臨絕種的保育類植物,是台灣特有種,而且只有夢幻湖才有。

 

 

走在步道上遠眺青山綠野,吸著大地的芳香,賞著花草,享受著與夥伴們交流的喜悅,暢快無比!

 

從步道上眺望冷水坑與附近群山,視野遼闊。

 

 

狹瓣八仙的花期比華八仙晚了些,現在也正含苞呢!

 

 

這一帶的山寶鐸花真多啊!密密麻麻地長在林下,可惜花期已過。

 

寬敞的涼亭,在此可以坐擁青山,享受在綠意懷抱中的舒暢。

 

 

以前我只認得禺毛茛,經過達人指點,才認識步道二邊遍地的鉤柱毛茛。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鉤柱毛茛的植株比較光滑,沒有細毛。

 

 

最重要的,拿出放大鏡瞧瞧,哇!鉤柱毛茛的聚合果末端有倒鉤吔!好明顯的特徵喔!

 


 

熟到不行的老朋友,紫花酢漿草,偶爾也為她寫真,讓她露露臉!


 

裡白鼠麴草,植株形態跟鼠麴草類似,但葉表比較綠而光滑。

 

之所以叫裡白鼠麴草,很重要的特徵,它的葉背看起來白白的。

我們常見到植物名稱前面有裡白二字的,翻開這種植物的葉背,常呈現比葉面白的顏色。比如裡白忍冬、裡白刺葱、裡白鼠麴草………….十分有趣!

 

 

睫穗蓼,記得小時候的菜園邊、池塘邊、竹園邊……到處都是她的踪影,也許太常出現在身邊,長得又平凡,從來沒有想到要去好好認識這個老朋友。
 

 

 

悠遊在山間步道半天餘,與達人短短的相遇與互動,有種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雖然所要學習的仍然很多,但偶爾關鍵點得到提示,那種豁然明瞭的暢快,內心真是無比的喜悅與感動。感恩今日的相會與指導,在山間共遊共學的快樂,永難忘懷!

 

 

無法拍照記錄的新竹五指山之行

2010.4.18 台北下雨,車開到關西後雨停了,很感謝夥伴有先見之明,選擇到新竹爬五指山。我們把車停在五指山下的玉皇宮前,從盤古廟左側的涼亭起登。

 

登山口路邊的巴西水竹葉開得真美麗,不過,它是外來客哦!

 

從這裡起登,上行的山徑十分陡峭而原始,沿途都是茂盛的濶葉樓梯草與冷清草,林木高大,好幾株要二人合抱的九芎令人印象深刻,濕潤的環境讓人彷如闖入亞馬遜森林般。安全還是最重要,收起相機,沒為這段艱險路留下記錄。

前一夜的雨讓原本就不常有山客走的山徑顯得更是濕滑,長滿青苔的大石與被雜草掩蓋的山徑令人心生畏懼。想起先前被螞蝗咬的經驗,不由得打起寒顫,不時撩起褲腳檢查。

 

 

徒直的山徑讓我很快就汗流滿面,有時還得費勁蹬上高高落差的階梯,只能輕嘆自己腿短,爬得費勁又費力,辛苦無比。但是,見到山徑上掛了許多長青登山會的布條,我們還屬青壯組的,怎可打退堂鼓,再辛苦也得咬牙撐過。

夥伴賴桑或許有負面思考的特質,一路嘀咕路難行,卻也紮紮實實地隨著大家的步調一路往上爬。

路險,山徒,人怨,汗流,霧來,雨落……………..

 

 

待我們努力爬上鞍部,心中才燃起一股美麗浪漫的迷霧情懷,雨水開始滴滴答答地落下。原本要取出相機的,只好縮手,改拿出雨傘。鞍部上一大票來自台南的登山隊伍正在午餐,無情的雨讓大家有點措手不及,破壞了山頂愜意的用餐。我們原想去中指的,也只好作罷,改往食指方向走。

記得一年多前來五指山也遇到下雨天,好像跟這裡很無縁,一直無法好好享受這兒的山徑。雨下個不停,眼睛還是不忘搜索路邊的植物,可惜不便拍照記錄,只能一路感嘆,天公不作美。尤其經過一處大片桂竹林,竹林下有許多芳線柱蘭、大花羊耳蒜、萬兩金………,叫我好興奮,林下一定還有許多值得找尋觀察的植物。遇上不佳的天候,只能忘花興嘆,照片一張也沒留,留下的是些許遺憾,成為下次再訪的動力。

 

 

 

我們順著食指、拇指方向,回到竹林禪寺煮食午餐。

 

 

 

熱騰騰的蔬菜麵與香煎鹹豬肉,是耗費體能後最佳的犒賞,讓口腹在這山林間得到最大的滿足。不過,今日少了美酒的搭配,總覺味道就是差一點。

 

 

雖然天候欠佳,但走入山林看見大自然豐富活躍的脈動,就能讓我們歡欣不已。尤其又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在一起叨絮,管它棚外細雨紛飛,內心總是洋溢著滿滿的歡愉!

 

 

相關行程:穿梭在雲霧飄渺的夢境中 — 新竹縣五峰鄉

 

 

 

世界文化遺產 — 山東曲阜孔廟

2010.1.23 我在山東曲阜先參觀過孔府後,順著旁邊的巷道來到孔廟入口。

孔廟是祭祠春秋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廟宇。孔子殁後,魯哀公將他的三間故宅改為廟。東漢末的公元153年開始由朝廷為孔子建廟,以後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廟進行修建和擴建,至明中葉擴展成現在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孔廟於1994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建築仿皇宮之制,前後九進落院,貫穿於南北中軸線上,南北長1.3公里,占地327.5畝。

 

這裡是正南門,古時只有皇帝及欽差大臣來曲阜祭孔,才打開此門。厚重的城門上的「萬仭宮牆」四字是清乾隆皇帝所書,城牆前面環繞著護城河。

 

仰聖門

 

明嘉靖年間所建的「金聲玉振坊」,是進孔廟的起點,坊名來自於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以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如同奏樂,以金鍾發聲,以玉磬收韻,集眾音之大成一樣。

 

 

「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古代傳說欞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萬有國家人才輩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時,首先祭欞星,祭祀孔子規格也如同祭天。欞星門建於清乾隆年間。

 

 

「太和元氣」是贊譽孔子的學術思想如同太空天體,循環往復,永恒長存。建於明嘉靖年間,三間四柱石坊。

 

 

至聖廟坊,明代建築,漢白玉三間四柱坊,原名「宣聖廟坊」,清雍正七年為今名。

 

聖時門,形同城門,有三間門洞,前後石陛禦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龍戲珠,圖中的遊龍翻江倒海,噴雲吐霧,氣勢不凡。聖時門建於明代,檐斗拱,頂為綠琉璃瓦。現在是孔廟的售票口。

 

 

孔廟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二代完成的,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築群(故宮、避暑山莊)之一。

孔廟的建築群貫穿在南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中路從金聲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要穿越欞星門、太和元氣坊、聖時門、璧水橋。進大中門後,再經奎文閣、十三碑亭、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到最後的聖跡殿。

 

 

璧水橋,一水橫穿,三橋縱跨,環水有玲瓏石欄雕刻,因水壅繞如璧,故名「璧水」,橋因水而名,故日「璧水橋」,建於1445年。

 

弘道門,孔廟的第三道大門。始建於明洪武十年 (1377年),是當時的孔廟大門。

 

穿過弘道門後的景緻

 

 

「大中門」是第四道大門,始建於金大定年間,宋以前是孔廟的第一道大門,後經明弘治時擴建,今門係清代所建。

 

 

 

五間三門,原名「中和門」,後改為「大中門」,清乾隆皇帝御書門匾。

 

 

 

同文門,孔廟的第五道大門,始建於北宋初期,係當時孔廟的大門。清初名「參同門」,雍正八年世宗欽命為「同文門」,乾隆題寫門匾。

有沒有發現,幾乎每個朝代比較盛時的皇帝都擴建孔廟,留下自己的政績,孔廟大門也不斷往外擴,長長的神道,讓人們以恭敬與虔誠的心走進孔廟。

 

 

金碑亭,為孔廟中最早的古建築。

 

 

成化碑,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廟碑。明成化四年(1468年)立。碑高6.2米。龜趺高1.25米。碑文為憲宗朱見深御製,字楷書,書體嚴謹,端莊。為世人所稱道,是明代名碑之一。

奎文閣,始建於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擴建時改名「奎文閣」,清乾隆皇帝重新題匾額。


 

十三碑亭與古柏

 

 

孔廟裡處處古柏林立,歷經歲月風霜,依舊挺蒼勁挺拔。

 

孔廟中的碑林,規模僅次於西安碑林。

 

蒼勁的古柏與古建築,一起走過悠悠歷史長河。

 

 

十三碑亭


 

注意看屋檐!一個飛檐直插另一個飛檐的心窩,另一飛檐又橫刺別的飛檐的肩夾,亳不示弱,這是「勾心」!

 

 

檐與檐緊咬,像雄雞相對啄互不相讓,這便是「鬥角」!

 

 

 

勾心鬥角,縁自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是形容建築的結構錯綜精密,工匠們充分利用傳統「勾心、斗角」的建築手法,巧妙地解決建築結構空間的問題。發展到現在,被比喻為人與人間各用心機明爭暗鬥。

大家到孔廟都必看的,十三碑亭的「勾心、斗角」建築手法。

 

 

大成門在十三碑亭北,五門並列,居中一門名「大成門」。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贊頌孔子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位於大成門內石階東側的「先師手植檜」,古檜挺拔高聳,樹冠如蓋。據記載,古檜原為孔子親手所植,幾經枯榮毀於火災。今存檜樹為清雍正十年(1732年)於古樹桩下復生的新枝長成的。樹東有明人楊光訓先師手植檜刻文石碑。先師手植檜被人們視為孔子思想和孔子後裔興衰的象徵,倍受敬仰。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孔子在此向72弟子傳授「六藝」。

大成殿,孔廟內宮殿式主體建築,也是孔廟的核心。唐代稱「文宣殿」,為五間。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時,移現址並擴為七間。宋崇寧三年,徽宗趙售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重建,九脊重檐,黃瓦覆頂,多式斗,雕樑畫棟,斗八藻井飾以金龍和璽彩圖,雙重飛檐正中豎匾上刻清雍皇帝御書「大成殿」三個貼金大字。殿高24.8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為全廟最高建築,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

 

 

檐柱,是曲阜建築的一個特點,而大成殿的石檐柱有代表性。殿周28根獨石雕成的擎檐柱高達6米,直徑0.8米,下飾蓮花柱礎。左、右、後檐下18根石柱,皆為八菱形水磨淺雕團龍,每柱雕龍72條。前檐10柱,為深浮雕雙龍戲珠,襯以波濤,綴以山石。10根龍柱兩兩相對,造型精美,雕刻剔透,為域內罕見。

據說,清乾隆皇帝來曲阜祭孔時,石柱均用紅綾包裹,不敢讓皇帝看到,恐怕皇帝會因其超過皇宮而怪罪。

 

 

東廡是大成殿的左廂房,是奉祀孔子重要弟子與宣揚儒家思想有成之先儒的地方。

 

 

崇聖祠,始建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當時為家廟。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皆為王爵,更名為「崇聖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

 

 

詩禮堂是紀念孔子教兒子孔鯉學詩禮的地方。

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裡見兒子孔鯉從身邊走過,問:「你學詩了沒有?」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即不學習「詩經」是無法同人交談的。於是,孔鯉回去後認真地學習「詩經」。

隔了一段時間,孔子又問孔鯉:「你學禮了沒有?」孔鯉回答說還沒有。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即不學禮是難於立身做人的。孔鯉又認真地學習「禮記」。

孔子教子學詩學禮的故事,歷來被傳為美談,其後裔自稱「詩禮世家」。

 

詩禮堂內景

 

 

乾隆皇帝親自題詩讚頌

 

 

孔子的畫像,據說孔子長得其貌不揚,我們看到的孔子像大多是美化後的樣子。

 

詩禮堂院內有一株唐槐和二棵銀杏樹,雖歷經千載,仍枝葉茂密,尤其偏西那株雌銀杏,據說至今仍結實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詩禮銀杏」即來源於此。

 

 

孔宅故井位於詩禮堂後,因是孔子當年用的水井,所以歷來被稱作「聖水」。

 

 

清乾隆皇帝祭孔時曾勺水拜師,在井西側建「飲水拜師」的涼亭,內立「故宅井贊」碑一塊。

 

 

參觀完孔廟,出口在十三碑亭旁,出去就是孔府大門口。

 

 

 

 

登汐止學頭坡山接內溝山登山步到回翠湖

汐止內溝山親山步道在汐止與東湖交界處,步道縱橫山區,可以有多種爬山組合。2010.4.7 我自汐止金龍湖往翠湖的路邊起登學頭坡山,登山口就在水蓮山莊對面。


 

登山口

 

 

長而直的枕木步道舖設在林間,走起來舒適宜人。

 

 

春天的羊奶頭嫩葉新綠,看起來朝氣十足。

 

步道邊的山棕就快開花了,它濃郁的花香令人印象深刻,十幾公尺遠就可以聞得到。只能遠遠的聞香,走進就覺得香得太超過了!

 

感覺很熟悉的藤蔓,怎麼想不起它?(木通科,野木瓜屬,石月。感謝格友cleyera的指導)

 

從登山口至學頭坡山頂,輕鬆賞花蒔草走了20分鐘。學頭坡山,海拔95公尺,又名白鷺鸞山或白鷺山,位於汐止湖光里。

 

 

再往前走,發現汐止伯爵山莊就在右手邊,一大片住宅真驚人!而且這座山已經被挖去半邊,形成稜線的一邊就是斷崖,有點恐怖!

 

 

山徑離開斷崖進入林間,春雨的滋潤後,更顯蓊鬱翠綠。

 

不知不覺油桐花開了,滿地美麗的落花為山徑添浪漫!


 

雨打落花無情,落花又何奈?落花非無情,化作春泥更護花!

 

 

 

比較像菊科斑鳩菊屬的過山龍,可是,怎麼花沒有帶紫色?(感謝格友cleyera的指導,原來花期已過,已進入結果期了!)

 

 

有著美麗幾何圖型的蕨類嫩葉

 

步道邊豐富多樣的植物,真是自然尋奇的好地方!

 

 

台北玉葉金花

 

 

我對昆蟲了解不多,但遇見了還是幫它留影。(感謝格友菊子告知,此為燈蛾科的巨網苔蛾。)

又經過一處被挖掉半邊山的稜線,坡邊已人工覆蓋水泥,防止坍塌。


 

人工水泥邊坡上有月見草?是不是隨著海沙被搬遷到這裡?

 

 

我喜歡杜虹花毛絨絨一團的花朵,高貴的紫色很迷人,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上週來爬山,奧氏虎皮楠的花還是綠色的,隔一週就變成紅色的了。

 

這是我最懷念的樹之一,小時候家裡的茶園旁就有不少,爸爸用客語告訴我,這是狗屎烏,我永遠只記得這個名字。最近一兩年開始喜歡探索植物,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叫灰木,而狗屎烏是它眾多別名之一。

灰木開花有一股淡淡迷人的香氣,一陣風帶著清香飄來,深深吸一口,童年的茶園,爸爸的身影,小時候的家園景象,所有的感覺自腦海湧現出來…….  灰木的香氣有太多太多童年的回憶,我永遠都忘不了!走在山裡,山徑附近只要有小小一棵灰木開花都逃不過我的鼻子,灰木花香太迷人!太懷念了!

這一天風很大,我站在灰木前一直叫:不要動!不要動!風不理我,儘自地把灰木吹得搖頭晃腦,連拍了十幾張,成功不到三張,我只好把美好的記憶繼續放心底。

 

 

悠閒的午後,山中無人,多了幾分寧靜享受與花的對語。

 

 

好特別的樹,開著綠色壺形的花!(杜英科,杜英屬,薯豆。感謝格友cleyera的指導)

 

這條步道直行可以通往老鷲尖山,中途也有許多岔路可以下山往翠湖,要走多遠,任君選擇。


 

這段枕木階梯看不到盡頭,頗長的上山路,足以爬得氣喘噓噓,汗流浹背。

 

 

 

高聳的岩石矗立在斷崖之上,迎著呼嘯的東北季風,有點蕭瑟與恐怖!

 

山崖上的桃金孃正含苞,期待她美麗桃紅色的花朵!

 

山崖上另一種樹,待查。(桃金孃科,赤楠屬,小葉赤楠。感謝格友cleyera的指導)

 

 

欣賞過山崖上的花,開始拉繩索下山。

 

 

再度與守城滿山紅相遇在路邊,花期就要結束了!


 

下到半山腰回望先前自己就待在如此徒直的峭壁上,想起來有點嚇人!

 

 

續行接上內湖老噟尖、翠湖、內溝山環形走一圈 走過的下山路。

 

回到翠湖天色已昏暗,翠湖無人,靜謐的山坳裡只有蟲鳴鳥叫,艷紅的孤挺花美麗綻放,這樣的寧靜悠閒,只需短短路程就能享有,台北人真幸福!

 

 

搭乘「環島之星」觀光列車,發現後山生態之美(下) — 瓦拉米步道

 

易遊網招待搭乘「環島之星」觀光列車車票,我選擇二日遊,第二天去走位於卓溪鄉的瓦拉米步道。

「瓦拉米步道」屬於玉山國家公園管轄範圍,是日治時期八通關越嶺古道東段的一部份,全長13.6公里。

「瓦拉米」是布農族語,意思是蕨類植物。由此想見,這一路必定是各種蕨類或植物生長茂盛,令人期待!

 

 

油桐落花舖滿地,小草嫩芽長路邊。微微山風,沁涼空氣,走在步道上無限愜意!

 


 

山風,在日據時期有一日警駐在所,1920年設置,1944年撤廢,現在只剩一景觀平台在步道左邊。此地原有布農族阿桑魯崙社居住,八通關越嶺道完工後,日人才改稱「山風」。

 

 

 

山風一號吊橋跨越在萬仞絕壑之上,考驗著旅人的膽識。

 

 

在吊橋上望向二山間的谷壑,只見涓細的溪流宛如一縷白絲垂掛山間,不由心生山高水深的壯濶感。

 

 

 

山風一號吊橋邊的山黃麻與銳葉牽牛

翠綠的楓香洋溢著濃濃的春天朝氣,有它的相伴,行旅的心情青春飛揚!

 

 

滿地剛飄落的新鮮桐花,為步道憑添幾許浪漫情懷,走過真不忍踩踏。

 

 

步道沿途都有里程標示,每500公尺設置一處,分別標示距離瓦拉米及登山口的距離。步道前段寬敞平緩,老少咸宜,適合全家到此親近大自然。

 

 

熊出沒注意! 不是啦!右邊有一階梯可以下去觀賞山風瀑布,告示牌敬告遊客:下至觀瀑平台,勿離開欄杆範圍,以免發生危險。

 

 

步道邊不少島田氏澤蘭,它是蝴蝶最愛的蜜源植物之一,處處彩蝶舞。

 

快到山風瀑布了,遠眺瀑布有如一縷白絹垂掛而下。

 

 

山風二號吊橋

 

 

源自大里仙山的山風瀑布在山風二號吊橋旁,自高處傾瀉而下,經過吊橋,一股涼意迎面拂來,舒暢無比。

 

 

山風橋邊這種木質藤蔓開滿了小白花,花心帶點黃色,花瓣很特別,質感有點像絲布,不知是什麼花?

感謝格友蘇sir給我解惑,這種花瓣像絲質,花瓣縁有如撕裂材質的花叫猿尾藤。

 

在山風吊橋附近,遇到一位女士帶了二位來自澳洲的年青人,原來他們是初識,女士見外賓騎腳踏車至登山口而未走步道,深感可惜,主動帶他們來走,希望他們看見美麗的瓦拉米。

我好感動這位女士的溫情,她如此熱情款待客人,相信在外國遊客心目中,台灣除了有美麗的山水,還有暖暖的人情味,這就是最棒的國民外交。

 

瓦拉米步道平緩幽靜,生態豐富。蝴蝶在花草間飛舞,大冠鷲在頭頂上盤旋,台灣彌猴在山壁上跳躍把風,活潑和諧的大自然脈動熱鬧地在身旁上演著。

 

異葉珍珠菜

 

這種小藍花只有0.5mm大,但是很美麗,她是誰?格友蘇sir說她是細纍子草,很像,只是有人拍到的葉子很小,白花。可是,我看到的葉子至少都2-3公分以上長度,全部只有藍色小花吔!

 

 

 

台灣及己又叫四葉蓮,金粟蘭科,是瓦拉米步道數量較多的植物之一,四片葉子間垂掛著串串小花,美麗的造型引人注目。

 

 

水芹菜、山芹菜長滿步道邊,來這裡登山煮麵不愁沒青菜!

數大便是美,紫花霍香薊帶你走一段浪漫的路程!

 

這裡也有石板菜?查了圖鑑感覺比較像星果佛甲草。(感謝達人解惑,是星果佛甲草。)

 

 

步道在高山深壑間沿著溪谷前行,時而開闊,時而在林蔭間。

有時步道就在陡直的山壁邊,山壁上長滿了各種蕨類,難怪瓦拉米的布農族語是蕨類植物,好棒的一條蕨之道啊!

 

 

路邊的小薊

 

 

除了自我探索植物,步道旁也有不少解說牌可以得到即時的答案。

 

山壁上的草綠色苔蘚真美麗,摸起來好像長毛地毯般柔軟舒適。

 

 

 

鑲崁在山壁上的步道,宛如腰帶蜿蜒在群山峻嶺間。

連綿的山脈,山高水長,路也漫長。

哪種油點草?沒開花我分不出來吔!

 

台灣寶鐸花,不知是不是這裡的花期結束了?一路只看到一朵花。

 

雖然步道上好幾處斷崖的警告標示,但是路程一點也沒錐麓古道驚險。

 

山徑邊紅色的嫩芽有如嬰兒初生的臉龐,紅潤粉嫩!

 

 

看起來是二種不同的楠木,但我不知如何分辨!


 

山路上很多這種植物,是不是薄葉艾納香呢?

 

迎面來了一位重裝的帥哥,他穿越過八通關越嶺道,已經走了第5天了,真是佩服啊!

 

台灣胡桃,從登山口就看見它,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也對它的花序感到好奇,明明我就看到一串串的葇荑花序,怎麼又看到它開著紅色的花?直到後來路邊出現了解說牌,才解了我的大惑。

台灣胡桃,木材堅實,心材褐色而具紫黑條紋,為名貴之家具及裝飾用材。果實可食亦入藥,亦可做陷阱之誘餌。果皮搗碎取汁作染料。

落葉性喬木,每年3月開始發芽,4月開花,9月果實成熟。雌雄異花,花序成葇荑狀,整個雌雄花穗都從小枝間往下垂,因此果實為密集成串的。散生於海拔1000-2000公尺左右山地。

 

 

原來一串串的葇荑花序的是雄花,左上圖開紅花的是雌花,右上圖是剛結的果子。

 

 

四季如春的台灣,四月的瓦拉米步道已經有了初夏的味道,蟬兒已迫不及待破殼出來唱歌,它們的合唱曲把整座山谷唱得熱鬧滾滾!

 

 

踩踏著落葉,賞著滿眼綠意,心中洋溢著花草給我帶來的驚喜,這樣的路程真是愜意美好!

這裡真的可能有台灣黑熊哦!八通關越嶺道上的大分有個台灣黑熊研究站。走在古道上,只要不過度喧鬧,尊重大自然,虎頭蜂、台灣黑熊或其他大型動物就不容易被吵鬧聲引出來。

 

佳心,布農語Kashin,原為風景絕佳之意,以地勢高亢,展望良好而得名。日據時期此地為一日警駐在所,1920年設,1944年撤廢,海拔約820公尺。駐在所南邊山腹有佳心部落,駐在所內設有佳心乙種蕃童教育所、佳心蕃產交易所、佳心療養所。


 

右邊是繼續前行往瓦拉米的步道,步道邊有許多解說牌。由左邊拾級而上,可達佳心觀景台。

 

 

佳心觀景台是最棒的營地,最舒適的露營平台,一般遊客大多在這裡歇腳補充體力。

 

 

這裡有太陽能、廁所與蓮蓬頭、氣象站、涼亭、洗手台。

 

在佳心吃過餐點才11點,決定續行一小段路再回頭。

 

交尾中的燈蛾科粉蝶燈蛾,雄蛾觸角雙櫛齒狀,雌蛾櫛齒狀,雌雄交疊呈幾何狀,頭尾反向,十分可愛!(感謝格友Ling告知)

 

步道邊高聳入雲的台灣櫸,樹幹可作房屋的橫樑、打米的臼、製作槍托、刀柄。


 

魚藤。布農族人會挖取魚藤的根,在溪水裡搗碎讓毒汁擴散,魚痳痺後再進行撈捕,族人食用前先泡鹽水解毒再食用。布農族人會在耕地大量的種植。

海拔1000公尺以下皆可看到魚藤的蹤跡,根及莖含魚藤精,為重要之殺蟲劑。魚藤泡水後,也可用來治療香港腳。

一顆想要探險尋奇的心,不知不覺走到了6公里處。中午的陽光自林間撒下,溫柔暖洋,徜徉在充滿芬多精的綠意裡,神清氣爽。

 

步道邊這顆大石頭越看越像一個大魚頭微張著嘴,饒富趣味!

到了大約6.5公里處,算算時間必需在下午2:30回到停車處,就算不捨,也得在此回頭。未完的瓦拉米旅程,是下一次夢想的開始!

回程一路快馬加鞭,只停頓喝水略休息,不再拈花惹草,終於準時於2:30回到登山口。

開了車,又馬不停蹄地趕回花蓮搭5:15的「環島之星」觀光列車,回到台北已是晚上8:00。

感謝易遊網提供免費火車票,讓我體驗了很不一樣的二天一夜東部後山遊,看見生態之美。台灣豐富的自然生態值得我們放慢腳步,用更細膩的心去看,你會發現探索的美好,也會發現這塊土地的許多可愛之處。

 

 

前段行程:

搭乘「環島之星」觀光列車,發現後山生態之美(上)

 

 

 

 

搭乘「環島之星」觀光列車,發現後山生態之美(上)

台鐵觀光列車「環島之星」再度和易遊網合作,2010.4.10換裝重新出發。易遊網邀請66名部落客免費參加首航,我很幸運成為其中一員,體驗這媲美搭機般享受的輕鬆尊貴列車,享受悠遊花蓮,發現後山生態之美。


 

「環島之星」觀光列車有美麗的彩繪車廂,每天兩班,早上從台北分別由東、西部幹線出發,環島一圈回到台北剛好一天。易遊網提供各式的鐵道旅遊套裝組合行程供大眾選擇,價格從不到二千元的一日遊到高檔七萬元的頂級七日遊都有,任君選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易遊網網頁:http://www.eztravel.com.tw/event/2008formosa/2.html

我們這些部落客都是玩家,易遊網給我們最大的彈性,自行規劃旅遊路線。熱愛大自然的我,對人文生態情有獨鍾,選擇去花蓮,找尋發現後山生態之美的樂趣。

 

車廂內部的座椅宛如商務艙座椅,採2+1設計,非常寬敞舒適,還可以360度旋轉,調整屬於自己最理想的角度賞景或聊天。椅背的下背部有一個貼心的小靠墊,呵護乘客的背部,讓人真正享受悠閒與放鬆。每個座位還有一個折疊式小餐桌,讓用餐、做筆記、閱讀得到最方便體貼的設計。

 

「環島之星」觀光列車在不同的時段提供不同的餐點與飲料,服務人員穿著休閒風的襯衫短褲親切服務,讓我們恍如置身南洋度假的悠閒裡。

 

 

 

我搭早上8:15東行的列車,上車後不久就有提供報紙的服務。接下來送早餐,有豐富營養的沙拉、三明治、水煮蛋,飲料有茶、咖啡、蘋果汁、柳橙汁供選擇,無限暢飲。餐後不久,又送來精緻的點心-宜蘭名產藏金棗;這外皮類似鳳梨酥的點心,裡頭卻是軟潤的金棗,咬下去還有香濃的汁液流入口,絕美的組合,齒頰留香。

 

池上便當是隔天回程的晚餐,不知是玩得太餓了,還是便當美味好吃,總之我是吃光光!

 

 

回程的水果和點心是由帥哥送來的,易遊網挑的帥哥美女都很陽光親切,讓人可以很輕鬆地享受他們如家人般的服務。

「環島之星」經過不同地方,就會提供當地的小吃或點心,像我們回程就吃池上便當和花蓮麻糬。具地方特色的餐食服務,讓旅行多了味道的記憶,真是貼心美好啊!

 

 

 

觀光列車是悠閒的,「環島之星」恰到好處的速度讓人可以暢遊沿途風光美景,看見層疊起伏的山巒與綠意昂然的田園,感受波瀾壯濶的湛藍海洋,仰望天空的白雲飄蕩,任思緒遨遊,享受心靈天馬行空的自由與放鬆,這才是真正的旅行!

 

孤絕驚險的峭壁曾經阻礙花蓮的交通與經濟,但也為後山留下值得我們珍視與愛惜的淨土。天然獨特的自然景觀、多元豐富的原住民文化、多樣性的生態植被……,美麗的後山,總叫人魂牽夢繫!「環島之星」帶著我的心一起飛揚過山川田野,經過將近三小時,於10:57停靠在花蓮站。

 

******************************

 

 

 借了朋友的車,思緒與車一起奔馳在台九線上,眼前只有滿眼的寬闊翠綠與快樂悠閒,所有的凡塵壓力都隨風飛逝而去,愜意極了!

中午12點多,來到位於萬榮鄉台九線244公里處的「滿妹豬腳」,40多年來擄獲人心的美食美味。


 

 

早年,「滿妹豬腳」只是萬榮往林田山鐵路平交道旁大榕樹下約十坪大的鐵皮屋小吃舖,去年才搬到臨台九線邊。新址擁有寬敞的美食大廳、停車場、綠美化庭園景觀,以現代化嶄新的經營模式,讓人繼續回味著舊情綿綿的美味。(老照片翻拍自店裡)

 

 

客家婆婆劉滿妹豎起大拇指接受記者拍攝的得意照是店裡的專利與招牌。(照片翻拍自店裡)

 

 

不管是名人饕客或一般大眾,凡經過者無不被這傳統樸實的美味吸引,簡單的幾道菜,沒有太多選擇與挑剔,每個人餐後都帶著滿足與笑意,留下一張張歡樂的合照,收藏在店家的牆上。

 

12點多,大廳裡坐無虛席,有鐵馬族,有家庭旅遊的,還有一台台遊覽車,大家都聞香下馬,等待懷古的美味。

 

豬腳是主角,一定要來一份,我還點了青菜和苦瓜湯,其實總共也只有六種選擇。旅行,享受簡單簡樸的味道,就像我要的旅行,簡約的豐富是可以蘊藏在心久久不忘懷的。

 

 

 

胃得到飽足後,心靈的饗宴才要開始。位於光復鄉馬錫山腳下的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是我的第一個選擇。

 

馬太鞍濕地以豐富多樣的水生植物、鳥類、蛙類、昆蟲令人期待與驚喜!沒想到當我一進入紅瓦厝餐廳,魚池邊迎接我的居然是一條我最怕的金黃色大蛇,牠頭也不回地悠哉回洞休息去,真是令我又驚又喜啊!

 

 

千百年來,馬太鞍濕地是阿美族人耕種、活動的地方。這塊並非肥沃的田地,阿美族人最常從事的是捕蝦網魚、摸蜆釣蛙等與自然共生息的簡單活動,也因此很幸運地未受污染與破壞,保留住最豐富原味的生態環境。

被大蛇驚嚇的我,帶著驚魂未定與期待,通過欣迎橋,進入濕地搜尋奇花異草、珍稀蟲蟲去!

 

 

清淺的芙登溪發源自馬鍚山,匯集自地底冒出的湧泉,蜿蜒穿過馬太鞍濕地,滋養著這片沼澤濕地的豐富生命。

 

 

濕地產業道路邊的樹豆是阿美族人的主要糧食,相傳吃了這種樹豆身體強壯,阿美族老人家把它當成吉祥物般攜帶、到處播種,因此過去這個地方長滿了樹豆。阿美族人習慣以地形、地物稱呼一個地方,於是以樹豆(vata'an)為部落名稱,也就是「馬太鞍」的由來。

 

 

 

隨著生態旅遊的新興,部份早年的田埂路建為木棧道,方便遊人到此觀察生態時,不致於不小心陷入爛泥淖中。棧道旁還有涼亭或觀察區,方便駐足欣賞。

 

木棧道邊的池中有睡蓮、菱角、水芙蓉、台灣萍蓬草…………等水中植物,再仔細地觀察,會發現水裡還有各種魚兒。生命的繽紛活躍,在我的停駐間都閱讀到了,這種喜悅,要親自用心領略才感受得到。

 

過去的田地,有的改種荷花,有的休耕成為自然濕地。

 

濕地裡都是爛泥巴與一大堆沒有經濟價值的水草,有人可能會問:這些東西對我們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重視與保留?

其實,沼澤裡除了肉眼能看到的水草與生物,還分布著有如天文數字般的藻類與微小生物。這些微小生物利用陽光的照射進行化學作用,不斷自製養份、成長和分裂。

 

 

蹲下來看看水田裡的小氣泡,這些正是它們貢獻的純氧喔!同時這些藻類與浮游生物也是田螺、貝類、河蜆等的食物來源,當我們在吃這些水產時,也間接地利用它們的養份。它們雖微小,但卻是地球生態系裡的大功臣呢!

 

 

 

 

 

濕地為水生植物營造出各式各樣的生活環境,也孕育著種類豐富的水生植物。左上圖是莎草,左下圖是布袋蓮,右上圖是泥花草,右下圖是水金英。它們各有喜好的生長環境,也會努力的搶生機,仔細觀察它們,可以發現有趣的植物世界也在競爭呢!

 

 

 

你所不知的生態系,環環相扣,也環環相剋,生機昂然,偷偷的熱鬧上演著。有植物,就有昆蟲,有昆蟲魚蝦,就會吸引鳥類。

一對烏頭翁在我經過的烏桕樹上高歌,我想把牠拍清楚,可是牠好機靈,只要我一挪動可以看清牠的位置,牠又跳到另一根枝幹上。跟牠玩了一會兒,可能牠覺得我超討厭,妨礙牠們談情說愛,就飛走不跟我玩了。

 

 

 

馬太鞍濕地裡的鳥類真多,在水澤中或荷田裡,不經意就會發現小白鷺、紅冠秧雞、栗小鷺、斑文鳥、黃頭鷺……..,可惜我沒有專業的設備,無法拍下牠們活躍可愛的身影。在這片綠意裡靜靜地觀察,不去驚擾牠們,也是一種享受。

 

 

巴拉告(Palagaw)是馬太鞍的阿美族人為了適應環境發展出來的特殊捕魚方式,兼具環保與生態觀念。

Lakaw是名詞,意思是「讓魚棲息的魚塘」。Palagaw是動詞,意思是「在魚塘裡做一個魚的家」。巴拉告是利用大自然的素材,替魚蝦營造一個具有三層結構的人工魚礁,讓魚蝦有個隱蔽又舒適的家。

 

 

巴拉告的底層是筆筒樹或中空的竹筒,讓底棲性的魚種棲息。

中層用九芎木的樹枝綑紮而成,壓在底層竹筒上,九芎的樹枝間隙正好提供小魚、小蝦安全的生活空間,又不會被大魚吃掉。九芎樹枝表皮經過日曬會滋生藻類,可提供小魚、小蝦食用。

上層覆蓋上有細枝的竹子或棕櫚葉。最後再用長竹竿加以固定整個結構,避免水位上漲時,巴拉告被沖走。

 

 

 

河裡到處都可見到巴拉告,據說上層最常見的是大型魚種,像是吳郭魚,小魚小蝦則聚集在中層,最下層的管子裡則可能住了鰻魚、鱔魚、土虱等。等人工漁礁住滿了魚就可以開始撈蝦捉魚了。

馬太鞍部落的阿美族人善用自然資源,也對大自然敬畏又客氣,只取用需要的資源,與大地共生息的永續利用觀念,真是兼具環保與生態。

 

 

徜徉在馬太鞍的青山綠水間,看似恬靜,卻又熱鬧豐富,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生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生態之美,等著你我用心對待,用心看見!

 

 

 

來到馬太鞍,可以住下來深入原住民文化與生態之美,享受鄉居的寧靜樸實!

 

也可以像我一樣,輕鬆半日遊,閒逛在棧道水田間,享受發現生態的喜悅。不用擔心自己懂得不多唷!這裡有許多解說牌,也有生態導覽,可以幫助你很快找到樂趣。

 

 

如果是親子家庭,可以讓小朋友在淺水區享受親水的歡樂!

 

不管是獨自一人騎單車,或三五好友租協力腳踏車,能够寄情山水,享受悠閒安詳的田園樂,就是最心曠神怡的休閒!

 

 

我在馬太鞍,看見阿美族文化,發現阿美族人的生活智慧,也看見多樣豐富值得我們疼惜的生態。

美麗的馬太鞍,一個我去過還會想再去的地方。旅程雖結束,但開啟了我更寬濶的生態之門!

 

 

我的旅程還沒結束呢!為了交功課給易遊網,先PO第一天行程。

第二天我起個大早趕到玉里,去走八通關古道東段的瓦拉米步道,請繼續分享:搭乘「環島之星」觀光列車,發現後山生態之美(下) — 瓦拉米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