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南瓜 — 簡單的幸福

 

說起南瓜,總想起小時候家中菜園裡爬滿南瓜藤的景象,偌大的菜園裡,種了幾十顆南瓜,是那種一顆幾十斤重的品種。採收後堆滿了井間,看起來很豐收,可是年幼的我們可一點喜悅也沒有,這代表著往後的日子餐餐都要出現南瓜湯。

 

 

南瓜給我的感覺是貧窮年代的食物,唯一的例外是做成炸菜,客家話叫(ㄆㄛ菜),是年節請客才會做的好料理,也是童年歲月少數覺得美味的食物。在缺少油脂的年代,家裡做炸菜可是一件大事,咀嚼著香酥可口的炸菜,真是奢侈的幸福!我把這簡單的幸福感一直留存在心底,現在偶爾家裡有南瓜時就炸點幸福的滋味回憶,也把簡約年代溫馨幸福的故事分享給我的孩子們。

 

把南瓜切大塊,去籽,洗淨,刨成絲。以前我的母親都去皮,但現在我知道南瓜皮具有很高的營養成份,所以也就不削皮了。

 

用麵粉和蛋攪拌成麵糊加入南瓜絲中拌勻,麵糊的多寡可依個人喜好,我的麵糊不添加糖,所以放得少,可以吃到南瓜原始的香甜味。

 

將南瓜絲麵糊一大匙一大匙放入油鍋中炸到金黃色即可。

 

外皮香酥脆的ㄆㄛ菜上桌了,咬下後裡面是最樸實香甜的南瓜絲,簡單幸福的滋味,只有經歷過少油年代的人才品嚐得出來哦!

 

 

炒水芹菜

 

 

水芹菜,多年生草本,別名水斳、河芹、小葉芹、野水芹、野芹菜

 

全體光滑無毛,葉子是2~3回羽狀複葉,小葉片披針形至卵圓形,邊緣有鋸齒。

花序複繖狀,花白色,花瓣5片,整個花序像數十百支的迷你小雨傘排在一起。



 

水芹菜喜生長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山路邊和平地水溝邊或田邊都找得到。郊遊健行時不妨留意路邊,可以找到免費的野菜,網路上有超市在賣,一把250g賣35元。

 

採下水芹菜較嫩的部份,洗淨。

切成小段,拍碎二粒蒜頭,與豬肉絲一起拌炒。就成了一盤美味的炒野菜,其香味比芹菜還濃郁,有的人不喜歡,我倒是很喜歡它重重香濃的味道。

 

 

我之所以認識水芹菜是因為家母,過去家母自嬸婆處得一治骨膜發炎的密方,此密方就是用特殊調製的中藥粉與搗碎的水芹菜拌在一起敷用。每次採回的水芹菜取一些嫩的來吃,其他的就搗來做藥。

我查過資料,水芹菜局部外搽具有擴張血管、促進循環、提高滲透性的作用;內服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並有祛痰作用。

 

 

感謝網友Jimmy的提醒,有意品嚐野菜的朋友在採食的時候一定要留意採食的地點,若臨近農田又不了解是否有噴農藥,最好不要採。通常我會選擇在比較原始的地區採食,或者熟識的農地問過主人確認無噴灑農藥再採。

 

 

酸菜包

 

客家的粄,種類不少。用包客家菜包的方式準備粄皮,可以做成酸菜包,一樣美味好吃。酸辣的內餡配上香Q的粄皮,嚐過的人都讚不絕口呢!

 

酸菜包的內餡比起客家菜包簡單準備:

1. 酸菜洗淨,切細。(我用的是自行醃的酸菜,延伸參考:醃酸菜

2. 梅花肉絲,量可依喜好來加。

3. 辣椒二條切細,三四粒大蒜拍打後剁碎。

先爆香大蒜後再炒肉絲,待肉絲表面熟了之後再加入酸菜及辣椒續炒,可加一點水蓋上鍋蓋燜一下,最後加一點醬油拌炒後再起鍋。喜歡較辣的人可以把辣椒和大蒜一起爆香。這是一道很下飯的菜,帶便當不錯哦!

 

 

 

 

粄皮的作法就請參考客家菜包一文所介紹的作法,完全相同。

 

 

捏一塊小柳丁大的糯米團,做成一個碗狀,包入炒好的酸菜。菜包因為包蘿蔔絲,可以包得很飽滿。但包酸菜包時因為酸菜口味比較重,不適合包太多。

 

酸菜包真的簡單多了,不用包太飽滿也比較好捏,通常我就捏成包子狀的圓形。

 

 

蒸的時間與要領均和蒸菜包相同,四十分鐘後,美味的酸菜包就上桌啦!

 

 

客家菜包 — 飄著淡淡的柚葉清香

 

 

散發著淡淡柚子葉香氣的客家菜包令你食指大動了嗎?真的非常道地好吃哦!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堅持做客家菜包一定要有柚子葉,每當掀開蒸籠的那一剎那,蒸汽裡透著一股柚子葉的清香,很傳統,很客家,很幸福!

 

 

 

 

 

客家菜包,我以前只知道這個名稱,後來才曉得有些客家人叫它為「豬籠粄」,因為它的形狀很像以前圈小豬賣的竹籠(在我的貴州行腳中可以看到哦!)

 

 

客家先民為了外出工作所需的餐點,發明了方便攜帶又具飽足感的豬籠粄,早期物資缺乏,只是一塊糯米粄團,後來的人才加上蘿蔔絲及肉絲等內餡,慢慢形成現在的客家菜包

 

 

 

客家菜包的材料:

1. 糯米1000g,蓬萊米1500g。(糯米與蓬萊米為2:3即可)

2. 蘿蔔15斤

3. 五花肉絲1斤

4. 蒜五根,取其蒜白及少許蒜青

5. 香菇、蝦米油蔥酥少許,可視個人喜好的豐富度酌加

6. 白胡椒粉

 

 

蘿蔔先削皮刨絲,放入鍋內加一點盬,燜煮至蘿蔔軟化具透明感即可,煮太久會太軟,口感不佳

 

將煮軟的蘿蔔絲撈起放入紗布袋中擰乾水份,不需壓乾,只需待稍涼後用手用力擰乾即可

 

所有的配料預先準備好如上圖。蝦米洗淨;蒜白切斜刀;先前炸好的油蔥酥;香菇洗淨剪成絲狀;五花肉切成絲。

 

先將香菇放點盬抓一抓後放入鍋中炒至香味出來,再放入蝦米肉絲炒至肉都熟透了,放入蒜白及油蔥酥,撒點醬油,加入適量的盬及白胡椒粉,香氣開始撲鼻而來。

 

此時可以稍鹹,因為待會兒還要放蘿蔔絲;而白胡椒粉也可以放多一點,通常客家菜包的內餡口感要微辣比較够味。

 

放入壓乾的蘿蔔絲拌炒均勻,此時可以試一下是否够鹹够辣。香噴噴的內餡炒好嘍!

 

柚子葉洗淨備用。這是元旦回娘家時,到附近鄰居的老屋那兒採的,每一片葉子都非常大,品質好得讓我直呼過癮,不用來做菜包真是太暴殄天物了。採回來後用塑膠帶包好放入冰箱冷藏,放個把月不成問題。

 

米要先泡水3-4小時後再打成米漿壓乾,放入大盆內開始搓粄皮嘍!首先要做幾個如半個手掌大一公分厚的粿粉團放入開水中煮熟,客家話稱為「粄媽」,用意是增加粄皮的Q度,比較好包餡。約4斤米,我放了三個「粄媽」煮到浮起來便可挾起放入盆子內,與生的粿粉團一並搓揉均勻,搓到油亮亮,手和盆子也都乾乾淨淨。這是一項大工程,手勁要够搓出來才够Q,每次做粄都要感謝我的妹婿,有他強有力的手勁就搞定了!(如果要用來拜拜,可以加一點紅色的食用色素增添喜氣與美感,自己吃就健康一點吧!)

 

內餡柚子葉、搓好的粿粉團、一小碗花生油,備妥就可以準備包嘍!

 

首先取一團像小柳丁大的粿粉團搓圓!


 

把粿粉團捏出一個可以裝餡的碗狀。這個步驟很多人做不好,要多練習!

 

裝入滿滿的餡料。前面的碗狀做不好,就無法包入滿滿的餡料,吃的時候就會有運氣不好的人抱怨料太少嘍!

 

收口,捏緊。

 

把收口留在底部,反過來在平整的光滑面捏一條凸起狀。

 

底部抹上花生油墊上柚子葉。

 

 

一群人邊聊邊看電視邊做,速度還挺快的。

 

一會兒功夫就完成一籠了!

 

包的同時就先煮水,水一開就可把菜包放上去蒸了。用中火蒸40分鐘,蒸的過程非常重要的是要每五分鐘掀一次鍋蓋,讓鍋內的壓力不會因為過大而使粄皮過度膨脹,有時我們在市場看到有點塌塌的外觀,就是因為沒有定時掀鍋蓋。

 

好吃的客家菜包出爐嘍!

 

 

剛出籠五分鐘後最好吃,熱騰騰的香氣撲鼻而來,很難讓人抵擋得住它的誘惑,尤其透著淡淡的柚葉香,真是讚啊!

 

要吃美味的菜包可不簡單啊!從早上的洗葉子開始,準備內餡…….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在忙,直到晚上7點多妹妹一家人才來,人多了就好辦事,很快的在晚上9點多第一籠就出爐。

 

以前農業社會的大家庭有三姑六婆有大灶大蒸籠,做起粄來熱鬧非凡,為簡單的歲月增添不少歡樂與幸福!身處工商社會的我,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比在鄉下時豐富,這些年,我試圖在大都市裡,用保留傳統美食的方式,撿拾一點屬於我童年記憶中的溫馨與歡笑!

 

 

 

油葱酥

 

油葱酥在客家美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要角,不管是客家鹹湯圓、菜包粽子、蘿蔔糕、油飯………缺少了它可就難以帶出食物的香味。

 

 

母親的手藝非凡,而我是家學淵源,得自母親的真傳,也能炸出最有客家味的油葱酥。絕不是我誇海口,市面上賣的油葱酥一定沒我炸的香,這是我很自豪的一點。我做的很多粄深受朋友們好評,就是靠這一味。在此不吝惜與大家分享,希望您也來試試哦!

 

 

材料:紅葱頭一斤、豬肥油一斤

 

 

 

紅葱頭要選大顆飽滿的,有的雜貨店放太久沒賣出去,看起來乾乾的,顏色不紅潤,這樣的貨色就不要買。

 

首先,先去掉紅葱頭乾燥的外皮。

 

將紅葱頭頭尾不好的部份用剪刀剪掉,洗淨。


 

紅葱頭切片。

 

把肥豬肉放入鍋內炸油。

 

炸到肥肉只剩渣,把渣撈掉不用。

 

把切好的紅葱頭放入滾燙的豬油中炸,炸的過程要不斷的用鍋鏟翻動紅葱頭,不要離開廚房,以免焦掉,焦掉會變苦,此時就只能全鍋倒掉了。

 

炸到紅葱頭變成金黃色。
 

 

 關火,淋上二~三匙醬油,迅速攪拌,頓時香味四溢,保證孩子問你:好香哦!我可以吃嗎?

上圖為完成品,香氣滿滿,聞到了嗎?

 

冷了之後可以裝在玻璃罐中保存,冬天放在室溫下可放二三個月。夏天若在一兩週内用完也可放室溫下保存,若量多可用二三個月,建議放入冰箱冷藏。我每二三個月都會炸一定的量,不做粿或油飯時,用來煮麵或炒飯也是好用得不得了呢!


 

蘿蔔糕

 

2008.1.1 弟弟種的蘿蔔收成了,又大又白胖,多到吃不完,愛動手做的我怎能暴殄天物,不好好利用這些有機蘿蔔呢?再忙也要撥空回去拔,一會兒功夫我就收刮了將近20斤的蘿蔔。這些,就是製作美味蘿蔔糕的最佳材料。

 

蘿蔔糕材料:

1. 再來米2斤,泡水三小時,磨成米漿。或用再來米粉調成米漿亦可,但我還是鐘情於自打米漿,比較好吃。

2. 白蘿蔔6斤,去皮刨絲。(一斤米配三斤蘿蔔)

3. 豬絞肉半斤。

4. 培根肉一包,煎熟,切成小丁。

5. 蝦仁少許,洗淨,剁碎成小丁。

6. 香菇少許,洗軟,剪成小丁。

7. 自製的油葱酥。

 

以前的小孩幫忙拔蘿蔔是家事,現在的小孩拔蘿蔔可成了難得的體驗活動了。

 

回到家我把蘿蔔略為清洗,頭尾及坑疤處用刀子削去,剩下的削皮及刨絲可就是小朋友最愛的工作了。為了爭取這份工作,兄弟倆還一度爭得不可開交,最後決定用輪的。

 

小朋友忙著備蘿蔔絲的同時,老媽也不得閒,手忙著備料,嘴忙著講古,與孩子們分享我孩提時代的鄉居生活。我很享受這樣的親子互動,清閒自然,共同快樂地打造屬於我們的幸福,一點也不累人。

 

培根丁可以煎得略乾,比較香,但也可不放,這是我自己隨便加的,目的在增加豐富感。

 

香菇丁放點盬抓一抓後下鍋爆香,等香氣出來後放入蝦仁丁及絞肉續炒。一會兒後可加盬成白胡椒粉。盬的量適度即可,因為通常蘿蔔糕會沾蒜泥醬油吃;白胡椒粉的量亦可依各人口感喜好酌量加。

 

待肉熟了後加二大匙的油葱酥,一點點的醬油提香,一會兒就香味四溢,即可盛起備用。

香料起鍋後不洗鍋,直接利用鍋內殘留的油炒軟蘿蔔絲。炒的時候可以放些盬並慢慢加進蘿蔔絲,待蘿蔔絲出水後就可蓋鍋蓋讓它燜到熟。

 

米漿打好就可加入所有的香料、培根、蘿蔔絲拌勻。

 

容器上先舖一層紗布,再舖一層烹調用的玻璃紙,再倒入調好的蘿蔔糕漿。

 

蒸籠裡的水開了之後就可以放入蒸了,約十公分的厚度大約要蒸一個半小時。時間到了後可以用筷子插入中心,若會黏筷子代表還未熟,可多蒸一會兒再試試。以前的人直接把蘿蔔糕漿倒入大竹篩上蒸,竹篩與蒸籠間沒有縫隙讓蒸氣對流,旁邊就插幾隻竹管透氣,如不這樣做,蘿蔔糕上會積水,但像我這樣放二個小盆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

 

蘿蔔糕出爐了!

 

料好實在哦!

蒸好的當天直接切來吃就很美味嘍!不用煎得油滋滋的。做得多還是要放入冰箱冷藏,想吃的時候就煎來吃,配上蒜茸醬油或日式醬油,超美味的!

 

 

客家鹹湯圓

2007.12.30   冬至時我們家老爺出差去,沒能吃到他最愛的客家鹹湯圓,今天趕忙補一鍋,待我晚上po資料上來時,這鍋湯圓已全下肚了。

 

 

好吃的客家鹹湯圓配料及湯頭很重要,爆香的配料如下:

1.香菇少許,洗軟後剪成長條狀,不要用泡水的,香氣會流失。我選用尖石鄉原住民採摘的野生香菇,特別的香。

2.蝦米少許,洗淨備用。

3.豬肉絲少許,最好選用黑豬的梅花肉或五花肉。

4.蒜或葱少許,蒜白或葱白與綠葉分別切好。

5.芹菜,切珠狀備用。

6.韮菜,切一公分長狀備用。

7.胡蘿蔔絲少許,也可不加。

8.油葱酥二大匙,我自己炸的,這可是好吃的法寶,下次再po油葱酥的做法。

9.茼蒿洗好備用,依自己喜好的量準備,如果沒有茼蒿的季節就用茭白筍替代,或多放點芹菜及韮菜也可。

 

 

以上就是所有配料備好的照片。

鍋裡放入二大匙油,香菇放點鹽抓一抓後放入鍋中爆炒。香菇抓鹽可以提香味出來哦!

香菇的香氣出來後就可放入蝦米肉絲蒜白繼續拌炒。此時可加二大匙油葱酥鹽及少許胡椒粉,肉快熟時加一小匙醬油提香。這個時候已開始滿室香氣嘍!

 

最後加入胡蘿蔔絲芹菜珠、韮菜、蒜青等拌炒至熟

 

把炒好的配料加入事先備好的高湯中,如果不是馬上要煮就不要放入湯中,可用容器先盛著,要煮湯圓時再加入,我有時也會多炒一些分二次用,當然是在今天吃,後天還要吃的情況下。最棒的高湯是土雞高湯,以前鄉下都用熬煮拜拜用全雞的雞湯來煮湯圓,湯頭真是美味得不得了。沒有雞高湯時我會去市場買豬骨及雞骨架一起熬,高湯一樣鮮美。

 

湯圓是我自己從磨米開始做的哦!水開後將湯圓放入鍋裡煮,入鍋後每半分鐘要用撈杓輕輕推動湯圓,免得黏鍋底,待浮起來後約一分鐘就可撈入湯中嘍!

 

湯圓入鍋嘍!

 

用煮湯圓的開水直接汆燙茼蒿,燙軟即可起鍋,撈起時記得要將水份略為壓乾一點。

 

好啦!上桌前可先試試鹹度,若不足可以再調味。

 

美味的客家鹹湯圓上桌嘍!香味四溢,令入垂涎呢!我在台北的館子吃過,味道絕對沒我做的道地,我家老爺子一口氣吃了四碗哦!

 

 

紅豆湯圓

 

冬至,市場裡搓好的湯圓一斤要60元,實在不便宜,雜貨舖裡的糯米一斤才27元,而且一斤糯米可以做出將近二斤的粿粉糰。我馬上發揮主婦精打細算的精神,買了五斤糯米回家自己磨粄。

 

 

1. 圓糯米,洗淨,泡水三小時。

2. 洗淨磨米機,把米放入機器中磨。

3. 磨出的米漿流入棉布袋中。完成後扎緊袋口,將水份壓乾,就成了粿粉糰了,粿粉糰就是搓湯圓用的〔麵團〕啦!

4. 搓湯圓嘍!別忘了在托盤上舖一層紗布,可以吸收湯圓的水份,讓湯圓煮起來更緊實更Q。如果不舖紗布,湯圓很容易黏在托盤上哦!

這雙小胖手幫了我大忙,他會搓湯圓,也很會剝紅葱頭的皮呢!

想當年逢年過節時,兄弟姐妹圍著大竹篩搓粄圓,也許曾經有過臭臉,有過無奈,如今回想起卻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水滾了,放入湯圓。一會兒後,一個個圓滾滾的湯圓開始浮起來了,等全部浮起來約一分鐘左右就可以起鍋嘍!

 

加入原先煮好的紅豆湯中,美味的紅豆湯圓就可以上桌了!

看了想吃嗎?口水可別流下來……..

 

烤豬肉

 

材料:五花黑豬肉(約2公分厚即可)

調味料:鹽,黑楜椒粗粒,白楜椒顆粒

 

做法:

1.      買回的三層肉先洗乾淨,依個人喜好的鹹淡口味抹上鹽巴及黑楜椒粗粒。

2.      放入冰箱醃著。(若急著烤比較不入味,至少醃二三小時會比較好)

3.      烤時以鋁箔紙舖烤盤,再將肉放在上面,可以再撒點白楜椒顆粒更美味,沒有也無所謂。

4.      放入小烤箱中烤15分鐘,完成。

 

 

 

簡單的食材,很容易料理,好不好吃關鍵在於要選黑豬肉,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買二三片五花肉醃在冰箱,可以放三五天沒問題,洗菜的時間就把醃好的肉放入烤箱,只要15分鐘一道菜就完成了,帶便當也很棒哦!

 

 

包客家粄粽

2007.5.31與EQ志工夥伴們前往朱銘美術館的途中,快到前的山路上儘是一叢叢的月桃,除了開著串串美麗的花朵外,翠綠的葉子讓我聯想到的就是可以包客家粄粽.當下把我的想法說了,好心的司機季叔叔馬上問我們要不要停車下來採.大夥兒於是下車在路邊採摘起來,也興起了我邀大夥兒到家裡來見識如何包客家粄粽.

 

剛採下來的月桃葉不能馬上用來包粽子,必須要開水穿汆燙殺青,去除掉過重的味道,並修掉過硬的梗,洗淨備用.

 

包之前的準備工作才嚇人,前一天要採買糯米,棉繩,蘿蔔乾,香菇,豬肉,蝦米,紅蔥頭.

 

脥心肉切塊用醬油,米酒,蒜頭,冰糖,鹵包,先醃一小時,再用小火煑40分鐘.之後加入香菇再煑10分鐘.

 

我家小幫手幫忙剪香菇,他很得意協助這項家事呢!

 

雜貨店買的蘿蔔乾很鹹,可以用水泡個20分鐘,換水2-3次,沒把握就取一小塊嚼嚼看味道.

 

香菇可剪成二種大小,香菇傘可剪成2-3塊,用來鹵.傘柄可以剪小丁,與一部份的香菇丁一起炒蘿蔔乾用.

 

準備一些豬絞肉.洗一些蝦米.

 

紅蔥頭去外衣,洗淨,切成每小段0.5公分左右.買肉時跟賣豬肉的要點豬油,將紅蔥頭炸成油蔥酥備用.(炸紅蔥頭的火候很重要,人千萬不要離開爐子,一不小心色太深就苦掉了.起鍋前淋點醬油,馬上香味四溢.)

 

可用撈起紅蔥頭的油鍋繼續炒蘿蔔乾.先炒香菇丁,再加入蝦米,絞肉,最後加入蘿蔔乾一起炒.別忘加入二大湯匙的油蔥酥,這可是讓人垂涎的利器呢!要不要加盬就視蘿蔔乾的鹹度而定,起鍋前攦點胡椒粉更棒!

 


你們很難相信,這是在我家陽台哦!這是一台電馬達磨粄機,是我的嫁妝呢!跟了我快20年了.可以把米磨成米漿,也可以磨豆漿.

 

磨米前要先將米洗淨泡水3-4小時,然後把米放入機器上的漏斗中,水龍頭的水開小小的,插上電源,拉開檔片,米漿就汨汨的流入下方備好的麵粉袋中.

 

在我小的時候,母親也逢年過節都要做粄, 那時已開始用電動馬達磨米, 不過機器很大台, 價格昂貴, 不是每個家庭採購得起這樣的裝備, 通常大家庭才會有這個設備. 我們是小家庭, 於是便要挑著米到附近鄰居家去[磨粄], 小時就跟在媽媽屁股後面, 為的是乘機去串串門子. 這樣的記憶, 可是現代小朋友不可能經歷的有趣體驗.

 

磨好嘍!要將一大袋的米漿口綁緊,壓乾時才不會漏出來.

 

以前在鄉下,老媽都是地上擺個竹簍,米漿袋放上去,再用乾淨的大石頭壓在上面.我住在台北繁華大都市,別說沒竹簍,當然也不可能有大石頭,聰明如我就用大盆子裝水,一樣可以達到壓乾米漿的功效.

 

記得每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要翻翻袋子重新壓一次,以免袋子角落的米漿乾燥不均.大約3小時就成了粿粉糰了.

 

要開始搓揉粄皮了!首先要取一些粿粉做成像月餅大小的〔粄母〕,放入已開的水中煮至浮起,再撈起與其他粿粉一起搓揉.其用意在使粄皮有Q度,能做型狀且能包餡.

 

三斤米大約做3-4個,放多少視粿粉壓乾的程度而定.

 

揉到粿粉糰有Q度有彈性,就可以準備開始包了.

 

首先取比乒乓球略大的粿粉糰搓圓.

 

開始包餡了,一匙蘿蔔乾,一塊鹵肉,一塊香菇.小孩也可以幫忙喔!

 

月桃葉派上用場啦!使用月桃葉包可是需要功力的,不能綁太緊或太鬆,從小當媽媽的幫手,與大夥兒一比,我的功力就出來了.

 

 

放入蒸籠用中火蒸30分鐘,這也是有竅門的,每5分鐘要掀一次鍋蓋,以免鍋內的壓力過大,粄皮膨脹過度就會垮垮的不Q,也有可能會爆出粽葉來.這鍋蒸好了,沒有爆出來的,不錯吧!

 

好好吃的粄粽哦!

 

有朋友說,他第一次知道粄粽怎麼做出來的,這一天真是功德無量,讓很多人上了一課.